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我的夢想手抄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觸摸心靈:從了解開始
大英實驗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校經調查了解到,60%的學生來自鄉村,其中留守學生占38%,單親家庭學生占11%。這樣的生源結構給學校帶來了嚴峻挑戰,很多孩子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表現出學習沒興趣,行為習慣差,紀律觀念淡薄,抗挫能力差,逆反心理重,甚至部分學生不愿填寫自己父母的姓名,缺乏親情,不懂感恩……從2001年開始,學校就明確提出了“走進孩子心靈,與孩子進行心靈對話”的心理健康策略。
打開一扇窗:轉變觀念,建立機制
學校從轉變教師育人觀念入手,倡導成功教育、賞識教育、愛心教育,提出“用愛去澆灌,用心去交融,做到以德育人,以情育人,時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處處挖掘學生的成長點”的工作策略,形成了“人人都是心理輔導者,人人都是孩子好朋友”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學校在“硬件上支持,思想上開導,業務上輔導,過程上指導,措施上引導”,多層次、多角度培訓出本土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成了心理健康咨詢室、心理活動室、宣泄室、心靈書吧、沙盤游戲等硬件設施,確保心育活動能扎實有效開展。
機制建設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保障,學校建立了“345”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機制。抓住“三條主線”:一是建立起家庭、學校、社會“三維一體”的支撐線,形成齊抓共管的心育渠道;二是建立起以班隊會活動為載體的實踐線,構筑心育活動的主渠道;三是建立起心育活動的延伸線,構筑心育活動的第二空間。做到“四個到位”,即領導到位、計劃到位、活動到位、總結評比到位。抓好“五個結合”,即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課內教育和課外教育相結合。
觸動心靈:在活動中深化
學校以“一報”“一箱”“一卡”“一室”“一線”“一臺”建構起師生心靈互動的交流平臺?!耙粓蟆保涸谛@手抄報《晨曦》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專欄”;“一箱”:設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信箱,由專人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書面解答或當面輔導;“一卡”:為學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卡,對學生心理素質發展狀況跟蹤評價;“一室”:設立了心理健康咨詢室,由心育教師或專家“坐堂問診”,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一線”:開通心理咨詢熱線,有問題的學生可以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一臺”:設置了心理涂鴉平臺,給孩子們提供了釋放情緒的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只有當它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親自體驗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財富?!睂W校設計并開展聽、談、看、畫、唱、跳、演多元化、系列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學生獲得了深刻的體驗。
聽—聽講座。學校每學期都要舉行一系列講座,如青春期知識講座、考前心理輔導講座、勵志教育講座等。對學生來講,勵志教育講座是一場關注人性、凈化心靈、鼓舞斗志的道德感召會,更是“好好讀書,立志成才,改變命運”的精神激勵會。
談—談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結對幫扶。學校每周二、周四都會有心理咨詢老師在心理咨詢室服務,和學生交心談心,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困惑。
看—看影視、看書籍、看心理繪本。每學期組織學生看愛國主義題材、勵志上進的、反映社會生活的電影;學生們看《愛心樹》《猜猜我是誰》等心理繪本,讓學生了解人性的真善美,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畫—千人作畫、自我畫像、心理健康知識手抄報。壯觀的千人繪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以“我愛我家”“我的夢想”“我的最愛”“兒童涂鴉”四大板塊組成,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地到盡頭天為界,競技場上我為峰”的境界;開展心理自我畫像、成長的足跡等活動,讓學生學會接納自己不好的一面,正確認識自己、戰勝自己;畫心理健康知識手抄報,幫助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唱—唱校園歌曲、唱青春歌曲、唱紅歌、唱主題歌曲,舉行歌詠比賽。
跳—心理韻律操、趣味心理活動、信任背投。孩子們鍛煉了身體,宣泄了情緒,參與者通過自我探索,增強了自信心,學會了溝通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分享。
演—文藝表演、校園心理劇表演?!队袗劬陀邢M贰段蚁胗袀€家》《師恩難忘》《大手牽小手 快樂齊步走》等心理劇表演讓學生感悟人間的大愛與真情。
學校在持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進程中,堅持“讓每個孩子都獲得成功的喜悅”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六大特色:心理教育課程化、心育內容鮮活化、心育目標行為化、心育過程活動化、心育機制長效化、心育狀態常規化,有效地促進了學校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課程改革;評價內容;評價主體
