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防水考察報告范文

防水考察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防水考察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防水考察報告

第1篇:防水考察報告范文

1、通過探究活動,了解蔬菜的種植過程、生長規律、保鮮方法營養價值。

2、學會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學會與人交流;培養觀察、實踐、想象和人際交往等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決解問題的能力。

3、養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態度和知難而退的探索精神。

活動一、自己種菜樂趣多

(1)活動準備:

收集資料,了解哪種蔬菜容易種植、哪種蔬菜生成期短、當今蔬菜有哪些,或與家人交流,分享他們種菜的經驗或知識。

(2)活動過程

一、收集資料

1、確定本小組要種植的蔬菜。

2、收集有關蔬菜種植的資料

3、交流、討論種植自選蔬菜的工具、條件和方法。

4、設計自選蔬菜的種植方法和步驟。

二、種植行動

1、小組合作開展種植行動。

2、觀察、記錄蔬菜的生長情況。

3、全班交流討論種植活動的進展以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三、分享時刻

舉行"小菜農交流會",把種植過程中的觀察日記、照片、獲得的經驗、教訓體驗等,與大家交流。

活動二、蔬菜保鮮揭秘

(1)活動準備:

準備一些常見蔬菜。

動過程安排

一、收集信息

1、通過書刊、報紙、網絡等收集有關蔬菜保鮮的資料,并加以整理。

2、確定自己想驗證的保鮮方法。

二、設計實驗方案

1、設計實驗方案和步驟。

2、確定實驗的時間主地點。

3、準備實驗需要的材料。

三、實驗

1、開展實驗

2、做好實驗記錄。

四、得出結論

1、整理、分析收集到的資料,對照實驗假設,得出實驗結論。

2、向其他小組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

活動三、蔬菜營養大盤點

(1)活動準備:

通過瀏覽書刊、報紙、網絡或訪問營養專家,了解常見蔬菜的營養價值。

(2)活動過程

一、收集資料

查找有關蔬菜營養的資料。

二、做調查

召開座談會,了解某些同學不愛吃蔬菜的原因。

三、點子大會

小組討論如何幫助不愛吃蔬菜的同學改變不良習慣。

四、宣傳小隊

1、寫宣傳材料。

2、組成宣傳小隊向同學們宣傳蔬菜的營養價值。

放風箏去

主題教學目標:

1、了解風箏的歷史和有關知識,掌握制作風箏和放飛風箏的方法和技巧。

2、提高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有條理地敘述以及使作工具的能力。

3、掌握觀察、比較、實驗等探究的基本方法。

4、培養探究的興趣、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及喜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一、風箏的故事

(1)活動準備:

通過收集資料或請教語文老師,了解講故事的技巧。

(2)活動過程:

一、收集資料

(1)收集有關風箏的資料

(2)對收集到的故事進行分類。

二、講故事練習

a)小組內部進行講故事排演。

b)以小組為單位,推薦代表講故事。

三、故事會

1、各組的代表上臺講故事,進行講故事比賽。

2、進行評比。

活動二、自己放風箏去

(1)活動準備:

有關風箏制做的材料。

(2)活動過程安排

一、交流討論:

1、通過書刊、網絡、采訪他人等途徑,收集有關風箏和風箏制作的資料。

2、共享資源,交流、總結制作風箏的方法。

二、設計風箏

小組合作,設計自己要做的風箏,并畫出設計圖。

三、制作風箏

1、小組合作扎風箏骨架。

2、制作風箏面。

3、固定骨架和風箏面。

4、系提繩。

5、美化自己的風箏。

四、試驗調整

試飛,改進自己制作的風箏。

活動三、一起去放飛

(1)活動準備:

準備自己制作的風箏

(2)活動過程安排:

一、交流討論

1、討論放風箏對天氣的要求。

2、交流討論放風箏的技巧。

3、討論放風箏的注意事項。

二、放風箏

學生和家長一起,或學生和教師一起放風箏。

三、回顧與總結

1、回顧自己在制作、放非風箏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

2、總結放飛風箏的經驗和教訓。

3、全班交流各自在風箏主題活動中的收獲和體會。

歡樂校運會

主題教學目標:

1、自主規劃,自主解決問題。

2、團結協作,共同完成任務。

3、體驗團結、拼搏、和平等奧運精神。

活動一、我為班級出點力

(1)活動準備:

回憶自己歷屆校運動會上的所見所聞,并與同學交流。

(2)活動過程

一、分組

1、確定組別。

2、組建小組。

二、制定計劃

1、各小組制定小組工作計劃。

2、全班交流工作計劃。

3、各組修改并完善計劃。

三、各組行動

1、各組執行工作計劃。

2、總結、評價、反思。

活動二、隊列設計

(1)活動準備:

