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畢業生事跡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12年9月,正在XX傳化物流基地實習的他突然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姐姐聲音顫抖的告訴我“爸爸出事了,可能脊椎斷了!”當時他腦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說什么。后來他爸爸的脊椎雖然接上了,但是永遠都不能做重活了,這對他們家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更糟糕的是,他爸爸從此話變得少了,覺得他從家里的頂梁柱一下變成了家里的累贅,老是覺得自己沒有用了。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產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他要讓爸爸再次就業,讓他重拾生活的希望跟激情!于是他開始不停的尋找合適的項目,最后在網上看到有人養豪豬,覺得不錯,不是重體力活,也比較適合XX的氣候。可當他把養豪豬的想法告訴父母的時候他們很反對,因為他們覺得年輕人不適合搞養殖:一是吃不了苦,不能堅持;二是豪豬太貴,投資過大,他們這樣的家庭拿不出那么多錢;三是豪豬是國家保護動物,人工養殖手續難辦;四是花了那么多錢讓你讀書出來不是讓你養豬的,名聲不好;六是沒社會經驗等。
他暫時放棄了自己的理想,畢業后在一個物流公司上班。但是養豪豬的想法一直在他的心里,于是在一次休假中他獨自去了湖南考察了豪豬養殖。當時由于限制了公款消費,豪豬價格降至冰點。他覺得這是他的機遇,于是他再次跟父母商量,他爸爸也覺得他這么久還能堅持想法,自己也不想一直這樣無所事事下去,就答應了。最后他在湖南學習了2個月,引進了45頭種豪豬開始養。他父親也重新露出了笑臉。
經過半年的養殖繁衍他的養殖場已有80頭豪豬,而且持續產仔中。由于他們一家精心飼養,豪豬沒有出現生病和死亡病例。這無疑是對們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和對擴大規模的基礎。
[關鍵詞]殯葬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
一、殯葬專業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殯葬高等職業教育始于1995年,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首創殯葬專業,二十年來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殯儀學院已為殯葬行業輸送了5000余名優秀畢業生,其中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全國各地殯儀館館長、副館長或技術骨干力量,畢業生以他們的專業素養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改變了殯葬行業的服務形象,提升了行業的服務水平,在社會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殯葬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認可度逐年提高,就業率穩步提升。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一些畢業生在就業中職業道德水平明顯下降,在行業中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缺乏對崗位的敬業態度,缺乏實干、吃苦耐勞的精神;擇業期望值太高,奉獻意識弱化,不愿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系統工作;功利主義傾向明顯,就業中一切向錢看,忽視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缺乏對企業的忠誠度,不守信用,一旦有機會就毀約、辭職,嚴重挫傷了用人單位的積極性;集體觀念淡薄,缺乏必要的團隊合作意識;缺乏誠信品質,在評獎評優、入黨、競選干部等問題上,不顧個人道德,以非正當的途徑獲取。這些都涉及到學生教育中的道德品質問題,如讓這些行為蔓延下去,必將有損于學校形象,還會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影響學生的就業力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殯葬行業為特殊的社會行業,承載著讓“生者放心,逝者安心”的重要責任。殯葬專業學生是今后行業的新生力量,他們的職業道德水平和素質會直接影響到整個行業道德水平的發展。因此,加強和改進對殯葬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至關重要。
二、職業道德教育與學生個人職業發展相結合,貫穿于教育過程始終
(一)加強職業認可教育,教育學生認同本專業,熱愛殯葬事業。
