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國新年習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分類號 B849
1 問題提出
依照現代心理學觀點,素質可以定義為個體在遺傳的基礎上,通過遺傳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身心特質(或身心品質)
(Ingram&Lux。ton,2005:梁寶勇2012)。素質可區分為生物學(軀體性)素質和心理素質,健康素質和疾病易感素質。心理素質又可以大體上區分為認知能力素質(以智力為標志)和人格素質(由各種人格特質構成)。人格素質中同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的部分即為心理健康素質(梁寶勇,2014)。因此,心理健康素質(psychological core health diathesis)被看作是“個體在遺傳的基礎上通過遺傳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某些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心理或行為特質(trait),這些心理特質影響個體的心理社會功能,并進而影響心理健康水平(梁寶勇,2012)”。
心理健康素質是一個多維度的結構,在“心理健康素質的結構模型”的總體框架中包括自我概念、人際健康素質、情緒性、堅韌性、心理彈性、社會贊許性、生活信念和健康信念等8種心理特質和認知風格與應對風格等2種亞特質(梁寶勇,2012)。其中,認知風格和應對風格這2種亞特質處于較低的地位,它們是由上面一層的8種特質所決定。整個測評系統由291個項目組成。若作為一個人才心理素質測評和選拔的工具使用,它包含的心理特質和項目數過多。為了適應人才心理選拔的實際需要,我們提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合成了《中國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
顧名思義,核心心理健康素質(psychological core health diathesis)指在該心理健康素質結構框架中處于相對核心位置的心理健康素質。比較而言,這10種心理健康素質中,人格特質(“自我概念”、“人際健康素質”、“堅韌性”、“心理彈性”、“情緒性”和“社會贊許性”)位于相對核心的位置。社會贊許性作為一種人格特質,同心理健康可能有一定的關系,但相對于其他人格特質而言。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夠完全闡明這種關系的確切性質。為此,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重大項目《心理健康素質測評系統的研制》的研究規劃中,擬將“社會贊許性”作為其他人格特質測量的效度(或校正)量表使用。因此,中國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僅由“自我概念”、“人際素質”、“堅韌性”、“心理彈性”和“情緒性”等5種人格特質組成。
目前,課題組已經完成了心理健康素質測評系統的10個量表的編制工作,并在全國采樣分別建立了這些心理健康素質的常模。本研究的目的,一個是抽取“自我概念”、“人際素質”、“堅韌性”、“心理彈性”和“情緒性”等5種人格特質量表的全國調查數據,合成《中國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數據庫,并考察其心理測量學特征;另外一個目的是在上述工作基礎上,確立中國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的全國常模。
2 研究方法
2.1 調查對象
本研究計劃抽取樣本量為6000人,依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中行政區域、性別、年齡、戶籍、教育程度、職業類別六個方面的人口學資料的比例,根據分層抽樣的原則,于2011年6月開始了全國采樣工作,2011年lO月底-11月初問卷陸續回收。此研究收回的有效問卷6433份,有效樣本的人口學資料見表1。
2.2 調查工具
《中國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由“中國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中國成年人人際健康素質量表”、“中國成年人人格堅韌性量表”、“中國成年人心理彈性量表”和“中國成年人情緒性量表”構成。總量表由157個項目組成,其中正向計分的項目有104項。反向計分的項目有53項。
量表采用4級計分法:正向計分的項目,回答“幾乎完全不符合”計1分;“不太符合”計2分;“比較符合”計3分;“幾乎完全符合”計4分:反向計分的項目,回答“幾乎完全不符合”計4分;“不太符合”計3分;“比較符合”計2分;“幾乎完全符合”計1分。
2.2.1 中國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
《中國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由方曉義等人(2012)編制。該量表由43個項目組成,分為一般自我概念的積極性、清晰性、悅納性和調節性四個維度。量表采用4級評定,得分越高意味著一般自我概念水平越高。總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為0.91,各維度的Cronbach α系數在0.77-0.83之間:采用驗證性因素分析得到的結構效度指標達到了心理測量學的要求。
2.2.2 中國成年人人際健康素質量表
《中國成年人人際健康素質量表》由自學軍等人(2013)編制。該量表由30個項目組成,分為“合群性”、“親仁性”、“利他性”、“友善性”和“共情性”5個維度;采用4級評定。得分越高意味著相應人際素質水平越高。該總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85。各維度的Cronbachα系數在0.64-0.77之間;總量表的重測信度分別為0.81,各維度的重測信度在0.70-0.80之間。該量表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布在0.22-0.60之間,而各維度與總量表的相關系數分布在0.65-0.82之間,各維度與總量表的相關系數均高于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該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和內容效度。
2.2.3 中國成年人情緒性量表
《中國成年人情緒性量表》由洪煒和張嚴(2012)編制的,共27個項目,分三個維度,分別為愉悅性、鎮定性和表達性。條目采用1-4級評分標準,得分越高意味著相應素質水平越高。量表總的Cronbach α系數為0.90,三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均大于0.6;一個月后的重測信度為0.69。情緒性量表三個維度與校標量表的相關系數均大于0.4;各維度呈低中等相關(0.36-0.56),各維度與量表總分呈中到高度顯著正相關(0.76-0.84)。另外,利用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三因素假設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標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2.2.4 中國成年人堅韌人格量表
《中國成年人堅韌人格量表》由盧國華、于麗榮和梁寶勇編制(2012),量表采取Likert 4級計分,得分越高意味著相應素質水平越高。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即擔當性、控制性、挑戰性和堅持性。堅韌人格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均在0.77-0.86之間。總量表為0.91:堅韌人格量表具有較高結構效度。
2.2.5 中國成年人心理彈性量表
《中國成年人心理彈性量表》由梁寶勇和程誠(2012)編制。該量表包括內控性、注重問題解決的應對風格、樂觀性、接受和運用社會支持的人格傾向性以及接納性5個維度。量表采用Likert 4級計分,得分越高意味著相應素質水平越高。心理彈性量表具有較高的重測信度、內部一致性信度和較高的結構效度、內容效度、聚合效度以及同時效度。
2.3 數據整理與分析
數據的統計分析工作主要采用SPSS 16和Amos 17進行。首先用各個條目的平均值代替其缺失值,然后處理反向計分條目,再進行后面的數據統計與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中國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的信效度檢驗
3.1.1 信度分析
本研究檢驗了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以及其5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結果見表2。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以及各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均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
3.1.2 效度分析
為了檢驗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的結構是否合理,對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并檢驗了各個分量表之間以及分量表與總量表之間的相關關系。
