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同步技術論文范文

同步技術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同步技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同步技術論文

第1篇:同步技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USB2.0協議同步數據采集CY7C68013可編程控制接口FIFO

USB(UniversalSerialBus)總線是INTEL、NEC、MICROSOFT、IBM等公司聯合提出的一種新的串行總線接口規范。為了適應高速傳輸的需要,2000年4月,這些公司在原1.1協議的基礎上制訂了USB2.0傳輸協議,已超過了目前IEEE1394接口400Mbps的傳輸速度,達到了480Mbps。USB總線使用簡單,支持即插即用PnP(PlugAndPlay),一臺主機可串連127個USB設備。設備與主機之間通過輕便、柔性好的USB線纜連接,最長可達5m,使設備具有移動性,可自由掛接在具有USB接口的運行在Windows98/NT平臺的PC機上。USB總線已被越來越多的標準外設和用戶自定義外設所使用,如鼠標、鍵盤、掃描儀、音箱等。

筆者結合設備檢測中數據采集的實際需要,設計了該高速同步數據采集系統。該系統最多可四路同步采樣,單通道采樣速度可達620ksps,四通道同時采樣速度可達180ksps。USB接口控制芯片采用Cypress公司FX2系列中的CY7C68013,通過對其可編程接口控制邏輯的合理設計和芯片內部FIFO的有效運用,實現了數據的高速連續采樣和傳輸。

1基本原理

該采集系統總體框架分三部分:主機(能支持USB2.0協議的PC機)、內部包含CPU及高速緩存的USB接口控制芯片(CY7C68013)和高速同步采樣芯片(MAX115),如圖1所示。其數據傳輸分兩部分:控制信號傳輸和采集數據傳輸。控制信號方向為由主機到外設,由外設CPU控制,數據量較小;采集到的數據由外設到主機,數據量較大。為了保證較高的傳輸速度,不經過CPU。系統基本操作過程為:主機給外設一個采樣控制信號,FX2根據該信號向A/D轉換器送出相應控制信號,即采樣模式控制字;之后由A/D轉換器自主控制轉換,并將各通道采樣數據存入其片內緩存。一旦轉換完成,由A/D的完成位向FX2的可編程控制接口發讀采樣結果信號;然后由可編程接口的控制邏輯依次將各通道采樣結果從A/D的緩存讀入FX2的內部FIFO。當FIFO容量達到指定程度后,自動將數據打包傳送給USB總線。期間所有操作不需要CPU的干預。采樣過程中接口控制邏輯依次取走批量數據,在打包傳送時A/D仍持續轉換,內部FIFO也持續寫入轉換結果。只要內部FIFO寫指針和讀指針位置相差達到指定的值就立即取走數據。從而保證了同步連續高速采集的可靠性。

2硬件部分

2.1芯片介紹

CY7C68013屬于Cypress公司的FX2系列產品,它提供了對USB2.0的完整解決方案。該芯片包括帶8KB片內RAM的高速CPU、16位并行地址總線+8位數據總線、I2C總線、4KBFIFO存儲器以及通用可編程接口(GPIF)、串行接口引擎(SIE)和USB2.0收發器。在代碼的編寫上,與8051系列單片機兼容,且速度是標準8051的3~5倍。

CY7C68013與外設有兩種接口方式:可編程接口GPIF和SlaveFIFOs。

可編程接口GPIF是主機方式,可以由軟件設置讀寫控制波形,靈活性很大,幾乎可以對任何8/16bit接口的控制器、存儲器和總線進行數據的主動讀寫,使用非常靈活。SlaveFIFOs方式是從機方式,外部控制器可象對普通FIFO一樣對FX2的多層緩沖FIFO進行讀寫。FX2的SlaveFIFOs工作方式可設為同步或異步;工作時鐘為內部產生或外部輸入可選;其它控制信號也可靈活地設置為高有效或低有效。筆者在設計中采用主機方式。

MAX115是美信公司的高速多通道同步采樣芯片。含有兩組4路同步通道,共8個輸入端。采樣精度為12位,采樣模式由采樣控制字決定,可靈活地在兩組中的1~4個通道間選擇。采樣時,各通道轉換結果先存入其內部相對應的4個12bit存儲單元,各通道都轉換完后再一起取走。

2.2電路原理及設計

考慮CY7C68013與MAX115接口時,采樣模式不同,控制波形有所差別,筆者選擇主機方式即可編程控制接口(GPIF)。

GPIF是FX2端點FIFO的內部控制器。在這種方式下,接口內核可產生6個控制輸出端(CTL0~CTL5)和9根線的地址(GADR[8:0])輸出,同時可以接收6個外部輸入(RDY0~RDY5)和2個內部輸入。FX2有4個波形描述符控制各個狀態。這些波形描述符可以動態地配置給任何一個端點FIFO。例如,一個波形描述符可以配置為寫FIFO,而另一個配置為讀FIFO。FX2的固件程序可以把這些描述符配置給四個FIFO中的任意一個,配置后,GPIF將依據波形描述符產生相應的控制邏輯和握手信號給外界接口,滿足向FIFO讀寫數據的需要。GPIF的數據總線既可以是單字節寬(8位FD[7:0])也可以是雙字節寬(16位FD[15:0])。每個波形描述符包含了S0~S6七個有效狀態和一個空閑狀態。在每個有效狀態對應的時間段里,經過預先設置,GPIF可以做以下幾件事情:(1)驅動(使為高或低)或懸浮6個輸出控制端;(2)采樣或驅動FIFO的數據總線;(3)增加GPIF地址總線的值;(4)增加指向當前FIFO指針的值;(5)啟動GPFIWF(波形描述符)中斷。除此之外,在每個狀態,GPIF可以對以下幾個信號中任意兩個進行采樣,它們是:(1)RDYX輸入端;(2)FIFO狀態標志位;(3)內部RDY標志位;(4)傳輸計數中止標志位。把其中兩個信號相與、相或或者相異或,根據結果跳轉到其它任意一個狀態或延遲1~256個IFCLK時鐘周期。當然也可以根據輸入端的信號進行跳轉或延遲。GPIF波形描述符通常用Cepress公司的GPIF工具(GPIFTOOL)進行配置。它是一個可運行于Windows平臺的應用程序,與FX2的開發包一起。

在這種方式下,所有的讀寫及控制邏輯通過CY7C68013的GPIF以軟件編程的方式實現,且控制邏輯的變換方便靈活(只需要改變接口的一個配置寄存器的值)。電路連接如圖2所示。

本數據采集系統只用到了兩個輸出控制CTL0、CTL1和一個外部輸入RDY0,它們分別接MAX115的CONVST#、WR#和INT#。數據總線用雙字節,其中FD0~FD11接MAX115的數據輸入端D0~D11,FD12和FD13接控制字輸入端的A2和A3,FD0和FD1復用做控制字輸入端的A0和A1。MAX115的采樣基準時鐘由FX2的輸出時鐘經三分頻得到,為16MHz。對應四種數據傳輸方式(八種不同的采樣模式),GPIF的控制及握手信號波形有所不同。四通道同步采樣的時序圖如圖3所示。

在第一個判決點,若采樣數據已準備就緒,MAX115傳給GPIF一個負脈沖信號RDY0;根據此信號,波形按順序轉入2、3、4、5狀態,使指向內部FIFO的指針在每個時鐘上升沿加1,依次讀取四個數據,取完數據后利用CTL0的上升沿啟動下一次采樣。若在狀態1時沒有出現負脈沖,則直接跳轉到狀態6,之后重復執行此波形描述符。

三通道同步采樣時,讀取數據的狀態只需要持續三次。其它采樣模式控制波形的設計依此類推。

2.3固件程序設計

固件程序是指運行在設備CPU中的程序。只有在該程序運行時,外設才能稱之為具有給定功能的外部設備。固件程序負責初始化各硬件單元,重新配置設備及A/D采樣控制。固件代碼的存儲位置有三種:第一種是存在主機中,設備加電后由驅動程序把固件下載到片內RAM后執行,即“重新枚舉”;第二種方法是把固件代碼固化到一片EEPROM中,外設加電后由FX2通過I2C總線下載到片內RAM后自動執行;最后一種方法是把程序固化到一片ROM中,使之充當外部程序存儲器,連在FX2三總線上。筆者選用第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便于系統的調試和升級。固件程序框圖如圖4所示。

