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風險管理下的企業內控體系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些年,在企業的管理中,企業內控和財務風險是兩個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方面。在今后的企業管理中,要盡量避免財務問題帶來的間接損失,確保我國企業在規避財務風險上達到一定的效果,促進企業穩定發展,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本文中將結合筆者工作經驗,通過對財務風險的管理來體現出企業內控的必要性。
一、在構建內控體系中企業財務管理的環境
隨著世界的經濟形式在不斷的變化,國家的政策也在隨之改變,經過政策的不斷調整,企業面對市場的巨大競爭,提升企業經濟效益,要合理規避財務風險,對財務管理相當重視的,每個企業都要對自己的財務系統進行完善,才能更好的相應國家政策,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機遇。筆者認為,在新的環境形式下,企業的財務管理環境有如下幾種:
(一)通貨膨脹
由于美國引發的次貸危機,致使整個經濟形式呈下跌狀態,社會的總體需求量被大幅度的拉動,貨幣量也大幅度增加,致使貨幣貶值情況嚴重,從而形成了在新經濟環境背景下的通貨膨脹。因導致這種通貨膨脹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關鍵的因素現在還不是很明確,即使我國已經及時的進行宏觀調配方案,但仍未對通貨膨脹的趨勢有明顯的改善。通過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從農業到大宗交易的物品上價格都很高,而廣大群眾的薪資卻沒有相應的增長,所以,并沒有對通貨膨脹的起到消減作用。
(二)穩健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已由原來的寬松政策逐漸轉為穩健政策,調整了貨幣的供應及需求,同時對存款準備金率進行上調,一定成對的流通貨幣進行控制,相對減少,從根本的貨幣供給上嚴格進行控制,這種方案的實施就會致使商貸的成本有所上升,以達到增加國內市場融資的成本。但同時對我國經濟的優勢有所削減,有可能會促進國外資本大量進入我國,對我國的市場發起攻勢。
(三)財政政策
我們國家正從文件的財政政策更改為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刺激我國市場的需求,從而使得我國的經濟狀況能走向均衡,達到縮小貧富之間的差距的目的,從而使我國的消費水準和意識得到改善與提高。但是依據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是沒有得到顯著的提高。
(四)扶持新興產業,促進經濟發展
新興產業是指應用最新的高科技衍生出節能且節約的新生能源,是人們需求的能改善人們生活的產品,科技創新發展已經不在是空口說白話,我們國家較為重視新型的節能環保產品,為了能有效提高各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能力及技術水平,出臺了很多激勵創新意識及精神的新政策。這是我們國家在新經濟環境的背景下,做出的重大改革,同時也是適應這個特殊時期促進發展的政策方針。
二、企業財務管理的機遇和挑戰
(一)企業財務管理在新經濟環境下面臨的機遇
1.人民幣的升值,促進企業海外個并購的機遇。在世界新經濟環境的背景下,致使人民幣得到升值,所以,這種經濟現象就給企業財務管理提供了支持。人民幣的升值,企業在此期間就可以抓住機遇去海外并購高科技型企業,并購高科技企業能夠獲取他們最先進的科技技術,同時也為國內的企業和國際上的企業進行競爭,提供了強有力的后盾。2.積極財政政策。我國制定積極的財政政策,能夠一定程度的將產業進行優化與升級,所以,對于企業的財務管理來講,市場環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同時,產業大幅度的發展,一定會給企業財務管理的結果調整以及企業內部的系統進行改革,在企業對市場環境不斷變化進行適應的過程中,是很有必要的。我國目前企業中財務管理的機制,依舊不正規,仍處于混亂狀態,具體表現為用人不專,財務的爛賬和壞賬層出不窮、屢見不鮮,呈屢禁不止的狀態,所以企業要在整個財務系統管理工作的環節上,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對財務系統進行完善和整改。
(二)企業財務管理在新經濟環境下面臨的挑戰