(1)結構效度
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該量表的結構效度。在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的測量模型中有5個潛變量:情緒性、自我概念、人際健康素質、心理彈性以及堅韌性。模型中設置5個潛變量彼此相關。5個潛變量的觀測指標采用每個潛變量的因子得分,其中,情緒性有3個觀測指標:愉悅性、鎮定性和表達性;自我概念有4個觀測指標:清晰性、積極性、悅納性以及調節性:人際健康素質有5個觀測指標:合群性、親仁性、利他性、共情性和友善性;心理彈性有5個觀測指標:內控性、注重問題解決的靈活應對、樂觀性、形成維持和運用支持關系的能力以及接納性;堅韌性有4個觀測指標:堅持性、控制性、擔當性和挑戰性。
采用極大似然法對測量模型的擬合度進行估計,擬合結果不理想(見表3)。
查看模型修正指數表,發現以下幾個誤差項對子的修正指數(M.I.)較大,且其期望改變量(ParChange)大于4。如果它們之間建立聯系,能夠使模型的擬合效果得到較大改善。根據對模型改善效果影響的大小,將幾個具有顯著改善作用的誤差項對子的修正指數信息列于表4。
根據模型的修正指數表(見表4),依據每步修正對模型改善程度的大小,對測量模型進行逐步修正,每次修正即是設置這些因子誤差項之間的相關路徑,并在每次修正之后對模型進行重新擬合。第一次修正:在誤差項e4與e6之間建立相關關系:第二次修正:在誤差項e2與e4之間建立相關關系:第三次修正:在誤差項e2與e6之間建立相關關系:第四次修正:在誤差項e21與e6之間建立相關關系:第五次修正:在誤差項e21與e4之間建立相關關系:第六次修正:在誤差項e21與e2之間建立相關關系。每次修正之后的模型擬合結果見表5。經過六次模型修正,模型擬合指數在可接納的范圍內。經過六次修正后的模型見圖1。
(2)各個分量表之間以及分量表與總量表之間的相關
為了檢驗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的效度,考察了該量表與其5個分量表以及5個分量表彼此之間的Pearson相關情況,結果見表6。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與各個分量表的相關系數均在0.744以上,各個分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382-0.672之間:各個分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均小于它們各自同總量表間的相關系數。
3.2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的數據分布
首先分析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的數據分布情況。
3.2.1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總均分的數據分布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的總均分是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負載量(loading)指標。其數值的大小反映著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水平的高低。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的總均分采用5個分量表均分之和除以5來計算。對6433名調查對象數據資料的描述統計結果表明,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的得分在1-4之間,最大值為3.92,最小值為1.80,平均值為2.88,標準差為0.26,95%置信區間為2.87-2.88。數據分布基本為正態分布,其偏度值為0.19,峰度值為0.44(見圖2)。
以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均分的M±2SD為界,將調查對象分為三組:低分組,其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均分低于2.36(M-2SD);中等水平組,其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均分在2.36至3.40之間:高分組,其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均分高于3.40(M+2SD)。三組的頻數及總均分得分情況見表7。
3.2.2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的5個分量表均分的數據特征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的5個分量表均分是分量表的負載量指標,其數值的大小反映著其分量表所代表的人格特質的水平的高低。因為各個量表的維度和項目數目不同,五個分量表的均分采用每一個分量表的各個維度均分之和除以其維度數來計算。
對6433名調查對象的數據分析表明,各個分量表均分的分數分布介于1-4之間,其數據的具體特征見表8,
3.2.3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總均分的人口學特征
表9列出了按照整個樣本的年齡段、性別、職業、受教育程度等分組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均分的平均分、標準差、最大、最小值和95%置信區間。其中,進行年齡特征的數據分析時,將調查對象劃分為三個年齡段,青年組:18-29歲;中年組:30-59歲:老年組:60歲以上。
3.3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總均分的人口學變量的差異性檢驗
本研究主要檢驗了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總均分在性別、年齡段、職業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性。
3.3.1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總均分的性別差異檢驗
為了檢驗核心心理健康素質在中國成年人中是否存在性別差異,以性別作為自變量,以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均分作為因變量,進行了獨立樣本£檢驗。結果表明,性別差異不顯著(p=0.49)。
3.3.2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的年齡段差異檢驗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以年齡段作為自變量。以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作為因變量,進行了差異性檢驗。結果表明,三個年齡段在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上差異顯著(見表10)。
為了進一步檢驗三個年齡段互相之間的差異情況。采用LSD法對三組的得分進行了多重比較。青年組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水平顯著高于中年組(p=0.004)和老年組(p=0.001);中年組與老年組差異不顯著(p=0.253)
3.3.3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總均分的受教育程度差異檢驗
以受教育程度作為自變量,以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總均分作為因變量。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受教育程度在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均分上差異顯著(見表11)。
采用LSD法,對不同受教育程度調查對象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進行了多重比較。結果表明,大專及以上組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顯著高于初中組(p
3.3.4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的職業差異檢驗
以職業類型作為自變量,以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作為因變量。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職業類型在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上差異顯著(見表12)。
為了進一步檢驗不同職業類型在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方面的互相差異情況,采用LSD法對不同職業類型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進行了多重比較。
結果表明,單位負責人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水平顯著高于專業技術人員(p=0.010)、商業服務業人員(p=0.001)、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p