3用戶程序和驅動程序

3.1驅動程序的編寫

該系統需要兩個驅動程序,即通用驅動和下載固件的驅動。通用驅動完成與外設和用戶程序的通信及控制;而下載固件的驅動則只負責在外設連接USB總線后把特定的固件程序下載到FX2的RAM中,使FX2的CPU重啟,模擬斷開與USB總線的連接,完成對外設的重新設置。主機根據新的設置安裝通用驅動程序,重新枚舉外設為一個新的USB設備。

通用驅動程序一般不需要重新編寫,用Cypress公司已經編好的驅動ezusb.sys;而下載固件的驅動則必須定做,其詳細操作過程見參考文獻[2]。

3.2用戶程序的編寫

用戶程序是系統與用戶的接口,它通過通用驅動程序完成對外設的控制和通信。在編寫用戶程序時,首先要建立與外設的連接,然后才能實施數據的傳輸。啟動采樣后,為了保證不丟失數據,用戶程序應該建立一個新的工作線程專門獲取外設傳來的數據。程序中主要用到兩個API函數:CreateFile()和DeviceIoControl()。CreateFile()取得設備句柄后,DeviceIoControl()根據該句柄完成數據傳輸。程序代碼簡要如下:

hDevice=CreateFile(″\\\\.\\EZUSB-0″)

GENERIC_READ|GENERIC_WRITE,

FILE_SHARE_WRITE,

NULL,

OPEN_EXISTING,

FILE_ATTRIBUTE_NORMAL,

NULL);

If(hDevice==INVALID_HANDLE_VALUE)

{

Application->MessageBoxA(“無法創建設備,請確認設備是否連上!”,NULL,IDOK);

}

else

{

DeviceIoControl(

hDevice,

IOCTL_EZUSB_BULK_WRITE,

&blkctl,

sizeof(BULK_TRANSFER_CONTROL),

&inBuffer,//定義的數據緩沖區

sizeof(inBuffer),

&nBytes,

NULL);

……

}

第2篇:同步技術論文范文

測試工程師也可采用以下這種方案:從德克薩斯的辦公室上互聯網打開Web頁自制一個用于記錄結果的表格點擊指定的空白區域此時,位于井邊的儀器自動執行適當的測試并在表格上顯示文本或圖形數據,同樣,這種方式也可在無人情況下完成設備校準、故障清除等遠程服務。

模式變遷

根據測試方法,測試結構被劃分為兩種類型:線形分布式結構遠程分布式結構在線形分布式結構體系中,所有的測試工具和測試儀器——服務器、數據庫管理器、數據統計進程控制硬件和軟件等——都順次連接在一個局域網上。遠程分布式結構則假設儀器和控制機之間的地理距離在同一端,有關它們的進程控制則在另一端進行。這種方式包括遠程監測和遠程控制。

計算機通訊技術的發展使建立這種測試體系成為可能。目前,局域網技術已經得到廣泛應用,遠程儀器I/O標準也接收了TCP/IP協議,數據庫服務器已經可以升級為遠程數據服務器。這些都使各種類型的通訊成為可能。不管在一座樓內還是地球的兩端,測試工程師們現在都可以利用它們來協調生產進程。已經有一些標準協議和產品如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等提供了基本構架。很多開發環境也允許開發無縫的分布式應用程序。然而,雖然像MicrosoftVisualBasic這類開發環境提供了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功能,但它們缺乏測試方面所需的一些特殊要求.惠普公司開發的可視化工程環境(簡稱HPVEE)和美國國家儀器公司開發的LabView等一些圖形化的編程環境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利用這些工具,測試工程師在構筑測試解決方案時只需知道域名或IP地址。再通過Netware或其它的互聯網瀏覽器連接遠程端點,簡化用于兩地通訊所需的軟件設計工作量。

圖形化編程

傳統的程序設計語言需要知道關鍵字并遵循復雜的語法規則才能產生出成百上千行代碼——這些代碼很容易出現語法問題以及邏輯錯誤。相比之下,圖形編程工具有效地利用了當今圖形用戶接口的點擊特性。編寫程序只包含以下的一些簡單步驟:用鼠標選擇儀器函數作為對象描述測試步驟和對象之間的關系建立初始條件運行結束后,環境會自動以圖形方式顯示測量結果。而用傳統的編程方法實現一些特定的工作如創建圖形顯示方式、支持鼠標和鍵盤控制、選擇輸入輸出顯示特性、增加程序的保密性等,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

這種更加直觀的方法可以降低80%以上的編程時間,更重要的是測試工程師認為圖形技術更加方便有趣,從而鼓勵他們在更多的場合應用這些工具。另外,此軟件還支持眾多廠家生產的儀器驅動器,包括遵循VXI即插即用標準的所有儀器模塊。它還用直接I/O方式控制如下類型的儀器:GPIBRS-232VXI基于局域網GPIO利用HPVEE、PC和工作站還可直接控制VXI的背板總線。

對用戶的透明度

遠程分布式結構體系之所以得到廣泛認可的原因應歸功于它大大降低了用戶和他訪問的信息以及信息本身之間存在的臣離所引起的問題。簡單地說,不管測試儀器在同一個房間.在其它建筑物內,在另一個州或在地球的另一端.軟件的操作方式都是一樣的。

假設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地面監測站需要控制位于一個衛星上的儀器。操作者必須知道衛星運動的方式以及需要實時監測的功能。因此,每個操作者必須知道監測鏈上前一位操作者所做的工作。

惠普公司通過利用VXI技術設計了一種靈活的解決方案,它使操作者之間、操作者和衛星之間密切配合,代替了以往那種操作權轉移方式。這種技術還可以應用在一些危險環境中進行的測量過程,比如煉鋼廠或其它充滿高溫或腐蝕性空氣的環境,不適合工作人員在同一所房間內監測和控制儀器。另外一個應用是從一個大的測試單元檢查測試參數.比如一架天線或飛機的翅膀.這些都需要在不同地點設置多個VXI機箱來執行所需的測試,而網絡技術則允許在一個中心控制點來處理所有儀器。還有一個就是儀器共享問題。假設一個工作組中有若干個科學家.他們都需要用到位于指定地點的一個價格昂貴的儀器集。VXI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結合使得他們可以在各自的實驗室使用這些儀器。

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過程:生產者將生產線上所有的測試點連接到指定服務器上,這臺服務器上有一個Oracle數據庫和所有結點需要的測試程序。這樣,生產線上的操作者在掃描粘貼在傳送帶設備單元上的條形碼并傳送給服務器后,由它來選擇合適的測試方案并通知相應的測試設備,并決定所要測量的部件和參數。操作者只需將設備單元安裝到固定的機架上,按下按鈕即可,測試結果會自動返回給服務器。

遠程診斷

測試工程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排除遠在12000英里以外的設備故障,從而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并降低維修費用。例如,我們在服務器上設置了設備診斷、校準和自檢專家庫,為位于吉隆坡的測試點分配一個IP地址,這樣,遠在美國圣大菲的測試工程師就可以通過測試點提供的信息來運行設備的診斷和校準程序,當然,所有這些都需要通過專用軟件才能進行。

在不遠的將來,服務器將支持在一個測試點上運行多種傳輸協議。通過膝上型電腦,測試人員可以瀏覽各個測試點信息,并在相應測試設備上運行診斷系統。“熱鏈接”(超級鏈接)技術允許訪問駐留在第三方系統上的校正系統,測試點可直接下載而不需測試人員身臨其境。展儀器功能

假設我們擁有一個Web頁,一個擁有自己的http服務器和html頁的儀器,將儀器的IP地址通過“熱鏈接”技術同Web頁連接起來。用鼠標點擊熱點“校準”就可以訪問到校準Web頁,它包含儀器的標準規范和校準程序。如果需要尋求儀器生產廠家的支持,第三方的超級鏈接可直接連接到提供此項服務的主頁上。它可以自動將我們使用的軟件或硬件升級到最新版本。

如果儀器在其內部有一個http服務器和Web頁,那么就很容易得到廠家的技術支持,用戶的操作也相應被簡化。儀器的Web頁應包含其基本的使用說明文檔,同時為了幫助那些身體殘疾的客戶,這種在線幫助系統甚至還可以使用視頻或音頻校準功能。當然,它還應支持硬拷貝和打印功能。在這種結構中,儀器就不需要連接到GPIB總線或VXI機架上,而只需象協調其動作的PC一樣,連接到局域網上即可。

