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就業問題現狀及指導對策淺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隨著高校畢業生的增加,大學生就業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畢業后面臨“就業難”的現狀?,F如今,大學生就業呈現多元化、差異化,如何面對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促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有效推進,是各高校面臨的重要議題。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就業問題現狀,并提出了大學生就業的指導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問題現狀;指導對策
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就業是民生工程,關乎著高校畢業生的穩定,也與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密不可分。2020年受疫情影響,企業經濟效益減退,收入大幅度降低,校園招聘名額及社會用工人數需求量急劇下降,部分學生至今仍未解決就業問題。因此,各高校應當密切重視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化就業需求,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加強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做好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引,從實際出發,把學生就業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促進高校就業工作精準化、高效化、實際化發展。
一、大學生就業問題現狀
(一)職業規劃課程單一
當代”95”后和”00”后大學生都是網絡原住民,接收信息渠道廣泛,對自己的認知和職業規劃呈現多元化發展[2]。當下各高校均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但是目前相關課程內容較為老舊,主要以理論授課為主,上課形式單一,絕大多數課程內容僅停留在求職簡歷的制作和常規性求職技巧等,未能將當下新興的面試形式、企事業單位對用人選聘的關注點等融入教學內容中,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實踐以及創新,無法更好地滿足當代大學生個性化求職規劃的需求,且課程主要針對大三、大四年級,鮮有針對低年級學生在不同學年階段做出更加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培養。
(二)理論與實踐脫節
部分高校畢業生在校期間的專業學習主要以理論學習為主,注重學生知識體系的搭建和綜合分析的能力,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學生在校期間較少進行企業走訪、參觀實習及假期實踐等,對自己專業的發展前景、就業去向、工作環境等不熟知。雖然部分高校在大四安排畢業實習,并將實習期間的各項內容計入個人成績、績點的考核要求,但是很多學生為了達到學??己苏J定條件,隨便找一家企業簽訂實習協議,草草了事,并且學校對學生實習期間的動態、想法及遇到的困惑反饋跟進不到位,使得畢業實習成了走過場。
(三)面試表達能力弱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當代大學生在日常過程中主要通過網絡交流,面對面溝通交流能力存在不足,有些學生在面試過程中由于語言表達能力弱而無法很好地全面展示自己的優勢,因而錯失機會。國內高校鮮有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主要面對的無領導小組討論、半結構化面試、結構化面試等面試形式進行模擬實戰和有效指導,一些學生在面對心儀企業面試過程中由于緊張等情況而與之失之交臂的現象常有發生,特別是一些學習成績優異、實踐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因為個人表達能力不足,影響他們在求職過程中的表現。
(四)企業過度學歷論
現實情況中不難發現部分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唯學歷論,在校招過程中更加傾向于國外知名院校、國內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認為學校辦學層次越高的畢業生能力越強,并未考慮學生將來的發展潛力和崗位匹配度是否能給企業帶來更高的效益。國內不少應用型本科院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與動手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傳統工科院校學生對業務實戰的潛力可能不亞于名校畢業的學生,這也變相造成了人才的浪費和不匹配。
二、學生就業指導對策
(一)提升個人能力,樹立正確的求職觀
第一,個人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在校期間要做好專業課的學習,打下扎實基礎,及時了解專業學科的前沿發展動態。個人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寒暑假時間走訪企業,到企業進行實習實訓,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專業將來的發展方向、發展前景、工作環境、薪資待遇和企業的用人需求等。第二,要積極參加學校各項社團活動和各項學科競賽,通過組織參與社團舉辦的各項活動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升個人綜合素質。通過學科競賽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中,提升自己的實操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書本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增強自己在未來的求職和工作過程中的臨場變化適應能力。第三,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要依據社會的實際所需和現實情況與自己的強項和擅長的就業方向進行比對,在求職過程中突出自己的優勢和崗位適配程度,提高求職過程中的通過率。
(二)匹配社會需求,做好規劃的實用性
第一,高校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社會實際所需,及時調整職業規劃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加強學校職業指導教師的專業化,提高授課內容的實用化,針對不同年級開展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做好學生長期就業規劃的指導與就業目標的確立。第二,在做好課堂教學與學生理論知識體系的搭建過程,同時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形式。對求職簡歷制作、不同場景下的面試技巧、面試過程中儀容儀表等進行演練與指導,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高校也可積極邀請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工作人員到校進行分享與指導,對學生在面試求職過程中遇到的疑問進行解答,消除疑惑,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企業了解當下最新的企業選聘需求和招聘信息,為自己的求職道路做好鋪墊。第三,高校要加強校企聯合,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僅針對畢業年級開展實習工作,更應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校企走訪,讓學生通過實際接觸更加清楚自己的專業能做什么、未來是干什么的,讓大學生對專業有一個清晰的認知,與此同時輔助學生做好將來的求職規劃。不僅如此,高校也要在畢業生就業前期進行大量探索與創新。
(三)加強服務工作,推進就業的高質量
第一,提高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就是做好就業指導服務。高校要增強就業指導的精細化、專業化,及時為大學生在就業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咨詢與幫助,解決大學生在就業求職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點。第二,高校要積極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增強就業指導教師團隊建設,為學生提供專業化、職業化的就業規劃指導,尤其是針對就業困難的學生要提供一對一、點對點的就業幫扶政策。第三,培養一批意愿為同學服務的學生團隊、學生黨員團隊等,對他們進行指導及培訓,充分發揮朋輩幫扶的作用。同時學校還可以積極邀請已求職成功的應往屆畢業生對自己的求職過程做出分享,解答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關注的核心問題,真正實現全員、全方位、多角度推進高校高質量就業服務工作。
(四)增強校企合作,推進企業的開放化
一是高校要積極與社會單位進行校企合作,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卡脖子”等關鍵問題,依靠各二級學院師資團隊,讓大學生參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業,能夠讓高校更好地為企業輸入相匹配的專業人才。二是企業要開放,積極歡迎高校學生到企業走訪實踐與實習,加強彼此的了解,讓大學生能夠切實了解與自己專業相關的企業發展經營狀況,以便高校更好地為對應企業推薦所需之才。三是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念,摒棄唯經驗、唯學歷、唯文憑的用人方式,制定合理的用人方案及標準[3]。
(五)發揮校友作用,探索就業的資源化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友資源,積極建立各省市校友會,通過校友會對學校辦學成果進行宣傳,提升學校的影響力。同時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友資源擴大畢業生就業渠道,比如積極邀請校友所在公司到校進行宣講招聘,通過校友渠道對優秀畢業生進行內推,通過校友渠道開展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等等,積極探索就業的資源化利用。
(六)產學研相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要積極推動產學研相結合,如依靠二級學院建立產業研究院等,讓學生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防止理論脫離實際,增強學生直接經驗與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創新能力,建立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增強學生實踐實訓能力,進而增強學生在今后的求職過程中個人競爭力。
三、結語
在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中,大學生就業問題依然嚴峻,因此高校要創新個性化、多元化的就業指導方針,積極探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常態化、長效化就業幫扶機制與服務體系,同時一線就業輔導員要走進學生,及時了解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訴求,真正地幫助學生提高就業率,增強就業質量,做到量變與質變,使高校為社會輸送更多專業化人才。
參考文獻:
[1]鄢霞.當代大學生獲得感研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9,29(3):18-22.
[2]唐菲菲.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精準就業工作路徑探索[J].紡織服裝教育,2020(35):555-557.
[3]蔡雨玲,等.疫情背景下提升地方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J].科技視界,2021(1):108-109.
作者:雷宏宇 單位:溫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