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工程經濟課程建設與改革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課程教學現狀
1.1課程設置存在缺陷在原來的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中,有關工程經濟學方面的內容僅有《水工程經濟》這一門課時,且課時量短,因此教師在有限時間內僅能講授理論知識部分,缺少實踐環節的訓練,造成諸多問題。
1.2教學內容陳舊簡單給排水專業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而市場現有教材存在著內容滯后和課后習題拼湊等問題。教材缺少可讀性,新穎性不夠,在授課時經常需要調整,影響了教學的流暢性;同時這些教材在內容上重點講理論,在工程應用上介紹得較少,實際案例不夠典型,不適應當前給排水工程領域的發展。
1.3教學方法照本宣科現在《水工程經濟》的課程教學,教師很大程度上還是注重“工程經濟”基本理論、概念和知識點的講解,在課堂上以講授工程經濟原理、原則為中心的課堂理論教學,灌輸現成的內容,再經過大量習題的練習來強化對理論的理解和記憶。但通過教學實踐,發現這種方式實施后,仍然有很多學生不理解。究其原因,一方面工科學生的知識基礎薄弱;另一方面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參與度和主動性較低。而現行素質教育強調尊重學生人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克服自己的主觀片面性,根據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個人能力,結合本學科特點,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個性和特長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
1.4教學手段生搬硬套傳統的黑板教學已逐步減少,而多媒體教學因其傳遞信息量大,圖片內容豐富等優點,其應用已經比較普遍,但存在一些使用誤區,只有大段的文字,沒有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學生往往感覺上課速度較快、重點不明顯,學習效果反而削弱了。
1.5師資配備不合理據調查,現在高校教授《水工程經濟學》課程的教師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由經濟類教師兼任。經濟類教師一方面對給排水專業的工程經濟學教學不夠重視,同時對工程領域的認識不夠深入,在講專業案例時候效果不佳。二是由給排水工程教研室教師兼任,這類老師對相關經濟財務稅收等理論知識掌握不夠,許多知識點只能照本宣科,降低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1.6考核模式僵化單一傳統的水工程經濟學課程考核通過開卷或閉卷的考試形式,結合出勤,平時作業情況來給考核成績,這種考核方法不能避免學生去死記硬背,亦容易助長學生投機取巧,養成考前靠突擊、考場靠舞弊的壞習慣,不利于真正考察學生。
二、改革舉措
依托湖南省特色專業的建設,以實踐創新作為水工程經濟課程建設的核心內容,通過強化實踐環節,加強考核評價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此推動水工程經濟課程體系結構內容的優化整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教學的優化與革新。
2.1確定總體培養目標框架,規范教學管理針對課時量偏短和實踐課程較少的問題,確定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重新調整了教學大綱,加強了實踐環節的培養。同時以水工程經濟課程做為湖南省特色專業課程建設的教學改革試點,將教學管理模式規范化、規格化,即建立了以教學組織功能為主的課程教師負責制,習題庫、案例庫、考試庫由課程教師負責,實行專人審核,教學日歷、教學大綱等由教研組統一組織制定,積極進行實踐探索,并建立考核體系進行反饋。
2.2梳理教學內容,形成多層次教育針對當前水工程經濟在教學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將章節內容的主題鮮明化,把其中的重點深化,既有利于教師的備課,又有利于學生的自學,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①首先將工程經濟學的教材分為幾個明確的主題,加強章節間的聯系。②突出重點,專題闡述。譬如在水工程項目的財務評價中,將水價的制定聯系當前水行業的發展來闡述。③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提供專業期刊、專業網站,鼓勵學生閱讀學術專著,拓寬專業視野,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批判,善于發現新問題,使其創造性潛能盡量地發揮出來。
2.3教學手段立體化,案例教學多樣化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普遍應用,對案例教學在課堂上的應用起到了積極作用,水工程經濟學作為一門以工程為依托的應用經濟學,理論與實踐聯系較緊密,具備案例教學的基礎。因此,為適應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單純理論教學的傳統教學方式要逐步改進,逐步試行理論教學加案例討論的教學方式,但案例的運用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支撐,則需要創立一個網絡教學平臺,形成第二課堂。