創建一個解決方案

回過頭我們再看一下上面提到的有關衛星的那個例子。惠普公司最初的解決方案是利用疊架式儀器。它采用一個支持VXI組織TCP/INST協議的局域網/GPIB總線轉換器,即HPE2050來實現以上測試過程,這種系統通過HPE2050連接到局城網上,然后用GPIB母線和儀器連成一體。再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駐留有測試儀器控制程序的測試點工作站組建一個測試廣域網,實現遠程分布式測試。

基于VXI的解決方案是把HPE2050轉換器連接到0槽控制器上,或把內嵌式控制器配置為一個支持TCP/INST協議的服務器,這樣控制器通過端口就可以和局域網連接起來。TCP/INST協議是HP實驗室的研究員在標準RPC機制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一種局域網傳輸協議。隨后,VXI組織將其接納并作為分布式VISA的基礎。采用此協議的HPVISA可通過HPE2050訪問儀器或運行在服務器上并具有VXI、串口、GPIO接口的控制器,而所有這些只需知道HPE2050或控制器所屬的域名或IP地址。

需要解決的問題

雖然組建分布式測試體系的可能性已經存在,特別是一些計算機技術的出現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它還達不到我們理想中的完美程度。這主要是因為互聯網上數據的傳輸率低且不受控制,其結果是從遠地通過不同路徑在電話線上傳輸的數據包不會按照正確的順序到達指定地點。這個瓶頸通常來自一些特殊的局域網,尤其是小公司組建的局域網。另外,在數據包橫跨美國大陸時,一些不可靠的傳輸協議會導致70%左右的內容丟失,其結果使數據的傳輸變得更加緩慢。另外,工業標準變動過快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這些因素都影響到了分布式測試程序的正常運行。因為在一個分布式解決方案中包含計算機間的通訊進程,所以應用程序內存駐留數據在網上傳輸和在另一個計算機進程的內存中等待所需要的時間都會影響到測試結果。傳輸率不僅和機器本身的速度有關,也和局域網上所運行的協議有關。例如,理論上,以太網的傳輸速率可達到10Mbps,但如果考慮到以上這些因素,實際上它只能達到1Mbps甚至更低,遠遠低于一些數據采集方案的要求。

在一些數傳速率要求不高的場合,可以考慮采用無錢解決方案,使遠程地點不再需要傳統的電話線才能通訊,從而降低費用。它只需要以下這些設備,如一臺PC、所需的儀器系統、移動電話調制解調器和太陽能電池板就可以組建一個完整的、自包容的且價格低廉的監測站,使分布式測量得到廣泛應用。

智能化體系

目前的分布式系統——包括遠程主機和遠程進程仍然采用一種主從式結構,它極大地限制了軟件對另一端的控制能力。對于測試過程和測試參數的監測,必須在智能化前端機進行的系統,這種結構由于互聯網的低數傳速率和不可控制等因素的存在,使其無法得到應用。

增加前端機測試軟件的功能,減少測試儀器到服務器的數據傳輸量也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方案要求儀器在不需要遠程服務器干涉的情況下,本身就具有獨立采集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比如,每臺儀器擁有一個JAVA虛擬機,可以通過當前的Web協議下載JAVA進程。

第3篇:同步技術論文范文

(1)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獨立完成課題的工作能力.

(2)對學生的知識面,掌握知識的深度,運用理論結合實際去處理問題的能力,實驗能力,外語水平,計算機運用水平,書面及口頭表達能力進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要求技術含量較高.

(2)設計或論文應該在教學計劃所規定的時限內完成.

(3)書面材料:框架及字數應符合規定

3.成績評定

(1)一般采用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級計分的方法.

(2)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對學生的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成績給予評定.

4.評分標準

優秀:按期圓滿完成任務書中規定的項目;能熟練地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 有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有較高技術含量.

立論正確,計算,分析,實驗正確,嚴謹,結論合理,獨立工作能力較強,科學作風嚴謹;畢業設計(論文)有一些獨到之處,水平較高.

文字材料條理清楚,通順,論述充分,符合技術用語要求,符號統一,編號齊全,書寫工整.圖紙完備,整潔,正確.

答辯時,思路清晰,論點正確,回答問題基本概念清楚,對主要問題回答正確,深入.

(2)良好:按期圓滿完成任務書中規定的項目;能較好地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 有一定的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并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立論正確,計算,分析,實驗正確,結論合理;有一定的獨立工作能為,科學作風好;設計〈論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條理清楚,通順,論述正確,符合技術用語要求,書寫工整.設計圖紙完備,整潔,正確.

答辯時,思路清晰,論點基本正確,能正確地回答主要問題.

(3)及格:在指導教師的具體幫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務,獨立工作能力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遺漏;能結合實際的某項具體項目的設計或對某具體課題進行有獨立見解的論證,但技術含量不高.在運用理論和專業知識中,沒有大的原則性錯誤;論點,論據基本成立,計算,分析,實驗基本正確.畢業設計(論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順,但敘述不夠恰當和清晰;詞句,符號方面的問題較少i圖紙質量不高,工作不夠認真,個別錯誤明顯.

答辯時,主要問題能答出,或經啟發后能答出,回答問題較膚淺.

(5)不及格:任務書規定的項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沒有本人結合實際的具體設計內容或獨立見解的論證,只是一些文件,資料內容的摘抄.畢業設計(論文)未達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順,書寫潦草,質量很差.圖紙不全,或有原則性錯誤.

答辯時,對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內容闡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對主要問題回答有錯誤,或回答不出.

對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要求

----論文內容符合任務書要求

1.對管理類論文要求:

·對畢業論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結合實際的本人獨立論證的內容.

·要求論點明確,立論正確,論證準確,結論確切

·論證內容要求有調查研究,有統計數據,對統計數據要有分析,歸納,總結,

·根據總結得出結論.

·最后有例證說明

管理類論文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要領

增強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力量,達到概念明確,論證充分,條理分明,思路暢通,是寫好畢業論文的關鍵.提高畢業論文行文的邏輯性,需把握以下幾點:

(1)要思路暢通

寫畢業論文時,思維必須具有清晰性,連貫性,周密性,條理性和規律性,才能構建起嚴謹,和諧的邏輯結構.

(2)要層次清晰,有條有理寫畢業論文,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一層一層如何銜接,這一點和論文行文的邏輯性很有關系.

(3)要論證充分,以理服人,寫畢業論文,最常用的方法是歸納論證,即用對事實的科學分析和敘述來證明觀點,或用基本的史實,科學的調查,精確的數字來證明觀點.

(4)畢業論文行文要注意思維和論述首尾一貫,明白確切.

(5)文字書寫規范,語言準確,簡潔.

2.對工程設計性論文要求:

·有設計地域的自然狀況說明和介紹

·有原有通信網概況介紹及運行參數的說明

·有設計需求,業務預測

·有具體的設計方案

·有相應性能及參數設計和計算

·有完整的設計圖紙

例如: A市本地SDH傳輸網設計方案

一,A市概況簡介

二, 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現狀(或PDH傳輸網絡現狀)

1, A市本地網網絡結構,交換局數量及位置,傳輸設備類型及容量

2, 存在的問題及擴大SDH網的必要性(或建設SDH網的必要性)----需求及業務預測

三, 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結構設計方案

1, 網絡拓撲結構設計

2,設備簡介

3, 局間中繼電路的計算與分配

4, 局間中繼距離的計算

四, SDH網絡保護方式

1, SDH網絡保護的基本原理

2, A市電信局SDH網網絡保護方式的選擇及具體設計

五, SDH網同步

1, 同步網概念與結構

2, 定時信號的傳送方式

3, A市電信局SDH網絡同步方式具體設計

六, 方案論證,評估

3.計算機類型題目論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統

·需求分析(含設計目標)

·總體方案設計(總體功能框圖,軟件平臺的選擇,運行模式等)

·數據庫設計(需求分析,概念庫設計,邏輯庫設計,物理庫設計,E-R圖,數據流圖,數據字典,數據庫表結構及關系),

·模塊軟件設計(各模塊的設計流程),

·系統運行與調試.

