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新能力培養下的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工程項目管理》作為土建類核心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對培養現代化工程項目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有著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課程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及行業發展需求,從豐富教學內容、加強課程實踐、加強信息化改革、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創建多維度評價體系五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探究,旨在形成以實踐性為導向、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項目管理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工程項目管理;創新能力;課程教學改革
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學科交叉與融合已成為學科發展的趨勢,同時,具備專業技術素養和管理職能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越來越受到行業及企業青睞[1]。工程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以工程人才為目的的工程教育也需要具有實踐性[2]。在現代建筑業發展背景下,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現代化工程項目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是建筑類高職院校面臨的一項新的挑戰。
1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定位及目標
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是工程領域的必修課程,屬于一門綜合性、發展性與實踐性都相對較強的學科,主要包括項目管理技術、組織的建立、流水施工計劃與網絡計劃技術等施工組織設計相關內容等。工程管理知識技能是保證工程項目進度、質量、成本三大目標順利完成的重要手段,并且將貫穿于項目可行性研究、投資決策、方案設計、施工及后期運營的全壽命周期階段,這些過程不僅要考慮方案技術上的可行性,還要考慮經濟合理性,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達到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需要基于學生項目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開展課程教學改革,同時以培養創新能力為突破口,強化學生的職業素養。
2課程教學現狀
2.1課程綜合性較強
工程項目管理作為一門提綱挈領的綜合性課程,與房屋構造與識圖、建筑施工與材料、建筑工程計價等建筑工程類課程內容存在局部交叉、內容重復的問題,導致該課程在教學設計時更多偏向施工組織設計的部分,而忽略了全過程工程管理的系統性。知識點被分割到不同專業課程,各專業課的實踐教學環節獨立設計,缺乏有機的聯系,學生無法接觸到全面的工程管理案例分析實踐訓練,也違反了管理學科自身整體性、系統性的特點。
2.2教學實踐性較弱
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實踐性要求學生除了關注項目的具體工程技術或施工難點問題,還要掌握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過程中的各技術和管理類應用問題。常規實踐教學多采用課內案例分析,缺少真正的實操環境和對應的操作,教學內容和實際工程需求與崗位需求存在距離。例如,網絡計劃的編制作為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重點章節之一,其教學理論及教材中的計算過程顯得枯燥與煩瑣,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時間、質量、成本三大要素之間互相平衡與制約的關系,無法結合起來系統認識工程全局。
2.3創新能力培養缺乏
傳統的教學方式多為教師通過PPT、圖片演示等開展講授,雖然直觀形象,但是容易出現信息量過大、教學速度過快等情況,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只能遵循教師的思路去思考和學習,影響了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高等教育重點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不能及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將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現有的項目管理課程注重建筑工程專業領域的學習,并未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然而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所包含的科學方法、技術和工具十分適合被運用到創業實踐中。對此,教師有必要在教材選用、課程體系、授課方式、學生互動參與等方面進行完善,從案例分析、策劃報告多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創業項目的調研、風險的分析、規范的項目策劃書的撰寫,在實踐中加強創業教育[3]。
