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非常迅速,企業也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使得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若沒有有效的成本管理技術和手段,企業在競爭中就會處于弱勢,被社會淘汰。因此作業成本法以此應運而生,該方法可以有效減少企業的成本輸出,將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同時找出企業產品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給出合理的修改建議。下面針對作業成本法展開討論,主要介紹其概念、特點、應用及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希望為企業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成本管理;作業成本法;應用;改進措施
引言:
傳統企業的經營模式和成本控制手段已不再適用于現代的企業管理,作業成本法的出現解決了傳統企業成本管理上的諸多弊端,有效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作業成本法的應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情況對該方法加以改進使其更符合企業當前的發展情況,將企業效益最大化。現階段作業成本法還沒有得到大量普及,可見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該方法的概念和特征概述
(一)對概念的相關介紹
作業成本法一詞是從國外傳到中國的,在企業管理上有著巨大作用。它是以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作為研究主體,將各項成本進行統計和計算,并指出相應的曲線圖和表格。通過圖表就能夠直觀的看出成本在哪些方面支出較多,從而對癥下藥,在不影響整體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對經濟成本進行有效控制,這就是作業成本法的整個過程。可以看出,該方法貫穿于產品設計和生產的整個過程,能夠對各個生產環節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是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主要特征概述
作業成本法有兩個顯著特點,是對其優勢和劣勢的比較。該方法的優勢在于計算結果精確程度較高,該方法對成本的核算是建立在計算機分析的基礎上,能夠有效避免人工核算的誤差。使用該方法進行核算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能夠根據不同的成本進行合理計算,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且在核算過程中還能靈活運用其它技術手段對核算進行輔助。準確核算企業生產成本的同時還能得到詳細的成本庫,為企業改進方案提供重要參考。該方法的缺點在于過程比較麻煩,在對各項成本信息進行搜集時需要借助高效的探測儀器[1]。其中成本動因的多元化會給核算工作帶來很大難度,核算中需要借助的儀器較多且分析過程繁瑣,這會增加企業的經濟支出,不利于對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該方法在企業管理中使用的作用及意義
(一)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供依據
現階段很多企業為提升市場競爭力,通常會采用薄利多銷的營銷策略。各大商場的促銷活動隨處可見,但這并不是搶占市場的最佳選擇。企業既要合理控制商品價格還要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在同等的商品價格下成本低的企業顯然具有較大的市場競爭力,因此作業成本法在企業中的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利用該方法得到的一系列統計和分析數據,能夠為企業對成本的改進指出明確的方向,同時該方法的高精準性會使企業在改進道路上少走很多彎路。
(二)促進企業的規范化管理
傳統的企業制造中,對于成本的控制并沒有重視起來,工作人員在調用原材料時沒有明確的標準,很容易造成材料的浪費,從而導致經濟成本的增加。作業成本法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在對各項成本進行準確分析的同時能夠對成本進行規范化管理,為工作人員調用原材料提供明確的標準。且能夠對生產過程中各成本的支出進行精確記錄,有效防止內部虛假上報成本支出的情況。由此可見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只有高層管理者對成本控制重視起來,才能不斷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三)提升企業的自身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目前我國的各類企業呈現出直線增長的趨勢,這使企業間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大。若企業在產品設計上沒有創新、在生產成本上不能合理控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就很容易會被淘汰。傳統企業的管理側重點在產品質量的嚴格把關上,忽略了對產品的創新和對成本的控制。產品質量固然重要,但激烈的競爭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作業成本法的出現,打破了傳統企業成本管理的局限性,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2]。企業可以根據成本分析結果對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消費者的心理,企業效益自然就會增加。
三、該方法在成本管理中的使用流程
(一)對產品進行全面分析
在進行成本核算前,利用該方法可以對企業產品進行全面地分析,將其可能需要的成本費用記錄下來,方便與最后核算出來的結果進行對比。將產品設計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剖析,能夠找出其設計上的不足之處,為企業在設計上的改進提供有力參考。
(二)確定成本分析的具體方案
在對產品進行分析后,相關工作人員就能初步確定作業成本法分析的主要步驟。方案的確定需要注意的是:將作業成本法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盡量減少分析流程;根據企業生產的薄弱環節確定分析重點;在成本分析中做好數據處理和記錄工作。
(三)根據生產過程建立成本庫
生產作業是企業運轉中最關鍵的環節,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對成本分析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使用作業成本法進行分析時側重點主要為以下幾方面:對價格較貴的生產環節進行著重分析;對同等產品的不同制造方式進行仔細分析;對不同的需求狀態進行嚴密監控和精確分析。最后將分析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和歸類,分別上傳到對應的成本庫中,供企業作為生產改進的參考。
(四)將能夠查到的成本上傳到同一成本庫
作業成本對加工制造的成本進行分析時,其成本大致可分為兩類:可追溯的成本和不可追溯成本。前者指的是原材料、人工費等有相關記錄的成本,后者指的是具體的生產過程、生產時間、機器損耗等無法直接記錄的成本。將分析結果進行上傳時,通常需將有記錄的成本上傳到同一成本庫,減少成本分類且便于企業管理。
(五)將成本進行平均分配
企業加工制造產品時每一批數量都較多,因此在使用作業成本法時需要進行抽樣調查。通過對樣本成本的分析和匯總,最終需要將相應的結果平均分配到該批產品的每一個產品上,這代表的就是同批次產品的平均成本。能夠提升成本管理的準確程度[3]。
四、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改進生產方式,減少直接成本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在生產方式上還是以人工生產為主,在生產效率上得不到有效提升,產品的質量也得不到有效保證。同時還要支出較多的工資,對企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基于此種生產環境,企業應該向自動化生產的方式靠近,可在經濟水平允許的范圍內購買相關的機械化生產設備,在取代手工生產的同時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提高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業成本法的核算過程非常繁瑣,因此企業可以借助計算機或者功能更加強大的核算設備,并定期對設備的性能進行優化。此外在對信息的管理上可以借助自動化管理系統,系統可對龐大的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并給出最佳的改進方案。各類科學設備的運用在縮短核算時間的同時能夠大大提升信息化管理的規范性和高效性。
(三)根據企業發展合理使用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在成本管理中的運用具有較大彈性和靈活性,切不可按部就班的使用。在成本核算時,企業應該指派專業技術人員,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現狀對該方法進行改造,得到最適合企業目前發展的成本管理方法。這樣可避免浪費技術資源,做到對檢測過程的精簡。
(四)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
作業成本法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詞匯,很多企業員工對其比較陌生。因此企業要加強對員工的定期培訓,使其在不斷的知識積累過程中加深對該方法的了解,為以后能夠順利進行各項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能夠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4]。員工對作業成本法的各項操作掌握熟練,會減少工作中出現錯誤的頻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主要介紹了作業成本法的概念、特點、應用及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使人們對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同時也體現出企業發展過程中,對生產成本進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性。作業成本法在企業生產中的合理運用,為企業的創新設計提供精準方向,并暴露出產品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該方法應進行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劉長紅.關于制造企業成本控制方法的探討[J].會計師,2013,NO.172(13):46-47.
[2]林菡.作業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菏澤學院學報,2015,(3):90-96,100.
[3]沈衛國.淺析作業成本法在制造類企業中的應用研究[J].會計師,2014(23):42-43.
[4]劉思遠.如何在現代高新技術制造企業中成功應用作業成本法[J].時代金融,2014(17):174-175.
作者:王露 單位:安徽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