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張海迪的事跡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砼工程冬季施工方案、措施、質(zhì)量保障、
一、砼冬季施工質(zhì)量保障管理與組織措施
1、進入冬季施工前,對摻外加劑人員、測溫人員、鍋爐司爐工及火爐管理人員組織技術業(yè)務崗前培訓,學習相應作業(yè)范圍內(nèi)的知識,經(jīng)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yè)。
2、與氣象臺保持緊密聯(lián)系,及時接收天氣預報信息,提前接收數(shù)日內(nèi)天氣變化信息,以預防寒流突然襲擊,項目部設專人負責與氣象系。
3、組織專人測量施工期間的室外氣溫,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xù)5天低于50C時確定為冬季施工。暖棚內(nèi)氣溫、砂漿氣溫需做記錄。項目部設專人負責。
4、所有供水管道用50mm厚巖棉管保溫,管外加兩層玻璃絲布纏緊。
5、現(xiàn)場準備好溫度計,做好測溫工作并做好記錄。
6、砼試配:由試驗室出具配合比化驗單,以此施工。
7、現(xiàn)場準備好足夠的保溫覆蓋物及圍護物。
8、準備好足夠的簡易碳爐,必要時現(xiàn)場增設簡易碳爐燒碳以達到必要的溫度,確保工期與質(zhì)量。
9、水泥庫要用塑料布和蛇皮布封閉。
10、攪拌站棚內(nèi)設一爐灶,用水箱燒水,水箱容積以20m3左右為宜,機棚除出入口外為全封閉。
二、砼工程冬季施工質(zhì)量保障技術措施
1、冬季條件下灌注的砼,在遭受凍結之前,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配置的混凝土其臨界抗凍強度不低于設計標號的30%,C15及以下的混凝土其抗壓強度未達到5Mpa前,不得受凍。在充水凍融條件下使用的砼,開始受凍時的強度不低于設計標號的70%。
2、冬季施工的砼配制、攪拌、輸送:
2.1、為減少、防止混凝土凍害,宜選用較小的水灰比和較低的坍落度,以減少拌用水量,此時可適當提高水泥標號,水泥標號不底于P.O 32.5。當混凝土摻用防凍劑(外加劑)時,其試配強度較設計強度提高一個等級。在鋼筋混凝土中摻加高效防凍劑,劑量為水泥用量的3%。
2.2、水及骨料按熱工計算和實際試拌,確定滿足混凝土澆注需要的加熱溫度。
2.3、水的加熱溫度不宜高于80℃。當骨料不加熱時,水可加熱至80℃。以上,此時要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熱的水進行攪拌均勻,再加水泥,以免水泥與熱水直接接觸。
2.4、當加熱水不能滿足要求時,可將骨料均勻加熱,其加熱溫度不應高于60℃。
2.5、水泥不得直接加熱,可以在使用前轉(zhuǎn)運入暖棚內(nèi)預熱。
2.6、砼的輸送泵管應用50厚的巖棉管外加2層玻璃絲布進行保溫防寒,當拌制的混凝土出現(xiàn)坍落度減小或發(fā)生速凝現(xiàn)象時,應進行重新調(diào)整拌和料堤的加熱溫度。
2.7、混凝土拌合時間較常溫施工延長50%左右,對于摻有外加劑的混凝土拌制時間應取常溫拌制時間的1.5倍。砼卸出拌合機時的最高允許溫度為40℃,低溫早強砼的拌合溫度不高于30℃。
2.8、骨料不得帶有冰雪和凍塊以及易凍裂的物質(zhì),嚴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由骨料帶入的水分以及外加劑溶液中的水分均應從拌合水中扣除。
2.9、冬季施工輸送混凝土攪拌物時,盡量減少混凝土拌和物熱量損失措施。
3、冬季施工的砼澆注:
3.1、混凝土澆注前,清理干凈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和污垢,當環(huán)境氣溫低于-10℃時,采用暖棚法將直徑大于25mm的鋼筋加熱至常溫。
3.2、砼的灌注溫度,在任何情況下均不低于5℃,細薄截面砼結構灌注溫度不宜低于10℃,砼分層連續(xù)灌注,中途不間斷,每層灌注厚度不大于20Cm,并采用機械搗固。
3.3 砼出罐溫度、入模溫度及養(yǎng)護溫度
砼出罐溫度:10℃以上
砼入模溫度:5℃以上
砼養(yǎng)護溫度:2℃以上
3.3.1 現(xiàn)場砼測溫及養(yǎng)護方法:為保證冬季施工砼質(zhì)量,必須對大氣溫度、出罐溫度、入模溫度和養(yǎng)護溫度進行監(jiān)測,并有測溫記錄。嚴禁澆水養(yǎng)護。
