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統計學論文范文

生物統計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統計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統計學論文

第1篇:生物統計學論文范文

摘要:根據21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建設中重點突出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強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教學改革

一、引言

隨著生物科學的發展,只有定性的結論已不能滿足實踐的需要,實現生物科學結論定量化是人們長期追求探索的目標;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論與方法,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素質,與生命活動有關的各種現象中普遍存在著隨機現象,大到森林陸地生態系統,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許多隨機因素的影響,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隨機現象,而生物統計學正是從數量方面揭示大量隨機現象中存在的必然規律的學科。因此,生物統計學是一門在實踐中應用十分廣泛的工具學科,它是生命科學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后續生命科學課程學習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時,生物統計作為數理統計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因此,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針對各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實踐訓練,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革和大膽探索。

二、二十一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紀上半葉農業和遺傳統計學首先獲得了發展,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物統計學、統計流行病學、隨機化臨床試驗學已經成為攻克人類疾病的一個里程碑。這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顯著提高了人類的期望壽命。

21世紀人類基因組,基因芯片等實驗科學產生出的巨量數據,需要新工具來組織和提取重要信息。

將數據轉化為信息需要統計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洞察力、技術和訓練。

未來的生物統計學將會與信息技術密切結合,較少側重傳統數理統計,而會更多注意數據分析,尤其是大型數據庫的處理。生物統計學越來越不同于其它數學領域,計算機和信息科學工具至少和概率論一樣重要。

(二)生物統計學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

生物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樣本來推斷和估計總體,這樣得到的結論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錯誤率,這是統計分析的基本特點,因此在生物統計課程的學習中培養了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從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和分析科學試驗的結果。

生物統計學是通過個別的試驗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結論,屬于歸納推理的范疇。但其有別于簡單枚舉法和科學歸納法,是一種或然性歸納推理或者概率歸納推理。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絕大多數涉及到的是隨機事件,因此,生物統計學不僅是試驗設計與統計方法的教學,更重要的還是大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這對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很有必要。

生物統計學包括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兩個有機聯系的組成部分。通過試驗設計的教學可提高大學生設計研究課題試驗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確課題的研究目的、試驗因素與水平以及試驗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統計方法的教學除讓學生弄清各種統計方法的內涵外,還需要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選擇最適合的統計方法,以揭示資料潛在的信息,達到研究的最終目的,從而提高大學生科學研究素質。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一)加強電子課件及網絡平臺建設。

生物統計學是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原理研究生物界數量變化的學科,而概率統計的理論和思維方法對本科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加之課程學時的減少(由原來的60-70學時,降到現在的40學時左右),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入門,并使學生在了解概率統計思想的基礎上,掌握常用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及使用條件是課程的教學難點。為此,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與教材配套的課件,通過在課堂上把抽象內容形象化與直觀化,收到了良好教學效果。建設了一個生物統計學教學網絡支撐平臺,現有課程簡介、教學大綱、師資力量、授課教案、電子版《生物統計學》教材、課程錄像、實習指導、在線測試題、參考文獻、其它教學資源等欄目,免費向全校師生開放。

(二)將多媒體教學優勢與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機結合,用較少的學時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將多媒體這些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結合,多媒體教學就可能會帶來一些弊端諸如:(1)內容多,幻燈片變換快,由照本宣科變為照屏宣科,為新的“滿堂灌”;(2)課件圖片多,內容以展示為主,缺乏啟發性;(3)教學內容常用滿屏的方式顯示(即所謂“死屏”),老師照著屏幕上的內容給學生講解,失去了傳統教學方法,老師邊講邊板書能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特點,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體在教學中只能充當工具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多媒體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制作課件時,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精煉教學內容,模仿傳統教學書寫板書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顯示教學內容的動畫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仍然保持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姿教態,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保持互動,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能力,掌握屏幕上顯示內容的速度,必要時輔以板書進行講解。這樣做既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又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內容沒有縮減,學時減少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長期堅持教育教學方法及教學規律的研究。

生物統計學的理論基礎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從這個層面上講,它有非常濃的數學味道,但是它又有別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生物統計學更主要強調的是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解決生命科學中一些具體問題的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存在一個“度”的把握問題,如果將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原理講得太多,一是學時不允許,二是學生難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講解,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會誤入亂套公式的歧途。經過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重點掌握統計方法的功能與用途,方法與步驟,防止各類方法的誤用,淡化定理的證明與公式的推導。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學時減少很多的情況下,將一些次要的統計方法去掉,也要保證有足夠的學時講授理論分布與抽樣分布、統計假設測驗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掌握生物統計學中所蘊含的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精髓,從而避免學生亂套統計公式。

(四)密切跟蹤生命科學發展的前沿動向,探索生物統計學解決前沿問題的理論與方法。

統計學在生物學中的應用已有長遠的歷史,許多統計的理論與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應用發展而來,而且生物統計是一個極重要的跨生命科學各研究領域的平臺。現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的蓬勃發展,使得生物統計在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領域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轉在課程建設中,隨時注意納入生物統計學在前沿領域研究應用的內容,增強課程的活力,提高教師和學生面向生物產業主戰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生物統計學要不要開實驗課,怎樣開實驗課,一直存在爭議,在此認為生物統計學不僅應該開設實驗課,而且還要將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計算機技術和統計軟件的應用上,讓學生不僅掌握統計方法,而且加深對原理的認識,獲得就業或升學的必備計算機統計技能,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一)開展統計軟件的實習,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20世紀20年展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在課程體系改革中,各課程的教學時數與達到培養目標所需完成的教學內容相比還是不足的。為此,可以通過標準的統計軟件的教學實習來達到以點帶面,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為此我們建立了一個專用于實習教學的生物統計電腦實驗室。現共有50余臺電腦,并連接到校園網。實驗室配備有指導教師,負責對上機的學生答疑。除按教學計劃進行的正常實習教學外,實驗室還對優秀學生免費開放,鼓勵他們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應用所學生物統計學知識,學習新的生物統計學知識,掌握應用計算機解決生物統計學問題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必須將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堂教學外,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在原綿陽農專期間,主要在作物育種、作物栽培、動物營養等課程實驗與實習中,根據相關內容加入了試驗設計方法以及數據統計分析的相關內容。

組建了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后,由原來的單一農科專業變成了理、工、農三大學科均有專業的格局。雖然專業的學科歸屬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其內涵均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以科學研究的方法進行劃分,均屬于實驗科學。

掌握正確的實驗設計方法,從不確定性數據中挖掘事物的客觀規律,是實驗科學工作者必備的技能。因此,我們將原來只是在農科專業上延伸實踐教學的作法推廣到全院的所有專業,結合實驗課教學的改革,對發酵工藝學實驗、植物細胞工程實驗、食用菌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等課程的內容全部或部分改為用生物統計學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設計,把過去單一的實驗流程、樣品觀察或檢測實驗改變為試驗條件的優化試驗,提出在不同條件下對樣品測定的比較試驗設計、單因素試驗設計、多因素試驗設計、正交試驗設計、均勻試驗設計,對試驗結果要求學生使用統計學的方法對進行分析和討論,最后得出最佳試驗條件。

這樣的實驗教學改革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從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的角度看,改驗證性實驗為設計型、綜合性實驗,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從生物統計學角度看,將課程的教學實踐延伸到課程外,彌補了學時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統計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得到很好的內化。

此外,在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指導學生選用正確的實驗設計和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檔次;在畢業論文(設計)中要求學生采用恰當的生物統計學方法進行設計與分析,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設計)。

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訓練了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生物統計學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了學生學好用好這門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學生從復雜的生命現象中挖掘事物客觀發展規律的能力。

精品課程是集科學性、先進性、教育性、整體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優秀課程。作為精品課程的載體,應具有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等特點。與之相比,我們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的建設上,才剛剛起步,今后還要在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將生物統計學建設成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科學技術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深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

參考文獻:

[1]何風華,李明輝。生物統計學多媒體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綜合),2004,25(6):25~27

[2]洪偉,吳承禎,陳輝,等。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學科、隊伍建設與科學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4,6:50~51.

[3]崔相學。提高學生統計分析素質的實踐與探討[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6(2):67~68.

[4]鄧華玲,傅麗芳,孟軍,等。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大學數學,2004,20(1):34~37.

第2篇:生物統計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開放式考核;畢業論文

0引言

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正處在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高等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和需要,這是每一個從事高等教育的人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工作也在有序推進.高校應該在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教學等關鍵環節進行綜合改革,高校教師應該加強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工作,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其中,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尤顯重要.下面將對普通高等師范院校“生物統計學”課程如何改革考核方式進行一些探討.

