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國傳統藝術平面設計借鑒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的傳統藝術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平面設計的制作過程中融入我國傳統藝術形式不但可以有效豐富我國平面設計制作內容,減少對西方作品的盲目模仿,同時還能提高受眾對作品的關注程度和認同感。通過分別討論了平面設計對水墨、漢字以及傳統圖形的融合,為平面設計借鑒我國傳統藝術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平面設計;水墨;漢字;圖形
平面設計是自西方美術界興起的一種藝術表達形式,在我國也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但自平面設計引入我國之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長期保持在模仿西方平面設計藝術作品的道路上亦步亦趨。這就造成了我國的平面設計不但難以在國際上獨樹一幟,更是難以實現質的飛躍和突破。事實上,我國傳統藝術不論從表現形式還是從表現手法上都極具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特色。而且,平面藝術作品的設計目的是面向大眾的。我國從審美角度上受傳統文化影響較為明顯。同時,隨著近年來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趨強化,也使得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影響力。通過將我國傳統藝術融合進平面設計中,而不是對西方的藝術作品進行盲目的模仿,不但有助于提高我國民眾最平面設計作品的認同感,還將有助于我國平面設計作品在國際中占據重要地位。
一、平面設計對傳統水墨藝術的借鑒
我國的水墨藝術在我國傳統繪畫工藝以及傳統藝術中占據著無與倫比的地位。可以說,水墨畫所展現出的寫意風格以及留白技巧不但是我國在藝術層面上所特有的表現形式。同時,這也是我國民族價值觀和哲學思想的重要表現。因此,要將我國傳統民族藝術和文化融合進平面設計作品中,首先就要對水墨藝術進行借鑒和傳承。首先,平面設計要借鑒傳統水墨藝術作品中的簡約風格。水墨藝術在進行作品的表現時經常通過寫意的手法對景物和人物進行表現。幾筆勾勒就是一座山峰;幾點水墨就是一群人物的創作方式也將畫作的表現范圍充分的擴大化。這與西方油畫作品寫實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由于在我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中更加重視對“虛無”這一概念的理解和闡述。因此,我國水墨藝術作品也格外注重對畫作的留白。通過選取畫作中的一個范圍進行留白的處理,不但烘托了畫作的主要表現部分,同時還給欣賞者以無限的遐想空間,進而展現出來豁達、悠遠的韻味。而這與西方油畫作品幾乎整篇布滿紙張的特點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正是水墨畫簡約風格的直接表現。其次,在平面設計中還需要對水墨藝術作品中線條的使用進行學習借鑒。我國水墨藝術作品在線條的使用上通過毛筆對蘸取墨汁量進行不斷的變化,同時融合了書法藝術形式,將所要表達情感表現在了線條的變化之中。而平面設計受制于篇幅的大小使得所能表現的情感和思想始終維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內。如果將線條的使用融入到平面設計中將可以有效豐富平面設計作品所要表現的內容和情感。
二、平面設計對漢字的借鑒
在平面設計的創作過程中,不論其制作對象是書籍、包裝還是廣告,都是采用將圖形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完成的。而國際上的大多數國家在經歷了文字形式的演變后,都紛紛走上了以字母表音的道路。我國的漢字雖然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和變化,但始終保持著表意文字的形式。這與我國傳統以來重視意象的融合有直接的關聯。事實上,雖然文字走向字母表音的形式使得文字的使用更加簡單便捷。但需要指出的是表意文字在情感的表達上更加具有優勢。近年來,國際上掀起的學習漢字的熱潮也是這一優勢的重要表現。平面設計對漢字借鑒的作為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奧運會上的“中國印”。“中國印”這一平面設計主體使用的是漢字中的“京”字,以此表現了本屆奧運會的舉辦地是在我國的背景。同時,通過對“京”字進行了變換使其展現為一個奔跑的人物。不但體現了漢字在表意上所特有的優勢,也體現了奧運會所提倡的運動精神。事實上,也正是在“中國印”公開之后,我國的平面設計作品開啟了與漢字充分融合的新時期。目前,在我國的平面設計中,通過應用甲骨文、印章等多種漢字表現形式已經很好的完成了文字和平面設計的融合。
三、平面設計對傳統藝術圖形的借鑒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中,圖形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不論是民間藝術中的龍鳳呈祥、八仙過海,還是宗教意識上的太極八卦圖像以及萬字和回子圖像等,不僅僅反應的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和哲學思想,同時更是精神和情感的表達。例如,龍鳳呈祥通過圖案的設計以及古代神話故事的背景,表現出了喜慶的氛圍和吉祥的寓意。而歲寒三友則通過古代文人的詩歌以及具有寓意的圖形展現出了我國勤儉、內斂和堅忍不拔的民族意識。而這些傳統的藝術圖形往往是深深的烙印在我國民眾的思想和內心深處的。在平面設計中,通過對傳統藝術圖形進行使用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圖形的豐富程度,還能增加作品所展現的更深層次的藝術內涵和思想。而且,通過傳統圖形的使用還能有效的激發受眾的共鳴。
參考文獻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劉斌.漢字在平面設計中的潛力[J].藝術生活,2005.
[3]曹方.視覺傳達設計原理[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2.
作者:翟健茹 單位:南京三江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