回憶歷屆校運動會上各班的隊列方案。

動過程安排

一、設計隊列設計方案

1、向專家詢問隊列設計的基本要求。

2、設計自己的隊列方案。

3、各組交流評選最佳方案。

二、完善隊列設計方案

1、利用體育課時間,根據選出的最佳隊列方案進行操練。

2、討論、解決、發現問題,進一步完善方案。

活動三、我們的校運會明星

(1)活動準備:

準備制作小報用的紙、彩色筆、剪刀、雙面膠,剪報等。

(2)活動過程

一、選舉校運動會明星

1、討論什么樣的人可以當選校運動會明星,制訂校運動會明星的評選標準。

2、根據確定的標準,選出班級中的明星。

二、制作小報

1、了解小報。

2、制作小報

三、展覽評選

1、展示并推薦自己的小報。

2、觀看并評價他人的小報。

服裝大觀園

主題教學目標:

5、了解服裝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通過實踐,體驗、認識服裝設計及服裝展示的內涵和意義。

7、培養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8、提高分工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9、有計劃地做事,能與他人合作互助。

10、提高對服裝的鑒賞力和審美力。

活動一、民族服裝大展示

2、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回憶春節聯歡晚會上少數民族的服裝,與同伴交流、討論民族服裝的特點。

3、活動過程安排及指導建議:

一、收集資料

(1)自由結合成小組。

(2)制訂活動計劃。

(3)收集有關民族服裝的資料。

二、制作展板

(1)整理資料,確定展示內容。

(2)小組長合作,制作展板。

三、展示與交流

(1)展示自己制作的展板。

(2)參觀其他小組制作的展板。

(3)各小組進行自評與互評。

活動二、圍裙巧計

1、活動準備:

去商店或上網了解市場上出售的圍裙的款式、價格與面料,以及哪種圍裙最受歡迎。

2、動過程安排及指導建議:

一、調查需求

3、通過訪談,調查媽媽需要怎樣的圍裙。

4、收集資料,了解不同面料在防水、防油、耐用、舒適、易洗等方面的特點。

二、設計圍裙

4、設計圍裙。

5、聽取意見,改進和完善自己的設計。

6、畫設計圖。

三、匯報交流

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設計的圍裙。

四、匯報交流

活動三、服裝秀

1、活動準備:

觀看電視中的時裝表演節目。

2、動過程安排及指導建議:

一、明確任務與分工

1、欣賞時裝表演。

2、確定組別(如模特兒組、服裝造型組、評委組、場地布置組、音樂燈光組、主持人組、公關組等)及各組工作內容。

3、自愿報名,組建小組。

4、制定小組工作計劃。

二、準備

各組根據工作計劃做好準備工作(例如,模特組學走臺步,服裝造型組籌集服裝并進行搭配)。

三、彩排與演出

1、多次彩排,發現問題,及時改進,確保演出成功。

2、收拾表演場所,歸還物品。

關注一次性用品

主題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考察、辯論、了解身邊一次性用品的種類,使用情況,知道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利與弊。

2、懂得節約資源,知道多使用耐用品是保護大自然的行為。

3、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學會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4、學會在探究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交流和分享不同見解。

活動一、誰在使用一次性筷子

(1)活動準備:

收集資料,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制作過程,以及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利和弊。

(2)活動過程

一、制訂調查計劃

1、組建小組。

2、擬訂調查問題。

3、制訂調查計劃。

二、調查行動

1、實施調查。

2、做好調查記錄。

三、撰寫調查報告

1、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

2、撰寫調查報告。

活動二、是是非非話一次性用品

(1)活動準備:

收集資料,了解辯論賽的程序和規則.

動過程安排

一、組建小組

1、確定正反和反方的觀點。]

2、組建小組。

3、擬訂本次辯論賽的程序和規則。

二、收集有關資料

1、通過查閱書籍、上網獲取有關資料。

2、通過與家長討論、向專家咨詢獲取有關資料。

三、準備辯論卡

1、根據觀點篩選、整理收集到的資料。

2、制作辯論卡。

四、進行辯論

開展辯論

活動三、一次性用品再利用

(1)活動準備:

收集一些一次性用品,要洗干凈并晾干。

(2)活動過程

一、創意

1、介紹自己收集到的變廢品為寶的制作例子。

2、思考、討論已有的變廢品為寶的制作思路。

3、確定自己的創作思路。

二、制作

1、利用廢舊一次性制作新產品。

三、改進與交流

1、找出自己作品的缺點,并進行改進。

2、班級開展交流。

社區我的家

主題教學目標:

1、了解社區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認識保護社區環境的重要性。

2、學會通過調查、考慮等途徑獲取信息,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激發熱愛家鄉、熱愛社區的思想感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增強尊老愛幼的意識和環境意識。

活動一、社區老人狀況調查

(1)活動準備:

通過調查了解社區中老人的生活狀況。。

(2)活動過程

一、準備

1、自由組成探究小組。

2、小組討論采訪的時間、地點及分工情況等,制定采訪計劃。

3、小組擬訂采訪提綱。

二、采訪行動

1、各小組自主選擇一個小區進行調查、采訪,并做好記錄。

2、對收集到的資料及時進行匯總、整理。

三、交流

將自己調查的成果介紹給大家。

活動二、社區環境考察員

(1)活動準備:

