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轉化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英語學困生轉化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英語教師長期的、共同研究的課題。教師必須正確對待,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要幫助英語學困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克服不愛學習的情緒,和學生建立和諧關系,激發英語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要培養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學習策略;要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提高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轉化學困生;初中英語;探索;實踐
引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這種需要,對于學困生來說絕對不會例外。教師要積極分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形成對學困生的正確認識,克服教學中輕視學困生的心理,大膽探索教學方式,幫助學困生找到學好英語的有效方法,從而挖掘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1]。
一、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思想是學困生脫困的先決條件
一直以來,“學生難教”的聲音不絕于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所以,教師需要摒棄舊的教學理念,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幫助學生主動學習。
(一)堅持相信每位學生
我們要相信每位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潛力,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多肯定他們,幫助他們,明白轉化學困生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并把這一信念深深扎根于自己的內心,指揮自己的行動。事實表明,有了這一信念,就有了轉化學困生的科學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撐。
(二)幫學先幫德
大部分學困生在思想上都存在對學習悲觀的心態,而這種思想上的問題會成為他們積極學習的阻力,所以我們首先要讓他們在思想上進行轉變,在一種和諧、民主、有愛的環境中去學習,讓他們樂于在這種環境中表現自己,參與課堂學習,并逐漸轉化為樂于助人、樂于分享的學生。
二、靈活設計,調動非智力因素是學困生轉化的關鍵
興趣是一種寶貴的心理優勢,在這種情緒下,學生處于興奮狀態,必然會提高學習效率,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長時間的講解,很難激發那些沒有學習欲望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豐富多彩的表演活動,不失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Travelling”“Whereareyou?”這些“新”“趣”“奇”的游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說,都是他們極其感興趣的。同時還可以挖掘教材的潛在功能,充分利用教科書的“Reading”“Speakup”等板塊,如LiveonMars介紹了在火星上生活的趣事,激起了學生對火星生活的向往,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Acting”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此外,結合教材內容還可以介紹一些中西方文化習俗在日常生活中的差異等,這些對初中生來說,無不充滿驚奇和期盼。要實現學困生從量到質的轉化,教師應想方設法啟動學困生自身的活力,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筆者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如下做法。
(一)上好每節“導課”教學,讓學生心趨神往
為了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期待,第一節英語課非常重要。對于一個新班級,筆者并不會從班主任那里圈出“優生”“學困生”名單。在上第一節課時,筆者會在黑板上寫出“Wearefriends”,面對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眼前新教師特性的學生,筆者以Let'sbefriends為題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縮短與新生的距離,通過有趣的故事,“燃起”學生學習的“火花”,并通過典型的實例來說明英語知識的無窮妙用。通過三部曲的課堂節奏,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促使其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二)在情境中學習,讓英語生動起來
學困生在學習中遇到難題就會很容易“打退堂鼓”。所以,要想轉化學困生,使他們保持學習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對一些英語知識雖屢見不鮮但處于不知或知之甚少的特點,結合故事情節或給出直觀圖片對學生提出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學困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會表現得異常活躍而不甘落后。例如,在教Teenageproblems時,筆者便把一些學生常見的、用英文易表達的問題用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直觀、形象。例如,havetoomuchhomework,toonoisyathome,parentsaretoobusy,gettoofat,學生見到這些內容圖片后,很容易產生共鳴,激發了討論和表達的欲望,這樣在“教學共振”的情景中便把學生引入新課的學習。教師在講授時要注意避免照本宣科,盡可能聲情并茂、幽默風趣。
三、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在學困生自身的活力被激發后,我們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方法的指導上下功夫,這是幫助學困生脫困的根本所在。筆者總結以下做法。
(一)讓學生學會提問
在學生自學結束后,針對不同課型的特點,筆者都會給出十分鐘的提問時間,讓學生學著發現問題,經歷一個積極發現和探索的過程。看誰提出的問題多,誰提出的問題好,調動他們競爭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了Makeourlifemorebeautiful后,筆者給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1)Whydoesourworldbecomedirtiernow?(2)Whatshouldwedonext?這樣的問題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了他們探索問題的興趣和欲望,久而久之,學生也能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二)幫助學生學會技能遷移
在學習了課文Signs后,筆者鼓勵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收集一些常見的標志,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結合生活日常所見,收集了各個領域的標志。例如,限制停車的“NOPARKING”、包裝盒上的“THISSIDEUP”“FRAGILE”、博物館內的“NOPHOTOS”等,將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使學生體會到英語與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初中生的學習往往容易停留在課堂要求上而缺乏創新,知識零碎而未形成結構。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培養他們有效的遷移技能,筆者注重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英語知識結構,學會把知識點運用到具體的問題中。
結語
筆者堅信,只要我們深入了解每個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學觀,用自己的真心、愛心、關心激發學生自身的活力,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并把這項長期、艱巨的工作滲透于教學的全過程,就能使學困生“病樹前頭萬木春”。轉化學困生是一項長久的工作,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走下去,以幫助他們實現全面發展的愿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虞萍 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南渡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