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殘疾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協同構建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現階段發展中,創業教育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大學生創業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就業壓力大的問題,其中殘疾大學生創業更是能夠幫助其不斷實現自身價值,為我國經濟建設貢獻力量。本文在此基礎上主要探討了現階段殘疾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針對這些困難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促進我國殘疾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協同構建以及發展。
關鍵詞:殘疾大學生;創業教育;教育體系;解決措施
隨著特殊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殘疾者開始進入大學進行系統的知識學習,提升自身價值。但是就我國現階段發展狀況來看,對于殘疾大學生的招聘崗位仍舊較為缺乏,工作難問題變得越來越顯著。很多崗位有自身特殊的職業特征,導致殘疾大學生在面試過程中存在不匹配的問題,這也促使一些殘疾大學生在畢業之后走上創業的道路?,F在,越來越多的殘疾大學生希望通過創業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以及社會價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國開展殘疾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發展的重要性。
一、新時代殘疾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狀況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相關數據,我國大約擁有殘疾人口8296萬人,占總人口的6.34%。而我國也對這些殘疾人的學歷進行了調查,在殘疾人中占有專科以上學歷的有94萬人,只占殘疾人總數的1.1%。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在2003年教育部規定,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各個學校應該放寬對殘疾人考取大學的要求以及標準。在2017年,全國高校一共收取殘疾大學生10818人。由此能夠發現,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以及鼓勵下,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開始進入大學進行系統學習。但是這些殘疾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面臨著較大困難,就業率非常低?,F階段我國殘疾大學生的就業率只能達到4.5%左右,這就要求高校加強殘疾大學生創業教育以及意識,促使其更好地發展。
二、新時代殘疾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構建面臨的困難
(一)殘疾大學生創業教育政策宣傳渠道較為匱乏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殘疾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從2015年以后,國家出臺了許多指導以及統領殘疾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文件以及政策,極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殘疾大學生創新教育工作的開展。但是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國家出臺的文件以及政策并沒有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有許多殘疾大學生對其并不了解,這主要是兩方面原因導致的。一是國家的宣傳力度較為欠缺,二是殘疾大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國家對創業教育政策的宣傳主要是在一些報紙以及國家官網上,這種宣傳方式過于單一,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并不能真正讓殘疾大學生了解國家的相關政策,其只在有創業的想法時才會尋找文件查詢的途徑。除此以外,還有一些高校雖然開設了創業教育的課程,但是相關教師對國家出臺的創業教育文件以及政策并不能夠及時了解以及掌握,教師擁有的創業經驗、技巧以及人脈較為缺乏。這些問題的存在更需要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以及指導宣傳到位,能夠及時傳遞給高校,這樣才能在較大程度上影響殘疾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從而影響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
(二)殘疾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較為薄弱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殘疾學生渴望進入大學系統學習知識,希望能夠通過知識的力量改變人生方向。但是,很多殘疾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仍是按照傳統的創業思想以及模式進行,而且還有一大部分殘疾大學生希望自身畢業之后,能夠通過崗位就職的方式,實現社會價值以及人生價值。所以殘疾大學生在實際的學習以及發展過程中,并不具有完善的創業意識,而且擁有的創新理念也無法滿足時展,與社會發展同步。除此以外,殘疾大學生在身體方面有缺陷,這種先天或者是意外帶來的挫折,使其非常注重自尊心,同時相比正常大學生又有一定的自卑感。這種身體以及心理上的缺陷,致使其非常敏感,創業意識較為缺乏。與此同時,部分殘疾大學生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抗挫折能力較弱,并不具有相應的創業風險意識,一旦創業失敗或者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心灰意冷,嚴重情況下會放棄創業的想法以及計劃。各方面的因素都會導致殘疾大學生在現階段創業較為困難。
三、提升殘疾大學生創業體系構建的措施