·附主要程序清單(與學生設計相關的部分,目的是檢測是否是學生自己作的).

校園網,企業網等局域網設計

·功能需求

·對通信量的分析

·網絡系統拓撲設計

·設備選型,配置

·軟件配置

·子網及VLAN的劃分

·IP地址規劃

·接入Internet

·網絡安全

例如:××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設計

1,開發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設想

(1)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簡介

(2)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用戶需求

2,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

(1)系統功能模塊設計

(2)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概念結構設計

—數據庫邏輯結構設計

(3)系統開發環境簡介

3,人事勞資管理信息系統的具體實現

(1)數據庫結構的實現

(2)應用程序對象的創建

(3)應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單結構

(5)數據窗口對象的創建

(6)登錄程序設計

(7)輸入程序設計

(8)查詢程序設計

(9)報表程序設計

4,總結

設計報告格式與書寫要求

·設計報告應按統一格式裝訂成冊,其順序為:封面,任務書,指導教師評語,內容摘要(200~400字),目錄,報告正文,圖紙,測試數據及計算機程序清單.

·報告構思,書寫要求是:邏輯性強,條理清楚;語言通順簡練,文字打印清楚;插圖清晰準確;文字字數要求1萬字以上例如:(1) A市本地SDH傳輸網設計方案

一,A市概況簡介

二, 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現狀(或PDH傳輸網絡現狀)

1, A市本地網網絡結構,交換局數量及位置,傳輸設備類型及容量

2, 存在的問題及擴大SDH網的必要性(或建設SDH網的必要性)----需求及業務預測

三, A市電信局SDH傳輸網絡結構設計方案

1, 網絡拓撲結構設計

2,設備簡介

3, 局間中繼電路的計算與分配

4, 局間中繼距離的計算

四, SDH網絡保護方式

1, SDH網絡保護的基本原理

2, A市電信局SDH網網絡保護方式的選擇及具體設計

五, SDH網同步

1, 同步網概念與結構

2, 定時信號的傳送方式

3, A市電信局SDH網絡同步方式具體設計

六, 方案論證,評估

(2 ) A 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網絡優化設計方案

一,A 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現狀

1,A地區概況;人口,地形,發展情況

2,系統現狀;現有基站,話務狀況

3,現行網絡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①接通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②掉話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③擁塞率數據采集與分析

4,話務預測分析計算

二,A 地區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網絡優化設計方案

1,優化網絡拓撲圖設計

2,硬件配置及參數的優化

3,基站勘測設計及安裝

4,交換局容量及基站數量

5,傳輸線路的設計

三,網絡性能及分析對比

1,優化前網絡運行情況

2,數據采集與分析

3,撥打測試

四,網絡優化方案評價

(3 ) A 市無線市話系統無線側網絡規劃設計

一,無線市話網絡概述

1,A 市通信網絡發展情況

2,IPAS網絡特點

二,A 市本地電活網絡現狀

1,現有傳輸網絡結構

2,傳統無線網絡規劃

三,無線網絡規劃設計方案

1,A 市自然概況介紹

2,總體話務預測計算

3,IPAS網絡結構設計及說明

4,覆蓋區域劃分,基站數量預測計算

(l〉每個覆蓋區話務預測計算

(2)基站容量頻道設計

5,基站選址,計算覆蓋區域內信號覆蓋情況

6,尋呼區的劃分

(1〉各個網關尋呼區的劃分

(2〉各個基站控制器尋呼區的劃分

7,網關及CSC的規劃

(1)網關到CSC側 2M 鏈路設計

(2)CSC到CS線路設計

四,基站同步規劃

(4 )A 市 GSM無線網絡優化

一,GSM網絡概述

二,A市GSM網絡情況介紹

2.1 網絡結構

2.2 網元配置

2.3 現網突出問題表現

三,GSM網絡優化工作分類及流程

3. 1 GSM網絡優化工作分類

3.2 交換網絡優化流程

3.3 無線網絡優化流程

3.3.1 無線網絡優化流程

3.3.2 無線網絡優化流程的實際應用

四,網絡優化的相關技術指標

4.1接通率

4.2掉話率

4.3話務量

4.4長途來話接通率

4.5擁塞率

4.6 其它

五,無線網絡優化設計及調整

5.1 網絡運行質量數據收集

5.2 網絡質量優化及參數調整

第4篇:同步技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多線程技術,多線程優先級,時間片,同步,臨界區

引言:

多線程技術的思想已經使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它允許CPU處理器時間共享,即很多用戶可以共享處理器,每個用戶的任務都分配到一段處理器時間。多線程是現代操作系統有別于傳統操作系統的重要標志之一,它有別于傳統的多進程的概念。

所謂線程就是程序中的一個執行流,多線程程序是指一個程序中包含有多個執行流,多線程是實現并發機制的一種有效手段。進程和線程一樣,都是實現并發性的一個基本單位。

1.基本概念:

1.1線程與進程的主要區別:

①同樣作為基本的執行單元,線程的劃分比進程小。

②多進程每個占有獨立的內存空間,而多線程共享同一內存空間,通過共享的內存空間來交換信息,切換效率遠遠高于多進程。

③Java線程調度器支持不同優先級線程的搶占方式,但其不支持相同優先級的時間片輪換。

④Java運行時系統所在的操作系統(例如:Windows XP)支持時間片的輪換,則線程調度器就支持相同優先級線程的時間片輪換。免費論文參考網。

1.2Java多線程的特點:

1.2.1多線程的繼承

由于Java引入了包的概念,從而使類的繼承更加簡便,線程的創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Java多線程的實現有兩種辦法

①通過Thread繼承,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主要用繼承自Thread類來實現Java的多線程技術。

②通過Runnable接口。

1.2.2Java多線程的同步技術

Java應用程序的多個線程共享同一進程的數據資源,多個用戶線程在并發運行過程中可能同時訪問臨界區的內容,為了程序的正常運行,在Java中定義了線程同步的概念,實現對臨界區共享資源的一致性的維護。

1.3.3Java多線程的流程控制

Java流程控制的方法有Sleep().Interrupt().Wait().Notif().Join()等。

1.3.4臨界區

在一個多線程的程序當中,單獨的并發的線程訪問代碼段中的同一對象,則這個代碼段叫做臨界區,我們需要用同步的機制對代碼段進行保護,避免程序出現不確定的因素。

1.3.5同步機制

Java中支持線程的同步機制,它由synchronized方法實現,分為同步塊和同步方法,在下面的討論中用synchronized的同步塊來解決問題。

2.多線程同步機制在車票系統的實現

2.1下面就以售票系統中所涉及的問題來討論Java的多線程同步機制問題,在售票系統中由于很大一部分時間可能有多人在購買車票,所以必須開辟多個線程同時為他們服務,在這里我設有四個售票窗口,則開辟四個線程來為四個窗口服務

模擬圖如下:

窗口1 窗口2窗口3 窗口4

Thread1Thread2 Thread3Thread4

售票窗口模擬圖

2.2出錯的程序代碼如下:

class TicketsSystem

{

public staticvoid main(String[] args)

{

SellThread kt=new SellThread();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

}

class SellThreadextends Thread

{

inttickets=60;

public voidrun()

{

while(true)

{

if(tickets>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ellticket '+tickets);

tickets--;

}

}

}

}

在上面的程序中為了簡單起見,我把一班車的車票數定為60張。這個系統在交付使用后的一段時間后,車站管理人員說系統出錯了,當票賣完了60張后,當還有人來買票后,它有時還會打印出票來,當然這種情況并不多見。

我仔細研究后得知出錯的主要原因是當第一個售票窗口(Thread1)進入

if(tickets>0)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ellticket'+tickets);

Tickets--;

}

代碼段后,它的時間片到期,然后第二個售票窗口(Thread2)進入if代碼段,它的時間片已到期。然后第三個窗口(Threas3)進入if代碼段。免費論文參考網。同理第四個窗口(Thread4)以一樣。當然這種線程在進入代碼段后時間片到期的現象并不多見,但作為車站長時間工作的售票系統來說,這種錯誤就可能發生,而且一旦發生將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為了便于觀察到這個錯誤,我調用了Thread類中的Sleep()方法,程序中的錯誤就直觀的表現出來。免費論文參考網。

2.3直觀反映出錯的程序如下:

class TicketsSystem

{

public staticvoid main(String[] args)

{

SellThread kt=new SellThread();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

}

class SellThreadextends Thread

{

inttickets=60;

public voidrun()

{

while(true)

{

if(tickets>0)

{

try{

Thread.sleep(20);

}

catch(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ellticket '+tickets);

tickets--;

}

}

}

}

運行結果如下:

Thread-1 sellticket 60

Thread-1 sellticket 59

…………….

