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動裝置藝術在校園環境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眾所周知,高校校園環境設計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表現形式,更融合了高校文化建設的趨勢和特點,這些特點和趨勢為我國社會大環境下的文化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參考的,因此通過對高校校園環境的現場調查了解,本文主要分析互動裝置藝術這一新的藝術形式在高校校園環境中的應用情況,旨在能夠發揮高校的社會服務和社會教育職能,從而為全社會各個行業領域中的互動裝置藝術的創新應用。
【關鍵詞】互動裝置藝術;高校校園環境;應用
一、互動裝置藝術形態在高校校園環境中的應用
通過調研分析湖南某高校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可發現,其主要是由四個子系統構成的。媒體表現子系統、信息監測和采集系統、傳輸子系統以及計算機多媒體處理子系統。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各個子系統共同組成了其藝術形態,并且以展覽的方式呈現在高校校園環境中,并且對校園的環境帶來一定的改變。第一是其媒介表現子系統能夠實現藝術作品在五官上的呈現。這能夠增加學生、外來者等對學校環境產生興趣,并且能夠借助媒介子系統來獲得對整個校園環境的生動的體驗。如其能利用3D動畫、圖形以及影像等來營造一種視覺上的感受,利用聲音特效來觸動聽覺感受;利用燈光裝置藝術組來觸發人的視覺的感受,從而使得互動裝置藝術作品能夠為校園環境帶來全面的身體感受,并且能夠使得參觀者同藝術作品、校園環境創造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使得人們能夠對此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并且能夠將這些情感內容及時反饋到整個藝術作品中,也就是反饋到學校的環境規劃設計中;第二是利用信息監測和采集子系統,互動裝置藝術作品中所具有該系統形態,能夠使得藝術作品同其所出現的環境產生活動。如該子系統能夠采集學校環境的各種信息數據,如利用數字式傳感器、智能傳感器等等對于學生對學校校園環境的相關體驗、情感等進行收集,從而根據不同的信息內容實現對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創作優化、從而使得整個藝術作品能夠體現出學生對于校園環境的各種真實需求,在體現出藝術作品的精神審美性的同時,給予功能上的作用。第三是傳輸子系統,傳輸子系統是導入計算機處理系統,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將數據信息通過接口技術等來實現傳輸,有利于對于藝術作品設計所需要以及所接收到的信息數據的統籌兼顧,確保對于校園環境的統籌管理;第四是多媒體處理子系統,該系統是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在整個校園環境中應用的核心所在,主要是其能夠通過多種的核心技術手段、顯示技術等,豐富校園環境中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如通過3D動畫、虛擬場景的呈現。總的來說,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形態是剛性和柔性并兼的,其能夠動態呈現校園環境,并且能夠利用其先進的系統技術實現對校園環境的優化,賦予校園環境更多的人文性,旨在通過互動裝置藝術作品提供對學校環境的認同和歸屬感,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
二、互動裝置藝術功能在高校校園環境中的應用
互動裝置藝術作品作為新媒體藝術形式,其所具有的交互性、科技性、融合性和連接性的功能特點,在高校校園環境應用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的高校校園環境的設計規劃是以人文性和自然性為主,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能夠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必須能夠增加校園環境中的人本思想。而互動裝置藝術就發揮著其的功能特點,實現對校園環境的優化。第一是交互性功能在校園環境中的應用。高校校園環境是高校校風建設、校園管理的重要內容,只有讓學生普遍產生認同感,形成情感共鳴的校園文化才能夠確保高校的可持續發展。互動裝置藝術作品所具有的同人、環境之間的交互性,采集和接收到人、環境的各項信息數據,做好反饋建設,從而確保能夠實現校園環境建設的人性化發展;第二是科技性功能在校園環境中的應用。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同其他的藝術作品差距最大的地方在于前者具有科技性,科技是當前社會的主題所在,也是高校管理、辦學、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在校園環境中導入科技性功能,大大提高了校園環境的現代化特點,使其更容易被接受;第三是融合性功能在校園環境中的應用,校園環境必須能夠融合自然、生態、人文等多方面因素,而互動裝置藝術作品正是具有這樣的功能特點,其不僅僅是將這些因素進行了有機結合,更甚至將人的感受、環境的動態變化等進行的有機的融合;第四是連結性功能在校園環境中的應用。校園環境必須能夠實現多種因素的相結合,如要求各學院的環境設計是同學校的整體環境設計風格相呼應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所具有通過細節方面的技術處理,實現了部分與整體的連接性。可以說,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對于整個校園環境的建設優化方面都能夠發揮重要的功能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互動裝置藝術作為新媒體的重要形式,被廣泛的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生產等各方面,其依靠著其交互性、科技性、融合性和連結性特點,并且按照其豐富的作品結構框架,為高校的校園環境增添了藝術氛圍和文化底蘊。
參考文獻:
[1]陶然.互動裝置藝術與大眾審美趣味之關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
[2]方芳.互動裝置藝術在數字展示中的特性研究[J].美術大觀,2017(07):136-137.
[3]謝悅.關于新媒體互動裝置藝術的探索[J].大眾文藝,2017(05):64.
作者:萬紫萱 單位:湖南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