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力市場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小企業;銷售成本;采購成本;人力成本
橫向課題名稱:南通市通州區玉蘭布業有限公司成本核算控制咨詢(課題編號:HX2016003)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6月8日
一、中小型企業成本控制中的問題
中小型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取得利潤最大化是每一個企業發展的目標。但很多企業出于對利潤的追求,片面的、盲目的壓縮企業成本,控制產品的物料采購和使用損耗以節省采購成本、控制人員工資和福利以節省人力成本等,但這樣的行為只會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員工積極性降低等不利影響,企業發展嚴重受到限制。但同時,由于中小型企業本身生產規模小、經濟鏈條薄弱、產品單一化且效率低下,在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中,本身就面臨著生存危機,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也亟待有效解決。
首先,企業產品技術含量低。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企業的培訓費用不多以及沒能保證關鍵崗位員工的穩定性,導致缺乏人才培養和人才的流逝;其次就是企業一味追求既得利益缺乏技術創新方面的資金投入,導致難以實現企業技術創新。
其次,成產資料價格不斷升高。中小型企業本身管理不足,出現產品生產的成本加大,當然如果這其中還有一些因為不合理的企業管理出現的成本浪費,企業利潤率可想而知。
再次,企業從領導到員工對于成本控制的重視程度不夠。大部分企業的管理者其實是缺乏財務經驗的,落后的管理經驗無法適應新時期對于成本控制的需求。另外,員工整體素質不高,對成本控制缺乏認知,表現在工作效率低下,生產技術與經驗水平都不高,甚至利用工作之便滿足一些個人需求,當然這也與企業一味地追求成本控制只選擇廉價勞動力有關系。可以預見的是,一個企業大部分員工都是廉價勞動力,而且企業并不對這部分人進行技術培訓,那么企業要長期穩健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中小型企業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成本控制是什么?成本控制,是企業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有效成本控制主要在生產耗費發生之前和成本控制過程中,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采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整措施,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實現管理行為。它可以從時間和空間上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環節進行把控,保證企業正常運營,促進企業利潤最大化,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產品生產的源頭入手進行分析,一個產品從生產到上市到最終轉化為利潤,有幾個必須經歷的而且會產生費用的環節――原材料采購、勞動力分配、產品銷售。只有保證了這三個環節的產品控制,才能保證整個企業的成本控制。也就是說,成本控制是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始終的,成本控制可以在每一個環節發現問題并及時更正,保證最終的產品成本都控制在預算范圍內,由此才能夠保證企業正常運行。
比如說,原材料的采購成本過高,那么產品的生產成本自然也會相應提高,這樣就會影響最終產品的利潤,當利潤不足以滿足生產成本的時候,企業就會處在停工等待原料的窘境;而相對的,如果采購成本過低,產品的品質就很難保證,一個品質差的產品又很難在市場中長期發展。
成本控制要求成本控制人員對每一個環節嚴格把控,一旦某個環節薄弱,或者浪費,他都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并把浪費行為扼殺在萌芽中。
三、中小型企業如何控制生產成本
(一)中小型企業的采購成本控制
1、完善的采購制度。企業需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標準,制定完善的采購制度,來規范相關人員的采購活動,對他們的行為進行監督,一旦發現不良行為及時加以制止。如物料采購的申請流程、相關人員的審批權限、物料采購流程等環節,都需要有完善的規章制度進行監督和把控。在具體的實施方法中,比如說,企業可以規定,采購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提交采購市場的調研報告,進行市場分析和對比,同時供應商的報價要明確的在報告中體現等。
2、充分了解市場動態。具體到采購行為上,首先要充分注意對采購市場的調研、資料收集、數據對比,知己知彼,充分了解市場的行情及最新的動態,將選擇權始終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同時,企業管理層也要時刻關注國內外經濟形勢,關注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影響。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科學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將風險控制在企業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
3、中小型企業間可聯合采購。對采購市場調研完成后,中小型企業因為規模較小對原材料的需求有限,可以考慮幾家企業聯合采購擴大采購量。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將小訂單轉化為大訂單,增加自身作為采購方的優勢,提高與供應商進行價格博弈的籌碼;另一方面也是對自身作為采購方的實力昭示,降低采購風險;另外,大訂單一般可以直接繞開小型商直接與生產商進行買賣關系,這樣可以避開商在中間賺差價,進一步的降低購買成本和購買風險。
