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下語文重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hammerly(1982)把文化分為信息文化、行為文化和成就文化。行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實際行為、態度、價值等,它是成功交際最重要的因素。本次總結沾文化之光,把班級日常管理中的行為文化,與大家共享。
本學期班級名字定為正氣班,所以此次總結僅圍繞班級正氣行為文化而行。
一、班名的擬定
孟子曰:“吾善吾浩然之氣。” 文天祥語:“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正氣應該是人生存的最佳氛圍。雖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事實,但對于人生觀尚未確定、是非不辨、善惡不分的成長中的未成年學生,大多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班級正氣是學生成長的必備營養品
二 、樹班級正氣的點滴做法
1、合理利用教材載體
既于2010之后的2010年的愛國教育。結合時事和教材。時事不再回顧,簡單提及教材。八下語文,隨手拈來皆教育載體。《藤野先生》中的魯迅,《組歌》中的紀伯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的歐陽修……
2、打開班級正氣窗
每位同學都有以美的眼光發現和贊美班級正氣的權利,有專人書寫在班級“正氣窗”固定位置,每天每人都可沐浴到班級正氣的和煦春風。
3、培養骨干力量
本期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推行以導學稿為載體的自主學習模式,所以本期在培養班委和課代表的基礎上,重點培養了合作學習小組組長。這些骨干力量就是正氣的代表人物。
4、嚴抓紀律
本期以“進班即靜,入座即學”為班訓。根據學校所定入班時間進行嚴格的管理。班委全體成員,分工合作,輪流值日,對全班學生做出評定。以課前的紀律帶動課上紀律,為老師上課學生學習提供了優良的環境。把違背班訓的事情拒之門外。
5、綜合評定的過程化管理
學期初,對班委成員進行培訓,十位學生分工合作,各負其責,各司其職,依據一定的標準對全班學生進行品德、紀律、衛生、體健、文娛五方面的等級評定。
課代表依據一定的標準結合12位學習小組組長對全班學生學科學習情況進行評定。
事實說話,過程說話,數據說話,避免總評時憑感覺和靠關系所帶來的不公平。
6、德育教育案例化
本期班會依據學校制定的德育教育主題進行,班級德育教育主線依然是“去俗向雅”,本期的“去俗向雅”口號是“不跟邪氣跑” 。成功案例主要有手機拍美女、降龍十八掌、五毒奪魂散和降溫風波四大事件。(此四件事另文敘述)。
……
7、墻壁文化形德兼備
一、以人為本,“生成”于學習需求之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中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學定教”“順學而異”。而在課堂上要讓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充分的反映,就必須重視學生的質疑問難,并把它作為課堂展開的依據。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時,鼓勵學生在自己總結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圖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針對梯形的特殊性,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并啟發他們積極主動的尋找解決方案。一部分學生認為能否像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那樣,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來幫助面積的計算呢?有的提出能否用平行四邊形的推導方法。即割補法來求呢?也有一部分學生提出能否用分割法來把梯形進行分解呢?針對學生提問,第一種是課本中重點介紹的。于是把它作為重點問題,通過大家的共同動手探時,得出結論,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再通過進一步探討,將梯形進行割補。
這樣在學生的共同交流中解決第二個問題。而第三個問題是教師未曾預料到的,在此教師應舍得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由的進行探索。
學生通過在梯形中尋找已學過的圖形,幫助解決,從而讓學生在需求中生存學習的動力,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建立全方位的知識體系。
二、親歷過程,“生存”于合作探究之中
在探究學習中,往往結論不是現成的,學生會有多種思路,多種方法,往往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在合作交流中,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經驗、知識、思考、靈感興致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在師生、生生的思維碰撞中,許多新的“觀點”“方法”層出不窮。
在“長方體物品的捆扎”教學中,兩個長方體的捆扎,學生在初步擺放中將長方體做了以下安排:
在操作中對于(1)學生用十字法很容易扎好了,而(2)(3)用十字法來扎,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實踐操作中,學生經過反復嘗試發現用一個十字法不行,那就用兩個來試試。在協作中,學生成功地捆扎(2)(3)。在預設中,只是想學生能體會(2)(3)的擺放比(1)比較費材料,而學生卻想要更深的解決,經過操作碰撞,不僅解決了預設,還生成了對現實問題的解決意識。
三、提升素養,“生成”于適度拓展中
數學教學應當是開放和充滿活力的,雖然數學也有著它本身的領地所在,但在其他學科中,也不乏數學知識的影子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拓展思路,加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小東的一天》是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一節鞏固練習。
背景:
通常的練習課都是老師問、學生答,然后是一輪接一輪的題海練習,學生感覺枯燥單調,也容易疲勞。那么如何讓學生既鞏固了新知識,又對練習內容感興趣并積極學習呢。于是趁本次萍鄉市送培下鄉活動我設計了本節課。
主要流程:
在本課里以“小東的一天”為主流程,設計了:讀古詩說分數、看成語猜分數、看電視造句比賽、家庭作業、巧分西瓜、數學日記幾個環節。以孩子們的平常生活為背景,構建了一個虛擬人物“小東”為導線,設計了本節練習課。
教學目標:
(知識)鞏固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能力)培養學生交流、合作、推測、分析、發現能力
(情感態度)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數學、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重點:
對分數意義和性質的理解和在生活中的正確合理運用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題質疑
師:同學們,看到課題,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嗎?
