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發音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韻母
a(啊) 嘴巴張大,舌位最低,舌身后部微微隆起。
o(喔)嘴巴圓圓,舌身略向后縮,舌身后部稍微隆起。
e(鵝)嘴巴扁扁,舌位高低與o大體相同,只是嘴角向兩邊展開。
i(衣)牙齒對齊,口形扁平,舌尖接觸下齒背,使舌面前部稍微隆起。
u(烏)嘴巴尖尖,雙唇攏圓留一小孔,舌頭向后縮。
ü(魚)發音與i基本相同,舌尖抵住下齒背只是嘴唇撮成圓形,略向前突出,舌尖抵住下齒背。
二、聲母
b(玻)雙唇閉合,擋住氣流,然后雙唇突然打開,讓氣流爆發出來,聲帶顫動。
p(坡)發音部位與方法與b相同,但是氣流較b強,聲帶顫動。
m(摸)雙唇閉合,把氣堵住,發音時,氣流從鼻腔透出成聲,聲帶顫動。
f(佛)上齒接觸下唇,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狹縫中摩擦而出,聲帶顫動。
d(的)舌尖抵住上齒齦,擋住氣流,然后舌尖突然離開,吐出微弱的氣流,聲帶顫動。
t(特)發音部位與方法和d 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送出的氣流比較強。
n(呢)舌尖頂住上齒齦,擋住氣流,讓氣流通向鼻腔,從鼻孔出來,聲帶顫動。
l(勒)舌尖頂住上齒齦,不頂滿,讓氣流從舌頭兩邊出來,聲帶顫動。
ɡ(哥)舌根抬起抵住軟腭,擋住氣流,然后突然打開,吐出微弱的氣流, 聲帶顫動。
k(顆)發音部位與方法跟ɡ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比較強。
h(喝)舌根靠近軟腭,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狹縫中摩擦而出,聲帶顫動。
j(機)舌前部抬起貼緊硬腭前端,然后再將舌稍稍離開,與硬腭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狹縫里擠出來,聲帶顫動。
q(七)發音部位、方法跟 j大體相同,只是送出的氣流較強。
x(西)舌前部抬起靠近硬腭,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摩擦而出,聲帶顫動。
z(資)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齒背,憋住氣,然后舌尖稍稍離開,形成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聲帶顫動。
c(次)發音部位、方法跟z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較強。
s(思)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齒背,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來, 聲帶顫動。
zh(知)舌尖翹起,抵住硬腭前部(上牙床后面的部位),然后舌尖稍稍離開,讓氣流從狹縫中擠出來,聲帶顫動。
ch(吃)發音部位、方法跟zh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較強。
sh(師)舌尖翹起,靠近硬腭前端,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來, 聲帶顫動。
r(日)發音部位、方法跟sh相同,但是發音時舌的兩側要卷起。
三、復韻母
ai 先發a的音,這個a比單念a時舌位偏前。發a后,舌頭慢慢上升,嘴慢慢閉合,快到i的舌位時停止。由a到i有一個滑動的過程 。
ei 先發e的音,然后向i滑動。發e時,舌位要比單念e靠前,發音也更響一些。
ui 是u和ei的結合,發音時,先發u的音,接著發ei,口型由圓到扁。
ao 先發a,比單念a時舌位靠后,要發得長而響亮,接著舌頭逐漸抬高, 口型收攏,變圓,發出近似u的音,要輕短。
ou 先發o的音,接著嘴唇逐漸收攏,發出u的音,o念的長而響亮,u念的短而模糊。
iu 是i和ou的結合,發音時,先發i,然后逐漸把聲音過渡到u。u要比單韻母u的口型開一些,舌位低一些,u的響度比i大。
ie 發音時,由發i開始,接著發ê,口腔半開,中間氣不斷。ie中的e讀音與單念的e不同,這里的e念ê,口半開,嘴角展開,舌尖抵住齒背,舌頭靠前, 嗓子用力。
üe 發音時,由ü開始然后向ê滑動,口形由合到半開,中間氣不斷。這里e也念ê。
er 發音時,e表示發音時舌頭的位置,r表示卷舌動作。在發出單韻母e的同時,把舌頭卷起來對著硬腭,就成了er 。
an en in un ün
由母音和鼻尾音組成。鼻尾音是-n,發-n時,要用舌尖抵住上齒齦,軟腭下垂,讓氣流從鼻腔透出。
ang 先發a,然后舌根頂住軟腭,氣流從鼻腔出來。
eng 先發e,緊接著舌根后縮,抵住軟腭,氣流從鼻腔出來。
關鍵詞:早期同步悅讀;雙語有聲繪本;理念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1-0174-02
學前期是兒童學習閱讀的關鍵期,兒童通過早期閱讀可以形成有益于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自主閱讀能力;繪本是最主要的早期閱讀材料,繪本閱讀是幼兒早期閱讀教育的主要內容。[1]一些研究表明,睡前的親子繪本閱讀是一種簡便易行的幼兒早期閱讀方式,可以促進幼兒認知發展,提高閱讀理解力、表達力和記憶力,通過漢語繪本或英語繪本的親子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在游戲和娛樂中讓孩子輕輕松松地提高了漢語或英語的口語和閱讀能力。[2,3]能否通過閱讀雙語繪本同時促進學前兒童中英雙語的同步發展呢?
