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稅源經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縣域經濟宏觀運行中優勢與劣勢、潛力與不足
為了準確把握元氏縣經濟運行的態勢,筆者先后對幾年來全縣經濟諸多指標進行了比較分析,主要表現在:
(一)發展動力和投資環境的不足,使區位優勢在經濟增長中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我縣最大的優勢是交通優勢和地緣優勢。毗鄰省會,交通發達,這樣的優勢興起了巨資投入的蟠龍湖、聞名全國的交通運輸業。但由于經營、市場等多重因素,蟠龍湖旅游一直波瀾不興,運輸業也幾經反復。交通發達是優勢,但減少了物流的中轉,再加上市場建設的不足,使元氏沒有形成大的商品集散地。
(二)區域經濟競爭力的不足,使經濟總量和縣級財政的穩定增長缺少依托。首先,從環境競爭力來看,市場發育的初期化和經濟環境的不盡人意,使我縣缺乏諸如正定板材市場所具有的內在發展動力。表現在宏觀上,則是元氏經濟的輻射圈狹窄,在大市場中缺乏吸引力。其次,從科技競爭力來看,技術創新能力只集中于化工總廠、熱電廠等少數企業。
(三)縣域經濟“長腿”、“短腿”的并存,使優勢行業的進一步擴張受到限制。縣辦工業作為骨干、支柱行業,在經濟增長中一枝獨秀。而民營經濟(鄉鎮企業)作為縣域經濟的主體,一直處于遲滯發展狀態,形成“短腿”。近年縣辦工業上繳稅收的年均增長率達到21.1%,而私營經濟的稅收增長率僅為12%。私營經濟的長期遲滯發展使財政收入越來越倚重于縣辦工業的發展,使優勢企業難以得到“休養生息”的時機,長遠發展必然會受到影響。
以上問題僅僅是宏觀經濟的淺析,缺乏應有的系統性,而大量的問題還存在于行業、產業和企業發展之中。
二、縣域經濟分板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縣辦工業
1.骨干企業能否實現由滾動發展向超常發展的跨越,成為全縣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河北誠信有限公司、石家莊永清實業有限公司是我縣工業領域里的“大哥大”,也是我縣經濟大廈的兩個頂梁柱。近幾年來,兩家骨干企業大力實施內涵式滾動發展戰略,通過增上項目,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由于其產品的擴規是建立在不斷進取的科技創新之上,也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近兩年,兩家企業完成稅收8500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36%,對財政的支撐作用日益顯著。新上項目的后勁很足,今年投建的苯乙睛二期擴建等項目竣工后,明年這兩個企業新增利稅將達到1000萬元。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在企業發展中,他們依賴外來和內在的科技力量,降低成本,推進規模擴張,使單個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都達到了國內領先。如誠信公司主導產品液氰占據了國內市場的1/3,深加工產品丙二酸二乙酯國內市場的占有率為80%,但是其環保問題也非常嚴重。其產品結構的調整方向就是圍繞環保大力延伸以氰化鈉為產業鏈的精細化工系列。隨著下游產品的開發,產品的市場獨特性優勢越來越少,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對科技創新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從其自身的管理水平來看,由于其脫胎于縣辦小企業,其人才、資本、企業文化的積累程度還很低,而這些因素正是制約其由滾動發展向跳躍式跨越的關鍵問題。
2.困難企業能否亮點頻現,形成項目建設新的活躍點
培育“小巨人”群體是發展我縣經濟“長腿”的關鍵舉措,在近幾年的項目帶動戰略實施中,誠信、永清實業形成了“小巨人”集團的第一梯隊,而作為效益增長第二梯隊的化肥廠、紡織廠、以及其它幾個規模較大企業,由于產品結構不合理、企業歷史包袱沉重以及管理體制等原因,出現經營困難、效益嚴重滑坡現象,企業面臨嚴峻的生存危險。這些中型企業的擴張型生產,雖然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市場需求,但目前來看短期內難以產生較好的效益。
3.微困企業能否完善自我造血功能,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去年,在我縣入統的25家縣屬工業企業中,實現利稅50萬元以上的企業只有化工總廠、永清實業、槐陽碳素、聯興公司4家。其余21家企業上交稅金僅占整個縣辦工業的15%。大多數企業產品幾十年一貫制,開拓市場的能力無從談起,因此在全縣經濟增長作用不大。但其廠房廠地大多完好,在企業占地日趨緊張的今天,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如何激活這些微、困、虧企業,是加快我縣工業發展的一個難點問題。
(二)鄉鎮企業與個體私營經濟
多年來,我們對全縣鄉鎮企業的評價是:七個支柱行業,八個專業村,經濟走廊和小區建設得到較快發展。但是這僅僅是是量的統計,規模很小,難成優勢。如建材行業,有廠家40多個,大多數是磚窯、灰窯。有的行業雖有規模,但風光不再。造紙行業,也僅有金鵬紙業一個廠家和南佐幾個紙包裝加工戶,點多勢弱,名不符實。專業村發展,雖有梨村合線、趙堡塑料等幾個專業村,但仍是“大群體、小規?!钡牟季?,作坊式加工檔次太低,綜上所述,我縣鄉鎮企業、私營經濟有發展、有問題,“短腿”局勢還未根本改觀。
三、對策建議
(一)縣辦企業骨干企業。一是加大投入,建立全方位的科技創新體系,搞好大項目和小品種規模項目的開發。二是建立以嚴密的制度、精細的管理為基礎的現代企業制度。三是建立以統一的經營理念、服務宗旨、企業信條和奮斗目標為核心的企業文化,使企業的檔次實現質的飛躍。困難企業由于它們的技術創新的薄弱性、體制的呆滯性,使企業在很大程度上被市場所左右。因此,這些企業要走出困境,也必須在產品結構、產品創新和轉換機制上下功夫。在具體措施上,應因廠制宜、因企施策,對癥下藥。如對紡織廠等資金缺乏、債務沉重的企業,可采取切塊分割、剝離核銷債務等方法,以體制改革換取企業生機。對化肥廠等設備陳舊、產品老化的企業,必須轉制和轉產雙管齊下,對聯興公司等產品有銷路、經濟效益較穩定的、職工有購買能力和購買積極性的企業,可采取“國退民進”等多種形式,深化產權制度改革,使之及早成為項目建設新的活躍點。要下決心甩掉、放開一批微虧企業。對管理不善、人心渙散、扭虧無望企業,可以采取租賃、拍賣的辦法,借智啟動企業發展。
關鍵詞:國際經驗;稅源管理;分類管理
稅源管理是以現行稅法為基礎,實現納稅人的納稅申報的稅收收入最大化所進行的管理活動,既是稅收征管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稅收征管工作的核心。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稅源管理工作,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這些國際經驗對中國的稅源管理工作有著很大的借鑒作用。
一、國外稅源管理的經驗