辦事人員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水平顯著高于商業服務業人員(p=0.038)、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p=0.001)農林牧副漁業人員(p
專業技術人員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水平顯著高于農林牧副漁業人員(p
商業服務業人員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水平顯著高于農林牧副漁業人員(p
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水平顯著高于農林牧副漁業人員(p=0.024),與其他人員差異(p=0.952)不顯著。
農林牧副漁業人員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水平與其他人員差異(p=0.086)不顯著。
4 討論
4.1 中國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對全國6433名調查對象進行了調查。此量表包括情緒性、自我概念、人際健康素質、心理彈性以及堅韌性5個分量表。總量表以及各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均在0.817以上。符合心理測量學對信度的要求。
在經過對模型的修正之后,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所考察的量表的結構效度指標良好。模型的6次修正所建立的6個誤差項之間的相關關系(見表4和圖1),所代表的含義指的是6對測量指標之間的存在較高的相關關系,這6對測量指標分別是:(1)自我概念量表的清晰性因子與悅納性因子之間相關:(2)情緒性量表的鎮定性因子與自我概念量表的清晰性因子相關;(3)情緒性量表的鎮定性因子與自我概念量表的悅納性因子相關:(4)心理彈性量表的接納性因子與自我概念量表的悅納性因子相關:(5)心理彈性量表的接納性因子與自我概念量表的清晰性因子相關;(6)心理彈性量表的接納性因子與情緒性量表的鎮定性因子相關。其中,自我概念的清晰性因子是指個體對其自身現狀有清晰一致、客觀準確的認識:自我概念量表的悅納性因子是指個體對自身現狀,特別是自身不足的接納和認可程度(方曉義等,2012)。情緒性量表的鎮定性因子指很少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受到刺激時能夠保持冷靜,恢復得也快;反之,擁有不穩定性情緒特質的人情緒容易波動,焦慮不安(洪煒,張嚴,2012)。心理彈性量表的接納性因子,指的是個體對已經過去的消極事件或經驗,以及現存的不可控的問題不否認、不排斥,而是接納它們,以致個人的情緒和生活較少受這些因素的困擾的人格傾向性(梁寶勇,程誠,2012)。清晰性因子與悅納性因子同屬于自我概念量表(方曉義等,2012),在自我概念量表編制的文獻中,二者之間存在中等程度的相關,相關系數為0.665,在本研究中,二者的相關關系得到再次印證。心理彈性量表的接納性因子的含義與自我概念量表的悅納性較為一致,只是這個因子在心理彈性量表特指對自身消極因素的接納。本研究中二者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而情緒性心理彈性量表的鎮定性因子以及心理彈性的接納性因子與自我概念心理彈性量表的清晰性因子以及悅納性因子之間的相關關系,說明了越是冷靜、情緒穩定的個體,越容易對自身進行客觀的、不帶有情緒色彩的分析,從而對自身狀況有清晰、客觀和理性的認識,準確自我定位。并接納分析的結果,即便是自身的缺點、不足、失敗等差強人意的方面,而不是排斥它們。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與各個分量表的相關系數均在0.744以上,最高值為0.863達到高度相關的水平,表明量表的內容效度較高。各個分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均在0.382以上,最高值為0.672,達到中度或以上的相關水平,總體來說。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與各個分量表之間的相關程度高于各個分量表之間的相關程度,表明量表的結構效度較高。
由5個分量表構成的中國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其信效度指標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可以作為測量中國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水平的測量工具。
4.2 中國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的整體情況
本研究的全國采樣考慮到了地區、性別、年齡段、戶籍所在地、受教育程度以及職業等因素,實際調查對象在這些因素上的人數比例基本上與我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得到的人口特征相符。所以,本研究的描述統計部分所得到的關于心理健康核心素質量表在樣本總體以及這些因素方面的數據特征可以作為中國成年人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的全國常模進行參照(見表9)。
4.2.1 關于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量表總均分的數據分布
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在調查人群中的分布符合正態分布特征,其偏度值為0.19,峰度值為0.44。其得分在1-4之間,最大值為3.92,最小值為1.80,平均值為2.88,標準差為0.26,95%置信區間為[2.87,2.88]。
4.2.2 關于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的人口學變量差異檢驗
(1)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的性別差異檢驗結果分析
本研究發現,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的性別差異不顯著(見表9)。一項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質的調查研究中,調查了人際素質、動力系統、認知風格、自我、歸因風格、應對風格、個性素質、適應等幾個方面,研究結果發現。在眾多調查側面中,只有認知風格分量表的認知行為維度和歸因風格分量表的持久暫時性維度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其余方面均未達到顯著水平(白俊梅,2013)。對遼寧省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調查結果也表明,被試在適應、動力系統、自我、歸因風格以及應對風格等心理健康素質方面的表現,性別差異不顯著(宋芳,張麗華。白學軍,2006)。在高中生和大學生被試中,其心理健康素質的指標幽默感、焦慮、生活定向、自尊等方面性別差異不顯著(郭琳,2011)。本研究的結果與前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在心理健康素質方面,性別差異漸趨不顯著,與當今社會發展的大背景有關。我國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基本消除了我國傳統文化對男女性別的不同期待以及性別的角色定位。尤其是受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孩子,家庭和社會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和培養都是一樣的,拋棄了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要求女性也具有獨立、自信、向上等品質。男性和女性不僅在心理健康素質水平上日趨一致,而且,在心理健康素質的外在表現――心理健康水平上也表現出一致性,近些年對大學生的調查研究中,其心理健康水平沒有性別差異(張旭良,2009;蓋慶彬。2011:王娟,2006;張向戰,2005);一些對中學生的調查研究也發現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性別差異(李蕊。2011:趙明明,2013):對高職生的調查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丁晶,2008)。
(2)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的受教育程度差異檢驗結果分析
本研究中青年組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水平顯著高于中年組和老年組:中年組與老年組差異不顯著(見表9,10)。青年組的年齡范圍在18 29歲之間,與中年組和老年組相比,青年人的心理機能和生理機能均處于旺盛階段。他們的可塑性強、自信心水平高,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般的戰勝困難的勇氣,體會著高于中年組和老年組的飽滿的積極感受和情緒,具有更堅韌的抗壓信心。更容易適應社會的變革。也正是由于他們具有充沛的、可利用心理和生理資源,當遭遇挫折的時候,他們復原的能力和速度都超越于中年組和老年組。中年組和老年組經過長期的社會歷練,深深地體會到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隨著年齡的增長,體會到了身體的衰退,體會到了面對工作、生活以及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問題時自己精力、體力以及能力的不足。所以,他們對自己心理健康素質的自評水平有所降低。