3.3.2測溫點的布置:在墻、柱、梁、板上布置相應數(shù)量的測溫孔,測溫孔應設置在具有代表性的結構部位和溫度變化大易冷卻等特殊部位;孔深宜為10~15cm,也可為板厚或墻厚的1/2;測溫時應將溫度計與外界妥善隔離, 溫度計留置在測溫孔內(nèi)不小于3min,并用海綿封住溫度計與測溫孔的縫隙。
3.3.3 冬季施工測溫的項目和次數(shù):室外氣溫及環(huán)境溫度,每晝夜不少于5次,并測出最高、最低氣溫。
3.3.4 澆筑初期每2小時進行一次測定,8小時后每4小時測定一次,超過臨界強度4天后,停止測溫。
3.3.5 單項工程測量完畢后,測溫小組根據(jù)實際情況加以統(tǒng)計溫度記錄,并注明結構各關鍵部位的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平均溫度,交付技術部門作評定結構質(zhì)量和強度的依據(jù)。
3.3.6 按有關技術檔案的管理規(guī)定及結構的部位和等級情況,將測溫記錄歸檔,以作為工程竣工的移交記錄。
3.3.7做好冬季施工砼的保溫養(yǎng)護
4、冬季施工的砼養(yǎng)護:混凝土養(yǎng)護采用暖棚法和摻加防凍劑法養(yǎng)護。
4.1暖棚法養(yǎng)護:此方法適用于本工程框架施工
1)在建筑物周圍用鋼管搭設大棚,用棉帳篷布包裹密封,大棚搭設必須牢固、不透風,上蓋棉帳篷布。
2)采用燃煤取暖爐加熱,必須將爐的排氣管引出棚外,以防止煤氣中毒和防止氧化碳濃度過高加速混凝土的碳化。
3)暖棚內(nèi)底部溫度不低于5℃,當?shù)陀?℃時應采取增加煤爐的辦法。混凝土養(yǎng)護期間,安排專人對煤爐進行檢查,填加燃煤,保持棚內(nèi)溫度。
4)暖棚內(nèi)應有一定的濕度(由實驗室測定出具),當濕度不夠時,要向混凝土面及模板灑水或覆蓋潤濕草簾。
4.2混凝土外摻防凍劑養(yǎng)護法:
1)混凝土外露表面采用彩膠布加草袋進行覆蓋,在負溫情況下不得澆水養(yǎng)護。
2)混凝土養(yǎng)護初期的溫度,不得低于防凍劑規(guī)定的溫度,當達不到規(guī)定的溫度時,且混凝土強度小于3.5Mpa時要采取保溫措施,使混凝土溫度不低于防凍劑規(guī)定的溫度。
5、混凝土拆模:
5.1冬季混凝土拆模強度應滿足以下要求:
滿足混凝土正常溫度下拆模強度的要求,并同時滿足抗凍要求
正常溫度下混凝土拆模強度:
側(cè)模在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時,方可拆模。
底模應在混凝土強度符合以下要求時方可拆模。
結構類型 結構跨度(m)達到混凝土設計強度的百分率(%)
板、拱 ≤2m 502―8m 75>8m 100
梁 ≤8m 75>8m 100
懸臂梁(板) ≤2m 75>2m 100
5.2、混凝土與環(huán)境的溫差不得大于15℃,當溫度差在10℃以上,但低于15℃,拆除模板后立即在混凝土表面采取覆蓋措施,如覆蓋草袋及彩膠布。
5.3、采用暖棚法養(yǎng)護的混凝土,當養(yǎng)護完畢后得環(huán)境氣溫仍在0℃以下時,應待混凝土冷卻至5℃以下后,方可拆除模板。
6、冬季施工混凝土質(zhì)量檢查:
6.1、冬季混凝土質(zhì)量檢查除滿足一般混凝土規(guī)范要求外還要滿足下列要求。
(一)
不被挫折擊倒的貝多芬
正當貝多芬?guī)еS也納天才音樂家莫扎特的贊揚“不久將揚名世界”,躊躇滿志地想去掀開音樂史上新的一頁的時候,命運之神,開始同這位風華正茂的年輕音樂家開起了玩笑。
命運之神,開始用無休無止的“嗡嗡”聲來徹底攪亂貝多芬的聽覺神經(jīng)。這太殘酷,它將摧毀他畢生的追求,他整個年輕的心靈中被恐懼、痛苦、憂傷和憤怒所充滿。他來到無人的曠野中,對著上蒼,撕扯著自己的頭發(fā),悲憤地吶喊,請求上帝垂憐于自己。
1802年10月的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個叫海利根的小村莊。半年時間里,為音樂而生的貝多芬竟然沒有和音樂發(fā)生過任何關系,他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他拿起筆,想留下他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后的文字。
然而,貝多芬畢竟是貝多芬。他有博大的胸懷,他有深邃的思想,他有倔強的性格,他有蔑視一切的勇氣,他有他的偉大的使命。在這挫折面前,他苦苦的思索后,終于醒悟:“假如我什么都沒有創(chuàng)作就離開這世界,這是不可想象的。我要同挫折搏斗,它不會征服我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決定向挫折挑戰(zhàn)。耳朵聾了,但貝多芬用心抓住了人類精神上最崇高的聲音。聽不到聲音了,但貝多芬的音樂思想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豐富深刻。在貝多芬以后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我們所看到所聽到的,是一種嶄新而堅定的手法,深切而純潔的景象。
