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手術病例報告范文

手術病例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手術病例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手術病例報告

第1篇:手術病例報告范文

術前麻醉訪視:神志昏迷,T36.5℃,R22次/分,P78次/分,BP110/70mmHg,雙肺可聞及少許濕鳴音,胸部X片未查,心電圖、肝、腎功未見異常,檢驗WBC10.9×109/L、RBC 4.38×1012/L、HGb 126g/L、PLT133.00×109/L、PT 26.2、APTT 27.0、B型血。電解質Na+ 129mmol/L、K+ 5.0mmol/L、Cl-100mmol/L、CO2CP41.9mmol/L。

A?S?A病情估計分級Ⅲ級,麻醉選擇:氣管內插管靜吸復合麻醉,9:20誘導,誘導用藥2.5%硫噴妥鈉10ml,司可林100mg,插管順利,無嗆咳及誤吸,機控呼吸,14次/分,多參數無創監護儀監測,麻醉維持用芬太尼、氨氟醚、維庫溴銨,手術俯臥頭位略低。手術9:55開始,10:00時血壓下降至75/65mmHg,脈搏120次/分,靜脈注射麻黃素5mg后血壓回升,術中血壓維持在90~110/60~75mmHg。手術12:30結束,歷時2小時35分鐘,術中補液復方氯化鈉注射液1500ml、409代血漿500ml、B型懸浮紅細胞400ml、0.9%生理鹽水200ml,術中失血約600ml,尿量900ml。12∶[KG-*2]20病人自主呼吸恢復,術中間斷監聽雙肺呼吸音無明顯改變。

手術結束,由俯臥改變為仰臥時,氣管內出現白色泡沫痰,隨之加重并呈粉紅色,呼吸困難,R22次/分,P從130次/分逐漸至180次/分。減慢輸液速度,靜脈注射地塞米松20mg、速尿40mg、山莨菪堿10mg,嗎啡10mg分2次注射,靜脈緩慢推注西地蘭0.4mg、氨茶堿0.25g,靜脈滴注20%甘露醇250ml,同時作氣管內吸引,間斷正壓給氧。經搶救治療,病情逐漸穩定,呼吸平穩,氣管內分泌物明顯減少,14:15病員呼吸道通暢,呼吸穩定,R22次/分,P150次/分,BP102/65mmHg,血氧飽和度98%,帶管送回病房。回病房后兩度出現煩躁,給予靜脈注射安定后安靜,18:00拔除氣管導管,拔管后病員安靜,病情穩定,呼吸平穩,生命體征基本正常。其他未見異常。2005年1月29日二次做顱骨修補術后痊愈出院。

例2:患者,男,30歲,體重約70kg,商人。因被刀砍傷胸腹部,雙側多根肋骨開放性骨折、血氣胸、脾臟破裂、急性失血性休克,于2006年11月22日8:45因病情危重,由門診直接入手術室。在氣管內插管靜吸復合麻醉下行胸腔探查、閉式引流,腹腔探查、脾切除、腹腔引流手術。入手術室前抽血檢查:WBC12.4×109/L,RBC3.89×1012/L、HGb114.0g/L、HCT0.3L/H、PLT160.00×109/L、PT14.8、APTT27.9、B型血,心電圖未查。胸部X片:右胸9、10肋骨骨折、伴積液,左胸9、10、11肋骨骨折、伴創傷性濕肺、胸腔積液。入手術室時A?S?A病情估計分級Ⅳ級。R23次/分,P140次/分,BP78/40mmHg,血氧飽和度56%,面罩加壓給氧,同時迅速建立靜脈雙通道,輸入羥乙基淀粉130/0.4氯化鈉注射液。因是飽食病員,為防止嘔吐誤吸,靜脈注射格拉斯瓊3mg,用芬太尼0.1mg、維庫溴銨8mg、咪達唑侖5mg、丙泊酚100mg誘導氣管內插管,插管順利,無嗆咳及誤吸(插管時血壓85/60mmHg),機控呼吸,14次/分,潮氣量580ml,多參數無創監護儀監測,麻醉維持瑞芬太尼、丙泊酚、維庫溴銨、氨氟醚。手術22日9:10開始,歷時3小時10分鐘,23日0:20結束,受傷至手術完全止住傷口出血時,大約失血4000ml,術中尿量2200ml,輸入晶體液3000ml,膠體液(羥乙基淀粉130/0.4氯化鈉注射液2000ml、聚明膠肽注射液1500ml、代血漿500ml),懸浮紅細胞400ml、全血300ml,手術麻醉過程中P120次/分左右,BP 80~90/40~60mmHg,術中2次出血較劇時,血壓一度降至60/40mmHg,給予升壓藥多巴胺和加快補液速度維持,23日0:10停用,0:15自主呼吸恢復,0:20出現氣管導管內分泌物增多,呈白色泡沫樣,雙肺濕鳴音,診斷為急性肺水腫。減慢輸液速度,靜脈注射地塞米20mg、速尿40mg、山莨菪堿10mg、嗎啡5mg,用藥后癥狀緩解,0:25患者意識恢復。R22次/分、P100次/分、BP90/50mmHg,血氧飽和度97%,急查全血圖,因病人不能耐受導管的刺激,0:40拔除氣管導管,面罩給氧輔助呼吸。1:10病情加重,呼吸道泡沫痰增多,呼吸困難加重,R26次/分、P130次/分、BP70/40mmHg,血氧飽和度80%。全血圖結果:WBC 14.3×109/L、RBC 1.9×1012/L、HGb56.0g/L、HCT0.2L/H、RLT69.00×109/L。靜脈緩慢注射氨茶堿0.25g,西地蘭0.4mg,效果不佳,再次用芬太尼、咪達唑侖、維庫溴銨誘導后作氣管內插管機控呼吸,靜脈滴注多巴胺、間羥胺升壓,輸入5%碳酸氫鈉150ml、20%甘露醇150ml,全血200ml,懸浮紅細胞1200ml,地塞米松20mg。手術結束后在手術室搶救治療5個多小時,輸血共計2100ml。23日5:30時呼吸道分泌物明顯減少,呼吸平穩,R20次/分,P125次/分,BP100/60mmHg,血氧飽和度在脫氧狀態下95%,意識未恢復,全血圖:WBC16.0×109/L、RBC4.07×1012/L、HGb114.0g/L、HCT0.4L/L、RLT111.00×109/L、K+4.77mmol/L、Na+147mmol/L、Cl-104mmol/L、CO2CP 25.90mmol/L、UREA5.19mmol/L、CREA70μmol/L。帶管送回病房,呼吸機輔助呼吸,8:00患者意識完全清醒,呼吸道通暢,呼吸平穩,呼吸道分泌物少許,拔除氣管導管,拔管后生命體征無異常變化,直至康復出院。

討論

根據手術麻醉中急性肺水腫原因分析,肺水腫的發生都不是單一因素。

例1頭枕部硬膜外血腫,術前雙肺就有少許濕鳴音,在做后顱凹血腫清除時,可能是手術刺激中樞神經,釋放大量神經沖動,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外周血管收縮,使肺毛細血管壓升高;另外,可能病人保持頭略低的俯臥位2個多小時,補充液體和血共3100ml,雖然術中失血>600ml,尿>900ml,但液體量相對較多,速度相對較快,加之對肺有一定壓迫,血液在肺部瘀滯,使肺毛細血管壓升高。兩個因素的存在致急性肺水腫的發生。

例2因急性失血性休克,雖然在手術過程中輸血,術畢查嚴重貧血,低蛋白血癥,血漿蛋白減少,以致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是導致肺水腫重要原因之一;加之我院血源匱乏,此例急性嚴重失血,得不到血液的及時補充,依賴加快輸液維持,造成液體負荷過重。兩個重要因素的存在,致急性肺水腫發生。

