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護理臨床路徑; 口腔科; 頜骨囊腫; 圍手術期; 健康教育
在以往的醫學界中主要注重先進的醫療設備和科學的醫學技術,而現今的人們對于醫院的護理也開始越發重視了[1]。在現代醫學的護理中,不僅僅需要醫護人員專業的醫療服務,而且還需要對其患者以及其家屬提供一些相關醫學知識的專業傳授以及人為關懷。而臨床護理路徑的開展,不僅能夠完善其優質護理服務的質量,還能有效的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和降低相關的醫療費用,從而達到較為滿意的護理效果。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通過講座、幻燈、交談等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臨床癥狀、預防、治療等健康保健知識,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自我口腔保健,對治療和康復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不但可以對治療和康復起促進作用,而且可預防疾病的復發,阻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本資料對本院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在口腔科頜骨囊腫患者圍手術期健康教育的實施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其效果良好。具體情況回顧性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抽樣選取2011年8月-2012年7月診治的頜骨囊腫的患者82例均分成正常組和試驗組,每組41例。正常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19~61歲,平均(47.4±5.7)歲;試驗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20~63歲,平均(48.1±5.8)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統一觀察整理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與費用以及患者對此次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以此來比較常規護理方法和護理臨床路徑的臨床療效。正常組患者選取常規正?;淖o理治療,主要包括相關疾病知識普及、口頭健康教育的宣教以及出院指導等。而試驗組患者則使用臨床護理路徑來進行護理治療,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2.1 醫院方面 設立專門的實施小組(由責任護士、護士長、日常醫師、主治醫生、主任組成),定期對實施小組進行專業的培訓,力求讓其理解臨床護理路徑的意義所在以及其具體實施的價值,最后在執行的時候,由責任護士具體落實、護士長抽樣檢查、醫生輔助配合及主任監督落實來形成網絡性的護理體系。
1.2.2 患者方面 患者入院時由醫生、護士詳細檢查診斷,以避免誤診的情況發生,然后再由責任護士或者主治醫生依照臨床護理路徑的原則,給予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如臨床護理路徑的講解、疾病知識的普及等,務必讓其理解臨床路徑的具體內容以及預期期望達到的護理效果。
1.2.3 臨床路徑方面 (1)在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要耐心地為患者講解醫院環境、手術過程、疾病知識、相關醫護人員等,以及如心電圖、胸透與頜全景等檢查;(2)進行手術的當天,必須詳細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以及手術相關指導,仔細檢查手術所需的設備物品等,患者術前準備、心理輔導等;(3)手術完成以后,詳細檢查患者術后情況,一旦患者稍有不適就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護理,取半坐臥位休息等;(4)術后3 d,患者口腔衛生的護理、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藥物使用的講解、正確進食方法以及切口情況的監控等;(5)出院時,出院指導、出院準備、藥物使用,以及最為關鍵的口腔功能鍛煉指導,包括口腔活動、舌頭靈敏度訓練、牙齒咬合、咀嚼吞噬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最后給予患者詳細的書面指導和主治醫生的聯系方式,以便患者健康恢復和反饋意見。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和費用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和費用都明顯比正常組的低,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然是優于正常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頜骨囊腫通常是在人體頜骨內病發一個液體的囊性腫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大、頜骨膨脹破壞,發病原因可歸納為牙源性(囊腫由成牙組織或牙演變而來)和非牙源性(可由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于頜骨內的上皮發展形成,如面裂囊腫,亦可為損傷所致的血外滲性囊腫以及動脈瘤樣骨囊腫)兩種[2-4]。此病一般多發病于青壯年,并且可出現于人體頜骨的所有部位。根尖囊腫多見上下前牙,含牙囊腫多見下頜第三磨牙,上頜尖牙區也是好發部位,角化囊腫多見下頜第三磨牙及下頜升支部。含牙囊腫的發病過程較慢,前期沒有明顯癥狀,演變至后期,患者的骨質會慢慢向四周膨脹,也就形成了面部畸形。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CNP),主要是為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的計劃性和預見性,達到縮短平均住院日、降低醫療費用、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目的[5-8]。CNP是一種高效的無形治療方式,是以人性關懷的出發點為起點的,根據患者的病情而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治療或者預后的醫療措施。CNP的落實開展,對于各類疾病患者的治療都是有益的、對于醫護工作人員的專業加強也是一種鼓勵、對于醫院的發展也是一個契機。護理臨床路徑在口腔科頜骨囊腫患者圍手術期健康教育的實施及效果,不僅僅能夠幫助患者減少住院的時間,而且還能有效的降低在這個時期所花費的醫療費用,同時還能夠優化口腔科護理流程,大大提高患者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可謂“一石三鳥”。臨床治療和護理時,由于治療具有一定的風險,患者如果在治療過程中病情反復,可能出現不安及質疑,不配合醫生治療,而且影響疾病的預后。健康教育屬于臨床護理的一個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依從性, 縮短患者的疾病治療的進程。從患者入院、治療直到出院都有相關的人員進行各種護理、檢查、指導等,并配備有完善的多媒體中心,提供相關的健康教育設施。但在實踐工作中,應注意以上幾點:(1)與優質服務相結合:導診、陪檢等優質護理服務;(2)與??谱o理結合:增加干預作用;(3)護患溝通相結合:建立患者與醫護人員的相互信任關系,配合治療;(4)總結新方法,與護理科研相結合。
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和費用分別為(4.81±0.83)d和(3278.20±196.43)元,對比正常組的(7.75±1.02)d和(4721.65±203.54)元,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黃紹賢.頜骨囊腫治療新術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3):564-565.