1803年,貝多芬繼他的《英雄變奏曲》之后,完成了著名的《英雄交響曲》。
1807年,貝多芬創(chuàng)作完成《命運交響曲》。
1824年5月7日,貝多芬的《合唱交響曲》在維也納首演。
貝多芬的聽力雖然過早地衰竭,最后歸于虛無,但他創(chuàng)作的膾炙人口的大量音樂作品以及他一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同挫折作斗爭的勇氣、意志和力量,作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不會衰竭,它們是不朽的。貝多芬用他的經(jīng)歷與作品向世人宣告:不服從命運安排的英雄,在同挫折的抗爭中,戰(zhàn)勝了命運。
(二)
堅忍不拔的諾貝爾
1864年9月3日這天,寂靜的斯德哥爾摩市郊,突然爆發(fā)出一連串震耳欲聾的巨響,滾滾的濃煙霎時間沖上天空。僅僅幾分鐘時間,一場慘禍發(fā)生了。
諾貝爾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所創(chuàng)建的硝化甘油炸藥的實驗工廠化為灰燼。人們從瓦礫中找出了五具尸體,其中一個是他正在大學讀書的、活潑可愛的小弟弟,另外四人也是和他朝夕相處的親密的助手。
諾貝爾的母親得知小兒子慘死的噩耗,悲痛欲絕。年老的父親因太受刺激引起腦溢血,從此半身癱瘓。然而,諾貝爾在失敗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卻沒有動搖。
幾天以后,人們發(fā)現(xiàn),在遠離市區(qū)的馬拉侖湖上,出現(xiàn)了一只巨大的平底駁船,駁船上并沒有什么貨物,而是擺滿了各種設備,一個青年人正全神貫注地進行一項神秘的試驗。他就是在大爆炸后被當?shù)鼐用褛s走了的諾貝爾!
大無畏的勇氣往往會令死神也望而卻步。在令人心驚膽顫的實驗中,諾貝爾沒有連同他的駁船一起葬身魚腹,而是經(jīng)過多次試驗,他發(fā)明了雷管。雷管的發(fā)明是爆炸學上的一項重大突破。接著,他又在德國的漢堡等地建立了炸藥公司。
一時間,諾貝爾生產(chǎn)的炸藥成了搶手貨,源源不斷的訂貨單從世界各地紛至沓來,諾貝爾的財富與日俱增。
然而,獲得成功的諾貝爾并沒有擺脫挫折。
不幸的消息接連不斷地傳來:在舊金山,運載炸藥的火車因震蕩發(fā)生爆炸,火車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國一家著名工廠因搬運硝化甘油時發(fā)生碰撞而爆炸,整個工廠和附近的民房變成了一片廢墟;在巴拿馬,一艘滿載著硝化甘油的輪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顛簸引起爆炸,整個輪船全部葬身大海……
面對接踵而至的災難和困境,諾貝爾沒有被嚇倒,沒有被壓垮,更沒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對已選定的目標義無反顧,堅忍不拔。在奮斗的路上,他已習慣了與死神朝夕相伴。
諾貝爾把挫折踩在了腳下,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fā)明權355項。他用自己的巨額財富,創(chuàng)立的諾貝爾科學獎,被科學界視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在為人生的理想不懈地奮斗,但一旦遇到挫折和不幸,我們極易選擇放棄和退縮,那將一事無成。諾貝爾說:“堅忍不拔的勇氣是實現(xiàn)目標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條件!”
若夫日出而林____開, ____,晦明變化者, ____。
(三)
自強不息的張海迪
在5歲之前,張海迪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快樂而活潑。
還不到6歲,張海迪突然得病了。是脊髓血管瘤!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術,脊椎板被摘去6塊,最后高位截癱。這樣,原來天真活潑的張海迪,現(xiàn)在只能整天臥在床上。
張海迪幼弱的心靈,簡直要被痛苦壓碎了。
已經(jīng)到了上學的年齡,而張海迪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學校讀書啊!