1“生物統計學”課程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統計學”是一門應用數學,是高等師范院校生物學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能夠運用統計學原理和方法來分析和解釋生物學界的各種現象,對實驗所獲得的數據能進行科學分析,從而做出符合實際的推斷,生物統計學已成為生物科學研究所必需的重要手段.實驗設計本身并不是生物統計學的內容,但是,只知道統計分析方法,而不知道如何設計符合統計學要求的實驗,知識并不系統、全面.因此,多數統計學教材都加入了實驗設計的內容.通過學習實驗設計的內容,可以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并掌握常用的實驗設計方法(簡單實驗設計、單因素實驗設計、兩因素實驗設計、多因素實驗設計),為完成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畢業論文以及以后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奠定基礎,這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按照目前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對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學生應該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而這些能力需要通過扎實的科技知識訓練和系統的能力培養來實現.此外,生物統計學也是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科技素質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由于生物統計學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和較好的邏輯推理能力,普通高等師范院校的生物學專業雖然在大一時開設了高等數學這樣的基礎課,但是,數學基礎仍然相對較差,所以,該課程一直被認為是生物學專業最具難度的課程之一.

2“生物統計學”課程考核方式現狀分析

課程考核是教學的必要環節,既能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可以衡量教師的教學效果.現階段我國許多高校的考試制度缺乏合理性和靈活性,如在課程的期末考試中規定必須要通過完成試卷的方式來考核,有的高校還規定必須具有一定數量的題型.傳統的考核方式主要以考試(閉卷或開卷)為主,試題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相關的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期末考試成績基本決定了課程的學期綜合成績.但是,不同的課程有不同的特點和要求,就生物統計學課程而言,考試的考核方式雖然可以通過讓學生完成相應題目來考察學生對生物統計學原理的掌握及運用能力,但是,完成試題的過程需要使用計算器進行大量的運算,而在實際運用環節中,很少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都是通過相關的統計軟件來進行統計分析.由此可見,通過完成試卷來考核的方式與實際應用脫節,缺乏合理性.此外,由于普通高等師范院校生物相關專業學生數學基礎稍顯薄弱,所以,這種傳統的完成試題的考核方式會導致學生的考試分數不理想,不及格的學生比例較高.從生物統計學的教學目標來看,主要由試卷考核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顯得不夠全面.前述考核方式可能還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處:首先,部分高校的課程總評成績由考勤成績、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三部分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不同.

這種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重視了學生的課題出勤率和平時完成作業的情況,避免了期末考試成績在課程學期總成績起主要作用的弊端.但是,部分同學在平時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由于沒有學會相應的知識,無法獨立完成作業,于是采用抄襲的方法來完成作業,這樣就無法通過完成作業的過程來鞏固相應的理論知識.其次,與多數課程一樣,部分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考前通過突擊復習,即便考試通過,但是對知識掌握不牢靠,一段時間后就會忘記所學知識,當然更談不上會運用統計學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到做畢業論文需用到統計學知識時,很多學生顯得毫無頭緒.第三,學生雖然掌握了統計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但缺乏基本的統計思維能力和實踐經驗,對理論知識不能靈活運用,也不能舉一反三.這樣的一些考核方式將學生引向了一種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的軌道,學生為了完成試題,需要花大量時間去進行計算,理論與實踐脫節,當然會限制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對于“生物統計學”這種注重分析和應用能力并且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而言,這樣的考核方式不夠靈活,也不能使學生有較好的學習效果.

3“生物統計學”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

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要求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創新性人才是當下時代的需求.這樣就要求學生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的考核是教學活動的必要環節,靈活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很好地促進學生鞏固教材上的學習內容,并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達到上述教學目標,對生物統計學課程進行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必要的.在教學工作中,可以根據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具體要求,按照教學目標,對考試觀念、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充分發揮考核的功能.改變傳統的課程總成績的測評方式,將考勤成績、平時成績、統計軟件應用成績、期末考核成績相結合而綜合考核.考勤成績可以督促學生進入教室聽課;平時成績可以督促學生通過完成作業來加強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只是,要避免學生為了平時作業的成績較好而去抄襲作業的情況發生;統計軟件的應用已經普及,通過統計軟件應用這個項目的考核,可以督促學生掌握相應的統計軟件的使用方法;期末考核內容可以結合學生之前學過的專業知識以及將要進行的畢業論文內容,學生可以查閱有關參考資料后選擇一個小的研究課題,獨立設計實驗,并能夠獨立完成相關的統計分析內容,最后給予合理的生物學解釋.生物統計學的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實驗設計,如何收集并整理數據,并能用相關的統計分析方法分析出結果,最后得出相應的專業解釋的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認識到大趨勢下進行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必要性,認識到人才的培養模式要有所調整,認識到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對于生物統計學的教學,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統計學原理和知識為目標,重點培養學生運用統計學原理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的用試卷進行考試的方法的實際應用價值并不是太大,這種考核方式要求學生使用計算器等工具進行大量的計算.而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相關的統計軟件可以完成基本統計分析,因此這種傳統的考核方式的實際應用價值并不太大.同時,由于該門課程本身較難,可能會導致學生花了太多的時間復習應考卻并不能及格.大學生科學研究素養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如何發現科學問題以及如何對所要研究的課題進行設計和實施兩個方面.而生物統計學的教學正好可達到這一培養目標.“生物統計學”的教學內容包括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方法兩塊大的內容.通過實驗設計內容的學習,可培養學生獨立設計研究課題的能力(實驗因素與水平的選擇、實驗設計方法的選擇);

通過統計學原理和相關統計分析方法的學習,培養其利用統計學知識解決生物實際問題的能力.上述兩個方面綜合起來,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鍛煉其科研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和內容就應該通過改革來反應學生對這些能力的運用能力,摒棄單純以理論知識的難度、深度和完成試卷的好壞來衡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做法.經過在普通高等師范院校多年的生物統計學教學實踐,筆者提出如下針對期末考核方式的改革內容:可以采用開放式考核的方式,擯棄傳統的試卷考試的方法.把生物統計學的考核與學生的畢業論文結合起來,畢業論文的前面一部分工作通過課程考核的方式來完成,讓學生自己擬定實驗計劃書(包括題目選取、文獻查閱、設計實驗等).由于學生并沒有實際開展實驗,只能通過文獻中的數據,列出相應的統計分析方法的計算步驟,再運用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通過這種開放式的考核,可以使學生在結合應用實際的基礎上掌握相應的統計分析方法,綜合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達到能夠獨立進行相應的統計分析的目的.到了畢業論文的實驗部分完成后,對數據的整理以及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就能輕車熟路,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具體內容可以從如下方面進行考慮:結合教材的兩個大的方面的內容,統計分析和實驗設計,讓學生自己編制實驗計劃書,計劃書包括選題、國內外研究動態、實驗目的、預期結果、實驗方法、實驗設計(重點內容)、確定統計方法,并從文獻中收集相關的數據來進行統計分析,列出分析步驟,最后運用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對結果進行解釋.通過上述考核內容,還可以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觀念.學生選題后進行實驗設計時知道需要遵循的隨機、重復、設置對照等原則,通過這個過程,應該認識到實驗所獲得的數據是分析問題、解釋問題的基礎,所獲得的任何數據和結果一定要經得起別人的檢驗,不能為了得到理想的結果而去修改或者編造數據.這對他們今后從事科學研究或其他方面的工作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影響深遠.

4結語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結果表明,通過以上考核方式的改革,學生沒有了應付試卷的壓力,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會有所提升.在完成期末考核內容的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運用生物統計學原理和統計分析方法解決生物學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此外,還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分析能力,使其具備基本的科研能力.今后,該課程的考核方式還需要進行如下的完善:更深層次將該課程考核與學生畢業論文進行融合,具體與學生的論文指導教師進行溝通,確定選題的大方向;可以將統計軟件應用能力的考核與期末考核的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上機分析從文獻中獲得的數據并給予適當的生物學解釋.

參考文獻:

[1]朱漢春,程龍.《生物統計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3):270-272.

[2]張恩盈,程麗巧,趙永厚,劉芳,宋希云.高校《生物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11):149-150.

[3]丁建華.《生物統計學》教學方法與技巧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9):171-172.

[4]葉子弘,崔海峰,陳春.《生物統計學》課程“全程評價、綜合評定”考試模式的建立[J].高教論壇,2011(1):30-31.

