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食品包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食品包裝;材料;綠色環保;可食用
食品包裝現狀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藥品和食品與國計民生有著緊密聯系,所以藥品和食品的包裝需要量非常大。高需求刺激高供給,但隨之而來的是食品包裝方面的安全問題。透過有關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調查數據,我們不難看出,食品包裝制品的某些數據指標與食品安全、環保等方面要求的指標相差勝遠,這不僅僅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產生了影響,甚至使全國食品行業都難以健康的發展。
現在,全球用于生產食品包裝的材料主要包括:金屬、陶瓷、塑料、紙張、玻璃、復合膜等等。塑料在其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從街頭小販、快餐店到超級市場,都可以看見塑料的身影。
1、塑料包裝材料
食品包裝塑料基本上是熱塑性塑料,由以下幾種塑料薄膜制成:
熱塑性聚酯(PET)使用最廣泛,每天都接觸的塑料,拉伸強度不高,可長期用于戶外,但耐熱性不高,像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等,僅限于用以裝冷飲及暖飲,用來加熱或者盛高溫液體的話非常容易發生變形,釋放出有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專家發現,類似這種材料的物品在使用了10個月之后,會排出DEHP這種致癌物,影響男性的健康。所以,塑料瓶等等在使用完之后應該立即丟掉,別用來當做儲物的容器或是水杯,以避免給人體造成損害而因小失大。
聚乙烯(PE)、聚丙烯(PP)例如保鮮盒、微波爐餐盒等,微波爐餐盒都是用微波爐專用PP(耐高溫120℃,耐低溫-20℃)制成的,但是由于造價的原因,蓋子幾乎都不是用的專用PP,所以在微波爐加熱時,必須把蓋子取下來。微波爐專用PP制成的餐盒在小心清潔后也可重復使用。但是,其他各種卡口型保鮮盒都是用透明PP制成,并不是專用PP,所以這種材料的是不能用于微波爐。
聚氯乙烯(PVC)這類塑料材質用在高溫時容易釋放有害物質,甚至在制造過程中也會產生。這些有毒物質隨著食物進入人體后,也許會導致新生兒患乳癌或先天性缺陷等疾病。現在這類材質已經鮮少用于包裝食品上面。如果有在使用的,千萬別加熱,最好立即停止使用。
聚苯乙烯(PS)耐熱60-70℃,裝熱飲料會產生毒素,燃燒時會釋放苯乙烯。像碗裝泡面盒、快餐盒等,多用聚苯乙烯制成,雖然既抗寒又耐熱,但為了避免因高溫而排出化學物(耐溫70℃時即釋放),這類材料仍然不能用于微波爐,因此,要盡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滾燙的食物。除此,由于它會分解出對人體有害的致癌物質聚苯乙烯,所以千萬別用來裝強堿性物質和強酸(如柳橙汁)。
聚碳酸酯(PC)被大量的使用,特別是用于水杯、奶瓶、水壺中,但卻由于含有雙酚A大家看法各不一致。
塑料包裝制品,其回收成本遠遠高于生產成本。據有關數據顯示,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材質制成的塑料袋,制造方便,價格低廉,用途非常廣泛,但是由于回收連百分之幾都不到,而且沒有被回收的塑料袋到處,對土壤、河流、空氣等造成了污染,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和破壞。
2、紙質包裝材料
紙被認為是迄今為止除了塑料以外使用最普遍的綠色環保包裝材料,現在紙類包裝制品主要是紙箱、紙盒、紙袋、紙質容器等。和其他材料相比,其有一系列獨特的優點:加工性能、印刷性能好,便于復合加工,衛生安全性好,而且原料來源廣泛、品種多樣、成本低廉、容易形成大批量生產。紙質包裝容器重量較輕、緩沖性好,且廢棄物可回收利用,無白色污染。雖然紙張本身不含有毒物質,但是某些商人為了突出食品包裝的視覺效果,常常在食品包裝紙上面印上五彩繽紛的圖形,而印刷油墨含有苯,滲透到食物中可致癌;還有些紙質包裝使用熒光增白劑,也是一種致癌的化學物質。
隨著人們對環保意識的增強及生活實際需要,紙制品食品包裝材料的發展趨勢是天然綠色、經濟性。例如:開發植物纖維快餐盒,發展可食性包裝紙等。目前,瑞典研發的“利樂磚”無菌保鮮紙盒,它可以讓里面裝的食品在不冷藏的情況下也能保鮮半年之久,已演變成液體食品包裝的主體。回收利用可用來做裝飾材料;可食性紙從應用與發展前景來看,以蔬菜、水果為主要原料的綠色產品更具有發展潛力。
3、食用型包裝材料
食用型包裝已經觸及到例如糖衣、冰衣、果臘、糯米紙、藥片包衣和腸衣等領域被普遍的使用,它將成人全球食品工業新科技發展的主要趨勢。食用型包裝無害環境、可供食用、取材方便、功能多樣,經常見到的就是用食用原料例如糖糊、淀粉,放一點調味材料后做紙型化的處理,用以制作成猶如紙張那么薄的食用型食品包裝,另外還有就在食用的無毒纖維中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劑,進行改性,這樣也可以制造出一種可以吃的食品包裝—紙片。除了這些,近年來發達國家食品業競相研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比如:美國人研發了一種在夏季喝起來非常冰爽,喝完以后瓶子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冰制飲料瓶。澳大利亞昆士蘭一家土豆片容器單位制造了一種味道能和盛裝的土豆片一較高下的土豆片容器,它讓人們體驗到了大嚼容器的快。日本研發出了一種可食用包裝紙,它是用殼類物質提煉的脫乙酸殼多糖制成,可用于月餅、果脯、糖果、蛋糕的保鮮,它包裝的快餐面調料可以直接食用,這完美的解決了環保與包裝廢物之間的矛盾。美國專家研制出了一種未來將替代傳統聚乙烯塑料薄膜而成為食品包裝中主要材料的一種完全用粉碎草莓制成具有高環保性的材料。
伴隨著電腦技術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遍應用,食品包裝材料除了來源于大自然,現代化復合型材料現在也被普遍應用了。包裝作用也由原來保鮮、防潮單一性向更加多元化和廣泛的領域發展,運用不一樣的包裝格調展示出不同食品的特性和屬性,達到了促銷的效果。但是不管是人工材料或是天然綠色材料,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并不只是材料的傳統特質,更多的是被賦予了嶄新的精神內涵。
從食品的角度看,除了需要包裝別出心裁,同時也需要包裝材料不含有害有毒物質,這樣既使食品達到國家環保指標,又使食品安全有了保障,同時耗能低、來源也比較廣泛。健康、環保、安全、節能方向的新型綠色包裝材料是世界性食品綠色包裝的發展趨勢和必然。(作者單位:鄭州華信學院)
食品包裝安全隱患突出的原因
1. 包裝印刷中有毒或限量添加劑直接影響包裝食物的安全性
目前,我國的多數生產企業還在使用以苯、正己烷、鹵代烴等有害化工材料為主要原料的油墨、溶劑。一直以來被公認為是致癌物質的苯類,目前主要用于復合包裝材料粘合劑和塑料印刷油墨的溶劑,有可能造成苯類物質在食品包裝過程中滲透到食品中,從而造成對食品的污染。
2. 包裝材料不合格影響食物安全