…………….

Thread-4 sellticket 1

Thread-3 sellticket 0

Thread-1 sellticket -1

Thread-1 sellticket -2

從上面的執行結果就可以看出為什么系統中票已賣完還可以繼續賣幾張的原因,就是因為當系統中只有一張票的時候,第一個線程都進入了if代碼段里面,它睡眠20毫秒,第二個線程進入if代碼段里面,它已睡眠20毫秒。以此類推,第三,第四個線程if代碼段里面,從而導致了系統繼續把0,-1,-2的票打印出來,這當然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下面我采用Java多線程同步機制中的同步塊技術來完善這個代碼段,問題得以解決。

2.4修改后的程序代碼如下:

classTicketsSystem

{

public staticvoid main(String[] args)

{

SellThread kt=new SellThread();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new Thread(kt).start();

}

}

class SellThreadextends Thread

{

Object obj=new Object();;

inttickets=60;

public voidrun()

{

while(true)

{

synchronized(obj)

{

if(tickets>0)

{

try{

Thread.sleep(20);

}

catch(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ellticket '+tickets);

tickets--;

}

}

}

}

}

它的實現原理是當有一個線程進入同步塊之后,其它線程就沒有機會進入同步塊程序,只能等到進入同步塊的線程退出以后才能進入同步塊程序,這樣就避免了系統在車票賣完了以后還能繼續賣票的問題。

結束語:本文講述的關鍵問題是借助多線程的同步機制來解決長途汽車站售票系統中的售票系統的不穩定的問題.我們借助多線程的同步機制解決了上述問題,使系統得以高效地運行.

參考文獻:

1.Java編程思想 Bruce Eckel 著 候捷 譯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5

2.Java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Paul S.Wang 著 杜一民 譯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3.Java網絡高級編程金勇華 曲俊生等 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2

4.Java程序設計與應用開發於東軍 楊靜宇等 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5.Java與模式閻宏 著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2

第5篇:同步技術論文范文

本站提供論文寫作+發表一條龍服務,具體可以聯系QQ 或者寫信至信箱 咨詢。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論文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之內給予辦理審稿,并通過電子信箱通知您具體的論文審稿及發表情況,來信咨詢者當天回信,敬請查收。

*-*-*-*-*-*-*-*-*-*-*-*-*-*-*-*-*-*-*-*-*-*-*-*-*-*-*-*-*-*-*-*-*-*-*-*-*-*-*-*

【摘要】教育理念, 教育對象、教育手段, 教育過程、教育評估體系, 教育質量監控等。它完全不同于網上學習。也就是說, 把一門課制作成課件放到網上去, 學員上網學習, 不是網絡教育, 只是網絡教育的一個學習行為。網絡教育要做的就是, 為這些處于多重教育生態環境之下的學生提供“最佳的教育生態系統”。

【關鍵詞】教育理念, 教育對象、教育手段, 教育過程、教育評估

【本頁關鍵詞】省級國家級期刊快速發表、國家級期刊征稿、核心期刊快速發表

【正文】

一、什么是網絡教育網絡教育這個理念在上個世紀80 年代就有人提出來。傳統的課堂學習是用指定的課本作為唯一的或主要的學習內容, 到指定的教室聽老師講解課文, 考試內容限于課本范圍之內。而基于資源學習相比之下的顯著特點是沒有指定的教室, 沒有老師逐字逐句講解課文, 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多種類、多模態首要學習資源以及助學資源。基于資源學習的條件是: 一是資源開發與建設處于首要地位。資源突出多樣性、多模性、技術性、多通道性、隨意性。二是學生首先要學會對資源實行按需分類、篩選和管理。三是學員要學會快捷有效地使用資源。四是資源提供者為學習者提供的多種助學服務體系。五是資源提供者構建一整套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 對資源開發自身和資源實際使用狀況實施過程動態跟蹤。六是建立一套對各類專業人員包括學員的培訓機制。網絡教育不同于網上學習。網絡教育首先是一個系統, 包括教育理念, 教育對象、教育手段, 教育過程、教育評估體系, 教育質量監控等。它完全不同于網上學習。也就是說, 把一門課制作成課件放到網上去, 學員上網學習, 不是網絡教育, 只是網絡教育的一個學習行為。網絡教育要做的就是, 為這些處于多重教育生態環境之下的學生提供“最佳的教育生態系統”。也就是說, 網絡教育就是使學員的學習行為只要調用最小的認知能量就可以獲得預期的學習效果。

二、黨校網絡教育的應用模式探討1、講授型模式講授型模式突破了我們傳統課堂中人數及地點的限制, 其學習人數可以無限多, 學習地域可以無限廣。這種模式又可以分為兩種: 一是同步式, 通常是教師通過網絡將文本、聲音、動畫、圖形、視頻等多媒體形式的教學內容以W eb 頁面同步向學生傳送, 在W eb 頁面中, 內嵌表單等程序, 供學生輸入提問及反饋信息, 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再作進一步的解釋和應答; 另外一種是異步式, 通常是教師事先將教學內容編制成W EB 頁面, 存放在服務器上, 學生通過個人電腦等終端瀏覽這些頁面, 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 便以電子郵件、網絡電話或者是BBS 留言等方式詢問教師, 教師再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對學生的疑難問題給予解答。2、討論學習模式討論學習教學模式通常有兩種實現方式: 一種是利用BBS系統, 由各授課教師在網絡上建立相應講座的主題討論組, 學員登錄網絡, 在特定的主題區內發言或討論; 另一種, 可以利用基于圖形用戶界面、操作簡單、方便, 且具有超媒體特點的WWW網絡, 在WWW 的平臺上實現討論學習。3、探索學習模式這種模式可以先在網絡上設置一些適合特定學員對象解決的問題和案例, 然后向學員, 要求學員解答。可以提供大量與問題和案例相關的資料供學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查閱。另外, 也給學員在工作、學習過程中碰到的疑難問題提供適當的啟發或提示。

【本站說明】職稱網:專業致力于職稱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寫作發表、職稱方面及學術論文的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論文題目

如:《考試周刊》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保證通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第6篇:同步技術論文范文

【關鍵字】施工資料,管理,存在的問題,對策探析

中圖分類號:TU7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資料是建筑單位工程活動中直接形成各種形式信息的歷史記錄,是工程施工全過程詳細記錄,是評定工程質量等級的重要依據,綜合體現施工企業管理水平。施工技術資料的形成與管理對工程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分析建筑施工資料在工程建設中的重要性,剖析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資料的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存在問題進行對策分析。

二.施工資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1.企業發展的需要

隨著建筑行業標準、技術的日益提升,建筑企業管理模式漸漸地和國際標準接軌,施工資料作為建筑企業管理體系文件的一部分,必須跟上企業發展速度,實現標準化、規范化、真實化、信息化管理。

2.真實記錄工程質量

施工資料是指在施工過程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紙、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包含工程建設施工過程的基礎資料、質量保證資料、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分部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記錄等,是整個施工過程的―手材料。

3.對工程建設后的后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工程交付使用―定時期后,由于工程施工、環境、業主使用等原因,工程可能出現一些質量缺陷,施工資料成為工程交付使用后維修、管理、改建和擴建的客觀依據,是唯一的工程施工時的現場依據。建筑施工資料能為施工單位在其他工程建設施工時提供管線布局、隱蔽工程等的參考數據,起到范例作用。

4.體現施工企業管理水平

建筑施工資料是由施工過程中形成的技術文件材料轉化而來的,是工程承保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客觀反映、記錄建筑單位主體及施工過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單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它與完成工程主體有同樣的重要性,代表著施工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是評定工程質量等級的重要依據。

5.體現建筑企業內在質量的標準

施工資料是建筑企業技術、經驗的積累,可以成為建筑企業內部員工技術經驗交流的參考材料,與其他建筑企業技術交流的案例依據,對建筑企業其他工程項目建設起指導作用,可提高企業生產水平和工程質量。