新生入學初期,組織學生參觀院史展覽、實驗室、專業教室、實習基地、優秀畢業生事跡展,讓他們了解學院概況,了解各專業培養目標,了解各專業的優勢地位及發展方向等。要讓學生知道殯葬專業學生將來的工作是與死人打交道,臟苦累險是必修課,人們對殯葬工作有很嚴重的歧視,遭致白眼、嘲笑是常有的事,只有努力提高服務水平,滿足喪屬的不同需求,用殯葬人對生命本身的理解和敬意,還原一個親切、包容、真實的生命終點站,讓死亡不再那么冰冷,讓逝者更有尊嚴,才能贏得社會的信任和認可,被大眾所熟知,讓越來越多的人為之感動、尊敬進而理解、支持;讓學生了解殯儀職工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和專業隊伍,擔負著改變傳統的喪葬陋習、更新群眾喪葬觀念、培育文明辦喪事風尚的歷史使命。這一切需要殯葬工作者去努力開拓,在服務活動之中,處理遺體的新方式,悼念逝者的新儀式,具有時代感的喪葬用品以及文明的言語行為等,都可以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所從事的是高尚的事業,從而熱愛自己的專業,熱愛殯葬事業,樹立職業理想、職業道德。
(二)確立服務、奉獻的職業價值取向和行業無貴賤的職業觀。
奉獻精神是一種對自己事業不求回報的全身心付出。教師在教學中要教育學生把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熱愛和完成,擇業時把承擔社會責任、義務放在首位,多講奉獻、少講索取。可以將實訓課放到企業進行實地教學,讓學生全面了解服務流程:迎接喪屬,解釋疑問、辦理治喪手續、指導喪屬治喪、對喪屬進行心理撫慰等等,把握每一個環節和細節,只有具備奉獻精神的服務人員,才會自始至終堅守在第一線,才能在工作中逐步體會殯葬工作的苦和累、體會其中的樂趣和價值。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如汶川地震、溫州高鐵追尾事件、湖北監利“東方之星”沉船事件等公共事件發生時,學院組織了學生緊急馳援,協助處理遇難者遺體和相關悲傷撫慰工作,為事件善后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殯葬員工在大難面前會成為主力軍,正是在這些關鍵時刻,升華學生的職業情操,認識到殯葬員工是值得尊重和愛護的人,殯葬職業是有價值的神圣職業,行業是無貴賤的,工作是無尊卑的,只要是社會需要的工作,都是高尚神圣的。不論處于什么崗位上,只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以誠實勞動為人民做出有益的貢獻,都能獲得人民的贊譽和相應的報酬(1)。
(三)加強就業觀念引導,引導學生樹立向邊遠地區或基層就業的價值取向。
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主動到基層單位歷練自己,告知他們邊遠地區和基層就業具有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環境差但競爭壓力小,與大城市的殯儀館、陵園相比自主操作的機會更多,展現自我才華的空間更為廣闊,成才的機會更多。邊遠地區和基層殯儀館、陵園都是重要的基礎性崗位,工作比較繁雜而瑣碎,經歷基層工作磨礪,能提高人際溝通能力、處理復雜棘手問題的能力,更容易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營造基層就業的良好氛圍,通過經驗交流會的形式,邀請基層工作優秀學生回母校作講座、報告,宣傳優秀典型,推廣基層成功就業經驗,宣傳畢業生在基層艱苦奮斗繼而成才的感人事跡;可以在學生管理經費中撥出專項費用設立基層就業基金,對主動要求到基層就業的畢業生予以獎勵,在發展黨員、評優評先等方面優先考慮,將表彰獎勵決定和事跡材料送達就業單位,向用人單位提出進一步培養和使用的建議;設立基層就業基地,開展殯葬學生社會實踐,每年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學生到基層殯葬單位參加見習、實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深入邊遠地區和基層殯儀館、陵園,讓他們在實踐中親身體驗基層單位對人才的渴求,感受到殯葬畢業生在基層就業的廣闊前景,讓他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接受教育,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到基層就業的信心和勇氣(2)。
(四)建立校友返校的長效機制,鼓勵優秀校友參與學生的培養工作。
校友是在校學生的旗幟和榜樣,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導向作用。利用校友資源開展在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建立校友演講制度,邀請一些知名校友回來舉行講座,用他們的人生經歷,給學生以啟迪;挖掘校友先進事跡,了解校友工作、生活情況,整理介紹優秀校友典型事跡的刊物,拍攝和播映校友事跡宣傳片,網上增設校友風采欄目等,以此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用寒暑假選派學生組成小分隊,進行尋訪校友的社會實踐活動,如開展“走訪殯葬學長學姐”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了解校友的艱辛歷程,以校友為榜樣,樹立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精神等。
三、把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
