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餐飲企業財務困境應對及思考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廣泛地運用到了各行各業中去,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財務管理開展情況會給企業可持續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當前形勢下,企業會計工作也呈現出信息化的發展方向,這便要求企業財務人員必須采取措施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在做好會計工作的同時,降低企業運營所需要的成本。而想要做到這點,企業管理人員必須認識到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做好會計信息化管理和應用,將會計信息化的價值和作用發揮出來,讓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開展得更加科學,給企業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餐飲行業作為民生行業,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特別是近幾年,許多企業面臨關閉整頓狀態,但由于餐飲企業經營模式的特殊性,復工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資金短缺、成本增加以及客源下滑等困難,餐飲企業如何擺脫財務困境,將是餐飲企業今后應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財務困境的概述
(一)財務困境的界定財務困境又稱“財務危機”,是指企業因銷售收人過低、成本費用過高或資金短缺而造成現金流量不足以彌補利息、應付賬款等現有債務的困局。關于財務困境的含義,國內外學者未能達成統一共識,因此盡管國內外學者對財務困境的研究時間較長,仍未對其有明確的定義。
(二)財務困境的影響首先,當企業面臨財務困境時,企業無法按時支付股利、償還債權人本金和利息,從而會降低企業的信譽;其次,由于銷售額的下降、成本的提高,使得企業出現虧損,會使企業的經濟效益下降;最后,由于財務困境的持續惡化,企業投資比例失衡、長中期負債搭配不合理等原因,會使企業的財務結構進一步惡化。特別是餐飲企業,除了上述影響之外,還面臨著諸多困難。
二、我國餐飲企業的財務困境
(一)客源降低,銷售額下降中國烹飪協會近期的《2020年上半年餐飲行業復工復業情況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14609億元,同比下降32.8%,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3119億元,同比下降30.2%。隨著社會環境等因素的穩定,餐飲業開始陸續復產復工,但餐飲店面接待客流受限,同時由于社會大眾防范意識的提升,減少外出就餐需求,因此餐飲企業客源難以到達正常經營水平。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整理得出2020年3月以來各月份全國餐飲收入及同比增幅狀況,如圖1所示:
(二)維持企業正常經營的剛性支出增加我國餐飲企業銷售額大幅降低的同時,企業的成本費用大幅提高。首先,每逢就餐高峰期比如中國傳統節日之前,餐飲企業會提前囤積大量食材,如果此時餐飲企業無法正常營業,食材只能低價轉給蔬菜肉類銷售機構,特別是對食材新鮮度要求較高的生鮮類企業,損失尤為慘重,為了企業的后續發展,企業仍需照常支付倉儲費用、員工工資以及房租等固定成本,這些固定成本也是成本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即使餐飲企業想辦法推遲固定成本的支出,根據國家政策,為滿足需要,企業應采購消毒用品和防護用品,努力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用餐環境。
(三)現金流緊張餐飲企業銷售額下降,導致經營現金流入大幅減少;剛性支出增加,導致現金流出增加;最終必然使企業陷入現金流短缺的困境。根據美團研究院在2020年2月初對3.2萬餐飲商戶進行的調查顯示,超過90%的餐飲企業已經陷入資金短缺困境。受資金壓力影響,許多中小餐飲企業倒閉,部分大型餐飲企業也采取關店裁員等措施。以西貝筱面村為例,截至2020年2月1日,其在全國的367家連鎖門店中已有127家門店直接關閉,195家門店只在線上通過外賣營業。
(四)融資困難為緩解現金流緊張,防止資金鏈的斷裂,餐飲企業融資面臨困難。一方面,餐飲企業難以吸引投資者投資,甚至存在現有投資者減資風險;另一方面,餐飲企業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較難。由于餐飲行業分散度高,中小微企業占比較大,企業資產占比較小,固定資產價值較低,難以提供擔保,不具備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條件。同時,由于全球經濟發展不容樂觀,企業也難以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進行融資,雖然國家已出臺部分優惠政策,但對餐飲業的幫助猶如杯水車薪。