防范與教訓:①危重病人手術麻醉時,在有條件的醫院,最好作動脈壓和中心靜脈壓監測,防止液體負荷過重而發生肺水腫。②危重病員手術麻醉過程中須密切觀察肺部情況,如有異常及時處理。③失血性休克病員應及時補充血液,有效糾正低蛋白血癥。④根據我科發生的兩例肺水腫原因分析,肺水腫的發生都是綜合因素,在基層醫院條件限制,難以避免,但在手術麻醉過程中,麻醉者還是需要盡一切努力,消除致肺水腫的因素。⑤手術麻醉中并發肺水腫,要及時用有效藥物治療外,病員意識恢復不能耐受氣管導管時,應使用藥物消除病員意識,甚至可用肌松劑后作控制呼吸,不能過早拔除氣管導管。否則,可能會導致不可預料的嚴重后果。

第2篇:手術病例報告范文

2004年以來,我科選擇性的對變應性鼻炎(AR)并鼻中隔偏曲的78例患者行鼻中隔矯正術及鼻腔黏膜射頻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78例符合2004年蘭州會議制定的AR診斷標準。其中男56例,女22例;年齡19~55歲,平均32.7歲;病程4~20年,平均9.4年。均有常年發作性噴嚏、鼻癢、鼻塞、流清涕等癥狀,抗原皮膚實驗和鼻內激發實驗陽性,全部患者均接受減充血劑、口服抗組胺藥或外用類固醇皮質激素、免疫脫敏等系統治療6個月以上,癥狀無明顯改善。

1.2 治療方法

患者取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1%地卡因腎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3次,1%利多卡因10ml加鹽酸腎上腺素5滴行鼻中隔軟骨膜下浸潤麻醉。于0°鼻內窺鏡下行鼻中隔成形術切除偏曲的軟骨和骨性部分。選用東莞GKSPI行耳鼻喉科雙極射頻治療儀,設定主機能量為5級,在下鼻甲下緣根據下鼻甲大小將其分為前后2部分,每部分打1個孔,將射頻電極插入下鼻甲,沿其長徑方向在黏膜下推進約1cm,當打孔至所需深度后,射頻電極不動,激活射頻8s,緩慢抽出電極,然后設定主機能量為4級,激活射頻消融鼻丘及鼻中隔前上區域黏膜。縫合切口,膨脹海綿填塞鼻腔。2d抽出鼻腔填塞物,5d后拆除縫線。

1.3 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變應性鼻炎療效評定標準(2004年蘭州)進行評定。

2 結 果

全部病例1周后清理鼻腔,黏膜腫脹逐漸減輕,分泌物減少,打噴嚏、清水樣涕癥狀改善。術后6個月后顯效51例,有效17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7.2%,未見手術并發癥,無其他不適。

第3篇:手術病例報告范文

關鍵詞:抗菌可吸收線 降低外科手術感染 研究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090-01

1 問題的描述

抗菌線的使用,是一種安全、簡便而高效的降低外科手術感染機率的方法,手術縫線的選擇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已經在全世界廣為推行。B國,在2011―2013年間,大約有1000人手術時用了抗菌可吸收線,20世紀初,美國動物實驗研究報告表明抗菌線可降低感染率。不難理解,這些報告已經引起醫學者的關注。重要的問題是抗菌線和感染之間的聯系是否也適用于人類。

2 該問題與國家或當地衛生保健目標的相關性(生物醫學、行為醫學及衛生體系的開發)

鑒于實驗結果發表在一些非專業刊物上,對抗菌線可能會產生負向作用,因此不論從項目方面還是從科學方面都有理由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在選擇發展中國家進行研究時,有幾個因素必須考慮:手術部位、手術方式、選用線種類、廣泛選用抗菌線的年數、獲得效果的一致性。有關資料的分析表明B國家最適合于這些情況,因此,我們決定在這個國家進行這項研究。

3 計劃研究結果的適用領域

根據對下述問題的回答,研究結果將有助于手術決策者與衛生科學工作者更有效、更安全的利用可利用優質資源。

(1)抗菌吸收線是否與手術感染的降低有關?

(2)如果存在聯系,與其它已知的危險因素相比,抗菌線的相對重要性有多大?

(3)哪些手術在使用抗菌線后發生感染降低的可能性特別大?

4 文獻和其他現有信息的綜述

多個國家的多家醫院對此進行了多項研究,然而,在大多數研究中,與其它普通可吸收線沒有太大明顯的區別。但是,在其他環境下,可能會獲得不同的研究結果。

5 提出目的

(1)一般目的。確定抗菌縫線的選擇與術后感染之間是否有因果聯系。如果有,則確定抗菌線與感染發生是否因觀察對象具有其他潛在危險因素,如吸煙、糖尿病、營養不良等而增強。

(2)特殊目的。包括:估計抗菌線及其感染危險因素的相對危險度(使用單變量分析方法);估計抗菌線對感染獨立的作用(利用條件Logistic回歸模型);檢測抗菌線使得手術感染降低的機率;檢測抗菌線、吸煙、糖尿病之間可能的協同作用。

6 研究變量

(1)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標準來預防降低手術感染的發生。

(2)病人特征:年齡、出生日期、宗教、教育、職業、家庭史、婚姻狀況。

(3)婚育史:有否結婚、生育。

(4)生活方式:吸煙習慣、飲食習慣、體力活動。

(5)醫學史:有無可能導致傷口不愈易感染的外傷、糖尿病等。

7 研究假設的闡述

20世紀初,美國動物實驗研究報告表明抗菌線可降低感染率。我們希望進一步研究這一結果是否適用于人類。

8 研究方法學

8.1 方法學的摘要。進行以醫院為基礎的病例-對照研究抗菌縫線和降低感染之間的可能關系。病例組500例選自10所醫院應用抗菌線的手術患者,年齡在30歲至60歲之間;對照組1000名,為與病例相配的使用普通可吸收線住院手術病人。

8.2 研究設計。

(1)研究策略的選擇。經培訓過得調查員應用事先設計好的調查表詢問上述病例組與對照組。

(2)研究場所的選擇。在B國家挑選10醫院,研究對象必須是手術用過抗菌線的住院病人,并無感染;對照組也必須是手術病人,沒用過抗菌線。研究期限為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

(3)抽樣。鑒于本研究的設計,樣本(病例組或對照組)以非隨機化方法選擇。樣本量確定為病例組500例,對照組1000例等。

(4)對照組的使用。如上所規定,每個病例選擇兩個對照,并按照一系列條件進行配對等。

(5)研究工具。調查表的設計應盡量減少調查員偏倚和回答偏倚。調查人員從醫院護士和來自院外有經驗的調查人員中挑選。并進行一些簡短培訓等。

(6)收集資料計劃的簡短描述。病例組的選取:調查員審閱每日住院手術病人情況如果適合研究的范圍,將病例做評估調查員核對病人背景資料是否合格如果合格調查人員開始詢問并填寫調查表每完成5個病例和10個配對對照以后,請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對調查表進行評估重復以上步驟。

對照組的選取:調查人員評估入院單選擇符合配對標準和入院診斷合適的對照病例核對病人背景資料是否符合入院標準如對照組成員合格,則進行調查。

第4篇:手術病例報告范文

這些病例均根據手術后的診斷及病理切片來證明,因錯誤診斷或因其他原因而施行闌尾手術之病例均未包括在內。

發病率

333例中男252例(75.6%),女81例(24.4%)。男∶女=3∶1。在一般文獻中統計,男性與女性之發病率大致相等。年齡16~30歲者占80.7%,10歲以下者3例,50歲以上者9例。