盡管張海迪非常有決心,但病情卻是無情的,每當病痛折磨她時,堅強的張海迪沒有流淚,疼得實在厲害時,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頭發(fā),打算用一種疼痛來代替另外一種疼痛。
在所有功課中,玲玲最喜歡學習語文,在10歲時候就能讀長篇小說了,雖然讀得很辛苦,但她不氣餒。她很喜歡讀《卓婭與舒拉的故事》。除了語文,張海迪對別的功課也非常用心,一點兒也不肯浪費時間。在整個童年,她以頑強的意志,認真學習,始終用心對待每一個字,每一行句子,自學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實現(xiàn)了“輪椅上的夢”。用張海迪自己的話說,她沒有愧對自己的童年,也沒有愧對那些美好的光陰。
1970年4月,張海迪跟著下放的父母,開始了農(nóng)村生活。僅僅才過了半個月,張海迪就同鄉(xiāng)親們相處得十分融洽了。鄉(xiāng)鄰們爭著搶著往張海迪家送地瓜、咸菜等東西,還為她做了一張木輪椅。
為了回報這些樸素的愛,張海迪也想為大家做點什么。于是,她開始在昏暗的油燈下學習一本本醫(yī)學書,還讓父親給她買來體溫計、聽診器和針灸用的銀針,成了一名靠在輪椅上給人看病的鄉(xiāng)村醫(yī)生。
1981年12月,《人民日報》首次報道了張海迪的事跡;1983年2月,張海迪被山東省政府授予“勞動模范”稱號,被授予“優(yōu)秀共青團員”稱號。還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自強模范等稱號。
1983年起,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等英文作品,創(chuàng)作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絕頂》等作品,其中,《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和韓國出版。
1993年4月,通過發(fā)奮苦學,張海迪獲得了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
1997年,張海迪被日本NHK選為“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她的事跡,從此傳向世界……
我在書上看了張海迪阿姨的感人事跡后,深受感動。
張海迪阿姨很不幸,在她5歲時,突然患了脊髓病,導致她胸部以下全部癱瘓,因為患了脊髓病,所以她不能上學。她14歲時,就和父母到關東去了,在關東,她還自學針灸醫(yī)術,無償?shù)臑猷l(xiāng)親們治病。她雖然不能上學,但她很堅強,在家自學了小、中學的全部課程之后,有攻讀了大學和研究生碩士的課程。
在殘酷事實面前,她沒有被擊倒,也沒有失去對生活的自信,而是勇敢的面對。1989年,她開始了文學創(chuàng)作,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shù)十萬字的英文小說,編著了《輪椅上的夢》、《絕頂》等小說。等她把譯稿交給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的流下了熱淚,并熱情的為她寫下了《路,在一個癱瘓的姑娘腳下延伸》。
雖然,她是個殘疾人,但她還是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為祖國的興旺發(fā)達獻出他們的光和熱。
關鍵詞 小麥;自然災害;應對措施;淮北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 S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8-0078-02
淮北地區(qū)是安徽省小麥的主產(chǎn)區(qū),近年來隨著小麥高產(chǎn)攻關和高產(chǎn)創(chuàng)建等活動的開展,小麥生產(chǎn)得到了快速發(fā)展,面積占全省播種面積的70%以上,產(chǎn)量占85%以上,為全省糧食生產(chǎn)的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在小麥生長期間常出現(xiàn)干旱、凍害、倒伏、干熱風等自然災害,影響小麥產(chǎn)量的進一步提高。