準備考察裝備,如照相機、記錄本、錄音機、社區地圖等。

活動過程安排

一、制定計劃

1、學生自由組成探究小組。

2、小組討論社區環境包括哪些內容。

3、小組討論本次考察的時間、地點及分工情況等

4、各小組做好實地考察前的準備工作。

二、實地考察

1、各小組自主選擇一個小區進行考察,并做好記錄。

2、整理、分析資料,撰寫考察報告。

三、匯報交流

1、各考察小組對社區環境作出綜合評價,提出改進建議。

2、各小組介紹考察的情況及自己的分析,回顧本次探究活動,交流活動感受。

3、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

活動三、理想的社區

(1)活動準備:

收集資料,了解社區建設、社區規劃方面的知識。

(2)活動過程

一、調查現在的社區`

1、調查、了解社區目前在設施、環境等方面的情況。

2、了解人們對居住社區的看法和期望。

二、規劃理想社區

1、收集資料,了解理想社區的規劃要求。

2、比較現實社區與理想社區,發現問題,提出改進設想。

3、畫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社區圖。

三、匯報交流

1、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的理想社區。

第2篇:防水考察報告范文

關鍵詞: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

一、火災風險評估的概念

過去,人們往往依靠經驗和直觀推斷來做出決策。隨著計算機容量不斷擴大和模塊技術的發展,風險評估(riskassessment)和風險管理(riskmanagement)技術作為復雜或重大事項決策的必要輔助手段,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在決策分析、管理科學、運營研究和系統安全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認知和應用[1]。

通常認為風險(risk)的定義為:能夠對研究對象產生影響的事件發生的機會,它通過后果和可能性這兩個方面來具體體現。風險概念中包括三個因素:對可能發生的事件的認知;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發生的后果[2]。因而,火災風險(firerisk)包含火災危險性(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和火災危害性(一旦發生火災可能造成的后果)雙重含義[3]。

現在,在文獻中可以看到的與“火災風險評估”相關的術語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災風險評估都是指:在火災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對火災風險進行估算,通過對所選擇的風險抵御措施進行評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數據轉化為準確的結論的過程?;馂娘L險評估與火災模擬、火災風險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間有密切關系,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簡單地如消防安全設施檢查表,復雜的就會涉及到概率分析,在應用方面針對的風險目標的性質和分析人員的經驗有各種變化[4]。

較多的人傾向于從工程角度來定義火災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災風險(firerisk)。火災危害性指:凡是根據已有的資料認為能引起火災或爆炸,或是能為火災的強度增大或蔓延持續提供燃料,即對人員或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的任何情況、工藝過程、材料或形勢?;馂奈:π苑治鲈诓煌那闆r下有不同的針對性,目的是確定在一定的條件下有可能發生的可預見性后果。這種設定的條件稱為火災場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間的布局、建材、裝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與相關后果有關的各種具體信息。目前在確定后果方面的趨勢是盡可能地利用各種火災模式,輔以專家判斷。此時,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風險評估的一個構成元素,即風險評估是對危害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權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從系統分析的角度來看,風險具有系統特性和動態特性。風險實際上并非某一單一實體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屬于一個系統的特性。若系統發生變化,很容易就會使事先對風險所做的估算隨之發生變化?;馂娘L險評估模式包括:系統認定,即明確所要評估的具體系統并定義出風險抵御措施的過程;風險估算,即設定關于火災的發生幾率和嚴重后果及其伴隨的不確定性的衡量標準或尺度,計算和量化系統中的指標的過程;風險評估,對該標準或尺度進行分析和估算,確定某一特定風險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風險發生變化的權重[5]。

二、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的意義及發展概況

在消防方面,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提高和建筑設計性能化的發展,對建筑工程的安全評估日益受到重視,比如美國消防協會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規”是一部關注火災中的人員安全的消防法規,與之同源的“NFPA101A確保生命安全的選擇性方法指南”,分別針對醫護場所、監禁場所、辦公場所等,給出了一系列安全評估方法,多應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評估方面[6]。

目前,我國在火災風險評價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業,或某一特定建筑物為對象的小系統。例如,由武警學院承擔的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石化企業消防安全評價方法及軟件開發研究”,以“石油化工企業防火設計規范”等消防規范和德爾菲專家調查法為基礎,設計了石化企業消防安全評價的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數法確定了各指標的權重,采用線性加權模型得出煉油廠的消防安全評價結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為對象的火災風險評價也比較多,如中國礦業大學周心權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災發生原因的基礎上,建立了建筑火災風險評估因素集,并運用模糊評價法對我國的高層民用建筑進行了消防安全評價[8]。