癥 狀

腹痛:疼痛是必備的癥狀,在275例急性組中,無1例無腹痛而診斷為急性闌尾炎者。腹痛大半開始在臍周圍或腹上部,以后轉移至腹右下部;轉移之時間可自數小時至數日不等。但疼痛之劇烈程度不能完全代表炎癥的輕重,許多病例雖疼痛輕微,但手術時發現闌尾已經壞疽,甚至穿孔。

胃腸道癥狀:通常認為在急性闌尾炎常有惡心、嘔吐及腹瀉或便秘等胃腸道癥狀。在本組232例單純組中有嘔吐1次或數次者僅占33.8%。但在腹膜炎組中有嘔吐者達74.0%,有惡心者占87.3%。因此嘔吐及惡心雖非急性闌尾炎所必備的癥狀,但往往指示病理的發展較嚴重。

同樣,在急性闌尾炎的病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單純組的病例均無大便習慣的改變;而在腹膜炎組中則多半伴有腹瀉或便秘。單純組232例中,便秘占15.7%,腹瀉占11.3%,正常占73%;腹膜炎組43例中,便秘占29.0%,腹瀉占28.5%,正常占42.5%。

局部壓痛:局部壓痛為急性闌尾炎所必備的癥狀。在腹膜炎組的病例中常同時伴有腹部肌肉的僵直。但壓痛及肌肉僵直的區域視闌尾的解剖位置而異;通常位在右髂凹部,絕不限于一般教科書所特定的某點:如麥氏點或蘭氏點等。

體溫:在單純組中體溫常是正常的,或僅有微熱(38℃以下)。在232例中體溫在38℃以下者占85%,而在39℃以上者僅占1.75%。體溫較高時應多考慮其已有腹膜炎發生。81例腹膜炎組中患者體溫在38℃以上者45%,體溫在39℃以上者24%。

化驗檢查:232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白細胞計數,單純組232例,1萬以下占40%,1萬~2萬占54%,2萬以上占6%;腹膜炎組43例,1萬以下占8%,1萬~2萬占74%,2萬以上占18%。

由上可見,腹痛及右髂凹部的壓痛為急性闌尾炎的必備癥狀。惡心、嘔吐及大便習慣的改變在急性闌尾炎患者中并非經常發生;發生時往往指示病情的發展較嚴重。一般教科書上所謂之各種特殊壓痛點及體征僅僅可作為參考及表示闌尾大約的部位。在單純性急性闌尾炎患者中體溫常在38℃以下,白細胞通常在1萬左右。

在慢性闌尾炎組的病例中,并無典型的體征。常有的癥狀為消化不良、惡心、便秘、腹脹等胃腸道癥狀。大部分患者有腹右下部的輕度壓痛。

病理檢查

在275例急性闌尾炎中,有170例曾行闌尾標本之病理檢查。今將本院病理科既往關于闌尾炎的診斷標準在170例曾做病理切片的病例中,有47例雖臨床上手術前后的診斷均為急性闌尾炎,但病理切片之報告為慢性闌尾炎或正常闌尾。這一種臨床癥狀一病理檢查結果不符的現象,在國內、外文獻中也有報道。但關于其原因則尚多爭執。

治 療

所有333例除患者堅決拒絕手術,或癥狀不明顯診斷未能肯定者外,常規施行早期一次手術。即使在闌尾膿腫或合并有局限性腹膜炎的病例,亦盡量急取行一期闌尾摘除術。

關于在手術時未能找到闌尾在其他報告中亦偶有述及。通常認為可能由于:①闌尾套疊入盲腸內;②由于病情復發的闌尾脫腐消失;③先天畸形,闌尾未發育;④技術錯誤。

麻醉:298次手術中,施行全身麻醉者13次,脊髓麻醉251例,局部麻醉34次。全身麻醉僅在孩童或診斷不明確時用之。

切口:用麥氏切口228次,其他切口70次。在診斷未能肯定及女性患者多數作腹直肌外線切口。

闌尾位置:以盲腸后位最多,占58.5%,其次為盲腸之內后方;完全在膽膜后者僅1例。

殘端處理:常規施行闌尾切除后殘端結扎埋入法。在盲腸亦有明顯炎癥浸潤時行單純結扎法。

結 果

并發癥:在298例手術患者中,手術后發生腹腔內殘余膿腫者4例(1.44%);大部均屬腹膜炎組病例。手術創口感染者20例(7%);其中發生于單純組者病例占6.8%,腹膜炎組者13.6%,慢性闌尾炎組之傷口感染率為0.9%。

第5篇:手術病例報告范文

護理質量督查記錄

護理部專項督查記錄

醫院感染專項督查記錄

護理部專項督查記錄

一二一團醫院檢驗科SOP文件 文件編號:SHZ121TYY-JYK-01 A/O

一二一團醫院東野分院檢驗科概況

農八師一二一團醫院東野分院建立1956年,檢驗科現有工作人員3人,全部是中級職稱,大專2人,中專1人,。設有標本采集與處理、生化檢驗、免疫檢驗、臨床血液檢驗、配血共2個專業組。

主要儀器設備: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液細胞五分類分析儀、尿液分析儀、生物安全柜等一大批的先進的檢驗設備。

檢驗科開展的室內質控:常規生化項目41項、電解質3項、免疫項目11項、化學發光7項、血常規、血凝、尿十項HCG等項目。

檢驗科參加的室間質評:兵團的生化、臨床血液項目的室間質評。

為全面提高檢驗科的服務質量,使檢驗報告具有公正性、科學性和準確性。檢驗科幾年來一直在爭取并積極創造條件使檢驗科的質量管理水平達到中國國家認可實驗室資格的通用要求標準。2008年檢驗科按照ISO15189:2003《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標準來制定檢驗科質量手冊及工作程序文件,檢驗科全體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依據本質量手冊為準則開展各項工作,并不斷使其完善。

檢驗科負責人:唐永忠 電話:[1**********]

地址:新疆農八師一二一團醫院東野分院 郵政編碼:832062

檢驗科工作人員一覽表

儀器設備一覽表

附加3 授權簽字人情況表

報告解釋人員

一二一團醫院檢驗科SOP文件 文件編號:SHZ121TYY-JYK-02 A/O

授 權 書

為確保檢驗科質量工作和技術工作按照ISO15189: 2003質量體系有效運行和持續改進,經醫院領導研究決定,由檢驗科主管檢驗師唐永忠同志負責檢驗科質量管理工作和技術管理工作。

授權人簽字:唐豫平

授權人職務:檢驗科負責人 簽字日期:2011年12月1日

一二一團醫院檢驗科SOP文件 文件編號:SHZ121TYY-JYK-03 A/O

批 準 書

《本質量手冊》依據ISO15189:2003《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標準編制而成,它闡述了東野分院檢驗科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并對各質量活動的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各種記錄以及該手冊的使用和管理作了具體描述和規定,是本實驗室各項質量和技術活動所依據的準則。檢驗科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并認真執行,保證檢驗結果的公正性、科學性和準確性。

本《本質量手冊》第一版(SHZ121TYY-JYK2011 A/O)檢驗科已經審定,現予批準,并自批準之日起生效。

批準人簽字:唐永忠

批準人職務:檢驗科負責人 批準日期:2011年12月1日

管 理 規 范

依據ISO15189:2003

東野醫院檢驗科

程 序 文 件

依據ISO15189:2003

東野醫院檢驗科

業 指 導

東野醫院檢驗科

書作

一二一團醫院檢驗科SOP文件 文件編號:LAB/PF-002 A/O

批 準 書

本《程序文件》依據ISO15189:2003《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標準和本室《質量手冊》編制而成,它對東野醫院檢驗科各項質量和技術活動的工作程序、操作方法、各種記錄等作了具體描述和規定,檢驗科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并認知執行。