第3篇:生物統計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SPSS;考核方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8-0247-02

生物統計學是數理統計方法在生物科學領域的應用,它主要是研究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釋的科學[1]。生物統計學是我院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動物藥學、動植物檢疫、水產飼草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由于該課程理論抽象、公式繁多、內容枯燥,是學生們普遍認為難學的一門課程[2]。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在生物統計學的教學工作中充分認識并落實實驗教學的地位,對于培養學生運用數理統計方法解決生物學領域問題的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3]。可見實驗教學在生物統計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實驗教學環節并對其適時改革。

一、SPSS在生物統計學上機實驗中的應用

目前,在生物統計學上機實驗課中,可選用的軟件有Excel、SPSS、SAS、Oringin和R軟件等[4-7]。其中SPSS為專業統計軟件,其統計分析功能較強,是復雜、大型統計分析中的常用工具[8]。SPSS即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是世界著名的統計分析軟件之一,“易學、易用、易普及”是SPSS軟件最大的競爭優勢,也是廣大數據分析人員對其偏愛有加的主要原因。SPSS主要具有以下優點:大量成熟的統計分析方法、完善的數據定義操作管理、開放的數據接口、靈活的統計表格和統計圖形。因此我們在實驗教學中首選SPSS軟件作為上機用統計軟件。由于SPSS軟件版本多,而且多為英文版,對于初學者來說中文版本更為適合,因此我們專門購買了SPSS17中文多國語言版本。

SPSS軟件運行時有多個窗口,各窗口有各自的作用,但是想快速入門,只需要熟悉兩個基本窗口即可,他們是數據編輯窗口(SPSS Data Editor)和結果輸出窗口(SPSS Viewer)。數據編輯窗口是SPSS的主要程序窗口(見圖1),其功能主要是定義SPSS數據的結構、錄入數據和管理數據。數據的錄入一般分兩種方法:(1)在數據編輯窗口里,新建數據,首先打開數據編輯窗口的左下方“變量視圖”,在里面定義需要錄入數據的變量名稱以及其他選項,如圖1中的“品種”、“血糖值”就是變量名,然后回到數據視圖,可以在定義好的變量下錄入相應的數據。(2)在數據編輯窗口里,可以直接打開已經存在的數據,如“.cav、.xls、.dbf、.txt”等形式的數據資料。SPSS結果輸出窗口是SPSS的另一個主要窗口(見圖2),它的主要功能是顯示管理SPSS統計分析結果、報表及圖形。SPSS結果輸出窗口中顯示的結果等信息可以保存起來,以后需要時候可以再打開查看結果。

二、數顯互動系統在生物統計學上機實驗中的應用

生物統計學的上機操作實驗環節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對于從未接觸過SPSS統計軟件的初學者來說,只是口述SPSS統計軟件的各種操作是不夠的,學生不容易接受,而且會手忙腳亂。因此我們使用的是Motic第二代數碼顯微互動系統,該系統由教師主控單元、學生終端單元和鏈接教師和學生間的網絡系統三部分組成。該系統的優點在于可進行圖像的實時數字傳輸,實現師生雙向信息互動和文件傳送[8]。

生物統計學的整個上機實驗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1)老師演示:學生上機操作前老師要以例題的形式進行講解和操作,教師通過數碼互動系統在主控單元計算機屏幕進行數據分析操作,每名學生坐在自己的電腦前就可以從電腦上看到教師分析數據時的每一個操作動作,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該次上機的詳細操作步驟。(2)學生操作:學生針對本次實驗內容自己上機運用SPSS軟件進行相應的統計分析,在這個環節里如果學生遇到不會操作的地方,可以舉手向老師請教,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順利完成實驗內容。(3)寫電子版實驗報告:只用SPSS分析完數據還不夠,還要會分析最終結論(即統計推斷)。因此學生要把實驗的主要結果(圖、表等)和最終結論填寫到實驗報告中。最終以Word的形式通過Email發送給老師。

三、生物統計學上機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生物統計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對于客觀、全面評價學生的學業水平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3]。以往的上機考核多以上機實踐總結和考勤作為評分標準,學生在寫上機實踐總結時往往存在抄襲,而且文筆好的學生寫的總結內容豐富全面,可能得了高分,這樣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水平難以準確地給予評價。因為我們針對上機考核方式進行了一些改革。在上機考核中增加了電子實驗報告和上機考試這兩部分。電子實驗報告是每次實驗課上當堂完成實驗操作結果那部分,既可以作為檢驗學生對每節實驗課是否掌握的依據,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電腦運動能力(Word)。上機考試主要是針對整個上機實驗內容進行抽樣考試,我們事先出各種類型的試卷,針對不同的班級隨機抽取一個類型的試卷進行上機考試,因為班級多,而計算機機房的電腦有限,只能采用各個班級輪流上機考試。為了杜絕了不同班級考題一樣及考題外漏等問題,我們分別出了A、B、C等多種類型試卷。最終,上機總分=考勤(10%)+電子實驗報告(20%)+上機考試(70%)。

四、結語

通過以上SPSS軟件的應用、數顯互動系統的應用以及多元化評定上機考核等方面的改革與實踐,使得學生對生物統計學的學習、理解、操作等情況能夠及時反饋給老師,老師可以根據情況不斷完善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學以致用是生物統計學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因此不僅要求學習者掌握知識,更要學會應用知識[9]。尤其是在做本科生或研究生畢業論文的時候,學生應該能夠獨立完成合理試驗的設計,運用SPSS統計軟件,針對不同數據進行分析,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參考文獻:

[1]張勤.生物統計學[M].第2版.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

[2]白俊艷,賈小平,張小輝,等.生物統計學課程改革與實踐[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34(10):57-60.

[3]張強,張建平.生物統計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2,15(6):15-18.

[4]梅花,白乙爾圖.SPSS統計軟件在《生物統計學》教學中的實例應用[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l2,(7):217.

[5]朱水平.生物統計學實驗教程[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6]姜紅霞.origin軟件在生物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3):82-83.

[7]馬相如.自由軟件R及其在生物統計學教學中的使用[J].科技傳播,2010,(3):81-82.

第4篇:生物統計學論文范文

相關熱搜:統計學  統計學原理

ThomsonScientific國家科學指標數據庫2004年數據顯示,中國數學論文在1999~2003年間篇均引文次數為1.03,同期國際數學論文篇均引文次數是1.3,這表明中國數學研究的影響力正在向世界平均水平靠近。相較于物理學、化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中國數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是最高的。

我們以美國《數學評論》(MR)光盤(1993-2005/05嚴為數據來源,用統計數據揭示國際數學論文的宏觀產出結構。通過對《MR》收錄中國學者發表數學論文每年的總量及其在63個分支上的分布統計,將中國數學論文的產出置于一個相對明晰的國際背景之下,借以觀察中國數學的發展態勢。此外,我們還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數學文獻數據庫》(CMDDP為數據來源,統計了中國數學論文在63個分支領域的分布,并對其中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學天元基金資助的論文情況進行了定量分析。上述數據庫均采用國際同行認可的《數學主題分類表》(MSC),分別在國際、國內數學領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相當規模的用戶群。

《MR》光盤收錄發表在專業期刊、大學學報及專著上的數學論文,其收錄范圍非常廣泛。1993~2004年共收錄論文769680篇,其中有74988篇是由中國學者參與完成的,我們稱之為中國論文。這里中國論文是指《MR》的論文作者中至少有一位作者是來自于中國(即《MR》光盤中所標注的“PRC”)。12年中,中國論文數占世界論文總數的9.74%。

《CMDD》收錄中國國內出版的約300種數學專業期刊、大學學報及專著上刊登的數學論文,此外,還收錄了80種國外出版的專業期刊上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并對那些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學天元基金資助的論文進行了特別標注。

2.1《MR》收錄中國論文的統計分析

考慮到二次文獻的收錄時差,為保證數據的完整性,選取的是1993~2004年的文獻數據,檢索結果如圖1所示。數據顯示,《MR》12年來收錄的中國論文呈現出穩步增長的勢頭,中國論文的增長速度要大于《MR》總論文數的增長速度。

2.2《MR》收錄論文在數學各分支上的分布

為避免重復計數,在對63個數學分支進行統計時,均按第一分類號統計。按2000年《MSC》提出的修訂方案,將1993~1999年的數據進行了合并和調整。圖2顯示了國際數學論文在63個數學分支上的分布。

數學各分支占論文總產出的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領域的研究規模,而相應分支學科的研究熱點變化也是統計中著重揭示的問題。在實際統計中,跟蹤熱點變化主要是通過這63個數學分支的時間序列分析完成的。統計數據揭示的主要特征和趨勢如下:1993?2004年,國際數學或與數學相關論文產出百分比最高的前10個分支依次是:量子理論(81)、統計學(62)、計算機科學(68)、偏微分方程(35)、數值分析(65)、概率論與隨機過程(60)、組合論(05)、運籌學和數學規劃(90)、系統論/控制(93)、常微分方程(34),這10個分支的產出占總體產出的42.5%。

隹某些分支領域表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如統計學領域的論文數量近3~4年增長較快,有取代量子力學成為現代數學最大板塊的趨勢。對統計學進一步按照次級主題分類進行統計,結果表明論文產出主要集中在非參數推斷(62G)方向(見圖3)。

2.3《MR》〉收錄中國論文在數學各分支上的分布

MR收錄中國學者的數學論文的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參1993~2004年論文產出百分比最髙的前10個分支領域依次是偏微分方程(35)、數值分析(65)、常微分方程(34)、系統論/控制(93),運籌學和數學規劃(90)、統計學(62)、組合論(05)、概率論與隨機隨機過程(60)、動力系統和遍歷理論(37)、算子理論(47),這10個分支的產出占總體產出的52.25%。

偏微分方程(35)是中國數學論文產出的最大分支,對偏微分方程的二級分類進行細分,結果見圖5。

從圖中可以看出數理方程及在其它領域的應用(35Q)所占比重較大。同時,根據對35Q的下一級分類的追蹤發現,關于KdV-like方程(35Q53)、NLS-like方程(35Q55)的論文有增加的趨勢。

