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寫信的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您好!我們很久沒見面了,最近還好嗎?
您不在的時候,軍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這里建了好幾個新村,惠民新村就在我家旁邊。白天,有一些青年人在新村打籃球。到了晚上就更熱鬧了,很多人來到這里,有的打羽毛球,有的跳舞,有的玩游戲,有的玩三國殺,還有得玩健身器。軍山小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校建了新廁所,增加了兩張乒乓球桌,一到下課,我和同學們打乒乓球。有一次,我以三比一勝了對方呢!還有一次,在體育課上,我一不小心被同學打下臺了。我想,只是我一時大意才輸的,下次一定把他打下臺。學校大操場上還鋪了沙子,準備建水泥操場呢!
叔叔,現在說說家里的變化和事情吧。我家里買了電腦、照相機、麻將桌和汽車,爸爸可以帶家人出去郊游。我告訴您一個大喜事,我媽媽快生了,我們家又要多一個新成員了,奶粉都給他(她)買好了呢!最近我的語文成績不太好,數學還行。不過,我現在已經開始補習了。家里人都對我很好。叔叔,我希望您能回家過年。
關鍵詞 新聞特寫;特寫寫作;新聞創新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2-0047-02
新聞采寫寫的出現是新聞傳播行業的創新之舉,在社會發展迅速,信息傳播飛快的今天,多種多樣的新聞傳播方式讓受眾應接不暇,新聞特寫衍生于消息和通訊,卻又有創新的特點,主要以其渲染主流情感,傳播社會正能量而受到受眾追捧,同時,新聞人物的榜樣作用也被發揮到極致。新聞特寫對新聞傳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洪流中,儼然成為一種立于不敗之地的創新新聞形式。
1 問題的提出
新聞傳播起到通達社情民意、傳遞人文關懷、凝聚百姓意愿的作用。新聞傳播信息,溝通情況,宣傳教育、輿論引導,提供文化娛樂、解答疑難問題。新聞作品密切黨群關系,傾聽群眾呼聲,體察國情民意,反映現實生活。新聞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激發出來的社會創新需要的能量。新聞采寫寫就是應社會需要而出現的創新新聞形式,是新聞信息、社會主流情感和正能量的載體。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記者將收集到的信息通過文字的形式制作成各種體裁的新聞作品,向受眾傳播新聞事實。新聞特寫是一種新聞采寫的體裁,區別于消息、通訊、評論類新聞體裁,借用電影寫鏡頭手法,將新聞人物和事件賦有特征的片段、鏡頭和瞬間定格放大,通過一些文學的表現手法組織起來,使新聞更生動,感情傳播效果極佳。新聞特寫的特點是將新聞中心和主題集中且突出,具有強烈的現場感、立體感。
新聞特寫具有很多創新的特性,在記者巧妙合理的安排下,結構精巧,語言生動,文字優美,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曲折、傳奇而有吸引力。新聞采寫過程中,記者深入了解一些人物、事件,挖掘新聞故事。寫作時著力渲染主流情感,傳播社會正能量,突出新聞人物,給社會樹立起學習的榜樣。新聞采寫中的特寫依循新聞的各種原則,新聞故事真實、有時代意義。記者盡可能將文章制作的精美得體,生動形象,有韻味、有意境,發人深思,讓讀者回味無窮。特寫的使用已經是信息洪流中突出新聞、吸引受眾注意的重要手段。
2 新聞采寫寫的作用
新聞采寫是新聞學研究的重點之一,也是新聞工作者實際工作的重要環節。新聞特寫是一種特殊的新聞采法,輔助新聞作品成型,有利于新聞作品的制作和新聞的傳播。新聞采寫的質量決定了新聞能否吸引讀者注意、能否傳播新聞信息,還影響了新聞的傳播能否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新聞采寫離不開新聞特寫這種特殊形式,而新聞特寫也時常出現在新聞作品中。新聞特寫在寫作時抓住了新聞事實的某個鏡頭新聞特寫用于與新聞主題材料的烘托與凸顯,新聞內容情景交融,新聞場景活靈活現。新聞特寫取材十分廣泛和靈活,在記者眼中有新聞的地方就可以有新聞特寫。