本《程序文件》第一版檢驗科管理層已經審定,現予批準,并自批準之日起生效。

批準人簽名:唐永忠

批準人職務:檢驗科負責人

批準日期:2011年12月1日

傳染病相關制度、診療規范培訓試題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

1、艾滋病患者臨床表現潛伏期平均年。

2、艾滋病的主要表現:全身癥狀(艾滋病相關綜合征)包括發熱、腫大、、、盜汗等。

3、流行性感冒病前有與急性患者的接觸史。臨床潛伏期為1-3日,急起,顯著乏力、頭痛、咽痛、胸骨后燒灼感、鼻塞流涕等,主要用 對癥治療及防治繼發性細菌感染。

4、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實驗室檢查血象: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和輕至中度增高。

5、麻疹患者臨床經過前驅期、、。

6、發現丙類傳染病和其他傳染病時,應當在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 。

7、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如果漏報1例傳染病,處罰當班醫生人民幣元,造成重大影響按有關法規依法處理。

8、對疑似傳染病和確診的傳染病病例,要登記其具體內容,歲以下兒童要登記家長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學校、班級等內容。

9、對門診日志上登記需上報的傳染病要做出明顯標志,疫情上報后,醫院疫情管理人員 。

10、檢驗科所有工作人員均為法定傳染病責任報告人,發現 類傳染病病例,都有責任和義務進行報告。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簡述如何預防細菌性痢疾?

2、簡要寫出《傳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種有哪些?

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

1、 2-10 2、消瘦 疲乏 腹瀉 3、畏寒高熱 解熱止痛藥 4、血清 尿淀粉酶5、出疹期、恢復期 6、24小時 7、50元 8、14歲 9、要加蓋“疫情已報”章 10、甲、乙、丙

1、簡述如何預防細菌性痢疾?

答:應采取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綜合措施。

(1)管理傳染源:早期發現、診斷、隔離及治療病人及帶菌者;從事飲食、自來水廠工人及托幼工作人員應定期糞檢,如發現帶菌者應調離工作及徹底治療。

(2)、切斷傳播途徑:搞好飲食、飲水衛生;搞好個人及環境衛生;做好“三管一滅”

(3)、保護易感人群:特殊情況下,對無法搞好飲食衛生時,可口服痢疾菌苗,如F2a型“依鏈株”活菌苗。

2、簡要寫出《傳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種有哪些?

答:《傳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種共三類39種。其中:甲類2種:鼠疫、霍亂。乙類26種。丙類11種。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

1、( )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A、醫療機構 B、采供血機構 C、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D、任何單位和個人

2、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應與( )內將傳染病報告卡通過網絡報告。并于( )內寄出傳染病報告卡。( ) A、2小時、6小時 B、12小時、24小時 C、2小時、2小時 D、24小時、24小時 3、傳染病報告記錄資料要保存( )年。

A、3年 B、6年 C、9年 D、12年 4、下例不屬于傳染病疫情管理制度的是:( )

A、定期對已上報的傳染病卡片進行,對重卡進行剔除; B、發現本年度內漏報的傳染病病例,應及時補報; C、傳染病報告記錄資料要保存3年;

D、疫情管理人員未經許可,不得轉讓或泄露信息報告系統操作賬號和密碼,密碼不得更換。

5、《傳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種共有:( ) A、二類、11種; B、三類、39種; C、三類、26種; D、二類、26種;

6、死亡病例報告管理領導小組職責錯誤的是:( ) A、貫徹執行上級指示,在上級主管部門指導下開展工作; B、制定死亡病例報告的管理制度、人員職責、報告流程; C、對死亡病例報告管理各環節進行監督檢查; D、發現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建議立即對報告信息進一步核實; 7、為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促進傳染病的疫情報告管理,特制訂:( )

A、傳染病疫情信息網絡直報制度; B、傳染病疫情自查制度; C、傳染病疫情報告獎懲制度; D、傳染病漏報檢查制度; 8、重大傳染病包括三類16種法定傳染病,下列不屬于的是:( ) A、乙肝、輪狀病毒感染、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腮腺炎; B、已經基本消滅的疾病:白喉、絲蟲病、脊髓灰質炎; C、甲類及按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

D、多年未發生的罕見的疾病:狂犬病、登革熱、炭疽(除肺炭疽)、新生兒破傷風、鉤端螺旋體病、麻風病、血吸蟲病、黑熱病、包蟲病;

9、對疑似傳染病和確診的傳染病病例,要登記的具體內容中不包括:( )

A、姓名、性別、年齡; B、發病日期、診斷日期; C、工作單位、家庭詳細住址; D、電話號碼;

10、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組傳染病,臨床上以為( )主要表現,部分病例出現發熱及黃疸。 A、厭食、厭油、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 B、乏力、食欲減退、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 C、肝區不適、肝痛、肝腫大、壓痛、脾腫大; D、蜘蛛痔、肝掌、毛細血管擴張、肝病面容;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

1、艾滋病患者臨床表現潛伏期平均 年。

2、艾滋病的主要表現:全身癥狀(艾滋病相關綜合征)包括發熱、 、淋巴結腫大、 、 、盜汗等。 3、流行性感冒病前有與急性患者的接觸史。臨床潛伏期為1-3日,急起 ,顯著乏力、頭痛、咽痛、胸骨后燒灼感、鼻塞流涕等,主要用 對癥治療及防治繼發性細菌感染。 4、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實驗室檢查血象: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和 輕至中度增高。 5、麻疹患者臨床經過前驅期、 、 。 6、發現丙類傳染病和其他傳染病時,應當在 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

7、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如果漏報1例傳染病,處罰當班醫生人民幣 元,造成重大影響按有關法規依法處理。 8、對疑似傳染病和確診的傳染病病例,要登記其具體內容, 歲以下兒童要登記家長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學校、班級等內容。 9、對門診日志上登記需上報的傳染病要做出明顯標志,疫情上報后,醫院疫情管理人員 。

10、檢驗科所有工作人員均為法定傳染病責任報告人,發現 、 、 、 類傳染病病例,都有責任和義務進行報告。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

1、傳染病報告卡按要求逐項填寫,不得有漏項、缺項和邏輯錯誤。卡片填好后報送科室主任收取。( )

2、任何個人對傳染病病例陽性檢驗結果及其病人相關資料有保密的義務。( )

3、各科室必須建立傳染病報告登記本,根據疫情報告時限及時填卡上報,各科室主任負責本科室的自查管理工作。( ) 4、發現其他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攜帶者時,于12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網絡報告。( ) 5、傳染病報告卡應按編號裝訂,《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應按有關規定保存,保存期限六年。( )

6、責任報告人發現傳染病時,在搶救處臵患者的同時應及時、規范填寫“傳染病報告卡”。 ( )

7、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時,要立即電話報告預防保健科。( )

8、傳染病疫情報告獎懲制度對累計漏報、遲報超過3例者,扣除主管院長及醫務科責任人年終獎金,并給予警告處分。 ( ) 9、發現人畜共患傳染病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農、林部門應當互相通報疫情。( )

10、在醫療過程中患者死亡后,須填報《死亡病例報告卡》,對死亡案例進行死因醫學診斷并由科主任填報《死亡醫學證明書》。( )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簡述如何預防細菌性痢疾?

2、簡要寫出《傳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種有哪些?