(一)職業道德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
殯葬行業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具有很強的專業特征,將專業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講清本專業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紀律等,使學生意識到怎樣才能實現自身的職業目標,能夠大大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結合典型的案例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把職業道德教育與實習有機結合,在實踐中讓學生真實地了解職業道德的內涵,養成工作認真負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吃苦耐勞和團結協作等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
(二)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對學生進行性格塑造。
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吸收、滲透更多的企業文化,融入行業因素、職業特點和企業特色,盡量給學生營造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職業性格塑造,如在校內設立模擬禮廳、整容室、火化實訓室、陵園設計實訓室等,按照殯儀館服務流程要求,張貼操作流程和操作規程、技術標準等,嚴格遵守服務操作規程,養成良好、嚴謹的職業習慣;實施與企業接軌的實訓管理制度,要求學生在實訓室統一穿工作服,佩戴工卡上崗,加強組織紀律性教育,使學生形成嚴格的時間觀念,不遲到、早退,不大聲說話;在班級管理中融入企業管理理念,感受企業嚴格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紀律要求,感受企業員工堅忍不拔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班風、班訓和班貌等都要體現出鮮明的企業文化特點,滲透企業的價值觀念、管理理念和行為準則(3)。將團隊意識引入校園,通過開展各種團體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比如組建與殯葬服務有關的儀仗隊、防腐整容組、營銷設計團隊、花藝人生等社團組織,社團成員來自不同班級,在訓練中使學生快速適應新環境、融入新團隊,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完善誠信教育體系,把誠信教育滲透到教學、生活和管理各個環節之中。
在教風和學風的建設過程中,把誠實守信確立為學院的主流文化,寓誠信教育于教學過程,將誠信教育內容融入專業課,納入到教師的工作當中,任課老師要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把對學生的誠信教育落實到課堂上、生活中,比如對于學生上課缺勤、遲到等行為,教師應予以重視并對學生進行教育;對于考試作弊者,采取懲罰措施,取消成績甚至勸退、開除,直至考試作弊現象不再出現。建立誠信評價系統、誠信行為獎罰制度。誠信系統將記錄學生在校期間學費繳納情況、遵紀守法、學業成績、任職記錄、畢業評語、在校優良記錄、在校不良記錄、助學貸款記錄等,是學生個人信用的真實反映,誠信記錄可以適當地對學生開放,學生可以查閱自己或他人的誠信情況,對有爭議的記錄可以請求學工部核實,以保證記錄的真實性(4)。學工部定期對學生的操行考查評價,一學期結束后,把學生誠信狀況劃分為不同的級別,根據誠信等級確定優秀畢業生、優秀學生干部、入黨、獎學金等資格,誠信學生將優先獲得就業推薦的機會。對學生的不誠信言行,予以及時的處罰,取消其評優評先及推薦就業的資格。建立不良學生的警示檔案,失信不良行為的記錄跟隨該學生的檔案一起帶入以后的工作單位,這才能使學生認識到,一旦失去了誠信,就要背負相應的責任后果,形成道德污點。
四、結語
總之,加強殯葬專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對于學生在以后的就業中明確思想認識,擺正就業心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學校、二級學院、教師、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積極促進,多措并舉,在制度、教學指導和管理中營造良好的道德環境,促進殯葬學生在就業中健康發展。
注釋:
[1]鄧劍平.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途徑[J].世紀橋,2008,(15).
[2]楊春.高校促進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現實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3]雷久相.試論高職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互動與融合[J].教育與職業,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