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生物教學科技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時代不斷發展背景下,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實踐和創新。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該促進學生崇尚科學思想認識的形式,培養其個性發展與實踐能力,在科技教育中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實現對其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而提升學科綜合素養。只有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創新能力,才能在實際學習中充分凸顯自主意識,強化自主能力,適應社會實際需要。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科技教育;創新能力
生物屬于自然學科,實驗是生物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進行高中生物學習時,不僅需要學生對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也需要對一些生命現象系統剖析,實驗方式能夠使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在此過程中能夠實現對學生的科技教育,并且培養其創新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探究和實踐中有所收獲[1]。
1做好學科教育與科技教育之間關系的處理
在進行生物學科教育的同時,教師也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科技輔導,多數高中生對科技活動的參與熱情都比較高,但是在具體實施時,活動小組中的人員在流動性方面比較大,取得的效果也差強人意,而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處理好學科教育與科技教育之間的關系。科技教育實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傳播科學知識,培養科技人才,學科教育是由教育體系向認知體系的轉變,進而使學生在豐富認識的過程中獲得更全面的發展。因此學科教育與學科教育之間相互影響、聯系緊密。但是就當前情況來講,學科教育是教育活動主要方向,并且能夠在較大程度上使學生認知水平獲得發展,學科教育質量的提升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2]。因此科技教育的有效實施需要和學科教育之間實現融合,這樣才能獲得社會的廣泛支持,進而增強學生的科技活動當中的熱情,使活動小組更具穩定性,進而科技教育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獲得更好效果。
2對科技教育和學科教育進行整合
科技教育與科學教育之間的整合,能夠使科技教育獲得快速發展,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對整合模式進行積極探索。在課程改革逐漸實施和深入背景下,教育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主要方式是使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實現方式的轉變,由傳統教育模式中的被動狀態逐漸變得主動,積極運行探究、合作學習模式。在對高中生物進行探究學習時,主要包括提出問題、制定計劃、做出假設、交流討論和實施計劃等幾個方面[3]。探究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使學生以更積極、主動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并且能夠使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在實際探究時,可以以某個方面為切入點,也可以將完成過程作為切入點。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促進科技教育與學科教育之間的整合。在高中生物課程中,有很多關于思維創新與科學實踐的課題,比如微生物學、環境學以及動物學等,這也使科技教育和創新能力在培養層面上變得更加廣泛,使學生在對課題進行研究時更具多樣性。在學習中,興趣能夠發揮對學生的驅動作用,使學生在探究問題時更具傾向性,因此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進行科技教育的重要推動力。在生物教學中,往往運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能夠使其在學習中更好地獲得靈感,在獲取靈感時,學生可以運用查找書籍方式,也可以運用尋求網絡、雜志等幫助的方式,這主要是由于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發現課題、探究課題以及理解課題,并且對課題內容產生比較濃厚的興趣。同時學生感興趣的課題比較能夠使其在探究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興趣培養充分的重視,促進其科學素養的提升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增強。
3綜合利用教學資源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改變以往滿堂灌教學模式,將學生視為課堂中的主體,運用幫助、引導以及啟發教育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過程中,需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學會獨立思考、探究,并且積極創新,進而使教學獲得較好效果[4]。在此過程中,尤其需注重對學生的求異思維的培養,開展針對性教學。科技教育實際上屬于自由、開放活動,需要學生在學習中對內容、方法等進行研究,并且對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將學校資源作為依托,并且自主地查找一些有效的資源,進行使學生在接受科技教育時能夠獲得較為豐富的資源,并且獲得社會比較廣泛的支持。
4組織科技創新大賽
為了使科技教育獲得更好的效果,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應積極組織科技創新大賽,在組織科技創新大賽時,需選擇比較有價值和創意的研究課題,并且解決科技創新大賽與學科教育在時間方面的沖突。在解決這兩個問題時,可以在課程當中進行研究學習,掌握學科學習方法,并且發現相關研究價值比較大的課題。在學習中,學生可以利用自身課余實踐參與相關活動和大賽。
5積極聯系生活實際
運用聯系生活實際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相應問題意識,使在生活常見現象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在交流和討論中解題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需給予其適當的引導。而在學生對問題進行解決時,又會產生全新的問題,在問題解答與問題產生的循環中,能夠增強其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科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得到培養和提升。高中生物有很多內容都需運用實驗方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注重實驗的開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增強,在實驗中,學生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明顯增強,視野也會得到開闊。同時也會使其形成熱愛自然的思想意識,自覺探究自然界的奧妙。為了使學生在較短時間了解實驗基本操作,提升創新能力,教師可以將實驗室開放或者是設置第二課堂,實驗過程中不僅能夠使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也能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得到鍛煉,并且開發其智力。實驗中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會得到不斷強化,為學科素養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實驗中,教師可以將生活背景、學科知識、科學實踐之間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學科知識進行科學之間,進而使學生在認識上實現感性到理性的轉變,實現對知識的靈活運用,用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就生物這一學科來講,其中包含的知識多數和學生的生活、健康比較貼近,這使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能夠較容易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在生活當中。在對學生進行科技教育,培養其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當中的現象,并且運用生物知識和觀點對生活內容進行剖析,進而使生物教學更生活化和實際化,實際學習中能獲得更好效果。
6結語
總之,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科技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是在此過程中的主體,其中良好的專業知識、豐富的知識儲備、敏銳的洞察力等都是使科技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獲得較好效果的必要條件。為了在教學中取得更好效果,教師需積極參加相關培訓,閱讀與此相關的雜志、書籍等,加強對社會的關注,保持充電,進而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其今后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建保.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性思維培養研究[J].學周刊,2019(7):59-60.
[2]鐘鴻波.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19(9):170.
[3]曾偉.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研究策略[J].考試周刊,2018(77):166.
[4]李寧.關于實驗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J].新課程,2018(6):31.
作者:王錦錦 單位:甘肅省環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