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養老保險制度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前人口老齡化速度快,規模大,對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帶來了重大的沖擊。同時我國還面臨一個中國特色的問題:養老金空賬。如何通過借鑒世界先進國家,特別是美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幫助我國不斷完善養老保險制度。
關鍵詞: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社會保障
1.養老保險的定義
養老保險是我們較為熟知的一種保險,它是指國家立法強制征集社會保險費形成養老基金,當勞動者退休后支付保險金用來保證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養老保險具有強制性、普遍性、福利性、社會公平性、互濟性等特點。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多樣化的,種類也繁多,它會因為國情的不同而不同,具有代表性的三種模式分別是傳統型、國家統籌和強制儲蓄型。我國根據國情,采用的是“社會統籌+個人賬戶”的統賬結合制。
1.1我國養老保險體系
我國目前基本構成了以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自愿性個人儲蓄養老金計劃三支柱為主,輔之以低保、社保基金以及非經濟援助的養老金制度。根據人社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為91548萬人,年末養老金的結存為50202億元。全國社保基金權益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截止到2017年末,基金資產總額達到22231.24億元,基金權益總額為29716.9億元。從繳費主體角度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繳費主體是一樣的,而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主體不一致。個人看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繳費區別體現在繳費檔次上,而繳費性質和繳費數額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與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不同之處。
1.2養老保險事業改革歷程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社會保險體系開始起步。1997年在世界銀行模型和資金的幫助下,我國在全國范圍內統一推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完成了第一次“視同繳費”的轉制成本,2009年新農保制度改革和2015年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改革,同樣也采取了此類措施。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統一推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意圖是廢除雙軌制,形成了第二次“視同繳費”的轉制成本。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是現收現付制和積累制相結合的統賬結合,即“社會統籌+個人賬戶”型。企業給員工上交的養老保險費用是社會統籌資金的來源,經過社會公平、公正的進行再次合理分配,是一種現收現付的模式;個人的賬戶是由自身與單位共同承擔的,員工在資金積累制的模式下既要承擔自己個人的養老金部分,還要承擔已經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部分,這種情況,讓養老保險制度逐漸顯現了不公平的缺陷,對推行養老保險造成了阻礙。
2.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
2.1人口老齡化導致需求增加
老齡化對我國社會的最大影響是勞動人口的大幅減少和退休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加之老人預期壽命的提高,需要支付給老年人的養老金金額節節攀升。我國老齡化的趨勢,逐漸顯現出領取養老金的人數遠遠多于繳納養老金的人數,嚴重的比率失衡,對養老金的社會統籌造成了嚴重影響,根據勞動部的相關部門預測,2050年城鎮職工的贍養率為46%,在崗人員將要需要向社會統籌部門繳納工資的9.2%,相比于2010年的5.2%有80%的增長,對目前正在繳費的勞動力來說的壓力變得更大。
2.2養老基金收不抵支,個人賬戶空賬問題
通過對2007年至2015年養老金的賬目分析,收入遠遠超出結算金額,2015年的空賬為4.7萬億元,而結算資金遠遠落后于這個數目,我們在當前還不清楚是否還有空賬信息是沒有錄入的(根據1997年的測算數據,政府對企業的欠賬達到十幾萬億元),賬目結果令人觸目驚心,賬目金額更是讓人大跌眼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早在1997年一直采取的是個人賬戶與統籌賬戶共同管理的財務制度,摻雜在一起,后期的社會保障部門為了便捷直接挪用了賬戶中的資金,當中的老員工繳納的長期費用被遲遲占據,并未歸還,才形成了大數額的欠賬記錄,這也就能解釋現收現付的模式施用下,個人用戶出現空賬的情況的了。