差分方程(39)、Fourier分析(42)、計算機科學(68)、運籌學和數學規劃(90)、對策論/經濟/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91)、系統論/控制(93)、信息和通訊/電路(94)表現出一定的增長勢頭。

結合環和結合代數(16)、逼近與展開(41)、一般拓撲學(54)、大范圍分析/流形上的分析(58)、概率論與隨機過程(60)等表現出下降趨勢。

與《MR》收錄數據的主題分布所不同的是中國的量子力學和統計學均沒有進入前5名,量子力學排到了第12位,且有下降趨勢。計算機科學(68)、常微分方程(34)在《MR》中分別排在第3位和第10位,而中國數學論文中,常微分方程位居第3,計算機科學位居第11。

1993~2004年《中國數學文獻數據庫》收錄論文統計分析

1993~2004年《CMDD》收錄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總數達到93139篇。從這些論文在63個數學分支上的分布中可以看出,這63個數學分支學科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對這63個數學分支的論文產出的時間序列分析發現,有些分支增長較快,如運籌學和數學規劃(90),對策論/經濟/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91),有的變化不大,如幾何學(51-52)。

通過對《CMDD》的數據統計,表明中國數學文獻的學科分布有如下特點:

參1993?2004年論文產出百分比最高的前10個數學分支依次是數值分析(65)、運籌學和數學規劃(90)、常微分方程(34)、偏微分方程(35)、統計學(62)、系統論/控制(93)、計算機科學(68)、組合論(05)、概率論與隨機過程(60)、對策論/經濟/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91),這10個分支的產出占總體產出的56.0%。

一些分支表現出良好的成長性。如數理邏輯與基礎(03)、矩陣論(15)、實函數(26)、測度與積分(28)、動力系統和遍歷理論(37)、Fourier分析(42)、變分法與最優控制/最優化(49),運籌學和數學規劃(90)、對策論/經濟/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91)、生物學和其它自然科學(92)、系統論/控制(93)、信息和通訊/電路(94)。

參一些分支所占比重下降。如逼近與展開(41)、一般拓撲學(54)、概率論與隨機過程(60)、統計學(62)、數值分析(65)等。

參在排名位于前10位的數學分支中,量子理論(81)在《MR》、PRC(《MR》的中國論文)和《CMDD》中所占比重有較大的差異,其余的9個分支盡管所占比重不同但基本上都能進人分布的前10名,例如,計算機科學(68〉在《MR》數據組的排名是第3位,到PRC和《CMDD》數據組就下降到第11位和第7位,在《MR?數據組的排名分別是第8位和第10位的運籌學和數學規劃(90)和常微分方程(34),在PRC數據組中,則上升到第5位和第3位,在《CMDD》數據組則為第2位和第3位。這些排名的變化可以部分地揭示出中國在量子理論、計算機科學的交叉研究等方面稍有欠缺,但在數值分析、運籌學(含數學規劃)等方面,中國具有相對的競爭優勢。

組合論(05)在《MR》、PRC和((CMDD》中所占比重較為一致,分別位居第7、第7和第8位。數據表明組合論中的二級分類圖論(05C)的論文產出比例最高,對圖論主題進行進一步分析,發現這幾年成長較快的圖論領域的研究論文大多集中在圖和超圖的著色(05C15),其次是因子、匹配、覆蓋和填裝(05C70)。在圖論的這兩個三級分類上,中國學者的論文產出與國外非常吻合。

    本文中的“基金資助”指的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學天元基金的資助。為統計方便,二者統一按基金資助處理。1993~2004年《CMDD》收錄的獲基金資助的論文共計27662篇,受資助力度達到30%左右。表8顯示,獲基金資助的論文近年來有不斷上升的趨勢。2005年《中國數學文摘)>第6期附表1說明《中國數學文摘》和《CMDD》2005年收錄的論文受基金資助的比例達40%以上。《CMDD》收錄的獲基金資助的中國論文在數學各分支上的分布特點如下:

在數量上,前10個分支領域為:數值分析(65)、系統論/控制(93)、偏微分方程(35)、運籌學和數學規劃(90)、計算機科學(68)、常微分方程(34)、統計學(62)、概率論與隨機過程(60)、組合學(05)、對策論/經濟/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91),這10個分支占總體產出的60.2%。

在63個分支領域上,基金資助比例最高的前10個分支是:K-理論(19)、多復變量與解析空間(32)、質點和系統力學(70)、大范圍分析/流形上的分析(58)、拓撲群/Lie群(22)、動力系統和遍歷理論(37)、經典熱力學/熱傳導(80)、概率論與隨機過程(60)、系統論/控制(93)、位勢論(31)。

第5篇:生物統計學論文范文

雙生子研究是一種經典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主要通過對雙生子群體的研究,即比較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性狀的相似性來判斷遺傳和環境哪種對于疾病或性狀更為主要的一種方法。同卵雙生子(monozygotic twins)具有基本相同的遺傳物質,表型特征極為相似。同卵雙生子之間的差異可以排除遺傳因素的作用,可用以研究不同環境因素對表型的影響。異卵雙生子(dizygotic twins)具有50%相同的遺傳物質,其在特點上無異于兩次不同妊娠的同胞,但雙生子同胞之間具有相同的年齡,進行比較時可以避免年齡的混雜,同時也可以排除不同子宮環境對胎兒發育及疾病所帶來的影響。通過比較同卵及異卵雙生子性狀的差異,可以分析遺傳和環境兩個方面對個體性狀的影響。本研究擬通過雙生子法,以聚合酶鏈反應-變性梯度[專業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dylw.net]凝膠電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分析雙生子兒童口腔微生物群組結構構成的差異,從而觀察遺傳及環境因素對人口腔微生物群組結構構成的影響。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對象

隨機選取2011年8月—2012年3月于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就診的雙生子兒童20對,年齡3~11歲,根據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第三版齲病診斷標準,記錄齲失補牙面(dmfs/DMFS)指數。其中有齲者17人,無齲者23人。

所有入選雙生子兒童為共同生活背景,無全身系統性疾病史,3個月內無全身使用抗生素史,未使用激素類藥物及免疫抑制劑,1周內口腔局部未使用抗生素。兒童及其法定監護人知情同意。

根據兒童牙列情況分為乳牙列組以及混合牙列組。乳牙列組雙生子共10對,年齡3~6歲,其中無齲(caries free)兒童13人,有齲(caries)兒童7人,dmfs指數為2.29±1.38。混合牙列組雙生子共10對,年齡6~11歲,其中無齲兒童10人,有齲兒童10人,dmfs/DMFS指數為7.20±4.42。

1.2 卵形鑒定

用無菌棉簽采集兒童口腔黏膜樣本,鑒定雙生子兒童卵形。采用16個多態標記(D3S1358,vWA,FGA,AMEL,D8S1179,D21S11,D18S51,D5S818,D13S317,D7S820,TH01,PE,D16S539,CSF1P0,PD,TPOX)的基因分型對所有雙生子進行卵形鑒定。20對雙生子中,同卵雙生子10對,異卵雙生子10對;乳牙列組中同卵雙生子3對,異卵雙生子7對;混合牙列組中同卵雙生子7對,異卵雙生子3對。

1.3 唾液樣本采集

進食后2 h取樣,清水漱口后采集非刺激性唾液,直接用加樣槍從受試者口底采集,采集量為5 mL。采集的唾液放入離心管內,冰浴下2 h內放入-80 ℃冰箱凍存。

1.4 DNA提取

將臨床采集的唾液樣本在室溫下解凍,將唾液樣本混合,2 600×g離心10 min,沉淀樣本中的殘渣及真核細胞,取上清,14 000×g離心5 min,棄上清,收集細菌沉淀用于提取DNA和PCR-DGGE分析,以獲得原始唾液細菌譜。利用QIAamp DNA Micro Kit提取全基因組DNA,提取產物使用Pigogreen熒光定量法測定濃度,A260/A280測定DNA純度。

1.5 16s rRNA基因擴增及PCR-DGGE分析

使用通用引物bal 1(5’-CGC CCG CCG CGC CCC GCG CCC GTC CCG CCG CCC CCG CCC GAC TAC GTG CCA GCA GCC-3’)、bal 2(5’-GGA CTA CCA GGG TAT CTA ATC C-3’)擴增DNA樣本16s rRNA基因,擴增產物長度約300 bp。PCR反應體系:PCR master mix預混液25 μL,25 mmol·L-1引物各1 μL,100 ng純化基因組DNA,加去離子水補足50 μL。循環條件:起始步驟94 ℃變性3 min;94 ℃變性1 mi[專業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dylw.net]n,56 ℃退火1 min,72 ℃延長2 min,30個循環;72 ℃延長5 min。取PCR擴增產物5 μL進行1%瓊脂糖凝膠電泳驗證,0.5 μg·mL-1溴化乙錠染色后置長波紫外光下觀察。

