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物流專業思政與體育教學融合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是相輔相成、協同共進的關系。本文分析了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的關系,并指出了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融合的意義,分析了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融合面臨的現狀,并進一步提出了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融合的策略,促進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的融合。
關鍵詞:思政教育;體育教學;對策
新時代下,對人才的標準和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還要具有健康的人格和心態。2016年,總書記曾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總書記的該指示為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融合提供了基礎和方向,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成為亟需解決的課題。
一、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的關系分析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我國強調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思政教育即著力于培養德育,體育教學即著力于進行體育,二者也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思政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學生為人處世之本,思政教育不斷發展,能夠使學生對于體育教學具有正確的認識,將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體育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只有身體強健,才是進行生活學習的根本,體育教學中的蘊含的體育精神,如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公平競爭等與思政教育的理念不謀而和,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也促進了學生的思政教育。
二、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融合的意義
(一)實現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教學目標的必然選擇
思政教育主要是塑造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我國當前的思政教育的教學手段單一,思政教育往往達不到良好的效果。體育教學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思政素質的提升。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于此同時,體育運動是一項需要消耗大量體力的活動,在進行體育運動時,不僅需要具有耐力,而且還需要具有拼搏進取的精神、具有集體主義的觀念等,而這些精神的獲得都需要以思政教育為前提,思政教育是促進體育教學的內在要求。
(二)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德育,基礎是體育,德育與體育共同發展,才能成長為合格的人才。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計劃生育的實施,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學生走出戶外的時間越來越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網絡上,身體素質日益下降。由于信息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網絡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很多學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三觀,很容易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走上歪路。因此,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尤其重要。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能夠使學生分清好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能夠培養學生堅強的毅力以及團結合作的意識。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能夠使學生走出戶內,走向戶外,鍛煉身體,促進身體素質的提高。因此,將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融合具有重大的意義。
三、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融合的現狀
(一)體育教學思政教育意識淡薄
體育教學的教學目標在于知識傳授、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其中知識傳授、身體健康是指學生的運動技能以及身體素質,而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是指學生的心理素質等方面,在體育教學中要兼具體育與德育,然而在實踐體育教學中,更多的老師認為體育教學就是教授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心理健康等屬于思政教育課程的內容,即使響應國家的號召,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也因為重視程度不夠,往往流于形式,體育教學中的思政教育實效性差。
(二)體育教學的重視度低
體育教學中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低,而在所有的課程教學中,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體育教學對于思政教育的的重要意義的重視度也不高。體育教學的體育精神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如團結合作、競爭拼搏、堅持不懈等,因此,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具有同向育人的優勢。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受到應試教育以及就業壓力大等因素的影響,學校以及家長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其他專業上的培養,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度極低。
(三)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度低
新時代下,體育課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然而,在體育教學中,教學方式仍然簡單,而且,學校和家長對體育運動的重視度低,導致體育老師和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重視度也不高,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不能更好地進行體育教學,從而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度低,只是將體育課程當做是一種必須完成的任務,主動性及積極性都不高。
四、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融合的對策
(一)提升體育教師思政素質
在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融合的過程中,體育老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將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相融合,需要體育教師具有較高的思政素質。目前,我國的體育教師普遍對思政教育的意識都不高,更不容談提升思政素質了。學校應該加強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政教育的宣傳教育,提升體育老師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除了要求體育老師主動學習思政知識外,還應該為體育老師的思政學習提供平臺,積極為他們創造或者爭取培訓的機會,使體育老師在掌握體育專業知識的同時,具有較高的思政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做好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的融合工作。
(二)豐富課程的思政內容
1.通過體育活動,強化思政教育。通過體育活動,強化思政教育,主要是指體育老師在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將思政教育的內容融合到體育教學的環節中,使其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政素質的水到渠成的一個過程。比如,在體育課程中需要領取體育器材時,設置學生需要排隊領取,插隊的話需要重新進行排隊的規則,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體育器材用完后需要及時自覺歸還,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在進行比賽之前以及比賽結束后,雙方的隊友需要互相問候,培養學生的禮貌意識。通過體育活動的細節中融入思政教育,在提升體育教學效果的同時,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2.通過樹立榜樣,加強思想素質。一方面教師的作用不僅僅在于教學,教師的作用更在于言傳身教,因此,體育老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將思政的精神內化到自身的行為當中,自身對學生起到表率的作用,以自身的人格影響學生,爭取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另一方面,在體育課程上,體育老師可以在學生中間樹立榜樣,以此帶動學生加強思想素質。在體育教學中,老師可以對學生的好的行為及時的給與表揚和肯定,對在團隊中團隊意識強、樂于助人、集體主義觀念強的同學在學生群體中進行積極的表揚,樹立起榜樣,通過榜樣的作用潛移默化的帶動其他同學提升思想素質。3.豐富教學方法,實施思政教育。豐富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體育的喜愛,而且還能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老師要注意豐富自身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實踐中,結合課程內容的不同以及學生的不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思政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中來,如運用競爭性和對抗性的方法、集中訓練的方法等。老師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之后,可以組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比賽,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4.重視體育課程的思政建設。學校要加強體育課程的思政建設,一方面為體育教學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教學設施、教學場地,加強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另一方面學校應該強化調研,為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做好教學目標體系、考核體系的建設,選取合適的教學教材,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同時,加強對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較好的課程的激勵力度,促進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總之,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的融合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也是學校體育與思政發展的必然之路,是提升人才素質的必然要求。目前,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的融合還具有方方面面的問題,許多方面都不盡如人意,需要學校、老師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周勇昊.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J].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11,000(011):227-227.
[2]歐陽吉華.思政教育融入高校體育教學路徑探析[J].內江科技,2020,v.41;No.304(03):122-123.
[3]吳凡.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思政教育分析[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9,000(008):249.
[4]石宏英,田彥杰.新課改下的高職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J].卷宗,2020,000(002):271.
[5]俞文謙.提升體育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徑[J].教育現代化,2017(26).
作者:宋瑩 單位:吉林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