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綿羊生產成本核算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農牧民大多沒有記賬的習慣,難以獲取動態數據資料
由于長久以來農牧民都習慣于憑借經驗來進行生產經營管理,滿足于掌握大概的收支情況的狀態,很難碰到有記賬習慣的農牧戶。所以對于一些有關生產經營的動態數據,比如近幾年的收支變化等,無法提供詳細、具體的數據資料,導致在分析過程中難以對樣本戶的具體生產經營情況進行較長時段的動態的分析,職能采取跟蹤調查的方法,而這又會受到科研經費、時間、調查條件等方面的限制。
2.牧民采取不同品種、大小羊只混放、混養的形式
根據調查結果,牧民在綿羊生產過程中,一般不會對不同品種進行分別管理,在飼喂時也不會根據羊只的大小來確定飼料量,習慣用平均法來決定飼料量。所以成本核算只能以實際發生的費用來進行總的評價,無法進行更進一步的詳細核算。
3.核算理論依據不充分,一些費用的處理需要靠經驗或推測來處理
在綿羊生產成本核算過程中,一般都是運用畜牧業生產成本核算方法,以現有核算理論為指導,對樣本戶實際發生的費用按理論成本費用項目進行歸類,再進行核算。但隨著新疆綿羊生產模式和生產手段的多樣化,現有理論已不能完全適應現行生產方式。在實際核算過程中,對一些費用的確定及歸類方面,因沒有直接的理論依據,只好憑借樣本戶的經驗,采用推測的辦法來處理。如在新疆牧區條件允許的地方摩托車已經替代了乘騎馬,牧民大多都是騎著摩托車放牧,這意味著放牧環節會發生燃料費用、修理費用、租用費用等,而這部分費用在綿羊生產成本中的比重是逐漸加大的趨勢。同時,牧民擁有摩托車后在生活、生產環節都會使用,引發出了如何劃分用于生產部分的費用的問題,即用摩托車放牧時的燃料費用標準的確定問題。目前只能以樣本戶對日常摩托車放牧時的耗油量的經驗判斷作為標準來進行核算。此外,還存在雇用人員同時從事兩項以上的不相關生產活動時,對綿羊生產勞動投入部分的確定問題,即工資費用的確定問題,目前也只能以牧民提供的信息自行劃定標準來進行分別核算等。
二、解決途徑
1.引導農牧民轉變思想,提高對調研活動的認識
利用多種宣傳手段,引導農牧民正確認識和看待調研活動。提高廣大農牧民的分辨能力,使其能夠了解和判斷政府有關部門的檢查行為與各高校師生及不同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的調研行為的區別,認識到進行基層調研的必要性和對其的益處。端正農牧民對調研的態度,以提高農牧民和調研人員的相互信任程度,改變農牧民迫于政府部門和有關人員的安排而被動接受調查的現狀,使其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地配合各類調研活動,以保障各項調研工作的順利進行。可以考慮借鑒國外的做法,將配合調研行為作為生產經營者的社會義務制度化、法律化。
2.幫助農牧民養成記賬習慣,提高調研效率和成果轉換率
針對被調查的農牧民無法提供具體數據資料和動態數據資料的問題,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借鑒國內外的經驗,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如通過宣傳使農牧民認識到記賬的必要性及意義、系統地教授具體的記賬方法、安排有關人員進行記賬行為指導、建立相關制度等方法,形成每一農牧戶都有自己的生產經營賬本的局面。鑒于現階段新一代農牧民的文化水平和整體素質均有所提高的實事,本研究認為這個方案是可行的。如若實現,既便于農牧民具體了解自己的生產經營狀況、提高目標利益的實現程度,又能保證政府部門和科研人員順利獲取有關農牧民生產經營活動的真實、具體的數據資料,并能夠以此為依據客觀、全面地反映不同階段農牧民的生產經營活動狀況。
3.提高農牧民的生產管理水平
雖然說農牧民的生產經營方式在發生轉變,生產經營的科技含量在逐步提高,但新疆相當一部分農牧民因受生產環境條件和自身因素的約束,在生產管理的一些方面仍在沿用傳統的管理方式,需要通過加強培訓和現場指導等手段,改變農牧民在綿羊生產過程中的粗放經營現狀,幫助和指導農牧民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實現集約化生產,實現對不同品種綿羊和不同階段綿羊的分別管理,采用科學的飼養方法和飼養技術,以實現提高綿羊生產質量、節約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綿羊生產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目標。
4.進一步完善綿羊生產成本核算理論
結合現階段綿羊生產及對生產過程實施管理的特點,針對新疆農牧區綿羊生產模式多樣化以及生產手段多樣化的變化趨勢,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綿羊生產成本核算理論。以便于在綿羊生產成本核算時,可以直接以該理論為依據,盡可能做到通過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來真實、客觀、全面地反映綿羊生產情況。
作者:祖力菲婭·買買提 單位:新疆農業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