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探索體育文學困境的解決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電視、互聯網等現代媒體的異軍突起,文學迅速被邊緣化,文學的休閑功能急劇擴展,體育文學逐步成為人們飯后茶余的休閑品,這時期的代表作有《足球流氓》《假球》等。
我國體育文學面臨的困境
當我們為體育文學的發展而歡呼,為網絡體育文學的崛起而興奮時,回首審視體育文學的發展之路,卻發現體育文學陷入了生存危機之中。在現代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新的藝術形式、傳播方式不斷涌現,這給體育文學帶來了嚴峻挑戰。如今,優秀體育文學作品越來越少,體育文學的讀者也寥寥無幾。
(一)純體育文學的式微
從體育文學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新時期體育文學的表現范圍在逐步擴大、思想深度在逐步增加。冠軍體育文學僅僅展現了頑強拼搏、不怕困難的體育精神,而反思報告文學則揭示了體育背后的文化、制度、社會心理等因素。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體育文學的發展僅僅體現在報告文學、網絡文學、評論等領域,而詩歌、小說等純體育文學不再輝煌,甚至被邊緣化。[2]體育詩歌存在著情感冷漠、枯燥乏味、韻律缺失、雜亂拼湊等諸多問題,并且數量很少,只有《體育春秋》《新體育》《體育之春》等刊物上刊登過少量的詩歌。各種文體的體育小說雖不斷出現,如《5•19長鏡頭》《神鞭》《棋王》等,但優秀的作品并不多見,能啟迪人的心靈、給人深刻思考的作品更是少見。同時,隨著時代的變革,體育小說的讀者也越來越少。可以說,在新時期,體育詩歌、體育小說等純體育文學已逐步走向衰落。體育報告文學、體育網絡文學固然給體育文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它們都是“非主流”的文學體裁,而詩歌、小說、散文等才是文學的標志,從某方面說,“純”文學的邊緣化生存是體育文學發展的倒退。
(二)創作群體的轉變
在新時期體育文學發展的早期,專業作家是主流創作群體,這些創作者往往有著深厚的文學素養、有著嚴肅的創作態度,他們之中有人當過運動員,有人親身體驗過體育生活,都有著強烈的體育參與意識與崇高的藝術追求。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作家因物價猛漲、薪金微薄生活拮據,陷入了“為稻糧謀”的困境,不得不考慮吃飯問題。同時,隨著體育文學的發展,許多球迷、體育記者等非專業作家參與到了體育文學創作之中。這些創作者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人生經歷,更沒有沉重的社會責任,他們完全以“戲說”心態來審視體育文化,進行體育文學創作。新生代的體育文學作家將“神圣”、“崇高”、“嚴肅”、“高雅”等給予了無情的褻瀆與深刻的諷刺,這在網絡體育文學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3]由于網絡作品的發表沒有嚴格的審查程序,帶有很大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導致網絡體育文學缺乏思想深度。總體上看,新生代體育文學作家缺乏對文學、體育責任意識和深刻的體育生活體驗,作品有著明顯的個性化、私人化色彩,缺乏應有的思想深度和長久的生命力。
(三)體育文學功能的轉變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文學的政治與社會教化功能,“文以載道”一直是中國文學堅守的信條。中國現當代文學也強調文學在教育人、激勵人、批判社會不公、揭露社會黑暗等方面的作用,如《揚眉劍出鞘》《中國姑娘》等體育文學作品都表現了自強不息、努力拼搏的奮斗精神,弘揚了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體育報告文學則以針砭時弊、干預現實、改造社會為目的,揭露了體育發展中的種種弊端。隨著社會意識形態的轉型,以實用精神為價值取向的社會文化結束了啟蒙話語的權威性,文學已成為一種獨立文化商品,娛樂功能成了文化的主要功能。如今,整個社會中普遍彌漫著一種“玩世”心態,“消解崇高”、“人文精神的喪失”成了當代文學的特色。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中國體育文學的啟蒙精神逐步喪失,文化批判功能逐步消退,體育文學的功能發生了根本轉變,成了宣泄個人情感的工具,許多作品是嬉笑怒罵、無所顧忌。隨著文化娛樂化發展的深入,體育文學的休閑、娛樂功能急劇膨脹,逐步成為一種大眾消費的“文化快餐”。
我國體育文學困境的原因解讀
(一)社會文化語境的改變