傳染病相關制度、診療規范培訓試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

1、D 2、C 3、A 4、D 5、B 6、D 7、C 8、A 9、D 10、B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30分)

1、 2-10 2、消瘦 疲乏 腹瀉 3、畏寒高熱 解熱止痛藥 4、血清 尿淀粉酶 5、出疹期、恢復期 6、24小時 7、50元 8、14歲 9、要加蓋“疫情已報”章 10、甲、乙、丙 三、判斷題(每題2分,共20分)

1、錯 2、對 3、對 4、錯 5、錯 6、對 7、對 8、對 9、對 10、錯

四、簡答題(每題10分,共20分) 1、簡述如何預防細菌性痢疾?

答:應采取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綜合措施。

(1)管理傳染源:早期發現、診斷、隔離及治療病人及帶菌者;從事飲食、自來水廠工人及托幼工作人員應定期糞檢,如發現帶菌者應調離工作及徹底治療。

(2)、切斷傳播途徑:搞好飲食、飲水衛生;搞好個人及環境衛生;做好“三管一滅”

(3)、保護易感人群:特殊情況下,對無法搞好飲食衛生時,可口服痢疾菌苗,如F2a型“依鏈株”活菌苗。

2、簡要寫出《傳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種有哪些?

答:《傳染病防治法》管理的病種共三類39種。其中:甲類2種:鼠疫、霍亂。乙類26種。丙類11種。

手術室培訓考試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單項選擇

1、潔凈手術室空氣細菌菌落數是多少,并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 )

A ≤ 10 cfu/m3 B ≤200 cfu/m3 C ≤5 cfu/m3 D ≤500 cfu/m3

2、手術器械、敷料首選哪種方法滅菌( )

A 壓力蒸汽滅菌 B 2%戊二醛10小時 C 環氧乙烷 D等離子體

3、洗手刷應做到( )

A 不必消毒 B 一周一消毒 C 一用一消毒 D 一刷多用

4、植入物和植入性手術器械應該在何種情況下方可使用( )

A 滅菌后直接使用 B 滅菌后應在生物監測合格后使用 C 浸泡消毒后直接使用 D 以上都對

5、滅菌后的物品在何種情況下視為已被污染,不得使用( )

A 手感潮濕 B 標志清楚 C 在有效期內 D 滅菌包裝適宜

三、判斷題

1、連臺手術之間不必對手術間進行及時清潔消毒處理。( )

2、外科刷手不必用刷子蘸洗滌劑將指甲內污物刷凈,并洗凈雙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劑刷手或泡手。( )

3、手術室應設有工作人員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潔污分開,流向合理。

( )

4、麻醉機的螺紋管、氧氣面罩等通過管道與淺表體腔接觸的器具最好是送CSSD集中清洗消毒,可在清潔的基礎上耐高溫的采用壓力蒸汽滅菌;不耐熱的部分可清潔后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劑1000—2000mg/L浸泡30—45分鐘清洗擦干備用。( )

四、簡答題

簡述外科手消毒應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一、單項選擇

1、潔凈手術室空氣細菌菌落數是多少,并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A)

A ≤ 10 cfu/m3 B ≤200 cfu/m3 C ≤5 cfu/m3 D ≤500 cfu/m3

2、手術器械、敷料首選哪種方法滅菌( A )

A 壓力蒸汽滅菌 B 2%戊二醛10小時 C 環氧乙烷 D等離子體

3、洗手刷應做到( C )

A 不必消毒 B 一周一消毒 C 一用一消毒 D 一刷多用

4、植入物和植入性手術器械應該在何種情況下方可使用(B)

A 滅菌后直接使用 B 滅菌后應在生物監測合格后使用 C 浸泡消毒后直接使用 D 以上都對

5、滅菌后的物品在何種情況下視為已被污染,不得使用( A )

A 手感潮濕 B 標志清楚 C 在有效期內 D 滅菌包裝適宜

二、多項選擇

1、手術室的建筑布局應遵循哪些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原則(ABCDE)

A 布局合理 B 分區明確 C 標識清楚 D 符合功能流程合理 E 潔污區域分開。

2、潔凈手術室控制“塵源”應做到下列那幾項(ABCDE)

A 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 B 戴口罩、帽子、穿潔凈服 C 室內放置必備設施和家具

D 控制人員數量 E 有外包裝的物品拆去外包裝,無外包裝的物品應徹底清潔后方可入室

3、潔凈手術室分為下列哪幾種手術間(ABCD)

A 特別潔凈手術室(Ⅰ類) B 標準潔凈手術室(Ⅱ類)C 一般潔凈手術室(Ⅲ類)D 準潔凈手術室(Ⅳ類 ) E 以上都不對

4、特別潔凈手術室(Ⅰ類)適合做下列哪些無菌手術(ABCD)

A 關節置換手術 B 器官移植手術 C 腦外科 D 心臟外科和眼科 E 以上都不對

三、判斷題

1、連臺手術之間不必對手術間進行及時清潔消毒處理。(×)

2、外科刷手不必用刷子蘸洗滌劑將指甲內污物刷凈,并洗凈雙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劑刷手或泡手。(×)

3、手術室應設有工作人員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潔污分開,流向合理。(∨)

4、麻醉機的螺紋管、氧氣面罩等通過管道與淺表體腔接觸的器具最好是送CSSD集中清洗消毒,可在清潔的基礎上耐高溫的采用壓力蒸汽滅菌;不耐熱的部分可清潔后采用含氯或含溴消毒劑1000—2000mg/L浸泡30—45分鐘清洗擦干備用。(∨)

四、簡答題

簡述外科手消毒應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答:外科手消毒應遵循的原則是:

(1)先洗手、后消毒。 (2)外科手術前。

(3)不同病人手術之間;手術開始后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應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

醫院手術室管理規范培訓考試

科室 姓名 得分

1.為加強醫院手術安全管理,指導并規范醫院手術部(室)管理工作,保障 ,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護士條例》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有關 、 ,制定本 。

2.手術室護士應當接受與的再培訓。

3.手術部(室)應當與臨床科室等有關部門,為中心,保證患者圍手術期各項工作的 。

4.手術部(室)應當建立,與臨床科室等有關部門共同實施,。

5.手術部(室)應當制訂并完善各類和,快速有效應對意外事件,并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提高 的能力。

6.手術部(室)的工作區域,應當每當天手術全部 后,應當對手術間及時進行 處理。

7.手術部(室)的醫療廢物管理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進行 、 。

1.為加強醫院手術安全管理,指導并規范醫院手術部(室)管理工作,保障醫療安全,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護士條例》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有關法規、規章,制定本規范。

2.手術室護士應當接受崗位培訓并定期接受手術室護理知識與技術的再培訓。

3.手術部(室)應當與臨床科室等有關部門加強聯系,密切合作,以患者為中心,保證患者圍手術期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4.手術部(室)應當建立手術安全核查制度,與臨床科室等有關部門共同實施,確保手術患者、部位、術式和用物的正確。

5.手術部(室)應當制訂并完善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處置流程,快速有效應對意外事件,并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提高防范風險的能力。

第6篇:手術病例報告范文

    病例報告是醫學論文的一種常見體裁,通過對一兩個生動的病例進行記錄和描述,試圖在疾病的表現、機理以及診斷治療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資料的醫學報告。病例報告是醫學期刊中常見的一個欄目。過去,病例報告類論文多是報告一些首次發現的新病例,如愛滋病、軍團病都是通過病例報告被人發現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病例報告類論文目前已主要集中在已知疾病的特殊臨床表現、影像學及檢驗學等診斷手段的新發現、疾病的特殊臨床轉歸、臨床診斷治療過程中的特殊的經驗和教訓等。典型的病例報告通過對病 性形象生動的描述,給讀者以深刻的感性認識,使抽象的一般性的疾病表現和診療過程有了具體的形象的內容,便于臨床醫生進一步從理論上掌握疾病的特點與本質。

