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電工電子類教學與教材協同性研究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社會和各行各業輸送高質量、高技術人才已經成為電工電子類教育的基本目標。而傳統的電工電子類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學與教材銜接不足的問題,因此電工電子類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將以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為中心探討電工電子類教學與教材的協同性。
關鍵詞: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教材;協同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世界教育也在逐步向素質化、創新性教育轉變。在此影響下,我國教育行業也開始轉變其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創新其教學方法,并通過教材的創新建設進一步豐富和提升教學的內容。在互聯網和科學技術的支持下,教育從業者能夠極為便捷且快速的獲得大量的、優質的教學所需的信息內容,并將其運用到教學中,拓展課堂教學內容的范圍。在電工電子類專業的課堂教學中,教材仍然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工具,直接影響著電工電子類專業的教學質量。因此,研究電工電子類教學與其教材的協同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電工電子類專業的教學水平和效率,還能夠進一步在我國推廣研究性、創新性教育,推進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
一、當前我國電工電子技術課堂教學的現狀
從我國當前的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堂教學來看,多數學校在開展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時仍然存在專業教學的通病,即重理論而輕實踐,日常基礎教學內容多為相關專業理論知識,而電工電子技術類的實驗課堂相比較而言則比較少。而造成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堂教學這種現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教學內容的不合理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教材內容中本身有許多的實驗素材,教師在實驗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通常進行的就是教材中存在的實驗,而且經常是通過理論式的表達來驗證實驗。教師沒有合理安排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堂中的驗證性實驗的占比,增加能夠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教學內容。同時,部分教師在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和先進設備的運用,造成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堂教學模式陳舊,影響其教學效果。
(二)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所選用的教材質量差電工電子基礎課程中涵蓋了多個方面的內容,比如數字集成電路、電子技術模擬等等知識,以此其選用的教材范圍應該更大,內容也要更豐富。但以往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采用的教材內容并不全面,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的脫離,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無法通過教材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的知識,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而且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所選用的教材中存在許多孤立零散的專業知識點,這不僅給教師課堂教學增加了難度和負擔,還不利于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進行。
(三)學生在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缺乏實驗操作的訓練以往的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教師是實驗教學的主導者,學生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操作來觀察和學習相關知識內容,自身實際操作的機會比較少,因而導致電工電子技術的學生普遍較弱的動手操作能力。終上所述,電工電子類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在此背景下,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工作必須有所改變,有所創新。以我國社會發展和行業發展的需求為基礎,教育機構及教育從業者要積極改進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廣泛的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提高其培養技術性人才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電工電子類教學與教材協同性的研究
(一)電工電子類教學理念與教材建設理念的協同性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理念主要表現在教師課堂教學的內容、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中。而教材是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依據,教師通過教材能夠清晰準確的向學生傳遞專業的理論知識。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相關教材中不僅僅是專業理論知識的重要載體,還是電工電子類教學理念的深刻反映。所以,作為知識和文化信息的載體,教材連接著電工電子類教學的理念和教學實踐,能夠有效保障電工電子類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而隨著電工電子類教學理念的改進和創新,其教材建設理念也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電工電子類教材的建設理念更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電工電子類教材內容觀念上的更新。電工電子類教材體系中并不是簡單的羅列教學所需的專業知識,而應該體現出電工電子類教學的歷史和文化,比如理論知識的發現和發展、專業知識的實踐運用等等內容,而不是單一的描述枯燥的理論內容。教材作為知識和文化教學的主要載體,實際上也是人們對電工電子技術的認知的體現,還是人類學習和探究電工電子技術的思維歷程的體現。所以,電工電子類教材的內容選擇和編排布局要與人類的認知規律相統一,與電工電子類教學理念的相協同,使教材在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好工具的同時,也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電工電子類教材內容觀念的更新,使得教材在為教師“教”與學生“學”提供有價值的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進一步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能力提供依據。第二,電工電子類教材體系上的更新。教材體系呈現的是電工電子類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同時也能夠體現每一個專業學科課程與專業教學課群的緊密聯系。每一個專業學科課程都有其教學知識體系,而專業教學課群則包含了多個學科課程。因此,更新電工電子類教材體系就需要將每一個專業學科有機組合成一個優質的課群。電工電子類教材要以電氣信息大類學科為基礎來建立電工電子類課程課群,通過該課群來架構電工電子類教材的知識體系,有機結合電工電子技術基礎中的理論、方法和實際運用等等教材內容,建立一個完善的電工電子類教材體系。第三,電工電子類教材內容上的更新。電工電子類教材的內容選擇上要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現狀和需求,體現出教育教學的現代化和先進性。當然以往電工電子類教材中的經典知識和基礎知識仍然排在教材選擇之列,但是也要更加關注專業領域的最新動態,將基礎理論知識與高新技術有機結合,利用計算機的現代化計算方法和仿真技術來進行實驗和解析。
