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班級管理積極德育探索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生長在象牙塔里的中職生受多元化的思想與理念沖擊,需要班主任積極正確的引導,因此開展積極德育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從班級管理角度探索對中職生進行積極德育的方法與實踐。
【關鍵詞】中職教育;積極德育;班級管理
一、中職學生德育現狀
從年齡角度來看,中職生基本處于14~17歲,正值青春叛逆期,有其自身的特點,部分中職生表現為心思敏感,情緒起伏波動大,容易和家長、教師以及同學發生頂撞沖突。甚至有反叛的同學會不計較行為后果,發生激烈對抗和做出某些極端事情。從行為修養看,處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中職生,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相對較弱,對學校規章制度視而不見,遲到、上課睡覺、曠課時有發生,甚至吸煙、喝酒、打架。德育過程既是社會道德內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又是個體品德外化為社會道德行為的過程,存在著受教育者對現實環境及教育要求所作出的反映,與其原來的思想和心理狀態之間的這一基本矛盾。因此,在中職生的德育現狀中,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需要一個長期性和反復性過程。盡管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積極德育方面付出了大量的辛苦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看到,部分學生的行為不良、道德失范,部分學生身上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二、積極德育在班級管理中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一)積極德育在班級管理中的必要性。一是中職生的身心發展有其自身的特征,應開展積極德育順應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二是作為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后備軍,開展積極德育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黨的精神的重要體現。曾強調“要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是《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指出職業學校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教育。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1]。
(二)積極德育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中職學校是中國基礎領域專業化、新型化人才的培養基地,在班級管理中,不僅要發揮積極德育教育對中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生職業的規劃指導,更要肩負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偉大使命,承擔繼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等諸多重大使命。
三、在班級管理中踐行積極德育
(一)重常態,夯實學生德育基礎。國無德不興,人無德則不立。“德者,本也。”,由此可見,德不管是對于個人,還是對于整個社會,都有基礎性意義。立德是一個人做人的基礎,做人做事第一位的就是崇德修身。在班級管理中,結合藝術類學校特色,認真落實“修德治藝,崇文篤行;學藝樹德,勤奮求實”的校訓校風。在入學伊始,帶領學生學習《中職生學生行為準則》,使每一名同學明晰什么可以做什么絕不能做,規范日常行為,立規矩,成方圓,注重德育常態化,夯實學生思想品德基礎。另外,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供心理支撐。引導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學生心理健康保護和謹防負面心理影響的能力。在班級中傳遞正能量,塑鑄學生具有當代社會特征的時代新人。
(二)開展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結合時事熱點,充分有效的利用好班會課,明確主題,如“日行一善”“和諧校園你我他”“我和我的祖國”“國旗下成長”等。以學生為中心,朗誦、小品、故事演講、全班合唱等多元化相結合的形式,將主題滲入其中,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國情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定期組織以學生心理發展為主題的特色主題班會,如“做情緒的小主人”“我愛我家”“感恩”等;為學生開設適齡的心理健康課程與活動;每學期組織有意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微笑征集”“我愛我家感恩父母”等。通過這些教育活動,使學生心理得到更加健康的發展,讓他們在校園生活中愛自己、愛學習、愛生活、愛集體,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幫助學生養成自尊、自信、自強、樂群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職業心理素質。
(三)多姿多彩的實踐活動和公益志愿服務是班級踐行積極德育的重要方式。教育絕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不僅僅是教科書知識的傳授,學習的空間絕不僅在教室內,帶著問題去進行學習、探索的項目,實質上就是給予了孩子們一片自由學習、自主探究、個行成長的肥沃“土地”[2]。德育工作的開展更離不開這樣的“土地”。植樹節的時候,帶領學生拿起鏟子,在校園的小河邊栽下樹苗,掛上班牌,為校園增添一抹綠意,小樹的茁壯成長也寓意著班級的成長;3•15學雷鋒日,班級同學們戴上志愿小紅帽,揮起旗幟,協助交警指揮交通,幫助行人過馬路;在端午節來臨之際,組織全體同學與教師們共包粽子,并送給全校教師和自己的父母,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增進了師生情感的交流,培養學生懂得感恩父母;重陽節,班級同學走進頤養院,照顧老人,給老人們端去自己包的愛心餛飩和送上自己作的畫,同時也為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一件暖心事,向親人表達自己的關愛。一次次活動的實踐,不僅使得班集體更加凝心聚力,更是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積極德育貫穿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四)熱情參與各類文體活動賽事,體現出班級開展積極德育的生機與活力。教育的行動是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體驗,通過這樣的體驗,一種特殊的影響力從成人注入孩子身上[3]。在第五屆江蘇省科普公益大賽中,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認真領會公益精神和主旨,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傳播科學,普及大眾,還獲得三等獎和優秀獎的好成績;班主任積極鼓勵同學們參加由無錫市資助中心舉辦的“國家資助,助我飛翔”書法活動,班中同學榮獲二等獎,通過此次活動,他們更加珍惜在良好環境下的學習機會,激發了他們勤學的干勁。在學校組織的“我手繪我心,共抒愛國情”手繪報中,同學奇巧構思,將自己的愛國之情融于筆,化作畫,班級作品獲最佳人氣獎。