    臨床醫生在平時的診療工作中,有時會遇到一些病人的臨床表現超出了自己的知識范疇,不能對其按已有的知識歸類,這種病例有可能就是一個罕見病例。當然,要確定一個病例是否為罕見病例,還要認真全面地進行文獻數據庫檢索,以了解他人有無報道。罕見病例可能是一種特鐵的組織病變或生、生化紊亂所致。所以,凡遇到特殊的罕見病例時,應盡可能用各種現代化手段檢測和實驗研究,力求對疾病的機理進行深入的闡明。

    如果兩種或兩種以上少見病并發在同一患者,或某種綜合征與某種少見癥狀并存于同一患者,可能說明其間存在某種相關性,甚至一種疾病可能是由另一種疾病所引起。這類病例報告應有足夠的實驗室及影像學證據,或病理學證據,以支持并存病的機制與因果關系。

    某些病例的反常或者是常規經驗之外的臨床表現或轉歸可能提供新的病理、病因或治療機理的線索,為進一步開展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據。疾病的這些反常表現或特殊轉歸可以是由藥物或其它干預措施所致,也可以是疾病的獨特表現。這類病例報告要有足夠的臨床檢查和各種檢驗的證據,以說明反常表現和特殊轉歸的確鑿性。

    病例報告一般分為題目、作者姓名、單位、前言、病例介紹、討論、參考文獻等部分。

    病例報告的題目要求直接寫出病名或新方法及例數,緊扣論文內容,使讀者讀了以后,對論文報道內容有一直大致了解。

    病例報告的前言可有可無,有也應盡可能簡短,幾句話即可。

第7篇:手術病例報告范文

【關鍵詞】硬膜裂傷;腦脊液漏;脊柱手術

脊柱手術并發腦脊液漏在臨床上并不少見,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導致手術傷口經久不愈、椎管內感染、腦脊液囊腫或者引起長期腰腿痛、頭痛等癥狀[1、5]。對于如何處理脊柱術后腦脊液漏,歷來存在不同意見,有入主張通過再次手術修補硬膜裂口,有人則主張采用非手術治療。本科12例脊柱手術并發的術后腦脊液漏,全部經保守治療獲得治愈,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男8例,女4例,年齡32~61歲,平均44歲,均為1998~2005年本科脊柱手術后并發腦脊液漏病例。其中,胸腰椎腫瘤前路手術3例,胸腰椎骨折前路手術4例,腰椎間盤突出后路髓核摘除術2例,腰椎管狹窄后路椎管擴大減壓術2例,骶管蛛網膜囊腫后路切除術1例。硬膜損傷都在術中被立即發現。損傷原因:除3例系外傷椎體骨折片刺破外,其余病例均系手術操作所致。術后腦脊液漏的診斷依據:術中觀察到清亮液體涌出或明顯可見的硬膜囊的損傷,術后血漿引流管的引流物逐漸轉為清亮液體而引流量卻無減少趨勢,病人術后可能存在的頭痛、頭暈和惡心等主觀癥狀。本組病例血漿管單日最大引流量300~700ml,平均420ml。

2治療方法

2.1術中處理

根據清亮液體涌出的位置和量的多少判斷硬膜囊裂口的位置和大小,然后立即加以修復。用6-0帶針線直接間斷縫合裂口數針,直至見不到腦脊液漏出為止。對實在無法直接縫合的裂口,則取帶有少量肌肉的深筋膜片覆蓋,用6-0帶針線將筋膜片與硬膜囊縫合數針以固定筋膜片。術畢時,所有病例都放置血漿引流管。注意引流管只能經切口旁皮膚另戳口引出固定,決不能經切口引出。術后將血漿引流管連接床旁無菌塑料袋以引流可能從硬膜裂口漏出的腦脊液。最后,手術切口各層的縫合也必須做到嚴密,防止腦脊液經切口漏出。

2.2術后處理

病人去枕仰臥,抬高床尾使其保持頭低腳高狀態;消除所有可能引起腹壓增高的因素如咳嗽和尿潴留;給予靜滴20%甘露醇脫水,口服可減少腦脊液分泌的醋氮酰胺,盡量降低腦脊液壓力從而減少漏出量;適當給予復方氨基酸、白蛋白以加強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創造有利于硬膜裂口愈合的條件;同時,常規預防性應用廣譜抗生素預防感染發生。手術切口在無腦脊液漏出的情況下按常規術后2周拆線。血漿引流管每日引流量少于30ml時即可拔除,然后嚴密縫合引流口,待引流口完全愈合后拆線。對2例每日引流量多于400ml持續1周的病例,應用文獻[2]報道的腰穿置管持續引流腦脊液,血漿引流管在日引流量少于30ml時予以拔除,而腰穿置管則保留到手術切口拆線后且引流口也基本愈合時為止。對腰穿置管拔除后留下的針眼,僅給予厚敷料覆蓋數日即可。

3結果

手術切口均愈合良好,術后15~21d拆線。血漿引流管于術后7~19d拔除,引流口全部愈合。頭痛、頭暈和惡心等癥狀完全消退。出院后隨訪1~3年,患者無查見腦脊液囊腫或存在腰痛、頭痛等自覺癥狀。

4討論

治療腦脊液漏的關鍵在于術中對硬膜損傷的及時處理。如果術中已經見到腦脊液涌出而不做任何處理的話,術后必然發生腦脊液漏。就是術中對硬膜損傷進行了一定的修補處理,也不能絕對避免術后腦脊液漏的發生。本組病例即如此,術中全部做了修補而術后仍然全部出現腦脊液漏。盡管如此,術中給予的適當處理,是術后發生腦脊液漏后保守治療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所以,一定要重視術中的修補。除很小的裂口可在手術結束時用明膠海綿加游離肌肉組織塊壓迫外,幾乎所有的硬膜裂口都應爭取給予直接或間接的修補。最好能應用帶針無創線加以嚴密縫合,如果縫合不夠嚴密或實在無法縫合,則取帶有肌肉的深筋膜片縫合固定于硬膜上以覆蓋硬膜裂口。本組多數病例采用這種辦法取得成功。另外,術畢關閉切口時,一定要嚴密縫合切口各層,并且常規放置血漿引流管,將漏出的腦脊液及時引流出,以免積聚在皮下或從手術切口滲出而影響其愈合。治療脊柱術后腦脊液漏,是否都需要再次手術修補硬膜囊裂口,文獻觀點不一[1~5]。分析本組病例全部通過保守治療獲得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硬膜損傷得到了立即的修補處理,奠定了成功的基礎,而術后采用以降低硬膜損傷局部腦脊液壓力,減少腦脊液的漏出和促進硬膜損傷的愈合為核心的治療也確實有效。本組多數病例只是簡單地通過頭低腳高的仰臥位臥床休息和服用能抑制腦脊液分泌的藥物就獲得了成功。另2例腦脊液漏出量過大,則用腰穿置管持續引流腦脊液,直接降低腦脊液壓力,進而有效地控制經過硬膜裂口的漏出量,也成功避免了再次手術。

采用非手術治療成功希望很大,特別是腰穿置管持續引流腦脊液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手段,可用于血漿引流管每日引流量多于400ml持續1周以上且仍無明顯減少趨勢的病例。此外,通過腰穿將少量的病人自體靜脈血注入硬膜外腔,也是一種可嘗試的非手術治療。最近就有采用這種辦法成功治愈了脊柱手術后腦脊液漏的報道[6]。至于手術修補,筆者以為,術后因硬膜存在炎癥而質脆,再次手術不易成功,也難被病人接受,應盡量避免。