2.3.1教學素材的立體化。師生共同利用多媒體技術,創建教學資料庫,由教師主導開發,部分內容由學生參與創作,主要是生活中的實例或調查報告,將其編成電子文稿、多媒體課件這樣的傳統教學資源,也可將專業文獻、工程案例、行業前沿資訊等內容放到網站上,后期可上傳課堂教學視頻等,真正形成了立體化教學資源,滿足了個性化學習的需要,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2.3.2師生互動的日常化。充分利用建立互聯網技術,將互動的課堂往課外延伸。開設一個工程經濟學網絡學習平臺,進行網上答疑,網上交流,形成立體交叉方便快捷的交流平臺,使整個教學符合學生的要求,也有助于教學效果的反饋。
2.3.3案例教學的靈活化。在課程講授中,案例既可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穿插在理論內容中進行,達到深化拓展的效果;又可獨立成章,將所講的理論知識做一個總結提升。譬如在價值工程這部分內容,在講授其理論知識后,將學生分組準備一些小的生活中的實例,并選派代表到課堂上去講,這樣既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度,使學生認識更深度;更鍛煉了學生自己動手挑選資料,制作講授軟件的能力。
2.4外部提升和內部挖潛,提高師資水平
3.4.1外部提升。要堅持“要當先生,先當學生”的原則,學院為教師搭設平臺,讓教師到一些重點高校的名師那里去取經,實地聽課,課后交流;也可鼓勵教師多參加工程技術資格考試,鼓勵其成為雙師型的教師,如監理工程師、造價師等的資格考試,取得資格證書并參加工程實踐,通過自學與觀摩學習更深入和系統地理解水工程經濟的相關知識。
3.4.2內部挖潛。內外結合,有效推進水工程經濟的課程建設,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改進:①積極申報校級精品課程的建設;②實行教研室教師定期或不定期的相互聽課制度,并指定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定點定期聽課,形成教學指導記錄,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③在學校層面上,請學校領導多重視工程類經濟學教學,支持其教師隊伍建設和課程建設,可考慮將此課程調整為必修課,亦可由經濟類專業統一教授基礎理論部分,實踐部分由本專業工程類教師承擔。
2.5改變考核模式,創新學習評價方法在考核模式上,應當有所突破,創新學習評價方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建立課堂獎勵機制,以提問和課堂練習的方式對表現好的學生給予平時成績上的加分;②課后多布置設計性題目和案例題,以小組為單位,研究問題多選擇學生身邊的現實經濟問題,較易收集到數據。③在每一個大的主題結束后,安排一次短時間(如1課時)的課堂小考,試題中應盡可能以實踐性、趣味性的客觀題為主,配之思考性的案例分析題,并將其成績納入最終成績的評定。按課堂表現和平時作業占20%,課程實踐表現和課堂小考成績占30%,期末考試占50%進行評價,通過這種復合式的考核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在衡量學生學習“水工程經濟學”試點課程課內實踐教學環節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時間安排成績方面更為合理,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與發展,把學生從死記硬背引導到靈活掌握知識和發揮能力上來,學習效果更好。
2.6突出課程特色,加強實踐環節培養
2.6.1課程實踐。在一周的課程實訓中,選擇與本專業方向的課程題目,讓學生就實際工程項目做出經濟評價,從而達到加深對工程與經濟的認識的目的。另外將水工程經濟學的考核納入到為期十三周的畢業設計中,要求畢業生做項目工藝方案的經濟比較,找出經濟性和技術性最佳結合的方案,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考核體系。
2.6.2課外實踐。依托湖南省特色專業建設這個平臺,撥出專項經費用于課程建設。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實踐活動:①聘請知名的企業管理決策者就實際工程項目投資決策作專題講座。②實踐是檢驗知識的最佳途徑,學院應當積極聯系知名企業,創建固定長期的合作關系,帶領學生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實際案例學習。③通過對企業的走訪、行業的問卷調查及與行業專家座談等形式調研,以完成調研報告的形式來加深認識。
三、結語
水工程經濟學作為一門水工程學和經濟學的交叉學科,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專業課程,針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效率和效果,還可以對專業的后續課程起到示范和指導作用。因此通過本課程的教學改革,有助于培養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高級應用型人才。
作者:周俊 單位:湖南城市學院市政與測繪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