對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的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性檢驗表明,調查對象的受教育程度與其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水平關系密切,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水平越高。其中,大專及以上組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顯著高于初中組和高中組,而高中組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量表總均分顯著高于初中組(見表9,11)。分別采用自我概念量表(袁曉嬌,方曉義,謝慶紅,曹洪健,2013)和生活信念量表(張秀閣,梁寶勇,臧麗榮,2013)進行的針對心理健康素質的全國采樣調查得到的結果與本研究一致。
我國的教育一貫注重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注重素質教育,正所謂“傳道授業解惑”。在當前的教育視野中,其中的“傳道”既包含著對學生德行的引導也兼顧著對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將對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和世界、合理處理同伴關系和家庭關系、善于合作、用于承受挫折和挑戰。受教育程度越高,所接受的這方面的教育和歷練越多。個體的心理健康素質越高。
另外,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榜樣作用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具有促進作用。對我國中產階級的心理健康素質研究表明,我國教師友善、利他,自我概念清晰,幸福感與價值感指數要高于其他社會群體(沈洪,2012)。在學習生活中,學生不但從教師身上學習到知識,而且,還會認同教師的世界觀、價值觀、人格特征等多方面特點,不由自主地學習教師的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觀點、處事風格等。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個體,受教師影響的時間越長,受到的影響越大,越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素質。
(3)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的職業差異檢驗結果分析
通過對不同職業類型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水平差異性檢驗發現,如果按照單位負責人、辦事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其他人員以及農林牧副漁業人員來前后排序,它們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存在規律性的變化,即基本上從前至后其核心心理健康素質總均值的得分依次降低,且每一種職業和與之相鄰的職業差異不顯著,而與相隔的職業類型的核心心理健康素質差異顯著(見表9,12)。
出現這樣的趨勢,可能與不同職業類型的人員所受到的教育、生活和生產的環境、所在群體的心理健康素質以及擁有的權利地位等因素有關。首先,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員,其受到的教育水平有差異,單位負責人、辦事人員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等,如果沒有較高學歷便得不到這樣的工作機會:商業服務業人員和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他們至少學習過商業或生產設備操作方面的技術培訓,有一技之長;而農林牧副漁業人員則更多地是接受極少教育者,沒有學習到更多的機能,便從事了直接的體力勞動。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心理健康素質越高(見表11)。再者,單位負責人、辦事人員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等,他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較優越,文明程度較高。有條件和時間接觸更多的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素質的信息,比如網絡上的心理健康知識、面對面的心理健康講座、電視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咨詢等。另外他們周圍的群體一般心理健康素質比較高,通過交流,彼此之間可以互相熏陶和感染,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外,職業類型不同,個體具有的能力、經濟狀況以及人際關系資源等都不同,一般來說,單位負責人和辦事人員等,他們在面對困境和挫折時,處理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可以調動的人際關系資源、可以運作的資金等方面優越于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和農林牧副漁業人員等。這使他們有戰勝困難的信心、不必為每天每日的生計勞心、情緒穩定而平和,有時間、精力主動地經營自己的人際關系網,勇于接受生活的挑戰。
5 結論
(1)春節拜年是中國習俗之一,通常是一家人去親戚家串門,帶著水果禮品去親戚家聯絡感情,孩子們通常一起玩耍,父母輩們拉拉家常。之后去拜訪的客人會被留下一起吃飯。直至晚餐后方才離開。而不同地方的拜年有所差異。
(2)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卑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
2、春節拜年的習俗
(1)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把它叫做“年”。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后把大門關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后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這就是拜年習俗的開始。
(2)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3)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來,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4)秦漢以來萬千的風首朝賀。自明清開始,拜年次序是: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后全家按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平輩間拱手致語。拜親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現代多行團拜,歲末郵寄賀年片和賀年信。
(5)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元旦吃年糕的寓意 元旦期間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還有一種說法是新年如果不喝年糕湯,這一年就無法長大。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糍”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制法,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征金銀,元旦吃年糕,有著十分美好的寓意。
元旦跟跨年是一個意思嗎 元旦晚會和元旦跨年晚會都是一個意思,即12月31號晚上。跨年晚也可以用在陰歷(農歷)年,即春節前一年臘月三十晚上(農歷有時沒有臘月三十,就是臘月二十九晚上)。
元旦跟春節有什么區別 1、兩者的時間不同。世界多數國家將新歷新一年的第一天統稱為“新年”,我們國家稱之為“元旦”。而春節的時間是農歷臘月初八到正月十五。
2、中國對元旦和春節的重視程度不同。元旦和春節是元旦和農歷新年,都是新年。在中國,人們更重視農歷新年,因為農歷是中國的傳統日歷。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如中秋節、端午節和清明節,都是根據農歷計算的。農歷新年或春節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人更重視春節。
3、元旦和春節的放假時間不同。元旦放假3天,春節放假七天。春節是連續的7天假,可以讓在遠方工作的親人回家團聚。
4、元旦和春節的慶祝活動不同。中國的元旦慶祝活動,商場會掛上紅燈籠,促銷,一家人一起吃飯,很簡單。但春節的活動豐富。除夕,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餃子。這些是傳統習俗。春節期間,還舉行舞獅、舞龍、鑼鼓、祭祀親人等活動。老人家也會給年輕一代紅包等習俗活動,可以說春節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
元旦可以放煙花嗎
元旦是新年的開始,世界上很多國家把1月1日作為元旦,但由于經度位置不同,時間有所差異。各國在這一天都會提前做好元旦放假安排,慶祝元旦習俗也各式各樣。那元旦有哪些習俗?