以8%的聚丙烯酰胺凝膠形成40%(含2.8 mol·L-1尿素及24%甲酰胺)至60%(含4.2 mol·L-1尿素及24%甲酰胺)的線性濃度梯度。每個加樣孔中加入約300 ng的PCR產物。將凝膠浸沒于裝有1×TAE緩沖液(40 mmol·L-1 Tris base,40 mmol·L-1冰醋酸,1 mmol·L-1乙二胺四乙酸)的電泳槽中,使用Bio-Rad Dcode系統恒定60 V電壓,58 ℃下電泳17 h。電泳完成后,TAE緩沖液漂洗凝膠,含0.5 μg·mL-1溴化乙錠的1×TAE緩沖液染色15 min后用1×TAE漂洗15 min洗去多余染料。使用Molecular Imager Gel Documentation system獲取并記錄PCR-DGGE凝膠的數碼圖像[3]。

1.6 數據分析

使用Quantity one軟件標記PCR-DGGE圖譜條帶,并使用非加權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構建系統發育樹,得到相似性矩陣(similarity matrix)。使用Quantity one軟件導出實驗數據后,計算多樣性指數(Shannon index)及PCR-DGGE條帶數。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服從正態分布者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服從者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2 結果

2.1 PCR-DGGE圖譜分析

乳牙列組PCR-DGGE圖譜見圖1。泳道2~6、8、11為有齲者,7、9、10、12~21為無齲者。

2.2 UPGMA系統發育樹

乳牙列組UPGMA系統發育樹見圖3。2-3、4-5、6-7、10-11、14-15、16-17、18-19為異卵雙生子,8-9、12-13、20-21為同卵雙生子。除6-7這對雙生子外,其余9對雙生子之間均出現明顯聚類(90%),但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混合牙列組UPGMA系統發育樹見圖4。1-2、3-4、7-8、9-10、11-12、13-14、19-20為同卵雙生子,5-6、15-16、17-18為異卵雙生子。6對雙生子之間有明顯聚類(60%),但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

在乳牙列組中,同卵雙生子的相似性 為75.70±1.70,異卵雙生子的相似性為71.83±6.69,兩者間無統計學差異(P=0.21);混合牙列組中,同卵雙生子的相似性為58.53±10.37,異卵雙生子的相似性為57.87±21.51,兩者間無統計學差異(P=0.86)。這說明在乳牙列及混合牙列同卵及異卵雙生子中,口腔微生物組成的相似性無明顯差異,遺傳因素對口腔菌群微生物構成的作用可能小于環境因素。

2.3 口腔微生物多樣性分析

雙生子兒童口腔微生物PCR-DGGE條帶數及多樣性指數分析見表1。乳牙列組中,有齲兒童的PCR-

DGGE條帶數及多樣性指數低于無齲兒童,且兩者間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混合牙列組中,有齲兒童的PCR-DGGE條帶數及多樣性指數低于無齲兒童,但兩者間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PCR-DGGE[專業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dylw.net]是一種非培養指紋圖譜方法,通過PCR-DGGE方法可以在同一塊膠上觀察不同的細菌種類。利用細菌16S rRNA基因進行PCR特異性擴增結合DGGE分析已成為研究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常規方法。本研究發現乳牙列組有齲兒童中,唾液細菌的多樣性較低,而無齲兒童唾液細菌的多樣性較高。在混合牙列雙生子中,雖然無齲與有齲兒童的細菌多樣性無統計學差異,但仍能看出患齲后微生物多樣性減少的趨勢。推測其可能的原因是:有齲兒童口腔內可能有更高比例的產酸菌及耐酸菌[4-5],且其口腔微環境可能更適合致齲菌的生存,所以致齲菌的比例升高,從而導致細菌整體豐度下降[6-7]。

在本研究中,通過PCR-DGGE聚類分析可以發現,大多數雙生子出現明顯聚類,其中,乳牙列雙生子中有9對出現明顯聚類(90%),混合牙列雙生子中有6對出現明顯聚類(60%),這證明在大部分雙生子之間,口腔菌群微生物構成的相似性非常高。但同時可以看到,無論是乳牙列還是混合牙列,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之間的口腔菌群相似性均沒有明顯差異,說明在口腔微生物菌群構成中,環境因素(共同生活等)的影響可能更大于遺傳因素。同時,乳牙列兒童雙生子的口腔菌群構成相似程度(90%)與混合牙列雙生子的菌群構成相似程度(60%)不同,這與其他學者[8]的研究結果相吻合。

Corby等[9]的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對唾液中的細菌定植有顯著影響。其他學者[10]的研究也證實遺傳因素對人及動物模型中唾液變異鏈球菌的定植及齲易感性均有明顯影響。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有齲兒童及無齲兒童唾液微生物的種類有所不同,有齲兒童的唾液微生物種類減少。在同卵及異卵雙生子中,均發現有較高的口腔微生物菌群相似性,而這種相似性在同卵雙生子及異卵雙生子之間沒有發現差異。混合牙列雙生子中口腔微生物的相似性低于乳牙列雙生子,可以由此推測,在口腔微生物菌群構成中,環境的作用可能大于遺傳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Peterson SN, Snesrud E, Liu J, et al. The dental plaque mi-crobiome in health and disease[J]. PLoS One, 2013, 8(3):e58487.

[2] Hughes T, Bockmann M, Mihailidis S, et al. Genetic, epi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dentofacial structures and oral health: ongoing studies of Australian twins and their families[J]. Twin Res Hum Genet, 2013, 16(1):43-51.

[3] Du Q, Zou J, Zhou Xd, et al. The genetic profiling of the oral microbiotain twins of primary dentition[J]. J Pure Appl Mi-cro, 2013, 7(3):2043-2047.

[4] Beighton D. The complex oral microflora of high-risk indi-viduals and groups and its role in the caries process[J].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 2005, 33(4):248-255.

[5] Lingstr?m P, van Ruyven FO, van Houte J, et al. The pH of dental plaque in its relation to early enamel caries and dental plaque flora in humans[J]. J Dent Res, 2000, 79(2):770-777.

[6] Babaahmady KG, Challacombe SJ, Marsh PD, et al. Ecolo-gical study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Streptococcus sobrinus and Lactobacillus spp. at sub-sites from approximal dental plaque from children[J]. Caries Res, 1998, 32(1):51-58.

第6篇:生物統計學論文范文

一、引言

跟著生物科學的成長,只有定性的結論已不能知足實踐的需要,實現生物科學結論定量化是人們持久追求試探的方針;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定量化的主要剖析理論與體例,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應具備的根基常識和素質,與生命勾當有關的各類現象中普遍存在著隨機現象,年夜到森林陸地生態系統,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良多隨機身分的影響,默示為各類各樣的隨機現象,而生物統計學恰是從數目方面揭示年夜量隨機現象中存在的必然紀律的學科。是以,生物統計學是一門在實踐中應用十分普遍的工具學科,它是生命科學各專業的專業基本課,對后續生命科學課程進修和生物科研有主要浸染。

同時,生物統計作為數理統計在生物學規模的應用,是教學難度較年夜的一門課程。是以,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培植過程中,針對各專業培育方針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增強實踐練習,在教學體例和教學手段長進行更始和斗膽試探。

二、二十一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從頭定位。

(一)新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紀上半葉農業和遺傳統計學首先獲得了成長,在其基本上成長起來的生物統計學、統計風行病學、隨機化臨床試驗學已經成為并吞人類疾病的一個里程碑。這在曩昔的半個世紀里顯著提高了人類的期望壽命。

21世紀人類基因組,基因芯片等嘗試科學發生出的巨量數據,需要新工具來組織和提取主要信息。

將數據轉化為信息需要統計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洞察力、手藝和練習。

未來的生物統計學將會與信息手藝慎密親密連系,較少著重傳統數理統計,而會更多注重數據剖析,尤其是年夜型數據庫的措置。生物統計學越來越分歧于其它數學規模,計較機和信息科學工具至少和概率論一樣主要。

(二)生物統計學對年夜學生素質培育的浸染。

生物統計學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經由過程樣原本揣度和估量總體,這樣獲得的結論有很年夜的靠得住性但有必然的錯誤率,這是統計剖析的根基特點,是以在生物統計課程的進修中培育了一種新的思維體例———從不必定性或概率的角度來思慮問題和剖析科學試驗的功效。

生物統計學是經由過程個此外試驗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結論,屬于歸納推理的規模。但其有別于簡單列舉法和科學歸納法,是一種或然性歸納推理或者概率歸納推理。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絕年夜年夜都涉及到的是隨機事務,是以,生物統計學不僅是試驗設計與統計體例的教學,更主要的仍是年夜學生思維體例的培育,這對提高峻學生的素質很有需要。

生物統計學搜羅試驗設計和統計體例兩個有機聯系的組成部門。經由過程試驗設計的教學可提高峻學生設計研究課題試驗方案的能力,使之明晰課題的研究目的、試驗身分與水平以及試驗設計體例等方面的內容。經由過程統計體例的教學除讓學生弄清各類統計體例的內在外,還需要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選擇最適合的統計體例,以揭示資料潛在的信息,達到研究的最終目的,從而提高峻學生科學研究素質。