1 干旱
1.1 干旱類型
(1)播種期干旱。淮北地區(qū)小麥一般在10月上中旬播種,如果這段時間發(fā)生干旱,一是影響播種,造成播期推遲;二是播后不及時補墑,就會造成出苗不齊,出現(xiàn)缺苗斷壟的現(xiàn)象[1];三是小麥出苗后,若出現(xiàn)干旱,對小麥的根系生長產(chǎn)生明顯影響,導致根系發(fā)育不良,使次生根少而短,嚴重影響冬前分蘗。
(2)越冬期干旱。淮北地區(qū)小麥越冬期一般從12月20日開始,2月10日結束,約50 d,若此期發(fā)生干旱,易發(fā)生凍害,同時影響根系下扎,不利于小麥安全越冬。
(3)拔節(jié)―抽穗期干旱。拔節(jié)―抽穗期是小麥生殖器官形成期,也是水分臨界期[2]。若出現(xiàn)干旱,影響小麥生長,降低有效分蘗數(shù)、單位面積穗數(shù)和穗粒數(shù),嚴重影響產(chǎn)量。2013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近1個月未降雨,導致小麥株高比常年矮10 cm左右。
(4)灌漿成熟期干旱。灌漿成熟期小麥需要大量的水分進行養(yǎng)分的吸收、積累和輸送。此時若發(fā)生干旱,由于水分供應不夠,就會造成灌漿不足,千粒重下降。
1.2 防御措施
(1)加強農(nóng)田水利設施建設。著力解決部分地區(qū)無水源和一部分農(nóng)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灌溉站、機井無法使用的問題,配套完善灌溉設備,增加有效灌溉面積。
(2)耕作保墑。淮北地區(qū)秋季9月下旬一般都有一次降雨,可進行深耕深松,以保墑蓄水。也可采取前茬作物適當晚收,邊收邊整地邊播種,為小麥播種出苗提供良好的土壤墑情。
(3)科學灌溉。克服靠天等雨的思想,根據(jù)土壤墑情及時灌溉,澆豐產(chǎn)水,不澆保命水。注意在以下3個時期灌水,一是入冬前灌水,可有效提高地溫,防止凍害發(fā)生[3];二是小麥拔節(jié)抽穗期灌水,時間一般在4月中旬;三是揚花期灌水,小麥抽穗后不能缺水,旱時應澆足揚花水。同時選用抗旱劑、保水劑減緩干旱的危害。
2 凍害
2.1 凍害類型
(1)冬季凍害。冬季凍害是指小麥進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間,可分為嚴重凍害和輕度凍害。嚴重凍害可造成主莖和大分蘗全部凍死,或者整株凍死。輕度凍害是指僅部分葉片或葉尖干枯,但主莖和大分蘗完好,對產(chǎn)量影響不大或很小。
(2)倒春寒。倒春寒是指小麥立春后進入返青拔節(jié)時期,發(fā)生倒春寒的麥田,葉片似開水浸泡過,經(jīng)天晴陽光照曬后便逐漸干枯。已進入雌雄蕊分化期的小麥易受凍,處于小花分化期或二棱期的幼穗,受凍后影響不大。
(3)低溫冷害。低溫冷害是指小麥進入孕穗挑旗階段,該階段處于含水量高、組織柔嫩時期,抵御低溫的能力低,若遇最低氣溫5 ℃以下時,就可能受害[4]。低溫冷害小麥莖葉不受害,無異常表現(xiàn),受害部位是穗的全部或部分小穗,造成結實率和穗粒數(shù)明顯降低,最終大幅度降低產(chǎn)量。
2.2 預防措施
(1)選用抗寒品種,適期播種。淮北中北部應選用弱冬性或半冬性品種,南部可選用半冬性和半冬偏春性品種。 在小麥品種推廣上,要有2~3個不同類型的主導品種,按當?shù)厍安缱魑矧v茬早遲,對小麥播種期進行合理安排。
(2)提高整地播種質(zhì)量,培育壯苗越冬。一是旋耕地塊播前或播后要鎮(zhèn)壓,遇旱一次灌足水,促使根系下扎。二是適量播種。播量過大,麥苗密集,竄高生長,易遭受凍害,應采用半精量播種技術,培育壯苗,提高抗寒力[5-6]。三是通過科學的肥水管理,提高小麥群體綜合素質(zhì)。
(3)灌水防霜凍,加強防護措施。霜凍前可對麥田進行灌水保溫,在有噴灌條件的地區(qū),霜凍前可以對小麥苗進行噴水,調(diào)節(jié)麥田近地小氣候,可有效防御霜凍;對晚弱苗麥田撒施暖性土雜肥和泥炭等農(nóng)家肥,保護分蘗節(jié)不受凍害。
2.3 補救措施
(1)凍害的補救措施。一是為促進小麥小分蘗迅速生長,生產(chǎn)中及時追施氮肥。小麥凍害較輕,葉片凍枯,分蘗沒有凍死,為增加土壤溫度,早春要及時劃鋤,為促進小麥返青,增加小麥分蘗成穗率,起身前進行澆水追肥。麥田大分蘗、主莖凍死的要分2次追肥,第2次在小麥拔節(jié)期,每次施尿素150 kg/hm2 [7]。二是為防止小麥早衰,中后期加強肥水管理。一般在春季第1次追肥的基礎上,根據(jù)小麥生長狀況,在挑旗期或拔節(jié)期進行追肥,以增加有效穗、千粒重。