英國:元旦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余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這一點跟中國的春節習俗相似。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除夕拜訪親人等元旦習俗。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陽,接著去神社參拜,或互相向親友問好。他們稱元旦為“正日”。在這一天,他們的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后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即在新年第一天,不許對人生氣,發脾氣。一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要相抱大哭。這是因為,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達自己對歲月的感嘆。更有些地區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這段時間都不進食。
巴拉圭:巴拉人為了慶祝元旦的到來,在每年最后五天定為“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元旦佳節。
蒙古:在蒙古,元旦一到來,蒙古老人就會裝扮成牧羊人,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保加利亞:在元旦這一天,在親朋好友家用餐時,如果誰打噴嚏,他就會給主人一家帶來幸福,主人就會把自家的一只羊、牛或馬駒送給他,以祝愿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
巴西:在巴西,元旦這天舉行登山“尋福”活動。在這一天,人們高舉火把,蜂擁登山,爭先恐后不畏艱險地尋找罕見的象征幸福的金樺果。巴西農村還有一個獨特的風俗——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這天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墨西哥:墨西哥有些特別,他們則以禁笑來過元旦。他們一年有18個月,每個月20天。每年的最后五天就是元旦,這5天時間是不準笑的。
巴基斯坦:在元旦這天,人們手拿紅粉,出門見到親友,道喝新喜,互將紅粉涂在額上,以示新年吉祥如意。
阿根廷:阿根廷人則把水當成是最圣潔的。每逢元旦,便以“新年浴”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
阿富汗:每年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鐘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2021年的春節到了,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各地過年都有獨特的習俗。是時候要寫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了,不用擔心,我們一起來寫吧!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關于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一當迎新的鐘聲敲響時,我們中國人民滿懷激動地呼喊著:“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興奮地在家中來回地跑著,抑制不住自己喜悅的心情。
當我跑到陽臺邊時,突然,煙花飛上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有的像無數顆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有的像金色的大衣,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多美呀!今天是正月初一,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只見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門前貼著春聯,陽臺掛著紅燈,親戚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舉杯敬酒祝福以后工作順利、學習進步、合家歡樂!路上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向親朋好友拜年。我們也不例外!媽媽爸爸帶著我去奶奶家拜年,一進門,哇!都在呀!二叔、二嬸、三叔、三嬸、姑姑、姑丈,還有表姐、堂姐,連小妹這個“小不點兒”也來湊熱鬧呀!大人們坐在沙發上聊天、看電視,我們小孩子一起手拉手來到房間,玩起“藏東西”的游戲。堂姐鎮重其事地說:“我現在宣布游戲規則是:一個人將幾樣小東西藏起來,其他幾個人去找,全部找到的人就來藏東西。”我們經過抓鬮,最后決定由堂姐來藏3個可樂瓶蓋。堂姐將我們推出房間,于是自個兒藏東西……
過了一會兒,堂姐笑盈盈地走出來說:“藏好了,保證你們找不著!”我們蜂擁進去,我想:最容易藏東西的可能是最隱蔽的地方。所以,我認真地將每一個角落都找了一遍,竟然沒有,在看看小妹,鉆到床底下,屁股撅在外面,小手在里面摸索著,沒有,她剛想站起來,“啊呀!”只聽小妹叫了一聲,就“嗚嗚嗚”地哭了,原來她在床底下站起來時撞到了床邊。于是,她暫時停止游戲。啊!少了一個對手,不過表姐也不好對付,只見她在衣柜里將每一件衣服都翻了一遍,哇!還好沒有!可到底在哪呢?我掃視著四周,這時,我發現窗簾后面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我拉開窗簾,呀!是可樂瓶蓋!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表姐見了,一副不服氣的樣子。但是她速度加快了,那里找找這里找找。我急忙接著觀察,在床底下小妹夠不著的地方,我又發現了一個可樂瓶蓋,我的心更加興奮了起來,后來我又在一本書下找到了最后一個瓶蓋。
“呼!真是費了我不少工夫!”我嘆了口氣說。
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二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
每逢春節,我都會回江西老家。每次回江西,都正好趕上下雪的日子,潔白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飛舞,落在樹上,在樹枝上壘出一個個蓬松的小雪球,還給大樹披一身雪白的羽絨;落在地上,給大地鋪一氈潔白松軟的毛毯;落在電線桿上,給電線串一條銀白色的項鏈。小孩子成群結隊地跑到雪地里,興致勃勃地打起雪仗來,你扔我躲,相互追逐,好玩極了!
每逢大年夜,我們都會吃年糕。傳說在古代有怪獸來抓走孩子,但怪獸都怕紅色,尤其是年糕,所以,每次春節,家里都會買一些紅幅、對聯等貼在門口、房間上,而且還會做些一些年糕,我們每年春節都做一樣的年糕,雖然是同一個味道,可是我們卻百吃不厭,因為它蘊含著家鄉的味道。
吃完年糕,我們還會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團團圓圓,既開心、快樂,又十分和睦,空氣中,夾著一絲絲溫馨、幸福的氣息!
大年初一時,我們會去太婆家拜年,江西那里有長輩給小孩紅包的習俗,如果是遠房親戚,就是給一兩百元的紅包;如果是像爺爺奶奶這樣的親人,那么就給三百元左右了。每當給我們紅包時,長輩們都不忘說“健健康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覺得這個紅包里裝的不是金錢,而是大人對我們的期望。
初二時,早晨七點鐘,大街上的美食香味像一個個小精靈,喚醒了正在睡覺的我們。我們經不住美食的誘惑,飛快地跑到大街上,一進入美食街,牛雜、魚丸、糖果的香味撲面而來,糖畫鋪里最熱鬧,哪里總是會圍著一群小孩子,他們爭先恐后的對糖畫叔叔說:“我要羊!”“我要狼!”……糖畫叔叔樂呵呵地答應著,臉上掛滿幸福、開心的笑容!幾個小孩子拿著糖畫到大街上跑來跑去,臉上沾滿糖漿,心里甜甜的,嘴上“咯咯”地笑著。在這熱鬧的大街上,洋溢著幸福、團圓、和睦的味道,在街上久久回蕩著。
所以,這就是我喜歡春節的原因:可以吃年糕,可以收紅包,還可以看江西下雪的美景!最重要的是,過完春節后,我們馬上迎來下一年,迎來下一年的快樂幸福和美好愿望!
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三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各地過年都有獨特的習俗。今年寒假,我對家鄉丹城過春節的習俗作了全面的觀察和調查。真是不走不知情,一走開眼界。家鄉過春節真是豐富多彩,按照時間順序共有5種風俗。
祭灶:家鄉的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家鄉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今年我是在阿姨家里過年的,所以在臘月二十四祭灶。阿姨一大早請來灶神紙像,又是熬糖,又是煮小豆飯……一切完畢已是傍晚,點燭,敬香,供奉等一系列程序才算結束。聽阿姨說,祭灶為的是讓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掃塵:舉行祭灶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新年的準備。每年農歷臘月二十五起到除夕,家鄉的人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
貼春聯,“福”字:每年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紛紛貼上購買的春聯,雅興者自己鋪紙潑墨揮毫,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紅紅火火。春聯貼完,家家戶戶都忘不了要在屋門上,墻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而且是倒著貼,取“福到”的諧音,寄托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心愿。
拜年:是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互相祝賀新年,到處是一派喜慶的氣氛。祭祖:家鄉的人過節都不會忘記去世的先人。過年也不例外。供奉食物表示心意,是我們家鄉人祭祖的普遍形式。
通過這次調查,我全面了解了家鄉人過春節的各種習俗。每一項活動都寄托了人們的心愿。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對于春節,人們也在不斷增添一些新的形式,如每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成了除夕夜的一道“大餐”。不少人還在春節期間出門旅游……這樣春節過得就更豐富多彩了。然而,我想,作為一種傳統節日,它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地方習俗始終不會被丟棄,如何使春節過得既有傳統地方特色又充滿時代氣息,這將是富裕的人們的不斷追求。
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四春節前,媽媽給我講了春節的由來: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從臘月初八開始,一直過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為。春節時間延續長、地域跨度廣,節日活動豐富。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因此,春節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歷史最悠久、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今年春節有三件事令我高興和難忘。
第一件事是送給爺爺奶奶一份“驚喜”。
這可是我的“秘密”呀!你可不要說出來。我悄悄的告訴你吧:今年爺爺和奶奶都66歲了,我和爸爸媽媽早就商量好,要給爺爺奶奶發壓歲錢呢!噓,小聲一點!別讓他們聽見啊。我們把這個美好的愿望和二叔通了氣,唯獨不告訴爺爺和奶奶。因為我們要給他們倆一個“驚喜”!