1.科學配置機構,降低稅收成本。國際上,稅務管理機構的設置不完全按照行政區劃進行,通常根據經濟區域范圍、稅源集中和分散程度、納稅大戶的分布情況、納稅人的分類情況,設置區域性稅務機關及其派出機構以及若干稅收征收(服務)中心。新加坡設立常規的稅源評估部門,有對個人評估的納稅人服務部、對公司法人評估的公司服務部、對重大稅案調查的稅務調查部等,是按照納稅人對象來設置機構。阿根廷國家稅務局下轄24個分局,其中在稅源集中、經濟發達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省設9個,依據稅源分布跨省設15個,其設置稅務機構的根據就是稅源分布和經濟區域來劃分。 對納稅人分類管理、提高稅收效率。很多國家為提高稅收管理效率,通常對納稅人進行分類管理,對不同的類別采用不同的管理辦法。澳大利亞稅務局按照規模將公司分為三類(大企業、中小企業、更小企業)進行監控。成立專門的機構對大型企業進行管理,一方面為這些大公司提供優質的納稅咨詢服務;另一方面增強對其監控的力度。荷蘭把納稅人分為個人、中小公司、大公司、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公司等四種類型,并分別設置管理機構進行管理,使管理更有針對性,強化了對重點稅源的監控。阿根廷是將納稅人按大、中、小戶歸類,側重抓好年納稅額占全國稅收總額過半的大戶,不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 強調納稅風險評估和分析。納稅風險評估被作為新加坡稅務局的稅源管理核心工作,貫穿于稅款征收、日常管理等各環節,是對納稅人進行稅源管理和監控的最有效手段。澳大利亞國稅局認為納稅人實行自行申報、自行審核后,效率提高的同時風險也增大了,因此必須對納稅人資料進行分析,重點是進行納稅風險評估,評估人員將來自稅務當局數據信息庫、銀行、海關、移民局、證券市場的內、外部信息輸入由專家設定的標準模型中,自動生成評估報告,主要有財務分析、欠稅情況分析、征收情況分析、營業行為報表等,得出分析結論。把納稅人按風險大小分級,實行區別管理。對遵從度高的納稅人主要是自我管理、自行申報、自行審核的策略,稅務機關只是簡單的監督與觀察;而對于抵觸稅法、遵從度較低的納稅人,管理具有強制性。 多渠道交換信息,重視稅源管理信息化。澳大利亞不但在全國稅務機關內部全面運用計算機系統管理納稅申報、辦理出口退稅、處理公文流轉等日常管理工作并實現了全國聯網,而且與政府的有關部門如海關、保險、金融及大企業實現了互聯,為其有效實施稅源管理及有針對性地開展稅務審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美國稅源管理智能化程度比較高,計算機電子化系統由東海岸國家計算中心和按地區設立的十個稅務征收中心組成,納稅人的報稅資料輸入電腦后,電腦會自動進行邏輯審核,并以此估算其稅款,自動進行評估,旨在追求納稅評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權威性。 加強宣傳、實現納稅服務經常化與多元化。為納稅人提供廣泛、周到、多元化的稅法宣傳和優質納稅服務,為稅源管理創造條件,提高納稅遵從度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常用的做法。除傳統宣傳方式以外,稅法宣傳廣泛運用高科技手段,如多媒體、flash、dvd軟件、網絡等,還注重個性化的宣傳。在澳大利亞,稅務機關每年都會派出高級官員與前三十名的集團公司進行溝通,討論公司重大經營活動及稅收遵從問題。稅務機關還定期邀請行業和經濟方面的專家參與稅源管理工作,使稅務官員們更好地了解大公司在經營中所處的經濟和行業環境,以增強稅務官員的管理能力。
德國成立了納稅人協會,辦有《納稅人》月刊,并建立了專業數據庫,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為會員提供稅務信息服務。
二、對中國稅源管理的啟示
1.以稅收風險管理為導向,合理配置機構和資源。稅收風險管理是稅務機關以納稅遵從最大化為目標,科學實施風險目標規劃、識別排序、應對處理和績效考評,力求最具效率地運用有限征管資源不斷降低納稅遵從風險、減少稅收流失的過程。結合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程度、經營者素質、企業效益等因素綜合評價確定高風險稅源點的區域、行業、企業。分行業、分稅種、分區域進行橫向縱向比較,確認為稅源管理風險點。根據風險發生的規律,通過建立風險特征指標和風險特征庫,對風險數據信息進行掃描、分析和篩選,找出遵從風險易發生的領域、環節和納稅人群體。按照稅收風險管理的需要,建立起適應風險管理的稅源管理機構和崗位,在合理的稅源管理機構和崗位的基礎上,建立縱向互動、橫向聯動、內外協作、運行順暢的立體化運行機制,實現有限征管資源的有效整合、優化配置。以是否有助于促進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的不斷提高,是否有利于最具效率地降低納稅風險、促進納稅遵從來規劃和展開,并以此作為衡量、檢驗資源整合配置、流程改造是否成功的標準。 加強稅源信息交換,實現信息來源多元化。與納稅人稅源相關的信息多種多樣,由許多不同層次和不同地區的稅務機關以及相關部門掌握的,涉及到工商、海關、財政、統計、土管等行政部門以及銀行、電力、審計、評估等機構和企業的數據。因此,加強稅源管理必須保證相關部門所掌握信息的有效交換傳遞。目前,中國稅務部門已著手于稅源管理手段的信息化進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金稅工程、評估系統、防偽稅控、稅控收款機等。但是,由于中國稅源管理信息化工程起步較晚,與西方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體現在:現有稅源管理采集數據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稅源管理信息分析應用水平較低、對數據的挖掘利用程度不高。為了更好地應用信息化手段對稅源管理進行強化,建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加快網絡社會化進程。網絡社會化,就是使計算機網絡從稅務部門向社會各部門延伸,實現各部門的數據共享,使稅務機關充分了解納稅人的各項納稅資料。(2)建立稅源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以稅源信息采集、加工、利用(包括稅收風險評估分析)為主線的稅源管理信息系統,以增強稅務部門的信息采集、利用、管理能力,加強稅收風險的分析和評估。(3)建立稅務決策分析系統。建立起功能齊備、協調高效、信息共享、監控嚴密、安全穩定的稅務決策分析系統,充分利用采集、整理的數據資料,向決策層提供有價值的決策信息。 專業化的分類管理。按照納稅人的稅源規模、稅收風險、納稅遵從的不同進行稅源分類,進行分類管理,將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把納稅人按風險大小分級,實行區別管理,將稅源管理指向由管理所有納稅人轉為管理有風險的納稅人,將有限的稅收管理資源由用于管好所有納稅人轉為優先用于遵從風險較高的納稅群體和領域,可加強管理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針對不同稅收風險的納稅人進行不同的稅收監控和審計措施。對遵從度高的納稅人采取寬松措施,由納稅人進行自我管理、自行評估,稅務機關只是簡單的監督與觀察;對稅收風險高、納稅遵從度低的納稅人采取嚴厲措施,實行全程監控、全面跟蹤、全面審計。針對不同規模的納稅人設計不同的稅源監控、管理方案。將大型企業集團集中到國家稅務總局進行管理,對他們實行稅務審計為主的管理措施。對中、小型企業實行以納稅風險評估為主的稅源監控辦法,對這些企業仍然采用屬地管理辦法。 加大宣傳力度,提供優質納稅服務。涉稅宣傳近年來在中國得到不斷改進,涉稅宣傳的方式也發生了不少變化,充分學習借鑒發達國家這方面的經驗,運用免費電話服務、免費提供納稅手冊、利用廣播電視等宣傳媒介、開設稅務課程等方式,為納稅人提供全方位和詳盡周到的納稅服務,真正建立起“為納稅人服務”的現代稅收征管基礎。稅源管理的最終對象是納稅人,要高度重視納稅人納稅主體地位,沒有良好的服務體系作保障,沒有廣大納稅人的積極配合,就不可能搞好稅源管理。因此要建立以納稅服務為中心的工作模式,將現有的重征管、輕服務的征管模式,轉變為重服務、重稽查的模式,加快由單純執法者向執法服務者角色的轉換;為納稅人提供經常化和多元化的全程涉稅服務。
在稅務局與納稅人所打交道中,應加強與納稅人的溝通,充分了解納稅人的愿望與要求,對納稅人進行細分,使納稅服務在普遍化的基礎上兼顧個性化,為納稅人提供個性化服務。
:
[1]郭弛.澳大利亞稅務管理的經驗及借鑒[j].涉外稅務,2004,(8):50-53.