新聞采寫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記者需要淵博的知識底蘊。新聞采寫是新聞特寫重要體裁之一,對記者的要求更加嚴格。在時展進步迅速的今天,不進步就是退步。記者在新聞傳播領域內發揮著重要作用,社會時時刻刻都會對他們有新的要求,新聞特寫體裁的出現就是其中之一。受眾不滿足于守舊的新聞形式,需要更多更快,更有價值的新聞。作為新聞工作者,記者肩負重要的歷史使命,想要在信息發展迅速的趨勢中延伸屹立,記者就要更嚴格的要求自己。記者平時要加強自身專業技能和修養的提高,培養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鍛煉新聞辨識能力和敏銳能力。
同時,新聞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給人以啟發、教育和引導。新聞傳播的是時代精神,是社會正能量。通過新聞特寫的重點烘托,創新精神,高尚道德品質,與時俱進,這也是新聞價值的體現。新聞特寫的重點之一就是渲染主流情感。新聞特寫所帶來的情感渲染就是要突出人物、事件的中心意義,讓讀者感受到有血有肉的人物,酸甜苦辣的社會百態,通過文字的藝術,將真摯的社會正能量傳播出去,傳神又傳情。故事大部分是人為的,就會有主人翁,對人物的突出可以有效的樹立榜樣作用,引發人們的思考和效仿。即便是反面角色,也有警示作用。新聞特寫用事件烘托人物、用人物帶出事件,彰顯各種正能量情感。
3 新聞采寫中的特寫寫作策略和建議
新聞特寫以描寫為主,是從消息和通訊中衍生來的,但又區別于他們。特寫保留消息的簡明,高時效的特點,同時描繪新聞事實中有代表的鏡頭。特寫也保留了通訊報道事實的特點,但是卻重視事實的某一方面,是事實中某一特定時間、空間的描繪。新聞采寫中的特寫是新聞性與文學的有機結合,具有很多特點,記者在把握特寫寫作方法時要注意這些特點。較為重要的特點是特寫要有鏡頭感和現場感。特寫具有類似電影的鏡頭感,記者通過巧妙的截取,適當的放大,增加內容的立體感。同時特寫還有現場感,通過記者的文學功底,將新聞內容寫的活靈活現,使讀者身臨其中,給讀者帶來更多的沖擊和感染。
新聞特寫在寫作時有著靈活但嚴謹的方法,記者選取新聞事件或新聞人物的一個“鏡頭”,可以是一個時間、空間的片段,也可是是一個情景,然后對這個“鏡頭”進行放大,使用文學方面的創作技巧,將事件或人物的特點凸現出來,生動又具體。新聞特寫仍屬于新聞的范疇,所以新聞特寫必須保持新聞的特點,以真實有效的傳播新聞信息為目的。新聞特寫所寫的內容必須具有時效性,就是要新近發生的新聞,即使是回憶形式,也要有時代意義,不能讓讀者感到舊事重提、算舊賬。另外,新聞特寫在寫作上 有獨到的特點,是近幾年出現的新聞創新文體形式。所以在寫作時,無論形式還是內容,都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不辜負新體裁的存在價值。
新聞特寫的內容大多是故事形式,由于新聞的要求,這新聞故事必須是真實的。新聞拒絕杜撰、虛構,新聞特寫也是如此。雖然在新聞采寫的特寫實現過程中,需要記者的文學功底和文藝創作,但是這都是基于真實的新聞而進行的。這種故事寫作要求到了絕對真實,新聞特寫的人物、時間、事件、場景等都是真實的,絕對不能有任何虛假。如此一來,新聞特寫對記者的要求就更加嚴格,采寫過程中,記者要找準故事的自然背景、歷史背景等,嚴格遵循新聞真實性原則,例如新聞特寫所截取的“片段”中人物的具體動作、表情、神態,事件發生的自然環境、天氣情況、附近景物等。特寫既然來源于影視手法,就要發揮其特有的作用,像電視特寫鏡頭那樣,有形、有景、有聲、有色,而記者要注意決不能簡單概括,要盡可能地詳細,讓讀者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能夠身臨其境。
參考文獻
[1]丁柏銓編.新聞采訪與寫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歲月流逝,總會留下很多抹不去的痕跡,如:天真的痕跡;純潔的痕跡;歡樂的痕跡;痛苦的痕跡……這些痕跡總會我不經意的時候爬上我的心頭,讓我深沉;讓我世故;讓我刻骨;讓我不知所措;讓我追悔莫及……寫出自己的故事,秀出我們快樂的痕跡,這,就是寫作!