塑料用作包裝材料是現代包裝技術發展的重要標志。在塑料包裝材料中,特別是用于食品和藥品包裝的軟塑復合包裝數量占有很大的比例。這是由于它對食品、藥品的保質期,衛生安全性,存儲、運輸、使用的方便性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近期國內各地對塑料包裝袋進行的抽檢調查顯示,總體合格率僅為50%~60%。造成包裝袋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選用的原材料不當,不符合中國食品法規定的要求;二是加入添加劑存在問題,如使用一些非食品級的增塑劑、穩定劑等,具有很大的毒性,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3. 包裝材料的環境污染
包裝材料的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是嚴重的社會問題。目前我國塑料總用量約為1 800萬噸以上,不能回收利用的最終廢棄塑料約120萬噸~160萬噸,大部分是因為無法正確分類而導致回收再利用的困難。
4. 消費者無法監督存漏洞
現在絕大多數食品企業不允許包裝企業在產品上打上自己的標志,這使消費者無法辨識包裝的出處。也因為消費者無法監督,食品企業多以成本是否低廉來決定購買某種包裝,加上相關的檢測費用問題,令不少廠家對原材料、助劑、工藝的安全控制意識較弱。更有甚者,有的企業受利益驅動而明知故犯,造成了無數的食品安全隱患。
5.我國食品安全相關標準滯后
我國食品標準體系由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4級構成,標準之間的矛盾問題突出,存在不健全、水平低、不科學合理的問題,與進口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標準存在很大差距。使得通過國內質量檢查和安全認證的出口食品常常止步于國外的“綠色壁壘”。
食品包裝安全隱患的負面影響
自從有了人類社會,食品包裝就與之相隨。早在原始社會,人們為儲存食物和水,用泥才燒制的各種陶器、用獸皮縫制的袋子、用藤條編制筐子等都是最早的食品包裝原形。現代的食品包裝是指采用適當的包裝材料、容器和包裝技術,把食品包裹起來,以使食品在運輸和貯藏過程中保持其價值和原有狀態。食品包裝是以食品為核心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食品科學、食品包裝材料、包裝容器、包裝技術、標準法則及質量控制等一系列問題,它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
食品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特殊商品,其營養與衛生極其重要,但又非常容易變質,所以食品包裝的主要目的是必須保證食品作為商品在貯運和流通過程中的衛生質量及品質和風味。食品包裝作為產品的附加物而成為商品的組成部分,和商品是不可分割的,在現代市場策略中占據了顯著的地位。同時,作為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它已成為企業營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超市中起到了無聲售貨員的作用。食品包裝的形象直接反映品牌及企業形象,它為創名牌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市場競爭中,它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橋梁。
二、新的生活方式與現代消費觀念大大豐富了現代食品包裝
現代社會生活離不開包裝,包裝的發展也深刻地改變不口影響著現代社會生活。現代食品包裝設計受到現代新產品、現代消費、行銷競爭的發展和現代傳播文化、時代精神的影響。首先,是現代產品的品種、品質、品位都有了不斷的發展,出現了許許多多新型的產品,食品日趨向系列、方便、安全、休閑及有益身心健康,形式也日趨輕、短、小。在國外,有些大型超市的商品品種都在十萬種以上。產品的不斷發展,對包裝設計提出了相應的新課題,促使人們不斷去研究開發。其次,是消費觀念的轉變和日趨成熟,消費能力的提高,使每一個消費者都有了獨立的消費意識,對消費市場不再盲從,具有獨立享受生活的能力。消費觀念是直接受文化思想和消費教育影響的,時代的發展帶來了今天大眾消費生活的新需求。人們的文化水平、價值觀念已產生了新的變化,尤其是作為社會主要消費群體的中青年,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具有多樣性和多變性的消費需求,從物質到精神,文化性的軟消費在不斷提升,日益成為一種發展趨勢,現在我們已進入了新的消費時代。現代人除了一般日常的消費外,更多地追求“旅游消費”、“休閑消費”、“保健消費”、“禮品消費”等。人們在食品上更加講究質量、情趣和品位,在吃的同時,又能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大量的營養食品、方便食品、速凍冷藏食品、保健食品、綠色食品及各種中、西快餐的不斷涌現,給今天生活在快節奏的都市青年及上班族們帶來了無盡的方便和實惠。另外,大量的國外食品的引進,充實豐富了國內市場,同時也給我們包裝設計師提出了新的課題,那就是要更加重視設計,使商品結構更加合理,使人們能充分享受高科技帶來的舒適和方便。
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了現代食品包裝的層次
1.現代工藝的發展
每一次新的改革,都是高科技的進步成果。不斷追求更高更新的科技含量,使食品包裝上一個新的臺階。
高科技、高智能的生產設施,將不斷推動包裝工藝的發展,新的工藝流程、自動化、電腦一體化的應用會給食品包裝提供更多、更新的設計構想。現代新型高超的印刷、制版技術給包裝的各個環節提供了實現完美效果的保證,藝術與科學技術結合的更加緊密,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科技的突破,對現代食品包裝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設計師要能熟悉新工藝、新技術,并能充分利用新技術帶來的成果為現代食品包裝服務,運用電腦設計手段,追求更加精致、完美,并具有文化內涵的包裝設計。
2.現代材料的發展
包裝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裝容器和構成產品包裝的材料的總稱。它的種類包括木材、紙、紙板、玻璃、金屬、塑料、纖維織物及各種輔助包裝材料。它的基本性能是保護性、安全性、加工適應性、便利性和商品性,還包括資源特性、經濟性及可回收利用性。食品包裝是系統工程,包裝材料是基礎。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各種新型的材料不斷誕生并被利用,包裝材料從天然發展到合成,從單一發展到復合,材料的互相滲透已成為世界性的發展趨勢和必然。它代表的是一個新時代的文化信息,一種新生力量在生活中的體現,使得現代食品包裝的行列里又增添了新的家族,使包裝文化的美感具有了時代感、流行性和普及性。一種新材料的出現,會使一種包裝形式具有鮮明的時代標記,如金屬箔包裝,被認為是高品位、高品質具有時代感特征的包裝材料,所以,新型的一些休閑小食品都采用這種包裝材料。
新材料的開發,不僅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更加科學合理、安全可靠,也更加注重有益健康和無害,更加追求材料的細膩、光滑、柔韌、富有特色和肌理,也充分考慮環保、再利用等方面的因素,有些材料能摹仿自然材料的特性,替代傳統材料的作用,并能達到包裝食品的最佳效果。
