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信息化”“國際化”為社會發展帶來了極大便利,但也是現階段各行各業均要面對的時代沖擊,如何在這樣的大思潮中將“地域化”“民族化”繼承并發展下來,既是新時代提出的新問題,也是老問題提出的新方向。本文將以山西地區為例,簡要闡述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與傳統建筑文化傳承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設計教育;山西傳統建筑;傳承
設計藝術學專業自二十世紀末產生以來,除了在專門的藝術類高等院校開設外,在地方的綜合類院校中也均有開設,如何立足地方、發掘并傳承地域文化是地方高校的立足之本和發展源泉。山西的傳統建筑歷史悠久且具有濃厚的藝術價值,在高等教育這樣一個大多數學生走向社會前的最后一個學習階段,如何將傳統建筑文化融入日常的教學當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對地域文化開發與利用的必要性
“高等藝術教育應強化品牌意識,樹立獨特的專業設置觀念,具有新穎的人才培養手段,科學、完善的課程設置……與相關學科專業相互融合,找到與市場經濟發展急需的專業門類。”對于傳統文化基礎深厚的山西地區來說,地域文化便是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創意源泉,而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的改革,也是促進地域文化新發展的有效推手。1、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傳承傳統的文化傳承形式已不能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要,所有文化形式都在尋求新的發展和改變,例如我國的皇家建筑典范故宮,通過視覺傳達設計與傳統文化的碰撞,推出的“故宮淘寶”早在2010年就刷新了人們對于傳統皇家建筑的認識,使這個莊嚴肅穆的建筑以“萌”這樣的新形態出現在大眾面前,廣受大眾喜愛,為故宮建筑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這些新的變化都來自于文化視角的轉變和藝術設計的參與。不同于故宮建筑的“大家閨秀”,山西傳統建筑的風貌更像是“小家碧玉”,但是這些歷史悠久的建筑,在展覽展示形式上依舊還是傳統的導覽員語音講解和二維圖片展覽,缺少新技術、新形勢的融入,更欠缺的是設計從業者的關注,這些都可以通過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來進行改變,有傾向地培養學生了解地域文化、挖掘地域文化,從而創造出有血有肉的設計作品,通過這樣的形式將地域文化呈現出來,獲得的是最貼近地域生活的作品,必然會獲得社會的廣泛關注,從而加強對地域文化的傳承和保護。2、地域文化促進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全國開設設計藝術專業的高校達上千所,開設專業也大同小異,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各個高校中,將地方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發展得有特色、有針對性,是地方高校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同近代城市化發展中的城市具有“趨同性”一樣,高校設計藝術專業也存在“同一化”的問題,只有將地域文化元素導入校內課堂教學和校外考察課程,將本地的真實設計案例帶入課堂,通過設計案例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考察能力,通過完成的優秀作品維護本地企業和文化產業的創新性,使高校課程教學與社會實際需求緊密結合,才能最直觀地發掘社會的人才需求模式,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有著很強的實際意義。
二、山西傳統建筑藝術的文化藝術價值
《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在十三五期間“文化產業增加值不斷提高,文化創造力、影響力增強,三晉文化走出去成效更加顯著”。山西作為歷史文化重地,有著豐富的物質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建筑無疑是這筆浩瀚遺產中最為閃亮的明珠,除了作為歷史見證般屹立不倒之外,其本身還兼具著深厚的藝術價值。1、歷史文化內涵山西地區號稱“地上文物寶庫”,晉祠圣母殿、佛光寺東大殿、南禪寺、應縣木塔、華嚴寺等唐宋遼金各時代的建筑在山西大地均有保留,每一座建筑都保留著建造年代最突出的建筑成就,這一處處歷史悠久的寺廟房舍見證著歷史上山西地區文化風貌變遷,每一個時代的建筑都作為那一個時代的見證而屹立著,可謂集結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精華,為我們了解過去、窺探歷史提供了真實的可能,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2、深厚藝術價值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莊園、渠家大院等明清民居建筑群,非常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晉商在家鄉興建的恢宏宅院,無論是在規劃布局、廳堂裝點還是在建筑雕刻上,都充分結合了當時當地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且處處體現著民居主人對藝術品的獨特品位,太谷曹家在民國初年還出版了一本《墨林存粹》來收錄曹家及其友人對藝術品的收藏,這些建筑裝飾和書畫作品都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藝術源泉。
