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軍用車輛管理信息技術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如今,戰(zhàn)爭形態(tài)日益變化,在軍用車的使用及管理過程中引入信息化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意義。比如采用定位導航系統(tǒng)除了能確定車輛所在位置,還能掌握其動態(tài)情況,以具體位置為依據,通過計算確定最佳路徑,進而在戰(zhàn)時使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既定運輸任務。
1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
1.1國外現狀
(1)車輛信息管理是否完備主要取決于信息采集與傳輸是否高效。國外長期以來都注重資源管理和控制,通過對偵查監(jiān)控及無線傳輸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匯集和整理所有軍用汽車信息,進而為基數保障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2)從六七十年代開始,美軍就對主戰(zhàn)車輛實施了改造,包括對裝甲厚度進行增加、提高發(fā)動機工作性能等,以此增強防護能力、機動性,并延長服役年限。另外,伴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還在現役車輛上進行了可視化系統(tǒng)及定位裝置等的加裝,以此對車輛使用時的位置進行定位與跟蹤,將所有有效信息均采用傳輸系統(tǒng)傳遞至終端,然后采用讀取器進行解密,接著傳輸至司令部,以此使整個運輸過程實現可視化,保證車輛運輸的快速性及準確性。(3)如今,智能化交通正日益普及,以谷歌外代表的高科技公司正在大量引入技術人員開展無人駕駛方面的研究和開發(fā),同時不斷嘗試在道路駕駛中使用。同時,通過對日漸成熟和優(yōu)化的計算機等技術的引入,形成了可實現環(huán)境感知與特征識別等目標的智能系統(tǒng)。采用這一智能系統(tǒng),能在平時進行多樣化軍事活動及任務的執(zhí)行,深入無人區(qū),取代人力完成那些難以完成的任務。比如美軍研制成功的可在復雜路面通行的機動性極強的無人駕駛車,在不久的未來,該車輛必定會在戰(zhàn)場中得到使用[1]。(4)對后勤轉型和網絡中心戰(zhàn)而言,運動跟蹤都具有重要作用與意義,其目的是保證資源供應透明度,適應持久作戰(zhàn)需要。從陸軍后勤部門角度講,目前正快速開展改進,對保證體制進行不斷改革,建立新型后勤體系,也就是在戰(zhàn)爭爆發(fā)的初期就為部隊提供有關物資保障方面的信息,使物資供應和戰(zhàn)場需求實現無縫對接,并響應戰(zhàn)場發(fā)生的變化,通過對衛(wèi)星跟蹤與雙向通信等的應用實現自動化識別及運動跟蹤,對戰(zhàn)場發(fā)生的任何一種變化都能做到及時跟蹤,進而確保車輛行駛始終保持通暢。該跟蹤系統(tǒng)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即固定控制站和全球定位系統(tǒng),這兩個組成部分之間采用民用衛(wèi)星實現數據傳輸,對車輛的位置信息予以自動傳輸[2]。
1.2國內現狀
近幾年,我國軍隊的信息化建設水平越來越高,相應的基礎設備建設正不斷得以加強。按照部隊的級別,于不同單位當中進行了局域網的建設,包含不同規(guī)模與層次,并配套了很多基礎設施,如調制解調器、服務器及交換機。對軍用車輛而言,無論是裝備部門還是維修保障部門,都完成了對局域網的建立。從骨干網絡角度講,310網(即軍隊指揮自動化網絡)目前已經覆蓋了整個基礎部隊。通過對遠程寬帶網絡的應用,能對信息進行互聯互通,借助這些網絡,能使監(jiān)控、維修與教學均實現遠程進行的目標。某些野戰(zhàn)車還裝備了很多先進設備,包括紅外夜視、熱成像及應急數據和語音通信等,另外,借助全球定位系統(tǒng),還能對信息進行光與傳播與共享。就目前來看,我軍車輛已經具備一定的信息化功能及特征,主管部門之間可以實現數據信息的互通與互聯,對通信車與指揮車都裝備了定位系統(tǒng),可方便的實現數據通信,而且還有一些車輛可以實現數據采集功能[3]。
2信息技術應用
2.1信息采集
(1)射頻技術對于射頻技術,是無線電射頻識別技術的簡稱,除了能在較遠的距離進行識別,還能對數據進行讀寫與存儲,在信息采集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射頻標簽因能實現重復讀寫,所在需要對數據進行頻繁改變的情況中十分適用,其傳送距離是由多個因素共同決定的,包括天線設計模式與頻率。射頻系統(tǒng)主要由終端、天線和閱讀器等部分構成。其中,閱讀器的主要作用在于發(fā)送射頻信號,由標簽對能量予以捕捉,采用閱讀器對存儲的信息進行解碼,然后信息將被傳輸至數據中心。終端以PST為主,即便捷式數據終端,如計算機與手持式掃描器。在軍隊車場引入射頻技術,能使軍用車的管理與控制實現智能化。