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分析與業績評價課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財務分析與業績評價課程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如何面向社會需求進行課程改革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社會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提出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評價方式方面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學生在財務分析方面的社會實踐能力。
【關鍵詞】財務分析;職業能力;情景教學
財務分析與業績評價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而又注重實踐的課程。這門課程不僅僅是要學習財務報表的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綜合運用會計知識和財務知識對企業的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業績進行分析和評價,發現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企業問題的能力。但在現實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理論授課模式,在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不盡完善,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因此,迫切需要對本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增強學生發現、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社會崗位職業能力的需要。
一、財務分析與業績評價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教材內容完整但財務案例缺乏。
現在適用于高職財務分析與業績評價的各種教材,內容框架比較穩定,基本上都包括了三大對外公布報表的水平分析、垂直分析和項目分析;四大財務能力的專項分析以及財務的綜合分析內容。但是,各個教材由于篇幅所限,每一項內容相對應的財務案例只有一個,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靈活性。這時,教師就應該準備一些相關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數據,供學生們分析使用,更充分培養學生的分析應變能力。
(二)注重知識的講解,忽視分析能力的培養。
許多教師用大部分精力來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比如:三大報表的增減額和增減百分比的計算,內部結構的計算以及各項財務能力指標的計算。這些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這些理論知識,恰當地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分析、評價和預測。因此,教師應該把引導學生分析和培養學生自我分析能力作為授課的重點,注重能力的培養而非知識的傳授。
(三)課程考核過于注重期末理論成績。
該課程的考核仍然主要取決于期末試卷的成績,注重基礎理論知識與計算的考核,忽視了學生實踐分析能力的考核,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尤其是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強,理論知識的理解力相對比較差,因此,應注重過程性考核,并且注重實踐分析能力的考核。這樣,既適合高職學生善于動手能力的特點,又有利于調動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
二、財務分析與業績評價課程改革措施
(一)以財務分析職業能力為導向,確定合理的課程目標。
隨著市場的完善,我國企業對財務分析師的職業需求也越來越多。企業對這一職業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夠讀懂企業的財務報告,做好財務報告的分析,發現企業存在問題并對其業績進行分析和評價。因此,可以把課程目標分成兩個層次:
1.能力目標。從最基礎的財務報告分析入手,培養學生閱讀、分析財務報告,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能力;培養學生根據財務報告的分析,指出企業存在的問題,并給企業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財務決策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撰寫財務分析報告的能力。
2.素質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表達、溝通、協調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
(二)以系統案例貫穿課程內容。
為了實現課程的目標,圍繞財務分析職業能力的培養,先從認知財務報告開始,然后圍繞財務報告資料進行分析,隨后擴展到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分析,最后要運用綜合分析方法對企業的整體狀況作出分析,寫出財務分析報告。因此,可以將財務報告分析工作流程整合為教學項目。本課程可以分為七大項目:財務分析認知;資產負債表分析;利潤表分析;現金流量表分析;專項財務能力分析;綜合財務分析和撰寫財務分析報告。這七個教學項目相互聯系,層次遞進,形成完整的財務報告分析內容。由于每一個項目都是財務報告分析的一部分,所以該課程適合以一個完整系統的案例貫穿所有內容,開展七大教學項目,從而使教學項目的系統性更強,加強學生對企業財務報告的系統分析;增強知識的前后連貫性,便于學生整體上把握財務分析的過程。但是同學們僅僅分析一個企業的案例,只能了解該企業的情況,缺乏職業應變能力,還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近期財務報告資料作為輔助案例,進行引導性分析,培養學生財務分析能力的靈活性。同時在涉及到一些重點知識的講授時,也可以加入一些相關的小案例進行講解和分析。
(三)合理設計實踐環節。
為了提高學生財務分析能力,以適應社會財務分析崗位的需求,學校設立了專門的財務分析與業績評價的實踐教學環節。為了使學生能夠了解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財務狀況,適合采用分組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
1.進行分組。根據實踐班級人數進行分組,采用自由結合的方式,每8~12人分為一大組,每一大組又平均分成甲、乙兩個小組。
2.學生自主選擇企業。每一個大組中的甲乙兩個小組,分別在老師所規定的行業內,通過網絡、圖書館等各種途徑,自主選擇不同的上市公司作為財務分析對象。這樣既可以使每一個大組對不同行業的企業財務報告進行了解,也可對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對比分析。
3.分析結果顯示。任一小組針對所選的上市公司進行財務分析與業績評價,并且要將分析結果制成PPT,進行班級演示和討論。
4.撰寫報告。任一小組最終的成果就是獨立撰寫的財務分析報告。
(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為了有效展開各項教學內容,積極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性質,靈活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本課程的基礎認知和理論,適用于傳統的講授方式,但也要穿插一些情景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例如,在涉及到財務分析各利益主體的分析目的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分別扮演投資者、債權人、經營管理者、政府等主體,進行現場辯論,可以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不同的利益主體,對財務分析側重點的異同。而對于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發展能力分析主要以案例教學和分組討論的方式來開展,強化學生財務分析職業技能的培養。
(五)考核評價方式的改革。
為了實現課程改革目標,需要對考核方式進一步改革。目前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考試內容以理論為主,不利于培養學生財務分析的能力。因此,需要采用以過程性考核為主的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平時的表現,強調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進行考核:總成績=到課率×15%+課內案例討論×15%+課后作業×10%+課后案例分析×10%+期末考試分×50%。期末考試的內容可以是開放式的主觀題為主,給出一家公司的財務數據或者案例,讓學生運用知識進行綜合財務分析,注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核。
三、結語
財務分析與業績評價課程的改革必須從高職教育的目標和高職學生的特點出發,在教師不斷地提高自身職業能力的同時,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嘗試,才能取得改革的效果,確保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先治,陳友邦.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2]章雨晨.基于財務分析能力培養的財務分析課程改革[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
[3]趙俊英.面向職業需求的《財務報告分析》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J].財會教育,2013,8
[4]王麗艷.財務分析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討[J].教育在線,2011,12
[5]王衛紅.財務分析在財務管中的應用[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
作者:馮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