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管對策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分析四川省樂山市已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現狀的基礎上,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合理規劃、科學設計、落實飲水安全管護責任、健全完善工程運行管理制度、全面落實電價優惠政策、完善計量收費方式等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樂山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對策
四川省樂山市地形為平壩區、丘陵區和山地區,山地居多,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高低懸殊。全市農村地域廣闊、人居分散,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平壩區部分地方硝含量高,丘陵地區旱山村、苦咸水區較多,山區水源受季節、降雨影響易枯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難度仍然較大。如何全面提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管水平,確保工程建得起、管得好、長受益,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飲水安全工程現狀
1.建設情況新中國成立以來,樂山市農村飲水先后經歷了自然發展、農村飲水、飲水解困、飲水安全、鞏固提升五個階段。“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全市農村飲水工程累計投入資金10.075億元,基本解決了全市23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十三五”期間,樂山市全面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截至2018年年底,共計投入2.686億元,全市41.69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鞏固提升(其中包括5.0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按“十三五”確定的集中供水工程(20人以上供水工程)指標要求,全市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84.55%,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4.4%。全市各類供水工程共計84468處,其中:供水規模大于等于1000m3/d的工程占0.02%,100~1000m3/d的占0.29%,10~100m3/d的占2.41%,小于10m3/d的占97.3%,覆蓋人口分別占農村供水人口的37.01%、20.7%、19.36%和23%。2015年年底,樂山市共計投資1050.05萬元(其中中央資金792萬元,地方配套258.05萬元)建成11個縣級水質檢測中心,其中獨立建設的2個,依托規模化水廠的6個,依托供水總站或公司的1個,依托衛生疾控的2個;具備42項及以上檢測能力的10個,具備31~41項檢測能力的1個;共計落實專業檢測人員39人,全市落實年度運行經費203萬元,其中納入財政的檢測中心9個。各水質檢測中心均承擔全縣水質檢測任務。
2.運行管理情況截至2019年4月,全市各區縣已按要求落實千人以上工程(供水規模100m3/d及以上工程)政府主體責任人、部門行業監管責任人、供水運營單位管理責任人的“三個責任人”,四川省水利廳統一在省級主要媒體上進行公示。截至2019年12月,全市11個縣(市、區)均成立了農村飲水安全縣級管理機構,出臺了縣級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基本建立了縣級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經費。全市千人以上供水工程除金口河區外均收取水費,水費收取率在30%~100%,65%千噸萬人工程水費收取率可達80%及以上。全市水價類型主要有單一制水價、兩部制水價、階梯水價和固定水價,千噸萬人工程主要以階梯水價和固定水價為主,其余千人以上工程以固定水價和單一制水價為主。目前全市執行水價在0.5~3元/m3,平均全成本水價為0.5~3.5元/m3,平均運行成本水價為0.5~2.9元/m3,其中4個區縣執行水價低于平均全成本水價。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用電價格絕大部分已按居民生活用電價格0.5227元/kWh執行,但個別工程執行工業或商業用電價格,為0.83元/kWh。制定《樂山市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考核實施細則》,量化水量、水質、方便程度、保證率4項指標,全面滿足脫貧考核要求。組建技術幫扶組,對金口河區、峨邊縣和馬邊縣開展重點幫扶,有效推進深度貧困縣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并在2019年落實專人進駐峨邊和馬邊,全面指導農村飲水脫貧相關事宜,有效助推脫貧攻堅工作。
