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芭蕾基訓規范性教學過程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十分重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舞蹈藝術教學中,一方面,學校要結合時代發展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與創新,另一方面,學校也要對舞蹈基本功教學進行規范,夯實學生的基礎。只有把這兩方面相結合,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充分開發學生的藝術天賦。舞蹈是技術技巧與藝術表現的綜合運用,芭蕾作為一門優雅的舞蹈藝術,通過舞者身體動作的變化呈現藝術之美,表達作品情感。學生如果想學好芭蕾并有所成就,就要從基礎學起,在扎實的基本功之上不斷精進、持續練習,并融入自身的情感與藝術領悟。芭蕾舞學習離不開基礎訓練,芭蕾舞基訓作為芭蕾舞教學的基礎,教學內容的規范性對教學效果和學生藝術素養的培育有深遠影響。本文就芭蕾基訓教學的重要性進行闡述,并就芭蕾舞基訓規范性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簡單分析,以供從業者參考。
【關鍵詞】芭蕾基訓;規范性教學;過程認識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藝術的表現形式和人們對藝術的欣賞角度都發生了極大改變。芭蕾舞作為西方重要的舞蹈藝術形式之一,隨著中西方文化藝術交流日趨頻繁,越來越受到中國人民的認可與喜愛,也因此,在舞蹈教學中,芭蕾舞課程越來越多。在芭蕾舞學習中,基訓是提升學生舞蹈能力的核心環節,開展芭蕾舞基訓有利于學生更充分理解舞蹈藝術,而且,通過芭蕾舞基礎訓練可以塑造學生的身形,提升學生的舞蹈能力。在芭蕾舞基訓課程中,教學的規范性尤為重要,一旦教學過程不夠規范,就會影響學生專業能力的發展。通過開展規范性教學,合理安排各階段的基礎訓練,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芭蕾舞水平。
一、芭蕾基訓教學的重要性
有效的訓練方法對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極有助益,反之,錯誤的示范與訓練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還會對學生造成不利影響。基訓作為芭蕾舞學習的入門課,應該通過規范的訓練方法幫助學生正確掌握芭蕾舞的各個動作,通過持續的訓練有效提升學生身體的柔韌度與靈活性,加強學生對芭蕾舞藝術的理解,全面提升學生的舞蹈水平。芭蕾舞基訓首先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并靈活運用肢體塑造出符合芭蕾舞要求的身體形態。規范性教學能幫助學生正確運用自己的身體,準確呈現相應的舞蹈動作;反之,教學過程欠缺規范則無法幫助學生有效運用自己的身體,學生也就無法準確利用肢體來表現相應舞蹈動作。在基礎學習階段,老師的指導至關重要,規范性訓練的有效性與老師的教學密不可分。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認識自身角色的重要性,明確認識開展規范的芭蕾基訓教學是教師的基本責任,同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積極履行責任,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引導學生進行規范練習。當然,教師也要認識到,有效的訓練方法是多樣的,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教師應當選擇不同的訓練方式,對于不同學習興趣的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因人而異。對于那些對芭蕾舞比較感興趣的學生,教師應當從培養他們的多元化能力入手對他們進行訓練,使這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在原有水平之上獲得更大進步;對那些對芭蕾基訓不是很感興趣的學生,教師要從熟悉他們的學習心理入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知識性內容的學習中,并逐步接受嚴格的基礎訓練。
二、芭蕾舞基訓規范性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規范基訓教學設計
無論是芭蕾舞的教學還是其他舞種的教學,科學的課程設計都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基礎。芭蕾舞基礎訓練是一個連續且長期的過程,如果缺乏科學的課程設計,不僅無法正確引導課程活動的實施,也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首先,在基訓課程開展之前,教師要全面了解芭蕾舞基訓的具體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大綱等內容,訓練既要遵循教學大綱,又不能局限于教學大綱,而是要在總結和梳理大綱精華的基礎上,結合芭蕾舞教學的總體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課程設計與開發,以與基訓課程的實際需求相匹配。其次,要對課程設計進行優化。學校要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和藝術發展的現實需求,豐富芭蕾舞基訓的具體內容。除了以教材為依托之外,還要圍繞當前芭蕾舞藝術的具體發展現狀對芭蕾舞基訓課程進行分級規劃,針對教學要求深入持續推進,這樣才能使課程設計有所依托,而不至于與時代發展和學生實際脫節。除此之外,在芭蕾舞基訓的設計規劃上,教師還要充分考慮規劃的可行性和針對性。可行性是指,規劃設計要依托一定的調研結果,針對性是指,教學規劃要針對當前學校與學生的現實情況,比如,學校當前的師資水平,學生的特點等。比如,統一版本基訓教材必然存在一定局限性,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求,所以,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上,學校要針對統一版本的缺陷進行有效補充。教師要結合過往教學經驗,整合互聯網教學資源與教材形成互補,甚至可以根據不同班級、不同類型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發校本課程材料,這樣一來,既落實了國家課程目標,也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突出了芭蕾舞基訓的全面性、針對性與深入性,這種做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芭蕾舞基訓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芭蕾舞思維。