(一)優化資源配置,加強營銷推廣2020年初,由于多地政府禁止堂食,小部分餐飲企業選擇直接暫停營業,剩下大部分企業轉向線上業務,餐飲企業要想得到生存和發展,應優化資源配置,轉變經營模式,主打外賣平臺,首先,在人力資源分配方面,應將以往堂食的員工調整到送外賣或者廚房,特別是早中晚點餐高峰時期,應根據自身門店人員情況,合理進行工作安排;其次,在外賣菜單的選擇方面,應結合外賣需求,設計出適合外賣的菜品;最后,在與消費者溝通方面,商家除了利用餓了么、美團等外賣平臺外,還可開發外賣小程序等。餐飲企業拓展銷售渠道的同時,還要加強自身企業的營銷推廣,隨著人們生活節奏恢復正常,不少消費者也出現了報復性消費心理,餐飲企業應充分利用網絡自媒體平臺,迎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餐飲企業未來的發展應朝向食品安全和就餐環境安全等方面發展,只有餐飲企業更加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才能在之后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使其自身擺脫財務困境。
(二)加大餐飲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國家為扶持各行業企業的發展,相繼出臺各類財稅減免政策,幫助中小企業共度難關,但稅收政策惠及范圍有限,特別是中小餐飲企業,因此建議政策在以下幾個方面落實:首先,政府應加大稅收優惠力度的同時,擴大稅收優惠范圍。現行的收稅減免政策限制在年應稅收入500萬以下的企業,建議放寬認定范圍,讓更多的餐飲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其次,應豐富稅收優惠方式。同時允許企業為員工提供的防護用品支出予以抵減當期應納稅額。對于資金流緊張的餐飲企業,允許將增值稅等稅費遞延到以后年度繳納;再次,優化稅收優惠內容。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劃分不同等級的稅收優惠標準。最后,應優化稅收征管服務,做到精準落實優惠政策。稅收管理部門,應充分調動稅務人員,將稅收優惠政策快速、高效、精準的落實到各餐飲企業,必要時可為其提供一對一的稅務輔導。
(三)加強現金流監督,建立財務預警機制餐飲企業要想緩解現金流量緊張,就要加強營運資金管理,細化現金流,同時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首先,餐飲企業要講現金流細化到每一日的開支上,除了要做季度、月度預算,必要時可做到周預算,在上游供應商的選擇上。爭取延長付款期限和更多的付款優惠政策。在保證食材質量的基礎上,盡量降低采購成本;其次,建立財務預警機制。制定簡潔實用的財務預警系統,幫助企業在突發狀況下迅速做出決策,同時應將財務預警系統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建立能清晰反映盈利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指標的財務預警系統。
(四)探索更多融資途徑餐飲企業目前面臨融資困難的問題,因此餐飲企業要探索更多的融資途徑。疫情至今,雖然餐飲企業目前營業活動受到一定影響,但畢竟餐飲企業屬于民生行業,未來仍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所以就長遠角度來看,仍然可吸引投資者投資。為解決短期融資問題,餐飲企業的主要著眼點應放在通過金融機構融資,受餐飲企業資產價值占比較小等限制,餐飲企業難以通過擔保等形式得到銀行融資,所以餐飲企業要必須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對接,及時了解各地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優惠政策,可通過貸款展期等形式,爭取金融機構融資。同時,對于較大型餐飲企業通過合并上下游產業鏈,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
四、結語
餐飲企業作為國計民生的關鍵行業之一,是經濟復蘇的主力軍。政府應因地制宜,根據各地餐飲企業的特點,制定和實施科學合理的優惠政策,幫助餐飲企業走出財務困境。特別是在全國“兩會”精神鼓舞下,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拉動消費,餐飲市場逐步復蘇,餐飲企業關注消費者需求轉變,探索新舉措,增強企業創新發展內生動力。
作者:陳博 單位:大連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