[2]王吉,張彩華,田濤,等.頜骨囊腫袋形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0,7(6):53.
[3]王秋莉,弓儒芳,駱曉燕.護理臨床路徑在老年口腔癌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實施及效果評價[J].中國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2,10(2):105-107.
[4]劉屹篙,魏冰,邱明.開窗術治療領骨囊腫37例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0,18(2):57-58.
[5]楊曉暉,陳玲,李周碧.臨床護理路徑在領骨囊腫切除術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8):27-29.
[6]彭虹,李春陽,周清萍.臨床路徑在口腔癌聯合根治術圍手術期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6):875-877.
[7]楊文繼,黎明,馬開宇,等.雙腔氣囊導尿管在上領骨囊腫手術中的臨床運用[J].云南醫藥,2013,34(2):102-104.
目前,基層衛生單位口腔設備配備大多不齊全,有些口腔治療器械由于缺乏專業保養和維修,難以順利開展業務[6]。為了使基層口腔疾病防治工作順利開展,近年來,我院向基層衛生單位贈送了部分口腔醫療器械。醫院、科室和維修站相互協調,采取購買、安裝、使用和維修“一條龍”模式,使到我院進修后回隊的口腔技術人才都能學有所用。預防為主一直是我軍的衛生工作方針,健康教育是實現這一方針的重要途徑[7]。體系醫院專家定期到部隊開展口腔健康教育講座,說服力強,官兵較為重視,能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們采用多媒體及文字、圖片和動畫相結合等方式,定期到基層部隊進行口腔疾病健康教育,同時借助牙模型、牙刷、牙線等實物示范講解。例如,講授牙的結構和功能,官兵常見口腔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預防和治療方法,口腔自我保健方法的正確應用等。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官兵口腔保健知識、態度和行為均有了顯著提高。
雙向轉診制度是分級醫療的良好模式[8],但長期以來,上級醫院口腔科接收大量從基層轉診的口腔疾病患者,給科室造成較大壓力。另外,基層官兵反復外出會診,也給部隊管理帶來一定困難。而基層單位轉診的患者,無論輕重緩急,為徹底治愈,一般都應給予復診。為此,我們根據各單位口腔防治水平與現狀,通過電話交流、完善病歷書寫等方式,建立了信息交流共享、雙向轉診制度。對基層不能明確診斷或處置的患者,經過醫院檢查、確診并給予應急處置后,使其回到原單位衛生機構復診,或做進一步處置,從而解決了多年來一直單向轉診的模式,更好地配合了部隊的外出管理規定。駐地在高山、海島等邊、散、遠地區的基層部隊,由于醫療條件差,加之訓練和作業任務重,官兵長途跋涉至軍隊醫院會診的機會較少[9]。為解決這些官兵口腔疾病治療的困難,我們在巡診期間,于野外條件下開展口腔疾病治療,比如,采用非創傷性修復治療技術、改良非創傷性修復技術[10]、便攜式電動牙鉆機與Carisolv技術相結合的微創去齲充填法等,均取得滿意效果。
基層衛生單位大部分口腔專業人才都是由經過一定專業培訓的士官擔任,由于服役期的限制,不可能長期為基層部隊服務。而少數口腔專業軍醫由于面臨轉業、調職等問題,也很難在基層安心工作。加之基層部隊編制的限制,因此,及時培養后備人才存在較大困難,在有的單位往往導致口腔診療業務中斷。
由于長期形成的遇有疾病即會診的習慣及基層衛生單位醫療技術水平較差等原因,基層官兵大都不愿意回到原單位復診。有的基層單位為節省開支或擔心出差錯,在接受轉診患者方面亦不積極;有的甚至對自己有能力處置的疾病仍要求會診,導致會診官兵過多,在集中會診日出現等待時間過長的現象。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新的健康觀念的提高,護理學已正式進入健康促進的時代,護理工作由過去的以疾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健康教育過程,使病人了解、增進健康知識、改進健康行為或問題,使病人的行為向有利于康復方向發展的教育活動為了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以病人為中心,給病人提供一個優質的護理服務。食道癌是臨床上常見的腫瘤,目前外科手術仍是食道癌治療的主要手段?,F將我科對食道癌患者圍手術期間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實施健康教育情況,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2006年5月至2009 年5月住院我科患者,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的食道癌手術病人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40~72歲。
1.2 研究方法病人住院期間,除常規治療和護理外,實行責任護士與病人一對一、個體化、有計劃、有針對地講解與示范的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對象包括患者和家屬。由于食道癌是開胸大手術,需要家屬的幫助和配合,為此,讓他們共同掌握有關知識,有助于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評價指標:相關知識與技巧掌握情況,有關并發癥及病人的滿意度。
2 健康教育內容
2.1 入院宣教 責任護士與病人和家屬進行溝通,仔細了解病人及親屬對疾病和手術的認識程度,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實施耐心的心理疏導,爭取親屬在心理上、經濟上的積極支持配合,解除病人的后顧之憂。