(二)規范基訓教學的進度安排
芭蕾舞基訓主要分為扶把與中間訓練兩大內容,而這兩部分內容又可以細分成更多小的訓練項目。為了充分體現芭蕾舞基訓課程的有效性,教師要對基訓項目的進度進行合理安排,既要鞏固學生的訓練成果,又要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訓練目標。首先,訓練要遵循課內課外互補的原則。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時間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時間用于老師對重難點動作進行示范與講解,一部分時間用于學生開展把桿練習,另一部分時間則用于學生進行中間練習。在練習過程中,老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練習情況,針對學生出現的不規范動作進行細致講解,并指導學生糾正。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之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補充與鞏固,讓學生及時復習課堂所學,并自主鞏固訓練,為后續的學習打好基礎。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訓練基礎,老師的講解與示范可以減少。教師同樣要把他們的課堂學習時間劃分三部分,一部分進行把桿練習,兩部分用于中間訓練,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鞏固過程。進入到高年級之后,把桿訓練只作為熱身訓練,重點放在中間練習以及學生藝術風格的培養上。這樣的教學進度是針對多數學生,對于少數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老師要加強輔導,針對學生的芭蕾基礎進行適當的課程設計,并適當放慢教學進度,通過復習和預習等方式強化這部分學生的舞蹈能力。作為新時期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關注到班級內所有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以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為基礎,針對重點、難點進行反復講解,并在講解重難點動作的基礎之上關注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激發,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關懷與激勵,幫助其更快消化學到的知識,讓學生獲得更大進步。
(三)對教學動作進行規范
芭蕾舞是肢體的運用與表達,基訓教學的課程設計與進度安排服務于基訓活動的順利開展。基訓教學的關鍵在于基訓教學動作的規范性上,頭、手、肩、胸、背、膝關節、腳踝、腳趾,每一個部位都有特定的要求,只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訓練,才能使訓練發揮作用。首先,要重視關節訓練的規范性。眾所周知,人的身體由關節、肌肉、皮膚、器官等組成,在芭蕾舞學習過程中,關節運動是芭蕾舞基訓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掌握每一個關節的功能,充分發揮每一個關節的作用。關節訓練的規范性是指基訓對每一個關節的具體要求。芭蕾舞的多數動作都用腳尖來完成,有大量的立腳尖動作,在訓練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立腳尖這個動作的規范性,比如:腳與腿部外開的程度,立起與落下腳尖的過程中膝關節要伸直,并且重心在腳掌上,同時,大腿的肌肉要用力伸展、繃直,從骨盆開始帶動軀干提起、收腹、沉肩。其次,要重視身體空間的規范性。在芭蕾基訓中,教師會運用瓦崗諾娃體系和切凱弟兩種體系來進行不同方向的動作訓練,增強學生在切換不同方向時身體的反應能力,比如,跳躍練習中的小跳、中跳、大跳的跳起高度越來越高,這就是身體空間的規范性,教師要以身體空間的規范性教學幫助學生更好把握舞蹈感覺,提升藝術修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芭蕾舞基訓是高職院校的重要藝術課程,是幫助學生塑造良好形體和優美體態的重要途徑。基訓課程的有效性、基訓過程的規范性與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息息相關。學校要高度重視芭蕾舞基訓課的開展,一是要從當代藝術人才培養的綜合要求出發,對基訓課程做好科學設計與開發;二是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對基訓課程實施的目標、內容、步驟等進行合理安排;三是要完善基訓設施設備,加強師資隊伍的綜合能力建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關心學生藝術能力的提升,也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與身心健康,同時,要做好學生的藝術指導,培養學生對芭蕾舞藝術的審美能力、品鑒能力與創造能力,全面提高芭蕾舞基訓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舞蹈水平。
參考文獻:
[1]鄭絢,葉澤良,余佳琪.關于芭蕾基訓規范性教學過程的再認識[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20,(13):196.
[2]周芬,邱思怡,李樂天.關于芭蕾基訓規范性教學過程的再認識[J].藝術評鑒,2020,(01)005:35.
[3]張金英,韓思齊.關于芭蕾基訓規范性教學過程的再認識[J].中華辭賦,2020,(10):316.
[4]周紅,王雪晴,李思悅.關于芭蕾基訓規范性教學過程的再認識[J].人文天下,2020,(18):63-64.
[5]任紅珂,唐小敏,李芳芳.關于芭蕾基訓規范性教學過程的再認識[J].藝術教育,2020,(02):33.
作者:谷宇 單位: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