生:想知道小東是誰?
他這一天過得怎么樣?
……
師:想知道這一切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一天活動展現
1.讀古詩說分數〈意義性質復習〉
小東:哈哈,大家好,我是小東,很高興認識大家,今天是星期天,媽媽又不在家,我可以玩個痛快啦!〈課件配音〉
師:小東首先打開他最愛看的一本《趣味數學》,嘿,一道有趣的題躍入他的眼簾:
《春》這首詩共30字,其中“春”字出現得特別多。請問:“春”的字數占全詩的幾分之幾?
春水春滿池,春時春草生。
春花綻春蕊,春雨伴春風。
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
師:同學們你知道答案嗎?
師板書學生的答案:
師:請大家觀察這幾個分數,你有什么發現嗎?可先與身邊的同學交流一下,再說給大家聽(分子分母不同、分數值相同、分數單位不相同等)
師:能具體說說這幾個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嗎?
他們的分數單位分別是多少?分數單位發生了什么變化?
為什么說這幾個分數的大小相等?根據是什么?
師(小結):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將分子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但分數單位會變,分母越小,分數單位反而越大。(板書:分數值不變,分數單位變了)
2.看成語猜分數
師:古詩里竟然也有數學知識,接下來又有什么有趣的題目呢,讓我們和小東一起繼續分享吧:
你能用分數表示下列成語嗎?
十拿九穩、百發百中、七上八下、百里挑一、九死一生……
師:猜謎,大家會嗎?好――看成語猜分數
3.造句比賽
師:同學們真聰明,看來猜分數難不倒你們,此時電視節目又吸引住了小A,節目里呀正在舉行造句比賽,語文課上的造句,同學們想不想在數學課上露一手呢。(規則:關鍵詞出現后,同學們搶答,集體評判。)
“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整數”、“分數”
師:剛才同學們都用自己的話描述了這幾種數的有關信息,如果我想將這幾種數的歸屬關系用這種表格表示出來,你會填嗎?
4.考考你〈習題〉
師:這時候,媽媽回來了,還抱回一個小東最愛吃的大西瓜。可是她一定要小東先做完作業再吃”。同學們,咱們幫幫他吧。(不抄題,只在稿紙寫答案)
(1)看圖寫陰影部分所表示的分數
〈略〉
(2)我們班有男生()人,女生()人,男生人數是女生的,女生人數是男生的,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
(3)2讀作,它的分數單位是,
有個這樣的分數單位,至少再添上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它就能變成整數。
(4)分數單位是的最大真分數是 ,最小假分數是,
最小帶分數是。
(5)a是自然數,如果是假分數,是真分數,那么a是。
(6)分數和相比較,的分數單位比較大,
的分數值比較大。
5.巧分西瓜
師:感謝同學們的幫忙,小東終于順利完成作業,他很快就將西瓜平均分成四大塊:媽媽一塊,妹妹一塊,自己一塊,留一塊給爸爸。不料小妹死活不肯,她硬是要三塊,怎么辦呢?這可急壞了小東,同學們,在每人分得同樣的前提下,請你們用學過的知識,幫小東想個辦法好嗎。(小妹可分得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6.數學日記〈找錯并合理安排〉
師:小東順利完成了作業,又吃上可口的西瓜,這心里呀非常舒坦,于是高興地寫了篇日記,請看:
2008年4月27日 星期天 晴
這個星期天我過得真愉快,你想知道我這一天是怎么度過的嗎?我呀――在()的時間里看了我愛看的課外書;在()的時間里欣賞了我喜歡的少兒節目;在( )的時間里我按時完成了作業;還有( )的時間嘛,當然就是吃東西和睡覺啦!
師:同學們,看了小東的日記,你發現有什么問題嗎?跟同學交流再發言,假如你是小東,你會怎么安排自己的一天呢?
三、總結
同學們,通過小東一天的活動,你有什么收獲?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數學知識嗎?……數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就看我們怎么去發現、運用和解決它了。下課
教學反思:
1.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
我們常用的情境有童話情境、生活情境和游戲情境等,在本課里我是圍繞“小東的一天”模擬了一個學生平常的生活情境。
2.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環節的設計沒有定論,但是一定要做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讓學生在玩玩樂樂中、充滿激情地去解決問題。在本課里以“小東的一天”為主流程,設計了:讀古詩說分數、看成語猜分數、看電視造句比賽、完成作業、巧分西瓜、日記合理安排一天,幾個環節。讓學生在平常的生活中發現、運用并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解決現實中的生活問題。
3.精心選擇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