農歷三十上午,我和爸爸媽媽就帶著我們的“秘密”高高興興的來到爺爺奶奶家,二叔已經在家里等候我們了。爺爺奶奶已經開始準備午飯,爸爸媽媽加入準備的行列,我和二叔一起玩耍去了……吃午飯的時候,我們沒有泄密!
新年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熱氣騰騰的餃子已經擺上餐桌,我們分別給爺爺奶奶拜年,并給他們每人送了一份“驚喜”,爺爺和奶奶臉上洋溢著笑容,他們說:我們要好好保存起來。伴著新年的鐘聲我們每個人的幸福感都達到的了頂點。
第二件事是放鞭炮。
今年,爺爺和媽媽給我買了許多鞭炮,有手搖花、魔術彈、小飛碟、鉆天猴等等。煮餃子前,我和二叔還有媽媽就下樓去展演我們的鞭炮士兵去了,那鞭炮齊鳴、百花齊放的華光異彩染紅了晴朗祥和的夜空,點亮了每個人的希望和憧憬。我不斷地歡呼和跳躍著,盡情釋放心中的快樂和幸福,迎接美好而又嶄新的一年。
第三件事是合理安排我的壓歲錢。
當然嘍!節日里長輩們也給了我很多壓歲錢。在媽媽的提議和幫助下,我也要合理安排一下我的“經費”收支了。我們把大部分壓歲錢存到銀行作為我的教育儲蓄,等我高中時用。令外的壓歲錢用來做日常零用和購買我喜愛的圖書還有玩具。對了,媽媽說還要教我記賬呢,培養我做個出色的“管賬先生”,以便今后合理調整和安排我的日常收支。
我家的春節是這樣過的,節日里充滿了歡聲笑語,是永遠令我高興和難忘的!你家的春節是怎樣過的呢?
2021春節習俗作文800字五盼望著,盼望著,燈籠掛起來了,春聯貼起來了,春節的腳步近了,春節的味道濃了。
煙花,是小孩子們春節最愛玩的。我喜歡那種沒有響聲的“電光火花”,點燃后拿在手里,多像魔術師手里的魔法棒啊!“電光火花”噴出的火花就如同一個個頑皮的小精靈,在空中跳躍著,嬉戲著。不過,那些調皮地男孩子可不喜歡“電光火花”,他們喜歡聲音響亮、刺激的“甩炮”。他們不時地從兜里掏出一只,用力往地上一甩,“啪”地一聲大響。如果你正好從那兒經過,肯定會嚇得一個激靈,那些“小調皮們”則哈哈大笑。
當然,孩子們最喜歡的還是大禮花炮。當禮花炮點燃,各種各樣的圖案,五彩繽紛的顏色就會呈現在空中。有的禮花炮沖上天空如同花蝴蝶般紛紛揚揚灑落下來;有的禮花炮沖上天變成了牡丹花、,猶如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還有的禮花炮沖上天后變成大大的“笑臉”,仿佛在向大家說:“新年快樂!”春節的味道就在這煙花中綻放開來。
美食,是春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火鍋是家家戶戶都愛吃的。肉丸、木耳、香菇、蔬菜在鍋中沸騰著,翻滾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熱氣騰騰地吃著,真是回味無窮。小孩們則一般喜歡吃年糕和冰糖葫蘆。年糕軟軟的,甜甜的,拿起一塊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細細地品嘗,令孩子們百吃不厭。紅紅的山楂裹上一層糖,串在竹簽上就成了美味的冰糖葫蘆。咬上一口,“嘠吱,嘠吱”地響,糖的甜味和山楂的酸味混搭在一起,讓人吃了一個還想再吃一個。春節的味道就在舌尖上擴散開來。
看春節晚會和走親戚是大家春節期間的傳統活動。吃過除夕團圓飯,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熱鬧的歌舞、幽默的相聲、高超的雜技、神秘的魔術讓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笑聲不斷。正月里家家戶戶走親訪友,人人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見面都相互說著祝福吉祥的話兒。孩子們則對大人們伸出手,嘴里大聲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然后一邊清點著“戰利品”,一邊心里盤算著這筆錢是用來交學費呢還是買文具,玩具呢?春節的味道就在這歡聲笑語中彌漫開來。
泰國 傳統的新年即"宋干節",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節日里,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巨大的佛像出游,佛像后面跟著一輛輛花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干女神",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敲著長鼓,載歌載舞。在游行隊伍經過的道路兩旁,善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里盛著用貝葉浸泡過的,滲有香料的水,潑灑到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風調雨順,然后人們相互灑水,喜笑顏開的祝長輩健康長壽,祝親朋新年幸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水來表示彼此之間的愛慕之情。
泰國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臺、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進行新年沐浴。為慶賀新年,泰國人舉行在規模的"賽象大會",內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賽、古代象陣表演等。很是精彩動人。
朝鮮 朝鮮人過年,人們都穿上鮮艷民族服裝,互相拜訪。他們又攜帶米餅、水果、酒等拜祭祖宗山墳;青年人另有賀年游戲,男的放風箏,女的踏跳板。此外,朝鮮新年都有貼春聯和年畫習俗。 春節(正月初一)是韓民族最大的節日。每當節日來臨就會出現民族大移動,屆時將有一半的人口回鄉探親。省親的人們要在幾個月前預訂回鄉的汽車票或在節日的前幾天乘轎車返鄉,屆時全國的道路將擁擠不堪。
正月初一的新年風俗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拜年。在先拜過祖先之后依次向祖父母、父母、親戚長輩、街坊鄰居的長輩拜年。來拜年的人若是大人,則要以酒和食品相待。若是小孩子則要給壓歲線。這一天,不論是誰互相見面,都要說拜年話,如“過年好!”、“恭喜發財”、“祝您健康”、“今年一定要考上大學”等,這也叫祝福。新年這一天要準備祭祀桌和年飯以接待前來拜年的客人。不論哪一家,這一天的代表性食品都是年糕湯。所以吃年糕湯也意味著過年和又長了一歲。