一、ESBR教育理念
本人學前期曾閱讀過幾百本中文或英文的單語繪本(當時還沒有雙語繪本),不經意間認識了許多常用的漢語詞匯短語,中英文同時得到了發展(雖然雙語的發展不完全同步,漢語的發展快過英語),并且還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中英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認知發展超過同齡兒童許多,在上幼兒園時老師就讓我在閱讀課上給其他小朋友讀故事書。后來11歲上大學,18歲讀博,早期家庭雙語閱讀教育功不可沒。同時本人至今已有超過5年1000學時的兒童英語兼職教師教學經驗,指導過許多學前幼兒通過閱讀雙語繪本同時促進了中英文的認知發展,因此提出一種早期悅讀雙語繪本(ESBR)的教育理念:學前兒童在家長指導下閱讀優秀經典的中英雙語有聲繪本,可以在快樂中感受神奇的故事和雙語文化,以準習得模式發展標準的中文普通話和英語的聽說能力,養成熱愛閱讀的良好興趣與習慣。而且通過視聽跟讀、扮演朗讀、故事改編等閱讀模式,可以在游戲和娛樂中提高思維認知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入學準備水平。
二、ESBR的閱讀材料
目前市場上有普通紙質圖書配CD光盤、點讀圖書配點讀筆、電子圖書配MP3三種類型的雙語有聲繪本。外研社引進翻譯出版的《世界經典童話雙語繪本》分級幼兒讀物,是早期雙語啟蒙較理想的閱讀材料,每套包括《白雪公主》、《丑小鴨》、《小紅帽》等10-15冊經典童話英漢雙語對照簡寫繪本。每冊約30頁,有100余句中英文簡短對話,包含千余個常用中英文單詞,并有標準的雙語朗讀配音,很適合3-6歲兒童閱讀。點讀繪本和普通紙質繪本都為紙質書,每本人民幣10元左右,但點讀繪本要配幾百元的點讀筆才能點讀發音。
三、ESBR閱讀方法與技巧
本人根據早期閱讀教育的親身經歷和兒童英語教學的經驗,總結ESBR閱讀方法與技巧如下:
1.每天進行1-2次、每次30分鐘左右的雙語繪本早期親子表演式同步朗讀,目的是培養孩子的雙語閱讀興趣與習慣,讓缺乏英語生活環境的幼兒以“視聽跟讀”模式自然習得一些繪本中高頻出現的漢英常用詞匯短語,練就雙語標準發音,并通過對漢字的認讀來促進相對應英文詞匯的同步認讀。閱讀時間要相對固定,比如每天的晚餐后或睡覺前,讓孩子逐步養成到時間就要閱讀的習慣。家長的親子閱讀心態要平和,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把雙語繪本的閱讀當成學習,要求孩子每次閱讀要認識多少中英文詞匯,理解多少句子。應該以不影響孩子游戲和運動為前提,不追求識字的多少,抱著只管耕耘不問收獲的習得心態,把閱讀當成游戲和娛樂,給孩子大量雙語繪本的輸入,孩子終將會用標準的中英文輸出作為回報。
2.雙語親子閱讀并不要求家長要有多好的雙語水平和標準口音,家長的作用主要是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和合適的雙語有聲閱讀材料,陪伴孩子在固定的時間閱讀雙語繪本,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等到孩子有所輸出的時候,把親子閱讀逐步向孩子的自主閱讀發展,把閱讀變成悅讀。英語好的家長給孩子讀英文書,經常用英語交流,可以在生活中讓孩子習得英語。英語不好的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聽音跟讀,做孩子的閱讀伙伴,并在閱讀中不斷鼓勵贊揚孩子,實際上孩子對英語的吸收能力和發音會比家長更好更準。雖然孩子是同時閱讀中英文雙語,但畢竟生活在漢語環境中,中英文的認知不會完全同步,中文的認知能力會超過英文,同時中文的認知又會促進對相應英文的認知。
3.親子閱讀中家長要指著相應的中英文單詞、句子教孩子讀,或同孩子一起聽音跟讀,這種“指讀”方式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聽到和跟讀的單詞長什么模樣,通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通道建立單詞“音”與“形”的對應,把圖畫情景與相對應的中英文單詞短語及其標準讀音三者的有機聯系在大腦中建立起來,在閱讀中自然記住一些高頻出現的中英文詞匯短語及其標準發音,這一習得過程也符合由聽到說再到讀寫的兒童語言學習發展規律。中國各地方言的語音與標準普通話相距甚遠,這些地區的兒童通過ESBR閱讀教育,完全可以在學前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練就一口標準的中英文語音,擺脫鄉音普通話的尷尬。
4.雙語繪本中雖然每頁有相互對應的中英文句子,但其句法、詞匯的翻譯并非一一對應,有些還相差甚遠,所以在閱讀中不要追求中英文句子、單詞一一對應的對比學習,有時逐字逐句的翻譯反而會讓孩子糊涂,孩子的大腦可以同時習得英文和中文而且不會混淆。
5.不要在閱讀中去教漢語拼音、英語音標和中英文句子的語法時態,引起孩子對閱讀的反感。幼兒對經常出現的漢字和英文單詞有整體記憶(照相記憶)功能,閱讀中也不要去分析漢字的筆畫寫法和英文單詞的字母組成。
6.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閱讀經驗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對于年齡較小剛開始閱讀的孩子,一般采用朗讀法;當孩子有了一些閱讀經歷,可以在故事講述中采用提問法、角色扮演法;當孩子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年齡也大一些后,采用改編情節、延伸想象的方法更有利于孩子想象思維的發展。
7.3~5歲的中國幼兒漢語已經說得很流利,而英語啟蒙往往還沒有開始,開始聽雙語繪本的英語配音時,有的孩子可能會排斥。這個時候,可以先閱讀漢語,讓孩子理解圖畫情節,然后家長和孩子一起聽英文配音,孩子會慢慢地把英文的單詞、短語、句子和圖畫情境進行對應,以后聽到英文腦子里也會反應相應的圖畫情景,英語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會逐步增強,這就是漢語促進了英語的習得,母語與外語一起相互依存發展。孩子聽音跟讀比較容易,但要能自己朗讀英文,可能會出現幾個月至半年的沉默期,家長不要著急。孩子學習母語和外語都要遵循先大量輸入儲存,再逐漸嘗試輸出的過程。孩子能同時跟讀或默讀最好,但在孩子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也不要強迫孩子跟讀、朗讀,讓孩子感到壓力。適當的閱讀教育心態、閱讀材料選擇及閱讀環境創設是早期雙語閱讀成功的保證。
四、ESBR理念與方法的理論依據
在ESBR閱讀過程中,孩子同時在聆聽標準的雙語配音,并在多次復聽-跟讀中習得雙語口語和文字,這一習得過程符合由聽到說再到讀寫的兒童語言學習發展規律。同時習得是自然的、潛移默化的,習得需要大量幼兒可理解的、足夠的持續輸入,包括故事內容、中英文標準語音和文字的輸入,通過孩子的理解吸收后,才會產生有意義的說和寫的輸出。在輸入過程中不需要專門去學語法,孩子會在聽和讀的過程中自然吸收語法,這其實就是二語習得理論[4]的應用。幼兒模仿能力極強,發音器官和大腦細胞發展比較有彈性,在語音習得上優勢突出,容易練就中文普通話和標準英語的地道發音,因此ESBR教育理念遵循了語言關鍵期理論。[5]ESBR是讓幼兒在閱讀中習得中英文的聽說讀寫,而不再把中文、英文、閱讀作為獨立的課程科目來學習,以扮演朗讀模式進行親子雙語閱讀,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中英文啟蒙教育,為了解更多的故事內容去認識文字,符合Goodman“語言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從整體到部分,讓幼兒因為需要而聽說讀寫”的全語言教育理念。讓缺乏英語生活環境的中國兒童在雙語繪本的閱讀中,習得漢字的同時,也促進相對應英文詞匯的習得,同時發展中英文雙語能力,ESBR的理念同樣遵循了Cummins“一定條件下母語認知能力可以通過深層共享遷移到二語學習中,兒童的母語越好,就越有可能獲得與母語水平近似的第二語言概念能力”的語言相依發展理論。ESBR閱讀材料選擇有聲雙語繪本,圖畫簡潔明了,沒有過多的動畫情節干擾,也符合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原則,及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的雙通道假設和容量有限假設;繪本吸引幼兒快樂閱讀和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認知,并在認知中得到滿足,同樣符合該理論的主動加工假設,有利于幼兒的自我認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兢.早期閱讀發展與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5-7.
