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閱兵儀式觀后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閱兵儀式開始了,胡書記向同志們問好;"同志們辛苦了。"胡書記的話猶如甘甜的雨露滋潤著戰士們的心田。"不辛苦"戰士們的回答驚天動地而又堅定。隨后各種各樣的軍隊在天安門廣場上走過,展現他們颯爽的英姿。各式各樣的彩車從天安門廣場上經過,各種各樣的防陣從天安門廣場上走過。這次閱兵儀式既是對祖國和人民的回報也是向世界的精彩亮相!
看了閱兵儀式后我覺得我們的祖國真偉大啊!走過那麼多的風風雨雨。從 到改革開放我們犧牲了多少英雄才換來今天這幸福美滿的日子。
以前我小的時候不知道祖國是什么現在我知道了,祖國是960萬平方公里加上13億中華兒女的心跳;祖國是我們的媽媽是我們13億中華兒女共同的媽媽,祖國就是我們溫馨的家,即使你離開祖國媽媽的懷抱很多年但你一回到祖國卻感覺非常溫暖就像回到自己的親生媽媽的懷抱中一樣,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中一樣,祖國媽媽就是這樣為我們無私奉獻的。祖國強,我們強,祖國興,我們興,我們誓死保衛祖國!
祖國啊,我們快樂,因為你的繁榮!
祖國啊,我們健康,因為你的力量!
祖國啊,我們成長,因為你的磅礴!
祖國啊,我們自豪,因為我們是你的未來!
祖國啊,我為你自豪,我為你驕傲!你用不是太多的土地來養育我們,養育世界,你不僅為我們奉獻了很多,也為世界奉獻了許多。我們快樂因為有你!我們健康因為有你!我們成長因為有你!
一、發動宣傳,提高認識
1、利用升旗儀式宣傳
9月1日早上,我校舉行了升旗儀式,由學校副校長錢惠紅老師代表學校所有教師為大家作開學致辭。錢老師希望在新學期到來之際,每位同學能積極進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優秀的品質,養成堅韌的意志,保持自己優秀的個性特點,做最好的自己,成就自己的未來。
隨后,由學生代表向所有少先隊員以“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主題發出倡議。倡議大家明確責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記住昨天,腳踏實地。用最好的自己、最佳的表現去告慰先烈、告訴未來。
2、利用開學典禮宣傳
9月1日中午,我校舉行了“XX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典禮”,學校政教主任陸振芳老師向全校學生強調了新學期的要求,希望同學們在積極努力學習的同時,遵守校紀校規,形成校園內和諧上進、求學奮發的校風,懂得調整心態,面對新的學習生活。學校副校長沈華莉老師與同學們顧了我們國家抗戰勝利以來的發展歷程,并同時回顧了學校的發展歷程。她希望每位同學和老師共同攜手,與學校一同進步、迎難而上,努力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
二、主題鮮明,活動豐富
1、收看電影《歌聲穿越70年》、微電影《少年中國》
9月1日中午,各班觀摩了微電影《少年中國》和《歌聲穿越70年》,“用鏡頭回望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用歌聲唱響民族復興的不變新年”。同學們了解了那個年代,中國的少年青年們前赴后繼地投入到了革命的熱潮中,為今天的之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礎,更加明白了自己身上同樣肩負著扛起祖國美好未來的重任。
2、收看《開學第一課》節目
組織全校師生收看了以“英雄不朽”為主題的XX年《開學第一課》節目,并要求部分年級撰寫觀后感,感悟英雄故事,號召學生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沿著英雄的足跡奮進。
3、收看紀念中國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
組織全校師生收看了9月3日上午10點的“紀念中國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并撰寫觀后感,通過精彩的閱兵式,感受祖國的強大和威武,愛國主義情懷油然而生。
4、組織“班班有歌聲”活動
9月份,我校安排了《班班有歌聲》活動,各班自行準備和組織愛國歌曲表演,用歌聲來緬懷先烈,不忘歷史,展望未來。
5、參與學習杯讀書競賽
我校積極響應“弘揚抗戰精神 共筑復興夢想”學習杯讀書競賽活動,學校購買了活動用書《“大抗戰”知識讀本》,以初一年級為代表,發放到每位同學手中,號召學生積極參與讀書競賽活動,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激勵xx學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6、參觀航海館
我校組織學生干部參觀航海博物館。通過制作航模,參觀航海史,了解航海、氣象、海員生活等等,從視覺的震撼到心靈的震撼,讓學生干部們更好地了解合作和互助的真諦,也通過了解科普知識增加了見識,將學習到的精神運用到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
7、制作黑板報
新學期第一期的黑板報主題定為“新學期打算”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通過黑板報的宣傳,不斷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