三、教學體例和教學手段的更始。

(一)增強電子課件及收集平臺培植。

生物統計學是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事理研究生物界數目轉變的學科,而概率統計的理論和思維體例對本科生來說有必然的難度,加之課程學時的削減(由原本的60-70學時,降到此刻的40學時擺布),若何深切淺出地指導學生入門,并使學生在體味概率統計思惟的基本上,把握常用統計剖析體例的應用及使用前提是課程的教學難點。為此,我們操作多媒體手藝,建造了與教材配套的課件,經由過程在課堂上把抽象內容形象化與直不美觀化,收到了精采教學下場。培植了一個生物統計學教學收集支撐平臺,現有課程簡介、教學綱要、師資力量、授課教案、電子版《生物統計學》教材、課程錄像、實習指導、在線測試題、參考文獻、其它教學資本等欄目,免費向全校師生開放。

(二)將多媒體教學優勢與學生的認知紀律有機連系,用較少的學時獲得精采的教學下場。

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年夜、形象化、直不美觀化的特點。

可是若是不能很好地將多媒體這些特點與學生的認知紀律相連系,多媒體教學就可能會帶來一些短處諸如:(1)內容多,幻燈片變換快,由照本宣科變為照屏宣科,為新的“合座灌”;(2)課件圖片多,內容以展示為主,缺乏啟發性;(3)教學內容常用滿屏的體例顯示(即所謂“死屏”),教員照著屏幕上的內容給學生講解,失蹤去了傳統教學體例,教員邊講邊板書能給學生留下斗勁深刻印象的特點,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體在教學中只能充任工具的腳色,在教學過程中必需將多媒體信息量年夜、形象化、直不美觀化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紀律慎密連系在一路。在建造課件時,采用啟發式教學體例,精辟教學內容,模擬傳統教學書寫板書的過程,按照教學內容的難易水平,采用逐字、逐句、逐段顯示教學內容的動畫體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員仍然連結傳統教學體例的教姿教態,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連結互動,按照學生在課堂上接管常識的能力,把握屏幕上顯示內容的速度,需要時輔以板書進行講解。這樣做既闡揚了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又充實賜顧幫襯到學生的認知紀律,在內容沒有縮減,學時削減近三分之一的情形下,仍然取得精采的教學下場。

(三)持久堅持教育教學體例及教學紀律的研究。

生物統計學的理論基本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從這個層面上講,它有很是濃的數學味道,可是它又有別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生物統計學更首要強調的是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惟和體例在解決生命科學中一些具體問題的應用。是以在教學過程中就存在一個“度”的把握問題,若是將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事理講得太多,一是學時不許可,二是學生難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學下場;若是只注重體例的講解,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會誤入亂套公式的邪路。經由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重點把握統計體例的功能與用途,體例與軌范,防止各類體例的誤用,淡化定理的證實與公式的推導。在教學內容的放置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學時削減良多的情形下,將一些次要的統計體例去失蹤,也要保證有足夠的學時教學理論分布與抽樣分布、統計假設考試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把握生物統計學中所蘊含的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惟精髓,從而避免學生亂套統計公式。

(四)慎密親密跟蹤生命科學成長的前沿動向,試探生物統計學解決前沿問題的理論與體例。

統計學在生物學中的應用已有久遠的歷史,良多統計的理論與體例也是自生物上的應用成長而來,而且生物統計是一個極主要的跨生命科學各研究規模的平臺。此刻基因組學、卵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的蓬勃成長,使得生物統計在這些打破性生物科技規模上飾演著不成或缺的腳色。

在課程培植中,隨時注重納入生物統計學在前沿規模研究應用的內容,增強課程的活力,提高教師和學生面向生物財富主沙場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四、增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育。

生物統計學要不要開嘗試課,若何開嘗試課,一向存在爭議,在此認為生物統計學不僅應該開設嘗試課,而且還要將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計較機手藝和統計軟件的應用上,讓學生不僅把握統計體例,而且加深對事理的熟悉,獲得就業或升學的必備計較機統計手藝,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一)開展統計軟件的實習,擴年夜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20世紀20年月成長起來的多元統計體例雖然對于措置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年夜的優勝性,但因為計較工作量年夜,使得這些有用的統計剖析體例一路頭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電子計較機手藝的降生與成長,使得復雜的數據措置工作變得很是輕易,所以充實操作現代計較手藝,經由過程計較機軟件將統計體例中復雜難明的計較過程樊籬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功效與有關詮釋,從而使統計體例的普及變得很是輕易。在課程系統更始中,各課程的教學時數與達到培育方針所需完成的教學內容對比仍是不足的。為此,可以經由過程尺度的統計軟件的教學實習來達到以點帶面,擴年夜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為此我們成立了一個專用于實習教學的生物統計電腦嘗試室。現共有50余臺電腦,并毗連到校園網。嘗試室配備有指導教師,負責對上機的學生答疑。除按教學打算進行的正常實習教學外,嘗試室還對優異學生免費開放,鼓舞激勵他們連系教師的科研勾當,應用所學生物統計學常識,進修新的生物統計學常識,把握應用計較機解決生物統計學問題的手藝。

(二)全方位、多條理的實踐教學。

為了進一步培育學生現實脫手能力和科學嚴謹的治學立場,必需將本課程的實踐教學勾當延長到課堂教學外,開展全方位、多條理的實踐教學。

在原綿陽農專時代,首要在作物育種、作物栽培、動物營養等課程嘗試與實習中,按攝影關內容插手了試驗設計體例以及數據統計剖析的相關內容。

組建了西南科技年夜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往后,由原本的單一農科專業釀成了理、工、農三年夜學科均有專業的名目。雖然專業的學科歸屬分歧,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其內在均屬于生命科學的規模。以科學研究的體例進行劃分,均屬于嘗試科學。

把握正確的嘗試設計體例,從不確定性數據中挖掘事物的客不美觀紀律,是嘗試科學工作者必備的手藝。是以,我們將原本只是在農科專業上延長實踐教學的作法推廣到全院的所有專業,連系嘗試課教學的更始,對發酵工藝學嘗試、植物細胞工程嘗試、食用菌嘗試、微生物學嘗試等課程的內容全數或部門改為用生物統計學指導學生自立進行嘗試設計,把曩昔單一的嘗試流程、樣品不雅察看或檢測嘗試改變為試驗前提的優化試驗,提出在分歧前提下對樣品測定的斗勁試驗設計、單身分試驗設計、多身分試驗設計、正交試驗設計、平均試驗設計,對試驗功效要肄業生使用統計學的體例對進行剖析和談判,最后得出最佳試驗前提。

這樣的嘗試教學更始起到了一箭雙雕的浸染,從專業基本課或專業課的角度看,改驗證性嘗試為設計型、綜合性嘗試,增強了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培育了學生立異思維的能力;從生物統計學角度看,將課程的教學實踐延長到課程外,填補了學時的不足,更主要的是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統計學常識,轉化為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常識獲得很好的內化。

此外,在學生課外科技勾當中指導學生選用正確的嘗試設計和數據的統計剖析體例,晉升科技作品的檔次;在結業論文(設計)中要肄業生采用適當的生物統計學體例進行設計與剖析,寫出高質量的結業論文(設計)。

第7篇:生物統計學論文范文

從國家每年生產總值核算、居民消費指數、通貨膨脹率,到美國總統選舉方法是否能代表廣大選民意志,臺灣軍購對亞太局勢影響,再到足球比賽中罰點球時將球射向球門的哪個位置最不容易失手……統計學已經貫穿了我們的整個生活。

統計無處不在

提起統計學,就要先弄清什么是統計數據。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統計數據:同學們的考試成績在班級中的名次、班干部選舉時各人的票數量等。統計學應用廣泛,在我國最早的應用領域就是給政府提供了解整個國家的基本運行狀況和制定各種政策法規的參考依據。我們常聽到的一個名詞CPI(消費者價格指數),就是政府通過統計學手段來衡量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如今,隨著統計方法的進步和社會各部門發展對于統籌規劃與決策的需求,使統計學從幕后走到臺前,參與了大量的軍事、政治、政府決策的制定,并為之提供理論依據。統計學就是一門搜集、整理、顯示和分析統計數據的學科,可以形象地稱為“和數據打交道的藝術”。

美國是統計學最發達的國家。幾乎每一個大學生都知道統計這個學科,許多非統計學科都把統計作為必修課,這樣,當人們遇到了統計問題,也都知道如何去尋求答案。因此,統計專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已成為除計算機專業之外的最好找工作的專業。由于行業需要和立法等原因,醫藥界成了使用統計最多的行業之一,醫藥領域也成了統計方法和理論發展的一個重要源泉,同時生物統計也是統計家族中的一大熱門。此外,工商業、金融管理、市場和民意調查及各級政府工作中同樣大量地、普遍地和經常性地使用統計方法。時至今日,伴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明細,統計學已細分為數理統計學、教育統計學、生物統計學、心理統計學等分支學科。