與上述的安全評估不同,城市區域的火災風險評估的目的是根據不同的火災風險級別,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導城市消防系統改造,指導城市消防規劃。對已建成的城市區域的火災風險評估必須考慮許多因素,即城市火災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區域內所存在的對生命安全造成危險的情況、火災頻率、氣候條件、人口統計等因素,進而評價社區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風險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評估過程中另一個重要的情況是要關注社區從財政及其他方面為消防規劃中所要求的總體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隨著城市規模擴大、綜合功能增強,在居住區商貿中心、醫院、學校、和護理場所增多,評估方法還會相應的改變。現有的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兩個目的:

(一)用于保險目的

在火災保險方面的應用的典型事例為美國保險管理處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災分級法,在美國已經被視為指導社區政府部門對其火災抵御能力和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和自我評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區消防狀況分為10個等級,10級最差,1級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統一的指標來對每個社區的客觀存在的滅火能力進行評估,確定該社區的公共消防級別,這套指標來自于由美國消防協會和美國自來水公司協會所制定的各種國家規范。ISO對城市消防的分級方法主要體現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級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結構、用途、防火間距與公共消防情況(用公共消防分級數目表達)相關聯,再以統計數據加以調節后,來確定相應的火險費用。ISO級別僅被保險公司用作確定火險費用的一個成分。ISO分級系統雖然無法反映出消防組織的其他應急救援能力,但實際上也常用于各個區域的公共滅火力量的確定。

市政消防分級表從1974年開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區域的7個指標情況:供水、消防隊、火災報警、建筑法規、電氣法規、消防法規、氣候條件。隨著技術進步,該表也不斷改進。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對公共消防分級的方法,給出了修訂后的滅火力量等級表,指標只包括前3項。被刪除的指標或者確少區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圍內進行評估時太過于主觀,而且74表格中包含許多評估標準是具體的規定,如果某一社區的情況沒有滿足這些規定,則歸屬為差額分,規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彈性范圍,無法正確評估情況和技術的變化。故而ISO分級表被視為越來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當今的消防組織和地方政府要擔負日益加重的安全責任,面對來自公眾的對抵御各種風險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調整消防機構人員、設備及其他預算方面的壓力,迫切需要確認某一給定轄區內的具體風險和危險的等級。

具體地說,城市區域風險評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眾和消防員的生命、財產的預期風險水平與消防安全設施以及火災和其他應急救援力量的種類和部署達到最佳平衡。

關于火災風險對于滅火救援力量的影響,美國消防界對此的關注可以說幾經反復,其間美國消防學院、NFPA等都做了許多工作。直至20世紀90年代,國際消防局長協會成立了由150名專業人士組成的國際消防組織資質認定委員會(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經過9年的廣泛工作,制定了“消防應急救援自我評估方法”,和制定標準的社區消防安全系統。另外,NFPA最終還制定了NFPA1710和1720兩個指導消防力量部署的標準,分別幫助職業消防隊和志愿消防隊和改進為社區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據NFPA最近的調查,NFPA1710將在全美30500個消防機構中的3300~3600個得到正式的應用,也推廣到加拿大有些地區[10]。

英國對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標準是依據內政部批準的“風險指標”,把消防隊的轄區劃分為“A”、“B”、“C”、“D”四類區域,名為“風險分級”系統。其目的是對消防隊的轄區進行風險評估,確定轄區內的各種風險區域,進而確定該風險區域發生火災后應出動的消防車數量和消防響應時間。1995年,英國的審計委員會了一份題為“消防方針”的考察報告,認為這種方法沒有充分考慮建筑設施的占用情況、社區的人口統計情況和社會經濟因素,也沒有把建筑物內的消防安全設施納入考核范圍。故而由審計委員會報告聯合工作組與內政部的消防研究發展辦公室一起,設立了一個研究項目。該項目的目的是開發一套供消防機構劃分區域的風險等級,對包括滅火在內的所有應急救援力量進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設施的規劃并能解決上述問題的風險評估方法,再對開發出的方法進行測試。最后Entec公司開發出了計算軟件,并于1999年4月以內政部的名義出臺了“風險評估工具箱”測試版[11]。

三、國內外近期的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方法

(一)國內的城市區域火災風險評估方法

張一先等采用指數法對蘇州古城區的火災危險性進行分級[15],該方法的指標體系考慮了數量危險性,著火危險性,人員財產損失嚴重度,消防能力這四個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災平均發生率與城市人口密度﹑城區面積﹑建筑面積間的統計關系基礎上,選取建筑面積為主導參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積為單一因子的城市火災危險評價公式[12]。李華軍[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災危險性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中城市火災危險性評價由危害度﹑危險度和安全度三個指標組成,用以評價現實的風險,不能用來指導城市消防規劃。

(二)美國的“風險、危害和經濟價值評估”方法[13]

