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秦兵馬俑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設計;有效引導;教學預設;效果生成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前提,備課的質量某種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量。我們的備課活動需要在吃透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教學側重點的基礎上,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在發揮主動性中獲得學習內容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一、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我們備課中的教學設計是一種教學預設,如,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如何有效導入、如何引發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獲得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等。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19課《秦兵馬俑》的教學目標有識記8個生字并能理解組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體會景物實寫與聯想想象相結合的表達方法;訓練和提高獲取、處理信息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背景與課文內容的把握中獲得民族自豪感和對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的贊美情感。預設就是思考如何設計問題、流程,讓學生達成這些學習目標。
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我們課堂生成需要發揮學生主體性。因此,我們的課堂互動就要有一定的靈活性,教師要有很強的組織與引導能力。在教學中能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思維能力等實際情況展開教學,讓預設與生成和諧起來,靈活地選擇實施與突破教學預設的手段和方法,使課堂生成精彩而有效。如,在《秦兵馬俑》中體會景物實寫與聯想想象相結合的表達方法的教學中,可以將讀與寫相結合,通過說寫,升華學生的情感,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讓學生精讀描寫“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這段文字,讓學生說說哪些是實寫,是真實的內容;哪些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如何運用打比方和排比等修辭手法來展開豐富聯想。然后讓學生想象文中省去了哪些神態各異的兵馬俑,運用文中“有的……,好像……”進行續寫。如此,讓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對兵馬俑神韻的感受和情感的理解。
可見,預設是一種教學思路,是教學重難點的呈現。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落實預設,要關注學情,引導學生去主動地進行生成,從而提高學習能力和語文思維和素養。
二、預設良好實現生成策略
小學生學習熱情需要激發,興趣需要點燃,主動性需要推動。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預設問題、預設生成,清楚意識學生會在什么地方出現困境。
1.立足主體學習,注重有效生成
課堂教學是師生圍繞文本進行互動的學習,因此,我們的預設主要是讓學生與文本之間建立情感與知識的橋梁,更多地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學”而預設。因此,針對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們要設計如何導入,思考學生在閱讀中會有什么樣的發現與感悟,會提出什么問題,合作探究之后會有什么樣的答案等等,不能讓學生圍繞老師的教案轉,應該注意課堂的動態生成。因而,老師在預設中就要注意給學生留足學習生成的空間,引導他們由原有經驗、知識結構、個性化學習與閱讀特點組織教學,并能及時調整預設,有效生成預設外的生成。如,在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時,我采用了直接導入,問:從“天游峰的掃路人”課題中我們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結果一些學生想到的是馬路上的清潔工,于是,我肯定他們的想法,并引導他們在上路上掃什么,怎么掃?如此,學生會帶著興趣在與自己所想的對比中,快速閱讀課文。文中人物的外貌和品質是學習重點,讓學生閱讀概括會不夠全面。因此,我指導他們抓關鍵詞,并引導他們與游客的對比中,感受怡然自得地工作、奉獻的人偉大和有毅力等品質。
可見,教學效果生成,需要老師根據學生對學習內容掌握的程度,進行對預設的調整,加強引導,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地讓他們能夠通過自主努力獲得生成的方法。
2.廣度深度預設,提升生成質量
語文學習是一種思維的學習,也是一種人文素養提高的學習。因此,我們在重視學習閱讀能力提高的同時,還要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和提高,通過廣度與深度相結合的預設,讓生成顯得豐富而高質量。如,在《狐假虎威》的學習中,讓學生搞懂“狐假虎威”的寓意是學習重點。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分析狐貍和老虎的形象。有學生說:“狐貍是聰明的,它利用謊言欺騙了老虎,保全了自己。”我隨即問:“它是欺騙,欺騙別人是一種值得表揚的行為嗎?”于是學生又進入思考,從而得出:這是對“壞人”老虎的欺騙,是弱者的一種智慧。我肯定學生的說法,又提出:“‘狐假虎威’是個貶義詞啊,是諷喻狐貍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人。你認為這個寓意好不好?為什么?”于是學生在理解了課文中狐貍的機智之外,也懂得它借助老虎的威風也是一種保全自身卻犧牲其他的動物、作威作福的表現。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發散、多向地認識狐貍這一形象,也使得他們正確地做人、處事的意識有所增強,從而在推進學生自主閱讀中,也使他們的正確、多維閱讀能力有所提高。
總之,我們的教學預設要注意課堂的動態變化,能夠根據學生的思考與回答進行相應調整,提高生成的質量,從而做到“預設”與“生成”之間的有機融合。如此,我們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會有深度、有廣度,也更體現著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
參考文獻:
[1]高玉芳.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J].中國校外教育,2013(13).