三.施工資料管理存在的問題

1.資料編制缺乏規范性、及時性、完整性、真實性

施工資料編制不規范,隨意涂改,修改時沒有進行劃改或者劃改人未簽名;文字、圖標、印章不清晰;當資料為復印件時,沒有在復印件上加蓋印章;部分資料結論不明確;竣工圖不符合規范要求;簽字不嚴肅等。施工資料制作和實際工程進度不匹配,資料編制落后,甚至出現工程結束后“閉關修煉”施工資料。施工資料不完整,部分資料未編制或者漏編,部分資料外借后未及時歸還,部分資料保存不妥,檢查記錄表填寫不完整等。“閉門造資料”,一些建筑施工資料找不到任何缺點,現場實測實檢、工程項目試驗數據堪稱完美,與現實規律不符。施工單位在試驗中取樣頻率不足、取樣代表數量偏少、取樣不具有代表性,甚至有些施工單位干脆不試驗,不取樣,直接“做”出一組完美的數據,使得相關資料缺失了真實性。

2.資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施工單位出現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檢查而做資料,沒有從根本性,往往只抓工程實體質量,忽視施工資料的管理,沒有形成專門的施工資料管理規程和獎罰制度,缺乏監督機制。或者有制度但無執行力度,規章制度形同虛設,成為墻上擺設。部分施工單位沒有專職資料員。施工技術人員缺乏及時將現場資料歸檔的責任意識。資料員沒有養成及時收集資料的習慣,甚至出現部分資料員不催不做,催催做做的現象。監理工程師沒有做好周查月查的工作。環環脫節,導致施工資料管理責任不到人。

3.資料管理縱、橫向不交圈

并重,執行與實踐交叉的跨工種的綜合性工作。項目工程師、施工技術人員、試驗人員、材料人員等都各自負責其中某一部分資料的編制與管理,缺一不可,但是經常出現互相間缺少交流,導致施工技術資料中各工種間的技術資料交圈不吻合。

4.資料利用率低下

工程施工過程出現問題時,沒有及時查閱施工資料的習慣,而是憑經驗,憑記憶查找問題。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現質量缺陷,沒有及時到城建檔案館查詢工程技術資料,而是找原參與建設施工人員了解隋況,憑記憶準斷。沒有發揮施工資料的查詢和依據作用。

5.缺少信息化管理

中小型建筑企業信息化管理較弱,還拘泥于傳統的紙質化管理,資料管理人員在施工資料的分類、歸類、整理上完全憑借工程經驗或者照搬別的工程資料管理目錄,檢索依靠人工檢索,工作效率較低,工作成果離標準化尚有距離。

四.施工資料管理對策分析

1.加強組織建設,提高重視程度

成立由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組成的施工資料管理和監督機構,定期檢查施工資料管理工作,每個分部工程完成后進行大查,并及時歸檔。選派懂業務、精管理、有責任的優秀人員擔任專職資料管理員工作,統一負責對工程項目施工資料的整編工作,專門劃出資料存檔的場所,確保施工資料保存的安全性。

2.制定資料管理規范

建立施工資料管理制度,細化施工資料管理的各個環節,明確資料管理員的工作職責。具體內容包含:資料管理流程、崗位設置、書寫規范、依據規范、資料內容、移交實檢,歸檔職責、存檔辦法等。

3.提高資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

加強資料員及有關技術人員的培訓,定期組織學習,培養一支有理論、懂技術、會管理、業務精的施工技術資料管理隊伍,使各資料編制相關人員更新觀點、提高認識、由被動變主動,認真理解和落實國家施工技術資料管理的規程,提高施工資料管理水平。

4.將施工資料管理納入年終考核

施工資料的整編和歸存重在同步:施工資料收集與施工過程同步,施工資料驗收與工程項目完工驗收同步,規范日常管理,保證雙同步。各資料編制相關人員的資料管理工作納入年終考核。

5.建立激勵機制

資料員薪資結構打破常規,采取低底薪,高獎勵制度。以資料的規范性、及時性、完整性、真實性為權重內容,細化考核內容,重獎重罰。相關技術人員考核加入資料編制與管理內容,加強各工種之間的溝通,實現工種資料間交圈吻合。

6.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推廣和應用,施工資料

開始信息化管理。通過開發施工資料管理軟件,依托數據庫實現對施工資料的分類、歸類、處理以及檢索,推動施工資料管理規范化和高效化。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資料管理是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重要組成部分,真實客觀的記錄施工全過程的情況和數據,是施工過程和后續工程維修管理的紐帶,施工資料的好壞―定程度上反應了建筑企業的管理水平。建筑企業必須充分認識到施工資料的重要性,軟硬并舉,信息化管理,切實的落實建筑施工資料的各項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王友軍 韓金 謝士杰 施工資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期刊論文]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26期

[2]唐孝敏 淺談施工管理中工程資料存在的問題及如何改進[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年17期

[3]黃勇瑞 論石油化工建設工程中資料管理的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期刊論文] 《廣東化工》-2010年12期

[4]呂仁軍 關于工程建筑中竣工資料管理的幾點粗淺看法[期刊論文] 《山西建筑》-2010年35期

[5]羅文生 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簡議[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年21期

[6]梁春花 淺談建筑工程施工資料管理[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年15期

第7篇:同步技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地鐵工程測量

 

地鐵工程施工測量的施測環境和條件復雜,要求的施測精度又相當高,必須精心施測和進行成果整理,工程測量成果必須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論文參考網。

地鐵工程測量的測量特點

(1)車站包括主體結構、出入口和風道。采用明挖及蓋挖順作法施工方法,施工工藝復雜,工序轉換快,地下施測條件差,測量工作量大。

(2)地面導線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由地面傳遞到地下,必須保證精度,且要布設形成檢測條件并經常復測控制點。

(3)對于車站主體結構,凈寬尺寸在建筑限界之外,還應考慮如下的加寬量:50mm綜合施工誤差+H/150鉆孔灌注樁施工誤差及水平位移。論文參考網。

(4)區間暗挖先通過豎井,再通過橫通道分別進入左、右線隧道,并且曲線半徑較小,造成了后視距離短、轉角多,給正洞內導線延伸帶來一定難度。

平面控制測量

根據地鐵工程特點,利用建設管理方提供的測量控制點,在場區內按精密導線網布設。

精密導線技術精度要求:導線全長3~5km,平均邊長為350m,測角中誤差≤±2.5″,最弱點的點位中誤差≤±15mm,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8mm,方位角閉合差≤±5(n為導線的角度個數),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1/35000;導線點位可充分利用城市已埋設的永久標志,或按城市導線標志埋設。位于車站地區的導線點必須選在基坑開挖影響范圍之外,穩定可靠,而且應能與附近的GPS點通視。

車站平面控制測量

利用測設好的平面控制網,以車站的兩個軸線方向為基線方向,直接把軸線控制點測設于車站基坑邊,經檢查復核無誤后,設立護樁,利用軸線控制點通過全站儀把車站軸線直接投測到基坑內,并對車站結構進一步進行施工放線。若受場地影響,為保證測量精度,也可按以下分步方法進行測設。

區間暗挖隧道平面控制測量

施工豎井平面尺寸較小,井深多在20米左右,擬采用豎井聯系三角形測量,即通過豎井懸掛兩根鋼絲,由近井點測定與鋼絲的距離和角度,從而算得鋼絲的坐標以及它們的方位角,然后在井下認為鋼絲的坐標和方位角已知,通過測量和計算便可得出地下導線的坐標和方位角,這樣就把地上和地下聯系起來了。

施工放樣測量

施工中的測量控制采用極坐標法進行施測。為了加強放樣點的檢核條件,可用另外兩個已知導線點作起算數據,用同樣方法來檢測放樣點正確與否,或利用全站儀的坐標實測功能,用另兩個已知導線點來實測放樣點的坐標,放樣點理論坐標與檢測后的實測坐標X、Y值相差均在±3mm以內,可用這些放樣點指導隧道施工。也可用放線兩個點,用尺子量測兩點的距離進行復核,距離相差在±2mm以內,可用這些點指導隧道施工。