作為一名現代設計師,要掌握新材料的特性,并能準確地把握各種材料的美感,巧妙地應用這些材料,使包裝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四、現代設計思想的發展使現代食品包裝設計有了新的空間
時代的發展使得現代設計思想早已發展到不局限于藝術設計思想的發展。廣泛開拓設計思維,確立現代化包裝設計的正確理念,樹立符合時代需求的設計思想和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價值觀和消費觀。現代科學的新發現,邊緣學科的介入,人類對自身價值和周圍生態環境的認識,文化思潮、心理學、人生觀、世界觀的影響,早已超出了預想的范圍,設計者要充分發揮、利用發散的思維,走在時代的前沿,尋找獨特的設計風格,把握時代美感,對未來的市場具有前瞻性和判斷力。
1.現代食品包裝與環境保護
隨著認類受教育面的不斷擴大,對環境的保護也將從包裝事業開始起步,降低成本,重復使用,減少污染,可持續發展,將成為21世紀我們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資源的消耗和環境保護已成為全球生態的兩大熱點問題,而現代包裝與它們密切相關,包裝制造所用的材料大量地消耗著自然的資源;在包裝生產的過程中,一些不能分解的有毒物質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數量巨大的包裝廢棄物也是造成環境的重要污染源,這些因素助長了自然界的惡性循環。地球資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每一種物質的形成都需要漫長的時間,森林的大量采伐已嚴重破壞地球的氣候和生態平衡。包裝業對資源的需求量巨大,所以我們作為一名包裝設計師來說,要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在設計包裝時,力求精而少,合理簡潔,防止過分包裝和夸張包裝。目前,市場上有些包裝盒越做越大,而里面盛裝的內容物卻很小,這不僅浪費了資源,而且給消費者造成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在設計時,盡量應用高科技的復合材料以替代玻璃、金屬等材料,如牛奶、果汁飲料類包裝采用紙塑復合材料和無菌包裝技術,大量節省了包裝能源成本,同時,又較好地保持了食品的風味和質量,并賦于了它時代的美感。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到處可見,我們城市將會被塑料等包裝廢棄物所包圍。所以,面對這嚴峻的事實,我們應盡量在設訓食品包裝時,解決好產品和包裝的合理定位,避免華而不實的包裝,盡量采用高性能包裝材料和高新包裝技術,在保證商品質量的同時,盡量減少包裝用料和提高重復使用率,降低綜合包裝成本,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使產品包裝與人及環境建立一種共生的和諧關系,不斷開發可控生物降解、光降解及水溶性的包裝材料,在推出新型包裝材料的同時,同步推出其回收再利用的技術,把包裝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2.建立綠色包裝系統已成為我們共同的課題
在大力推廣綠色食品即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的同時,綠色包裝的新概念也不斷地被人們所重視,它是指有利于人類生存環境的包裝,有利于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的包裝。研究和開發綠色包裝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未來包裝市場的競爭熱點。
綠色包裝的技術系統,應該解決包裝在使用前后的整個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問題,研究和尋找理想的綠色包裝技術,對不同的商品要開發研究相應的綠色包裝制品和方法。倡導綠色包裝的實際意義,在于促使建立和完善包裝資源的回收和再生系統,使包裝廢棄物得到充分利用,大大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使人類的生存環境更安全、更舒適。
今天,人們在追求反樸歸真、回歸自然的設計風格。從自然出發,順從自然發展的規律,開發自然之美。在視覺上、感情上引導人們回歸自然,呼吸自然的空氣,充分發掘出自然中的本質的美,并能在包裝設計中充分體現出來。
總之,要設計出優秀的食品包裝,必須首先樹立超前的設計思想,以人為本,強調包裝的關鍵是準確、快速地傳達信息。必須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成果,善于運用新材料、新工藝,開創多功能的新結構、新形態、新裝潢,以適應現代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要。
二十一世紀是網絡的社會,是信息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必須把食品包裝設計作為一個系統來對待,使人們生活得更好,消費得最少,即以少的消費得到好的享受。設計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產品、包裝,更多的是服務、交流,設計由硬向軟的轉變,由有形的設計向無形的轉變,設計的面也更寬更廣了。WTO的進入與國際貿易的接軌,是我們今后設計的方向,強調以人為本,使人們從物質的欲望中擺脫出來,多一點自由的選擇,強調為人服務及可持續發展的宗旨。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包裝與商品已融為一。包裝作為實現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手段,在生產、流通、銷售和消費領域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企業界、設計業不得不關注的重要課題。
包裝的功能是保護商品、傳達商品信息、方便使用、方便運輸、促進銷售、提高產品附加值。包裝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具有商品和藝術相結合的雙重性。
因此,要想使商品占主導地位,即指選用合適的包裝材料,運用巧妙的工藝手段,為包裝商品進行的容器結構造型和包裝的美化裝飾來進行設計。從中可以看到包裝設計的三大構成要素:外形要素、構圖要素和材料要素。
因此,我對食品包裝市場進行調研。 蛋糕是受廣大群眾喜愛的食品,它不受消費群體的年齡層、性別、職業、文化層次、民族等的限制。
手提式蛋糕盒,包括用于放置蛋糕的盒底,在盒底周圍有圍邊以及和圍邊配合的盒蓋;其特點是,在盒底的底部交叉分布至少有兩對自鎖掛扣,每對自鎖掛扣上有一根提繩,提繩從盒底底部的自鎖掛扣穿過圍邊的外壁和盒蓋的內壁構成整體。本實用新型的手提式蛋糕盒,由于采用了自身帶有提繩,使蛋糕盒的力分布在提繩和在盒底的內藏式自鎖掛扣上,使用方便,不影響蛋糕盒的美觀,并且使蛋糕盒不容易變形。
喜慶蛋糕盒是一種具有多種效果功能的蛋糕盒,屬于食品的包裝保護領域。其特征是:在蛋糕盒的里面有一個罩在蛋糕外的塑料罩體,在塑料罩體的頂面安置了可自動點燃且綻開的燭臺和多只小型煙花、能噴出彩紙的花筒、發光二極管,以及在蠟燭展開時就發出音樂的音樂裝置。其主要用途是使被包裝食品提高檔次,增加娛樂功能,增添使用者的喜慶氣氛,對食品的貯藏、運輸、使用增加保護和免受污染。
面包除了體積較蛋糕小以外,包裝要求和蛋糕相比沒有特別要求,所以在這里不再贅述.