1.通貨膨脹引起國內企業經營的成本升高。通貨膨脹給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財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將資金的有效利用率提高,達到為企業帶來利益增長的目的。實際上,通貨膨脹致使貨幣貶值后,人們的購買力逐漸的下降,致使企業的經營成本在不斷的上升,而成本不斷的增加就等同于利潤在不斷的下降,這是所有企業都不愿意看到的結果。2.貨幣政策的轉變致使企業融資成本升高。改變貨幣政策后,降低了貨幣供給量,使得融資的成本逐漸升高,最明顯的表現是企業信貸比較困難,想要進行投資顯得力不從心。一開始的投資并不是結果而是開始,隨著企業的運行成本在不斷的增加,產品的成本也在隨之增高,最終的結果就造成利潤大幅度的降低,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形成了很大的壓力。企業不僅要承擔貸款成本及利息的風險,同時還需承擔由成本增加利潤減少帶來的虧損,為財務風險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三、基于財務風險管理構建企業內控體系
企業的財務風險里含有籌資投資、利潤降低等多方面的風險,在財務運作中任何一個實務都會導致風險的發生,從而影響到企業正常的運營,企業應及時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方案,將財務管理建設成為內控核心,將財務風險管理設為內控體系的重要控制手段,增加財務管理的安全性從而提升內控體系的模式。
(一)完善內控制度,控制風險
所謂籌資風險,主要體現在企業在債務融資過程中出現不能償還的情況,而投資的風險,一般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投資過多,資金收回不及時或無法收回,經營不善導致的情況。企業在運營綴成中,出現了投資或籌資的情況時,則需要相關內控制度進行管理,企業應制定科學合理的章程,對財務的資金運用加以規范,及時對企業資本機構和現存的債務情況進行科學分析,根據財務審計的情況,將企業現有的債務投資情況把握住,并成立財務狀況分析辦公室,將企業的財務資金運行方式進行統計與分析,對相關部門遵守財務規范的情況予以監督。實例分析:在一些競爭強大的企業中,經常舉辦一些大型的公益活動,活動過程中會涉及到資金的使用和申請,實際報銷時存在賬目模糊不清的現象。對于此類事件,財務部門在審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內部環境的審核,進行適當的風險評估,及時進行各部門的信息溝通,尤其在監督方面,完善內控制度。
(二)合理使用資金,將流動性風險降低
企業流動性風險一般體現在企業獲取現金或等價物時,所采取的種種方式。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一旦出現緊急情況,便不惜一切代價的籌集資金,一定程度的增加了流動性風險發生的可能。如不能及時做好風險預估及相應的應對措施,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在企業財務內控體系中,根據群毆額的實際經濟情況,制定屬于自己企業實際情況的籌資及使用資金的內控方案。與此同時,還要根據市場的形勢及時將資產結構進行調整。(三)財務內控收益風險控制目前很多企業存在不合理的利益分配,這就導致企業財務分配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的收益分配中。很多企業為了確保股東的需求,導致企業在財務管理中經常發生內部資金不夠、分配不均衡的情況,致使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下降。企業的內控體系,一定要依據企業內部資金的流動情況以及利潤劃分的情況進行合理的分配,以避免股價來回波動。企業可成立負責收益分配部門,根據企業的實際收益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規劃,制定資金分配,做好企業的內部控制。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企業內控體系建設中進行財務風險的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相對于財務人員來說,管理上要從實際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以保證企業的管理工作能夠落到實處,保證管理的真實性,讓企業內控體系從本質上推動企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月英.財務風險管理與企業內控問題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5(29):94-95.
[2]王玨.財務風險管理與企業內控問題的研究[J].財會學習,2016(6):56-56,58.
[3]徐金燕.財務風險管理與企業內控關系問題的研究[J].財經界,2016(23):217-217,305.
[4]王洪麗.財務風險管理與企業內控關系問題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23):240-242.
[5]張春龍.關于財務風險管理與企業內控的幾點問題[J].新經濟,2015(29):88.
[6]王慧.關于財務風險管理與企業內控問題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4(33):184-185.
作者:胡玲 單位:沈陽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