2.2 術前護理
2.2.1 口腔衛生口腔是食道的門戶,口腔的細菌可隨食物或唾液進入食管,在梗阻或狹窄部位停留、繁殖,造成局部感染,影響術后吻合口愈合。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后,積極指導并督促患者餐后溫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2.2.2 呼吸道準備食道癌病人多系中老年男性病人,術前我們常規督促其絕對戒煙2周,并給予指導訓練患者深吸氣―屏住呼吸―用力咳嗽的有效咳嗽咳痰方法,讓患者掌握該方法的技巧,家屬能協助患者自覺訓練。以達到增加肺部通氣量,改善缺氧,預防術后肺炎、肺不張的并發癥的目的。
2.2.3 胃腸道準備(1)詳細介紹胃腸道準備目的、意義,術前1周遵醫囑口服抗生素。(2)指導家屬給患者低脂、高蛋白、高熱量、溫軟容易下咽的飲食,如牛奶、果汁、蒸蛋等。告知術前增加營養的重要性。(3)對梗阻嚴重者遵醫囑術前3日給3%鹽水洗胃,以減輕水腫。術前晚行清潔灌腸后禁飲禁食。
2.3 術后護理
2.3.1(1)手術返回病房后給患者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2)密切觀察患者神志,生命體征變化。(3)密切觀察并保持留置各引流管的通暢。
2.3.2 術后呼吸道護理及功能鍛煉的宣教,由于開胸手術破壞了胸廓的完整性。術后切口疼痛,虛弱,咳痰無力。著重密切觀察呼吸深淺、頻率和節律變化。協助患者半臥位與床上活動利于氣體排出及呼吸,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后第1日每1~2小時鼓勵患者間斷深呼吸并督促有效咳嗽,盡早排出氣管內痰液,咳嗽無力的患者,護理人員為其按壓切口以減輕疼痛,配合1~2小時翻身拍背或刺激鎖骨上窩等方法促進排痰。
2.3.3 疼痛護理術后疼痛限制呼吸,增加了患者痛苦,因此,我們通過保持病房環境安靜,適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分散注意力,及時給患者調整舒適臥位,遵醫囑,給予止痛劑等來減輕患者疼痛。
2.3.4 飲食護理責任護士有目的,有計劃對每位術后患者進行飲食護理。(1)術后3-4日患者吻合口處于充血水腫期,胃腸蠕動尚未恢復正常,需禁食。(2)待排氣,胃腸減壓引流量減少以后,拔除胃管。停止胃腸減壓24小時后若無呼吸困難、胸內劇痛、患側呼吸音減弱及高熱等吻合瘺的癥狀,可開始進食少量流質。(3)術后3周后病人無特殊不適可進軟食。進食原則:少量多餐,流質―半流質―軟食,食量逐漸增加,注意觀察進食時有無嗆咳、吞咽困難等,防止進食過多,速度過快,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進食生、冷、硬食物,避免進食帶骨刺的肉類、花生、豆類等,以免導致吻合口梗阻。(4)飯后2小時內不要平臥,睡眠時將枕頭墊高。
【關鍵詞】 艾滋病;預防保??;疾病控制;健康教育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2.098
艾滋病是一種由人體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導致的慢性傳染病, 主要是通過血液、性生活等途徑傳播, 目前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問題, 嚴重威脅人類健康[1-5]。當前醫學界尚無根治該疾病的治療方案, 也沒有疫苗可進行免疫預防, 因此在疾病防治中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至關重要。本研究中以91例艾滋病患者為例, 采用對比分析法主要探討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作用,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以本縣2013年1月~2015年12月疾控中心報告的91例艾滋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男31例, 女14例, 平均年齡(36.2±4.1)歲。觀察組患者男32例, 女14例, 平均年齡(36.9±4.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 主要內容包括常規病情檢測、常規生活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予以健康教育, 主要措施如下。
1. 2. 1 健康教育評估 自制問卷對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進行調查評估, 在此基礎上結合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病情發展程度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 旨在轉變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偏差, 幫助其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 改善生活質量。
1. 2. 2 健康教育實施方法 教育方法要靈活多樣, 跟上時展的步伐, 例如“一對一面對面交流”、舉辦講座、建立QQ或者微信病友交流平臺定期進行內容推送、發放宣傳手冊、播放與疾病相關的視頻資料, 教育過程中指導人員語言要親和, 行為舉止要得當, 尊重和理解患者的內在感受以及隱私, 給予患者更多的信任感。