暗挖區間隧道施工放樣主要是控制線路設計中線、里程、高程和同步線。隧道開挖時,在隧道中線上安置激光指向儀,調節后的激光代表線路中線或隧道中線的切線或弦線的方向及線路縱斷面的坡度。每個洞的上部開挖可用激光指向儀控制標高,下部開挖采用放起拱線標高來控制。施工期間要經常檢測激光指向儀的中線和坡度,采用往返或變動兩次儀器高法進行水準測量。在隧道初支過程中,架設鋼格柵時要嚴格的控制中線、垂直度和同步線,其中格柵中線和同步線的測量允許誤差為±20mm,格柵垂直度允許誤差為3°。

高程控制測量

(1)車站高程控制測量

對于車站施工時的高程測量控制,利用復核或增設的水準基點,按精密水準測量要求把高程引測到基坑內,并在基坑內設置水準基點,且不能少于兩個,通過基坑內和地面上的水準基點對車站施工進行高程測量控制。

(2)區間隧道高程控制測量

區間隧道高程測量控制,通過豎井采用長鋼卷尺導入法把高程傳遞至井下,向地下傳遞高程的次數,與坐標傳遞同步進行。論文參考網。先作趨近水準測量,再作豎井高程傳遞。

地下控制網平差和中線調整

隧道貫通后,地下導線則由支導線經與另一端基線邊聯測變成了附合導線,支線水準也變成了附合水準,當閉合差不超過限差規定時,進行平差計算。

按導線點平差后的坐標值調整線路中線點,改點后再進行中線點的檢測,直線夾角不符值≤±6″,曲線上折角互差≤±7″,高程亦要使用平差后的成果。

隧道貫通后導線平差的新成果將作為凈空測量、調整中線、測設鋪軌基標及進行變形監測的起始數據。

參考文獻:《城市測量規范》CJJ8

《地下鐵道、輕軌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50308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

《工程測量》 邵自修 冶金工業出版社 1997

《工程測量》 揚松林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2

《測量平差基礎》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1994

第8篇:同步技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 圖書館學位論文管理再利用

1.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重要性

1.1學位論文的學術性質和學術價值決定了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必要性

學位論文通常指博士或碩士研究生為了獲取學位資格,向學校或其它學術機構提交的學術研究論文。它是學位申請者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科學研究的總結,是具有一定獨創性的一次文獻。論文的選題一般都是結合導師的科研項目,所探討的問題相對專一,對問題的闡述詳細、系統且不乏新穎的學術思想和獨到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本專業的前沿領域和重要問題。因此,學位論文與普通科研論文相比,具有文獻分析面廣、數據與圖表量大、理論分析充分且深刻、參考文獻大等特點。基于以上原因,學位論文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是進行學術研究等工作必不可少的文獻資源[1][2]。

根據檔案法和有關規定,教育部和國家檔案局制定了《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已經公布并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高等學校應當對紙質檔案材料和電子檔案材料同步歸檔。其中教學類文件材料的歸檔按原國家教委、國家檔案局的《高等學校教學文件材料歸檔范圍》的相關規定執行。在《高等學校教學文件材料歸檔范圍》中,第十條為優秀的、典型的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及評審意見。第十一條為研究生及碩士、博士學位獲得者的名冊、學位論文及有關審批文件。因此,電子檔案材料的歸檔是必須的。

1.2山西師范大學的快速發展要求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進一步完善

山西師范大學創建于1958年,前身是晉南師范專科學校,1964年升格為山西師范學院本科院校,1984年更名為山西師范大學,1999年山西省職業師范專科學校和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并入,至今已經走過了50年的風雨歷程。

隨著該校博士點的申請成功,該校已經具備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的學位授予資格,未來還會迎來更好、更快的發展。學生人數的增加,學科的發展必然要求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進一步完善。

2.校圖書館學位論文的收藏、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山西師范大學學位論文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校逸夫圖書樓310室是博碩論文庫,從中可以獲取紙質版和電子版的碩士論文資料。其中電子版的碩士論文是從1994年至今的,并且大部分為Word格式。而歷年的學士論文資料只能從各學院獲得。

第二,學位論文的Word格式存放不僅占用內存空間大,并且安全性差。

第三,該校要求碩士畢業生在離校前必須將紙質版和電子版的學位論文直接提交給校研究生處存檔。其中電子版的論文資料采用文件夾嵌套形式存放和管理,由于審核力度不夠,因此提交的電子版論文在格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很多學生把封面、摘要、正文等分別存放在多個Word文檔中,給電子論文的管理和電子論文的入庫帶來了很多不便。而學士論文的存放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第四,校圖書館自建資源中提供了一個VF開發的博碩論文摘要查詢系統,但它只提供了簡單的論文摘要查詢功能,沒有實現論文全文在線閱讀、論文提交和論文下載等功能,這樣的系統不利于學位論文的再利用。

第五,校圖書館數字化文獻資源中提供CNKI系列數據庫(清華同方),但是CNKI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沒有山西師范大學的論文資料。

第六,碩博論文庫設在逸夫圖書樓,屬于新教學樓,很多學生不了解情況,此閱覽室參閱人員相對較少,因此,本校學位論文的再利用率非常低。

3.加強學位論文管理和再利用的措施和建議

3.1加強對學位論文管理的重視

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統一學位論文組織形式。在對原規范進行合理的完善和補充后,出臺一份新的、細化的論文組織形式規范文件,并具體落實到各學院。畢業生在論文答辯完成后要提交一份格式正確的學位論文電子版,并且要求相關人員審核電子版格式正確后學生方可畢業離校。

第二,pdf格式的文件占用內存小且安全性好,排版成功后不易被修改。因此,校方應該要求各學院相關人員進行Word格式轉pdf格式的技能學習。經過這樣的嚴格要求,相信一兩年之后的學位論文都將以pdf格式提交,減輕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勞動量。

第三,對論文答辯為優的學士論文進行歸檔。

第四,一些技能性要求比較強的專業,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以開發軟件系統作為論文的支撐,除提交電子版的學位論文外,還需同步將另外兩份文檔提交。一是將所開發軟件系統打包后提交;其次為一份日志文檔,將系統使用說明做簡要介紹。

第五,圖書館采用一些措施加強宣傳,積極提倡大家利用本校學位論文資源進行學術研究和論文撰寫等工作。

第六,開發一個基于山西師范大學,功能完整的學位論文檢索系統。

3.2基于山西師范大學的學位論文檢索系統

3.2.1開發檢索系統益處

首先,學校本科生在大三階段要選擇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和畢業論文題目進行學士論文的設計、開發和撰寫,很多學生在選擇導師和選擇論文題目時存在很多疑惑。開發一個學位論文檢索系統能夠讓他們很快查詢和了解相關導師的研究方向,盡快鎖定自己的論文方向。

其次,碩士研究生在入學后,需要和學院溝通選擇自己的導師并開展科研工作,但是很多人對各導師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內容了解不足,所以檢索系統的開發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最后,檢索系統的開發讓導師的指導作品和學生的學位論文公開化,論文的公開化是一種內在的激勵機制,必然帶來本校學位論文質量的顯著提高。

因此,為了實現該校畢業論文,特別是碩士畢業論文的再利用,設計和開發一個基于山西師范大學,功能完備的學位論文檢索系統是非常必要的。

3.2.2檢索系統功能

第一,功能完整。學位論文檢索系統是一個集注冊登錄、論文提交、論文檢索、論文統計、論文評價、后臺管理為一體的系統,其中論文檢索為核心模塊。

第二,論文提交模塊包括論文電子表單的提交和論文全文的上傳。

第三,系統應該設有審核機制,相關人員可以直接進入后臺對已經上交的論文信息進行審核。

第四,論文檢索模塊應具備初級檢索和高級檢索功能,并具備兩種匹配方式即模糊匹配和精確匹配。

第五,學生登陸系統后可在線查看論文全文并免費提供全文下載功能。

第六,系統需收錄山西師范大學1994年至今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2500余篇。

第七,論文表中的字段分為:基礎檢索字段、排序輔助字段、審核字段、上傳字段、圖書館收錄字段,其中論文編號是主鍵,學生學號是外鍵。基礎檢索字段還需包括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導師姓名、導師單位、學位級別(碩士或博士)、學位類別(全日制或教育碩士)、論文類型(應用型或基礎型)、學科門類、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學科專業備注、學位授予年度、中文題名、英文題名、中文副題名、英文副題名、中文關鍵詞、英文關鍵詞、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等。