(2)倒春寒的補救措施。早春發(fā)生倒春寒,及時施用氮肥,進行澆水,以促進小麥多分蘗、大分蘗,提高成穗率,降低凍害對小麥的影響。
(3)低溫冷害的補救措施。低溫冷害發(fā)生后,及時追施肥水,噴施葉面肥,保證小麥正常生長,提高粒重,降低損失。
3 倒伏
3.1 倒伏危害
小麥倒伏后,莖稈的輸送組織受到創(chuàng)傷或曲折,養(yǎng)分、水分運輸不暢,同時莖葉重疊,通風透光不良,光合作用削弱,造成千粒重下降,穗粒數(shù)減少,產(chǎn)量降低,品質(zhì)變劣。倒伏愈早,影響愈大。灌漿前早期倒伏主要影響粒數(shù)和粒重,一般減產(chǎn)20%~50%,灌漿后晚期倒伏的主要影響粒重,一般減產(chǎn)10%~20%。
3.2 倒伏類型與原因
(1)根倒伏。土壤耕作層淺,土壤結構不良,播種太淺或土壤水分過多,造成根系發(fā)育不良,扎根不深,次生根少而細弱,常常發(fā)生倒伏。
(2)莖倒伏。在小麥生長過程中,增加氮肥用量,追肥、灌水不科學,或栽植密度過大,田間通風透光不良,造成基部第1、2節(jié)間過長,莖稈細軟而缺乏韌性,在出現(xiàn)大風雨時,莖下部極易彎曲或折斷而出現(xiàn)倒伏。
3.3 防御措施
(1)協(xié)調(diào)群體結構。為控制群體數(shù)量,形成良好的群體與個體,適量播種。淮北地區(qū)高產(chǎn)小麥半冬性品種基本苗以240萬~300萬株/hm2為宜。
(2)合理運用肥水。有機、無機結合,氮、磷、鉀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同時,嚴格控制基肥氮素比例,氮肥基追比例5∶5或6∶4,拔節(jié)肥時間掌握在第1節(jié)間定長時施用,盡量不施或少施返青肥,以防止群體過大和基部節(jié)間過長。
(3)科學化控。對群體大、長勢旺的麥田或植株較高的品種,在小麥起身期前后用5%烯效唑600 g/hm2,或國光矮豐600~750 g/hm2對水450 kg/hm2進行葉面噴施,以控制植株旺長,縮短基部節(jié)間,降低植株高度,提高根系活力,增強抗倒伏能力。
4 干熱風
4.1 干熱風的危害
小麥遭受干熱風危害后表現(xiàn)為莖葉灰青色,炸芒干枯,穗子也脫水青枯,迫使籽粒癟瘦而無光澤,導致千粒重下降,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降低。一般千粒重減輕2~4 g,嚴重時可減輕5~6 g,造成5%~10%以上的減產(chǎn)幅度。
4.2 干熱風的指標
在小麥乳熟期,氣溫在30 ℃以上、相對濕度在30%以下,且有2 m/s左右的微風,為輕度干熱風。氣溫在35 ℃以上、相對濕度在25%以下,風速大于3 m/s,為嚴重干熱風,對小麥危害較為嚴重。
4.3 防御措施
一是適時澆灌,在干熱風出現(xiàn)前3~5 d灌水,可以明顯改善田間小氣候條件,減輕干熱風危害,灌水時間最好在早晨或傍晚,不可在最熱時間灌水。二是用0.3%磷酸二氫鉀在小麥孕穗至揚花期進行噴灑,提高小麥植株磷、鉀含量,增強小麥抗干熱風的能力。三是結合后期病蟲害防治,肥藥混噴,一噴多防,達到殺蟲、防病、防干熱風、增加粒重、提高品質(zhì)的目的。
5 參考文獻
[1] 胡圣發(fā).自然災害對小麥生產(chǎn)的影響及防御措施[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9(17):179.
[2] 王朝亮,史素英.災害性天氣對小麥產(chǎn)量的影響[J].中國種業(yè),2012(2):61-62.
[3] 張婧霖.阜陽市小麥生長期間發(fā)生的主要氣象災害及預防辦法[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2,18(19):50-52.
[4] 劉淑君,牛秋平,李明娟.災害性天氣對小麥產(chǎn)量的影響和預防對策[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03(10):8.
[5] 申秀平,劉傻,周鑫.自然災害對小麥生產(chǎn)的主要危害及應對措施[J].中國農(nóng)村小康科技,2006(2):19.