2.3養老金保值增值壓力大
根據以往統計,養老保險基金收益率在2007-2017年十年間持續著較低的增長水平,僅有2.66%,不僅低于通脹水平,而且還達不到一年期定期的存款收益水平。全國社保基金會對托管運營的資金承諾收益率為年均3.5%,但在實際操作中,幾乎所有的基金都是放在財政專戶里享受銀行一年期利率,年均收益也不到3%;全國企業年金收益率2017年為5%,2016年為3.03%,自愿性個人儲蓄金養老計劃規模較小,暫不考慮。這樣的現象造成了養老金的巨額虧損,對養老金持續穩定發展極為不利。
3.美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概述
美國養老保障體系被美國學者形象地稱為“三條腿的板凳”。其中,聯邦退休保險金制度是第一條腿,它是美國人養老的“精神支柱”,私人年金計劃是第二條腿,它是美國人養老的“物質基礎”。以家庭為背景的個人退休計劃是第三條腿,它是美國人養老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在美國的養老保險制度中,聯邦退休金制度是最基礎的一種,它于1935年建立,在《社會保障法》為基礎上不斷加以完善、健全的結果下,基本條款仍對當前的養老保險制度起一定參考作用。根據企業的意愿建立私人年金計劃,美國政府會通過稅收上面的優惠大力鼓勵美國企業建立“私人年金計劃”。相對于企業的保險制度,退休養老金則是針對個人意愿選擇上與不上的保險制度,個人與企業會共同負擔,通過免征所得稅的措施來鼓勵企業和個人辦理。在該項保險制度中,規定的最高費用為每年2000美元,必須在每年的4月15日之前上繳銀行,存款和利息按照規定要在退休后才能領取,當然也可以在銀行繼續續約,但是滿70歲必須使用。從養老保險覆蓋的范圍來看,美國的養老保險是一種復合式保險模式,也就是我們熟知的OASDI,同時又超越養老保險的方式。同時還覆蓋了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和遺囑。美國養老保險的多樣化體系大大減輕了國家養老負擔,為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多的可行經驗。
4.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議
4.1堅持逐步延長退休年齡
為了緩解不斷加劇的老齡化與資金壓力,延遲退休是一項很有效的重要舉措。改革之前的退休年齡分別是男性60歲,女性55歲,與當時的發達國家的退休年齡相比處于較低水平,當初的發達國家就是通過延遲退休年齡這一舉措來緩解了養老金資金緊張的問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項估算,我國女性的退休年齡延遲5年,可以有效地節約2%的養老金,社會養老壓力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緩解,所以,我國可以采取這種延長退休年齡的方式來平衡養老金的收入支出情況,這項舉措的推行對養老事業的開展具有積極作用。
4.2重視養老金替代率的調節
養老金中,影響支出的又一因素便是養老金替代率,替代率指的是退休后領取的資金與退休前崗位的收入的一個比率,它是決定員工退休后生活質量的決定性因素,重要性不用多說。替代率的過高,是需要增加在職人員的繳納數額;如果替代率過低,退休的老年人的生活將得不到較好的保障。所以,適當的替代率才能保障兩方的利益不受損害。隨著我國養老保險的開展及發展,我國的養老替代率持續下降,在2016年停止了這種下降趨勢。與發達國家的情況相比,我國的養老金事業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替代率也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未來的發展中,我們需要將替代率制定清晰界限,保障我國的養老事業在平穩中發展開來。
4.3賬目分開,進行清晰化統一管理
面對混賬管理模式造成的個人空賬情況,我們需要做的是將賬目分離,統賬分離后分成兩個賬戶,基礎是強制繳費型社會統籌賬戶,較低的繳費比例保證了養老金分配的公平化,在另一方面,個人賬戶與個人收入掛鉤,鼓勵個人貢獻實現。從制度上統賬分離,才能從根本上避免空賬的問題。
4.4完善監管機制,確保養老金保值增值
為了養老事業的良性循環發展,我們還應在養老金投資這塊下功夫,提高養老金投資的回報率,一定程度上對養老金的增值有益。還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投資模式,成立養老基金公司,通過對債權進行的投資,推動市場的逐漸成熟。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首批養老基金管理機構都是一些業績優秀,風險管理能力很強的基金管理機構。同時要加強和完善監管,我們還應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案例,形成獨立運行的體制,每個部門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堅守崗位。監督方面,設置監督委員會,透明的管理,促進了監督效力的提升。由政府建立集中的交易平臺,建立審核和信息披露工作,嚴防違規操作的出現。
參考文獻:
[1]田雪原.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體制創新[J].人口學刊,2014(36)
[2]林今淑,李文花.現行養老社會保險政策解析[J].東方論壇,2014(06)
[3]鐘仁耀.養老保險改革國際比較研究[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
[4]李冬梅.逐步完善我國養老保險制度[J].民營科技,2013(03)
作者:桑頡 單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