(五)樹立榜樣,發揮帶頭作用。中職學校的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習慣,缺乏主動學習和進取的精神。如班長兼團支書,新生入學軍訓時表現突出,被評為軍訓優秀標兵,積極向上,競選成為學生會干部。身兼數職的他與人為善,以誠相待,勤奮能干,從不懈怠,憑借著優異的成績和良好的綜合素質榮獲無錫市三好學生,并多次獲校三好生、學生會優秀干部,以實際行動,在班級的積極德育實施上起著四兩撥千斤的帶頭作用。此外,邀請優秀畢業生回校,與在校學弟學妹們分享交流學習心得。例如,2013屆畢業生李青琰考入上海音樂學院,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共青團員、上海市優秀畢業生,出演歌劇《愛之甘醇》并飾演男主角;中國舞專業畢業生王醒,后進入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深造,曾任無錫市歌舞劇院副院長,參與編導大型民族舞劇《阿炳》《繡娘》,獲和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德國雅思貝爾斯曾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榜樣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一次演講,一次分享會,或許就能在學生心中種下希望向上的種子。
四、班級管理中積極德育新思路
德育活動要講實效,重過程,力求每次活動都能讓學生樂于參加、積極參加、獲得體驗、受到教育。
(一)組織德育小組,制定德育制度。組織班級團員成立積極德育小組,因材施教地制定德育制度,每位同學形成一份德育養成手冊,貫穿入學至畢業,從而強化學生個體、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養成。
(二)成立志愿服務隊。班級成立“向日葵”志愿者服務隊,將自己所學的攝影、后期制作等專業知識,服務于學校、社會,例如為新生拍攝證件照,拍攝記錄會議活動照片等。通過志愿服務隊這一新的德育載體和橋梁,將藝校學生的青春夢想與中國夢有機融合在一起,將藝校的教育與社會大教育融合在一起。文明與愛心的理念得以在學生心中鐫刻,培養同學們的吃苦耐勞和樂于奉獻的精神,以及作為從藝人員的公益心和服務精神;增強大家的社會責任意識并進而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鍛煉同學們的社會活動能力。
(三)加強學生身心健康安全。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衍生出雜草,譬如談虎色變的校園套路貸、校園欺凌、霸凌事件等屢見不鮮。在開展班級積極德育工作時,更需要把學生的安全牢牢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聆聽視頻講座、邀請專家現場輔導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和安全理念,增強學生心理健康保護和謹防負面心理影響的能力。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系溝通,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班級。泱泱華夏民族沉淀著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而當今的全球化、網絡化在帶給便利的同時也使得文化進入了快節奏消費模式,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日趨增強,但也更容易喜新厭舊,缺乏研究和探索。對中職生深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不僅可以開拓視野,陶冶情操,塑鑄個人優秀素質,也可升華學生的愛國情懷。
五、結語
中職教育肩負著學生從校園到社會的轉承使命。班級管理中的積極德育教育工作任重道遠,從建班開始,必須從一而終堅持不懈地落實積極德育。在學校的支持下,班主任的帶領下,經過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家長的配合,多維并力,班級的積極德育工作初見成效,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積極德育的工作永不止步,繼續做好班級常態化管理工作,夯實中職生的德育素質,謹記“修德治藝,崇文篤行”的校訓,堅定“學藝樹德,勤奮求實”的學風,探索積極德育新思路,扎根落地地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和行動,努力培養中職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新一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的通知(教職成[2014]14號)[Z].20015-01-07
[2]沈茂德.我的教育烏托邦:一位校長的文化思考[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34
[3]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李樹英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69
[4]嚴瑋.淺析新時期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開展的挑戰與對策[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0,5
[5]趙英杰.培育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5
[6]高文天.高職學生分層分類思想引領的實施載體及路徑的實踐研究[J].青年與社會,2020,6
[7]張晶,占子晗.網絡意識形態視閾下高校“微思政”教育路徑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2
[8]黃孜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初探[J].海外英語,2020,10
[9]和偉.“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路徑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19,6
[10]何檑,耿悅曦,朱翰墨.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高校青馬工程人才培養指標體系探索[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20,5
作者:朱佳冰 單位:無錫文化藝術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