美國國家消防局與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評估”及“消防安全標準”的工作的基礎上,更突出強調了“火災科學”的“科學性”,開發出名為“風險、危害和經濟價值評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國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該方案,這是一個計算機軟件系統,包含了多種表格、公式、數據庫、數據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關的信息和數據,以確定和評估轄區內火災及相關風險情況,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決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機構和轄區決策者針對其消防及應急救援部門的需求做出客觀的、可量化的決策,更加充分地體現了把消防力量布署與社區火災風險相結合的原則。

該方法的要點集中于兩個方面:1、各種建筑場所火災隱患評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種數據元素,這些數據能夠通過高度認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觀的、定量的決策指導。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統共包括6類數據元素:建筑設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經濟價值。2、社區人口統計信息。用于收集轄區年度收集的相關數據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災損失總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員數目等數據元素。

該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響應規劃中得到應用。以蘇福爾斯消防局為例,它利用該方法把其社區風險定義為高中低三類區域,進而再考察這些區域的火災風險可能性和后果:高風險區域包括風險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區域,主要指人員密集的場所和經濟利益較大的場所;中等風險區域是風險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區域,如居住區;低風險區域是風險可能性和后果都較低的區域,如綠地、水域等,然后再把這些在消防救援響應規劃中體現出來。

(三)英國的“風險評估”方法[14]

英國Entec公司研發“消防風險評估工具箱”,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評估方法的現實性,是否在一定的時限內能達到最初設定的目標。經過對環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門所使用的各種風險評估方法的進行廣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對這些方法加以適當轉換,就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對消防隊應該接警響應的不同緊急情況進行評估。二是建立了表達社會對生命安全風險可接受程度的指標。

Entec的方法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對消防隊應該接警響應的各類事故和各類建筑設施進行風險評估,這樣得到一組關于滅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設施規劃的國家指南。對于各類事故和建筑設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數據各不相同,所以對于國家水平上的風險評估設定了一個包括四個階段的通用的程序:對生命和/或財產的風險水平進行估算;把風險水平與可接受指標進行對比;確定降低風險的方法,包括相應的預防和滅火力量的部署;對不同層次的滅火和預防工作的作用進行估算,確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風險的最經濟有效的方法。

國家指南確定后,才能提供一套評估工具,各地消防主管部門可以利用這些工具在國家規劃要求范圍內,對當地的火災風險進行評估,并對滅火力量進行相應的部署。該項目要求針對以下四類事故制定風險評估工具:住宅火災;商場、工廠、多用途建筑和民用塔樓這樣人員比較密集的建筑的火災;道路交通事故一類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特種救援的事故;船舶失事、飛機墜落這樣的重特大事故。

第三個階段是對使用上述評估工具的區域進行考查,估算其風險水平,與國家風險規劃指南對比,并推薦應具備的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設施水平。

參考文獻:

1、ThomasF.Barry,P.E.Risk-informed,Performance-basedIndustrialFirerotection.

TennesseeValleyPublishing,2002.

&n2、HB142-1999Abasicintroductiontomanagingrisk:AS/NZS4360:1999

3、ISO8421-1:1987(E/F)

4、RichardW.Vukowski,FireHazardAnalysis,FireProtectionHandbook,18thedition,1995.

5、Brannigan,V.,andMeeks,C.,“ComputerizedFireRiskAssessmentModels”,JournalofFireSciences,No.31995.

6、NFPA101AGuideonAlternativeApproachestoLifeSafety.2000edition.

7、趙敏學,吳立志,商靠定,劉義祥,韓冬.石化企業的消防安全評價,安全與環境學報,第3期,2003年

8、李志憲,楊漫紅,周心權.建筑火災風險評價技術初探[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2年第12卷第2期:30~34.

9、FireSuppressionRatingSchedule,ISOCommercialRiskServices,1998edition.

10、NFPA1710:ADecisionGuid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ireChiefs,Fairfax,Virginia.2001.

11、Entec,ReviewofHighOccupancyRiskAssessmentToolkit.23August2000.

12、李杰等.城市火災危險性分析[J].自然災害學報95年第二期:99~103.

13、Informationonthe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USFA,1999.

14、MichaelSWright,DwellingRiskAssessmentToolkit:1999.

第3篇:防水考察報告范文

關鍵詞:自然災害;重大災害;綜合減災能力;能力建設

中圖分類號:P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09)09-0090-03

重大自然災害是指因地震、颶風、洪水等引發的突發性、難以控制與避免且對公眾生命與財產造成嚴重危害的災難性事件。2008年我國相繼發生了南方低溫冰凍雨雪和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公眾生命和財產遭受了嚴重損失。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合力抗災,取得重大勝利的同時,也暴露出我國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綜合能力建設尚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高度審視并提出有效解決方案。

一、當前我國減災綜合能力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防災減災工作,減災綜合能力建設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但通過一系列減災實踐尤其是南方冰凍雨雪和“5.12”大震的考驗,也暴露出我國減災綜合能力建設仍存在一定問題。