當然,現在食品的包裝也有一定不足的地方,如下:
1:保護性不夠好,現在食品的包裝多為塑料和紙質包裝,這些材料的硬度不夠,在運輸中不能足夠給予產品保護,容易使產品發生形變,而且受材料限制,同類產品的堆疊不能過高,所以不能充分的利用存放空間.
2.環保型不好,紙質包裝材料有一定的回收可能性,但是其他的塑料包裝材料多為一次性而且不可回收,不符合可持續發展思想.
3.衛生性不高,現在市場上的包裝材料或多或少都不符合衛生要求,比如紙質的包裝盒原材料要求不夠,塑料材料則不夠環保.
1、食品包裝必須用醇溶油墨取代甲苯油墨,兒童食品的包裝顏色不能太多。
2、食品包裝的物理指標和元素含量必須符合標準,可能危害健康的材料,絕對不允許用來包裝食品。
3、食品標準局有專門的部門對食品包裝進行監控,要求包裝必須印上“合格標簽”,并注明耐熱溫度。
4、食品可能接觸到的材料都屬于食品包裝,這不僅包括普通的塑料袋、紙袋,而且包括罐頭內的涂層、容器蓋子、開口處的密封材料等。
關鍵詞:感官評價;鋁塑包裝膜;真空;鐵基除氧劑
堅果制品受到各個年齡層消費者喜愛,堅果中除了具有大量的氨基酸、脂肪和大量的蛋白質以外,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是傳統的健康食品[1]。由于營養豐富,堅果制品的保質期較短,容易發生氧化、油脂酶解和呼吸作用等代謝活動,引起口感品質下降。采用塑料密封包裝的方式可以延長堅果的貨架期,但是當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如高濕、光照和高溫的作用,堅果的營養品質,風味和口感產生明顯影響[2]。近年來,隨著消費結構和經濟發展變化,超市的覆蓋范圍增加,購買包裝后的堅果制品的消費者比例大幅度增加[3]。我國食品包裝業起步較晚,特別是對于堅果制品的包裝研究較少,目前包裝主要靠主觀意愿或搬照外國同類產品的包裝[4]。我國堅果資源豐富,不同地區均有當地特產堅果,采用先進的保證方式保持堅果的原有營養和天然風味,是我國堅果制品的發展趨勢和方向[5]。目前,復合鋁塑膜包裝方式是將鋁箔和塑料材質多層復合,由于對保證堅果良好口感并延長保質期有明顯效果已經被多家企業采用[6]。本研究以口感體驗作為主要的評估手段,結合保質期、包裝材料結構與厚度和堅果仁加工工藝多個角度分析堅果制品食品包裝設計,為堅果制造產業提供數據與技術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混合堅果仁(扁桃仁、松子、榛子仁、花生仁和核桃仁):購于吉林省長春市百貨大樓;燒烤調料、生姜、五香粉、食鹽、混合堅果仁:由吉林省某商貿公司委托加工;食品包裝袋:大連齊海包裝有限公司,采用93.8μmPET鋁塑復合膜和普通塑料食品薄膜;鐵基除氧劑:購買于東莞頂興實業有限公司。
1.2儀器
DCV-10型遠紅外線食品烘烤爐:湖南天恒食品機械有限公司;BDMW-B-PM-6型立式微波干燥:博達微波;BED-100型單室真空機:寧波市豐茂食品機械有限公司。
1.3方法
1.3.1樣品預處理
稱取10kg混合堅果仁,充分混勻后加入堅果烘烤調料腌漬3h,取出放置于烤箱中烘烤熟,室溫冷卻后稱重,之后準確稱取100g混合堅果仁為1份,取100份樣品。
1.3.2包裝分組與處理
100g混合堅果仁為1份,取60份樣品。所有試驗樣品的分組情況見表1。取普通塑料食品袋30只和鋁塑復合食品袋30只,每10個樣品分為一組,共分成6組。將第一組及第四組直接封口密封處理,熱封時間為7s。第二組和第五組20份樣品抽真空,真空時間為30s,熱封時間7s,在第三組和第六組20份樣品中加入鐵基除氧劑,包裝完成后所有樣品均進行微波加熱滅菌。所有樣品包裝后處于高溫高濕度環境中,放置時間為240d,定期抽樣進行口感體驗評價。
1.3.3感官評價與保質期評價
根據GB/T22165-2008《堅果炒貨食品通則》中相關的感官評價方法和根據側重于口感的原則設計打分指標[7]。采用表讀法的方法進行感官評價,包括5分~0分共6個評分度,最好為5分,隨著評分降低,品質下降,嚴重的為0分。同時在評價過程中考慮保質期的問題,即達到0分為變質。選擇加工企業10名經驗豐富的工人,分別從色澤、脆度、口味、氣味等4個方面進行評分,評分結果保留至小數點后兩位。1.3.4數據統計試驗數據均采用SPSS18.0數據統計軟件處理,感官評分取平均數。
2結果與分析
將6組混合堅果仁微波滅菌后放置于室溫干燥避光的環境中保存,分別在第10、30、60、90、120、150、180、210、240天對混合堅果仁進行感官評價,根據感官評價標準讓5名工人對每份樣品進行的外觀、硬度、味道和氣味進行分別打分,對評分進行統計后所得結果見表2。
2.1口感體驗情況分析
由表2的結果可知,采用不同的包裝方式對混合堅果仁的感官指標影響明顯。第一組初始感官評價評分均為5分,30d時樣品的果仁色澤發生改變,出現色澤暗淡;60d時,4項指標均發生下降,其中氣味指標評分下降明顯,有輕微不愉快氣味發出;120d時,氣味指標評分已經下降達1.2,不愉快氣味明顯,口味指標評分達到1.8,出現輕微“哈喇味”感官體驗變得較差;到180d時氣味指標評分接近于0,不愉快氣味明顯,同時口味指標評分為1.2,“油哈味”明顯,判斷接近于變質,感官體驗極差;在試驗結束的240d時,樣品堅果色澤、口味和氣味評價評分為0,判斷屬于變質狀態。第二組初始感官評價評分均為5分,60d時樣品果仁色澤評分和氣味評分開始下降;90d時,口味評分開始發生下降;120d時,色澤和氣味指標下降明顯達到4.2,口味評分輕微下降達到4.4;180d時口味和氣味評分均為3.60,有輕微“哈喇味”,感官體驗下降明顯;在試驗結束的240d時,樣品堅果色澤、脆度和口味評分均為3以上,處于可接受狀態,而氣味指標評分為2.4,評分較低,不愉快氣味明顯,我們認為在這種包裝組合下,在儲存后期堅果口感體驗較差。第三組初始感官評價評分均為5分,在120d時,樣品的果仁色澤和氣味評分發生下降為4.80;在第150天時,果仁口味評分開始下降;在第180天時,色澤,脆度,口味和氣味4項指標評分均下降;在第210天時,氣味指標評分下降明顯,達到3.8分;在第240天時,氣味指標評分再次下降,達到3.6分,我們認為在這種包裝組合下,在240天內可以較好的保證干果口感。第四組初始感官評價評分均為5分,第30天,樣品的混合堅果氣味發生改變,出現評分下降;第60天,口味評分出現首次下降;第120天時,口味指標已經達到2.8,出現輕微“哈喇味”,色澤和脆度評分變化較輕微,總體感官體驗開始變差;到第240天時氣味指標為1.4,不愉快氣味明顯,同時口味指標為1.2,“哈喇味”明顯,我們認為在這種包裝組合下在240d的儲存尾期口感較差。第五組初始感官評價評分均為5分,在第90天時,樣品的口味和氣味評分發生下降;第120天時,口味和氣味評分均為4.6;第180天時,口味和氣味評分下降為3.80;第240天時口味和氣味評分下降為3.20和3.40,我們認為在這種包裝組合下,混合堅果儲存期內口感較佳。第六組初始感官評價評分均為5分,第180天,堅果品質保存效果較好,所有感官評價評分均維持在5分;到第210天,色澤和氣味指標評分開始下降均為4.8;第24個月氣味指標再次下降至4.6,我們認為這種包裝方式在感官評價中效果最佳。