1. 2. 3 健康教育具體內容 ①心理干預。艾滋病當前沒有根治方法, 再加之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因此多數患者存在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嚴重者甚至會產生報復社會的想法, 因此健康教育工作中加強心理干預非常有必要, 要引導患者正視自己的疾病, 也可以邀請積極樂觀的病友現身說法, 幫助患者緩解內心壓力, 穩定患者情緒。②飲食教育。艾滋病患者大多較為消瘦、營養不良, 因此在飲食中要指導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低脂肪含量的食物, 例如雞、魚湯、新鮮蔬菜等, 如果患者存在口腔炎癥飲食要以流質食物為主, 保持飲食規律, 忌煙酒;如果患者存在習慣性腹瀉等病癥可每日口服淡鹽水或者糖鹽水。③皮膚護理指導。艾滋病患者皮膚營養差, 自身免疫力不高, 容易發生皮膚感染, 因此在日常生活要指導患者做好皮膚清潔, 注意不可使用抗菌香皂, 可使用羊毛脂香皂, 如果皮膚較為干燥可涂抹護膚品, 如果存在由細菌以及真菌引起的感染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濕敷, 沖洗全身后涂抹氯霉素潤膏加聚肌胞。④口腔護理指導?;颊哂捎陂L期發熱容易產生口干或者口腔感染的并發癥, 因此指導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天早晚以及飯后刷牙或者漱口, 同時可嚼口香糖或者飲水的方法緩解口干。當患者口腔發生感染后可采用克霉唑等藥物進行干預。⑤污染物的處理指導。定期對房屋進行清潔, 及時開窗通風換氣, 對于患者接觸的物品可采用太陽暴曬消毒, 冬天可將污染物放置在低溫中進行夜凍;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單獨放置, 使用后煮沸消毒;性生活可使用雙層, 女性月經期間要注意對經血的處理, 避免污染其他用品。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6-8] 采用自制問卷對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估, 總分100分, >85分為合格, 計算健康教育合格率。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兩組患者的教育滿意度, 總分100分, 滿意:>85分;較滿意:60~85分;不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SP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對照組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為57.8%(26/45), 觀察組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為87.0%(40/46)。對照組教育滿意度為66.7%(30/45), 其中滿意16例(35.6%)、較滿意14例(31.1%)、不滿意15例(33.3%);觀察組教育滿意度為89.1%(41/46), 其中滿意21例(45.7%)、較滿意20例(43.5%)、不滿意5例(10.9%)。觀察組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教育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72、6.69, P
3 討論
健康教育主要是指通過信息傳播、行為干預促進個人或者群體樹立健康觀念, 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9-12]。艾滋病是一個嚴峻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 將健康教育應用于艾滋病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具有重要的價值, 可以有效幫助患者提高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并及時了解自身的病情變化, 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干預, 改善生活質量;同時也會讓患者明確自身的權力和義務, 積極參與相關衛生組織或者政府機構開展的艾滋病防御工作。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 教育方案的制定以問卷調查結果和患者的接受能力為基礎, 且充分遵循了“個性化差異”原則, 保證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此外教育方式靈活多樣, 改善了常規健康指導枯燥乏味的不足, 能夠有效激發患者的學習興趣;同時涵蓋的教育內容廣泛豐富, 包括心理干預、食教育、皮膚護理指導、口腔護理指導等, 能夠幫助患者提高疾病控制能力。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疾病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為87.0(40/4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7.8%(26/4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艾滋病患者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突出,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鄧為民, 趙城寒, 劉藏, 等. 浙江省樂清市2005-2012年老年人艾滋病流行特點分析.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4, 18(12):1237-1238.
[2] 郝陽, 崔巖, 孫新華, 等. “四免一關懷”政策實施十年來中國艾滋病疫情變化及特征分析.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4, 18(5):369-374.