二、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1.建設存在的問題(1)設計規模偏大,供水能力偏小設計用水人口與實際用水人口偏差較大。供水工程在規劃設計時,設計用水人口往往按在冊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長率來計算,而現實是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新城、新街、新區、新居“四新”建設蓬勃發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舉家外遷和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加,人口呈現負增長趨勢,長期居住在本地的實際人口數量明顯呈遞減趨勢,因而設計供水人數大于實際供水人數的現象較為普遍。對群眾用水量取值過高,供水工程規模偏大,難以充分發揮供水工程效益。工程的設計使用年限、用水定額、時變系數、凈水構筑物、調節池(塔)等均按相關規定的上限值計算,個別畜禽飼養等也計算了用水量。因此,工程設計規模偏大的現象較為普遍。根據農村飲水工程現狀,供水規模100~1000m3/d的供水工程,人均供水規模為103.61L/d;供水規模10~100m3/d的供水工程,人均供水規模甚至達265.59L/d,遠超設計定額標準,導致工程運行十分不經濟。(2)城鄉一體化和規模化集中供水率不高水利部明確“十四五”期間將集中供水工程標準由供水人口20人以上提高到100人以上。樂山市境內地形環境復雜,人口居住較分散,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受歷史、資金等多方因素影響,供水工程建設標準普遍不高,供水規模小于10m3/d的工程(即供水人口100人以下)占全市供水工程的97.3%,覆蓋人口占農村供水人口供水規模的23%,這部分工程亟待提標升級改造,以滿足新標準。構建從“水源頭”到“水龍頭”安全可靠、保質保量的農村供水工程和管理體系,國家鼓勵推行城鄉供水一體化,逐步實現城鄉供水同質同服務。除金口河、沙灣和峨邊外,其余區縣均依托縣城水廠通過管網延伸對周邊有條件的農村人口進行覆蓋,市中區依托樂山第五自來水廠,犍為縣依托河東水廠和犀牛沱水廠等千噸萬人供水工程在行政區域范圍內大力推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目前,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覆蓋行政村比例不足50%,距離國家要求還有差距。
2.管理存在的問題(1)部分工程權屬不明,責任落實不到位;運行機制不健全,維修管護難落實截至目前,全市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已落實“三個責任人”,千人以下供水工程(占全市供水工程比例超99%)建成之后尚有部分工程未完善產權移交手續,工程權屬不明晰,責任分工不明確,建后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具體管理和運行方案缺失,存在“有人用而無人管”的尷尬局面。部分區縣未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的體制機制,運行管理制度未健全。一是缺少規范化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模式;二是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養護經費未全面落實到位,不能保證工程日常維修養護工作正常開展。(2)運行成本偏高,管網漏損率高,水價偏低一是用電量偏大,電價偏高,電費偏多。大多數農村供水工程受區域和水源條件等限制(集鎮周邊水源不符合源水水質標準要求,季節性河流旱季用水保證率低等)致使水源工程遠離集鎮,不僅增加了取水距離和取水管道的長度,而且增大了水泵揚程和電機功率。以犍為為例,雖然水廠電價已按當地居民生活用電的標準計價收費,但電費支出仍占水廠運行費用的32%,個別水廠高達50%,占售水收入的40%左右。水廠用電量大,電價偏高,電費偏多,是導致水廠運行成本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管網漏損率高,存在偷水現象。據統計,全市管網漏損率達25%~35%,對水廠盈虧影響較大。如羅城水廠年均制水69.35萬m3,售水48.53萬m3,損耗20.82萬m3,損耗率高達30.0%。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①先期建設的集中供水工程標準較低,且已運行10余年,基本達到或接近工程規劃設計的最高使用年限,管道銹蝕、老化,跑、冒、滴、漏現象嚴重,不僅造成水量損失,也面臨二次污染問題;②現有水表大多安設在室內,不利于監督運行管理,調查發現,各地均有偷水現象存在;③用戶水表計量設施老化失靈,加之部分用戶有放“滴滴水”的習慣,水表無法準確計量,數據失真。據實際調查,部分5口之家用水戶每月用水量計量僅1~3m3,按農村人口生活飲用水60~120L/(人•d)標準計算,正常用水量應為9~18m3,實際用水量僅占標準數的11%~16%。由此可見,管網漏損現象嚴重,水量損失大,直接威脅農村供水工程的生存發展。三是考慮農村居民收入低、承受能力有限,水價定價偏低。根據《四川省村鎮供水條例》規定,村鎮供水工程屬公益性基礎設施,承擔的是社會公益性質的鄉鎮供水,服務對象又是廣大農村群眾,在核定水價時,各級政府主要考慮的是當地社會經濟穩定和群眾承受能力等問題,部分工程實際水價低于供水成本價,導致水價長期偏離正常軌道運行。(3)宣傳不到位,水商品意識淡薄,安全飲水概念不清飲水安全宣傳工作不到位,群眾仍未樹立起“水是商品”的意識,盼望吃“福利水”的心理普遍存在。群眾長期使用不交錢的田凼水或山溪水,而用自來水要花錢,觀念一時難以轉變。部分農村居民認為看上去清澈的水就是合格、安全的飲用水,井水好喝還不要錢,不愿意使用自來水,或者僅僅是吃水使用自來水,洗衣和牲畜用水等均由自備水源解決,導致實際用水量遠小于設計用水量,而且自備水源往往與集中供水管網相連,存在水質污染安全隱患。