2.2不同包裝材質對產品感官的影響
由表2得到的感官評分可知,普通塑料膜包裝的混合堅果仁的各項感官評價指標評分均低于93.8μmPET鋁塑復合膜。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普通塑料膜包裝堅果感官體驗明顯下降,最低評分為0分,屬于變質狀態。而93.8μmPET鋁塑復合膜包裝后讓混合堅果的品質更加穩定,尤其在口味和氣味指標上可以明顯保證新鮮度,使堅果的口感更好。2.3不同包裝方式對堅果感官品質的影響由表2結果可知,在相同的包裝材料和相同的滅菌方式下,我們比較使用不同包裝方式對堅果品質的影響,發現使用鐵基除氧劑的對堅果品質保存效果最好。在使用這一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接近,鐵基除氧劑具有抑制堅果氧化值超標的功效,在240天后,93.8μmPET鋁塑復合膜結合鐵基除氧劑的包裝組仍未出現任何口感下降現象,這種包裝組合可以延長堅果制品的貨架期,有效解決食品儲存銷售過程中出現的氧化變質問題。
3結論
各種堅果制品中富含油脂,在陽光照射和氧氣作用下,對堅果的油脂氧化過程有明顯的促進催化作用[8]。因此在堅果制品的儲存加工過程中要避免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堅果制品的包裝方式和包裝材料多樣,對堅果制品的質量影響也不同。與現在常用的檢測技術相比,感官評價的方法更為直接,可以設身處地的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直接判斷堅果制品品質[9]。真空包裝可以為堅果提供無氧環境,有效避免氧化,加工成本較低;鐵基除氧劑與真空包裝類似,除氧效果明顯。而從視覺角度上分析,加入鐵基除氧劑的堅果包裝袋更適合豐富的圖案設計,從視覺角度具有明顯優勢。如何選擇安全、經濟的包裝方法和包裝方式來保證堅果包裝食品的品質已經成為大量企業的核心問題,本研究通過感官評價試驗提供了一種可以供企業參考的檢測方法和包裝技術,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作者:段雷 單位:吉林動畫學院
參考文獻:
[1]姚云游,柴巍中.堅果及其食用油的保健作用[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5(3):55-56
[2]朱振寶,劉夢穎,易建華,等.提取方法對3種堅果油脂理化性質及氧化穩定性的影響[J].食品工業科技,2015,36(2):110-113,117
[3]董朝菊.歐盟堅果生產與銷售現狀[J].中國果業信息,2013,30(10):39-42
[4]梁敏,王羽,宋樹鑫,等.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食品包裝中的應用[J].塑料工業,2015,43(10):1-5,18
[5]汪立成,饒先軍,劉春梅,等.現代堅果行業創新發展經驗與不足[J].農產品加工•學刊(中),2014(5):43-44,47
[6]范珺.堅果酸敗的包裝控制方法[J].中國食品,2015(12):108-110
[7]劉洋,段文鋒,趙敏,等.我國堅果炒貨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現狀與建議[J].食品工業科技,2013,34(9):272-276,279
[關鍵詞]食品包裝設計 簡約主義 留白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9-0061-02
一、簡約主義成為食品包裝設計的發展趨勢
當下,簡約主義風潮盛行,滲透于各個設計領域。簡約主義的理念和設計手法被應用在各式食品包裝設計上,簡約風格的食品包裝注重功能性、實用性、經濟性,和當下的環保理念不謀而合。
(一)食品的過度包裝現象
當下,食品包裝過度的現象普遍,尤其是月餅、酒、茶等具有禮品性質的食品包裝。以月餅包裝為例,用“兩斤筍三斤殼”來形容其過度包裝的現象,是再貼切不過了。本可以簡單大方的月餅包裝,非要弄成多層閣式提籃、龍船形禮籃等樣式,其價格高得令人咋舌。[1]
(二)包裝理性消費成趨勢
人們在消費食品的時候,其實也在消費包裝。包裝是食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的促銷手段。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不僅看產品價格、口味、功能,也關注商品的包裝。過度包裝的弊端日益凸顯后,消費者越來越贊成商品包裝采用簡約包裝。因此消費者在消費時,會有意識地關注食品的包裝,放棄過度包裝,轉向適度的包裝,包裝消費觀念趨向理性。
(三) 簡約審美的大眾化趨勢
現在,簡約漸漸成為一種審美標準,簡約之美漸入人心。對于風格各異,以顏色、造型、材料等元素吸引消費者眼球的食品包裝,消費者漸漸出現審美疲勞,由感覺麻木、乏味到抗拒。正如老子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人們渴望返璞歸真,回歸簡潔的視覺環境。
(四)環保的全球化趨勢
食品包裝消耗資源,污染環境,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食品包裝大多屬于一次性消費品,嚴重消耗資源。很多包裝廢棄物無法自動降解(如塑料),會污染土壤、空氣和水體。食品包裝廢棄物被丟棄于各種環境中,影響景觀,對視覺造成了污染。