寫作,并不是為了寫文章而盲目地寫作,需要有感而發,無感就沒必要發了……
江西省撫州市金巢區崇崗中心小學五年級:余蓉娟
以中國當代的名記者而論,穆青的新聞作品因其濃郁的文學底蘊和散文色彩獨樹一幟。散文式新聞寫作是新聞寫作改革創新方法中的一種。新聞寫作向散文學習,借鑒散文靈活的筆法,是使我國新聞寫作風格走向個性化、風格化的一條路徑。
穆青正是散文式新聞寫作的主動實踐者和積極倡導者。通過對其各個時期新聞作品的梳理、分析可知,穆青把這種寫作風格自始至終貫徹下來并發揚光大,盡管在不同時期文風上展示出不同的特征:革命戰爭年代文風樸實無華,社會主義建設年代文風趨向沉厚,改革開放年代文風老練奔放。但正是這些不同的特征,說明穆青散文式新聞寫作的風格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不斷趨于成熟的動態過程。在新聞傳播手段日新月異、信息出現井噴現象和傳媒競爭加劇的時代,在讀者渴望新鮮閱讀體驗的時代,我們的新聞寫作應該借鑒穆青新聞寫作風格中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使新聞寫作走向個性化、風格化。
穆青倡導散文式新聞寫作,認為新聞寫作不應該有過多的清規戒律。新聞寫作在不違背事實真實的前提下,可以借鑒散文的一些表現形式,可以有靈活的結構、清新明快的描寫,可以有主觀的抒發和得當的議論。在新聞實踐中穆青身體力行,以散文式的風格寫下了許多值得后輩學習的新聞作品。隨著時代的發展,盡管媒介形式多樣
化,受眾群體多元化,信息傳遞手段新穎化,但是,穆青散文式新聞寫作風格依然有許多閃光點值得當下的新聞從業者學習和借鑒。
把握時代主題,弘揚主旋律
在我國,新聞事業作為,作為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新聞從業者作為新聞事業的主體,離不開特定的生活時代。優秀的新聞從業者,總是站在時代的前列,追蹤社會變革的新情況、新問題、新人物、新經驗,成為時代的風向標。穆青的新聞實踐就是這樣的。他堅持正面新聞報道為主,把握時代主題,弘揚主旋律。受眾可以在他不同時期的作品中,感受到時代脈搏的跳動,呼吸到時代的氣息,傾聽到時代的最強音。新聞報道只有依托時代的大背景,透視時代的本質,傳達出時代的氣息和旋律,才能有真正的大手筆。當今社會正處于大變革的時期,涌現出的新事物紛繁復雜,容易使人民群眾產生困惑和疑慮,這就更需要新聞從業者把握時代的主題去寫作,從而引導受眾正確地認識和看待社會的變革和發展。
堅定不移地維護新聞的真實性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新聞的力量所在。堅持新聞真實,始終是黨的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也是黨的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穆青在新聞理論的論述中很少用“新聞真實”這個詞組,但是深刻領會其新聞思想,認真研讀其新聞作品,我們就會發現,穆青在新聞采訪和寫作過程中始終堅持不懈地追求新聞的真實性。綜觀穆青一生的新聞實踐,不論是在硝煙彌漫的戰爭歲月,還是在熱浪奔突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論是在“”的艱難歲月里,還是在改革開放的澎湃大潮中,他始終能夠做到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穆青對新聞的不懈追求說明: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觀的本質要求。因此,新聞媒體要站在大局的高度、站在新聞事業長遠發展的高度來看待虛假新聞問題,要把維護新聞的真實性作為不可動搖的信念。
吸收群眾語言的養料,增強可讀性
