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謹慎性原則在財務會計管理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財務管理作為完善企業管理體系的重要內容,具有提高企業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及經濟收益的優勢,為此在新時期企業轉型發展中較為常用,是助力企業良性發展的必用之策,其中財會工作作為財務管理中的重要一環,需在新會計制度加持下,迎合國家及社會發展趨勢,對工作形式、從事原則進行調整,本文通過對新會計制度下謹慎性原則在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中的應用方略進行分析,以期為推動企業優化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謹慎性原則;財務會計管理;應用
新會計制度自改革開放后成為保障企業財務管理機制良性運營主要制度之一,與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常態相契合,既為國家宏觀調控留有準入端口,又引導企業依據市場供需關系合理規范自身運營管理體系,旨在為企業發展營建和諧、穩定、科學經營氛圍,在新會計制度管理體系下,將私營企業、集體企業及國營企業均推入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洪流中,為維護市場競爭公正性、公開性奠定基礎。其中,謹慎性原則(穩健性原則)作為能保障企業財務會計管理能效的重要原則,需依據新會計制度有效落實凸顯其應用價值,達到推動企業穩健發展的目的。
1概述新會計制度及謹慎性原則
新會計制度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后國家對各類企業管理經驗的累積與總結,在原有“二則二制”基礎上,從會計制度、經濟成分及各項準則角度予以細分,使會計制度研究更為深入,能幫助企業優化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機制,使市場經濟發展氛圍更為穩定、健康,其中新會計制度依據《會計法》,結合市場經濟發展實況予以設立,并相繼得出《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企業會計準則》等各項會計工作及管理標準,使新會計制度更為完善并具有應用價值,同時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等一系列有關稅務工作的指導政策,旨在為會計管理營建良好的稅法氛圍,并從資產要素、負債要素、所有者權益要素、收入要素等層面將會計與稅法區分開來,保障新會計制度富有獨立性、科學性、實效性,能與稅務工作相互呼應,引導財務管理發揮積極效用。會計核算工作是企業財務管理重要一環,受到新會計制度規范與約束,其中謹慎性原則作為保障該項工作能順利落實重要原則,在當前企業中的應用極為廣泛,能壓低企業運營費用及負債,抬高企業經營收益及資產,同時可化解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借助預警機制對相關風險予以及時處理。為使企業能有效應用謹慎性原則,并在新會計制度下提高其財務會計管理能效,除明晰二者內涵外,還需對謹慎性原則應用優缺點、方略進行分析,旨在保障企業能更好在新會計制度下穩健發展[1]。
2分析新會計制度下謹慎性原則在財務會計管理中的應用優勢及缺點
(1)新會計制度下謹慎性原則在財務會計管理中的應用優勢。第一,凝練企業收益。謹慎性原則對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中存在的各類風險警覺性較高,能從企業運營各個層面搜集整合會計信息,使相關信息具有精準性、合理性、科學性,幫助企業得出可靠的財務會計管理決策,企業利潤及資產中的水分得以去除,確保企業賬目清晰、精煉、完整、系統,使企業能時刻明晰自身財務實況,削減其管理、投資及經營風險;第二,精確經營決策。新會計制度將所有企業推向市場,依據市場供需關系,加之國家宏觀調控作出科學高效的經營決策,謹慎性原則負責幫助企業預測各類風險,一旦發現存在經營風險,經在該原則加持下啟動預警機制,協助企業決策者站在客觀角度分析利弊,繼而保障經營決策科學有效;第三,保障多方權益。企業除管理者、股東、債權人外,還囊括各個崗位工作人員,乃至消費企業生產制造產品與服務的消費者,這些人員的權益能否得到保障,關乎企業發展前景,基于謹慎性原則從多個層面兼顧各方受托責任,尤其針對潛在損失進行預計,通過高估費用及負債,低估利潤及資產,使權益分配與管理更為客觀,降低企業發生各類訴訟的風險,凸顯企業財務會計管理能效。(2)新會計制度下謹慎性原則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劣勢。