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歷史教學課程設計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
教學內容不僅僅是課程內容和教科書內容,它是集課程、教材并結合各種實際的一個綜合體。課程標準、教材與教學是構成教學內容的三個基本要素。“一堂好課的最低標準是要有適宜的教學內容。”什么叫適宜的教學內容呢?我認為,教學內容是對“教什么”的回答,從學生的角度也就是“學什么”。適宜的教學內容涉及一系列的問題,如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內容要有意識,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為什么教這些內容。如何通過篩選適宜的教學內容,并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深化改造,建構真正適宜學生的、有價值的教學內容呢?
(一)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進行選擇
教師應在深刻領會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深入鉆研教材,全面了解學生,從而確立重難點。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確定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反映教學目標,為實現教學目標而設定。
(二)針對學生實際,整合教學內容
對已有教學內容的處理要從實際出發,從學生的需要入手,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加工,整合、拓展,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
(三)遵從適度原則,把握內容度量
選擇教學內容,要堅持適度適量原則,立足于教學目標,把握好內容的廣度、難易程度和教學深度。教學內容過難、過深,學生不易接受,容易打消學生積極性。教學內容應突破教科書的局限,根據教學目標靈活確定,突出歷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核心知識,合理調整原有知識的組織形式,使教學內容結構化、層次化。
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好的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程度地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加貼近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因此,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顯得尤為重要。
(一)選擇有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和發展
能力的教學方法在這一點上,要充分展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教師要為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遇到較枯燥、學生又缺少感性經驗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導或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二)根據教學內容,努力創造貼近學生生
活和經驗的方法、題材教師在講授新知時,可以找到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切合點,由淺入深,慢慢引導學生,從而講授新知。
(三)適應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必須考察、了解和把握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技能狀況、能力高低和智力、情感的發展特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長,選擇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時間和效率的要求
學校教學的時間是固定的、有限的,任何課程、科目的時間是限定的,而教學內容則是相對無限的,教學要求和任務是相對比較高的,解決這一對矛盾,就要求教學以最少的時間取得最佳的效果,也就是節約時間、追求效率。好的教學方法,至少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并能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應力求選擇這樣經濟有效的方法。
三、總結
教學內容決定教學方法,所有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都必須圍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而設定。教師應盡量使教學內容匹配相應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地實施。
作者:聶廷強 單位:河北省昌黎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