正月初一晚上最有趣的風俗是趕走“夜光鬼”。傳說中稱在這一天,夜光鬼挨家挨戶游蕩,試穿每個人的鞋,遇到合腳的就帶走。如果誰在這一天晚上丟了鞋,他的運氣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這一天晚上,人們大都把鞋放在里屋早早熄燈入睡。為了防止自己的鞋不被夜光鬼帶走,都要在立柱或大門上放置篩子或簍子。這是因為夜光鬼有一個習慣,見東西就要數一數,當夜光鬼見到了篩子或簍子就要數篩子或簍子上的網眼,當他數完了天也就亮了,等到雞叫,他早已把試鞋的事忘得一干二凈,溜之大吉。
新加坡 在新加坡大多數人是在午夜12時正迎春。一般華人仍有迎接財神爺的習俗,人們也在這一天涌到寺廟去許愿或祈求平安。
送禮是向親戚朋友表示敬意與愛意的表現,根據華人尊老敬賢的傳統,幼輩應送禮物給年長者。比如女婿在春節前一周送禮給岳父岳母,為了表示吉利,禮品都是雙數的,在傳統禮節上,受禮人都要回禮,以表示謝意。這種互贈禮物的習俗,正是華人"禮尚往來"的處事態度。
農歷新年時晚輩向長輩拜年,是華族的習俗與傳統,表達了晚輩們在新年里的強烈愿望,希望長輩們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平安幸福。傳統上,拜年的習俗是晚輩向長輩跪拜、祝福。但年輕人覺得跪拜很別扭,所以現今社會普遍的做法是,雙手捧著一對柑向長輩拜年。為了對長輩表示尊敬,送柑必須用雙手奉上。按照習俗,當客人告別時,主人也得以柑回禮,以示互祝好運。
除了送柑,派"紅包"也是華人新年的另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征活力、愉快與好運。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根據華人的觀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征好運。因此,在分派紅包的長輩面前打開紅包,是不禮貌的做法。
越南 同中國人一樣,春節是越南人最重要的傳統佳節。春節來臨的幾天里,家家戶戶忙著采購年貨。除了年粽等春節傳統食品外,桃花、金桔倍受每個越南家庭的喜愛。河內郊區的花鄉是一望無際的桃花,果實累累的金桔。
除夕之夜,越南各地將舉行規模空前的舞龍、舞獅、歌舞表演。值得一提的是,越南雖然也有十二生肖,但這其中唯獨沒有兔子,而用貓取代了兔子。為什么越南的十二生肖動物中沒有兔而有貓呢?有一種說法是十二地支與"卯""貓"同音,傳到越南時"卯年"誤聽為"貓年";也有人說越南人不喜歡兔而喜歡貓,認為十二生肖中既然有鼠,也應有貓,貓能克鼠。也許,這正反映了越南人的"生態平衡"觀吧!
日本 每逢年暮,許許多多的日本人都會參與忘年會。忘年會,即是一個把這一年給遺忘的舞會。在忘年會上,大家盡情的享用香醇甜美的日本酒,忘卻過去一年的不利,迎接來臨新的一年。
就如華人農歷新年一般,日本人也會把歲末的差事趕完,然后忙碌的把辦公室以及家宅好好大掃除一番,快快樂樂的過個新年。日本人會把屋子裝飾一番。大門前擺設一對門松,代表著長壽、繁榮以及純潔,或置放一棵常青竹或紅梅,以討個吉利。在日本人眼中,松、竹和梅都是屬于吉祥物品。常青竹意指結實、茁壯與正直,紅梅象征青春和活力。
傍晚時分,一家大小會聚集在電視機前觀賞由NHK電視臺所播放的紅白歌唱比賽。日本紅白歌唱比賽,自開始到今日,屈指數來經已超越了半個世紀。無疑中,觀賞日本"紅白"已默默的成了日本人歲末一大賞心節目,也悄悄地形成了日本人過年的一種風俗習慣。縱使感覺上如今的"紅白"已不如往昔,它卻依然承負著在這佳節里醞釀與營造喜慶氣氛的重任。
照例的在晚間11時45分,在大組人齊唱《友誼萬歲》之后,NHK電視臺即隨之播報各大神社與寺廟的新聞狀況。就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刻,舉國上下的各大小神社開始敲鐘迎接新年。
德國 德國新年的慶祝時間前后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可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鐘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并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里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伙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英國 英國人在除夕深夜,人們帶上糕點和酒去拜訪親友。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中,在同親友談話之前,先撥弄壁爐的火,象征"開門大吉";英國人除夕還有守歲之俗,舉家圍坐,高唱辭歲歌。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人在吃年飯時候,主人要把第一只羊羔、第一頭牛犢或第一匹馬駒,送給第一個打噴嚏的人。他們認為打噴嚏的人會給全家帶來幸福。
美國 除夕之夜,美國人舉行篝火晚會,到了年夜12時,大家一起把舊物扔進火里燒掉,并圍火歌舞,狂歡至黎明。
古巴 古巴人過年有潑水除舊風俗,除夕之夜,男女老少盡情地玩耍歌舞,但是按習慣每人必須準備一碗清水,等午夜鐘聲敲過十二響后,每人把各自一碗水潑到窗外,以示去舊迎新。
加拿大 加拿大人把白雪看作吉祥象征。新年到來時,人們把雪堆在住房周圍,筑起一道雪墻。他們相信這樣可以阻止邪魔入侵,同時會帶來幸福。
相關鏈接
奇奇怪怪的新年飲食習慣:
巴拉圭 南美州的巴拉圭把每年的最后五天定為"冷食日"。只能吃冷食,一直到除夕零鐘聲響起,才能點火烹煮佳肴,歡度新年。
法國 法國有一種迷信,認為除夕家中如有剩酒,來年定交厄運。因此,他們寧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將家中的酒喝個光。
秘魯 秘魯人在除夕之夜,全家人團聚一起等教堂的零點鐘聲敲響時,便爭吃葡萄,并力求按鐘聲的節奏,一顆顆地吃,但只吃十二顆。第一顆求安寧,第二顆求和諧,往下依次為快樂、發財、和睦、避難、祛病、生意興隆、工作順利、事事如意和相愛幸福。
伊朗 伊朗人在除夕之夜特別愛吃"七道菜"每道菜名稱要以字母S開頭,象征一家人全年吉祥。
匈牙利 匈牙利人過新年不吃禽肉,他們認為雞鴨鵝等禽類有翅膀,吃了它,幸福便會隨之"飛走"。
關鍵詞:端午節俗 流變 發展
一、端午古樸節俗探源
端午節俗的來由歷來十分復雜,人們對此看法也不盡相同,在端午節歷史流變和傳承的過程中,民間百姓普遍參與其中、歷代文人又對其吟詩作賦,這些都強化端午節的傳說和解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些端午節俗的起源占了上風,有些習俗產生的真正根源卻被掩蓋。
(一)端午節俗起源于季候變化所引起的原始信仰