許多名人,不都是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不幸,才會取得事業(yè)的成功嗎?如張海迪,杏林子……都是受到病痛的折磨,他們在病床上度過人生中大部分美好的時光,在這病痛之中,他們大可以選擇“輕視”自己的生命,但他們卻選擇了“珍惜”,因為他們知道大自然賜予他們生命,唯一教會他們的語言是“珍惜生命”。
可如今社會中,有多少人都為了逞一時之快,而忽略自己生命的重要。闖紅燈,爬欄桿,這些事常常會威脅到自己的生命。
張海迪,杏林子的事跡告訴我們:生命在肉體上是柔弱的,但生命在精神上需要堅強。
富蘭克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熱愛生命嗎?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許多人不懂得怎樣珍惜生命,所以也不會珍惜匆匆流逝的光陰,許多人一生中都在做一些無謂的事,到年邁的時候,回首往事,后悔就晚了。
當然,有了這點概念性的認識遠不能代替對這個人物的塑造,還要找出一些能夠豐富概念認識的細微感受來補充這一形象。于是,我與編導及攝制組的主要創(chuàng)作人員一起來到山東聊城。我急于了解海迪在生活中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到聊城的當天下午,我們就來到海迪的家。推開門,看見她正坐在一張床上,我驚訝地望著她,簡直不知說什么好。她完全不象電視中的樣子。她的背是S型的,如果不靠雙手撐住,根本不能直起來。但她的臉上沒有愁容,她開著玩笑跟我打招呼。我們很快就象好朋友似的聊起來。她思維敏捷,熱情真誠,常使我忘記了她是一個殘廢人。我簡直不能理解,她哪兒來的這樣充沛的精力。
我象海迪家的成員一樣,與她在一起生活了十天。她每天幾乎都要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我們談論對生活、對人生的看法,也談我們各自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海迪對我講起撫育她成長的尚樓大隊的鄉(xiāng)親們,講那里的人,講金線河畔綠色的莊稼。從她身上,我感受到一種火熱的激情,一種對生活的愛。我被她感染了,有時一談就是六七個小時。我對海迪有了更具體、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劇本中玲玲的形象,在我頭腦中也漸漸地立體化了。一種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望,促使我想馬上開拍。
我們來到海迪曾經(jīng)生活過的尚樓大隊開始拍攝第一集。一進村,滿目是土黃色。路是土路,房子是土坯壘的,樹木也不茂盛。我看到的是窮,一點兒美也沒有。我奇怪,這樣落后的地方,海迪為什么說美呢?劇本第一集,也描寫了玲玲喜愛農(nóng)村的心情。為了找到準確感受,我利用拍攝空余時間,跟村里的孩子們學編草辮,跟姑娘媳婦們拉家常。慢慢地,鄉(xiāng)親們跟我熟悉了。我了解了他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跟他們建立起親密的關系。這時,村里的人和景象在我眼里開始美起來。我理解了,因為海迪對這兒的鄉(xiāng)親們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所以她才愛這里的一切。
我牢牢記住,我要創(chuàng)造的是一個讓人信服的藝術形象,一個感情很豐富的人。人是有喜怒哀樂的,我讓自己該哭就哭,該笑就笑個痛快。我理解玲玲是個有特殊個性的正常人,而不是只有滿嘴道理的“英雄”。在劇本中,有不少表現(xiàn)玲玲思想深度的大段臺詞。開始,我覺得很別扭,認為不好處理。和海迪接觸以后,我了解了她的思想境界和對人生的態(tài)度,我就有了處理這些臺詞的辦法。這些大段的獨白,是一個有奮進心的姑娘的心聲,是她反復思考得出的結論,也是推動她前進的力量。難道不是這樣嗎?年輕人愛思考,也容易動搖自己的決心,在實踐中常常要重新檢驗自己的看法,不斷地鼓起奮斗下去的勇氣。有了這樣的認識,這些大段的獨白,我都能具體切身地感受它。我把它們處理成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邊講邊思考,這樣就給了這些臺詞豐富的激情。
古往今來,成就大事之人,都是自立自強的人。一個人只有不依賴別人,能夠自立才能夠走向自強;一個人只有自強不息,才能夠做到堅韌不拔,不畏困難與挫折,才能夠做到志存高遠!
