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性對藝術設計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道教是我國本土的宗教,它對中國傳統藝術有著較大的影響,而中國傳統藝術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重視藝術的精神性。因此,道教文化對中國傳統藝術有著較大的影響,可以說,“道”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性。
關鍵詞:設計;精神性;天人合一
與西方藝術的現實性相比較,中國藝術所注重的精神性則更加得以體現。西方著名美學家迪厄斯•奧班恩就指出“上千年來,東方藝術一直具有強烈的精神性”。而“道”為什么體現了這種精神性呢?《道德經》中講“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里便可以看出道的天道、人道之分。在中國古代,老莊道家側重于“自然之道”,孔孟儒教則更側重于“倫理之道”。禪學的“佛性”與儒、道兩家關于道的感念有著諸多的相似點。這便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在藝術設計這一領域中,追求“天人合一”體現在它所涵蓋的各個方面。現針對以下幾項做簡要分析:
一、“天人合一”在園林景觀方設計方面的體現
中國傳統論人品,講涵養度量,講風流蘊藉:中國傳統詩教講“溫柔敦厚”講“含蓄”。在此種傳統影響下的中國園林,它的法則可概言為:重天然、不強為、因地、景制宜,因勢利導的表現詩情畫意。《紅樓夢》中有省親別墅大觀園,它的藝術構思便是要體現“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境。在北京大觀園中,瀟湘館幽靜、稻香村雅趣、蘅蕪苑的清雅,在后人看來都別有一番意境,它的每個院落都仿佛為宿主量身定制。就瀟湘館來說宿主林黛玉是南方人,因此瀟湘館別具江南特色。而瀟湘館所獨有的翠竹、粉垣、清泉,也是無比符合林黛玉的氣質。甚至還能根據此庭院創作出相關詩句,如“蘅蕪滿凈苑,蘿薜助芬芳。軟襯三春草,柔拖一縷香。輕煙迷曲徑,冷翠滴回廊。誰謂池塘曲,謝家夢猶長。”便是對蘅蕪苑的描寫。以上種種,無不透露這古人造園時對“天人合一”對“意境”的追求。
二、“天人合一”在室內設計方面的體現
“中式風格”是較為流行的室內設計裝飾風格,由它又衍生出了“中式現代風格”。這一風格便很大程度的受到了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影響。中式風格以宮廷建筑為代表它氣勢恢弘、壯麗華貴、高空間、大進深、金碧輝煌、雕梁畫柱造型講究對稱,色彩講究對比,裝飾材料以木材為主,圖案多龍、鳳、龜、獅等,精雕細琢、瑰麗奇巧。中式現代風格也稱新中式風格它誕生于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新時期,它注重中式元素與現代材質的巧妙兼柔,明清家具、窗欞、布藝床品相互輝映,再現了移步變景的精妙小品。繼承明清時期家居理念的精華,將其中的經典元素提煉并加以豐富,同時改變原有空間布局中等級、尊卑等封建思想,給傳統家居文化注入了新的氣息。以蘇州園林博物館的室內裝修風格為例來講,它的室內設計便采用了典型的新中式風格。從古典造型的梁柱、帶著古樸紋樣的門窗再到室內的木地板、各類軟裝、景觀小景、盆栽,都透露著濃厚的中國風味。而現代的照明、巧妙的天窗設計、高科技的流水設備,又帶給人們現代的便利。然而這種現代的便利絲毫沒有影響整個場館中的意境,且把場館中“天人合一”的境界烘托的更加濃郁,這便是新中式風格的魅力所在,也是室內設計對中國古代精神最完美的詮釋。
三、“天人合一”在其他設計方面的體現
以彩燈的制作與設計來談,在漢文帝時期,元宵節就逐漸形成,南北朝時期元宵張燈漸成風俗。屈子在《楚辭》中寫道“蘭膏明燭,華容備此。”可見,我國彩燈文化歷史悠久。“彩燈”本身就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一種,古代彩燈主要用竹子、紗葛、紙張、金屬、玻璃、玉石羽毛等為材料。而現代彩燈則有了更為豐富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就現代彩燈而言,它引進了許多國外的設計理念和技術,但中國的傳統元素仍在其中占主導。“燈會”作為春節的一種傳統娛樂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而“龍鳳呈祥”、“金雞報喜”、“年年有余”等傳統題材也被廣泛的運用為彩燈的設計主題。傳統的“走馬燈”、“無骨燈”、“河燈”等在制作上往往也著重的注意著藝術精神的體現。就“走馬燈”而言它技法巧妙,在故事的選擇上多為中國的傳統故事,圖案的繪制上也多注重神似。在《鐵圍山叢談》一書中描繪到“窮極幻妙,奇特不可名狀”,這里的不可名狀便最能體現出它的精神性所在。又如我國傳統的染織工藝,其材料多是天然的,紋樣題材也多采用傳統且頗具有神性崇拜的圖案來作為紋樣,如瑤族的民諺紋、土家族的西蘭卡普、黎族的水紋和獸角紋織錦都普遍反映古人對神靈的崇拜和對天人合一的追求。總之,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十分豐富,人類的活動同某些自然現象成為一體,此謂“類同相召,氣同相合”。中國文化以“太和”為最高目標,是天與人,自然與社會整體的和諧。而這種和諧便是“道”所追求的,可見“道”對中國藝術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347-359頁
[2]彭吉象.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性[J].美術大觀,2016年07期
[3]梁敦睦.中國風景園林藝術散論[D].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閆東東.中國彩燈[D].黃山書社
作者:羅浩月 單位:四川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