(一)缺乏技術熟練、經驗豐富、反應迅速的綜合性專業救災隊伍

1.我國應對重大災害,往往由軍隊、公安、武警快速進入,以其作為災害救援骨干力量。但救災只是軍隊、武警的臨時性任務,編制、裝備、訓練都沒有直接的針對性,缺少先進救援設備、缺乏救災知識和專門訓練,致使救援效率受到很大影響。

2.專業救災隊伍分部門、分系統組建,面臨小規模災害時,尚能基本應對,但一旦發生多災種并存的重大災害時,就顯現出應急救援功能單一、救援缺乏整體合力、資源配置不夠合理等弊端。

3.豐富的社會力量在救災領域也未得到充分利用。許多民眾有很高的參與愿望與奉獻精神,但政府部門的有關組織引導工作接續不力,沒有制定統一、規范的管理規章。而且,對志愿者救災技能的培訓、演練也很不夠,距救災實戰需要有較大差距。

(二)基礎科研與技術裝備等減災科技能力難以為應對重大災害提供有效支撐

1.減災裝備技術能力薄弱。以汶川地震為例,缺乏具有較強穿透能力、能夠適應較惡劣天氣的高分辨率雷達衛星,不能及時獲取震后災區最新遙感影像;缺乏具有全天候飛行能力和重型裝載吊運能力的直升機,無法大規??者\救援人員和挖掘機;缺乏大量的視頻監控器、生命探測儀、鋼筋混凝土結構拆除等特種救災裝備,影響了救災效率。

2.體制影響了高技術救災裝備的廣泛應用與效能發揮。現有衛星資源存在軍民分割、部門分割現象,軍用衛星資源用于民用應急服務缺乏法律依據,導致應急時在統一調度國內衛星資源方面存在困難。我國是世界上空域管制最為嚴格的國家之一,低空空域管理過嚴,沒有適度有效開放,已成為影響直升機民用市場發展、制約直升機減災效能發揮的瓶頸。目前,我國民用直升機數量僅有124架(見表1)。在南方冰凍雨雪自然災害中,有關部門申請對災區實施航拍,但一星期之后方獲批準。

3.災害預測預報能力明顯不足。我國災害基礎研究不足,對地震、海嘯、洪水、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災害的孕育、發生、發展、演變和時空分布特征缺乏深刻認識,致使災害預測預報能力不足。在南方低溫冰凍雨雪災害、汶川特大地震中,預測預報工作未能有效預警、臨震預報。

(三)救災物資儲備的布局、種類、規模等均不能滿足重大災害的應急需求

當前,我國已在沈陽、哈爾濱、天津、長沙、成都等11個城市建立了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庫,一些多災、易災?。ㄖ陛犑?、自治區)也建立了地方性救災物資儲備庫。但我國救災物資儲備網絡建設仍不完善,有諸多不足之處。

1.品種單一。當前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點所儲物資主要為帳篷和衣被,而對食品、藥品、照明、通信、救災機械裝備等物資尚無儲備,無法滿足救災需要多樣化的需求。

2.數量不足。即使是救災帳篷儲備也無法滿足重大災害的需求。汶川地震發生后,在48小時之內即調空了中央儲備點中的所有帳篷儲備,而此時災區還缺80余萬頂帳篷,大量災民因未分到帳篷而無處棲身。

3.儲備點少。11個中央級儲備點平均三省一個,對于災害頻發的我國國情來說未免顯得過于稀疏。很多地方物資儲備匱乏或存在空白,對幅員遼闊的國土未形成有效覆蓋。因此,有些地方發生較大災害時,不得不大量從外地緊急調運。

4.布局不合理。目前中央儲備庫大部分分布在東部和中部,整個西部僅有西安、成都和烏魯木齊3個代儲點。這對于自然災害發生頻繁、但生態功能又十分脆弱的廣大西部地區而言,單靠這3個儲點不能完全滿足需求。

(四)建筑設施建設缺乏統籌規劃,防標準較低

1.既有建筑缺乏防災、抗災的統籌規劃與總體安排。許多建筑的選址、布點受歷史、風俗、文化等影響較大,而較少開展工程地質綜合性勘察與系統性災害風險評估。不少建筑位于地震斷裂帶或滑坡、泥石流、塌陷等災害易發的高危地段。有些城鎮建設規劃未能將防災內容納入其中,致使建筑布局、功能分區及房屋間距等不能充分符合疏散、救援要求。此外,城鎮建設也未統一考慮避災場所建設。這些都為防災救災埋下了重大安全隱患。

2.建筑設防標準低下,抗災綜合性能差。受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制約,我國原有建筑設防標準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一定差距。特別是年代久遠的老舊建筑,由于經濟條件制約造成歷史欠帳,其災害設防水平遠低于抗大災的要求。以南方雨雪災害為例,我國南方大量高電壓線路是按30年一遇的災害來設防的,即導線設防覆冰不能超過10毫米,而此次災害平均覆冰大概為50~100毫米,大大超過設防標準。汶川地震中,設防等級不高的問題也同樣暴露。此次震災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僅為6~7度,而8.0級地震所致烈度達到9~10度,極重災區甚至達到11度,已遠遠超出既有設防烈度。