三、山西傳統建筑文化導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
1、高校藝術設計教育促進山西傳統建筑的新發展地域文化的傳承是整個地方的文化之基,僅靠政府出資維護是遠遠不夠的,將地域文化的內容直接引入高校教學之中,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針對地域文化的設計實踐,由地域文化出發,通過田野調查和資料分析,梳理出最具特色的設計方法,然后進行的設計實踐針對性極強。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傳統建筑上的典型雕刻紋樣和色彩進行提煉、重組和現代化,為傳統建筑構建視覺識別系統,開發傳統建筑的文化創意產業;環境和景觀設計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分析、解讀傳統建筑中的布局安排和陳設布置,提煉其精髓,從而應用到現代居室設計和景觀規劃當中,將傳統地域文化進一步延伸為當代城市特色的構建;產品設計專業的同學更是可以通過對傳統建筑構件和傳統器具的調研,改良或者研發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新產品。任何一種帶有地域文化內涵的設計創新都是在通過“教”和“學”這樣的實踐過程,推進著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2、山西傳統建筑文化加深了高校學生對文化內涵的認知我國疆域廣闊、地大物博,每個地區都有著當地獨特的文化內涵,而作為一名設計從業人員,在沒有深入了解和認知的情況下開展設計,只會造成其設計“空具其形,不含其意”。學生們從天南海北來到山西,在山西地區開展四年的學習生活,是對晉地地域文化進行深入了解的最好機會,無論是晉西北地區的唐宋遼金建筑,還是晉中、晉東南地域的明清民居建筑,都是歷史文化濃厚、藝術特色典型的建筑遺存,對設計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絕對是不可多見的藝術寶庫。3、山西傳統建筑導入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可實施方法第一,營造地域文化濃厚的教學環境。地方高校的大學文化,要著重發掘和應用地域文化特色,通過創造一定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對于山西傳統建筑的興趣,使他們在日常校園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例如在校園文化構建方面,可以由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進行校園導視系統的設計,由環境設計專業的同學進行校園建筑外觀和景觀設計,由產品設計專業的同學進行校園紀念品設計,將傳統元素與大學校園的實際需求相結合,不但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真實的設計事件中,更可以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獨創性與地域特色。第二,通過課程設置,設計深入鄉土。設計寫生、設計采風、設計考察這類外出實踐課程是高校藝術類專業的必修課程,通過合理的課程安排將地域文化與設計實踐進行最緊密的結合。在外出實踐課程開展之初,由指導教師進行山西傳統建筑的講述引導,學生進行前期資料收集和分析,通過與指導教師的溝通填寫“預考察報告”,在外出前即確定大致的考察設計興趣點,然后集體外出實踐考察學習,待考察結束后,結合前期搜集的材料完成“預考察報告”中確定的設計題目,進行完整的設計實踐,亦可擇優秀設計應用到校園當中,這樣的設計,不但貼近實際,更是地域文化在高校的最直觀呈現。第三,借助本土人才資源構建特色教育。除了課程設置和課程安排上的傾向外,還可以通過專家講座的形式,借用地方上的人才資源來實現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特色構建。掌握傳統建筑裝飾技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古建筑維修保護的專業人士都是有利于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人才資源,這樣的專家在校內舉辦講座或者開辦展覽,都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山西傳統建筑的魅力,通過多樣的視角認識地域文化。
參考文獻:
[1]潘魯生.匠心獨運.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
[2]劉雁.山西傳統民居建筑及裝飾研究.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2.
[3]任靜,金承協.山西晉中地區傳統民居地域建筑特色.山西建筑,2016(08).
[4]洪磊.地域文化傳承視域下的鄉土美術教育探究.藝術教育,2014(14).
作者:霍雯 單位:太原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