一、主要活動與成效
名師工作室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原則,將理論熏陶與實踐磨礪融為一體;以課題研究為統領,聚焦教育教學熱點和疑難問題;以示范引領為特征,促進骨干教師在名師引領下發展,在發展過程中發揮輻射作用;以任務驅動為手段,引導骨干教師在創新性解決問題過程中實現自我突破。
(一)理論熏陶,提升學員人文素養
為滿足骨干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半年來,我們從加強理論學習入手,以理論熏陶的方式提升工作室成員的人文素養。
第一,人格感召,樹立榜樣。工作室主持人在堅持嚴于律己,率先垂范,以實際行動影響他人,以敬業精神樹師表形象的同時,還積極組織學員認真學習全國和本地知名專家、學者、名師博覽群書、學而不厭的學習態度,以及愛崗敬業,求真務實、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以此來感召全體學員。
第二,研讀專著,理論引領。為拓展教師的視野,提升學員的理論基礎,我們開展了“共讀教育專著,感悟教育精髓”的讀書交流活動。工作室成員結合實際找書讀,聚焦問題讀透書,讀書心得連經驗,交流共享謀發展。目前,讀書已成為工作室成員的習慣,并逐步學以至用,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形成自己的理論,為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實踐磨礪,提高學員的教學水平
工作室堅持聚焦教學課堂,打造精品課程,引領成員不斷豐富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半年來,工作室學員分別在黃陂前川一小,盤龍二小,漢口唐家墩小學上了5節較高質量的觀摩課,示范課。他們的教學各具特色,精彩紛呈。如潘偉文老師教授的《秦兵馬俑》張弛中透出圓潤,樸實中現出華彩;張蘭嬌老師教授的《李子核》充滿童真童趣,學生學得開心,習得快樂;夏琦云老師的一堂《雪》,猶如一杯茗香裊裊的“香茶”,沁人心脾,回味無窮,張珍老師執教的《中國結》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每節課都充分體著老師們的教學睿智。課前備課也好,課堂生成也好,都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老師啟迪智慧,碰撞思維,溝通心靈的教學資源和契機,讓課堂教學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錦,又有“無心插柳”的岸柳成行,讓學生既有計劃內的收獲,又有計劃外的得益。每堂課下來,都是那樣收放自如,圓滿完整。
(三)課題研究,解決教育教學熱點難點問題
我們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引導教師走研究之路,使每位老師都能“研究出成效”。針對教學教改的難點和熱點問題,工作室擬定了《小學語文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建構研究》,《語文學習中的情感、態度與方法的評價》等課題作為本工作室的重點研究課題。目前,各課題的研究正在深入開展之中,并力爭有成效。
(四)展示交流,搭建骨干教師發展平臺
工作室積極創造條件,為成員提供了廣闊的展示與交流的舞臺。讓“名師”與“名師”,“名師”與學員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半年來,工作室共組織成員外出聽課和參加研討活動5次。這些學習交流活動,使工作室成員拓寬了視野、開闊了胸懷、增長了見識。正如學員甘紅枝老師在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中所寫的那樣:“名師工作室給我們提供了學習的平臺,上課、聽課、評課、講座、研討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我們告別了獨自學習的艱辛和枯燥。每一次活動我都得到鍛煉和提高,每一次活動我都受到啟發和教育,每一次活動的高質量和圓滿成功都讓我感受到這個團隊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團隊。我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學校,但是每次活動我們都能感受到彼此的熱情。我們奔走于每個工作室成員的學校,除了教學研究,我們還了解每個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除了學校之外,我們還了解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和人文氣息。我們感受著學習的過程也感受著生活的美好。”
(五)注重博客網站建設,擴大信息交流
名師工作室博客,既是工作室展示名師風采和成果的一扇窗口,又是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發揮輻射和交流的功能。因此,工作室從籌備到啟動,我們就十分重視博客網站建設工作,今年3月,工作室正式建立博客并啟用。博客設有名師簡介、學員風采、工作動態、名師在線、經典評課、教學反思、理論前沿、教海拾貝等近二十個欄目。工作室充分利用博客網站容量大、空間大、信息快的特點,將工作室工作簡報及時上傳,將名師工作室成員的精品教案,教學論文等通過網站進行交流。目前,我們的博客網站共上傳各類文章190多篇,有一萬三千多人次點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作用。
二、存在的問題與今后的努力方向
由于種種原因,名師工作室工作尚有進一步完善之處。這主要表現為:工作室活動時間相對緊張,有些具體計劃有時不能按期進行,導致部分工作不能全面實施;工作室成員自身水平、研究能力存在差異,對整體工作有所影響;如何引導區域學科發展方向,并有效解決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為了更好地開展名師工作室以后的各項工作,我們應朝以下方面努力:
(一)加強科學規劃,解決工學矛盾
工作室要認清教育發展趨勢、把握教育發展現狀、找準教師培訓需求,加強工作計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同時要合理安排活動內容與時間,增進與學校領導的溝通,尋求學校領導的理解與支持,妥善處理工學矛盾。
(二)創新工作方式,增強培訓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