簡約主義主張功能主義,注重設計元素(材料、色彩等)的精簡,在資源嚴重短缺的當下,有著重要的現實環保意義。簡約主義的理念和方法,被廣泛應用于環保領域,簡約主義的食品包裝無疑是符合環保趨勢的。
二、對食品包裝設計中簡約主義的認識
(一)簡約主義不是一味的減少
簡約主義的“少即是多”,主張設計元素簡化至最少。在食品包裝設計中,不是指設計元素(圖文、色彩、材質等)越少越好的簡單刪減,而是高度提煉的“少”,既雕既琢、復歸于簡的“少”。
包裝設計的作用之一是傳達視覺信息。簡約主義的食品包裝往往通過一些極其簡單的形、色、文完成形式上的演繹,來達到情景上的無限擴張。過濾和提煉之后的信息更純凈、清晰、鮮明而有力度,有極佳的視覺傳達效果。
部分“簡約主義”食品包裝設計走入誤區,機械模仿簡約主義的形式,如盲目刪減圖文、濫用黑白灰色、簡單化處理外形等。盲目減少元素會導致設計簡陋、枯燥、缺少內涵,給人以單調、粗糙之感。這種“簡約主義”,和真正的簡約主義有著質的差別。真正的簡約主義是在“簡”與“少”的形式中追求意境和品位上的“繁”與“多”,以精致的細節彰顯品質。
設計師對簡約的內涵與本質要有深刻全面的認識,切忌個人脫離實際的閉門造車,更不能照搬照抄、盲目模仿。其次,要有方法,抓住被設計物象最關鍵的因素,認真地進行分析、比較,從而找出最精確的設計方法,減少細節的累贅,以最快捷的方式取得最有利的成效。同時還要有簡約的設計表現手法,要用最少的設計元素來表現最豐富、最主要的特征,起到簡明和概括的作用。
(二) 簡約主義不是單調乏味
簡約主義的“少即是多”,形式少,意味多。一如簡約主義的建筑,造型單純、簡練,結構嚴謹、精確。有人為此發難,認為簡約主義建筑乏味、晦澀單調、刻板。同樣的發難也出現在簡約主義的食品包裝上。
簡約主義的食品包裝,設計元素相對較少,簡潔,有人認為這會導致視覺上的單調乏味。這是對簡約主義的錯誤解讀。正如老子所言的“少則得,多則惑”,少未必乏味,多也許會讓人迷惑。正如國畫中的“留白” 手法,畫面最有意境的東西往往不是涂滿筆墨之處,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之中。空白之中,意味無限,是以少勝多的典型。簡約主義的食品包裝設計元素雖然簡化到最少,但對細節的要求很高,無論是自然質樸的材質,還是簡練單純的造型,都意味深長,值得細細品味。簡約主義的食品包裝以最少的形式,完成了最多的意味表達。
“簡約而不簡單”,這句大家都很熟悉的廣告語,基本表達了簡約設計的全部內涵。簡約非同于簡單。它是一種高度,一種超強度的概括和濃縮,通過簡單的手法表現內在的含義,這才是簡約設計。功能與形式并不會因為簡約的表現手法而發生沖突。好的設計就是沒有設計,但不能將“沒有設計”理解為簡單的字面含義。簡約也絕不是單調和虛無,而應在“簡”與“少”的形式與秩序中求“繁”與“多”,完成“形上的演繹”和“情境的擴張”。
(三)簡約主義是合適就好
簡約主義的食品包裝設計由于設計元素的精簡,一不小心就會造成設計語言的表述或是太過淺顯,缺乏內涵,或是過于晦澀,使人產生誤解。因此,如何把握其中的度,是一個關鍵問題。
1.食品包裝中的簡約主義,是不偏不倚,合適就好
首先,不能為了簡約而給消費者帶來識別上的麻煩。食品包裝上很多文字和圖形是特定的,如商標、說明文字、食用方法、條形碼、環保標志、生產廠家等,這些都是必須有的內容。不能簡約過度,把這些元素都省了。
其次,兼顧不同食品包裝的安全性。不同的食品有不同的包裝方法,如袋裝或真空密封或利樂磚等,都是基于食品的保鮮防腐及運輸安全的因素考慮。食品包裝設計也應該根據這一基本因素,選擇合適的包裝形式和包裝材料,不能為了追求純粹的簡約的視覺效果,而選用不合適的包裝形式或材質。
再次,簡約主義不是絕對的簡約,而是相對的簡約。在甲環境中稱得上簡約的包裝設計,在乙環境中不一定能稱為簡約設計。不同食品的包裝,有不同的表達重點,風格也多樣化,不能絕對套用簡約主義的形式,只能在其風格的基礎上,做到相對的簡約。
2.合適的簡約主義食品包裝應該符合的幾點標準
其一,審美性。合適的簡約包裝應該獨具簡約之美,迎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在城市中,紛雜的商業圖充斥著各個角落,人們厭倦了刻意雕琢、鋪設過繁和雜亂無序。簡約主義的食品包裝設計應為都市人營造心理上的避難所,具體如運用簡潔流暢的線條、雅致的色彩、舒適自然的材質等。
其二,實用性。實用性具體指指導性和安全性。指導性是指包裝上除了要標明商品名稱、牌子、商標以外,還要標明數量、重量、質量、生產廠家(及地址、電話號碼)、生產日期、價格或條形碼;食品包裝上必須要有營養成分、采用原料、食用期限,并特別標出“不含脂肪”、“低脂肪”、“不含糖”等。而安全性則包括防潮、防霉、防蛀、防震、防漏、防碎、防擠壓等。
其三,創新性。在商品日趨同質化的今天,如果食品包裝設計的風格也趨于同質化,會使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視覺沖擊力就大為減弱。因此,設計師在設計簡約包裝時要注意塑造個性,避免雷同。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精神,設計師應充分考慮包裝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賦予產品一定的文化品位,并結合簡約主義的理念和設計手法,使之具有強烈的文化魅力和獨特個性。
(四)簡約主義的局限性
簡約主義也不是萬能鑰匙,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有其局限性。
首先,簡約食品包裝中設計語言的表達較難把握,由于信息的精簡,可能會造成設計語言的表述或是太過淺顯,缺乏內涵,或是過于晦澀,使人產生誤解。
其次,不同食品包裝的風格定位不同,簡約主義風格顯然不能絕對適用于所有的食品包裝。
再者,在設計多元化的今天,簡約主義并不是唯一的風格,消費者個性需求的多樣性決定著食品包裝設計風格的多樣性。簡約主義作為一種特定的風格,顯然不能滿足消費者多樣性的需求。
深刻理解食品包裝中的簡約主義內涵,有助于我們更好認識簡約主義這一風格的多面性及豐富性。在設計多元化的今天,簡約主義并不是食品包裝唯一的設計手法,但簡約設計將是食品包裝設計風格的重要趨向。
[ 參 考 文 獻 ]
[1] 求索.論簡約包裝的價值和內涵[J].中國包裝工業,2005,(10).