[2]黃曉苑.家庭幼兒英語教育模式的個案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0,(04):133-137.
[3]馮俠.幼兒早期閱讀個案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3,(02):104-106.
關鍵詞:英語語音;教學法;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19-0259-02
語言是人類進行社會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如果人們要更好地進行社會思想交流,達到使對方正確無誤的把握你所要表達的意思,首先你必須正確發出語詞的語音,通過語音的傳播,讓對方清晰明白你的意圖;其次,如果你所發出的語詞的語音偏離原音,就會使對方感到含糊,無所適從,無法與你建立起交流、對話。特別是當我們進入到英語世界,就感到茫然,我們在學習英語時更多地重視詞語的機械記憶,而缺乏一種學習英語的語言情景,無法建立起英語語感,又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從心里無法親近他國語言,很難再短時間消除其心理上的認同障礙。又因為我們是中國人,缺乏一種學習英語的文化背景。諸種原因使得我們很難在學習英語上有所突破。但不管怎樣,我們在學習中國漢語、英語、法語、德語、希臘語等方面,總是有一些普遍的方法,這種方法對我們掌握一門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來說,學習一門語言,最好就是能夠深入到語言使用的地方,通過與那種語言使用區的人們進行親密接觸,這不僅可以了解他們的文化,而且能很好把握他們使用他們語言的規則,通過對語詞語音強弱的辨識,能夠更好地區分語詞的一般使用和特殊使用。然而,當我們沒有條件進入我們所學語言使用區時,我們就只好通過音響、傳媒和其他方式和途徑,學習某種語言。就我們所學英語而言,傳統教學僅局限老師的傳授,這種傳授受應試指揮棒的影響,只是強化了學生的語匯,通過題海戰術,更是鞏固了機械記憶的詞匯,而對于真正掌握英語則差距更遠了。
我認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使用“游戲”營造學習英語的語境,使學生在“游戲”的游戲中,強化口頭發音,識別詞義,辨別語音的語調,準確地把握語詞的讀音,突破傳統英語教學對英語語音重視不夠的局面??梢哉f,語言是由語音、詞匯和語法三部分構成。語音是語言教學的基礎,更是學習好英語的第一步,如果你跨不出這一步,那么要實現英語交際便是空中樓閣。
一
我們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詮釋語音在英語語言的教學中所具有基礎性作用以及它的重要意義,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語音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學生能夠掌握好語音,這就既能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又能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認為,如果學生能夠學好英語語音,比較準確流利地拼讀單詞和朗讀課文,順利地聽懂語音材料,自信地開口,這就會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2.語音學習影響其他語言項目的學習,諸如詞匯、語法等。語言( language)是社會交際的工具,是音義結合的詞匯和語法的體系。語法(grammar)是語言的組織規律,它賦予語言以結構系統,而詞匯(vocabulary)則是語言的建筑材料,它通過語法而賦予語言以意義內容。作為社會交際工具的語言首先是有聲的,它所傳遞的信息首先是通過語音系統表達出來的,所以語音是語義的物質媒介,是語言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3.良好語音有助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技能。如果學生沒有培養起良好的語音感,那么他的聽力與口語匯一定很差。當然,除良好語音外,影響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的因素還有其他的,如詞匯量、語法基礎、相關的背景知識、聽力策略等等。
4.學好英語語音是提高自己的聽力和口語前提,是實現學習外語的最終目標――與人交流的途徑。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是交流的工具,學習英語的最終目標是能夠在使用英語的不同的場合恰如其分地使用這門語言與他人進行思想和信息的交流。
從上表明,只要學生掌握良好的語音,他們才能在英語交往中,正確地理解別人,以及表達自己;只要學生學好語音,他們才能建立和增強語感,在交流過程中實現正確接受信息、正確傳遞信息的目的。與此同時,英語語音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探索一套科學有效的英語語音教學方法,搞好語音教學,已成為當代英語語音教師共同的責任。這對推進英語教改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
英語教學實踐表明,興趣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著直接的關系。正如英語學家張士一先生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耍瑢W習英語首先要有興趣。一旦學生對英語有了興趣并努力地發展這一興趣,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他們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去進行大量實踐練習。如果學生對學習英語沒有興趣,那就不會有持續的干勁和動力,他們對學習英語語音將很難堅持下去。所以 我認為,“興趣教學”是英語語音教學法方面的主要方法。