3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3.1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豐富教學內容
在項目全過程建設階段中,涉及眾多項目管理技術與方法,而在一門課的有限時間內囊括所有的理論知識是較困難的。就專業能力而言,該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以下能力:(1)熟知工程項目建設程序、組織形式、項目經理部的構建及運作。(2)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編制;(3)編制工程項目進度計劃。(4)工程項目招投標、合同管理能力。(5)具有對工程項目進行進度、質量、安全、成本控制等能力。(6)能組織協調工程項目內部與外部的各種關系。(7)工程項目收尾能力。根據對相關企業走訪調查可知,企業對項目管理人才的需求除了要具備施工組織技術類知識,還要具備成本管理、質量控制、溝通協調、風險控制等全過程全方位管理能力。若要實現學生掌握工程全過程管理的職業能力,課程涵蓋內容應覆蓋技術、經濟、管理及法律等學科,同時貫穿建設工程全生命周期。現有課程標準與教材內容更側重設計階段與施工階段,而關于項目策劃、項目運營等內容相對簡化,這種課程體系的視角與定位不具有全過程性和項目的全生命周期性,使得學生接觸決策階段與運營階段的知識較少。課程實踐環節應制定以實踐性為導向的教學內容,以培養企業一線管理工作職業能力為核心,基于實際崗位要求,以工程的實際工作過程為導向重新梳理課程知識體系,設計教學情境。在構建課程內容和選取知識模塊時,遵循項目周期規律和建設程序的客觀要求,把重點放在立項、可行性研究、招投標、勘察設計、項目管理、監理、后評估等全過程的管理組織上,旨在形成一個項目前期規劃、項目方案策劃計劃、項目實施、項目運營與收尾四大階段包含的全生命周期知識體系和實踐技能,實現所有知識模塊的有機聯合和轉化(見圖1)。教學方法上,通過引入同一工程案例的不同建設階段,對應不同的職業能力和專業管理類課程模塊,按照能力要求設置教學內容,依次規劃貫穿工程項目生命周期過程核心能力的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計量與計價等核心專業課課程設計與情境模擬。同時,考慮到該課程綜合性較強,為兼顧其他前序及平行專業課程的授課情況,在講授相關知識時以綜合理論應用性為主,減少基礎理論的講解。
3.2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項目化教學
以往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模式為理論授課和實踐環節相結合,其中實踐環節為課程理論知識全部結束后,給定一套模擬項目資料,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寫。現通過采用情境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案,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轉換為全真模擬實訓場景,實現每完成一個教學模塊、就開展對應實踐任務的模式。比如,在項目經理部的知識模塊環節,通過角色扮演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同時為每組學生創設模擬工作情境,并使學生面臨具體實際問題。一個項目組就是一個公司,學生在項目組中通過扮演項目管理工作中的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質監部門等不同角色,完成共同的模塊任務,而每個項目組的給定情境又不盡相同。在角色創建的基礎上,后續課程模塊中,同樣圍繞進度計劃編制、合同管理、資源管理與控制、質量與成本管理等核心模塊邊學習、邊練習、邊實踐,體驗企業經營運作發展的全過程。此時,不同的項目小組要掌握不同學習情境,小組模擬情境細分為基礎工程、主體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室內外裝修工程等單位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不同的學生角色也要掌握不同的職務任務,如在質量管理部分,作為建設單位角色的學生和作為施工單位角色的學生,所面臨的分部分項工程質量管理目標、質量檢測手段和流程控制等內容就需要區別對待。由此,課程教學不再是單一的理論知識復制講解,學生也不能簡單地模范其他小組,而是立足于實際工作崗位需要所必須的動態知識訓練。通過項目化課程教學設計,教師成為項目的總顧問,學生在各自小組里擔任不同的職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遵循職業能力的發展規律,借鑒企業組織機構、崗位職責、運行方式、管理制度等運用分組輪換的方式進行角色模擬,并建立相應角色模擬的評價體系。讓學生明確全過程咨詢模式下的職業體系,熟悉崗位職責,認識到在三大目標控制之下的資源調配與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從而深刻理解項目管理的核心思想,提升自身管理素質。項目化課程教學突出學生“執業能力”的培養和“執業素質”的養成,真正體現實踐教學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為適應行業發展與企業需求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情境教學法中,教師根據項目不同階段的情境提出具體問題,引導各組學生自主探討學習給出解決方式。學生可以站在自己扮演的崗位上,對問題給出不同角度的理解。根據學生給出的討論結果與提出的問題,教師引入課本理論知識進行完善歸納,將技術問題升華到理論層面,鼓勵學生學會自我思考,使接受知識的過程變被動為主動。
3.3利用信息化改革加強實踐運用