分析一個節俗的重要因素是對節俗的時間給予充分的重視,時間因素是構成了節俗核心內容的出發點,尤其是農業文化中的節俗更加如此。《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在中國,農歷的五月正值春末夏初季候轉換,空氣中濕度增加,蚊蟲病菌大量繁殖。在古代,人們生活方式簡單、缺乏醫療常識,面對流行傳染的病菌疾病,難免產生恐懼的心里。所以形成五月為惡月的觀念,并形成一定禁忌。人們用巫術儀式和手段來進行預防和治療,而節俗中的很多事項都與此相關,采艾蒿、菖蒲懸于門外,用其沐浴潔身。這些東西除辟邪除穢的功能也給予人們心里慰藉,所以五月季候變化引起的禁忌和信仰,才是端午節濃郁的驅瘟除疫的節日來源。
(二)端午起源于歲時節令夏至
夏至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夏至以后,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的快,降水也開始頻繁,也說明了夏至競渡的可能性。直到近代,端午節的節俗活動在江南的許多地方仍是在夏至日舉行,足以說明古代端午節俗源于夏至,也決定了夏至乃至整個夏至所在的五月的性質。把五月中旬的某一天定為夏至節,既是農業節令,也是生活節令,更是人們開始有能力認識自然天象以從事生產的一個標志。所以人們要給予重視,并形成一些獨特的習俗。
(三)端午節俗起源于圖騰信仰
百越民族崇拜龍圖騰的信仰和新年儀式,也是端午節俗的一個重要來源。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描述了端午起源于龍圖騰。他在充分的文獻考辨與民俗生活印證中,提出:端午節是從南方吳越地區傳播開來的祭祀龍騰的民俗節日,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即競渡和吃粽子,都與龍有關。從古越民族崇拜龍圖騰,到古越民族將夏歷五月作為自己的新年,表明了他們民族習俗與龍的內在聯系。而如劃龍舟、五色飯、五色彩囊和插柳慶賀新年都與端午相關節俗有關。古越民族的新年習俗是端午節俗來源的一個重要的來源。
二、 端午習俗傳承發展中的附會與流變
端午節俗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已經存在,迄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不斷的傳承,節俗中插艾蒿、菖蒲、采藥、斗百草等,已經形成了較為定型的節俗與規范。在千年的傳承發展中,形成了具有全國共享意義的端午節節俗傳統,那就是避瘟保健與追念先賢,這兩大傳統既是端午節的精神核心。
從最初遠古時期強調了五月作為公共衛生事業的節日性質,以巫術方式被人們記憶和實踐,后來又加入了人神祭祀的內容,端午節是祭祀先人的時節,如楚地的屈原、吳越地區的伍子胥等。一些地方還有瘟神祭祀與送瘟神的活動。這是端午神靈祭祀的早期形態孑遺。慢慢的競技娛樂也成了端午節俗中不可或缺的項目之一,節日娛樂是傳統節日構成的要素之一。漢魏時期圍繞著夏至形成的端午節,吸收了南方民族競賽傳統,加重人文活動的色彩。競賽游戲是端午節日娛樂的主要內容。具體民俗有龍舟競渡與斗百草、斗蛋游戲等。這些競技游戲在興起之初,側重于巫術與信仰意義。
三、 端午節俗在現代社會中發展及存在意義
端午節在中國傳統社會是夏季的重大節日,由于時代的變化,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對傳統節日有著重要影響,在現代科學觀念與現代醫學知識使端午避瘟保健的節俗主題自然降低。追悼先賢的主題也因與神靈祭祀融合與驅疫、憑吊相關的端午重要節俗和信仰在許多地方已受冷落。
端午節流傳至今,其基本形態如食棕習俗和競渡習俗變化較小,但這并不意味著端午習俗沒有發生變化。目前在很多的城市,端午也逐漸淪為吃粽子的節日。在端午節俗中,有時人們直稱端午為“粽子節”。食棕習俗已經擴展為飲食文化的展演習俗,即使是粽子,在當代社會它也成為四季常有的商業食品,其節日的提示意義也不再明顯。而人們也從競渡的龍舟中體會的也多是包裹著濃重的商業氣息和經濟效益在其中。
結語
端午的原始意義是避邪驅疫,人們通過對端午節俗的補充與再解釋,加入了對高尚人物的崇敬,傳承愛國的民族精神。傳統節日習俗是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傳統是我們民族的重要記憶,它是保障民族綿延的文化資源與前進動力。
我們需要既傳統又現代的端午節,在端午節俗不斷傳承與流變過程中,在強調文化多樣性,推動傳統節日復興的今天,我們應該從傳承與建構民族文化的角度,來重新認識端午節俗文化,面對著韓國江陵端午祭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我們該反思和警醒,韓國的端午祭本是源于中國,我們是該保護我們的祖傳的文化和民俗遺產,對于端午節及其傳統節俗的傳承與保護,我們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孫正國.端午節[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9月
[2]宗懔原著,譚麟譯注.荊楚歲時記譯注[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
[3]蕭放.端午節俗的傳統要素與當代意義[J].民俗研究:2009(4).
[4]高天星.中國節日民俗[M].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2008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里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后,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后,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后,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于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仆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游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畫家、詩人文征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于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