所謂“興趣教學”法是指從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兩方面來激發學生學習語音的興趣。首先,在教學方法上,除應用了一些傳統的英語語音教學方式及方法如:演示法、對比法、手勢法、辨音法、口形定位法等外、還增加使用了錄音法,對鏡發音法、英漢繞口令練習法、教唱英文歌曲和模仿電影對白等一些新方法。并使用了電視、VCD、電腦、錄音機等音響、影像及其他多媒體設備。其次,在教學內容上,不限于教材的內容知識安排,而是更多地利用網絡、圖書手段等搜尋一些適合教學的、實用性較強的影像資料與教本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可以說,英語是國際語言體系中重要的一種。學習英語,語音是第一關,純正的語音和語音教學所包含的諸多內容是首先應該弄清的重要環節。以模仿、說明、比較和對比為主要手段的語音教學方法和技巧,在具體實踐中奏效明顯。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不是相互獨立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和相互作用的。
在英語語音教學中,我認為可以采取“分階段,多手段”的教學策略。根據教學大綱的編排,語音課程的教學內容,重點包括以下內容:音素和單詞音節、句子節奏、音變和語調。就音素這部分教學內容而言,可以采用對鏡發音、口型傳遞、學繞英漢繞口令等教學方法來讓學生徹底掌握該部分內容。具體實施步驟如下所示:
首先讓學生意識到音素的重要性, 在思想上引起重視。音素是英語中最小的單位,掌握音素的正確發音,是我們改善語音面貌的基礎和關鍵。音素的正確發音方法直接影響著信息的傳遞結果。其次,用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音素的正確發音方法,即在課堂上應用對鏡練習,傳遞口型。接著也可以使用學繞英漢繞口令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1.對鏡發音法,它意味著要求學生通過在鏡子中觀察自己的唇形、口型及發音部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自己的不良發音習慣。因為中小學生在開始學英語時,只是習慣在課堂上簡單跟讀于英語老師,這樣,英語語音不像語法那么受重視。由于學生缺乏對英語語音系統地學習,以致學生很難掌握發音技巧,導致發音錯誤。
2.傳遞口型法,通過做一些傳遞口型的游戲,這會使學生對音素之間口腔張合度、唇型、舌位及舌位高低的變化和差異有一定的認識。同時還可以培養他們在一些特殊條件下,如:背景嘈雜無法聽音的情況下,通過觀察口型能辨音的能力。
3.英語繞口令法,根據英漢語音中許多押韻和相似的發音,通過拗口的壓韻和辨音,讓英語學習者的發音器官更加靈活,更有助學生辨音和發音。
通過繞口令的發音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發音有明顯改善,那些/ n /和/ l /不分的學生學會了克服這一不良發音習慣。通過采用紙張或手掌檢測氣流的強弱,用中指觸摸聲帶檢測聲帶振動強弱等方法,使學生中那些單詞詞末清輔音送氣強,濁輔音聲帶振動強等不良發音習慣得到了基本的改正。
三
在解決學生音素方面存在的問題之后,另一個問題便被突現出來,即連讀問題。 這對學生而言是個 “老大難”,學生提到“連讀”就皺眉, 不但難學, 而且害怕學它 。針對如何正確掌握句子節奏中的“連讀”,我認為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即掌握了與“連讀”相關的理論知識后,通過教唱英文歌曲來解決“連讀”這一 “老大難”問題。
1.演示法,通過它讓學生進一步熟悉連讀的類型及典型例句,同時還可要求學生跟讀錄音帶進行模仿,即要求學生跟讀教本中的連讀短語、 句子。這就構成解決“連讀”問題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2.教唱英文歌曲,“連讀”可以說是學生相對陌生、難以把握的。因此我們使用教唱英文歌曲的方法讓學生們掌握“連讀”。然而,就在教唱歌曲時,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注重選擇一些旋律優美且他們熟悉的漢語歌曲的英文翻唱,因為這些歌簡單易學。這樣做可以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從而激發他們學唱英文歌曲的興趣,最終達到掌握“連讀”的目的。
3.模仿對白,為了解決在“連讀”時所體現出說話者的情感和態度,我們就不得不轉向對語調的研究,因為語調能幫助我們表達喜悅、憂傷、驚奇、懊惱、憤怒等不同的情感。為了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把握語調。我認為最好方法就是讓學生觀看電影,了解電影內容,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因為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應用語調的關鍵,人物的性格特征決定著語氣語調的應用。然后讓他們模仿電影中的精彩對白,這樣,使學生在模仿對白中把握了語調的運用,效果非常顯著。
總之,我認為這種“分階段、多手段”的語音教學方法,首先解決了學生英語語音學習的興趣問題,使學生可以始終興趣盎然的學習和練習英語語音;其次,通過大量的教程外語音材料的補充和學習,也增長了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聽力和口語能力;再次,通過對一些英語語境中人物對話的語言的學習,提高了學生正確把握語言情緒和語音表達的感彩;最后,對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桂珍.英語語音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張必剛,夏宏鐘.大學英語語音教學新探[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3) .