高春發,王靜梅.從阿根廷稅務狀況看中國稅收征管[j].黑龍江財會,2001,(11):50-51.
吳潔蕙.澳大利亞稅源管理及對中國的啟示[j].涉外稅務,2007,(3):48-51.
李中華.發展中國家稅源控管的經驗借鑒[j].當代財經,2004,(4):54-56.
嚴明,越祥蘭.借鑒國際經驗加強稅源管理[j].稅收征納,2003,(1):9-10.
吳潔蕙,葛敬書.美國稅源管理經驗[j].經濟縱橫,2007,(6):66-67.
關鍵詞:資源稅;稅制改革;計價征收;影響
國務院《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確定了2010年九大重點改革任務,其中一項就是要求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完善企業所得稅和消費稅制度。這一舉措將極大地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有效提高資源開采使用效率、降低社會成本、促進環境改善,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資源稅改革的主要內容
資源稅改革主要包括三項內容,即擴大資源稅的覆蓋范圍、提高資源稅稅率、改變資源稅計征方式。
首先,進一步擴大資源稅的范圍,對開發、利用應稅自然資源的中外納稅人統一征稅。資源稅涉及的內容不僅包括自然資源,還包括了以自然資源為基礎開發產生的能源。征稅范圍將涉及石油、煤炭、天然氣、礦產、鹽、土地、森林、草原、灘涂、地熱、水、電等能源和資源。
其次,逐步提高資源稅稅負水平。結合資源產品價格調整和收費制度改革,適時取消不適當的減免稅,提高資源稅稅率,調節資源開采企業的資源級差收入。
最后,完善資源稅計征方式。改革“從量定額”征稅為“從價定率”征稅。從量征收的方式不僅不能反映價格波動,還導致資源收益分配不合理,而從價征收的方式可以有效改變這一現狀,并實現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之間的平衡。
二、資源稅改革對企業等微觀主體的影響
1.加大企業經營運作成本
資源稅稅制改革無疑將加大資源類生產企業的營運成本,尤其是資源開采企業和資源、能源消耗大戶。因為按照從價計征,其資源稅可能比原來按從量計征高出很多,財政部財科所一份關于資源稅的研究報告建議,資源稅改為從價定率征收后,具體稅率應為銷售價格的5%~15%。提高資源稅還將提升下游產品的制造成本,減少下游產品的利潤空間,降低相關產業的投資收益率。這將迫使企業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改進生產流程,實施循環生產和清潔生產,從而進一步規范企業的資源開發和使用行為,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
2.促進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
資源稅實施價外征稅,通過稅負傳導,必然提高資源類產品如煤電油氣的價格,加大居民或消費者的生活成本,使消費者成為資源稅稅負增加的重要承擔者。這將對人們的資源消費行為產生較大影響,有效遏制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生活方式,促進人們節約用電、合理用水,引導更加節能、環保的消費行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資源稅改革的宏觀影響
1.增加財政收入,縮小地區差異
資源稅改革有利于增加國家稅源,因為資源稅征稅范圍和力度都將增加,不僅對企業也對消費者征稅,所以稅源將會大幅度提高,且稅收收入與資源價格上漲同步增長,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此外,除了海洋、石油外,大部分資源存量在中西部地區,而資源的利用主要在東部地區,資源稅的改革能夠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有利于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財富轉移,從而縮小地區差異。
2.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兩型社會”建設
資源稅稅制改革后,資源和能源依賴型企業的營運成本增加,這將有效抑制高耗能行業的過快增長,有效轉變“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中國是一個資源總量大國,但又是一個人均資源小國,無論是不可再生資源還是可再生資源都相對短缺,與其他一些發展較快的國家相比而言,中國的資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資源的稀缺性更為嚴重,資源稅稅率提高后,可以很好地調控中國資源開采浪費的現狀,使資源得到合理的開采,避免過度開采導致的非可持續發展。資源稅改革后,包括企業和消費者在內的整個社會都會自覺主動地關心節能環保問題,從而極大地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四、完善資源稅稅制改革的建議
資源稅的改革是一個艱難的多方博弈過程,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因為資源從“無價”到“有價”,從近乎免費使用到有償使用,這一變動過程牽涉到許多重大利益關需要重新調整。新的資源稅制度的推出仍然面臨著很多困難,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綜合考量,逐步實施
資源稅改革的兩個重要變化就是計征方式改為“從價計征”和提高資源稅稅率,這將給資源相關企業造成較大的壓力,增加其運營成本,甚至超出部分企業的承受能力,造成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等不良后果,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為此,相關部門在設計資源稅改革具體細節時,盡可能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統一設計和考量,逐步實施,以保證各相關行業和企業持續發展的能力。
2.合理設計稅率和確定計征方式
本著實現價值目標和符合本國國情相統一的原則,科學合理地進行稅率設計,使其既能實現資源開采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又不至于負擔過高影響納稅企業的高品質發展。首先,要全面提高資源稅的稅率,并形成與市場相聯系的浮動的資源稅率,體現稅收的彈性調節作用;其次,稅率設計還要考慮資源對生態環境可持續影響,對不可再生資源、非替代資源、稀缺性資源要課以重稅,以限制掠奪性開采。再次,資源稅率的確定要使資源開采企業形成一定的成本意識,把企業的盈利模式轉移到強化管理、提高資源開采率和資源深加工上來,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單純的靠擴大產量來增加利潤總額。另外,對不同性質的資源分別采用不同的計征方式,如,對部分價格變化比較頻繁、幅度比較大的應稅產品,如,煤炭、石油、礦產品等直接實施“從價計征”,而對價格相對比較穩定,變化不太頻繁的資源,如水、電等可先行實施“從量計征”,再逐步實施“從價計征”。
3.與其他配套措施相結合
圍繞資源稅的改革將會牽涉到許多重大利益關系需要重新調整,改革時需要發揮配套政策的協調作用。
首先,要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將回采率或資源開采后污染的處理情況與資源稅稅負水平相聯系,制定鼓勵回收利用的優惠政策,促進節能減排;對引進耗能少、污染小的先進設備和用于循環生產、清潔生產的設備實行優惠政策(如采用加速折舊、退稅等);對于用于節約資源和能源、環境保護方面的支出,在計算所得稅時進行優惠扣除;建立和并逐步推行資源耗竭補貼制度。
其次,盡快設立環境稅,完善中國的環境稅收體系。歐美國家征收的環境稅有:(1)對排放污染所征收的稅,如二氧化碳稅、水污染稅、化學品稅;(2)對高耗能、高耗材行為征收的稅,如油稅、舊輪胎稅、飲料容器稅、電池稅;(3)為減少自然資源開采、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源而征收的稅,如:開采稅、地下水稅、森林稅、土壤保護稅;
(4)對城市環境和居住環境造成污染的行為征稅,如:噪音稅、擁擠稅、垃圾稅;(5)對農村或農業污染所征收的稅,如:超額糞便稅、化肥稅、農藥稅;(6)為防止核污染而開征的稅,主要有鈾稅。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雖然也采取了一些稅收措施,但比較零散且在整個稅收體系中所占比重較小,無法充分起到調節作用,也無法滿足環境保護所需資金。所以,中國應盡快設立環境稅,完善環境稅收體系,使能源資源的產品價格體現環境成本,理順稀缺資源的價格,從而降低資源的消耗速度,促進生產和消費向可持續方向發展。
最后,要完善稅收管理體制,理順地方和中央的責權利關系。自然資源歸國家所有,而中國現行的資源稅作為地方稅種,在管理體制上是由地稅征收、地方獨占資源稅收入,這與資源稅設置的目的相違背。從公平分配的角度出發,資源稅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應當是“國稅征收,稅收共享”。地方政府要有效監督各類資源的儲量和計稅情況,并和國家有關部門一起制定完善資源稅稅負標準,中央應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權利,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浮動稅率。
參考文獻:
[1]商藝.資源稅改革——綠色稅收的嶄新一頁[J].當代經濟,2008,(6):124-125.
