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目前,據統計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成功率也不過4%,廣東省只有1%,河北省僅有0.3%,而全球大學生平均創業成功率是20%。我國高等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實施方面腳步過慢,原因有以下幾點:
1.1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導思想存在偏差
近年來,許多高等院校并沒有足夠支持和重視,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時存在功利性,只停留在緩解就業壓力的層面上,缺乏有高度的整體的戰略規劃。高校主導思想的偏差,直接導致相關部門相互推委,沒有形成合力,無法很好地實施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1.2高校普遍缺乏具有創新創業經驗的師資人才
創新創業教育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前瞻的教育觀、開拓創新的精神、全面的創業知識以及豐富的創業經驗。目前高校負責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大部分是從普通教師、教輔人員轉變過來的,缺乏生產實踐、科學研究和創業經歷,其思維必定限于“天馬行空”和“紙上談兵”的局限之中,難以保障教學效果,也就必將嚴重制約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1.3高校的教學體系未能較好結合創新創業教育
很多高校在教育教學體系中未能結合創新創業教育,普遍狹隘地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學生技能培訓,僅僅將其視為選修課、課外活動、講座等,從而忽視了其深層意義,因此形成一個誤區———為了貫徹上級文件而開課,那么學生也僅是為了得到學分被動地去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習。
1.4高校缺乏創業支持的聯合體系
創業本身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工程,而很多高校在實施創新創業這方面是相互脫離的,比如教學部門只管創業課,學工部門只管學生就業,團委只管創業大賽,彼此缺乏聯動;也存在學生走不出去,專家請不進來,使得學校的創業教育缺乏實踐性和真實,影響了創業教育的實效性。高校若缺乏與社會、企業、政府的有效溝通,無法有效吸引并凝聚外部資源,則無法形成良好的聯合體系以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實踐。
2高校應當順應創新創業大潮,形成合力,全面實施教育
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際上是大學生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適應知識經濟發展、拓寬學生就業門路和構建國家創新體系的長遠大計,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擴展。各高校必須牢牢把握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這一工作主線,克服困難,形成合力,全面實施教育。
2.1發揮高校主體作用,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高校作為主體首先要高度重視,應該在學生剛進校門時將創新創業理念傳輸,并開展創業課程、講座等全面提高認識,大力宣講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的案例,借榜樣的力量帶動在校大學生創業激情。另外通過舉辦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大賽、網站設計、廣告創意設計等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使校園充滿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在活動中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
2.2構建合理師資隊伍,配備擁有實際創新創業經驗的指導教師
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應當包括以下幾種:一選用工商管理、企業管理、法律專業的專業教師組成創新創業相關理論課的基礎師資隊伍。二是安排社會專業人士,傳授企業登記注冊、交納稅費、企業管理、融資貸款方面的知識與技巧。三是配備擁有實際創新創業經歷及豐富閱歷的導師,大學生在創業中最為關鍵的實踐環節,極其最需要類導師的實際指導。
2.3探索教學改革,建立完整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不能離開課堂這一傳授知識的有效途徑和基礎環節,所以課程體系除了市場經營和企業管理課程類以外,還應涵蓋創新創業理論、風險、能力、心理、技巧、規范等相關內容。此外,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還應加強“一專多能”的培養,讓學生在校園內體驗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為學生提供“文理互補”的跨專業、選修和輔修課程等機會,這樣的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為才能有寬厚的知識基礎。
2.4構建多層次實踐平臺,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效
首先,學校應積極建設創新創業教學基地、創新實驗基地、社會實習基地和注冊培訓基地,并以教學科研園區為基礎創建學生科技開發創業園區,以校園商服網點為基礎創建學生商業服務創業園區,以心理輔導、法律咨詢、外文翻譯、家電維修、家教服務等信息與技術服務團隊為基礎創建學生信息技術創業園區。其次高校還應以區域協同創新為理念,建設校企合作、資源整合,創業實踐服務平臺為學生創新創業建立的企業提供良好的市場氛圍。通過建立多層次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做課題研究,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向企業、走向公司,積極參與到企業的生產一線和研發部門,親身體驗實踐過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加強實訓技能訓練,達到工學結合的綜合能力培養的目的。
3總結
綜上所述,各高等院校應當把握時間,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同時促進自身教學體系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必將人才培養推上一個新高。
作者:鄭苗 單位:廣州航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