[3] 楊文杰, 樊盼英, 梁妍, 等. 2008-2013年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對HIV的抑制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15, 49(1):13-20.
[4] 張靜瑜, 欒榮生, 羅映娟, 等. 2012年四川省艾滋病高危人群哨點監測結果分析. 中國艾滋病性病, 2014(2):91-94.
[5] 何盛華, 周銳鋒, 劉大鳳, 等. 四川地區1465例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分析. 重慶醫學, 2014(5):592-593.
[6] 段立群. 淺析健康教育在艾滋病患者預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作用.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5, 11(2):121.
[7] 杭瑩. 不同人群中健康教育干預對艾滋病防治的作用研究.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 24(2):1102-1103.
[8] 龐志勇. 探討艾滋病危害宣傳的自省式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預防控制中的應用. 東方食療與保健, 2015, 15(5):226, 228.
[9] 秦鵬, 閔霞, 王東博, 等. 公共場所管理人員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14, 43(5):411-412.
[10] 沈平, 黃毅毅, 蔣麗萍, 等. 欽州市欽南區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效果評價. 中國熱帶醫學, 2015, 15(12):1456-1459.
[11] 蘇云鵬, 申元英, 何梅, 等. 大理地區大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4(12):1243-1246.
[12] 邢雅素, 郝鳳艷, 郝肖陽. 建筑工地農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繼續醫學教育, 2015, 24(4):121-122.
[13] 張麗花, 樂漢娥. 武漢市~口區流動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 中國公共衛生, 2014, 30(3):299-301.
[14] 徐光勇, 時培榮, 張洋, 等. PBL教學法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2016(1):102-104.
[15] 蘇云鵬, 申元英, 何梅, 等. 大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進展. 中國性科學, 2014(12):87-89.
【關鍵詞】老年人 口腔健康 護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7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0-149-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老年人口腔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1],在我國,口腔疾病是威脅我國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2].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老年人齲齒患病率分別高達88.5%和98.3%,牙齒健康率分別是14.5%和14.1%.口腔健康問題使很多中老年人過早喪失咀嚼功能,還可以引起或加重其他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全身健康。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年齡在60歲以上的口腔科門診患者600例,其中男性360例,女性240例。
1.2 方法 采用問卷法了解患者口腔保健行為情況,選擇自愿合作的患者以即刻答題方式完成問卷。
2 調查結果
2.1 就診原因 牙列缺失570例(95%),食物鑲嵌576例(96%),牙體缺損510例(85%),牙齒疼痛240例(40%),牙齒松動180例(30%)。
2.2 對口腔保健知識 不了解120例(20%),一般了解390例(65%),讀過相關書籍90例(15%)。
2.3 常用治療方法 自行常用抗菌藥物治療120例(20%).定期主動做保健檢查30例(5%),有病后就診:①接受醫生治療建議420例(70%),②不接受醫生治療建議30例(5%)。
3 口腔疾病的危害 口腔疾病危害多,并發癥危險,它不僅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齒喪失的首要原因,更是影響心臟,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導致各種死亡的重要原因.[3]
3.1 中老年人肺炎與牙周疾病 口腔內的很多細菌都可以被吸入肺部,導致肺炎.據調查,口腔衛生差者容易發生牙周病,其發生慢性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幾率是口腔衛生良好者的兩倍。
3.2 心腦血管病與牙周疾病 牙周細菌所長生的酶能促進體內血栓形成,牙周細菌進入血液會促進人體產生一種作用類似于血小板的膠狀蛋白,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導致心臟病與中風。據調查,牙周炎患者發生冠心病與中分的幾率分別為牙周正常者的1.4倍與2.1倍。
3.3 消化道疾病與牙周疾病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的致病菌。近年來,研究者再牙菌斑與唾液中檢出幽門螺桿菌,而且牙周病患者的菌斑中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高于牙周健康者。
4 口腔衛生的護理與護理工作方向
4.1 口腔衛生護理的健康教育[4]
4.1.1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堅持上下豎刷,力量較柔,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鐘左右,牙刷不宜久用,一般2-3個月定期更換。
4.1.2 注意飲食多樣化,多食蔬菜,水果及含氟量較高的食物,如茶葉,多葉青菜,白菜等,很多口腔疾病可通過合理飲食來改善口腔衛生條件,病起到預防口腔疼痛作用。經常參加戶外保健操等活動,增強體質。
4.1.3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牙病,及時治療,牙周病常使牙周膜破壞,牙槽骨吸收,牙齒松動脫落,如能早期治療可保住牙齒。近年來國內在局部治療同時給滅滴靈0.2克,一日三次口服。效果較好,也可配合中醫中藥,如清胃腸,六味地黃丸等調治。
4.1.4 中老年人牙病多,義齒也多,帶義齒的基牙患病率高,因此經常保持義齒清潔很重要。臨床及門診病例觀察到食鹽水洗刷義齒和0.2%氟化剛液漱口效果好,可防腐抗菌。
4.2 護理工作方向
4.2.1 工作指導原則 認識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以WHO的“8020”計劃來指導中老年人口腔保健工作,即80歲人應保存有20顆有用的牙齒。向患者詳細解釋,使患者明白保留患牙的目的。
4.2.2 做好口腔分診咨詢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口腔護理人員常使患者首先接觸的醫務人員,因此,口腔護理人員具備一定的口腔知識和保健知識,有助于對患者進行口腔衛生知識宣教。
4.2.3 專業知識與技能 作為口腔專業護理人員應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保健知識,掌握口腔衛生保健的技能,配合醫生做好治療工作。
5 討論
中老年人是口腔疾病的高發年齡,中老年人應該多關注口腔黏膜變化,如有不適要及時就醫。如果口腔黏膜長期受到不良刺激或有藥酒不良嗜好,容易發生口腔白斑甚至口腔癌。因此應早期預防,消除不良刺激和戒除藥酒嗜好,一旦出現疾病癥狀應及時就診,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總之,對中老年人的口腔預防保健應予重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才會有所保障。
參考文獻
[1]盧愛工,李莉莉,我國口腔護理學的回顧與展望[J],護士進修雜志,2004,,1(6);499-501.