[2]林伯強.資源稅約束壟斷性收入[J].經營管理者,2008,(2):84.
關鍵詞:園林水景;給排水;工程;污水
一、園林水景工程
園林水景工程包括小型大閘、駁岸、護坡和水池工程、噴泉等。
1)水池。水池在城市園林中可以改善小氣候條件,又可美化市容,起到重點裝飾的作用。水池的形態種類很多,其深淺和池壁、池底的材料也各不相同。規則的方整之池,則顯氣氛肅穆莊重,而自由布局、復合參差跌落之池,可使空間活潑、富有變化。池底的嵌畫、隱雕、水下彩燈等手法,使水景在工程的配合下,無論在白天或夜晚得到各種變幻無窮的奇妙景觀。水池設計包括平面設計、立面設計、剖面設計及管線設計。其平面設計主要是顯示其平面及尺度,標注出池底、池壁頂、進水口、溢水口和泄水口、種植池的高程和所取剖面的位置。水池的立面設計應反映主要朝向各立面的高度變化和立面景觀,剖面應有足夠的代表性,要反映出從地基到壁頂層各層材料厚度。
2)駁岸與護坡。園林水體要求有穩定、美觀的水岸以維持陸地和水面一定的面積比例,防止陸地被淹或水岸倒塌、或由于凍脹、脬托、風浪淘刷等造成水體塌陷、岸壁崩塌而淤積水中等,破壞了原有的設計意圖,因此在水體邊緣必須建造駁岸與護坡。
在進行駁設計時,要確定駁岸的平面位置與岸頂高程。城市河流接壤的駁岸按照城市河道系統規定平面位置建造,而園林內部駁岸則根據湖體施工設計確定駁岸位置。平面圖上常水位線顯示水面位置,岸頂高程應比最高水位高出一段以保證湖水不致因風浪拍岸而涌入岸邊陸地地面,但具體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修筑時要求堅固穩定,駁岸多以打樁或柴排沉褥作為加強基礎的措施,并常以條石、塊石混凝土、混凝土、鋼筋混凝土作為基礎,用漿砌條石或漿砌塊石勾縫、磚砌抹防水砂漿、鋼筋混凝土以及用堆砌山石作墻體,用條石、山石、混凝土塊料以及植被作蓋頂。
防坡主要是防止滑坡、減少地面水和風浪的沖刷,以保證岸坡的穩定,常見的有:編柳拋石護坡、鋪石護坡。
(3)小型水閘。水閘在園林中應用較廣泛。水閘是控制水流出入某段水體的水工構筑物,水閘按其使用功能分,一般有進水閘(設于水體入口,起聯系上游和控制水出量的作用)、節制閘(設于水體出口,起聯系下游和控制水出量的作用)、分水閘(用于控制水體支流出水)。在進行閘址的選定時,應了解水閘設置部位的地形、地質、水文等情況,特別是各種設計參數的情況,便進行閘址的確定。
水閘結構由下至下可分為地基、閘底、水閘的上層建筑三部分。進行小型水閘結構尺寸的確定時須了解的數據包括:外水位、內湖水位、湖底高程、安全超高、閘門前最遠岸直線距離、土壤種類和工程性質、水閘附近地面高程及流量要求等。
通過設計計算出需求的數據:閘孔寬度、閘頂高程、閘墻高度、閘底板長度及厚度、閘墩尺度、閘門等。
(4)人工泉。人工泉是近年來在國內興起的水景布置。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各種諸如噴泉、瀑布、涌泉、溢泉、跌水等,不僅大大豐富了現代園林水景景觀,同時也改善了小氣候。瀑布、間歇泉、涌泉、跌水等亦是水景工程中再現水的自然形態的景觀。
噴泉的類型很多,常用的有:
普通裝飾性噴泉:常由各種花形圖案組成固定的噴水型。
雕塑裝飾性噴泉:噴泉的噴水水形與雕塑、小品等相結合。
人工水能造景型:如瀑布、水幕等用人工或機械塑造出來的各種大型水柱等。
自控噴泉: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或電子技術將聲、光、電等融入噴泉技術中,以造成變幻多彩的水景。如音樂噴泉、電腦控制的涌泉、間歇泉等。
噴泉中的水下燈是保證噴泉效果的必須措施,特別是在現代技術發達的今天,光、機、電、聲的綜合應用將會使噴泉技術在園林景觀中更具有魅力。
二、園林給水
給水分為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及消防用水。給水的水源一是地表水源,主要是江、河、湖、水庫等,這類水源的水量充沛,是風景園林中的主要水源。二是地下水源,如泉水、承壓水等。
三、園林排水
1.排水系統的組成
1)污水排水系統:由室內衛生設備和污水管道系
統、室外污水管道系統、污水泵站及壓力管道、污水處理與利用構筑物、排入水體的出水口等組成。
2)雨水排水系統:由景區雨水管渠系統、出水口、
雨水口等組成。
2.排水系統的形式
污、雨水管道在平面上可布置成樹枝狀,并順地面坡度和道路由高處向低處排放,應盡量利用自然地面或明溝排水,以減少投資。常用的形式有:
1)種用地形排水:通過豎向設計將谷、澗、溝、地
坡、小道順其自然適當加以組織劃分排水區域,就近排入水體或附近的雨水干管,可節省投資。利用地形排水、地表種植草皮,最水坡度為5‰。
2)明溝排水:主要指土明溝,也可在一些地段視需要砌轉、石、混凝土明溝,其坡度不小于4‰。
3)管道排水:將管道埋于地下,有一定的坡度,通過排水構筑物排出。
關鍵詞:園林水景;依山水景;設計
水景設計是園林景觀建設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環節,由于水本身具有的特殊性,造成了水景設計及其工程建設的特殊性。依山水景是水景設計的一大亮點,強調協調好園林小品、駁岸、山石、動植物等之間的關系,結合水景特點進行相應的設計結構。水景設計是園林設計的重點和難點,一直以來倍受園林設計者的關注和重視。筆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從亭臺、橋梁、水榭、石舫、駁岸、山石和動植物設計等方面出發,淺析了園林水景中依水景觀的設計途徑。拋磚引玉,旨在為促進我國園林工程建設的進一步發展進上綿薄之力。
一、園林水景中依水景觀的設計
(一)亭臺的設計
在比較開闊的水景處設置亭臺是很多設計師經常做作出的選擇,因其水流各有不同,有的幽靜深遠、有的碧波萬頃、有的明朗開闊,所以亭臺的設計也會相應變化,別具風格,但是從我國歷代的優秀園林設計中不難發現,不管是哪種水景,在水面設計搭配上一個亭子都回特別出彩,因為大部分優秀的園林設計都少不了亭臺,但前提是要根據水景的大小、特點與水面情況進行巧妙的設計,將水景與亭美的融合成一體,才能展現出亭臺應有的作用,增添其觀賞價值。
(二)橋梁的設計
在生活中通過橋梁的搭建,將被山水阻隔的兩部分有機的連接在一起,形成一條暢通的道路,以方便行人與車輛通行,這也是橋梁最主要的作用。由于它的功能與形狀特點,人們形象的稱其為“人間彩虹”,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于橋梁的喜愛。而“小橋流水”更是作為中國經典的風景繪畫風格與園林設計景觀被大家所熟知,故橋梁的設計在依水景觀設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依水景觀設計中,橋梁的作用不僅在于通行,更多是與水景呼應實現其觀賞價值。橋梁本身因其形態與特點、功能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設計師會依據園林中水景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橋,不過在設計中常使用以下幾種橋。
1.拱橋
拱橋兼具實用性與美觀性,上可通行、下可通航,而且種類眾多,有單拱橋、雙拱橋或多拱橋等,還因其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環而成為設計者的寵兒,像北京的玉帶橋與十七孔橋都是頗具代表性的設計,讓人過目不忘。
2.布石橋
布石橋采用的跨水方式比較原始,在生活中這種方式早已被其他先進的跨水技術所替代,但是由于其給人帶來的親切與自然感而在園林水景設計中經常使用,其比較適合設計在跨度較小的地方,如淺灘或小溪處,讓游覽者行走在布石上或者蹲下去時更容易的親近水面,給人以原生態的美感,但因其沒有護欄,行走在上面的時候要注意安全,防止不小心落人水中。
3.浮橋
浮橋的建設模式屬于一種臨時性的搭建方式,不用進行任何基礎性橋墩的建造,只用船或浮筒來代替橋墩,通過繩索固定橋梁板,雖然這樣很簡單省事,但是其穩定性比較差,行人通過時會有些搖搖晃晃,所以建造浮橋的目的并不是為了通行,而是讓人們在通過橋時克服對于搖擺狀態的恐懼感,激起大家的冒險欲望,增加更多的樂趣。
(三)水榭的設計