關鍵詞:普通話;語音教學;語音感;培養方法
相關語言專家們認為,要想不斷提高普通話教學水平,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人們的語音感。通過這一教學過程中,人們可以不斷提高普通話水平。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現階段在如何克服方言語音感這一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到普通話教學水平的提高,為了不斷促進普通話教學水平提高,在此,選擇普通話語音教學中語音感的培養方法深入分析。
一、語音感的形成過程
在普通話語音形成過程中,將語感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語音知覺;二是語音理解;三是口語的生成??梢哉f,第一階段即語音知覺是其進行語音感培養的基礎。利伯曼(A.M.Liberman)認為語音知覺指聽者利用隱含的發音知識和關于如何發出聲音的知識來幫助知覺。利伯曼通過對相關實驗進行研究發現,語音知覺是范疇性的。所謂范疇性知覺(categoricalperception)是指我們只能分辨屬于不同范疇的各個刺激,但不能分辨同一范疇內各個刺激的區別。同時,合成分析學說還認為,人們語音知覺主要形成過程如下:人們對所接受的相關信息進行全面詳細的分析,抽出其中關鍵提示,并將這些提示放在相應的部位進行記憶,神經內部產生一系列的數據將這些提示進行連接,并將這一過程形成的語音與記憶里的語音進行分析對比。從這一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語音知覺其實就是將所聽到的語音逐漸轉化為音位。之后,若是將這一合成的語音發送各相應的器官,那么人們就可以產生相應的聲音,這就是口語形成的過程。在兒童發音早期進行分析,所得到的結論對于語音感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兒童在發音早期,可以使用自己所能發出的聲音與其他人進行交流。同時,外界聲音也會對兒童發音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語音知覺主要有兩個部分組成,一是音位知覺,二音位組合知覺。
二、方言語感對普通話語音感的影響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生活在同一地方的人們,雖然在實驗中能夠區分語言中的不同音位,但是不能分辨在該語言中同屬一個音位而在其他語言中屬于不同音位的各個不同的音。若一個人長期生活在一個一個地區,那么這個人就對這一方言中的音位分辨的比較清楚,但是對于其他的音位就不易分清,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普通話語感的感知度。
1、音位因素
為了更好地進行語音感的培養,相關研究人員將普通話的語音系統與南方一些地區的方言進行對比發現,普通話語音系統與方言之間具有較大的差別,特備是在音位方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音位缺失。音位缺失是大部分方言中較為常見切較為關鍵的一個問題,在南方部分地區的方言中,缺少某些必要的音位。例如,在普通話中,n與l是兩個不同的音位,然而在一些南方方言中,這兩個這屬于同一音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并不能較好的進行相關詞的語音形式;二是音位混亂。音位混亂也是方言中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部分南方人在進行相關詞語發音的過程中,并不能較為正確的進行發音,雖然并沒有將這一個音位閱讀成另一個音位,但是,其發音不標準,進而導致這些人再說普通話的時候并不純正。
2、學習者自身原因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任何方言區人們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人們都已經習慣于自己說話的方式,同時,發音器官也形成了習慣。這導致在普通話學習過程中,對于某些語音的發音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相關語音敏感性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普通話水平的提高。
三、語音感的培養
在進行學習者語音感培養過程中,訓練是其最好的方法,因此,相關教師一定要重視訓練方法的改變,進而不斷提高人們語音感培養水平,其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培養人們的音位知覺。首先,教師要積極教授相關理論知識,幫助學生進行語音的辨別,并不斷改變學習者的方言習慣,掌握普通話語音發音模式。教師可以采用相關對比方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方言音位與普通話音位之間的不同之處,從理論上提高人們對這兩種音位的認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示范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實踐證明,當人們通過視覺看到其他人發音的口部動作的時候,人們可以快速的辨別出音位。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示范方法進行教學;二是重視漢語聲調的區別,在進行普通話教學過程中,相關教師要重視漢語聲調的教學,聲調在整個發音過程中具有十分關鍵的地位,同時,我們還要意識到學習者不僅僅要進行單音節詞語的訓練,同時還要進行大量的朗誦;三是提供良好的普通話學習環境。要想不斷提高普通話水平,其學習管理也十分重要,學習者要盡量在普通話的氛圍內進行學習。
四、總結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方言語感對于人們語音感的影響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普通話水平的提高,因此,相關部分要重視這一課題的研究。通過分析發現,要想不斷提高人們的語音感,我們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不斷提高其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相應的差異比較法以及重視漢語聲調的方法來進行教學,進而不斷提高人們的語音感,從總體上提高人們的普通話水平。
作者:郭圣希 單位: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漢語;拼音教學;方法
作為一種枯燥的符號,拼音字母很難引起小學生的興趣。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采用直觀、形象以及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漢語拼音的口型對照教學方法
教師在對漢語拼音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進行準確的示范,然后讓小學生對其唇舌的位置和口型的變化進行仔細的觀察。在具體的示范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動作適當地做得夸張一些,這樣學生就可以將老師唇舌和口型的變化看清楚,然后可以跟著模仿。采用這種對口型的方法進行拼音教學就可以讓學生將發音的要領充分地掌握住,并且能夠有效地避免學生在發音時出現含混不清的情況。與此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做到不厭其煩耐心地進行示范,然后讓學生進行反復的強化和練習,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正確地將音節讀出來,并且掌握正確的讀音方法。
二、漢語拼音的口訣兒歌教學方法
我們都知道,兒歌本身具有耳熟能詳以及朗朗上口的特點,屬于小學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教學方式。而教師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可以對漢語拼音的拼寫規則、標聲調的規則、音、形等進行整理,并且編成一些兒歌形式,這樣就可以幫助小學生進行更好的記憶。比如,在進行聲母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這樣教給學生:“右上半圓ppp,右下半圓bbb,兩個門洞是m,朝上的傘柄是f。”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更好地掌握漢語拼音的教學內容。
三、漢語拼音的實踐操作教學方法
小學生往往具有比較強的動手能力,而且喜歡動手制作各種東西,所以,教師在漢語拼音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將良好的游戲情境創設出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用橡皮泥將自己喜歡的字母捏出來,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將自己喜歡這個字母的理由說出來,這樣除了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交流能力,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字母的印象,因此,具有非常好的教學效果。綜上所述,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嘗試,真正的以學生的學習特點為根據積極地創新教學方法,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教育;拼音教學;教學方法
一年級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借助外部刺激集中注意力。新教材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如果教學方法具有多樣性和趣味性,就能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怎樣使一年級的孩子快快樂樂地學會拼音呢?
