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融媒體新聞播音主持風格創新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促進了媒體融合的進一步發展。而融媒體時代的來臨,則對傳統媒體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廣播電視的收聽率、收視率下降嚴重,受眾也大量的流失。為有效改變此現狀,使得融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效結合,成為新聞媒體的發展新趨勢?;诖?,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融媒體的基本含義;隨后對融媒體時代新聞播音主持所要面對的挑戰進行分析;最后,對新聞播音主持風格進行創新應采取的策略進行分析。以供相關人士的閱讀與分析。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新聞播音主持;風格創新
1.融媒體的基本含義分析
紙媒、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相互間既有差異性,也存在共同性與互補性。而融媒體則是一種對各類媒介進行充分整合與利用,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拓展信息傳播途徑的新型融合類媒體。融媒體以發展作為基礎,以“取長補短”作為融合的方式,促使各類媒體進行相互融合、優勢互補,使單一類的媒體競爭優勢轉變為融合媒體的綜合性競爭優勢。融媒體通過對紙媒、廣播以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融合,使其價值、功能與影響力都得到提升。融媒體時代下,傳統的播音主持方式與風格已經略顯乏味,這使得播音主持應積極面對時展的挑戰與機遇,進行自身的調整與創新,從而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2.融媒體時代新聞播音主持所要面對的挑戰分析
2.1媒體的話語權發生了轉變
在以紙媒、廣播以及電視等傳統媒體為主的信息傳播時代,受眾與電視媒體的聯系最為密切。這使得電視媒體在新聞播音主持領域中長期處于“壟斷”地位,且具有一定的權威效應;而廣播媒體因其覆蓋面較廣、受眾較多,因此具有一定的廣泛影響力,所以傳統媒體中的新聞播音主持具有較高的話語權。而隨著融媒體時代的來臨,使這種話語權與影響力被逐步削弱?;ヂ摼W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以及新媒體的飛速發展,使得新聞播音主持的評論與講解不再是受眾所能選擇的唯一,人人都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自我表達與評論。現階段,隨著社會生活的快速發展,使得大眾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很多人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新聞類節目、或是收聽廣播,都缺少時間與耐心,他們更傾向于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資訊進行“碎片化”閱讀。因此,當前各信息平臺中的短新聞、短視頻等,更能滿足當代人的閱讀需求。新媒體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作用越來越大,而新聞播音主持的影響力卻在此時不斷降低,使得媒體話語權出現轉變。
2.2信息獲得渠道的多樣化
時代與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大眾的信息獲取方式發生了顯著改變,同時信息獲取的渠道也更加多樣化、便捷化。過去受眾的信息獲取方式被局限于紙媒、電視以及廣播之中,而新媒體的發展則使人們可以通過各類信息平臺,隨時隨地可以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與知識。例如,微博就是一個重要的信息傳遞交流平臺,大眾可依據自身喜好挑選需要關注的新聞與資訊,從而可以更全面、及時地獲取信息。大眾信息獲取渠道的多樣化,使人們的視角不再只局限于廣播或是電視新聞媒體之上,這對當前的電視新聞媒體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沖擊與影響,進而導致廣播電視的新聞傳播效率低下,廣播電視行業的整體收視率與收聽率也在不斷下滑,而新聞播音主持的社會關注度、影響力等也隨之下降;同時,直播平臺的興起也對新聞播音主持造成了沖擊與影響。
2.3新聞播音主持的方式仍比較傳統化
因新媒體信息的傳播途徑具有多樣化、消息傳遞高效以及內容全面等優勢,使得新媒體的受眾越加廣泛。與輕松、詼諧、搞笑的新媒體相比,新聞播音主持帶給大眾的印象是嚴肅、認真且正式的。這是由于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媒體代表著權威、公信力,所以新聞播音主持的風格較為嚴肅且一成不變,新聞播音主持的風格與方式具有明顯的復制性。因此,新聞播音主持的形式比較傳統,而新媒體的新聞傳播方式,則根據新聞內容與信息方式的不同有所差異,極具個性化。這對追求個性化的受眾而言,新媒體更能夠有效滿足其獲取新聞信息的需求,同時新媒體的信息傳播不受時間、空間以及地點的限制,而廣播或電視新聞只在特定時間段進行。
3.融媒體時代下新聞播音主持風格進行創新應采取的策略
3.1建立全新的媒體行業理念
面對融媒體時代所帶來的競爭壓力與新挑戰,新聞播音主持應積極建立全新的媒體行業理念,主動適應融媒體時代下新聞行業的新發展趨勢與要求。融媒體時代的發展,使得媒體新聞工作者不但需要對傳播的信息內容進行深化處理,還應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積極探索新的互動交流方式。受眾在利用互聯網與新媒體獲取信息時,不但可以得到個人所需的信息資訊,同時還會接收到海量的新聞信息,而這也正是新媒體與互聯網,逐步取代傳統媒體新聞成為受眾現階段獲取新聞信息資訊的重要渠道的原因。因此,新聞播音主持應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使受眾的信息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并向受眾傳遞與權威有所區別的信息資訊。
3.2注重加強自身的新聞播音專業技能