[2]劉英,老年人口腔健康與生命質量[J],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2005,26(6);280-284.
糖尿病是一種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征的代謝異常綜合征。隨著人口老齡化、人們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變,老年糖尿病呈上升趨勢,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不能治愈,需要長期治療來控制病情的發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不僅是治療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種治療[1]。而老年人的器官及功能都已下降,自理能力也下降。家庭成員成為患者精神和生活上最主要的支持者[2]。我們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了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即家庭式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糖尿病健康知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掌握糖尿病病情監測的技能,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積極配合糖尿病的康復治療,使老年糖尿病得到有效地控制,提高了生活質量。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一般資料 我院于2009年收治60歲(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74例,均符合WHO診斷標準確診。其中年齡60―70歲45例,71-80歲17例,80歲以上12例,男性48例,占62.2%。女26例,占31.1%。
2 方法
2.1健康教育方法:(1) 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家庭式的健康教育( 住院―出院―電話回訪)(3)連續不間斷的健康教育,根據患者的入院評估和家庭健康評估資料綜合分析,讓家屬共同參與制定以家庭為單位的健康教育方案。(2)利用與患者接觸的每次機會, 隨時在治療、護理、巡視病房中有針對性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定期進行家庭隨訪,采用自行設計的糖尿病健康知識問卷調查表來了解患者掌握情況。(3)通過宣傳欄、發放有關糖尿病的宣傳資料,指導患者了解掌握有關疾病知識。(4)住院期間舉行糖尿病知識講座,每次講課3O分鐘,每周1次,家屬務必參與。同時有針對性地對個別病例逐項單獨指導。
2.2 健康教育內容:(1) 心理指導 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終身疾病不能根治,使患者背上思想包袱,常因血糖反復增高而緊張,甚至可出現多種并發癥,使患者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護士應密切護患關系,增進感情交流,仔細耐心地向患者介紹該病的發展過程及預后,讓糖尿病控制得好的患者以現身說法,應保持樂觀情緒,積極主動配合治療,通過醫患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和健康人一樣的生活。(2) 飲食指導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措施之一,對控制糖尿病防治并發癥有著重要的作用[4],讓患者做到定時定量,忌吃甜食,增加膳食纖維攝人量。飲食原則:低糖、高蛋白、高維生素、適量脂肪,注意營養搭配,禁煙酒。每日總熱量:體重(kg)×(83.6~167.2)kJ,熱量分配,早餐1/3 ,中餐和晚餐各2/3 ,或者每餐平均分配. (3)運動指導 運動有利于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促使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根據患者情況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如步行、慢跑、太極拳等有氧運動。運動最好選擇在餐后1小時進行, 必須堅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原則,告知運動時要隨身攜帶糖果以免發生低血糖時備用。(4)用藥注意事項 對于藥物治療的患者,應向其講解藥物的劑量、用法及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教會病人正確抽吸胰島素劑量、注射方法,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及嚴格無菌操作,胰島素治療應在餐前半小時注射,必須按時進餐,防止發生低血糖。必須定期測血糖,并根據血糖情況調整藥物劑量。(5)預防并發癥 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嚴格遵醫囑使用胰島素的劑量,隨身攜帶糖果在身上,如出現明顯的饑餓感或心慌、發抖、大汗應立即進食糖果,防止低血糖地發生。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損傷,特別注意保持口腔、會陰、足部的清潔。穿寬松柔軟透氣的衣服、合腳舒適鞋襪。如發現皮膚破損及時處理預防感染。(6) 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外出時,最好有家屬陪伴,制作糖尿病個人資料卡隨身攜帶,如發生意外大家就能知曉患者有糖尿病史,便于救治。
3 健康教育評估
患者對有關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糖尿病行為改善情況,包括飲食控制、病情監測技能、執行診療等;患者的心理狀態;代謝控制情況,包括體重、血糖、血脂。
4 體會
