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等教育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承擔著聯通沿線國家民情、民意、民心的重要作用,甘肅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戰略節點,甘肅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要克服國際化價值取向模糊、發展動力不足、交流與合作形式單一等現實問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提高指導力度,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構建“一帶一路”全域服務體系,高校要從建立健全國際交流體系,打造多層級的“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以及加強國別研究,建設“一帶一路”高水平合作智庫等舉措入手,提高甘肅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關鍵詞:“一帶一路”倡議;甘肅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策略
“一帶一路”倡導的“共同體思想”“五通構想”,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互惠理想不謀而合[1],而且高等教育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更是承擔著聯通沿線國家民情、民意、民心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對于進一步推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戰略、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推動高等教育質量內涵式發展都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甘肅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節點省份,其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狀況,對甘肅省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節點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一、甘肅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現狀
(一)國際化的辦學理念納入高校事業發展規劃的情況辦學國際化,是高校在新時代改革與發展的重要目標。把國際化辦學理念納入學校的整體事業發展規劃,是國際化發展的重要保障,也彰顯著推進國際化的決心。從甘肅省15所省屬本科院校“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的文本分析來看,有13所高校分別在人才培養定位、科研合作、本科生“N+N”培養方案、師資國際交流等方面體現了國際化辦學理念與發展規劃,同時也制定了進一步推進國際化發展的年度工作計劃或實施方案。比如,西北師范大學將“基本形成合理的國際交流合作結構與布局”寫入了“十三五”規劃的發展目標當中,并且分別針對高水平海外合作大學、留學生規模、孔子學院建設、獎學金等提出了具體的發展任務。
(二)國際化管理機構的設立與制度建設情況國際化管理機構主要是指高校內部設立的專門的國際化事務的歸口管理和服務部門[2]。從甘肅省高校門戶網站的相關公開信息來看,15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全部設立了外事工作機構及其專用中外文網站。在規章制度方面,西北師范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基本建立起了涵蓋外籍教師管理、留學生管理等方面比較全面的規章制度。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正處在本科辦學體系的構建完善階段,國際化辦學意識比較欠缺,也比較缺乏國際化的辦學路徑,國際化的規章制度不夠完善。
(三)師生的國際流動情況甘肅省屬普通本科高校近些年在師生國際流動方面比較頻繁。其中蘭州交大、西北師大、蘭州理工大學比較突出。蘭州交大與國外30余所高校和相關的教育科研機構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累計培養合作辦學項目生超過200人,有200余名教師赴國外研修訪學、攻讀高層次學位、開展科研合作,有近百名外籍專家學者應邀開展交流講學。蘭州交大2014年獲批教育部“全國來華留學示范基地”,這標志著甘肅高校在留學生工作方面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甘肅省屬普通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在總體規模上逐漸擴大,留學生的層次明顯提高,來甘攻讀本碩層次的留學生比例有所增長。其中,蘭州交大、西北師大、蘭州理工大學這3所高校設立了政府獎學金名額,是留學生最為集中的省屬高校,西北師大還設立有孔子學院獎學金名額。來甘留學生中,獎學金留學生占主體,自費留學生為少數。在甘肅省屬普通高校中,“N+N”合作辦學項目的合作院校較多、分布較廣,模式相對成熟,合作院校中不乏北美如美國、西歐如法國等發達國家院校。
(四)引智合作情況甘肅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引智合作情況主要體現在“春暉計劃”和“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兩個項目當中。“春暉計劃”由教育部設立,旨在鼓勵在外優秀留學人員短期回國服務,該項目遵循“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工作方針,以資助國際旅費的方式,整套吸引留學人員回國工作和服務,受到廣大在外留學人員的歡迎。2003至2012年,甘肅省累計有135個項目獲批立項,一共爭取到支持經費400余萬元[3]。甘肅省屬普通高校積極申請和利用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取得了一些成績。其中,西北師大與國外及港澳臺10余所高校、與海外70多所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蘭州理工大學通過國家公派獨聯體留學項目、公派留學項目、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國際班等項目,每年派出300多名師生赴國外學習交流。