水榭是指建筑在水邊或水上,供游覽者休息與觀賞風景的園林建筑,其典型建筑形式是臨水邊處架起一個平臺。平臺的一部分與水岸連接,另一部分則延伸進人水中,并通過在水下架設梁與柱支撐起整個平臺,讓水榭形成懸浮于水面的感覺。而在多個水榭之間經常由短廊或長廊連接,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以維持整個水景的流動性,讓人在來回行走中賞盡風景。
(四)石舫的設計
石舫是仿照船的造型而由石材制成的裝飾性建筑,一般鄰近水面建造,上部船艙由木質材料構建而成,下面的船體是石料砌成的,被固定并半浸于水中。如果處于兩面或三面臨水,會與陸地有連接;如果是四面臨水,一般會與平橋或走廊相連形成一個整體,將空間無限的延伸,更增添水景的可觀賞性。
二、依水景觀之駁岸設計
駁岸位于水景陸地與水域邊緣的交界處,建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穩固河岸防止其被水沖刷與淹沒,當然也起到了美化水景的作用,一般是根據園林水景本身的地形地貌、水面條件、地質特點、材料特性、植物設計、施工方法等選擇不同的駁岸形式與建造結構,常見的形式有小島、水洲、河堤、池岸等,設計盡量順其自然,不破壞原有的水景形態。
三、依水景觀之山石設計
在一般的繪畫與園林設計中,山水都被認為是一體的,所以在水景設計中,山石的設計也是不可以忽略的重要一環,它既可以當中雕塑景觀供人們欣賞,如通過將巖、壁、峽等山石的引人,將水景進行分割從而增加景觀的層次感,或形成瀑布、小溪、假山,或形成河流、水簾洞、洞穴等不同形態;又可以當作實用性的設施使用,如石凳、指路牌、圍欄、垃圾桶等;還有的設計師會以山石為主題進行依水景觀的設計,從各具形態的山石中營造出不同的山水奇觀。
四、依水景觀之動植物設計
(一)動物的設計
在水池中飼養魚類或者鵝、鴨子等小動物,給水景增加動感,也讓游覽者與動物進行互動來增加趣味性。同時,動物的存在也保證了整個水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有助于景觀環境的維護。
(二)植物的設計
根據水面的情況與水景的大小、地理氣候環境等特點,來選擇種植適合的植物種類、顏色與疏密度,如在湖內種植蓮花、綠萍等;在走廊種植藤類植物,增加走廊的生機。而且植物營造的良好生態環境,也會吸引周圍的動物,如小鳥、蝴蝶、蜻蜓,讓人在其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趙憶勇,歷顏衛.園林水景處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房地產業,2011(02).
[2]賈珊珊,李桂霞.論園林水景設計與環境的關系[J].現代商貿工業,2011(12).
[關鍵詞]經濟價值;水資源;效益分攤;系數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70
水資源是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商品水資源是指水利基礎產業部門,為有效滿足經濟社會用水的需求對天然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經過資本、勞動投入,運用知識和生產技能、技術生產出的水產品或提供的水服務。[1]
1定性分析影響水資源經濟價值的因素
11經濟根據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商品價值為C+V+M。要實現單位水資源可變資本(V)最大化,即低耗水量和高產值,必須適當調整我國的產業結構,最終使水資源經濟價值達到最大化。根據價格理論,水價和國民收入水平有直接的聯系,商品價格不僅受到供需的影響,也受到居民支付力的影響。
12社會人口的增加影水資源的經濟價值是由于其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惡化。根據供需理論,隨著人口水資源短缺的加劇,生態環境供需將日益失衡。但隨著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節水意識加強,水污染、廢棄物將會減少。當水資源總量一定,有效利用水資源可以提高水資源經濟價值。
13自然直接自然因素是水資源的數量、分布和質量。一個地區的缺水程度和供水保證率直接反映水資源數量與其經濟價值的關系。[2]中國的水資源配置和人口資源配置不符,采礦業的快速發展也使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嚴重,污染水資源占中國水資源的一半左右。在需求大于供給時,水資源的效用值增加,市場價格上漲,水資源經濟價值水漲船高。間接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耕地面積。它影響水資源需求,用供需理論和勞動價值理論能解釋其對實現水資源經濟價值的影響。
14水環境因素我國最嚴重的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它限制了中國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給改善生態環境帶來許多麻煩,間接影響了水資源價值的實現。
2確定效益分攤系數
21灌溉農業
公式中所用符號如表1所示:
計算灌溉水資源經濟價值公式是:EVI=TVI/QI
可得灌溉分攤效益為:TVI=nt=1εIi×ωi×Yi×pi
進行實驗以確定灌溉效益分攤系數:
將土壤等地質條件差不多的實驗區分成四個小區進行對比實驗,變量為是否灌溉和是否采取高水平農業措施。根據實驗觀測結果,灌溉效益分攤系數為:
εIr=(Y2+Y4)-(Y3+Y1)2(Y4-Y1)
22工業
公式中所用符號如表2所示。表2公式中所用符號
符號[]含義[]單位
EVW[]行業W的水資源經濟價值[]元/m3
TVW[]取水分攤效益[]108元
QW[]取水量[]108m3
BW[]利稅總額[]108元
ωW,S[]行業W取水的效益分攤系數[]108元
FW,S[]完全供水成本[]108元
UW[]產品銷售稅金[]108元
MW[]利潤總額[]108元
fW,S單方完全供水成本[]元/m3
FW[]全要素成本[]108元
FNW, S[]非水要素成本[]108元
CW, S[]實際征收的水費[]108元[BG)F][HT]
計算行業W水資源經濟價值公式為:EVW=TVW/QW
可計算取水的分攤效益:TVW=BW×ωW, S+FW, S
BW=UW+MW
FW, S=fW, S×QW
用效益分攤法來計算行業W的供水效益分攤系數:εW, S=FW, S/FW
行業W的完全供水成本為:FW, S=fW, S×QW
行業W的全要素成本FS為:
FW=FW, S+FNW, S=3i=1FiW, S+(F4W, S+FNW, S)
=3i=1 fiW, S×QW+(F4W, S+FNW, S)
F4W, S+FNW, S=YW-BW-CW, S
一般行業W的單方完全供水成本fW, S和單方公共供水成本3i=1f iW, S采用城鎮單方完全供水成本和單方公共供水成本近似代替:
fW, S=fW=FWQW=F×εW/QW
F=(F4W+FNW)/1-3i=1εiW
εW=3i=1εiW/60%
3i=1fiW, S=3i=1fiW=F×3i=1εiW/QW
3i=1εiW=3i=1FiW/F
εW是城鎮完整供水系統效益分攤系數εW=4i=1εiW; F4W+FNW是城市用水者自來水設施的成本和非水費用(108元);3i=1εiW為城鎮公共供水系統效益分攤系數,約為εW的60%。
3計算海河流域案例區水資源經濟價值
每個案例區灌溉農業、工業、建設和第三產業水資源的經濟價值,采用北京、邯鄲、唐山、安陽、長治、德州采用效益分攤系數法計算。
①根據6個案例區的灌需比計算灌溉效益分攤系數;②根據各案例區用水部門固定資產凈值計算城鎮供水效益分攤系數;③計算城市供水總成本和單方面全額供水費用;④按照單邊供水成本和子行業取水情況,獲得工業供水全部成本;⑤按照單邊公共供水成本,分行業耗水量信息,自來水設施成本和非水費用,計算分行業總要素成本;⑥按照④和⑤的結果,得到了分行業供水效益分攤系數;⑦工業,建筑業,第三產業的利稅總額統計;⑧按照⑦步中結果,計算工業分行業、建筑業和第三產業取水的分攤總效益,灌溉農業據統計的農業資料得到灌溉分攤的總效益;⑨按照⑧的結果和行業數據,計算出水資源的經濟價值(表3)。
4增大水資源經濟價值的建議