新聞是受眾認知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通道。新聞內容是要靠語言來表達的,新聞傳播者若想實現有效的傳播,就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使廣大受眾愿意接受、樂于接受。在新聞寫作中,要講究詞語的選擇、句式的運用、修辭的變化、表達方式的變換,行文輕松自如,營造美的氛圍,使筆下的新聞有一種裝飾美,富有吸引力,增強可讀性。穆青充分吸收群眾語言中的養料來增強新聞的可讀性,這些語言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清晰悅耳,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隨著社會變化節奏的加快,生活領域日益寬廣,受眾文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新聞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穆青散文式新聞寫作風格的特點提示我們: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吸收群眾語言豐富的養料,增強可讀性,滿足受眾的閱讀需求,從而提高傳播效果。在新聞改革不斷向前的進程中,散文式的新聞寫作風格將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成為新聞寫作領域里一朵芳香四溢的鮮花。
培養深厚的理論修養
穆青作為無產階級新聞事業中的一員,從事新聞工作長達60多年并長期擔任領導職務。經歷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年代,他貢獻突出、經驗豐富、影響廣泛,這是與其深厚的理論修養分不開的。
綜觀穆青一生的新聞活動,他始終自覺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時刻牢記新聞記者的崇高使命,牢牢把握新聞輿論的正確導向,在社會變革的每一個十字路口都有突出的新聞作品展示他的理論修養。
時期的《雁翎隊》、時期的《空中飛來的哀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改革開放時期的《風帆起長江》等,穆青的這些新聞力作緊扣時代的主題,為推動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也成為穆青深厚新聞理論的注腳。
參考文獻:
①劉淮:《穆青和他的報告文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
②穆青:《穆青論新聞》,新華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③張嚴平:《穆青傳匯》,新華出版社,2005年6月版
上個星期六,媽媽買來了一雙鞋子,我非常喜歡那雙鞋子。
鞋子外邊有像“M”波紋,上面,還有一個小“M”字,里邊很暖和,可以吸收熱氣,鞋帶是布制的,很柔軟,鞋底是抓地的,跑步很快。鞋子的前邊有一種特效,你用你的指甲去摁鞋子,馬上就回恢復成原來的樣子。
但是,鞋子有一個缺點我和媽媽都沒發現。因為,那天我忘穿襪子了,上學路上時,鞋口刮了腳,結果腳受傷了。
這雙鞋子好是好,但缺點是一個大毛病,以后我買鞋子可要注意了。
我曾經與奶奶相處過一段時間,那時我還沒上學,父母親不在家,奶奶擔當了照顧我的重擔。幼年我身體很差,冬天到了,奶奶怕我得病,就把整整七件毛衣套在我弱不禁風的身子骨上。現在看來,奶奶有些蠢,我有些笨,但我又哪里計較呢?因為她是我的奶奶,我的好奶奶。
這些也只能成為過去了,而且是溫暖的回憶,也是永恒的回憶,更是唯一的回憶。
才剛剛享過幾年清福的奶奶,因手術后感染嚴重,就要走了。我很傷心,決定同母親一道上醫院見她一眼。去的路上,我透過車窗默默看著外邊的世界,一切是灰色的,就連蒼翠的樹在我眼中也打蔫了,窗外的風肆虐著,穿過透明的窗戶直沖向我的心底,奇冷無比。
到了奶奶的病房外,我定住了腳,探頭探腦向里看。一個熟悉的面孔向外無力張望著,那一定是奶奶。我靜靜地走了過去,到了她的身邊,我發現奶奶是多么老,多么瘦,瘦骨嶙峋的臉上被多么多的斑覆蓋,就像是沒被利用的荒地,雜草叢生,在這斑斑點點中,一雙微閉的雙眼緊緊地看著我,好不自在,但我還是用雙眼看她。
大伯靠近奶奶,低下頭說:“你的孫子來了。”奶奶點點頭卻多么艱難,她咳了幾聲,卻沒有力氣說。我沒說什么,也沒做什么,仍注視著她,但鼻子不覺地塞住,漸漸變重了,眼眶也不由被淚水霸占,我抑制不住自己飛快地跑出病房。
您好!