各科數學為先 練就宏觀思維

很多同學也許會認為,統計學與傳統的計算機、應用數學、應用物理這類純理科不同,在所學課程上會涉及西方經濟學思想、數理統計學、運籌學等這類偏文科類的知識更多些。而恰恰相反,統計學作為一個完全是和數據打交道的學科,需要的是非常良好的統計學基本方法和邏輯思考能力,而數理統計學、運籌學這些基本統計理論學科需要非常良好的數學基礎。隨著計算機在各個行業的廣泛應用,從事統計行業的人如今還需具備熟練地用計算機操作統計軟件分析數據的能力。這就使得現在的統計學專業加入了許多計算機類的基礎課程,如數據結構、C++語言,JAVA語言等,這下好了,完全成了一個數學系專業了。

當初我在高考填專業的時候首選的是經濟學,抱著方便調劑的心態填了一個自以為是偏文科的統計學,結果被“有幸”錄取。上課第一天拿到培養方案,感覺就懵了,和同班同學交流心態時驚訝地發現大家的感受和我絲毫不差。后來才了解到,部分學校是將統計學和應用數學專業或者是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打通培養的(本科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課程一樣,專業課有些許區別)。

落差歸落差,但在上過前兩年的基礎課(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論、數據結構等)之后,統計專業同學在數學思維、邏輯思考能力相比于別的專業的同學要強很多。為什么呢,拿經濟學中的國際貿易來作比較,前兩年數學學的是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光看課本,這兩門學科在目錄上無顯著差異。但深入學習之后發現,高等數學著重于計算能力,而數學分析重點在于數學思想的形成,學習中對于同一個理論,更多討論的是它的推導和證明(有些類似高中數學對理科生和文科生的不同要求)。所以,同樣是學數學基礎課,統計學學生花的精力要多得多。一學期晚上看書看到十一二點的日子更是數不勝數,那些外專業所說的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基本與統計學專業學生無緣。每到數學考試前,統計學學生要玩命似的演算、推導,看著外系的學生把高數的書隨手翻翻就可以及格,那個心情是無比的羨慕啊。

滾過前兩年數學沙場,到了大三后,當面對大量復雜的數據和樣本時,統計學專業的學生更具有大局觀,能從容有效地面對和處理問題。很多如運籌學、博弈論、概率等經典問題會迎刃而解;最短路徑,最小人力如何得到最大效率等在外人看來無從下手的問題,在統計學中就是小菜一碟。之前基礎課的很多經典理論、思想,在通過進一步地學習初級統計學、數理統計、多元統計分析、非線性統計分析這類專業性極強的內容時也會一直使用。這些思想和理論在我看來,對于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人們都說,學數學的邏輯性強,自己學過之后才有體會。我在大三的時候也嘗試去涉獵西方經濟學知識,后來發現思考能力比大一時進步很多。

統計學教會你的是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思維方式,故而周圍很多同學在考研深造選擇報考專業時也很廣泛,涉及計算機、經濟、教育學、管理學等等。甚至在做畢業論文時,選題也不用拘泥于傳統的方程、概率等課題,可以從生物、經濟、人文的多個方面入手。我的畢業論文就從交通與國民生產總值的相關性進行研究,涉及了統計學,經濟學,運籌學等多個學科,論文完成之后覺得知識層次又更上一層樓。現在回想起來,前面的基礎課如同學習如何使用工具,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對數學思想的體會,對知識的總結,整個人的邏輯水平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得到升華和提高。待到應用時,學習就一下子變得多姿多彩了。

專業崗位,可“跨界”考證

除了傳統的報考公務員進入統計局或者稅務,工商系統之外,給機構做數據挖掘和分析的統計公司、各大銀行、金融機構等都是統計學專業畢業生的潛在就業單位。醫學統計雖然在中國國內目前應用情況還不普遍,但在國外應用已經相當廣泛而且是一個很受立法重視的行業,但可以預見這將是統計專業發展的方向之一。因為統計學接觸到的都是行業中最本質最核心的東西――數據,所以統計學做的一部分活在外人看來難以精通,外專業人員難以替代。主要的崗位是研究院,可以再市場研究項目的管理和運作中發揮作用,數據是不會說謊的,通過數據分析得到的結論,對行業乃至社會變化都是是相對準確的。

由于統計學良好的數學、經濟學以及部分管理學基礎,統計學的學生考證“玩過界”也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如你對會計感興趣,可以考個注冊會計師,對證券等金融行業感興趣,就可以參加證券從業資格、銀行業從業資格或者保險行業從業資格考試;如果對精算感興趣,也可以嘗試精算師資格考試,甚至考試場調查類的證書都會增加自己的就業砝碼和精確自己的就業規劃。

第8篇:生物統計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用戶需求 滿意度 醫院圖書館 實證研究 調查

醫院圖書館是醫務工作者獲取資源信息的重要場所。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及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圖書館館藏文獻的構成、信息資源的獲取途徑、來源以及信息服務的方式內容均發生了深刻變革。醫護工作者的信息需求也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變化,日趨個性化、多樣化及網絡化。醫院圖書館服務的最終目的是滿足用戶信息需求,用戶需求的滿足程度也是評價醫院圖書館的重要指標。如何立足醫院并滿足廣大醫務工作者的信息需求,為醫院的發展及醫學研究提供信息方面保障一直是我院圖書館的追求。為調查用戶對圖書館的滿意度,以期不斷改進圖書館建設,我院特對圖書館用戶發放500份問卷進行實證研究,現報道如下:

一、資料和方法

(一)資料來源 以筆者所在單位圖書館用戶為調查對象,對用戶意見和建議進行實證研究。

(二)調查方法 我院圖書館成立專門的調查小組,查閱大量文獻,參考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及專業圖書館的讀者調查方法,與我院圖書館實際相結合,使用分類抽樣方法進行調查。調查項目如下:①用戶的基本情況:科室,年齡,專業及職稱;②資源利用目的:教學資料需要,病例討論、臨床診療,撰寫論文參考,科研;③紙質和電子資源引進滿意度:圖書,期刊,中文文摘數據庫(CBM),中文生物期刊全文數據庫(CHKD),外文生物期刊全文數據庫(FMJS);④服務滿意度:開放時間,網站建設,用戶培訓,借閱制度,環境服務,科研服務,學科服務,教學服務;⑤急需改進工作:增加電子信息資源,增加紙質資源、提高服務水平,增加服務項目,改進服務態度,其它(具體意見及建議)。所有調查問卷均不記名,調查方法如下:①向來我院圖書館的用戶發放問卷;②將調查問卷公布于醫院主頁,用戶可下載作答并發送至專門信箱;③以科室為單位發放問卷給科室主任及護士長;④委托代教教師向博碩研究生發放問卷;⑤由專門的工作人員向專家、重點學科帶頭人發放問卷調查。回收問卷進行統計學分析。

(三)統計學處理分析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

二、結果

(一)用戶群結構 所有問卷共有效回收492份,回收率為98.4%。用戶群中,以醫生居多,其次為護理人員,具體見表1。

表1 用戶群結構[n(%)]

(二)資源利用目的 以病例討論和臨床診療為目的的用戶居多,其次為撰寫論文參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用戶群資源利用目的[n(%)]

注:與其它資源利用目的比較,*P

(三)紙質和電子資源引進滿意度 用戶對各項紙質資源的滿意度均高于對電子資源的滿意度,對紙質資源的平均滿意度為96.3%,高于電子資源的87.9%,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意義(P

表3 用戶群對紙質和電子資源引進滿意度[n(%)]

(四)服務滿意度 用戶對圖書館開放時間的滿意度最高,其次為網站建設和借閱制度,對學科服務的滿意度最低,平均服務滿意度為98.1%,見表4。

表4 用戶群對服務的滿意度[n(%)]

(五)急需改進工作 增加電子信息資源是用戶群認為最應急需改進的工作,其它見表5。

表5 急需改進工作[n(%)]

三、討論

醫院圖書館是醫院科研、管理、醫學和教學資源建設,知識生產推廣及使用的中間環節,承擔院內工作者知識信息搜索、重組、利用和傳播的責任。美國大學及研究圖書館協會曾提出圖書館的4大類15項建設指標,即用戶滿意情況、信息服務、圖書館機器設備使用情況及藏書提供、使用情況。用戶滿意度是評價圖書館綜合質量的根本原則之一。讀者只是到館或在館中使用資源的用戶,而現今圖書館的用戶已不僅是只傳統意義上的讀者,還包括登陸圖書館主頁使用電子資源的用戶。用戶滿意指的是用戶對圖書館的感覺狀況水平,該水平是用戶對產品及服務預期的績效與用戶實際感受的績效進行比較產生的結果。當用戶感受到的績效低于預期績效,則不滿意;當用戶感受到的績效高于預期績效或基本等同,則滿意。用戶滿意度是對用戶滿意做出的定量描述,是用戶接受產品及服務的實際感受和期望值比較的實際程度。

為了進一步探索和實踐醫院圖書館的工作,應該通過對用戶滿意度的調查,加強掌握用戶的需求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圖書館的建設工作,以便為醫務工作者提供有效的知識信息共享平臺。此外,還可提高醫院圖書館的地位及利用率,使醫院圖書館發揮出科研決策、教學規劃、醫院管理及醫療活動決策服務的職能,以提高醫院綜合競爭力,為建設現代化醫院提供信息保障。通過對我院圖書館用戶進行調查發現,我院圖書館的用戶群以醫生居多,其次為護理人員,但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目前醫護人員均較為重視圖書館的資源利用,并構成主要用戶群。調查用戶利用圖書館資源目的發現,大多數用戶用于病例討論和臨床診療,其次為撰寫論文參考,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意義(P

面對全球數字化浪潮以及用戶閱讀習慣發生的巨大變化,醫院圖書館也應順應時代的變遷逐漸增加電子資源在文獻保障體系中所占的比例。同時,醫院圖書館還應根據用戶的需求及自身條件,提高專業性,并開發特色服務項目,提高利用率。醫院圖書館以自身的館藏信息資源已難以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因此,醫院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應以共建共享作為發展基礎,以解決有限資源和用戶無限需求的矛盾,增加用戶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羅娟,姜盼,袁婷婷,等.軍隊中小型醫院數字化知識服務型圖書館的構建[J].實用醫藥雜志,2013,30(4).