一是嚴格控制工業用水和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排放,最大限度保持用水量的低消耗,多維保證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大力發展相關科技,提高用水效率,減少污水排放,提高污水處理率,實現水的再利用。二是加強國家素質教育,使節水意識深入人心。讓人們更加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合理保護水資源。三是加強水環境保護和建設。近年來,中國的土壤侵蝕防治和植被覆蓋度有所改善,但水土流失,水資源的破壞等人為因素繼續增加,這需要我們不斷加大水環境改造和建設力度,構建更好的水資源社會。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園林水景;景觀;應用,
Abstract: Landscape waterscape water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link, it is flexible, clever borrow and other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the organization can play a space, changes in the coordination of water features, more clearly the tour route, giving a clear sense of dire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water landscape; Waterscape in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the basic form and design method of garden waterscape application, put forward garden waterscape application direction of exploration.
Key words: water landscape; landscape;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S7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水是園林中最富變化的造園要素,其性柔,靜時寂無聲,動時奔流跌落而轟鳴,使園林增添無限生機;其無色,卻在光照的影響下異彩紛呈;其無形,卻又能隨池岸等的變化而改變形狀。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審美情趣的不斷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不斷增強,園林景觀設計師競相使用水的靈動,越來越重視對水景的利用和引入。
一、園林水景分類
1.1按水體形式
(1)自然式水景。自然式水體平面形狀自然,因形就勢,如江河、湖泊、池沼、溪澗水體在隨地形變化而變化。輪廓柔美,可自成景觀要素,具有觀賞性。就像杭州西湖、揚州瘦西湖等,水體在園林中多半隨地形而變化,有聚有散、有曲有直、有動有靜,可自然成景。中國園林多以自然水體或模擬自然水體為主。
(2)規則式水景。規則式水體平面多為幾何形,多由人為因素形成,如運河、水渠,水 池,水井,噴泉等,通過人工開鑿、挖掘、砌筑而成,常也山石、雕塑、花壇、花架等園林小品組合成景。輪廓規則呆板,不宜于單獨成景,但運用較為靈活,不受空間局限。具有實用性。北海靜心齋、南京煦園等,水體呈幾何形狀,廣泛用于西方規則式園林,在我國傳統園林中也有應用,常作為主要景點的構圖中心。
(3)混合式水景。如頤和園的揚仁風內水池,是自然式與規則式的交替穿插或協調使用。
1.2 按水流狀態
(1)靜態水景。
靜態水景是指水體不流動,或相對流動緩慢,水面相對平靜。主要包括湖泊,池沼、潭、塘、井等等,具有寧靜、平和,舒緩的特征,給人為明潔,恬靜、安逸、舒適的感受。同時,靜水還能反映出周圍景物的倒影,豐富了景觀層次,擴大了景觀的視覺空間,增添了園林景觀的虛與實,明與暗的對比,增強空間的韻味,產生海市蜃樓的朦朧美幻效果。
(2)動態水景。動態水景是水體因受高低落差或壓力作用下,產生流動、跌落、噴出的運動狀態。常見于河流、溪水、瀑布、噴泉中,動態的水可以使環境顯現出活躍的氣氛和生機的景象。給人以清新明快、活潑興奮,變化無窮的感受,由于動態水體的流動、跌落、噴出能夠產生了音響效果,給人以聲形兼備的視覺與聽覺感受。為此在當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得到時應用,是最受人們青睞的景觀設計元素。
1.3 按使用功能
(1)觀賞性水景。其水體大多較小,主要為構景所用,常與亭、橋、榭、噴泉、雕塑、植物、景石等進行合理配置,構成不同的景點。
(2)活動性水景。一般水面較大,水質好,有適當的水深,達到活動與觀賞兩重性,如一些公園里面的湖既可用來賞景,又可用來劃船。
二、水景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2.1 理通水系,切忌死水一團
水景是現代人對古代風水的延伸,在選址時一定先觀察源頭,既要疏導水的出路,又要考察水的來源,不可成為一團死水,否則藻類滋生、水質渾濁、顏色黯淡,影響觀感,甚至達到人體感官難以接受的程度。
2.2 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注意安全性
水景可賞、可游、可樂,在立意時一定要明確其功能。水體在公園、地產項目中的應用日趨廣泛,在滿足水景觀賞、游憩功能的同時,必須注意其設施的安全性。硬底人工水體近岸2.0 m范圍內的水深不得大于0.7 m,達不到此要求的應設護欄; 無護欄的園橋、汀步附近2.0 m范圍內的水深不得大于0.5 m。人造瀑布主體的基礎和結構要牢固。
2.3 注重水體與周圍環境元素的滲透,增強人的親水性
水體雖可單獨作為園林的主體,但和亭、橋、建筑物、雕塑、植物、景石等其他要素進行合理配置,將會創造出獨具風格的園林景觀。當人們進入到與周圍環境相搭配的水景,將會感受到“人水合一”、“人景合一”。國內地產界近年來流行“親水”風,如親水平臺、親水臺階,以自然或人造水景、湖泊為主體增強人的親水性。
2.4 保證施工操作的可行性和生態性
水景工程的施工包括水系的規劃,閘閥、駁岸、護坡、水池等基礎設備及植物、構筑物和聲控、光控、水電設備等配套設施,涉及到結構、防滲、防泛堿等技術性強的專業領域,在營造時要堅持科學性的原則,保證施工操作技術的可行性。
中國園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在進行水景營造時,也應注重生態效應,如編柳拋石護坡和竹樁駁岸等都是成功的案例。
2.5 注意運行的經濟性
(1)根據水景所處位置的不同,選擇合理的取水方式,如引用自來水、江湖水或地下水等; (2)科學地選擇給水管材和合理地布置管網;(3)進行水的循環利用和再利用,如人工水池、噴泉和瀑布等;(4)合理設置噴泉、跌水、人工瀑布等的開放時間。
三、園林水景應用的基本形式及設計手法
3.1 湖、塘
一般水域較大、水量較豐,多因地制宜就勢而造,以靜態水景居多。水中多養魚和種植水生植物,成為引導人們駐足靜觀的景致。
為了維持湖、塘的水體與陸地有一定的面積比例,保證穩定的水岸線,防止陸地被淹或水岸坍塌而擴大水面,就必須建立駁岸與護坡,但一定要在堅持實用、經濟的前提下使其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
為了豐富岸邊景觀視線,增加水面層次,突出自然野趣,植物無疑是很好的選擇。在配置時,應考慮水面的鏡面作用,做到有遠有近、有疏有密,充分展示出水面的倒影效果和水體本身的美學效果。
為了突出不同的景觀效果,可以利用水體豐富的變化形式,通過堤、島、橋等把水面劃分為若干隔而不斷的水域; 也可以通過水體建亭、水中設橋、依水修榭等形成各具特色的親水景觀。
3.2 落水、跌水
因水勢高差會形成一些動態水景,如瀑布、溪流、漫水、山澗等。
在溪澗設計時,要采用聚散、曲折、掩映、鄰近、動與靜的手法,創造出忽聚忽散、忽
急忽緩、忽隱忽現的水形和水洗石而過的情景,再加之悅耳的水聲及參差的駁岸、豐富的植物等,對人們的視覺和聽覺造成較強的沖擊力,令人情趣盎然,心曠神怡。