二、我國防災、抗災、救災綜合能力建設的系統思考與目標定位

減災領域的工作必須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多災種、多領域、多階段,實施災害綜合應對,實現減災能力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系統思考

1.從災害之間的衍生與關聯角度考慮。重大自然災害一經發生,極易對周圍環境施加影響,形成連鎖效應,引發次生災害、衍生災害?;谧匀粸暮γ黠@的鏈發性和群發性特點,應建立綜合災情觀,關注災害的衍生性及連鎖性,統籌兼顧各類災害。

2.從能力之間的交叉與互動角度考慮。綜合減災是對自然災害實施全面、有效的預防、預警、預報、抗御、救助等活動,牽涉體制機制、專業隊伍、科學技術等多重能力要素。必須全方位視角出發,統籌兼顧各項能力建設,實現能力要素的有效匹配與緊密銜接,達到整體能力最優。

3.從防、抗、救災階段的相關與銜接角度考慮。防災、抗災、救災是基于過程的減災系統工程中緊密銜接的三個重要環節,三者構成了一個復雜體系,管理方面涉及減災的計劃、指揮、控制、協調、監督等;資源投入方面涉及資金、科技、信息、人力、物力等;專業部門涉及科技、工業、交通、通信、物資、財政等。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減災綜合能力體系建設的框架結構:

(二)目標定位

我國減災綜合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是:

1.指揮一體化。建立黨、政、軍一體化的減災決策指揮機構,強化災害管理過程的集中領導、統一指揮,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部署、優化配置軍民各種救災力量和資源,保證救災整體優勢的發揮。

2.管理法制化。建立健全災害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規范減災工作基本原則、方針政策、組織機構、法律責任、管理制度等,切實保證綜合減災工作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3.隊伍專業化。組建掌握專業救災技能、配備特種救災裝備、經過專門培訓的綜合專業救災隊伍,發揮其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常備不懈、一專多能的專業優勢,以應對各種復雜搶險救災任務。

4.信息網絡化。建立網絡化的信息傳輸與通報體系,保障災時信息的及時準確、快捷暢通、安全可靠,并實現軍地、部門、地區之間的實時互通與共享。

5.裝備現代化。應用先進、適用的減災技術裝備,為防災、抗災、救災工作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與裝備保障。

6.建設標準化。在災害風險評估基礎上,對不同地區、不同重要性的建筑物科學制定建筑設防標準,并嚴格標準的執行和監督檢查。

7.保障區域化??茖W規劃救災物資分區儲備,做到布局合理、數量適當,能夠滿足適度救災半徑范圍內多種災害救援的物資應急需要,實現不同儲備區域之間物資供給的有效兼顧與相互支持。

8.教育普及化。加強中、小學生災害知識的教育,對公眾實施全方位、系統性的災害知識宣傳與救護技能教育,提高減災宣傳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三、完善和提高我國減災綜合能力的對策建議

針對制約減災綜合能力提高的瓶頸環節,緊密契合減災綜合能力建設的目標定位,對我國減災綜合能力的建設與完善提出以下應對策略:

(一)建立規模適度的綜合性救災專業隊伍

整合現有救援隊伍和力量,組建綜合性專業救災隊伍。依托公安消防部隊組建綜合性專業救災隊伍,擴大消防部隊的規模,加強消防部隊的裝備,使其以消防滅火為主向消防滅火、地震救援、地質搶險等綜合救災模式擴展,充分發揮其在搶險救援中的綜合優勢。

合理規劃隊伍規模與布局,保障救援能力有效發揮??茖W配置救災隊伍的布局,成立規模適度的國家級綜合救災隊伍。以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區域為重點,以大城市為核心,實施救災隊伍的部署,同時兼顧經濟發展水平低、交通條件不便而災害風險大區域。

加強協同演練,提升快速反應與協同作戰能力。要保障綜合救災隊伍與其他社會搶險救援力量的充分協調與配合,綜合救災隊伍在地方政府組織下,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提高隊伍的快速反應和協同配合能力。

(二)大力推進減災科技發展與應用能力建設

加大對減災專業裝備的自主研發與引進吸收。依托自主創新加快研制應急通信、生命探測、起重吊運、鋼筋混凝土結構拆除等救災專用裝備,加快推進減災小衛星星座“4+4”方案、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自主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等科技工程的立項與實施。引進、消化、吸收適合我國救災需要的專用直升機等國外特種救災裝備。

充分發揮現有減災裝備資源的有效能力。加快推進先進科技手段在減災領域的轉移與應用。完善應急通信聯絡保障手段,部署和配備若干數量的衛星通信系統與終端;推進直升飛機在救災領域等民用領域的廣泛應用,發揮直升機在救災中的獨特優勢;強化北斗導航、鑫諾四號、中星九號、北京-3等衛星資源在減災等民用領域域的應用。同時,強化重大自然災害等緊急狀態下軍民資源整合和能力共享,改革現有的空域管理體制,對空域資源進行軍民統籌規劃。