融媒體時代的一項顯著特點是,媒體間不斷地進行深入融合,這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間的界限逐步模糊,各類媒體所具有的獨立性也逐漸被削弱。在傳統媒體的發展過程中,新聞信息的傳播是其重要的競爭優勢;但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這一優勢卻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其發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為有效擺脫當前的困境,需要新聞播音主持注重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能與素養,以便可以順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并能夠從中探尋到新的發展機遇。首先,面對媒體相互融合的發展環境,新聞播音主持應具備完整的專業理論基礎,全面、深入地掌握新聞與信息傳播的知識,并可以對語言、情感等進行精確的把握,拓展個人的知識面,可以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刻、準確的解讀。其次,新聞播音主持需要對各類新媒體進行全面與深入的了解,在進行媒體資源共享的同時,積極參與新聞的制作過程,不再只參與播音或主持的工作。新聞播音主持參與新聞采訪、編輯、制作等工作,可以對新聞事件的全過程進行掌握,從而可以對新聞進行全面、深入以及完整的解讀,并借此機會使自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得到有效提高。當前,各類移動設備是受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新聞播音主持應充分利用相關的新媒體平臺,使新聞信息的時效性得到提升,以便推進新聞播音主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與轉變。
3.3有效利用融媒體與新信息技術進行創新探究
在新聞播音主持的工作中加入融媒體技術,是融媒體時代給予新聞播音主持的新發展機遇。融媒體的信息傳播平臺,使傳統媒體的新聞節目在實現網絡直播的同時,也加強了與受眾之間的互動聯系,便于及時進行信息傳遞與獲得受眾的反饋意見。比如,在網絡平臺進行新聞節目播出時,可通過彈幕評論的功能,使受眾可以及時發表評論、意見,或是提出問題;新聞主持可以及時查收相關信息,并進行回答或解釋,從而提高信息反饋效率。此外,在播出新聞節目時,可以設置一些游戲互動環節,借此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同時,有效利用這一互動過程,使融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深入結合,從而促進傳統媒體的進一步發展與轉變。
3.4充分發揮傳統新聞媒體的權威性
融媒體時代的信息數量極其龐大,但在數量眾多的信息當中,其真實性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各種真假難辨的信息使大眾深受其害,希望能夠有權威的新聞媒體可以指導受眾獲取有效信息。由于傳統的新聞媒體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與公信力,而新聞播音主持也承擔著正確引導輿論方向、真實有效信息的責任,同時需要對信息進行把關處理,這使得傳統媒體的權威性無法被輕易取代。因此在融媒體時代中,新聞播音主持應學會發揮自身所具備的優勢,主動肩負起信息把關、改進新聞傳播方式的責任。例如,在與專家進行連線時,及時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解讀,便于受眾的進一步理解;緊跟事件發展動態,及時進行現場連線,使受眾可以全面掌握新聞事件的發展趨勢。
3.5根據節目定位重建主持風格
引導社會輿論,是媒體所具有的一項基本功能。在進行新聞傳播時,新聞播音主持需要始終堅持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作為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因傳統媒體的受眾基數龐大,使其在進行新聞播音主持時更應對輿論導向進行嚴格把控。例如,在進行新聞播報時,播音主持應加強對自身使命感與責任感的認識,使輿論導向始終保持著正確性;并利用正確的輿論導向,對受眾加強有效引導。在面對臨時安排的新聞稿件或實時新聞內容時,播音主持需要提前對稿件進行瀏覽,并對新聞信息進行整合與處理,使新聞播報更為完整與流暢;在進行播報時,注意力應保持高度的集中,掌握恰當的播報節奏,并形成全新的個人新聞播報風格。作為面向大眾的新聞播音主持,語言、情感也是極為重要的,而控制好語言與情感可以增強新聞播報的感染力,便于向受眾傳播信息、表達情感與思想。因此,根據新聞節目的風格與定位,建立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有助于吸引受眾,同時也可以使新聞傳播的效果得到加強。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的時代中,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使傳統新聞媒體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同時也為新聞播音主持的新發展提供了機遇。鼓勵傳統新聞媒體擺脫安全區,進行自我改進與創新,拓展新的發展領域;結合新時期的新聞傳播技術與方式,促進新聞播音主持專業技能與素養的提升,正確引導輿論導向,使新聞報道更具深度、廣度與溫度。
參考文獻:
[1]宿旻.融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的風格形成和創新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20,011(009):100-101.
[2]蔣煜.堅持守正創新傳播時代之聲--以《安徽新聞聯播》為例試論新聞播音主持語言風格的與時俱進[J].新聞世界,2019(10):23-27.
[3]鄧皓月.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面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傳媒論壇,2020,003(012):40.
[4]徐雅.融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人風格的創新改變[J].視界觀,2019,000(018):P.1-1.
[5]張絢.融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工作的演變與創新[J].新聞研究導刊,2019,010(017):83-84.
[6]李雪垠.試論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創作樣態[J].傳播力研究,2019,000(014):P.142-142.
作者:崔曉航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