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及稅收會計關聯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財務會計
指通過對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統的核算與監督,以為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系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等經濟信息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當今社會中,各企業的基礎性工作就包含財務會計工作,財務會計工作也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它是為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并帶領企業服務于市場經濟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各會計程序提供有價值的真是財務信息,是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1.2稅收會計
是國家各級稅務機關核算和監督稅收資金及其運動的專業會計。稅收會計的核算對象是稅收資金及稅收資金的動向,對稅務部門組織或進行主要以貨幣為計量單位的各種稅務征收,例如對各項收入的應征、征收、減免、欠繳、上解、入庫和提退等資金流動的全過程進行核算和監督。并采用“借貸記帳法”和運用復式記帳原理,對稅收資金的動向進行反映表現。
2財務會計和稅收會計的聯系
2.1從稅務會計本身分析兩者之間的聯系稅務會計信息的基礎是財務會計信息的建立。稅收會計包括在財務會計范圍內,簡言之稅務會計是財務會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就營業稅為例,其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從理論依據或是從操作技術等多方面而言,都是以財務會計的信息為基礎的。大量理論研究和實踐表面:在企業會計利潤的基礎之上建立出來的財務會計和稅收會計兩者是統一的,不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有時在稅收會計報表上,財務會計的核算結果可以直接被稅收會計所利用。
2.2從目標定位來分析在我國兩者之間的聯系
一個國家稅收管理的重大一句就是會計信息。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材質經營責任的真是體現方式就是會計信息來表達,也是一個企業納稅的重要憑證,在這一點上來看,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是相似的,兩者差別較小。
2.3財務目標與稅務目標兩者是可協調的環顧世界各國的經濟模式和經驗,對于會計目標和稅務目標的關系,有些國家是相互協調的模式,也有些國家有不相協調的模式存在,例如日本和法國會計準則是法制化的,統一計算要求和準則,如此一來稅法要求與會計核算實現了一致性;但也有一些國家如英、美,這些發達國家,強調目標的客觀性、真實性、公允性,并不一定與稅法要求相協調,給會計處理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如此一來,“會計所得”與“應稅所得”之間的差異性就必然較大,其復雜程度也是可以想象的,對核算要求相應提高了很多。再分析國內的情況,我國的會計準則是由政府制定的,具有很強的強制性,這樣一來會計與稅法之間的可協調性就更加充分了。
3財務會計和稅收會計之間的差異性分析
3.1在核算對象上財務會計和稅收會計存在差異財務會計與稅收會計按照核算的對象來看,其差異在于前者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的全部經濟活動的企業,這里包含企業資金投入、周轉等全部資金動向,而后者針對的對象是與國家規定的計稅相關的一些經濟活動,換言之就是為納稅人在其生產經營的過程中與稅收相關的同時能夠用貨幣表現的各類經濟活動。可以看出來后者比前者所核算的對象要小的多。
3.2在計量屬性和損益確認上財務會計和稅收會計存在著差異財務會計和稅收會計在計量屬性和損益確認上來看,前者在對損益進行計量和確認時是以權責發生制原則和配比原則為依據的,如此一來,可以實現對企業在特定的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真實、科學、公允的反映;而后者在具體的核算過程中所采納的是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相結合的原則,如此做法,對稅款進行分期支付的做法就產生了。同時對于會計計量屬性,兩者最主要的差異就在于前者對于會計的計量屬性會將經濟的變動因素考慮在里面,而后者并不會參考經濟變動的因素而堅持一貫的計量屬性。
3.3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法律依據的存在差異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從法律依據來看,前者以會計準則主要依據;后者則是以國家稅法為依據。由于兩者所依的法律依據存在著差異,具體的表現為兩類:一是永久性差異;一是暫時性差異。由于計算一定期間會計收益與應稅收益存在著口徑不同,所以形成了在以后各期不能轉回的差異永久性差異。暫時性差異是指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關于收入與費用的確認與計量的規定在時間和方法上的不同所導致的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稅所得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具體表現為某些收入和費用項目計入稅前會計利潤的期間不一致,一般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轉回。
4綜合分析兩種模式
英國、美國經濟高度自由,政府不直接干預微觀經濟生活,在宏觀上通過經濟政策進行間接調控。英國、美國證券市場發達,民眾風險意識強,偏好股票投資。公司股權分散,籌資主要依賴證券市場。在英國、美國公司會計報表的信息必須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以滿足股東的需要。同時政府也參與到公司利潤分配中,但美國稅法異常繁雜,按照GAAP確認的財務報表可以滿足股東的需要卻不能滿足稅法的規定和政府宏觀調控需要;按照稅法編制財務報表恰恰與前者相反。正是由于英國、美國主要企業是對外籌資建立,需要對外提供法定報告,存在公眾利益,考慮成本效益問題,英國、美國的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才需要必要的分離。而法國、德國政府在經濟活動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性,通過“經濟計劃”與“國有化政策”對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進行影響。
5總結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迅速,伴隨經濟的發展,我國稅務制度也再不斷的被更新和完善,其制度也是越來越健全。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聯系也隨之表現出來,但是其差異也越來越多。企業需要生存,更需要發展,因此其內部會計核算等都要按照國家稅法所規定的前提進行,這也是稅務會計相關理論流入大眾的路徑之一,人們大眾接受并一直執行。因為我國的具體國情,財稅趨勢模式應緊跟國情需要,特別是針對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的協調和分離趨勢的新準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影響作用,進而也是我國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之間的關系得到協調解決,且趨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