三、及時反饋,鞏固效果
關鍵詞:德孝;教育;學校;學生;父母
構建和諧社會,推進“梨鄉水城”、打造冀東南區域教育中心城市是功在當世,利及千秋的宏大的“民心工程”,有著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對復興魏縣經濟、文化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魏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千年古縣”,人杰地靈,豐厚的人文底蘊,是打造冀東南區域教育中心的堅實基礎。打造冀東南區域教育中心,挖掘、傳承、發揚魏縣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和創優經濟發展環境,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首要條件,而這些正需要全民素質和公民意識的提升。在前不久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上中央又提出“德”的問題,可見“德孝”對治國、治校、工作、學習和生活多么重要。“百行德為首,萬事孝為先”,因此公民意識的提升必將從“德孝”起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事孰為大?事親為大”這些至理名言,在今天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我們應敬長返本、孝親感恩,而感恩報恩,即為孝道。感恩報恩是做人的起碼修養,亦應是人類社會放之四海皆準的道德準則。我們應滿懷對父母的尊重之心,尊重父母的感情和為養育自己所付出的艱辛勞動,從而內化為發奮努力、立志成才的動力,以進取向上的人生姿態與良好成績來回報父母;也只有學有所成,將來才有能力贍養父母。孝親,既是我們的法律義務,更是我們的道德責任,不僅要有物質供養,更要有精神關愛和心靈撫慰。
近年來,一些人德孝意識模糊甚至缺失的狀況見諸報端,引起社會的關注和家長的憂慮。出現這樣的狀況原因何在?現在大多孩子在溺愛過度但孝育無力的環境中長大,許多學生家庭角色錯位,道德觀念弱化,缺乏正確的自我評價,不體諒、不尊重父母。一些在校學生身上呈現出冷漠自私、過分依賴,以自我為中心,不思進取的“德孝”狀況令人擔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就要求在教育中貫穿愛的信息,引導學生產生愛的能力。學生愛的能力的獲得,應該由近及遠,推己及人,從愛自己的父母教起,再將愛之感情推衍開來,方能教化習成。
德孝促提升,師生同成長。“德孝”是我校近兩年開展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圍繞“為人、為師、為學”的主題,以提高師德素養樹立良好形象,提升師生德孝意識、強化品行,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轉變理念和方法,提高效率和大局意識,提升團隊精神等為目的,我校固定每學期的第一個月為“師德建設月”、“師生素質提升月”。兩項活動的開展,對我校和諧校園、平安單位的創建起到積極的作用;對我校的教風、學風、校風等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到促進作用。“師德建設月”,就是要強素質,提素養,樹形象,當好學生的引領者,奠定思想服務于學生的一生。嚴謹從教、文明施教、以德施教、以德導人,促使良好師德師風的形成,培養和凝結教師們干事創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行;“德”就是品行、素養、能力、敬業、奉獻、無私、大愛、良好的人際交往、世界觀……,“孝”是孝道、感謝、感恩、尊敬、感激、理解、寬容、仁愛、厚道、正義……;德是孝之基礎,孝是德之延伸。在前不久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上中央又提出“德”的問題,可見“德孝”對治國、治校、工作、學習和生活多么重要。在孩子們的心里,母親就是上帝的化身;在學生的心里,老師就是母親的化身。立師德、亮師風,鑄師魂,以高尚的師德塑造人,以淵博的知識培養人,以科學的方法教導人,以高雅的氣質影響人。使優秀教師的人格魅力時時在感染和教育、影響學生。
“師生素質提升月”,扎實開展“德孝工程”,用德孝思想引領和規范師生的言行。每學期的開始,我校就著力營造校本特色、校園文化品位及我校獨特思想內涵,使校園處處有精辟哲思、處處有人文氣息、讓師生徜徉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之中,身心受到感染和熏陶,為未來的進步和一生的發展積蓄經久不衰的文化“軟動力”。做事為人,倡導德孝,實踐德孝,從生活實際、身邊小事,從言談舉止到文明禮儀,從交通規則到愛護城建設施等等,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凈化和美化我們的心靈。要知道并做到:一言一行皆德育,舉手投足皆德育,時時、處處、事事皆教育,讓德孝成為我們教育的行風、學風和校風。教育的前提是育人,做社會有用的人,為此兩年來我校大力開發了以“德孝”為主題的《梨鄉文化》《文明禮儀》《心靈導航》《國學》等校本課程,從崇尚禮儀、尊老愛幼、謙敬禮讓、正義仁愛等方面引領教育學生要有孝心、愛心、善心、包容心和感恩之心,培養學生愛國、愛校、愛家鄉、愛護班集體的高尚品行,這些校本課程的開發,始終圍繞德孝教育的主題,不時閃爍“德孝”教育的火花,促使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行的形成。除此之外,我們著力進行校本課實踐,把理論講述變換為實際行動,讓同學們在親身體驗中感知做人之本。