[2]遲明.醫院圖書館服務能力建設[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22(6).

[3]王麗麗,于國平,徐培國,等.醫院科研信息支持服務研究[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1,24(2):.

[4]楊琳.醫院圖書館為患者提供服務的探討[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2,25(6).

第9篇:生物統計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 P300; 認知功能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臨床綜合征,臨床除陽性和陰性癥狀外,還存在認知功能損害,這是影響疾病預后和轉歸的重要指標[1]。目前臨床常用持續操作功能測定(CPT)、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量表來評價精神分裂癥的認知功能,但有關P300認知電位對該病的評定價值尚需進一步研究[2-6]。本研究旨在比較不同時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P300電位和認知量表的變化,進而探討P300電位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損害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于本院就診的精神分裂癥患者56例為試驗組,男33例,女23例,年齡(34.00±19.13)歲,入組標準:(1)符合ICD-10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2)未服用過精神科藥物或1個月之內未服用過精神科藥物;(3)無嚴重的軀體疾病;(4)無酒精或藥物依賴史。以沈陽市社區普通居民作為對照組,基本資料與試驗組匹配,無任何藥物干預措施,無神經系統疾病及明顯的軀體疾病,無精神活性物質或藥物濫用史,韋氏成人智力測驗IQ分大于70分,無聽力障礙,試驗對象同意進行試驗,本研究得到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實施方案 試驗組單一使用利培酮,劑量為3~7 mg,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藥物,可以短期合并安定類藥物。對試驗組在治療前、治療4、12周時,分別進行P300、CPT、WCST評定注意、執行功能。正常對照組在入組時,進行一次P300、CPT、WCST測定,數值作為參照值。

1.2.2 電生理測定 電極位置參照國際腦電圖學會10/20標準放置電極,記錄電極置于中央中線Cz點,眼動(EOG)記錄電極分別位于左眼上、右眼右2 cm處,分別記錄垂直眼動和水平眼動偽跡,參考電極置于雙耳A1、A2點,前額FPz點接地,電極間阻抗小于5 kΩ,分析時間為1000 ms。被檢者接受雙耳的短音刺激,刺激頻率為1次/s,刺激持續時間10 ms,靈敏度為5 μV,帶通低頻濾波0.1 Hz,高頻濾波50 Hz,疊加100次。非靶刺激(Nontarget,NT)強度為85 dB,頻率為1000 Hz,占80%,靶刺激(Target,T)頻率為2000 Hz,強度為95 dB,隨機串插在非靶刺激中,占20%。兩者次序關系的范例如下:NT NT NT T NT NT NT NT T NT NT NT NT NT T NT NT NT。測試指標為靶刺激P300潛伏期及波幅。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Pearson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

2 結果

2.1 兩組不同時期P300潛伏期、波幅變化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試驗組治療前P300潛伏期明顯延長,波幅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12周與治療前、治療4周比較,P300潛伏期縮短,波幅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不同時期CPT、WCST變化 治療前,試驗組WCST總測驗次數、持續錯誤數、隨機錯誤數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試驗組CPT分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時,WCST的總測驗次數、持續錯誤數、隨機錯誤數均較治療前和治療4周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P300潛伏期和波幅與CPT、WCST評分的相關性 WCST的總測驗次數、持續錯誤數、隨機錯誤數與P300潛伏期呈正相關(r=0.51,P

3 討論

目前已證實,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認知功能損害,經過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患者認知功能會有不同程度改善,而認知功能的程度與療效和預后密切相關[1]。國內外的研究表明,事件相關電位P300能反映正常人的認知功能[7-8],但它是否能作為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損害程度的評定指標,尚需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P300潛伏期較正常人明顯延長,波幅明顯降低,與報道基本相似[3],即使治療12周時,P300潛伏期明顯縮短,波幅升高,但仍未達到正常人標準,說明治療12周時患者仍存在認知損害。目前有關P300是否可用來評估精神分裂癥的認知功能缺乏系統性研究[8-10]。試驗組WCST的總測驗次數、持續錯誤數、隨機錯誤數明顯高于正常人,說明患者存在執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缺陷,與報道一致[11]。治療12時明顯低于治療前,在治療前和治療12周時,均明顯高于正常人,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前后的CPT明顯低于正常人,治療12周時比治療前改善,但仍未達到正常程度。本研究結果與先前相關報道結論一致[11]。治療4周P300、WCST、CPT尚無明顯改善,可能與患者病情未緩解有關。有報道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WCST的正確反應數、分類數明顯減少[12],但本研究未出現明顯差異,可能與患者的病情程度有關。研究結果顯示P300波幅、潛伏期與WCST的總測驗次數、持續錯誤數、隨機錯誤數、CPT評分存在相關性,WCST和CPT是評定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心理指標。P300波幅、潛伏期的變化與患者認知功能改變具有明顯一致性,說明P300可以作為評定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客觀神經生物指標,相關研究僅在類似研究中提及,但是否能作為診斷性指標,尚不明確[13-14]。

本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高級認知功能損害,抗精神病藥物能夠改善認知功能,P300可以作為評定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和疾病預后的客觀生物學指標。

參考文獻

[1] Michael Davidson,Silvana Galderisi,Mark Weiser,et al.Schizophrenia and schizophreniform disorder: a randomized, open-Label clinical trial (EUFEST) [J].Am J Psychiatry,2009,166(16):675-682.

[2]李,鄒義壯,李建明.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神經心理學評定的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1(21):78-81.

[3] Aaron T Beck,Neil A Rector.Cognitive therapy of schizophrenia: A new therapy for the new millennium[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2000,12(26):177-181.

[4]劉明.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損害的特點及干預研究[D].山西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19-22.

[5]王雪,任艷萍,賀佳麗,等.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評價及其與精神癥狀的相關性[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8,29(4):21-25.

[6]崔界峰,鄒義壯,李.簡明精神分裂癥認知評估測驗的臨床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2(4):12-15.

[7] Laviolette S R.Dopamine modulation of emotional processing in cortical and subcortical neural circuits: evidence for a final common pathway in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Bull,2007,33(4):971-981.

[8]孫浩.首發精神分裂癥聽覺腦干反應、P50及P300的研究[D].山西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20-24.

[9] Beydagi H,Ozesmi C,Yilmaz A,et al.The relation between event related potentialand working memory in healthy subjects[J].Int J Neurosci,2000,105(16):77-85.

[10]郭鳳蓮.精神分裂癥時間相關電位P300的追蹤研究[D].山西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19-22.

[11]趙俊雄,劉哲寧.精神分裂癥患者與其健康同胞的注意和執行功能障礙的對照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3,36(2):85-87.

[12]張文順,吳東輝,高北陵.發作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執行功能及注意功能的對照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09,22(5):360-362.

[13]仇瑤琴.事件相關電位P300在精神分裂癥中的診斷價值[D].第二軍醫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18-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的 视频 | 自拍偷拍欧美视频 | 欧美一级成人影院免费的 | 99欧美精品| 欧美一级大尺度毛片 | 免费看成人毛片 | 国产三级精品美女三级 |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 99热精品在线观看 | www.黄色片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日 | 日韩aⅴ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 久久骚 | 97久久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九九九 |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观看a视频 | 一及黄色 | 成人软件18免费 | 天天夜天干天天爽 | 日本综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三香港三韩国三级不卡 | 最新国产三级在线不卡视频 | 91香蕉成人免费高清网站 | aaa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系列在线观看 | 成人一级视频 | 国产在线激情视频 | 国产成人系列 |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 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动漫99 | 九九国产精品九九 | 欧美一级视频精品观看 | 美女网站在线 | 在线观看人成午夜影片 | 福利91| a亚洲天堂 | 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 亚洲天堂.com| 久草福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