腦脊液漏的預防,除外傷所致或者硬膜己受到病變所累及必須加以切除從而導致的腦脊液漏以外,其

余病例都系操作不當引起,完全可以努力避免。手術醫師術前應根據病人具體情況認真分析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預備相應的解決方案。既往曾有脊柱手術史的病例,局部常常粘連嚴重,解剖層次不清,手術中容易誤傷硬膜囊,術前就應給予足夠重視。術中則應做到耐心細致,仔細止血,避免在血泊中操作。對于椎間盤髓核摘除等脊柱后路手術,特別注意采用適當方法去處理黃韌帶與硬膜囊的粘連,應以銳刀切割而不能以椎板咬骨鉗強行撕扯,以免撕裂硬膜。用尖刀切割黃韌帶和椎間盤纖維環時,還須注意刀鋒指向,并應以神經剝離子或神經拉鉤保護硬膜囊,否則,也容易發生硬膜損傷。

【參考文獻】

[1]郭曉山,鄭進佑,張長松.脊柱骨折手術后腦脊液漏合并感染的治療(附10例報告)[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2,9:874-876.

[2]張海兵,王文軍,易紅衛.持續腰穿引流治療脊柱手術后腦脊液漏[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4,1:656-658.

[3]王力平,茍凌云.脊柱手術后腦脊液漏的中西醫結合治療[J].臨床骨科雜志,2003,4:349-351.

[4]MisraSN,MorganHW,SedlerR.Lumbarmyofascialflapforpseudomeningocelerepair[J].NeurosurgFocus,2003,3:1-5.

第8篇:手術病例報告范文

【關鍵詞】食管癌 病例特征 治療狀況

全球食管癌的年新發病例46.2萬,為第8大常見惡性腫瘤;年死亡病例38.6萬,是第6大癌癥死亡原因。中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約占全球食管癌病例數的一半左右。但是,有關我國現階段食管癌的診斷和治療狀況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并不多。本研究調取2004年-2007年期間,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住院治療的所有食管癌病例進行分析,了解目前就診食管癌的臨床特征和我院食管癌的總體治療狀況。為今后制定食管癌的治療和研究策略提供參考資料。

1 材料與方法

從我院病歷管理數據庫調取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0日期間出院的所有住院(包括門診放療)食管癌患者的病歷。如果患者在此期間多次住院,則此病例歸為1個病例,診斷以第一次治療前的資料為準。對所有初治病例,統一用uicc2002年版食管癌分期標準分期,手術者則按照病理分期,未手術者則采用臨床分期。

把以上資料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004.1.1-2007.12.31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包括門診放射治療)、病理或細胞學確診為食管惡性腫瘤的病例共2203例。其中初治病例1940例,非初治病例(抗腫瘤治療后復發轉移、或此前在其他醫院進行過抗腫瘤治療的病例)為263(11.9%)。男性1727(78.4%),女性476(21.6%),男女比例為3.6:1。年齡為27-93歲,中位年齡為60.0歲,其中<50歲者占10.8%,50—70歲占68.6%,>70歲占20.6%。鱗癌2065例(93.7%),腺癌33例(1.5%),鱗腺癌、小細胞癌、肉瘤和內分泌癌等其他病理類型105例(4.8%)(見表1)。非初治病例263例患者中,放療/或聯合化療后復發者占52(17.8%),手術/或聯合化療后復發者211(82.2%)。

1940例初治病例中,頸段60(3.1%),胸上段326(16.8%),胸中段1036(53.4%),胸下段518(26.7%)。i期77(4.0%),ii期996(51.3%),iii期597(30.8%),iva期60(3.1%),ivb期210(10.8%)。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和放療,手術治療有871例(44%),非手術治療的病例1069例(55.1%)(見表2)。

手術組中,主要方法是單純手術,750例(86.1%);其他的為手術+放化療,121例(13.9%)。非手術治療組中,主要方法是單純放療,905例(84.7%),其次是放療和化療的結合,91例(8.5%);以及單純化療或姑息治療,115例(10.8%)。手術組的患者絕大多數為i、ii和iii期病例,825例(94.9%),而iv期僅僅45例(5.1%);而且年齡相對年輕,≤73歲者842例(96.7%),≥74歲者29例(3.3%);手術病例頸段和上胸段相對較少,68例(6.4%),而胸中段和胸下段有803例(75.1%)。同手術組病例相比,非手術治療組晚期(iv期)病例相對較多,為218例(20.4%),i、ii和iii期病例有893例(79.6%);年齡較大的患者(≥74歲)也相對較多,254例(23.7%),≤73歲的有815例(76.3%);頸段和胸上段病例較多,318例(29.8%), 胸中段和胸下段751例(70.2%)(見表3)。

3 結論

本研究顯示,食管癌是我院住院治療患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每年就診病例500例左右。從這些食管癌的臨床病例特征來看,我國食管癌的一般流行病學特征多年來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93%的病理類型是鱗癌(還沒有包括因為3%的“癌”,這些病例是細胞學診斷或活檢組織少而無法病理分類)、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為3.6:1、60歲左右高發、病變部位50%左右是胸中段食管。

第9篇:手術病例報告范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全組296例,男154例,女142例,年齡9~93歲。小于19歲3例,大于90歲4例,平均年齡59.3歲。手術前診斷:腦腫瘤43例(占14.53%),腦動脈瘤73例(占24.66%),腦出血106例(占35.81%),顱腦損傷40例(占13.51%),硬腦膜下腔血腫27例(占9.12%), 腦膿腫2例,腦積水3例,張力性氣顱2例,留置引流管的手術類別:開顱手術224例(占75.68%),鉆孔(錐孔)穿刺引流術72例(占24.32%)。引流管前端安置的部位:腦內血腫內引流40例(13.51%),顱內手術創面或手術入路引流154例(52.03%),硬膜下腔引流27例(9.12%), 硬膜外引流59例(19.93%)。 腦室內引流12例,氣顱腔和膿腫腔引流4例。

1.2方法 根據疾病性質,手術目的,手術創面的狀況,醫生對于手術后的評估和引流的要求,選擇適合的引流裝置系統。本組選用3種引流裝置:"一次性使用顱腦引流袋"套裝,由引流管、三通閥、引流袋(含連接管)等組成,產品標準號:YZB/ 遼大0002-2008引流裝置;"一次性使用體外引流袋",產品標準號:YZB/蘇(常)0099-2008;"一次性使用顱腦外引流器",產品標準號:YZB/國3250-2010[1]。顱內引流管選用軟質硅膠管,另加2相或3相連通器。控制性引流的護理要求:控制引流量、引流管的高度、引流裝置的擺放、引流時間、引流管的開放和夾閉、通過引流管注入藥物的劑量和速度、防止引流液返流、嚴格無菌操作等。記錄24h引流量,引流液體的性狀,手術傷口和引流裝置連接部是否有漏液,引流管是否通暢,按醫囑保持引流管的高度,沒有特殊醫囑,顱內壓應該控制在80~180mm。其他護理,按開顱手術后常規護理執行。

2結果

引流時間1~7d292例(98.65%),7d以上4例。預期拔管:280例(94.59%);患者病情惡化死亡,終止引流16例。引流裝置應用YZB/遼大0002-2008引流裝置130例,應用YZB/蘇(常)0099-2008裝置112例,應用YZB/國3250-2010裝置54例。并發癥:引流管顱內段周圍少量出血5例,引流管皮膚出口少許漏液,經過處理控制6例,意外脫管1例。沒有引流系統發生感染的病例,沒有因為護理發生引流并發癥。除了死亡病例,全組都達到引流目的。

