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和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素質教育逐漸深入人心,落實到教學中,人們發現以前教育的最大短板是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學校教育的重點,特別以職業教學為主的職業學校,更是把創新教育當成重點課題進行研究,學校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進行發明創造,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與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與電子科技的高速發展,為了讓教育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創新、發明成為新的教育發展趁勢與要求,改變傳統的板書口授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教育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則是我國教育事業面臨的新課題,作為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未來工作在生產第一線的工作者,要求學生是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是有高素質的技工人才,有超強創新能力與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能夠利用新技術、新知識研究發明一些生產、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工具,為社會化、自動化貢獻自己的力量[1-2]。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傳統的口授記錄形式已經非常熟悉,一言堂的教學形式已經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如果適當地變更教學方法,從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角度進行適當研究探索,將高職教育創新當成新時代教育的新使命,新目標,新要求進行多視角綜合研究;對高職教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充分考慮時代特征、對教育質量進行定量、定性的進行適當研究,利用網絡時代的海量資源培養高職教育學生創新能力作為未來重要研究方向與課題。
一、把網絡即時交流引入課堂內外
隨著互聯網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化,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實現了即時通信的特點,師生利用QQ群、微信群等相關的網絡平臺進行即時討論、學習,讓同學們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愉悅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同時讓師生的角色不知不覺地發生轉變。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有目的當地去學習實踐,自然而然提高了學生創新思維、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例如,在講授摩擦力這一節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一般情況下人的行走與理想化狀態下(沒有摩擦力)人的行走,這樣的對比教學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變被動地接受為主動地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學生要學會發現問題,無論教科書提供的知識多么完美,總會因人們認知局限性而存在著一定差距。只要我們積極思考,就會有所發現進而有所創新。如:在動量守恒驗證實驗中,落點離散的原因是在碰撞過程中被碰撞球與入射球軌道的不能嚴格成一條直線,兩個球沒有碰撞中心點。如何能做才能減少這些誤差?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觀察這一現象,分析其原因,提出減少誤差的方案,并予以表揚。教師要善于思考,設計靈活多變的又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讓學生多參加創新思維的課外實踐,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課程設計把學生的生活引入課堂中,在課外則要求學生把教材引入生活中,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用,從而進入積極興奮的思維狀態中。課堂教學設計要注重讓學生體驗與感受,體驗創新的過程與成功的喜悅。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自己去深入探索,自己去擴展知識的寬度與深度。如:讓學生獨立完成自行車的拆卸和組裝,通過對自行車的拆裝,讓學生思考自行車設計與行駛運動中運用了哪些物理原理,這些物理哪些能夠改變與創新,哪些可以說是盡善盡美了,不能再更換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讓學生體驗到了學以致用的感覺。老師也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設計一個主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創造性地完成創新,對正確的給以鼓勵和正確的指導,對不正確的讓學生重新思考與設計。也可以讓學生把這些問題帶回家,給學生留下進一步探索和創新的空間,然后再展示新的解決方法和思考的過程,這樣就能做到讓學生多練習、多思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同時對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著良好的作用。
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優化思維質量
靈感思維的培養是一個較漫長的過程,是需要日積月累較為長期的過程。創新思維的培養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假設思維和猜想思維能力。布魯納說:“在科學和一般生活中,我們經常被迫對不完全的知識采取行動,我們必須猜測。”納卡森說:“如果不大膽地猜測,你就不能做出偉大的發現。”物理學史上的大量實例揭示了科學創新史的本質,讓學生理解科學創新的過程,打破傳統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科學創新源于創造性的猜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探索教材中的有效因素,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釋放學生思維的束縛,自覺引導學生做出合理的猜測。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時,學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中得到推測:什么因素可能與物體獲得的加速度大小有關?什么是關系?然后進行實驗定量研究得出結論。在課外活動實施的過程中,也要挖掘典型案例教學的潛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能起到優化思維的作用,處理好教材內容,這樣才能使他們在過程中更加活躍、開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轉換觀點。對于學生來說,只要他們能深入到問題中,善于思考、總結,只要他們已經發現,并且通過自己的獨立探索是創新思維,我們必須給予鼓勵和正確地引導,并長期、有意識地培養這種探索、創新思維的習慣。對于有學習能力,有強烈興趣和學習精神的學生,我們要因材施教,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賦予他們光澤和色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同樣也是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任務之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體現在設計和安排課外活動課中,而且還體現在每一部分的課堂教學中,使學生通過操作、畫圖、收集和整理數據、探索身邊的實踐問題等活動,促進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我們教師要注重課前調查、立足課堂教學、強化課后延伸,讓他們在調查、操作等實踐的過程中切實提高能力。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育者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要時刻重視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學會與同學或老師的合作互助、自己探索求證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通過學生自身在實踐中增強創新意識,同時獲取知識,發展智力,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獲得最終的成功,為中華民族再次復興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王志水.高等職業教育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甘肅科技縱橫,2016(1).
[2]趙平平,素曉春.論高等職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7(17).
作者:陸旭 單位:鎮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