其主要做法及優(yōu)勢特點包括:其一,因電子標簽的成本相對較低,所有每輛軍用車都能安裝一個單獨的標簽,將其嵌入到車牌當中,并在標簽中輸入車輛的所屬單位和發(fā)動機號。與此同時,在車場的進出口處設置遠程識別系統(tǒng),以此在車輛進出過程中對車輛進行識別,切實加快車輛的通行速度,保證機動能力與工作效率;其二,保證軍用車管理控制的安全性。為每一輛軍用車都配備一個標簽,既安全又高效。采用系統(tǒng)對車輛車牌進行自動識別,能免除人工誤差;其三,使軍用車的管理控制實現自動化。過去的軍用車進出記錄都使用人工進行記錄,不僅費時,而且容易產生錯誤,但在引入自動化技術后,能對車輛的進出予以自動記錄,同時還能對車輛維護情況進行記錄,收集相應的數據信息,實現對車輛調整控制的自動化,減少相應的人力消耗,為保障部門提供各類實時數據。(2)門禁控制技術這項技術建立在監(jiān)控目標識別這一基礎上,采用物理裝置對目標進出進行限制。對軍用車的使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能實現對車輛進出的有效控制。整個門禁系統(tǒng)主要由以下幾部分構成:讀卡器、讀感器、地感線圈、自動道閘、圖像捕捉卡與控制計算機。其具體工作過程為:車輛進入系統(tǒng)覆蓋區(qū)域后,由識別裝置對射頻卡的代碼予以獲取,確定車輛的身份信息,并判斷其進出是否合法,或合法,則自動開啟道閘,車輛可以進出;車輛完成進出動作后,道閘將自動關閉;在道閘關閉的過程中,若有其它人員或車輛經過,則道閘立即完成反向開啟。此外,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則道閘能使用遙控器進行人工控制。
2.2定位技術
(1)全球定位系統(tǒng)從五十年代末開始美國就對導航定位系統(tǒng)進行研制,到93年,系統(tǒng)布置基本完成。從某種程度上講,該系統(tǒng)的成功布置徹底解決了地球范圍內人類的定位問題。(2)地球信息系統(tǒng)根據地理模型進行分析,能提供很多不同的空間信息及動態(tài)地理信息,為相關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撐。地理信息系統(tǒng)主要由以下四個部分構成:計算機軟、硬件、地理空間數據庫與相關操作人員。如今,我國已經能將軍用車相關保障信息都實時顯示到電子地圖上,并能對圖像大小予以控制,進而實現對車輛運行軌跡的動態(tài)跟蹤和圖像描述。(3)車輛管理指揮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主要包含兩部分,即指揮中心和指揮箱組,其中,指揮箱組主要由車隊攜帶,具有全天候24h大范圍動態(tài)監(jiān)控及調度等使用功能。該系統(tǒng)能在通訊系統(tǒng)上將車隊信息實時傳輸至指揮中心,在一定范圍內開展智能管理,同時還能把指揮中心相關信息加載至局域網當中,進而使全域軍方進行數據共享。在整個管理信息系統(tǒng)當中,主要包括人員管理、裝備管理、戰(zhàn)備訓練管理與戰(zhàn)時管理幾個方面的信息系統(tǒng)。對于人員管理的信息系統(tǒng),它能對人員履歷、編制及能力等相關數據進行管理,如當前職務、任職時間、年齡、學歷、所學專業(yè)等,同時還能對干部規(guī)模及年齡構成等進行動態(tài)分析;對于裝備管理的信息系統(tǒng),它能對分隊裝備信息進行管理,如裝備實力、檔案、和報廢等。其中,裝備實力包括裝備的數量、是否超編、分布情況,以及完好率及使用率;裝備檔案包括裝備的名稱、類型、型號、編號、質量情況、性能指標、配發(fā)時間及依據;裝備報廢包括相應的申請、批復情況及備案。GPS車輛動態(tài)信息管理系統(tǒng)如圖1所示。
3結語
綜上所述,對軍隊作戰(zhàn)而言,車輛裝備保障是一個重要依托,同時它也是后勤保障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對其開展信息化建設,除了能滿足未來戰(zhàn)爭發(fā)展提出的基本需要,還是我軍追趕和超越發(fā)達國家的一個重要抓手。對此,應積極響應我國中央軍委的號召,勇于承擔車輛裝備方面的信息化建設任務,切實加快建設腳步,不斷研發(fā)適應我軍特色及要求的信息化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1]朱志雄,雷威,俞妍,劉金華.基于S3C2440的軍用車輛故障檢測及保養(yǎng)管理系統(tǒng)設計[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20,22(03):37-41.
[2]郭建勇,周紹騎,李國磊,張源濤,黎武.基于虛擬倉庫管理的軍用車輛裝備維修器材供應研究[J].兵器裝備工程學報,2018,39(10):125-129.
[3]朱文平,賈斌,白雪峰.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軍用車輛智能信息管理系統(tǒng)總體設計[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8,20(09):11-16.
作者:李小清 單位:濟南薩博特種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