4.1 家庭式健康教育讓家屬隨時參與到健康教育活動中,是使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得以延續,是一種容易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及家屬共同掌握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識及監測技能,有問題隨時打電話到糖尿病科咨詢。是家屬對患者起到指導、督促和監督的作用。
4.2 家庭式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糖尿病有關知識地了解和掌握明顯升高,出院后患者還能積極配合治療,提高了遵醫行為。
4.3 家庭式健康教育保證了血糖情況的監測,能及時將血糖異常反饋給醫師,查找原因并調整治療方案,增強了患者治療信心,對控制病情防止并發癥起到積極作用。
4.4 家庭式健康教育讓家屬重視糖尿病給患者健康帶來的嚴重后果,并共同參與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合理利用家屬的力量,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4.5 家庭式健康教育提高了老年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改變了不良生活方式,使老年糖尿病得到有效地控制,提高了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范麗鳳,張小群等糖尿病教育對提高患者知識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3,19(11):6
[2] 于艷芳.家庭式健康教育對高血壓遵醫行為的影響。當代護士(??瓢妫?2010,12下旬刊:156.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烏魯木齊市某口腔醫院就診的189例口腔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136例,女性患者53例,年齡在45~82歲,平均年齡為(56.23±1.12)歲,病程在1個月~12年,平均病程(3.23±0.92)年。經調查,患者的生活狀態、病程長短、就診次數、對口腔疾病的重視程度各有不同,且年齡、性別、病癥狀態存在差異,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搜集中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對口腔疾病的態度的相關資料,研究口腔疾病對其生活的影響。同時,充分利用臨床資料,通過對比觀察方式,檢查不同治療、護理方式對中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總結他們的心理變化傾向,以得出有效結論。
1.2.2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包括:口腔疾病對患者生活有哪些影響,身體影響、工作影響、生活影響的比重如何;口腔疾病是否會給患者造成精神壓力,使其總處于情緒緊張狀態;心理負擔是否是"病急亂投醫"行為的始作俑者;中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影響因素有哪些等。
1.3評價標準 按照癥狀自評量表、焦慮抑郁自評表、生活質量測評等三種考核原則,統計分析中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心理狀態。①正常,無焦慮抑郁:≤60;②存在負面情緒,有輕度焦慮抑郁癥狀:60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P
2 結果
2.1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心理狀況 腔疾病患者心理狀況特征不同,癥狀自評、焦慮抑郁自評、生活質量評分差異較大,見表1。
2.2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心理特征 向189例中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發放調查問卷,總結問卷調查結果可發現,患者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口腔疾病影響患者咀嚼能力,致使食欲不振;口腔疾病帶來口臭、口齒不清等癥狀,使患者失去自信,對生活不滿;口腔疾病引發病痛,讓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問卷顯示,189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受咀嚼能力影響的比重最大,口齒不清影響比重最小,存在恐懼心理的患者最多,有89例,占47.09%,精神病性的患者最少,有13例,占6.88%,見表2。
3 討論
3.1烏魯木齊市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心理特征
3.1.1恐懼心理 口腔屬于大腦的一部分,口腔疾病引起的病痛經常被老年人誤認為"腦病",心生恐懼,胡亂臆想自己得了可怕的疾病,如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資料顯示,189例患者中,有恐懼心理、曾經有恐懼心理的患者多達116例,占61.38%。由此可見,恐懼心理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造成的負面影響比疾病本身更大。
3.1.2頑固傳統心理 研究中,大多數老年人對口腔知識并不了解,固執的認為口腔疾病是人"老"了所致,而忽視口腔治療、護理工作,忽視牙痛、掉牙、齲齒等口腔疾病臨床表現[2],拒絕就醫,應付治療。調查中,因不重視口腔疾病誘發中度、中度口腔疾病的患者有65例,占34.39%。
3.1.3多疑、悲觀心理 老年人受更年期綜合征的影響,其心理情緒是呈復雜變化的,不僅不相信任何事物、感受,還會對其他事物產生過于敏感的情緒。就口腔疾病而言,老年患者經常會不信任先進的醫療、護理服務,多疑、猜忌自己的疾病狀態,進而悲觀的認為身患疾病非常嚴重。
3.2影響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心理狀態的相關因素