大力加強災害基礎理論與減災技術研究。大力開展對自然災害孕育、發生、發展、演變、時空分布等規律和致災機理研究。重點圍繞氣象、地質、地震、洪水等災害,開展潛在災害體早期識別、災害預測預報、災害防控、災害定量監測以及災害風險和損失評估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加快推進減災綜合性研究機構、重點實驗室及減災學科建設及體系完善,培養和造就高層次災害相關學科的優秀人才與科研團隊。

(三)合理部署救災物資儲備和應急生產能力

優化國家救災物資儲備布局規劃。在現有中央級物資儲備庫的基礎上,結合西部地區多災、易災的分布特點,新建、擴建中央級物資儲備庫,加快西部地區救災物資儲備庫的建設。整合物資儲備資源,將國家救災物資儲備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建設有機結合,統籌規劃,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物資儲備的現有硬件設施與網絡布局優勢,避免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

充分考慮應對災害的多元化需求,加快《自然災害應急救助物資生產商名錄》的編制工作,確保救災重點器械裝備的及時調用。同時,做好救災物資的區劃工作,使儲備物資品種的配置有所側重。

做好救災物資的規模儲備、能力儲備與社會儲備。以災害風險評估為基礎,統籌做好救災物資儲備的總體規模與合理配置。做好生產能力儲備工作,以滿足重大災害發生時擴大的應急需求。做好供應商儲備與社會儲備,建立救災物資生產廠家和供應商名錄,完善救災物資應急供應渠道。

加大救災物資儲備的投入力度。加大中央級物資儲備庫的投入力度,保障國家救災物資儲備庫征地、建設標準、倉庫規模和配套設施,配備現代裝卸搬運設備,提高效率,加強救災物資管理人員素質與業務能力培訓,強化消防安全、緊急救援的模擬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實戰能力。

(四)科學制定和嚴格執行建筑設施抗災標準

建筑設施規劃與建設要突出防災抗災要求。突出“預防為主”方針,將防災減災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之中,城鎮建設應加強應急避難場所的合理安排,在有條件的社區、學校、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選點,建立臨時避難場所和緊急疏散通道;開展土地利用適宜性、環境承載力及災害風險評估工作,實現建筑設施建設的科學選址,達到合理避災之效。

加快推進建筑抗災設防標準的修訂。加快開展建筑抗災設防標準的修訂工作,結合不同地區災害風險與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對不同建筑適當調整或制定相應的抗震、防洪、防火等災害設防標準,給各地住房、電力、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提供較充分的、足夠抗御一定等級災害的設計與建造依據。

定期開展全國建筑維護與隱患排查。強化對學校、醫院、幼兒園、體育館等人口密集場所建筑物的定期評估,開展全國范圍內的風險防范和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加強對擬建或在建項目的嚴格監管。加強對年久失修的老舊建筑物進行抗震評估。加強建筑檔案管理,以備災害發生后的質量核查與責任追究。

加強農村住房建設管理與指導。將農民建房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制定和完善相應法規和辦法;在宅基地批復時,加強對村鎮建房抗災能力的審查和管理;本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安全設防、經濟實用”原則,向農民推薦房屋設計方案,引導農民科學安全建房;注重倡導、推廣新型、輕質建筑材料的采用。

參考文獻

[1]高慶華,等.自然災害系統與減災系統工程[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8,(5).

[2]李學舉.中國的自然災害與災害管理[J].中國行政管理,2004,(8).

[3]滕五曉,加藤孝明,小出治.日本災害對策體制[M].北京:中國建筑科學出版社,2003.

[4]游志斌.俄羅斯的防救災體系[J].中國公共安全,2006,(9).

[5]呂峰.關于美國自然災害減災戰略及其目標的考察[J].浙江水利科技, 2003,(3).

[6]20th Century Data Book on Asian Natural Disasters Vol.2[M].Asian Disasters Reduction Center,2008,(2).

[7]林家彬.日本防災減災體系考察報告[R].城市發展研究,200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 18videosex性欧美69超高清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久久 | 成人国产三级精品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三级黄|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17p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 jizjiz日本|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美女在线播放 | 久草中文在线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 91四虎国自产在线播放线 | 看性过程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 成人影院免费观看 |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添 | 亚洲精品一二三四区 | 手机日韩理论片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久久不卡日韩美女 | 九九51精品国产免费看 | 欧美第一页草草影院浮力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久久入口 | 国产粉嫩高中生无套第一次 | 久久国产一片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 免费一级a毛片在线 | a国产精品 | 成人h网站| 天天澡夜夜澡狠狠澡 | 久艹视频在线 | 国产美女做爰免费视 | 一级黄色美女视频 | 高清日本无a区 | 免费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中文网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 亚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中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