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鄉鎮協作區成人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營造氛圍,轉變觀念,是協作區的重要思想基礎
著力提高對建立成教協作區的認識,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工具,宣傳協作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全社會大力營造有利于協作區的濃重氛圍,讓構建協作區工作成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事。觀念本身不能改變人,但觀念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態,而心態決定一個人的工作狀態。成教協作區成立以來,鄧州市成教一班人著眼于改革,立足科學發展觀。首先,確定了以“促進農民增收,促進農村和諧”作為成教協作區的根本目的;其次,在每月的成教專干例會上,向他們宣講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堅持“科技興村”“成教興農”,這也是成教協作區成功的重要思想基礎;再次,在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形成“重農、愛民、惠農、支農”理念,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的成教協作區,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加強領導,規范管理,是協作區的重要組織保證
在成教協作區的運行過程中,出現各種矛盾是難以避免的,如何化解矛盾,理順協作區各種關系,是協作區有效工作的關鍵。為此,鄧州市已成立了以主管教育市長為組長,教育、勞動、人社、財政、發改委、農業、農機等部門參與的教育資源整合小組,市教體局委任一名副局級干部,主抓成教協作區的協調和監督工作。主管領導在局黨組會上立下軍令狀,保證6個成教協作區和諧有效工作。6個成教協作區辦公地點設在交通便利,基礎條件較好,位置適中的鄉鎮。投票選拔正副主任各一名,秘書長一名,分別由富有管理、培訓和市場營銷經驗的成教專干兼任。為了促進協作區活動的高效優質發展,鄧州市教體局黨組研究制定了鄧州市成教協作區主任職責、鄧州市成教協作區協作活動計劃和領導組織實施活動計劃等,總結反饋活動信息,定期出工作簡報,推廣先進經驗等。每個鄉鎮由中心校一把手兼成教協作區協助員,做到經費落實、人員落實、組織落實。建立健全了評估制度,納入各鄉鎮成人教育目標管理量化考評重要指標。由于各鄉鎮能夠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從而各協作區成員鄉鎮統一了思想,協調了步伐,保證了協作區的工作有序順利進行。
三、通力協作,共同受益,是協作區的內在動力因素
鄧州市教體局堅持把成教協作區工作作為局黨組工作的重要內容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求各中心校黨組織把建立協作區納入黨組工作內容,把協作區工作納入構造鄧州市大教育的整體計劃,把落實協作區效果納入各中心校領導任期目標,把協作區活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共同建設成教協作區,共同培育“四有”新型農民,共同落實協作區制度,共同享受協作區的成果。通過多方面的齊心協力,狠抓協作區工作制度的落實,從而保證協作區工作實現了規范化、制度化和常態化。在制度建設方面,鄧州市建立并完善了協作區協調、目標管理、協作區規范、協作區經費、協作區活動、協作區考評等各項制度。從制度上對協作區任務、目標、職責、方法、保障等進行具體明確,并跟蹤督促落實。各協作區還定期組織開展經驗交流、學習培訓、研討等活動,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示范項目是協作區各方共同利益所在,它是各鄉鎮協作的重要動力因素。近年來,依據科教興村、成教興農和新農村建設的戰略要求,根據各鄉鎮支柱產業和特色經濟的需要,選擇一些兼顧各鄉鎮利益的項目,還注意發揮各鄉鎮的特色和優勢,從而使各方面利益較好地結合在一起。鄧州市第二成教協作區穰東在服裝加工銷售方面,具有引領功能,其他協作成員元莊、白牛、夏集、張樓聯辦示范項目“服裝加工”,使4個成員鄉鎮受益農民近20萬,形成了“一個月過年,三個月種田,八個月掙錢”的新農村生產生活新格局。在協作區的工作過程中,各方人員“求真務實、真誠協作”贏得了相互的信賴,從而保證了工作的園滿完成,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四、資源共享,多少互補,是協作區的基本組織形式
成教協作區的建立,克服了原來鄉鎮成人學校教師少、圖書少、儀器少、經費少、項目少等困難,實現了弱強聯合,優勢互補的目標和“建好一塊基地,引進一個項目,培育一批人才,帶動一批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的需要。市教體局采取鄉鎮聯合、城鄉結合、區域輻射的方法,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協作功能。
①書刊協作,增強教育吸引力
各協作區把圖書登記造冊,進行分類整理,余缺部分在區與區之間調劑,最大限度地擴大儲存量,壓縮開支。在此基礎上,針對廣大農民求新、求知、求富、求樂的心理特點,各協作區新買了一批科技圖書報刊,有針對性地開展的時事政策教育、職業技能教育和農業科學技術教育,利用《河南教育》(職成教版)、《中國農村教育》等報刊開展有獎知識競賽活動,使成人教育形式活潑生動;
②電教協作,增強教育感染力
各協作區把各校有的儀器,特別是電教設備進行登記造冊,調整有無,依托鄧州儀電站和遠程教育網,搞好電化教學協作,同時與市宣傳部、廣電局、文化局等部門聯合開辟農業科技專欄,開設農民音像制品租借點,形成快捷的農民教育覆蓋網,使廣大農民在看電視、看電影、聽廣播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③示范項目的協作,增強教育說服力
各協作區充分發揮專任教師的群體智力優勢,選兩三個短平快項目,把各個專職教師示范基地的零散資金充分利用起來。示范項目不僅是一部活教材,在成人教育中更是有力的榜樣。教體局先后組織了10個成教協作示范項目的典型,將他們的先進事跡編成材料,并組織他們到各協作區進行巡回演講,讓愛技術的人講技術,讓推廣的人講推廣,讓致富的人講小康,讓善協調的人講協調,使各協作區有標兵、有榜樣。此外,各協作區還開展了一些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科技雙下鄉活動,使農村成人教育寓教于樂,促進了協作效果的落實,鄧州市先后在第三成教協作區,第六成教協作區進行雙下鄉活動,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普遍好評,收到雙贏的效果。截至目前,鄧州市6個成教協作區已調劑圖書、儀器、桌凳28000本(件套),篩選示范項目29個,有3個專題研究會已經結出累累碩果。各協作區對周邊群眾進行輻射帶動,形成“龍頭在區,龍身在校,龍尾在千家萬戶”的農村成人教育培訓營銷新機制。
作者:石長來 單位:鄧州市穰東鎮柳莊村成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