【中圖分類號】G423.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43-0013-02
【作者簡介】姜樹華,江蘇省如皋市安定小學(江蘇如皋,226500)校長、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
“明達”課程,以胡安定先生(宋?教育家)“明體達用”教育思想為源頭,以新時期育人目標為指向,從“博”“樂”“商”“潤”四個方面,直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江蘇省如皋市安定小學汲取胡安定教育思想之精髓,直指當下課改的航向,構建了新時期安定小學的課程體系。
從某種意義上講,課改就是改“評價”。“明達”課程在構架始初,就著力于“明達”課程的評價體系建構。以評價的導向性為核心,設計了《“明達”課程百分百評價手冊》,從評價的廣度、梯度、溫度等方面為“明達”課程的實施護航。
一、用評價“廣度”孕育學生成長的豐富性
評價內容的“廣度”?!懊鬟_”課程從“博”“商”“樂”“潤”四個方面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每個維度涉及內容較為豐富。以“商”課程為例,其主要進行了時空的延展,著力于商討學習方式的優化,策略的創新,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優秀公民。從實施廣度上來說,“商課程”涉及課堂、校園、家庭、社會等四方面。商討在課堂:緊緊抓住“商”字深化“活動導學”,精心打造具有鮮明安定特色的“活動教學”升級版――商討課堂。以“商討學習小組”星級評定為抓手,實現課堂學態的根本性變革;商討在校園:由課堂走向課余,以一個話題為中心,彼此真誠商討,以形成商討的高品質,學會傾聽,學會篩選,學會悅納;商討在家庭:在家庭之中學會商討,可以培養孩子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家庭氛圍更加民主,讓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傾聽,相互尊重;商討在社會:商討由課堂走向課外,由家庭走向社會,最終即是要讓商討成為一種習慣,一種修養。在社會中,學生經常會遇到需要商討的事情。此時,在商討中學會勇敢發表意見以及商討中學會傾聽與悅納,在商討后學會篩選與提升顯得尤為重要。課堂、校園、家庭、社會四個方面,無處沒有商討,讓學生形成“切磋互商,自立新解”的學習素養,助推學生形成商討習慣、質疑品質、創新精神。
評價主體的“廣度”。學校通過制定“商討學習小組”星級評定細則,每學期對各班級的課堂學態進行定性評價。商討課程還由校園走向家庭,培養學生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讓家庭氛圍更加民主,讓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傾聽和尊重。在學生“商討素養”達成度上,課程評價注意將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主體的“廣度”特質改變了只有教師參與的評價傾向,確立了學生、家長也是課程評價主體的地位。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可以全方位或者在某些方面著力實踐“商討”方式,形成商討習慣。這樣的評價更利于新我與舊我的商洽,是學生與同伴、教師、家長的商討,也是社會生活中的溝通交往,具有自洽性與互洽性。
二、用評價“梯度”護航學生成長的有序性
評價內容的“梯度”。“明達”課程中的“博”“商”“樂”“潤”四個方面均有鮮明的梯度性。以“樂”課程為例,內容涉及“樂在運動”“樂在體驗”“樂在創新”“樂在展示”,從身體運動到內心體驗,從實踐創新到才藝展示等呈現出課程設置的有序深度?!白甙嗌鐖F”活動的組織是兩個同軸圓,第一層次的圓是學校建立的校中心社團,學生在校級層面“走班“;第二層次的圓以年級建立“3+X”級部社團,學生在年級層面“走班”?!?”指主持、課本劇、棋類,“X”大于等于“3”(級部根據年級教師特長開設,如魔方、英劇會話、講故事、棋類、手工類……)評價內容的“梯度性”有效引導學生有序成長。
評價級段的“梯度”。在“樂課程”中有按照學年梯度設置系列主題報告撰寫活動,3~6年級學生,每學期一項。有“溯源系列”:我的姓氏、我的家鄉、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祖國;“愛家鄉系列”:民俗如皋、長壽如皋、長綠如皋、長江如皋;還有“我系列”演講課程:我的家、我的愛好、我的老家、我的努力、我的夢想、我的觀點。成梯度的系列評價形成年級脈絡,其間既有聯系又有與年段水平相符的學習挑戰?!吧陶n程”從低學段的共同商討到中學段的傾聽、悅納,再到高學段的篩選整合,指向培養學生的人格修養和思維品質,這也是級段梯度評價的魅力所在。
三、用評價“溫度”滋潤學生成長的愉悅性
“明達”課程的評價是指向學生素養形成的評價,而非應試的評價。學校開發《安定小學“明達”課程百分百評價手冊》,赤、橙、黃、綠、青、藍、紫,六年六冊加小學階段總手冊。六年六本手冊不僅是外在顏色的變化,更是評價內容的變化:六個年級從“商”“博”“樂”“潤”四個維度出發,以“全人教育”為主旨,關注到評價的角度、涉及的廣度、年級的梯度,尤其關注評價的溫度。
評價標準的“溫度”。“明達”課程主要采用合格性評價,不設挑戰極限,沒有成績的排序。對學生而言,評價手冊的更大意義,在于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學習機會,使學生能夠學會自己判斷自己的進步。當然實行成長袋評價,目的不是對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結果性考核,而是對其進步的持續性考察。
評價過程的“溫度”?!懊鬟_”課程主要采用進行式評價,在學生實施課程過程中進行診斷、比較、修訂、完善等。一本手冊,一學年四次評價。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不僅符合兒童學習心理,更與重視定性評價、加強形成性評價的改革趨勢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