(五)文化交流和對外漢語推廣情況目前,甘肅省屬普通本科高校中,西北師大與相關國家合作建立了3所孔子學院。西北師大摩爾多瓦自由國際大學孔子學院榮獲“2013年優秀孔子學院”稱號,西北師范大學蘇丹喀土穆大學孔子學院和其他29位中外院校校長及孔子學院院長榮獲“2013年孔子學院先進個人”稱號。2012年7月,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批準蘭州交大取得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承辦資格。西北師大設立了甘肅漢語國際推廣中心,主要承擔留學生的語言培訓、漢語教師出國任教的培訓和選派、國家漢辦對外漢語教學項目的具體實施等任務[4]。
二、“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甘肅高等教育國際化存在的問題
(一)在國際化的整體水平上,國際化的價值取向模糊,發展動力不足甘肅省屬普通本科高校的國際化辦學意識比較淡薄,辦學理念比較落后,國際化的價值取向相對模糊,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整體國際化水平低。而且由于甘肅省同時是一個典型的內陸欠發達省份,與沿海沿邊高等院校相比,甘肅省高等院校與國外有關教育機構的交流機會非常少。“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后,甘肅省屬高校開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辦學國際化的熱情逐步高漲,但在國際化的形式和內容上,主要集中在人員互訪、學術文化活動等校際往來層面,基本屬于單兵作戰、各自為政,缺乏深層次、全方位的策應和對接,呈現出局部化、碎片化的特點,未能建立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全覆蓋全域性的服務體系。
(二)在國際交流的方向上,重視“引進來”而非“走出去”甘肅省屬普通本科高校的國際化道路,基本都是沿襲了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引進來”戰略,使得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方向一直是“引進來”多于“走出去”,這種情形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上是一樣的。具體表現為:出國學生數明顯低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學生數量,與國外高校的合作辦學項目也顯著低于來華合作辦學項目[5]。據統計,2018年,來甘長期留學生達到2600多人,留學生規模占全省高校在校生的比例僅為0.2%。
(三)在國際合作的內容上,重視學生交流與合作辦學,忽視教師、課程與研究的交流合作甘肅省屬本科高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學生交流與合作辦學方面進展非常迅速,逐漸由單邊交流向雙邊、多邊交流發展[2]。但是,在教師外出交流、課程的合作與研發、科研的深入合作諸方面還不盡如人意。甘肅省雙語教學示范課程數量、教師赴國外交流和培訓學習的人數、國際科研合作項目這三個指標,在甘肅省屬普通本科高校當中都非常少,顯示出甘肅省屬普通本科高校的國際化水平確實不高。2013和2014年,甘肅省全額資助面上項目一共錄取20人,163人被“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錄取。其中,與蘭州城市學院簽訂合作辦學協議的國(境)外大學超過10所,累計派出學歷生20余名、派出短期交換生30余名,遠遠高于甘肅省同期新建本科院校。
三、面向“一帶一路”的甘肅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策略
(一)提高政府指導力度,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構建“一帶一路”教育服務體系對甘肅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而言,加強對“一帶一路”高等教育行動的謀劃設計、統籌協調和整體推進尤其重要。甘肅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全面分析沿線相關國家的高等教育需求,研究分析省屬高校服務“一帶一路”的供給能力,協調統籌高校服務“一帶一路”的具體區域與可行項目,逐步構建起有競爭力的集團作戰能力,完善全面全域全程的高等教育服務體系[6]。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和資源共享機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等教育需求信息實行統一,對全省高校的學科專業、師資力量、設備設施等方面的服務供給實行統一調度,提高“一帶一路”高等教育行動效率。甘肅省屬本科高校要創新工作機制,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搭建遠程教育平臺及大數據、云計算平臺,充分發揮“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的作用,開展屆次化的教育合作論壇及高校校長論壇,設立“一帶一路”教育專項基金項目,推動“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建設,拓展與沿線國家高等教育合作空間,切實在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