(二)電工電子類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的協同電工電子類教材內容集中呈現了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內容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保持電工電子類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的協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而言,課堂教學的內容應該包含該學科中有價值的課程知識,并且一定程度上反映專業教學的思維和認知規律,呈現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在協同電工電子類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時要積極關注當前該學科的發展現狀,了解和把握其發展趨勢,教材內容要以此為標準進行素材的選擇,使教學內容在滿足電工電子類教學課程體系的同時符合人才培養的教學要求。除此之外,教材內容在素材的編排上要詳略得當,豐富教材內容的表現形式,使其符合學生學習和研究的需求。電工電子類教材內容的選擇要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的發展,交叉性學科學習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在面對鱗次櫛比的教學素材時,不必爭論知識的有用無用,而應該在其教學課程體系的指導下進行教材內容的選擇。要知道,電工電子類教材并不是百科全書式的,而是從教學素材是否是必需學習的專業內容,是否對課程和課群來說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進行判斷,根據教學素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來決定教學素材是否可以納入教材,成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而且在教材中納入教學素材時也要針對不同素材的性質進行簡要型、基本型和系統型素材的劃分,以此來保障教材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而在電工電子類教材的內容敘述方面要關注到人類認知的規律,以及理論與理論、理論與實驗相互之間的聯系,將復雜的理論概念和實驗原理簡單化,用流暢簡潔的語言呈現專業知識的豐富內涵。同時,教材內容必須將專業課程學習的重難點突出呈現出來。電工電子類教材內容通常圍繞定義、性質和應用三個部分展開,而電工電子類學科是一門交叉性的綜合學科,因而其內容敘述應該以數學概念來升華定義,以物理概念來闡述其性質,以工程概念來拓展其應用。其教材內容間要承上啟下,由此及彼的歸納教材例題,并以實踐探索為基礎選擇應用習題。最后則是電工電子類教材表現形式的選擇。除了傳統的紙質課本教材,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電工電子類教材還可以向立體化方向發展,利用多媒體來呈現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教材立體化主要就是將每一個學科的教材與其所在課群的其他教材有機銜接,降低教學內容的重復度,避免學科與學科教學間遺漏部分交叉知識。同時通過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展現形式多樣的電子教材,將其與紙質課本教材結合起來,通過內容的互補來完成教材建設的立體化,實現電工電子類教材與教學內容的協同性,從課堂教學和教材內容上為學生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專業知識體系,便于其形成完整的學科認識。
(三)電工電子類課堂教學方法和教材知識結構的協同電工電子類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有三點:一是在教學中保證有效知識的傳授;二是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三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培養其運用知識的創造力。所以需要協同電工電子類教學方法和教材的知識結構,讓兩者都符合人類的認知規律,使其更好的完成知識的傳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技能的提升。以電工電子類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為基礎改進其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其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的銜接,有機結合教材中的原理、方法和應用,以及計算機仿真技術和解析方法,在增加學生知識積累的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實踐,推動其全面發展。因此,在電工電子類教材的知識結構上也要遵循科學發展的規律,有機的組織教學內容中的事實、概念、理論和方法,確保教材內容結構的條理性和嚴謹性。電工電子類教材要改變以往知識的簡單再現,應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來動態化其內容,補充與人類對電工電子領域的探索和應用歷程的相關內容,使學生知其然,更指示器所以然,使其能夠學而致用。所以電工電子類教材的知識結構要有機融合教學內容中的事實、概念、理論和方法,通過認識知識的背景,分析知識中重難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等來建立教材的知識結構。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支持給當前電工電子類教育改革帶來新的生機,與此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挑戰。作為綜合性和交叉性較強的學科,電工電子類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和各行各業輸送高素質、高技術人才的責任,因此其教育改革也應該緊隨社會發展和行業發展的腳步,積極創新其專業教材,改進其課堂教學工作。通過協同電工電子類教學與教材,整合優化當前的電工電子類教育,激發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中的熱情,提高電工電子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藍芳芳.信息化教學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c: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4(4):150-151.
[2]徐順清.創新高職院校電工電子課程教學的路徑[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1).
[3]高楊,趙海濱.高職電路課程教學方法改進的探討與實踐[J].現代企業教育,2011(16).
作者:王敏琪 單位:宿遷澤達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