“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質與量的基本限度。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界限和極限,超出這個限度,事情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甚至走向反面。”包裝作為商品生產后到消費者購買前的重要媒介與橋梁,起著保護作用、宣傳作用、促銷作用。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經濟水平、生活意識的不斷提升,包裝設計在二者之間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其不僅要顧及社會、文化、經濟、生態效益同時也要兼顧好消費者心理生理的需求。因此,如何通過現代設計來把握商品與包裝、人與包裝、商品與健康、人與健康、包裝與健康之間的“度”,用質樸簡潔生態的設計去觸發消費者產生一種新的生活意識,通過這種生活意識最終啟發人們去追求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由于人們年均收入和生活質量日益提高,飲食質量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部分人群由于飲食無度,現代一些“富貴病”也隨之而來,糖尿病就是其中的一種。飲食治療是各種類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一部分輕型糖尿病患者單用飲食治療就可控制病情。全谷代餐粉是一種高膳食纖維、低脂肪、低飽和脂肪酸、低膽固醇和低熱量的食品,適度的攝入能夠極大地增加膳食纖維,增加飽腹感,控制血糖,幫助避免糖尿病的發生,也能夠極大地控制隱性疾病的發生。因此,如何通過包裝對全谷代餐粉進行可計量化的設計來控制食品用量與健康之間的關系,提倡消費者一種健康的飲食方式,把握食品包裝中的適度性,是亟待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方法
“‘量’度、‘質’度、和‘法’度是生態包裝的重要標尺,即拒絕過量化俗媚包裝、辯證看待綠色材質、熟悉與遵循“綠色”法規。”以上的原則是在包裝設計時應該遵循的,而好產品也得“食”之有度、“用”之有度、“飾”之有度,適度的設計比極致的設計往往更有發展的空間。綜上所述,尋找更為合適的包裝材料、包裝結構、加工工藝、造型方式等,在“適度”和“健康”中尋求新的價值觀和審美觀是很重要的,因此設計可以通過在以下幾方面來實現:
1.基于“食”度原則下的人性化設計
在包裝設計過程中,應當根據消費者的行為習慣、生理結構、心理情況、思維方式等等,在滿足包裝的基本功能上對包裝進行優化設計,使消費者在使用包裝時更為方便、舒適。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三分治七分養”的說法,因此提倡一種健康的飲食方式,合理進食、辨證用膳、科學養生對于目前中老年人群血糖日益升高的現狀是很有必要的。血糖偏高的人在飲食方面是非常有講究的,如日常飲食上需要攝入高纖維食物、含鈣食物、含硒食物等,它們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癥狀,有利于減緩糖尿病并發癥的進程。然而所謂過猶不及,營養成分很高的食物吃太多不被人體所吸收也都是徒勞。由此可見通過包裝設計從而使消費者更好的把握食品用量,充分吸收食品所帶來的營養是適度設計的核心。
首先在包裝結構的設計上,為了使食品食用量有一個可衡量的標準,設計內置式可計量結構,也可以在包裝上標明刻度尺或是提供可測量的輔助用具等,用來衡量和控制食品攝取量,通過這些來控制食“度”。其次在視覺傳達上進行提醒,將針對不同豆類進行細致的熱量分析說明及人體標準體重熱量需要量表經過設計印刷于包裝之上,供給消費者進行參考。同時為了更好的體現合理膳食,“食”之有度的理念,設計系列性的圖示(有利于該人群的蔬菜,如苦瓜、黃瓜、冬瓜等等)在包裝裝潢上,用來建議與該代餐粉進行合理搭配,從而讓消費者得到更全面的營養。最后提供一個二維碼,為顧客提供豆類的營養成分、產地信息等,這樣不僅能讓消費者安心購買也能提醒消費者根據自身要求進行科學養生。
對于血糖偏高人群的飲食習慣的嚴格控量問題,是需要從消費者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滿足的角度出發,通過設計解決上述問題,幫助他們更為便利的使用包裝和產品。只有這樣的設計對于消費者而言,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設計,是對人性的尊重跟關懷。
2.基于包裝的使用范圍的適用性設計
在市場調查中發現代餐粉的包裝形式單一化,對于產品的銷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應該根據不同場所,為消費者不同的需求進行相應的“分類”設計是很必要的。首先是家庭使用包裝,以份量為主,把全谷代餐粉進行實用的組合設計;其次是戶外便攜包裝,以方便為主,將沖泡容器與包裝結合起來進行設計,讓消費者可以更為便利的使用營養代餐;最后是禮品組合包裝,以簡潔為主,將單粉與混合粉以組合的方式置于禮品盒中,以簡約的包裝設計來傳達送禮人的濃濃的心意。綜上所述,通過對包裝的開啟和組合方式的不同以及材料和工藝的選擇進行更合理的搭配,從而解決“用”度的問題。
3.秉承通用理論的適度設計