3.2.3相關度檢索排序算法

深入研究高校學位論文管理中學位論文檢索算法。傳統的基于查詢項匹配的檢索算法存在返回信息過多,且查全率、查準率不高,用戶篩選不方便等問題[4]。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一種相關度檢索排序算法,已應用于山西師范大學學位論文檢索系統。

采用非全文索引,即只對論文題名(caption)、關鍵詞(keywords)、摘要(abstract)建立索引,然后用Lucene中文分詞器對caption、keywords、abstract及用戶輸入的檢索詞進行分詞處理。在分詞處理的基礎上實現檢索和排序。

相關度檢索排序算法[3][4][5],主要包括三個步驟。第一步,選擇學科門類。教育部公布的十二個學科門類分別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學科門類下設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由于用戶一般會選擇相同或者相近的專業進行查詢,因此學科門類的選擇和限制能夠很好地解決“一詞多義”問題。

第二步,采用“檢索項+caption+keywords+abstract”組合查詢技術,并去除重復項,得到檢索結果集。論文的關鍵詞一般為四到六個,能有效地表征論文的主題。但是由于用戶提取關鍵詞的能力參差不齊,所以關鍵詞不能很好地代表全文。本文提出“caption+keywords+abstract”組合能夠更好地代表全文,能夠很好地提高查全率。

第三步,計算相關度,并按照相關度的大小,對檢索結果集重新排序。位置因子中caption優先級別為一,keywords優先級別為二,abstract優先級別為三。優先級別相同的論文則計算檢索詞的詞頻,詞頻越高排序越靠前。本原則能夠很好地提高查準率。

新算法較原算法在查全率和查準率方面有較大改進,用于學位論文檢索的效果明顯,且實用性很強、易于工程實現,基本滿足了高校學位論文檢索的需求。隨著各高校自主研潮的推進,開發和使用校本系統必將是一種趨勢。

相信隨著學校對學位論文管理的重視和學位論文檢索系統的使用,該校學位論文的利用率會很快提高,并且一定會帶來學位論文質量的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金春華.我國數字化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建設的現狀與建議,省略.

[2]趙嘉朱.中國學位論文管理的歷史回顧與前景展望.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4.

[3]袁銘蔚.基于本體的向量空間模型的壓縮算法.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12.

第9篇:同步技術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遠程教育,云計算,智能輔導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在繼續教育章節中,將“辦好開放大學”列為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的一項重要措施。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數字化教育服務體系,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在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教育信息的同時,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

建設開放大學要適應社會和學習者需求而定,面向地方、基層、農村和邊遠地區,在辦學的基礎上,開放大學還應利用網絡學習環境、多媒體教學資源及其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建設繼續教育的公共服務平臺,為學習者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服務。而云計算是面向服務的架構(SOA)、分布式計算、網絡計算和虛擬化等多種技術混合演進的結果,是一個龐大的虛擬化資源池(由硬件、開發平臺和服務等組成),上述資源可以動態地依據各種規模的負載進行自動配置,使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優化。所以,可借助云技術,為開放教學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服務。

云計算提供3個最基本的特征:第一個是基礎設施架構在大規模的廉價服務器集群之上;第二個是應用程序與低層服務協作開發,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第三個是通過多個廉價服務器之間的冗余,利用軟件獲得高可用性。而基于云計算的遠程教育智能輔導和答疑系統便是其中的第二種特征,即該系統與低層服務協作,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

云計算在教學領域中的遷移稱之為教育云,是未來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構架畢業論文怎么寫,包含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須的一切硬件和軟件資源,為開放成人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該平臺的建設關乎網絡環境中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質量。開放學員一般是在職人員,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但由于長期脫離理論、工作壓力大等原因,不可能完全理解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銜接,而在課程教學中,面對的學員學習背景、層次多樣化,造成學員知識點出現斷層現象,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利用云計算,為學員建立個性化智能化的輔導流程,進行虛擬答疑,提高學員學習效率。

二、已有教學輔導形式及其特點的分析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輔導,是指教育者依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自身教學經驗在固定空間(教室)、固定時間(統一上課時間)面向受教育者(一般在30人以上)進行講解的過程,在講解過程中,教師一般依據大多數者的可接受程度來安排教學進度。

現有的網絡教學平臺中的教學輔導,一般依據在線平臺,進入課程中,在該課程設置上一般包括教師管理、教學資源、師生互動、網絡服務等。

(1)在“教師管理”模塊中,一般是教師上傳各種資料,如:教學大綱、教學實施方案、課程說明、課程考核方案和其他教學信息等。

(2)在“教學資源”模塊中,一般是供學習者下載瀏覽各種學習的資料。

(3)在“師生互動”模塊中,最為常用的便是BBS,一般供學習者和教師進行網上留言核心期刊。

(4)在“網絡服務”模塊中,也只是提供電子郵件、數字圖書館等功能。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輔導是一種實時互動、同步交互的特點,教師可以依據當時教學情況靈活調整教學進度、模式等,與此同時,該方式受到時間、空間限制,不適合開放學員特點。

現有的網絡教學輔導雖然通過網絡作為媒介,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能夠為多數開放學院所接受,但明顯缺乏實時互動與同步交互。往往是教師上傳資料多日,學員才注意到,或是學員在BBS中留言,想要及時得到回應卻未能實現。實際上,現有的網絡教學是一種“大同步、小異步”的形式。

三、基于云計算的遠程教育智能輔導的規劃

云計算技術運用于開放教育輔導是具有實用意義的,基于云計算本身特點,可以將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向開放學院提供智能型云計算服務。現介紹遠程教育智能輔導平臺的架構。其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基礎設施模塊、應用接口模塊、教育應用模塊、學員應用模塊等。

(1)基礎設施模塊主要包括:服務器、存儲器、網絡設備和虛擬服務器、虛擬網絡等。

(2)應用接口模塊主要涉及開發環境、公用的應用程序接口、網絡服務等,主要是由開發人員進行的系統管理操作。

(3)教育應用模塊主要提供教學平臺、學習跟蹤和學習記錄數據庫、教學專家系統等。

(4)學員應用模塊主要面向開放學員,用于遠程登錄開放平臺畢業論文怎么寫,在線學習、查閱教學資源,智能輔導系統記錄的學員個性化學習數據,制定出適合該學員學習進度,為每個學員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課程間知識點的鏈接,方便學員理解掌握教學內容。

在云計算模式下,首先由課程專業教師依據課程特點,多年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的課程重、難點以及學生對各要點的領悟掌握情況,建立較為初期的輔導數據庫系統,并結合已有的教學資源,創建在線測試系統(目前已實現)和知識點鏈接系統,依據學員測試結果,判定該學院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及知識點是否存在斷層,同步更新輔導數據庫,針對每一學員生成專屬的學習進度、學習內容(包括相關知識點的學習)。

四、基于云計算的遠程教育智能輔導的可行性

云計算是未來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構架,為開放教學提供各種教學活動所需的信息化服務。本文所提出的基于云計算的遠程教育智能輔導系統,就目前的技術水平和物質基礎而言,各市屬院校已基本實現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創建輔導數據庫的能力和開發智能輔導系統的實力。利用該系統,不僅保留了原有網絡教學輔導的優勢,同時增強了教學輔導的實時性和教學個性化要求,最大程度提高學員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整個開放教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康,鄭緯民.云計算:系統實例與研究現狀[J]. 軟件學報,2009,5.

[2]章澤昂,鄔家煒.基于云計算的教育信息化平臺的研究[J]. 技術應用,20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级全黄a | 国产91网 | 亚洲综合天堂网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 久久视频国产 | 国产页 |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软件 | 日本三级免费网站 | 在线看一级片 | 日韩久久网 | 日日干日日操日日射 | 亚洲成人一级片 | 久久91精品牛牛 | 国产日本精品 | 波多野结衣aⅴ在线 | 爱福利极品盛宴 | 国产97视频在线 | 免费人成在线 |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 | 日产一区两区三区四区 | 欧美美女色 |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一区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一区网站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美女福利视频 | 97国产免费全部免费观看 |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 久久视频在线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放器 | 免费成人一级片 | 香港黄页亚洲一级 | 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成人一区 | 午夜剧场成年 | 免费小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在线一区在线视频 | 欧美xo影院 | 日本成人在线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