一、根據記憶規律,反復鞏固
學生學拼音學得快,忘得也快,這是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教師針對學生的記憶規律,分散難點,先記住音,后認讀形。采用多種形式,加強反復鞏固,在學生還沒有遺忘之前,及時復習鞏固。如:先把拼音和字寫給兒童看,讀給孩子聽;要求兒童在拼讀的同時重復描寫;要求兒童按照樣本寫拼音和字,同時邊寫邊讀。學生們對每個字母的發音和寫法大致有印象了,再分批強化鞏固。拼音教學是從聽錄音開始的,每天兩次10分鐘播放漢語拼音錄音帶,同時將漢字拼音字母表掛在黑板前,讓孩子們邊聽邊讀。每節課花10分鐘認讀3-4個字母的音和形,教師再適當正音。在拼讀練習的教學中,待學生掌握了拼讀方法后,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就是把聲母卡、韻母卡分別交給學生,哪兩個(幾個)能組成老師要求的音節,他們就是好朋友。這樣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遺忘率低。
二、寓教于樂
1.兒歌。兒歌由于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了學生的喜愛。教學中,我們緊緊抓住一特點,把大量兒歌引入課堂,使兒歌成為強化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例如:“嘴巴張大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睂W生邊唱邊記住了aoe的發音,小人砍樹eieiei,小人倚樹睡一夜。再如:“bbb聽廣播,ppp把水潑,小馬快跑ddd,氣球上升qqq,拐棍加橫fff,傘把撐開ttt,小鴿子ggg,小草蝌蚪kkk,像把椅子hhh”等。這些兒歌突出了字母形體的特點,形象生動,學生便于記憶。利用歌訣教學,學生興趣濃厚,而且通俗易懂,便于識字。
2.游戲。游戲可以把索然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一件學生非常喜愛的事情,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快快樂樂地學,輕輕松松地記,深受學生歡迎。例如:教學“aieiui”時,教師設計了一個“打電話”的游戲,兩名學生邊表演打電話邊對話:“uiuiui,我是小ai你是誰?”“uiuiui,你是小ai我是ei?!蓖ㄟ^游戲,學生反復朗讀,加強了記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常和學生一起做“摘蘋果”游戲,板畫(簡筆)蘋果樹將聲母、韻母分別寫在半個蘋果的貼片上,拿對了聲母、韻母卡片,合起來是一個蘋果。
3.圖片。從兒童心理角度來看,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他們對于抽象的字母的學習,往往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圖片能把抽象的無意義的字母和直觀的圖像結合起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更容易記住字母的讀音和字形,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圖畫,讓教材內容為教師的教服務,為學生的學服務。這些圖畫是鞏固漢語拼音,進行聽、說、想象與拓展思維訓練,培養創新精神的極好素材。比如:教學“dtnl”一課《小兔追馬圖》時,我先問學生:“觀察圖,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學生直接看畫面就說出有一匹小馬和一只小兔。我說:“借助音節再看看,還有什么?”學生就會借助音節說出,還有一片土地,小馬身上馱著一袋大米。這兩個問題,主要是復習新學的拼音。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米袋漏了但小馬沒發現,小兔一邊追一邊喊,累得滿頭大汗。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
三、營造放松的學習環境
在拼音教學中,為了滿足每個孩子的學習欲求,形成適合不同個體的開放學習方式,教師必須營造開放的學習環境。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語言情境,將學習拼音與識字訓練和聽、說、閱讀結合起來。為了給學生創造強烈的學習拼音的氛圍,我把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為每個孩子做一塊姓名牌,給漢字注上拼音,掛在墻上,讓孩子們用拼音介紹自己的名字并認識同伴。把聲母、韻母和新學的帶彩圖的音節貼在墻上,隨時可以見到,防止遺忘;給教室里的每一件東西都貼上“拼音標簽”。如:yǐzihēibǎnzhuōzichuānghujiǎngtifěnbǐ,等等;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臨近之際,把祝賀語和相關的詩文如:《靜夜思》等用拼音抄貼在墻上,進行學習;一些日常用語如:“lǎoshīhǎo!”、“duìbuqǐ!”、“xièxie!”等,專門掛在“每日一句”的墻角,天天學,天天用??傊?,學生一進教室,目及之處便是各種拼音語句,仿佛融進了拼音的海洋,可以自由獲取。
四、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與參與者,教師業務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學校應該選擇責任心強、業務水平較高、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一年級教學工作,并采取多種措施,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組織一年級教師參加了市、區組織的新教材培訓、小學生心理健康培訓、班主任培訓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等。在培訓中,注意激發教師參與培訓的動機,調動教師積極思考與實踐,以主體身份主動投入到培訓中,增強培訓效果。
五、開展課外活動,鞏固學習成果
在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配合、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除了常規性的拼音驗收以外,我校每年舉辦拼讀拼寫比賽,表彰拼音學得好的學生,激勵學生學好拼音,說好普通話。我們還鼓勵學生訂閱《小學生拼讀寫》雜志,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閱讀。除此之外,還鼓勵學生用拼音學寫簡短的日記。盡管學生還寫得不好,有許多寫錯的音節,而且只能寫一句話,但通過寫日記,使他們充分認識到了學拼音的重要性,并學以致用,鞏固了學習效果。
關鍵詞:方言;語音;負遷移;對比
20世紀2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Robert Lado提出了語言遷移的概念,我國國內相關的研究起步較晚。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的應用語言學家以及二語習得方向的研究者主要將贛方言、閩方言、吳方言等與英語語音系統進行了嘗試性的對比。本文則主要對湘方言元音部分的負遷移做集中、有針對性的調查和研究,重點對元音部分的混淆進行對比,并以結果分析的方式給出混淆的原因,以引起二語習得者的重視和關注。
一、負遷移與語音對比
語言的遷移作用指的是二語習得過程中母語對二語的作用,即在二語習得過程當中,把母語的語言形式、發音方法、文化背景遷移到目的語中。對二語的積極影響稱作正遷移,消極影響稱作負遷移。中國幅員遼闊,語言種類繁多,不同地域的方言也會對二語習得者的語音學習產生干擾,從而形成語音學習的困難。
湘方言指的是以長沙話為代表的湖南方言,使用人數約為4560萬,占漢族總人口的5%。湘方言有聲母23個,韻母41個,而英語有輔音音素28個,元音音素20個。通過文獻查閱整理、實際調研和二者對比,湘方言主要存在兩大特點:一是湘方言的韻母數量大于英語元音,且無明顯的長短之分;二是湘方言的復韻母發音滑動較快,導致一些湘方言使用者發雙元音時不完整、不飽滿、不到位。由此,我們通過湘籍學生英語語音狀況的調查,尤其針對其元音的發音錯誤,找出其學習語音的難點和語音負遷移的規律和特點,為英語語音教學提供參考。