(1)簡單而直觀的設計。“據有關資料分析,人的視覺感官在觀察物體時,最初的20秒內,色彩感覺占80%,而其造型只占20%;兩分鐘后,色彩占60%,造型占40%;五分鐘后,各占一半,隨后,色彩的印象在人的視覺記憶中繼續保持。”在面對琳瑯滿目的眾多商品時,消費者首先注意到的是具有新穎別致色彩的外包裝,所以包裝的色彩應用極為重要。“五色審美觀是中國傳統審美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具備了完整的色彩構架、色彩審美心理和系統的色彩認知、使用規范。”因此根據產品特性形成一種五色的色彩系統,根據五谷對五色的方式,讓消費者根據包裝的色彩能夠很快的辨識出自己所需要的產品類別。同時在具體豆類識別上,以手繪形式將豆類描繪在包裝上,讓消費可以根據色彩與圖形的辨識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產品。
(2)可以靈活地使用的設計。包裝采取單粉裝和混合粉裝的形式,單粉主要是蕎麥粉、燕麥粉、麥麩粉、青稞粉、黑米粉、玉米粉等等有利于控制血糖的12種谷物豆類。而混合粉裝,則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各種豆粉進行調和后包裝。消費者可以根據“五谷養五臟,一谷補一臟”的食療養生方法選擇自己需要的幾種單粉進行DIY的組合搭配也可以選擇調配好的混合粉。同時設計出每日適宜食用量為標準的小包裝,防止過多食用。
(3)對人體及環境無害的設計。過度的包裝設計在制造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而在銷售過程中,消費者得無端承受這份消耗帶來的額外費用。據調查,在禮品盒的回收上,廢品回收員并不喜歡回收禮盒,其原因是禮盒多為紙板,韌性高不易折疊且沉重占空間,同時在包裝印刷上,彩色油墨和復合物非常不利于造紙廠的回收利用。相反,越簡單、透明的包裝越好分解再利用。所以針對以上問題,在包裝設計上,第一是包裝材料采用環保材料,設計簡潔的圖形以減少油墨的使用量,這樣的食品包裝對于人和環境而言都是有利的。第二是包裝采取無膠黏的形式,將產品信息印在標貼上然后捆綁在容器或是包裝上,這種形式不但有利于減少由包裝帶來的對環境的污染而且也更方便包裝的再利用;第三是采取包裝回收性處理,每次用空的包裝容器可以在下次購買時兌換產品折扣卷,這樣不僅有利于環保,同時也能很好促進銷售。
結語
不含防腐劑,可沒說不含有其他食品添加劑。抗氧化劑、香精、色素、發色劑、增鮮劑之類都有可能在里面。也就是說,不含防腐劑,并不能保證它是“純天然”狀態。
很多食品天然就是不用防腐劑的,比如罐頭,比如一些鹽和糖含量極高的食品,還有一些極干的食品如方便面、掛面等。因為罐頭能把里面的細菌和芽孢徹底殺滅,同時又密封起來,讓外面的細菌進不去,所以它不需要防腐劑。沒有水細菌沒法繁殖,大量的鹽和糖都能起到防腐劑的作用。
不過,鹽和糖含量太高,比含有防腐劑還要糟糕。因為大量鹽的健康危害,要比百分之零點幾的防腐劑厲害得多。比如說,一些醬油、醬、咸菜等宣稱不含有防腐劑,通常都是那種咸味特重,甚至再加糖掩蓋的產品。所以,“本品無防腐劑”不應當成為消費者優先購買某種產品的主要理由。
“不含人工色素”
意思是說,這里面還是含有色素的,并不是食品本來的顏色。只不過這些色素不是合成色素,而是從天然原材料當中提取出來的。比如說,含有一些類胡蘿卜素的提取物,紅曲色素,或者胭脂蟲紅、紫膠紅、葉綠素銅鈉等來源于天然食物的色素。
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天然色素比較令人放心,但在提取過程中,也不排除含有微量的有機溶劑殘留。只要合乎相關產品標準,本來是不必介意的。但問題在于,產品的濃重顏色是色素帶來,也就意味著其中的原料并非“純天然”。
比如說,商場中常見那種紅色或綠色的“果汁”產品,看起來很像是水果濃縮而成,包裝上還畫著大大的水果圖像。但仔細看了原料說明之后才發現,它含原果汁只有差不多20%。也就是說,其中80%的內容,都是水、糖、香精、色素、增稠劑等混合而成。盡管用的是天然色素,但客觀上的結果,是誤導消費者,讓人們以為它比100%的果汁還要濃厚。
“不含蔗糖”
這種說法常常見于糊粉類產品、餅干、點心之類。它們的包裝上寫著“不含蔗糖”,也就是說,不含我們日常吃的白砂糖。中老年人以及糖尿病人,還有肥胖者,都容易受到這種表白的吸引。其實,這可真是一大陷阱。
這些人追求無蔗糖產品的動機,是為了控制血糖。然而,能讓血糖快速上升的,遠遠不僅是蔗糖這一種東西。精制淀粉的血糖上升速度已經足夠快,以淀粉為原料制作出來的糊精、麥芽糊精、麥芽糖漿、葡萄糖漿、果葡糖漿等,個個都比蔗糖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那些聲稱“無蔗糖”的產品當中,經常可以看到這些配料。糖尿病人要是選擇它們,那可真不如直接吃大米飯算了。
從營養價值來說,無蔗糖也不意味著比其他產品營養素含量更高。如果不加蔗糖,體積用什么來填充?無非是淀粉、糊精、油脂之類,也未見得對身體更好。比如說,上面所提到的那些來自于淀粉的配料,都屬于營養價值為零的東西,除了提供能量升高血糖之外,對人沒什么幫助。
問題在于,它們的價格可是相當高昂,常給那些缺乏營養常識的老人一種“高檔”“滋補”的錯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還有點“趁人之危”的嫌疑。
“不含味精”
西方的產品比較喜歡用這種說法,似乎味精是洪水猛獸。不過,的確有少數人對味精中的谷氨酸鈉比較敏感,會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于是就有很多所謂不含味精的產品應運而生。然而,很多專家提示,不含有味精,不等于不含有谷氨酸鈉這種成分,更不等于不含有人工增鮮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