瀑布主要由上游水流、落水口、瀑身、受水潭和下游泄水五部分組成,其水量越大越接近大自然,氣勢雄偉,因此在設計時落水口的水流量和落水高差的控制是關鍵性參數。瀑布多用循環水。
3.3 噴泉
常與水池、雕塑、廣場等同時設計,多設于建筑、廣場的軸線焦點或端點處,起裝飾和點綴園景的作用,但應安置于避風或風弱的環境中以保持水型。
隨著設計的不斷改造與創新,由以前的一般噴泉逐漸演變出時控噴泉、聲控噴泉和光控噴泉等,水型也在不斷地豐富與發展,豐富了人們的感官刺激,使其在視聽上收獲雙重美感。其基本形式主要有水幕型、直射型、向心型、編織型、旋轉型、半球型等。
四、園林水景應用可探索的方向
4.1 注重水文化,突出主題思想
水是生命之源,其屬性、形態、運動以及歷史都無不蘊涵著豐富的文化,通過對水文化的理解、認識、營造和弘揚,可以給人們提供環境優美宜人的休閑娛樂場所,帶來清新自然的浪漫氣息,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怡養人們的情趣和心境。如蘇州太湖之水涵蓄,有容乃大; 長江之水奔騰,一往無前;運河之水堅韌,源遠流長; 園林之水平靜,清可鑒人。
4.2 注重環保理念,應用非常規水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再加上對水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和利用,已使很多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水。建議在水景設計時充分考慮非常規水的應用,如考慮對天然水的收集和利用,在坡度大方向一致的情況下,在整理地形時作一些局部起伏,使雨水在排除過程中就會匯集到地勢較低的地方,這樣就為水景的存在和運行保存了部分可利用的雨水。污水處理與利用的成功范例,如某市建成的活水公園,根據城市污水具有量大、供應不間斷、集中處理等特點,在設計水景時采取與污水處理工藝相結合的手法,以水環境和水污染治理為主題,將水流雕塑、戲水池和人工濕地塘用形象、藝術的形式與污水處理工藝相結合,集污水處理、凈化和再利用于一體,既達到了污水處理的目的,又形成了優美的園林景觀。
五、結束語
園林水景以它深厚的文化淵源和獨特的觀賞個性,在各個時代和類型園林中發揮著物質與精神享受到雙重作用,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表現形式多樣、靈活、巧于變化,易與周圍景物協調統一。隨著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變化,對水景的要求不斷提高,要求其具有特定的內涵。不斷增加水景的藝術表現,由單純的觀賞型水景發展到“觀景與讀景并進。而園林水景的作用與功能的發揮和藝術表現是以合理的設計和深刻的內涵為基礎的,所以堅持在水景與環境協調、統一的基礎。賦予其特定的內涵,以恰當的形式表現其文化,增加水景對人的吸引力,體現人文關懷,是水景設計的發展趨勢。在設計水景時,不要忽略了水的功能性。在強調低碳、生態、環保的今天,生態系統的平衡有序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在園林景觀設計時盡可能多地設計一些水景,維持園林生態多樣性。在各個風格的園林中,水體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景可以供人觀賞也帶給人藝術的美感,使人賞心悅目。解決水的利用問題,營造統一、美觀、和諧的水景觀,成為現代景觀設計師的當前任務。
參考文獻
[1] (明)計成.園冶注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某區域內的農業配套設施比較薄弱,區內大部分的農田灌溉還以自然降水為主,農田產量受自然因素影響比較嚴重,如遇降水較少的年份,農田產量就會大大縮減。同時,部分可灌溉農田的水利用率也比較低,造成巨大的水資源浪費,增加了地區水資源的匱乏程度。該項目計劃開發高標準農田533.333hm2,涉及區內的主要灌溉設施為水源井工程。工程主要包括:新打水井40眼,改造舊水井5眼,配置潛水泵45套,修建機電房45座,鋪設地下灌溉管路30km,架設高低壓線路分別為11.6和2.5km。
2水源井工程設計原則
1)項目工程治理要全方位進行,綜合考慮農田、山區和水資源因素;并要對當地的耕地結構進行實時的調整,調整方針應圍繞農產品特色,最大程度地發揮當地的農產品特色種植。2)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合理開發和利用有限的水土資源,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和優良品種。3)做好統籌規劃,科學制定工程項目的年度計劃及長遠計劃,明確重點開發區域和資金的投入方向。4)要時刻把握科學的布局,根據區域特點采取不同的開發建設方式,重點把中低產農田建設成高產高效的高標準農田。5)堅持政府主導和以農民為主體的原則,政府相關部門應起到積極指揮引導的作用,充分調動起廣大農民的熱情,使他們成為項目的建設主體和受益主體。
3水源井工程具體的設計計算
計劃在該項目區內改造5眼舊水源井,然后再打40眼新的水源井,確保533.333hm2高標準農田的灌溉工作。以下是水源井工程的設計計算。項目設計中,應制定農田灌溉的覆蓋程度,本項目設計農田灌溉率最少達到72%。管灌工程改造后,灌溉水利用系數將會達到0.85。根據該項目的整體規劃以及本著方便管理、經濟節約為原則,該項目區內管道采用干支兩級固定式管道系統,管道的長度設計為90~150m/hm2,出水栓的間距設計為30m。根據地形,決定采取單向供水還是雙向供水。該項目的每一眼水源井都是獨立運行的,管道布置應遵循節約耕地、便于檢查和維修的原則。
3.1水泵選擇
水泵的選擇應綜合考慮水泵的功能需求,如水泵的下井程度、管網的水頭損失、水源井的深度以及水井的動水位深度等幾個方面,最主要的參考標準是水泵的額定流量必須超過管網的設計流量,以防出現憋泵的情況。額定揚程應本著大于或等于管網工程設計的總揚程、選擇電機功率較小的水泵型號的原則,本次設計潛水泵揚程為65m,出水量為40m3/h。根據水泵的選擇原則,確定項目水泵型號為200QJ40-65/4;選擇與水泵相配套的電機型號為YQS200,電機功率為7.5kW;電路用電纜連接,規格為3×42。
3.2管道埋設深度
區域內的凍土深度為1.4m,供水管道的埋設深度應大于凍土深度,本項目取1.5m。管道開挖截面為倒梯形,上寬下窄,管道溝底部寬度為0.5m,坡度控制在1∶0.5。
3.3配套管件及附屬建筑物的設計
配套管件主要是給水栓,數量973個,給水栓與輸水管道之間的連接采用承插方式,外部用鐵絲加固,并用膠圈進行封閉止水。水泵出水口安設安全閥和壓力表,如管路爬升坡度較大,還需要安設逆止閥。管路到達井房內時,將水泵管路出口直接與地下輸水管路相連接。
4結語
關鍵詞:水權理論;水資源;經濟管理
中圖分類號:TV21 文獻標識碼:A
1 前言
水權,是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等相關權利的總稱。根據2002年新《水法》,中國水資源的所有權歸國家。為了能夠使中國真正轉變為節水型社會,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建立以水權及其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經濟管理制度。全面推進國家水權制度建設,形成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節水機制。
2 中國水權三要素
只有對用水總量有了具體限制,對用水效率以定額指標進行考核,再加以經濟、法律、行政、工程科技等手段,各行各業、各家各戶都在往節水方向走,形成一種有效的激勵機制,才能真正構建起“節水型社會”。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水權。
中國的水權理論體系包含三個基本要素:
第一,應該重視初始水權的分配,特別要注意在分水前預留河流的生態水量。河流自己不會說話,流域管理機構首先應該代表河流的生態利益,成為河流生態的代言人。
第二,要加強流域的綜合管理。
第三,水權本身是可以轉換的,可以建立水市場,進行有序的水權交易。