二、語音負遷移的研究與方法
此次研究的主題為:湘方言對英語元音的負遷移,調查及分析方法方法如下:
1.調查對象
此次研究以長沙一本高校2012級湘籍大一新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120份,挑選了其中56名背景相似、普遍使用方言、家庭及朋友組成來自長沙本地并且主要受當地教育的調查者進行語料的采集。
2.研究內容
以湘方言對英語語音負遷移的影響作為研究內容,重點是元音的負遷移。
3.研究方法
(1)設計測音文本:查閱相關文獻,對湘方言特點進行分類、歸納,總結易混元音,設計包含所有英語元音因素和易混音對比的測音內容??傞L446個單詞。
(2)調查問卷及語料采集:通過120份調查問卷,挑選了其中56名學生進行語料的采集。
4.語料處理
制作語音混淆評判記錄表格,將錄音筆采集的聲音信息進行分析記錄,找出發音錯誤,歸納出主要的元音誤讀、錯讀現象,將其數據化。
三、元音負遷移的結果分析
經過對比研究,我們發現受調查者元音負遷移的現狀如下:
1.[i:]&[ei]和[i]&[ei]
這兩組的元音負遷移情況非常明顯,分別達到了17次/56人和16次/56人。前一組的負遷移主要發生的錯誤來自單詞week,we,he等。而后一組則產生于listen,accomplish,beginner等單詞。
2.[?藜u]&[?蘅:]
這是元音混音中最為嚴重的混音音標之一,頻數達16次/56人。把[?藜u]混淆成[?蘅:]或[?蘅]主要體現在your,joke,alone等單詞上。反之,小部分二語習得者把[?蘅:]或[?蘅]用[?藜u]來替代,主要錯誤來自long,only等詞。
3.[ei]&[e]和[ai]&[ei]
音標[ei]與音標[e]混淆現象明顯,頻數分別為13次/56人和12次/56人,出現的錯誤主要來自mainly,say,celebrate等單詞。同樣,我們還發現,在my,said,sky這三個單詞發音中存在比較集中的將[ai]發成[ei]的現象。
4.[u:]&[?藜u]
這組高頻錯誤主要來自于發音時肌肉放松,自行添加[?藜]的發音,使得單元音的發音變成了雙元音。錯誤主要有:fool,pool這些單音節的詞。此外,由于長短發音不區分,導致音標混淆的有[i]&[i:]。其中不少學生簡單地把[i]發音為短促的“一”或者開口過大,使發音變異成[e]。還有些二語習得者發音過于放松,把[i]拖音成為了[i:],主要錯誤來自accomplish,sit和Britain等。
由上我們不難發現,調查者的元音負遷移主要來自發音時肌肉較為放松,長短音不辨、自行把單元音拖長或加音,雙元音發音不到位的情況。測音者用方言中的相似韻母來替代元音的發聲。不少學生只有在朗讀段落時才出現負遷移現象。
四、結束語
通過湘方言對英語元音負遷移影響的研究,我們分析了受調查者在元音負遷移中的現狀。我們建議二語習得者利用錄音機記錄自己的發音進行聽讀對比,訓練正音,利用繞口令、模仿標準音來強化發音訓練等方法強化并改善自身的發音情況,以提高語言交際功能。
參考文獻:
[1]樂眉云,凌德祥.湘方言區學生英語發音調查及常誤分析――漢英語音對比系列研究(之二)[J].外語研究,1993,(04),
【關鍵詞】高中英語;語音教學;方法
語音是語言的外殼,是語言的三要素之一。詞匯和語法都要通過語音這個物質外殼表現出來。在英語學習中,語音好的學生,聽說讀的能力就強,課文的熟悉時間也短。語音差的同學聽說讀都困難,課文的記憶就受到影響,英語水平也相應較弱。因而語音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重視。英語的語音體系包括音素、語句重讀、連讀、語調、節奏等等。高中階段的英語語音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整個語音體系的理論,更重要的是夯實學生從初中開始學習的語音體系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而發展學生聽說讀的英語能力。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就應當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英語語音。
一、加強模仿
英語語音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聽音、辨音、發音的能力。只有通過模仿這一方式,才能增強學生的語音實踐能力,才能幫助學生達到英語的教學目的。模仿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活動,不僅包括聽音和發音,還能通過學生的發音過程訓練學生英語的語感和思維能力。
聽音是發音的先導,聽準了才能模仿的像、才能說得準;發音是對聽音的檢查和鞏固,不能準確的發音,則說明學生可能不能聽清聽準。因此,教師就應當從聽入手,指導學生先聽教師的發音,并觀察教師發音時的口形,以便在頭腦中形成聽覺的表象,將聽覺與視覺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視覺分析能力,通過對視覺表象的把握,再加之多聽錄音(教師要有效利用學生零散的時間鼓勵學生多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聽覺表象,這就能幫助學生熟悉純正的英語語音和語調,這就為學生的語音學習奠定了堅持的基礎。
二、適當講解
在英語中,常常有一些相近的發音,還有一些在漢語中找不到語音的發音,這些語音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如果單純地依靠模仿,就可能使學生因為聽覺表象而搞錯發音。這時就需要教師由必要的講解來指導學生正確的發音。教師要切記講解要適時、適量、適度,抓住關鍵講解,簡明扼要,不要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學生對于專業術語既聽不懂又不能理解,還浪費課堂黃金時間)。例如:對于元音/?/和/e/的發音,區別在于牙床的開合度;輔音/s/和/z/,//和/?/的發音,區別在于發音部位的不同,/n/和/l/的發音區別在于發音方法的不同。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指導學生抓住語音的發音關鍵,這樣學生對于舌形、唇形、發音部位、發音方法的問題便輕易地得到解決。有時,通過外部表象無法讓學生理解時,可以借助圖片來說明問題。教師要先學會熟練地畫發音的器官圖,邊聽邊畫,學生邊聽邊模仿,效果會更好。必要時,也可借助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幫助學生理解與學習。
三、注意對比
學習英語時,學生的普遍特點便是將英語漢化,即有意無意的將漢語的某些發音代替英語中相近的發音、用漢語的語調來讀英語的句子(重讀、節奏、語調不自然)。例如:將/i:/讀為漢語的“衣”(發音較短),將//讀為拼音中的“x”。這就需要教師通過漢語語音和英語語音的對比、分析,排除漢語語音對于英語語音教學的干擾。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做出努力、
(一)備課中做好準備
教師要在備課中根據教學難點與重點將漢語語音和英語語音進行比較,找到他們之間的聯系與差異。既要分析漢語中哪些語音現象是學習英語語音的有利因素,要發揮其正遷移作用。如某些發音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音素,漢語中以聲調區別詞的意義,而英語中以重音來區別詞的意義。這是就需要教師既幫助學生找到他們之間的聯系,也要將漢語中斷句和英語中的停頓區別開來。同時,也要找到漢語中哪些語音對英語的學習起干擾作用,避免其負遷移作用,這主要體現在兩種語言中大同小異、小異大同的地方。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中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學中正確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對某些容易混淆的語音現象適當利用漢英比較的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語音的某些特點,將負遷移轉化為正遷移。例如:學生容易將/h/讀成漢語中的“h”。教學中,教師就應當指導學生注意二者的發音部位,告訴學生雖然兩者都是摩擦音,但是/h/氣流在聲門處摩擦而發出,而漢語拼音中的“h”是氣流在舌根軟腭出摩擦而發出的,教師可以在黑板上作圖,或者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發生的部位,并親自指導學生發音,從而使學生明確的了解英語語音的發音特點,避免與漢語語音的混淆。