3討論

3.1顱腦手術引流的原理和適應癥 顱腦手術后引流屬于控制性引流,在顱內壓力、引流量、引流時間、引流管的部位、引流裝置及護理操作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2]。與胸腔、腹腔等手術引流不同,后者屬于重力性或負壓性引流[3]。開顱手術引流適用于:創面出血、滲血和血性腦脊液的引流,血腫或腦室內出血,腦膿腫,張力性氣顱,腦室腦脊液外引流降低顱內壓,硬膜下腔血腫或積液引流,腦積水、顱內囊腫、腦脊液漏腦室引流或顱內感染引流等[4]。

3.2顱腦手術留置引流系統的目的和作用

3.2.1引流手術本身就是治療措施:腦內血腫,硬膜下腔慢性血腫或積液直接通過引流手術,解除顱內占位效應,達到治療目的[5]。

3.2.2手術后引流血性腦脊液,減輕腦血管痙攣和腦水腫的危害、降低顱內壓和手術后不良反應,是保障患者順利度過圍手術期,減少后遺癥、并發癥的重要措施之一。

3.2.3引流張力性氣顱的顱內氣體,解除顱內氣體占位效應,解除腦受壓,促進氣顱漏口的愈合。

3.2.4借助引流系統監測、調節和控制顱內壓力。是降低顱內壓力的措施之一[6]。

3.2.5 通過引流管給藥達到治療目的,如:注入尿激酶,液化血腫,取得滿意引流、清除血腫的效果[7]。注入抗生素治療顱內感染[4]。

3.2.6 觀察引流液性狀和量的變化,了解病情轉歸。在大多數病例中,把腦手術引流系統看成是患者的生命管道,并不過分。

3.3依據手術的要求選擇引流裝置 目前,一次性醫用耗材品種很多,神經外科的引流裝置有各種品牌。國家規定:植入人體內的醫用材料一定有國家批準的許可證書。顱腦手術常用的引流裝置有三部分組成:顱內引流管、連接器(兩通閥或三通閥)、引流液容器(含連接管)。

3.3.1 引流管 要求質地適中,8~14號硅膠軟管,有長度標記,前端圓頭,有2~3個側孔,有適配的硬質管芯,管的尾部能與連接器吻合。長度25~30cm。引流腦脊液可以用8號管,含有組織碎塊、血塊的液體或粘稠度高的液體用14號管。

3.3.2 連接器 準備顱內直接注入藥物治療或做顱內壓測定的引流裝置,應該選擇有三通閥連接器,一般性引流系統可用兩通閥。

3.3.3容器(含連接管)的選擇 采用顱腦手術專用引流容器。要求記錄引流量的病例,應該用刻度準確的硬質引流瓶。要求監測顱內壓的病例,應該選用有壓力刻度的專用引流裝置。引流顱內氣體選用水封瓶式引流裝置,防止氣體返流。

3.4引流系統的護理措施

3.4.1護士應該熟練各種手術的基本原理、引流的目的和要求、置管的部位、裝置的結構和性能,各部分的銜接方法和保護[8]。

3.4.2 預防引流液逆行,引發顱內感染措施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手術切口和引流系統的銜接部位定時消毒和更換敷料。發現有漏液征象,及時報告值班醫生處理。引流裝置不能有破損,按時更換引流容器。轉移患者時,應該夾閉引流管;翻身護理或頭位變動應該保持引流管相對高度,最好采用有防止引流液逆流功能的容器,防止空氣返流進入顱內形成氣顱。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最大限度的預防顱內感染。

3.4.3 引流管通暢或夾閉 引流系統應該保持通暢,引流管道自然舒展,防止打折、扭曲、受壓。疑似組織碎塊、血塊堵塞管腔時,可從頭向外擠壓引流管[9]。若不能湊效,應該及時報告值班醫生處理。患者出病房檢查,應該夾閉引流管,回到原來病床再恢復引流。拔出引流管前,應該夾閉引流管24h。夾管期間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水平、生命體征和神經系統體征的變化。當出現顱內高壓癥狀,發現病情有逆轉,立即開放引流管減壓,及時報告醫師。通過引流管給藥,夾管時間按醫囑執行。引流管通暢的征象有以下表現:液體自流現象、引流量增加、引流管內有搏動性波動或有呼吸性波動等。

3.4.4 防止引流管顱內外滑動和預防意外脫管的措施 引流管應該牢固地固定在頭皮傷口處,引流管內外滑動將失去最佳引流部位,同時,可能造成腦損傷,甚至顱內出血和感染。要求維護好,護理動作輕柔。保護好引流管,引流管體外部分的長度應該留有活動的余地。本組1例手術后引流管滑脫;患者意識不清,躁動,頭部過大的動作或自行拽出;近頭段引流管過短,翻身時拉脫。預防方法:手術時,引流管有可靠的固定;躁動患者應該有鎮靜措施;引流管的安置合理;近顱段長度便于翻身護理;床上護理動作細膩、保護引流系統安全。

3.4.5引流時間的期限要求 拔除引流管的時間,控制在手術后24h~7d,視病情而定。特殊情況按醫囑延長引流時間,但是,要加強預防感染的措施。

3.4.6引流裝置的布局和顱外段引流管的置放要求 置放引流管的高度,以腦室引流為例,引流管應該高于側腦室額角80~180mm,是正常顱內壓的范圍[8,10]。特殊情況,按醫囑調節引流管。引流管的置放架,可以調節升降、穩定、標有高低刻度。在患者的變化時,應該保持引流管相對高度。引流管的最高點相對固定,近顱段長度,應該便于頭部護理。顱腦手術后引流是控制性引流,不是重力性引流,容器位置應該平于或低于枕頭,不必過低,更不能置于地面。引流系統和其他監護系統管線、輸液管道等等應該安放整齊、有條不絮,防止給人"一團亂麻"的感覺。采用床頭支架、并且有高度標記、方便升降的方法非常好[11]。

3.4.7引流液的觀察和護理記錄:每天引流量視病情各異。腦室內引流量或蛛網膜下腔引流量,每天可能達到400ml左右。其他疾病引流量不確定。定時記錄引流量,液體的顏色,清亮程度,是否含血液,渾濁,是否有其他異常現象。

3.4.8適時向醫師報告病情變化,嚴格交接班制度:神經外科疾病和手術有高風險的特征。當引流系統有異常變化,護士應該及時發現、及時報告醫生,與醫生協調及時處理,絕不能"等一等","看一看"。否則,將失去救治患者的時機。護理應該執行床邊交接班制度,除了常規護理交接班以外,引流系統是交接班的重點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欧美一级视频 | 91久久青青草原线免费 | 一级黄色录相片 |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va在线 |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 | 欧美午夜影院 | 草草影院欧美三级日本 | 男人把女人桶到喷白浆的视频 | 成年午夜 | 1717she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午夜精品网 | 日韩一级a毛片欧美一级 | 国产午夜三区视频在线 | 99久在线观看 | 日韩日b视频 |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色播基地 | 成人亚洲网| 日韩免费观看的一级毛片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26u | 亚洲免费视频播放 | 91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 欧美精品免费线视频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资源 |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操 | 真实偷清晰对白在线视频 | 夜夜春夜夜夜夜猛噜噜噜噜噜 | 99精品福利| 欧美xxxx精品另类 | www.欧美成人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 国产精品a区 | 国产一进一出视频网站 | 美女美女大片黄a大片 | 色综合亚洲七七久久桃花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