通過體育比賽為國爭光是無數人的夢想,也是我國體育文化的重要內容。在這種環境下,中國現代體育與國家榮譽、事業興衰有著密切的聯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體育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競技體育的發展令全世界震驚,奇跡般地進入了世界體育大國的行列。在普通民眾心中,國際體育比賽與國家榮譽總是緊密相連的,一場比賽的勝負甚至能掀起一場巨大的心理浪潮。事實證明,體育事業確實為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巨大的整合力量。因而,在改革開放初期,體育文學發揮著增加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政治與社會教化功能。而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深刻改變了社會觀念與人們的生活方式“,人”成了社會關注的主體,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成了時代的呼喚。在這種社會環境下,體育的功能發生了根本轉變,體育成為增強體質、娛樂休閑的工具。這種社會環境的變化也導致體育文學功能的轉變,體育文學的教育功能開始消退,消閑娛樂功能開始凸顯,體育文學商業化成了一種發展趨勢,這一切預告著體育文學的流變中危機開始產生。
(二)體育價值觀的轉變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力的強盛,中國不再需要體育證明自己的實力,民眾對體育事業的態度也變得更加理智、客觀、冷靜,體育中民族主義情緒明顯減弱。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社會結構逐步從政治型向現代型轉變,這使關注人、關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義價值觀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體育變成了人們獲取健康的“工具”,大眾體育、休閑體育成了體育事業的重要內容。[4]隨著社會改革的深入,體育管理制度也在不斷變革,在改革中一些深層次問題日益凸顯。在這種背景下,體育發展中的種種弊端自然成了體育文學的表現內容。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價值更加多元化、商品化,集體主義、英雄主義都被解構得支離破碎,消閑文學、消費文化成為社會主流,這種文化背景也深刻影響了體育文學的發展。
消解我國體育文學困境的路徑
(一)應建立體育文學宣傳制度
當前,我國對體育文學的宣傳報道較少,民眾對體育文學的認識較為落后,因此,應加大對體育文學的宣傳力度,讓人們更多地了解體育文學。可以建立體育文學作品有獎征集制度,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開展體育文學作品的征集活動;可以通過開展有獎勵性的體育文學競賽,增加社會各界體育文學創作的積極性。此外,有關部門能積極創造條件將優秀體育文學作品改編成電視劇、電影等作品,以加強對體育文學的宣傳力度。
(二)加強對體育文學的監管
隨著體育文學的發展,各種新的體育文學體裁不斷涌現,這對體育文學的繁榮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在體育文學體裁、形式、種類豐富發展的同時,也有許多低俗的體育文學作品不斷涌現,嚴重影響了我國體育文學的健康發展。對此,應強化對體育文學創作、發表的監管,完善體育文學作品出版發行制度,明確各監管部門的責權關系,凈化體育文學作品市場;同時監管部門應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保護體育文學創作者的合法權益。
(三)加強體育文學創作人才的培養
人才隊伍建設是體育文學發展的基本保證。但當前我國的體育文學并未被列入高等教育的范疇,無論是中文專業還是體育專業,都沒有體育文學方面的課程。因此,應將體育文學納入高等教育體系,加強體育人才梯隊培養。同時,還應對體育文學創作者定期進行培訓教育,提高文學素養、創作能力,使其樹立正確的創作態度。此外,有關部門應鼓勵知名作家加強協作,形成創作群體,撰寫高品質的反映體育生活的文學作品。
如果說文學的魅力源自人們對生活的向往與憧憬,那么體育的魅力則源自人們對自身的挑戰與超越。體育與藝術有著相同的價值與意義,體育與文學藝術的融合帶來了體育文學的興盛。目前,我國體育文學陷入了發展危機,但我們相信只要對體育文學加以正確引導,一定會使體育文學出現新的發展局面,使體育文學進入一個新的泛文學時代。(本文作者:楊鄢戎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