三、對策與建議
1.實事求是,合理規劃,科學設計,確保工程發揮效益加強有關方針政策學習和理解,加大技術人員培訓力度,提高工程規劃設計人員技術水平。在按技術規范設計前提下,注重實際調查,科學合理預測需水量,合理規劃供水規模;精心組織設計和施工,應用新科技、新成果降低建設費用,并充分考慮建后生產運行成本,選取適宜的供水方案,如泵站由一級提升改為多級提升等經濟合理的方式;準確把握水利部對“十四五”農村飲水安全供水保障的新要求,明確發展方向,創造條件,大力發展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通過延伸管網增加供水范圍等降低供水成本的辦法,切實提高農村飲水工程效益。
2.全面落實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三個責任”,健全完善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三項制度”進一步梳理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全面落實政府主體責任、部門行業監管責任、供水運營單位管理責任,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全面改善有人用無人管局面。健全完善縣級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機構、運行管理辦法和運行管理經費“三項制度”。一是成立縣級農村飲水工程運行專管機構;二是制定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辦法,明晰工程產權,因地制宜,分類管理;三是建立縣級維修養護基金,確保運行管理有經費。創新農村飲水工程運行管理模式。一是鼓勵有條件的區縣,以縣或鄉鎮為單元,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租賃承包等方式,推行專業化管理和服務;二是對村鎮規模較小的供水工程,充分利用農村設立公益性崗位的政策,落實管理人員,由縣級專管機構提供技術支持,縣級維修資金提供經費保障,確保正常運行。
3.全面落實電價優惠政策,降低管網漏損率,減少運行成本建議各縣組成聯合調查組,對縣域內農村飲水工程生產用水、用電等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在摸清各水廠供用水人口數量、用水量、機電設備功率等基本情況的前提下,實行供水工程用電申報制度。通過測算,在核定基本用水量情況下,核定各水廠基本用電量,對基本用電量享受優惠的供電價格或財政補貼。落實此優惠政策不僅可解決長期存在的用電價格偏高、電費偏多的問題,而且會倒逼供水單位加強人員隊伍綜合素質建設,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等。全面實施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逐步更換損毀老化的供水管網,從硬件上降低管網漏損率;組織專管人員定期巡視維護,杜絕管網意外損毀及人為偷水等造成的管網漏損,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4.完善水費計量收費方式,確定合理水價,規范供水市場,提高水費回收率,實現良性運轉科學合理測算生產成本,采取聽證會形式,依法核定水價,在保本微利經營的前提下發展農村供水事業。同時關愛低收入家庭等弱勢群體,在服務上給予更多關心,在水價上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如只收取基本水費等優惠政策)。加大執法力度,嚴格規范供水市場,打擊偷漏水和“私拉亂接”等危害行為,進一步提高水費收取率,堅決杜絕在已安裝供水管網的區域內私自開采地下水等現象發生。加強宣傳,增強群眾對供水工程規劃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參與權、知情權、管理權和監督權,樹立“水是商品,需有償使用”理念,明確“安全飲水”概念,倡導用水戶節約用水;組織采購和安裝高性能、高精度電子計量水表,確保計量公開、公正和準確。
參考文獻:
[1]徐廣昌.贛州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后長效管理機制初探[J].中國水利,2018(1).
[2]廖中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長效機制建設探析[J].中國水利,2017(14).
[3]陳協清,姚玲.湖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護體制機制調查與對策建議[J].中國水利,2019(7).
作者:陳明進 單位:四川省樂山市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