(二)健全國際交流體系,“引進來、走出去”并舉,打造多層級的“一帶一路”教育國際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發達國家,更有數量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參與國家發展水平層次非常豐富。在“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國際進程中,甘肅省屬本科高校要把“引進來”“走出去”協調推進作為推動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重要途徑。從“引進來”的視角來說,重點是保持來甘留學規模的穩步增長,進一步優化來甘留學的結構,通過獎學金傾斜等政策性舉措引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來甘求學。從“走出去”的視角來說,重點是要開展形式更為多樣、層面更為豐富的國際合作辦學與交流,打造體系完備、特色鮮明、層次豐富的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機制。具體來說,要緊緊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導產業和相關行業發展需求,對省屬普通本科高校的學科專業結構進行調整,科學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系統研判自身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供給側”的相對優勢,深入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求側”的迫切需求與現實需要,充分發揮專業教育、學術資源方面的優勢,找準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著力打造“一帶一路”教育合作示范項目。理工類院校要充分發揮理工類專業實用性、通用性較強、易與國際接軌的特點,積極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理工類學科比較薄弱、對理工類人才需求比較迫切的有利機遇,主動向這類沿線國家輸出優勢學科的辦學資源,培養他們急需的理工科人才,提升國際影響力。財經類高校要將跨境電商、國際電子物流、知識產權交易等行業急需人才培養作為重點[7],以滿足“一帶一路”倡議人才的需要。師范類院校要充分利用語言、文化等方面學科優勢,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加大小語種留學生的招生規模,合作開辦孔子學院,積極推進特色文化和優勢學科的融合互促。其他地方高校要把“一帶一路”倡議融入轉型發展當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學科的比較優勢,舉辦高級人才短期研修班,合作設立人才培養基地,為相關沿線國家輸送優秀專門人才,凸顯地方高校的優勢和品牌。
(三)加強國別研究,建設“一帶一路”高水平合作智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教育需求上差異比較大。比如,沿線國家中,部分傳統農業大國的農業類人才培養、部分自然資源輸出型國家和旅游文化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的專門人才培養、以及小語種人才培養都相對缺乏,難以支撐當地的經濟與產業發展。甘肅省屬本科高校要結合地方高等院校服務地方、服務企業的基本經驗,切實加強對沿線國家歷史地理、民族宗教、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研究,深入系統進行“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理論及應用研究,對事關“一帶一路”本地化和落地化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進行預見性、前瞻性研究[8],并提出政策性建議與對策,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智力支持、決策咨詢、可行性論證等服務。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聚集的優勢,研究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在“一帶一路”中發揮職能,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城市之間、高校之間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強大的智力保障和有力的理論支撐。
參考文獻:
[1]陳•巴特爾,郭立強.“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轉型與升級[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03):9-15.
[2]王小紅,馬蓓.甘肅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策略研究[J].甘肅高師學報,2018(04):79-83.
[3]李碩豪,王杰宇.中國欠發達地區高等學校國際化進程———以甘肅省高校為例[J].大學(學術版),2014(01):45-54+44.
[4]王杰宇.甘肅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現狀與對策研究[D].蘭州大學,2013.
[5]李盛兵.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高等教育合作的六大轉變[J].北京教育(高教),2017(05):8-10.
[6]薛小平.地方高校融入“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政策文本論析[J].江蘇高教,2018(8):56-59.
[7]周龍英.“一帶一路”戰略人才需求效應下的高等教育路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7(04):39-41.
[8]張國軍.地方高校服務“一帶一路”的轉型發展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7,37(03):104-107.
作者:趙巧琴 單位:蘭州工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