要注意的是,教師備課時的對比分析和課堂教學中的對比分析是不同的。備課的對比是教學的依據,是教師通過分析教材,確定教學重點,從而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而課堂的對比是教學的手段,是用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的內容,突破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只有通過比較,才能揭示教材的難點所在,才能使學生熟悉的掌握英語語音的要點,從而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
四、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在學習中受到的干擾因素也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從整體上看影響學生學習英語語音的影響因素,還要針對學生的個性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其中,地方方言的影響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有些地方的學生/n/和//分不清楚,而有些地方/n/和/l/分不清楚,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方言中容易混淆的地方。還有語調方面的區別也是巨大的,就這需要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漢語發音來了解學生的發音方式,從而在教學中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材施教,克服漢語對英語的負面影響。此外,學生在語音方面的素質(包括音色、音感、發音器官等)是有區別的,這些都可能影響學生英語語音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仔細觀察,避免以一種標準衡量所有學生的語音水平。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音教學;問題;方法
《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小學畢業生在英語語音上必須達到如下要求:知道錯誤的發音會影響交際、字母名稱的讀音;了解簡單的拼讀規律、單詞有重音;語音清楚 ,語調自然。并且“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詞語”“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以及“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語音不過關是難以達到這些要求的。但是,不少小學生受資源條件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在語音學習中存在諸多問題。
一、英語語音教學存在的問題
1.用漢語的發音方式來處理英語音素的發音
小學英語基本沒有系統學習音標的教學要求,其主要的學習方法是靠學生的模仿能力。學生記憶單詞的讀法和意義雖然有chant或者英文歌曲輔助記憶,但大部分憑借死記,對于模仿能力較弱的學生很難記住字母發音,因此他們就用漢語來代替英語。例如,用“阿”代替[a:]、用“衣”代替[ i:]、用“日”代替[r]、用“摸”代替[m],用“喔”代替[w],這樣不利于學生拼讀能力的培養,還會讓學生產生依賴心理,不利于后天英語思維的形成。
2.在輔音后加元音,輔音復數等變音念讀不準確
由于輔音和漢語拼音的相似性,輔音相對元音較易被學生接受。然而學生因受中文和地方音影響,常在 [p]、[b]、[t]、[d]、[k]、[g]、[m]、[n]等輔音后常常加上一個元音,比如把present,book分別念成[presente],[booke],諸如此類的現象,不勝枚舉。
3.誤聽導致誤讀
學生在上課時會因不看教師口型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影響導致聽音不準,于是亂讀單詞,如把“you”讀成“藥”,“train”讀成“唇”,把“bus”在念升調時讀成“巴適”等。
4.教師的語音語調不夠規范
每個人的語言習慣有所不同,發音難免有差別。大多數英語教師也是在國內學習的英語,教師發音要做到完全等同于外國人的發音很難。再者,有的教師習慣美式發音,有的習慣英式發音,而目前的教材則是英式發音。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生沒有英美發音的意識,但卻能聽出不同和差別,這就給學生帶來了困擾。
二、解決方法
1. 在語音教學過程中滲透音標教學,可以簡單地介紹元音音素,如/a:/, /i:/, /e/, /^/、/ai/、/ei/等教材中常見的元音音素。可以教給學生簡單的拼讀規則和發音方法,例如元音發音要飽滿,響亮,尤其是/ei/,/au/等雙元音;短音要短促有力,如/e/, /i/ /^/ ,/u/等單元音;輔音可以通過和漢語拼音的比較幫助學生掌握,如:b 發/b/,s發/s/,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就可拼出“bus”,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拼讀能力的培養,還能讓他們意識到英語與漢語的不同,糾正學生對漢語的依賴性。通過教授簡單的音標和讀音規則,有利于幫助學生記憶,為記單詞打好基礎。
2.輔音后加元音是常見的一種語音錯誤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新授單詞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的發音,及時指正糾錯,鼓勵學生多聽多模仿,接觸原汁原味的英語。雖然農村教學條件較差,但教師的科學的引導和示范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激情。
3.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模仿磁帶語音語調并做示范,利用課外輔導時間增加聽力時間,并培養學生課后聽錄音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預習、復習的學習方法。
4. 科學安排教學,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知識性,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多多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是小學生接觸英語最多的場合,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環境。筆者認為,全程英語授課非常必要。小學生在初學階段會遇到聽不懂的情況,但是教師可以通過動作、表演等手段來表達意義。足夠的輸入才會有合理的輸出,只有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飛躍。只有保證英語的不斷輸入,學生才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才會有合理的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