這三個要素共同構成了流域的綜合管理。為了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首先應該充分利用民主協商過程,使跟水利相關的政府部門、地方政府、企業、用水戶、科技人員等各方共同參與,提高水權管理等各項決策的科學性。
3 水資源經濟管理的涵義、主要內容和主要原則
3.1 水資源經濟管理的涵義和內容
水資源經濟管理是指利用經濟手段調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供給、需求、保護、節約、配置的管理體系和制度。
主要內容包括水權 (水資源使用權)管理、水市場(資源市場)管理、水資源成本核算管理、水資源需求管理、水資源供給管理、水資源交易管理。
水權管理是國有水資源產權代表部門和各級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門,運
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手段,對水權的產生、行使、保護和轉讓等的管理,水權管理是水資源經濟管理的基礎,也是水資源經濟管理和立法管理的集合。
水市場管理是國家運用法律、政策和經濟措施對水資源市場交易活動
進行的管理,是對水市場的形成、運行的管理。旨在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合法經營和正當競爭,穩定物價,保障消費者權益。
水資源成本核算管理,主要是指建立包括水的資源性資產評價、各種
成本核算的核算體系,掌握水資源家底,形成合理的水價格,促進用水戶重視資源成本,并與其他成本一道計入生產成本。
水資源的需求管理是指對用水的合理性管理,對用水總量的控制、用
水水平的調節、用水需求的引導、對未來水需求進行預測等。其目的和標準是通過調節水資源承載能力和用水需求達到供需平衡,保證高效供水并兼顧各種水需求的合理、公平。
水資源供給管理是對水資源開發利用以及水資源和水商品進入用戶的
管理,實質是在水資源評價規劃的基礎上,對水資源配置的管理,實現對用水戶的服務。
水資源交易管理是指對水權、水資源、水商品實際交易過程中的管理。
3.2 水資源經濟管理的主要原則
第一,兼顧資源配置的效率與公平原則。效率原則是指使資源流向資源利用效益高的用戶;公平原則是指保障每個用水戶都能滿足必要的基本水平的用水需要。
第二,講求資源管理效率原則。水資源管理既要科學合理,也要要追求管理成本的最小化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資源效率與經濟效率并重。水資源效率是單位水資源的產出貢獻率,經濟效率是單位物質的生產水平?,F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快速,存在著大量過多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的現象。用水戶因為自身經濟利益的趨勢,往往只重視經濟效率而忽視了資源效率。作為資源管理者,要重視水資源的效率,通過管理提高單位水資源的產出。
第四,可持續發展原則。要充分考慮節約資源,維護生態,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同時實現水利與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五,盡量防止專有資源轉化為共享資源的原則。共享水資源在開發利用水資源過程中是客觀存在,必不可少的,并且發揮著公益性作用,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機構管理。因為共享資源是無主資產,所以共享資源過多的情況會導致市場失靈、管理低效,同時也會導致濫用和浪費;然而產權明晰的專有資源容易受到尊重、保護和合理利用,所以根據用水戶的性質,要盡量明確產權人,防止專有資源成為共享資源。
4 正確定位水權、明確水權的基本理論和制度框架,是建立水資源經濟管理制度的基礎
4.1 水權的內涵界定
水權是指水資源的所有權以及從所有權中分設出的用益權。水資源的所有權是對水資源占有、使用、收益和處置的權力,所有權具有全面性、整體性和恒久性的特點。我國《水法》明確規定,水資源屬于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管理的水庫中的水,歸該農村集體經濟使用。為適應不同的使用目的,可以在使用權的基礎上,著眼于水資源的使用價值,將其各項權能分開,創設使用權、用水權、開發權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水資源的使用權。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依法開發、利用水資源,并保護其合法性。
4.2 水權初始專有化的界定形式
水權分為個人所有(即私有產權)、社團所有(即社團產權)、集體所有(即集體產權)和國家所有(即國有產權,一種特殊的集體產權)這幾種形式。因為水資源具有利害兼存和易被破壞的自然屬性,同時具有多功能性、可更新性、流動性、不可替代性和地域、流域限制性特點,而水資源的需求既存在生活用水的剛性需求,又存在生態和環境用水的弱勢用水需求,所以水權的初始專有化在分配上存在著很大的技術難點和風險,是水權制度建立的難點之一。
4.3 水權管理的主要任務
第一,初始水權產生的管理目的。主要是保證水資源的正常使用權、專有化健康地和初始水權形成。
第二,水權內涵界定的管理。包括水權的時效性、空間限定、水權人的權利與義務的確定與管理等。
第三,水權行使過程的管理。主要是防止偏差、失當行為。
第四,水權糾紛的處理和保護水權人的合法權益。
第五,水權的登記、轉讓的管理。
4.4 水權管理制度的基本特點和基本框架
第一,水權管理是經濟與法律的結合體。
第二,水權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要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保持一致并且緊密結合,要遵循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和效率規律等。
第三,水權管理要符合水資源的自然規律。
第四,水權管理要與資源使用者密切聯系,方便為資源使用者接受。
第五,水權價格的確定,是健康發展的水權市場的基本問題。
第六,水權的所有者可由具有公法人地位的機構代表。
5 建立并完善水價格形成機制,是水資源經濟管理制度實施的關鍵之一
5.1 制訂合理水價格的必要性
水權和水商品價格要符合價值規律,就要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程度,體現生產水商品的社會生產力要素的價值尺度,同時作為社會需求豐缺的信息載體,要給生產者帶來應有的報酬,進而鼓勵生產者根據價格信息和報酬大小對水行業的投資進行增減,并且調動用水者調整用水方式和提高用水效率的積極性。所以說,水價格是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優化配置水資源的最有活力的經濟因素。
5.2 水權價格形成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
第一,資源的稀缺性,或者是供求關系,同時要考慮人們的支付意愿
二是水資源開發的邊際成本,在經濟上尋求開源和節流的平衡點,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果。
三是生態系統和環境的補償費用。要合理補償由于水資源開發而造成的生態系統和環境的不利影響或破壞。
四是滿足水資源的剛性需求,使全體用戶能用較合理、可支付的價格獲取。
5.3 水商品價格的核算和形成
水商品價格的核算和形成要考慮全成本,主要包括:①水權價格;②水商品形成過程中所需的成本;③資本的合理利潤;④產生的廢污水所需要的處理成本。
6 結語
建立并完善水權制度和水資源經濟管理制度是一個長期的實踐工程,而這個過程,一定要把專家研究指導與群眾的實踐創造相結合,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創新制度,為我國水資源經濟管理尋求正確的出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