(一)對殘疾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進行加強高校在構建殘疾大學生創業體系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將人文性以及科學性融入其中。在以前的創業教育過程中,教師以及高校大都是更加注重殘疾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同時也將其作為創業教育的起點。但是創業教育不僅僅是為了提升殘疾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還應該使其創業精神、性格意志等方面得到提升。與此同時,還應該培養殘疾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創業觀等,從而提升其綜合素養。所以從這里也能夠看出,創業教育是一門將人文性以及科學性融為一體的教育體系。高校在殘疾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習能力,對授課時間、內容等進行科學、分批次、分層次的規劃。對于低年級殘疾大學生來說,高校應該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業專業知識、技能以及相應的人文素養;而對于高年級殘疾大學生來說,則應該在此基礎上更多地融合職業道德觀以及實戰實訓等方面的內容。高校一定要在教學中注重不同教學階段的差異性,從而保障自身開展的創業教育有相應的科學性以及人文性。
(二)提升創業教育教師的綜合能力在對殘疾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在創業師資力量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師的綜合水平,這是十分關鍵的內容之一。師資力量是現階段高校對殘疾大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的軟實力,所以其強弱、教師水平的高低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殘疾大學生的創業水平,決定了教學成果。所以高校在對自身創業課程教學以及實驗基地建設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師資力量的提升。就現階段高校創業課程的教師來說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兼職教師,另一種是專職教師。其中兼職教師大都是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以及專業知識的教師擔任,教學效果較好;對于那些專職教師來說,大都是由輔導員等擔任,由于這些教師并沒有專業的知識以及豐富的任課經歷,所以他們的教學效果相對而言就會差一點。因此,高校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應該采取多種措施,比如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以及訓練,聘請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等,從而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為殘疾大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創業課程教學。同時還要注意對殘疾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和關心,這也是作為教師的重中之重。
(三)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各個高校在實際發展中可以與其他高校進行合作,從而實現多校聯動,不斷擴展自身創業教育的受眾面。除此以外,學校還應該好好利用自身的校園文化,進行創業教育的宣傳。校園文化能夠將學校的規章制度、思維習慣以及價值目標等,用一種外顯的方式表達以及顯現出來。校園文化包含許多方面,如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以及物質文化等。高校如果在發展中有效地利用校園文化對殘疾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創業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還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創業水平。為此,高校應該充分利用校園之聲、平臺、展板以及網站等宣傳媒介,大力開展創業理念、國家創業政策、創業知識等多方面的宣傳活動,從而保障創業理念以及精神深入人心。
(四)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高校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應該引導殘疾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念以及意識。很多殘疾大學生在畢業之后會依賴學校推薦、家長親朋好友幫忙等方式找工作。這種想法以及擇業觀念是不正確的,高校應該教育殘疾大學自覺主動地進行創業,實現自主就業、自主創業。除此以外,高校還應該培養殘疾大學生勇于拼搏、勇于創新的精神,提升其創業自信以及與人交往能力,保障其在創業過程中能夠勇敢面對挫折和低谷,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很多殘疾大學生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會出現自卑、不自信的心理,所以高校在實際創業教育課程中,應該積極鼓勵殘疾大學生與人交流,使其在創業過程中消除自卑感以及恐懼感。
(五)加強拓寬殘疾人的就業渠道一是加強殘疾人就業比重。充分落實殘疾人新就業的保障資金籌集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殘疾人安置審計系統,促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據統計表明,殘疾人就業比例為18.37%。黨政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起帶頭作用,帶領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其中,區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必須充分落實殘疾人新就業制度。面對相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尚未按相關標準安置的情況,建議計劃安置方案。二是促進集中就業。將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與集中就業工作相結合,通過政府部門的認可與資金支持,建立健全殘疾人就業扶貧基地,形成特色產業、扶貧基地、殘疾人三者相結合的低收入殘疾人救助機制,加強拓展殘疾人就業規模,從而實現殘疾人穩定集中就業的理想效果。三是建立輔助性就業模式。在殘疾人的群體中殘疾類型眾多,如智力缺陷、精神問題、重度肢體殘疾人等,存在這些問題的人群就業是非常艱難的。因此,應建立殘疾人輔助就業創業機制,為其提供保障、能力培訓、照顧、康復服務等。
作者:譚艷超 管淑波 王子鳴 單位:綏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