謹慎性原則雖在實務及理論方面對財務會計管理影響較為深遠,引導人們完善工作機制,提高管理力度,但其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企業仍然存在一定消極影響,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缺失客觀標準。謹慎性原則猶如當前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思維慣性”,基于使用者意圖、工作目標及管理需求,謹慎性原則會有許多實踐形式,該原則實踐重點也有所不同,為此該謹慎性原則存在濫用現象,并無法對這種行為進行有效規避。例如,有些連鎖性質的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因在謹慎性原則施行時缺失統一規范,為此會顯現出存在差異性的財務管理結論,使企業從宏觀上無法對子公司獲利情況進行橫向及縱向對比,為企業決策帶來阻力,使會計數字過于隨意,削減財務管理能效;第二,低估利潤及資產。為規避經營風險,在新會計制度下,企業依據市場競爭實況,采用謹慎性原則對其利潤及資產進行評估,這就導致評估結果時常與企業資產及利潤實況存在偏差,相較于高估來講資產及利潤低估同樣能造成企業財務報告缺失精準性,削減財務會計管理能效,造成企業內部部分資金及發展資源閑置,無法助力企業獲取更高經濟收益,資金鏈條不夠健康,企業資金缺失流動性,影響企業穩健發展成效[2]。
3分析新會計制度下謹慎性原則在財務會計管理中的應用方略
通過對新會計制度下,謹慎性原則在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中的應用優缺點進行分析可知,適當應用該原則能引導企業合理踐行新會計制度,使企業利潤、資產、股東及各方權益得以保障,凸顯新會計制度踐行價值,然而該原則同樣存在缺失客觀標準等缺陷,影響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成效,為此企業需秉持事實求是原則,從辯證角度對該原則進行分析,使其能成為新會計制度下科學有效的財務會計管理原則之一。(1)拓展謹慎性原則應用范疇,引導其與適度性原則相融合。鼓勵各類型企業在不同市場競爭環境中應用該原則,通過公平競爭,讓企業管理者、債權人、財會工作等人員能對企業謹慎性原則踐行實況展開橫向對比,通過對比發現該原則施行缺陷,繼而確保財務會計管理能力得以提升,為企業決策并遵循新會計制度完成各項工作奠定基礎,在市場公平競爭態勢下合理應用該原則,對謹慎性原則應用程度進行控制,避免出現財會管理工作人員過度謹慎,出現利潤及資產低估消極現象。例如,企業或相關行業可依據發展實況,找到謹慎性原則應用節點,以該節點為基礎,制定謹慎性原則施行標準(行業/企業),結合市場經濟供需關系及新會計制度,對相關標準予以優化,為保障謹慎性原則適度應用給予引導。(2)提高財會工作人員核心素養。謹慎性原則應用成效與企業財會工作人員核心素養密切相關,只有財會工作人員能精準把握該原則,從財會工作元素、新會計制度、企業發展及精神實質角度展開系統分析,才能保障該原則能得到適度應用,規避該原則應用缺陷,為此企業需不斷提高財會工作人員核心素養,引導其遵照新會計制度,合理應用該原則,例如企業可將每周五下午設為“財會工作研討會”,總結一定工作周期內財會管理成效,新會計制度施行情況,對相關管理結論與謹慎性原則實踐關系進行分析,做好工作解決調整該原則施行方略,達到提高財會工作人員核心素養的目的。(3)圍繞謹慎性原則制定與之相匹配的條款、制度及準則。為保障謹慎性原則具有可操作性,能幫助企業提高財務管理質量,企業需依據市場經濟實況、行業準則、新會計制度等國家相關政策,制定該原則施行管理體系,依據該體系總結謹慎性原則實踐方法,如加速折舊法、后進先出法等,針對無形資產、存貨及固定資產減值判斷不精確問題,依據企業財會制度施行謹慎性原則,確保資產減值準備數額中的可變現凈值得以精準計算與判斷,同時需遵照相關條款、制度及準則,為企業落實各項會計實務提供依據[3]。
4結語
綜上所述,新會計制度作為能引導企業提高財會管理能效的重要制度,需企業了解其內涵,以此為由有效落實謹慎性原則,通過拓展謹慎性原則應用范疇,提高財會工作人員核心素養,制定與之相匹配的條款、制度及準則等方略,充分發揮該原則實踐優勢,規避乃至摒棄其對企業帶來的消極影響,繼而助力我國企業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史李莉.新會計制度謹慎性原則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絲路視野,2018(1).
[2]何夢涵.新會計制度謹慎性原則在財務會計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12).
[3]江九超.謹慎性原則需謹慎操作[J].財會學習,2018(12).
作者:馬建英 單位:天津寶坻煙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