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采礦工程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采礦工程的前景以及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采礦業實踐不能像金融類學生那樣,外出到社會實踐,有著現成的實踐環境。一般企業因為安全性問題不允許學生前往礦山實踐,所以需要高校花費資金,在周邊礦山設立實踐基地,以確保安全性,從中要花費的資金十分巨大,普通高校都不愿花費如此高額的資金設立實踐基地。
(二)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從而無法真正發揮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因為教師無實踐經驗也無法教導學生關于實踐的知識,并且許多教師都不是單一專業教師,還要兼顧成人教育、培訓或科研等任務,教師的任務也極其繁重,難以通過實踐去了解一門專業。
(三)如果采用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學生必定在應聘面上縮小了,從而在社會上競爭力變低了,較難從事其他職業,把學生局限于采礦業上了,對學生前途有著一定的影響。
二、目前采礦工程專業對人才的培養的現狀
(一)目前在很多院校都設有這個專業,用于培養人才,填補人才市場的空缺。例如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等各個院校都有設立,但是院校都不是實施應用型人才模式培養,而是采用復合型人才培養。因為目前經濟全球化影響嚴重,英語普及以及計算機普及使很多院校都把這兩科設為必修課,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對這方面的學習成效,從而使一部分人才由采礦專業轉向對外語的研究、考級或者對計算機的考級和應用。
(二)在采礦工程專業課教學過程當中,各大相關院校對于教學實踐性的關注度還不夠充分與完善。與此同時,在現階段的教育教學體系結構作用之下,采礦工程專業課也并非這一專業學生需要進修的唯一課程,大量的公開課以及理論課進修花費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專業課程實踐性學習的重要意義。受到這一問題的影響,學生勢必會對部分知識的認知存在缺陷,同時也無法對其進行合理且高效的應用。比如采礦業中就有爆破技術,這個技術即使有時間實踐也難以實施,因為有著一定的危險性,更何況沒有時間實踐;老師只能在課堂上講解運用的方式和要注意的問題,而實際操作則需要學生工作時自行實踐,導致難以培養應用型人才。
院校的出發點是對的,隨著時代變遷應當要緊跟著時代,去注重培養外語與計算機的人才也是對的,但是本末倒置了。按照正常的思路來說,采礦專業是本,而外語和計算機是輔助這門專業的末,很多院校卻把這兩科與專業并排而論。還有另一方面,院校也許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擴大學生可選擇的工作類型而出發,從而疏忽了對采礦專業人才的培養,導致采礦業人才不足。所以各大院校應當順應時代,建設有應用型特色的采礦工程專業,確保人才能及時提供到采礦業前線上,為能源節省出一份力。
三、采礦工程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分析
(一)應用型人才就業面并不如復合型人才廣,但是應用型人才優勢在于精,精于專業。復合型人才在之前說了,有著外語和計算機作為必修,難免學生會偏向專注,有些學生認為外語或者計算機會更容易些就會偏向學習外語或計算機,導致人才定位上的偏差;而應用型人才專注采礦業,外語與計算機不是主要必修課,那么就會給學生灌輸專業的重要性,學生也就能完整地接受專業知識,精于一門專業。
(二)應用型人才要求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有著堅強的意志,身體素質要好。因為一般采礦的地方是山上,山路崎嶇,沒有好的體質是沒有辦法適應那里的工作的;因為環境惡劣,在前線免不了日曬雨淋,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是不能完成的,該職位需要有堅強意志的人才。
(三)不再是“紙上談兵”。應用型人才中的實用才是最大的特點,應用型人才不是只會在圖紙上規劃或者計算機上演示,讓工人去實施,自己只是一個領導的作用。應用型人才不但要掌握采礦知識,還要懂得爆破技術和編制挖掘進度規劃等實操,能教導工人如何工作和使用工具,能把書本上的東西運用到實際中。
四、采礦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式
(一)應當克服因為課程時間不夠而減少實踐的問題,在理論課程充實的基礎上,把實踐擺放到第一位,提倡派遣學生到周邊礦山實習,并且聘請擁有現場技術的人員進行輔導和教育,保證實踐安全性,才能讓礦山企業安心讓學生在礦山進行實習。
(二)提高實踐次數,因為一般高校都只讓學生下井一到兩次,畢業實習也就兩到三次,如此低的實踐次數難以提高教學質量,難以令學生順利掌握技巧。
(三)更新實踐教學內容,如今課本上或者實踐教學上的內容都較為落后,不能與當今礦山企業的技術同步,不論是在課程上關于開采的井底設計還是學生畢業后關于開采的井底設計上都顯得十分單一、陳舊,不能與時俱進,缺乏現實感,學生畢業后難以派遣于現場施工。
(四)在當今科技如此先進的情況下,多媒體已經運用到了很多教學上面,對于采礦業專業的教學,更加有必要利用到多媒體。在教師教導學生課程時,有一些課程內容難以理解,比如爆破工程和井巷工程等課程,不進行實踐時都難以真正認識,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先初步了解。這樣不但提高了教學的信息量,而且還能把實踐的教學放到了教室上。
(五)學校提出了采礦工程“卓越班”方式,黑龍江科技學院成立首屆采礦工程“卓越班”,以培養未來行業高級應用工程師為目標,每年從全校工科專業大一新生中按入學成績擇優選拔部分學生編入卓越班,實行單獨管理。為每位學生配備導師,按單獨制定的培養方案進行培養,高年級跟隨導師結合工程項目和課題進行科研訓練。
五、總結
綜上所述,明顯發現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比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更加精于專業,在采礦業有著更強的競爭力,但是對于目前高校資金運作上和國家關于高校補貼金上而言,各高校難以為學生設立實踐基地,難以令學生真正從實踐去認識專業的精髓,有可能導致無法形成真正的應用型人才,也脫離了復合型人才,反而降低了學生應聘面,影響了學生前途。希望各高校能從根本上認識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如無能力實施不要強行實施,希望國家能注意此問題,支持各高校設立實踐基地,為教學提供保障。
作者:金珠鵬 董長吉 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 礦業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