1、感恩教育。我們在學生中要求以多種形式開展感恩活動。有幫助老師打掃衛生的,給老師倒一杯水、向老師問一聲好的,向老師發送祝福短信的等等。更多的同學自己精心制作了賀卡,寄托自己對老師的尊敬和愛戴。其中081 1班還組織了以班干部(劉亞飛)為主的“教師節感恩團”在教師節當天,到學校每一個教職工辦公室舉行感恩儀式,為全校教職工送去祝福。更多的同學寫下了發自肺腑的教師節感言,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恩,其中之一0707班學生翟利會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他們犧牲得太多太多了,他們又那么容易滿足,學生成績有了提高,他們滿足了,學生懂了點做人的道理,他們滿足了,僅僅是一個教師節,他們就非常自豪了,有時不得不讓人認為他們傻!他們太傻了,傻得讓人心疼!老師,我們永遠記住您的‘傻’!”一個教師節成了我們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感恩教育的好時機,成了學生“知恩圖報”識別“真善美、假惡丑”的大展臺。
2、孝道教育。為預防甲流感而不得不提前的國慶小長假,是我們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的好機會。正恰逢秋收農忙的時節,許多學生回到家里幫助家長干農活,還有些出生在縣城里的孩子也隨父母到鄉下親戚家里去幫忙,玉米葉子劃傷了他們的臉和手臂,陽光曬黑了他們的臉龐,手都磨出了泡。大家通過勞動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父母的不易以及收獲的快樂,更感知了父母的辛苦,堅定了勤儉、刻苦、堅強的信念,激起了學習、生活的勇氣。孝敬父母的美德自然增強。返校后,同學們紛紛交了“德孝作業”,抒發了自己的心情,端正了自己的認識,堅定了學習和做“三好學生”的決心和信心。
3、愛國主義教育和生命成長教育。學校利用重大紀念活動的機會,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和生命成長教育。學校教育處利用校報出了一期《盛世中
國專刊》,同學們在文章中紛紛抒發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表達了感恩祖國,維護祖國的尊嚴與榮譽,努力學習,成為報效國家的“中國少年”的決心!同時,通過寫“閱兵式觀后感”,同學們對其中“水兵方隊”平均年齡只有侶歲的戰士感到震驚,大家對比自己,認真反思了同為“90后”為什么他們那么優秀以至成為國家的脊梁!通過對比、反思,學生們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成人、成材、成長”的重要;認識到:只有努力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用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和能力,才能為自己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這種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對國家、社會、集體、家鄉、師生等感恩的過程、感知生命成長的過程!“師生參觀梨鄉水城”活動,讓學生感知家鄉巨變、提高愛家鄉、愛護城建設施的素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審美教育、榮辱教育。寓德孝教育于活動中,拓展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觀、世界觀。譬如:開展了德孝書畫展。號召廣大同學緊緊圍繞“德”、“孝”二字進行美術和書法創作。既培養了學生審美情趣,又張揚了學生個性和能力。從學生200多件(幅)作品中,評選出了其中的30多幅在校園櫥窗里進行展示;開展了學唱“德孝”歌曲的活動,每天上下午預備鈴后各班大唱《德孝歌》、《二中校歌》、《好大一棵樹》、《父親》等系列感恩歌曲,用實際行動唱響了德孝之歌,抒發了新時代中學生的純真感情;開展“愛學校、愛校服、做學校主人翁”的大討論活動,讓學生圍繞如何審美、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怎樣展顯自己的陽光與健康等展開討論。結合穿校服、愛校服展開“我是二中形象,我是二中人”的集體主義、愛校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作為中學生要以母校為榮,以著二中校服為驕傲,要努力提高自己為班集體,為學校爭光才是正確的思想;組織學生舉行“參觀城建設施、愛護城建、愛我家鄉”的活動。同學們到正在建設中的益民山公園參觀感受,他們在施工現場主動清理建筑垃圾,義務勞動,對施工管理人員進行現場訪問。了解了益民山公園的規模、進度,公園建成后的作用等!學生驚嘆我縣“三年大變樣”的成就和冀東南區域中心的宏偉藍圖,堅定了文明、和諧社會的形成,良好人文環境形成,對促成新時期魏縣人文環境形成的信心,激發了學生愛家鄉、愛城建、愛工作、愛學習和建設美好家園的更大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