再過幾個星期就是您生日了,我不能送你昂貴的禮物,只能用一封信來表達我對您的感激之情。
如果說母愛是參天的大樹,那我則是身旁的樹苗,被無微不至的照顧;如果說母愛是無際的藍天,那我則是懷中的云朵,被日久天長的關懷;如果說母愛是溫暖的陽光,那我則是眼前的花兒,被無時無刻的照耀。
母愛千變萬化,有時是一件溫暖的外衣,有時是一把擋風的雨傘,有時是一句親切的叮嚀。
有時的母愛就變成了美麗的傷疤,一次偶然,我看見您的膝蓋上有一條明顯的疤痕,我的心被這道疤猛地揪了一下,我怎么問您就是不肯說,之后的時光,您的疤痕依舊未好過,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問了奶奶。奶奶告訴我這疤痕是當天,一輛面包車橫沖直撞沖過來,緊急之下的您,用右手把我摟在懷中,左手擋在了前面,把你撞的不輕。膝蓋上鮮血是慘不忍睹,左手也扭了,您住進了醫院。從此,11個月大的我,再沒喝上那帶有濃濃母愛的奶水。
我懂了,母愛化成了美麗的傷疤,證明著母愛的無畏。
有時的母愛就變成了堅硬的脊梁,那次,貪玩的我在學校走廊上把腳給扭傷了,您得之消息后,從家趕到了學校,每天都上下樓梯的背著我跑,可那一天,到了晚上,很晚都不見你回來,“刷拉拉——”外邊下起了小雨,天色又暗了不少,窗外,依舊沒見著您的身影,許久,雨傾盆而至,路燈也休息了,我迷迷糊糊的趴在桌子上睡著了,當我睜開眼時,已是躺在您那堅硬的背上了,后來才知道,在桐廬上幼兒園的弟弟發燒了,您開車去接弟弟,然后又回到富陽來接我,望著您那被雨水打濕的背,聽著您那大口喘氣的聲音,淚就不自主的流了下來。
我懂了,母愛化成了堅硬的脊梁,證明了母愛的無怨。
有時的母愛就變成了無聲的關注,那天,我考砸了,被您數落了一頓,我卻回頂了你一句,您一氣之下,說再也不管我了,我不但不認錯,還說不管就不管,之后,我們誰也不理誰,直到有一天,我經過您房間時,聽見了您與爸爸的談話,您說我的筆沒了,您給我買了幾只,讓爸爸送去,就說是爸爸買的。我一驚!您怎么知道我的筆沒了,難道......
我懂了,母愛化成了無聲的關注,證明了母愛的無私。
落葉在空中翩翩著,舞起一段動人的舞蹈,這是在感謝樹木對它的滋養。白云在藍天游蕩著,勾勒一幅美麗的畫卷,這是在感謝藍天對它的關照,小鳥在樹上歌唱著,譜寫一曲優美的的樂章,這是在感謝大地對它的哺育。因為有了愛,生活才會多姿多彩,因為有了愛,親情才會地久天長。因為有了愛,我們才會懂得生命的真諦。
我也將通過優異的成績,良好的狀態來回報您對我的付出
此致
敬禮
您好!
我答應過您,放暑假我要去湖北,您不用擔心我在這邊過得好不好。
我會回去和姐姐一起玩的,哦!對了奶奶,您在那邊還過得好吧!怎么這么久了,您的腳病還沒好呢?我都擔心死了,您應該盡快動手術,然后在醫院多休養幾天,再叫姑媽去照看您,再買一些水果補補身子。我在這邊過得還好呢!每個星期六,星期天的晚上,我都要和媽媽去散散步,聊聊天,每天都過得很快樂。
此致!
敬禮
弄得有的時候我也很納悶。
我不明白,為什么只有我一個人在這里暗含傷感,他們卻未必都會經歷和我一樣的心里路程,我曾經也看透,那些所謂的感情和敏感,所有的一切,未必真的能夠全部堅持到最后。
我還是記得,當初他們的每一個眼神,都是會影響你的心情的。
那個時候,你們似乎每個人都開始變得不太一樣了,同樣的,當你離開之后,會有新的同來接替你的位置。
這樣的殘酷,我們卻都不得不接受。
這是慢工出細活,我們得慢慢來,不能急。
我喜歡過那么多人,我喜歡這個世界,很多人都沒有告訴我什么道理,可是我卻在慢慢滴摸索,從未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