目前,大多專業課程大力開展實踐教學,如建筑設計類課程可以通過實訓周的畫圖來鍛煉設計能力,施工類課程通過CAD軟件加強施工圖繪制能力,而工程項目管理的實踐教學比較欠缺。對此,有必要在改革過程中引入MicrosoftProject專業的項目管理工具軟件,其使用項目管理的概念,通過任務分解結構技術(WBS)、繪制甘特圖、關鍵路徑法(CPM),與項目管理理論知識相結合。在教師提供項目背景、給定資源及目標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對任務進行分解、聯系繪制網絡圖等過程,分析數據的變化,充分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遵循一個項目的生命周期來進行項目管理,能夠通過軟件有效地進行工作規劃與跟蹤,同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3.4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模擬實戰
高等學校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而基于真實或虛擬工程創業背景的項目式創業訓練是培養創業型工程人才的合理方式。鑒于此,在教學過程采用項目模擬實踐,以實際的項目任務為導向,學生通過“加入項目—發現問題—學習對應理論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獲得技能—項目完成效果評價”的方式,可以弄清楚這門課講了什么、講這些有什么價值,并獲得與工程項目相一致的專業知識和專項技能,有助于提高學生將項目管理知識應用于各類項目活動的實踐創新能力。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所包含的科學方法、技術和工具十分適合運用到創業實踐中,在教材選用、課程體系、授課方式、學生互動參與等方面進行完善,從教學形式、案例分析及課程報告多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創業項目的調研、風險的分析、規范的項目策劃書的撰寫,加強創業教育與實踐接軌。在此基礎上,課程設計實踐環節不再以傳統的單純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為主,而是加入項目管理技術相關的實訓練習。具體做法:在創新創業的實踐環節中,除最后的施工組織設計課程設計以外,還加入自選項目,如以婚禮項目策劃或旅游項目策劃等趣味生活化項目為背景。秉持“萬事皆項目”的管理理念,讓學生模擬成立公司,以項目經理的身份,運用所學過的項目管理知識來進行項目可行性分析、范圍及項目干系人確定、建立團隊與責任矩陣、立項與策劃、進度成本和質量控制、風險控制等一系列步驟,并在實戰中總結對應的知識點,最終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婚禮項目或旅游項目策劃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與團隊合作能力。
3.5創建多維度評價體系
課程考核評價時,在考核形式方面,不再以單純的期末卷面分數作為最后成績,而是加入過程考核與創新實踐能力的綜合評價,除了考核課程設計核心部分的施工組織設計編寫,將課堂情境模擬中的討論記錄和自選項目策劃書的編制能力也納入評價標準。在考核角度方面,課程中的小組討論過程中,遵循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學生互評的方式作為平時成績,既可避免學生在小組討論時濫竽充數,也可由此激發學生的信心,提高課堂參與積極性。教師要從教學主導者的身份轉變為項目合作者和引導者,和學生共同完成項目并進行綜合評估,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應用能力,做到理論與實踐兼顧。
4結束語
為實現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文章提出根據實際項目對于項目管理人員的能力要求,遵循以實踐性為導向,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項目管理復合型人才為目的的教學模式,重新整合課程內容,通過教學模式和實踐方案的不斷改進,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可以達到如下目標:(1)了解如何在工程項目管理中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科學管理和協調。(2)建立項目管理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建筑工程管理等土建類專業的學生在各類實踐學習中熟練掌握項目管理的基本方法與技術。(3)通過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參與度和興趣,專注于創新及動手能力的培養。(4)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模擬、策劃書撰寫等環節,讓學生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職業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偉,仲景冰,孫峻.復合型與實踐型工程項目管理教學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89-92.
[2]李正,林鳳.從工程的本質看工程教育的發展趨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19-25.
[3]盛曉娟,蔡星.基于研究生創業素質與能力培養的《項目管理》課程設計[J].經貿實踐,2018(13):338+340.
作者:張琰 單位: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