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的張海迪,她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在殘酷的命運挑戰(zhàn)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沉淪,她說:“我像顆流星,要把光留給人間。”她懷著這樣的理想,努力地學習和工作,最終熟練地掌握了幾門外語,并用高超的針灸技術為別人治病。她用非凡的毅力,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贊歌。
感動中國的洪戰(zhàn)輝,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了自強自立的堅韌品格。洪戰(zhàn)輝的父親是間歇性精神病人,不堪生活重負的母親離家出走,面對年幼的弟弟和嗷嗷待哺的妹妹,這名年僅12歲的少年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艱難困苦并沒有壓彎他稚嫩的脊梁,反而砥礪他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學,還把“揀來”的妹妹養(yǎng)大,送進學校讀書。盡管生活拮據(jù),洪戰(zhàn)輝卻從來沒有申請過特困補助,還多次婉拒好心人的捐款。在他看來,“一個人自立、自強才是最重要的。”
海倫•凱勒,一個集盲、聾、啞于一身的殘疾人,用毅力之光趨散了生命的黑暗,她的名字已成為堅強意志的象征。
一、 聯(lián)系學生實際,進行有效拓展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為學生引薦了一批名人和偉人,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受他們的精神,在品詞析句、研讀文本的基礎上,立足學生實際,進行有效拓展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在教學《輪椅上的霍金》這篇課文時,學生讀后知道霍金在全身癱瘓,失去說話能力,只有大腦能夠思考的情況下,完成了常人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并且在物理科學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令世人稱頌。為了讓霍金的精神深入學生內(nèi)心,我在教學時設置了逐層深入的談話話題:(一)談談自己生病后,是怎樣對待學習的?(二)說說張海迪生活、學習的難處,夸夸她的身殘志堅。(三)自己與張海迪、霍金相比,談感受。拓展至此,學生對霍金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相關經(jīng)歷,使之與文本中的人物經(jīng)歷進行對比,學生在換位思考中,入情入境地感受,對文本中的人物精神的認識也就更深了一層。
二、 利用文本留白,進行有效拓展
語文學習的綜合性與開放性要求教師將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向課外拓展,引導學生去探索。在比較、對照、引申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的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培養(yǎng)探究性閱讀能力。
《詹天佑》這篇課文記敘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不怕帝國主義者要挾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難萬險,提前完成修筑任務的事跡,表現(xiàn)了他的杰出才干與愛國之情。課文中對他在修筑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僅作了簡單介紹,我根據(jù)這個留白,搜集了補充了以下資料:慈禧太后為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shù)千萬金,但不愿為修路出錢;京張鐵路經(jīng)費被控制在英國匯豐銀行手中,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故意刁難,拖付工錢,造成誤工;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鐵路的好友,有的墜入深澗,有的中途逃跑;最讓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心愛的女兒不幸身亡……了解了這些內(nèi)容,學生不禁為之感動,對詹天佑更加敬佩不已。
成功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善于在文本的空白處挖掘,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學得有效。
三、 借助網(wǎng)絡資源,進行有效拓展
教材中有些事物與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發(fā)展思維、提高能力,就需要豐富課程資源,可借助網(wǎng)絡進行拓展延伸。
在教學《大自然的文字》這篇課文時,為了實現(xiàn)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我和學生在課前搜集有關“星、云、石”的圖文、影像資料,制作了一個“大自然的文字”的專題學習網(wǎng)站。在這個網(wǎng)頁中,我們以教材為依據(jù),對教材進行適當有效的拓展,開設了“知識遷移”“拓展應用”“名言古詩”“學生留言”“友情鏈接”等欄目,為學生創(chuàng)設廣闊的學習空間。在“知識遷移”這個欄目中,搜集了不同的星、云、石、鳥的圖片,可謂精彩紛呈;在“拓展應用”這個欄目,設計了語文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問題:為“時下,野外旅游已經(jīng)受到許多游人的青睞,但野外旅游若有不慎,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如果你在一個森林里迷路了,你如何依靠識別大自然的文字而找到方向,走出森林呢?”學生還可以通過“友情鏈接”欄目去了解更多的百科知識,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奧妙。
從小學升入初中以來,不知什么原因,我認識了“她”,覺得和“她”在一起才是最快樂的。從此我與“她”形影不離。以后,我上課不舉手發(fā)言了,做作業(yè)也不認真,經(jīng)常犯錯誤,受到老師的批評也不在乎,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她”,很自然,我的成績就一落千丈。
記得有一次,學校舉行數(shù)學競賽,我原本想去報名參加,可“她”卻讓我放不下,我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數(shù)學競賽,偷偷的去觸碰“她”迷戀“她”,被“她”的魔力所吸引。
在我正陶醉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電視里看到一個令我猛然醒來的故事:我的幾位同齡人同樣迷戀“她”以后,深夜不歸家,身上沒錢了就去敲詐同學,漸漸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看了這個故事以后,我醒悟了,我不再迷戀“她”了,對”她”提出了分手。“她”,就是——網(wǎng)吧!
“失戀”后的我,一時間感到非常痛苦,但我學會了“移情別戀”。我戀上了學習,戀上了班級。我從學習中找快樂,從失敗中找堅強。在這次暑假中,我買了幾本厚厚的書籍,有《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共和國的青春記憶》等。高爾基、張海迪、張廣厚、任羊成等一位位模范人物的事跡激勵了我,他們已成為我學習的榜樣。課余時間,我和同學們一起打籃球,還參加攝影比賽活動,為班級爭光,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現(xiàn)在的我,身心都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愉悅,愛上網(wǎng)的同學你也嘗試著“移情別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