4、供應商數據庫的建立。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都應該建立一個自己長期合作的供應商數據庫。每一個供應商必須經過層層篩選(付款方式、供貨價格、交貨時長、產品品質等)才能進入這個數據庫,當然每一次與該供應商發生買賣關系之后,要根據最新的購買情況對該供應商的數據進行更新,最好是能夠定期對供應商進行實地考察。
5、原材料領用的有效監督。一些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成本監督機制,也會影響企業成本控制。比如說,一些中小企業中,原材料的領用、產品入庫時缺乏有效的監督。或者說,雖然材料的領用、產品的出入庫有相應記錄,但是對于生產中的邊角余料、廢料的管理沒有嚴格記錄控制,往往缺乏專人管理,甚至丟棄。這里建議中小型企業對產品領用也加以監督,將一些可循環的邊角余料做有效利用,避免原材料的浪費。
(二)中小型企業的人力成本控制。縱觀企業生產運營中的各個環節,一定程度上來講,人力成本是最可控以及最具有彈性的成本控制,如果能夠將勞動力合理配置,人力成本的控制對于整個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成本的控制來說,可謂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1、建立現代企業文化。在著手人力成本控制之前,企業必須了解,企業對人力成本的控制,并不等于單純的降低人力成本。如果一個企業想要在市場競爭中謀求長足有效的發展,既要適當減少人力成本保證自己的產品價格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又要保證本企業的工資水平在勞動力市場中有競爭力。只有實現了企業和員工的共贏,才能達到企業可持續穩健發展的最終目的。基于以上原則,企業應該制定出合理的薪酬制度,保證員工的貢獻率與薪酬盡可能匹配;對于優秀員工,企業可以考慮用期權或者技術入股的方式保證其穩定性;重要的是,應該注重對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的培訓,只有員工對企業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員工才可以穩定的在企業工作,并在自己崗位上發揮效能。
2、正式員工與臨時工相結合的勞動制度。企業最好能夠建立正式員工與臨時工相結合的勞動制度。正式員工穩定性強,對這部分人的技術培訓也可以長期有效的為公司創收,所以要把這一群人安排在對經驗要求嚴格的關鍵崗位上,這里要注意的是,重點培養一群穩定的正式員工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這樣做可以縮減對員工的培訓費用,更關鍵的一方面是這樣做有利于公司穩定的運作;而對于一些經驗要求不強的非關鍵崗位來說,可以考慮安排一些臨時工,臨時工雖然流動性強,但是成本較低,而如何控制好這兩種工作人員的比例,需要視公司需求而定。
這里必須注意的是,頻繁的人員流動其實非常不利于公司的成本控制。這就涉及到薪資支付問題了。有的公司一味的追求節約人力成本,極力克扣員工工資,甚至支付低于市場的平均工資水平,這對于一個公司長期有效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試想,如果關鍵崗位的員工沒有拿到合理的工資而頻繁更換工作,公司為了保證該崗位不空缺及高效運作,必須付出更大的成本來招聘新員工,這是非常得不償失的。公司對其支付的薪資,絕對要基于員工對公司的貢獻率,而不能單純基于公司控制成本的需求。
3、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有效管理人員架構之后,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問題了。調動員工積極性以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也是降低人力成本的方法之一。而為了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公司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勵機制,將員工的工作效率和他的獎金及職位晉升直接掛鉤。企業高管、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及時與員工溝通,發現生產過程中影響效率的不利因素并盡快找尋解決措施,劃清各個崗位的責任分工各司其職。
只有員工在企業的成本控制過程中獲得了實際利益,才能真正愿意為公司降低成本進行考慮,他們才會在工作中發揮最大的工作熱情,長期穩定的為公司創造收益,只有這樣,公司才能夠獲得長期有效的發展。
(三)中小型企業的銷售成本控制。首先,財務部門及銷售部門要在保證銷售目標和利潤順利實現的前提下,將銷售成本控制在合理有效的范圍內,把各項銷售費用都列入銷售預算的費用中,從而更好的監督和把控。同時,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說,銷售人員的傭金,產品的推廣包裝費,員工的交際費用、差旅費用、電話費用、加班補助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財務部門在制定費用預算的過程中,要注意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也就是說,可以參考在之前的產品營銷中具體產生的費用的數據,結合企業當前產品銷售需求與回款情況,制定出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費用預算。但與此同時,企業還存在一些固定費用,比如辦公地點租賃費等。
有了完善的銷售預算,接下來就是對銷售成本的監督與把控了。不得不提的是,企業在銷售過程中,會有一些銷售人員發生不正當的銷售行為,導致對公司成本的浪費,這種情況的發生是一定要避免的。比如,財務部門一定要對銷售人員提報的差旅費用、交際費用、加班費用等系統的檢查和把控,單據是否真實有效齊全、大額的支出主管是否知曉等。
此外,財務部門還需要定期對具體的財務支出進行核算,將賬目進行細化并分析,一旦出現成本支出超出或者可能超出預算的問題,要及時發現問題的所在,一旦出現問題,就要及時解決問題,將問題扼殺在萌芽中,保證支出的透明化和合理化。
四、結語
中小型企業的成本控制主要取決于原材料的采購、人力資源配置費用和產品銷售費用三方面的費用控制。基于這三個方面,企業應有效地制定和執行相關的規范及制度,只有企業建立了規范治理結構和權責機制,企業的各項內部成本控制制度才能夠有效的開展。但是歸根結底,成本控制的目的還是有效保證中小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成本控制是受當期經濟大背景影響的,結合市場行情發展對成本進行管理,才能真正發揮成本控制的有效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