3.2.1口腔功能、能力下降 口腔疾病會誘發牙齒松動、脫落,齲齒、蛀牙等問題出現,進而影響牙齒功能,老年人無法充分咀嚼食物,吸收營養不充分,久而久之,會出現食欲不振、營養不良、胃腸道功能下降等一系列問題。此外,口臭、口齒不清等口腔疾病反應,也會干擾老年人的正常生活,給他們的日常交流造成嚴重影響和障礙,使其逐漸失去自信和與人溝通的勇氣。
3.2.2疾病疼痛誘發的心理疾病 生理、身體上的疾病傷害對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是巨大的[3],對于老年人而言,疾病疼痛會讓他們對生活產生不滿情緒,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一旦病痛無法控制、持續蔓延,患者的心理疾病也會逐步加深、造成更大范圍、更嚴重的疾病問題。
3.3改善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心理狀態的科學性意見
3.3.1端正服務態度 以和藹、親切、耐心的服務態度面對中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詳細了解其患病經過、原由,根據自身經驗,給予患者最中肯的意見,讓他們相信醫生、護士,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老年人一旦選擇采納醫護人員的意見,便會在日后的治療過程中重拾生活信心,有良好的護患關系作為保障,口腔疾病治療、護理工作便成功了一大半。
3.3.2積極宣傳、開展健康教育 其次,擴大口腔疾病預防宣傳、教育活動的影響力,向老年人講述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改變他們的陳舊思想和觀念,了解防、治工作。同時,由于老年人藥物吸收情況、代謝功能、藥物耐受力等方面敏感度較高,所以在進行輔助教育工作時,應特殊提及敏感類、藥性強藥物的使用方法、規范劑量,以確保治療、護理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科學性。
參考文獻:
[1]周衛萍,吳蓓蓓,王書梅,等.健康促進學校家長教育與衛生保健知識、態度和行為現狀調查及對策[J].中國健康教育,2000,16(9):569-571.
[關鍵詞] 循證護理;高齡髖部骨折;圍手術期患者;預防誤吸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18-0150-04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增長,人口老齡化越顯突出,老年骨折患者逐漸增多。據統計,目前髖部骨折的發病率在老年人骨折中已居首位,老年髖部骨折后1年死亡率達26%~29%,1~2年死亡率達38%[1]。老年人髖部骨折后因長期臥床,導致主要臟器功能減退,易吸入致病性的口咽分泌物或者胃內容物,從而并發吸入性肺炎[2]。其中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在老年人群體中有著非常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3],而由于誤吸引發肺炎的病死率占全部肺炎病死率的三分之一。為了能有效預防高齡髖部骨折手術患者發生誤吸及預防發生吸入性肺炎,提高護理質量,本文我們對2014年7月~2016年3月入住我科的年齡≥65歲的髖部骨折手術患者應用循證護理的方法進行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入住我科的年齡≥65歲的髖部骨折手術患者共200例作為觀察對象,排除術前評估ASA分級為Ⅲ~Ⅴ級的患者。術前按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均為Ⅰ~Ⅱ級),使用計算機生成隨機數表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兩組,每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對照組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齡(74.86±3.30)歲;實驗組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齡(73.83±3.2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基礎并發癥、術前禁食、禁水時間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遵照醫囑進行相應的飲食宣教,指導患者進食合適的食物,進食時抬高床頭,緩慢進食。
1.2.2 實驗組 按循證護理方法進行觀察護理,管床護士隨時提出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文獻檢索,查找護理實證,并對實證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實用性進行審慎的討論,將查找的實證與臨床經驗、理論知識相結合,制定護理措施并進行干預。(1)實驗組患者的基本特點:該組患者均為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合并基礎疾病較多,均接受手術治療,術后需長期臥床休養。存在多種誤吸的高危因素[2]:①高齡:老年患者機體多臟器功能減退,胃腸蠕動及吞咽反射減弱,易發生誤吸引發吸入性肺炎,增加患者的痛苦,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質量。②原發性基礎疾?。禾悄虿』颊呖赡芎喜⑻悄虿⌒晕篙p癱,易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造成胃張力缺乏,胃動力紊亂,從而引起胃潴留,增加誤吸的機率。若合并肺部感染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呼吸費力,也可能影響進食,增加誤吸的機會。③手術及物的影響:術前禁食禁飲時間過長,容易導致發生胃腸功能紊亂[4],術后發生惡心、嘔吐、反流,甚至誤吸等[5]。術中及鎮痛藥可能抑制腸蠕動,產生腸脹氣,增加胃潴留的可能[6]。④術后長期臥床改變進食習慣。(2)提出問題:針對實驗組患者的基本情況及誤吸的高危因素,提出如下問題:哪些護理措施可以預防誤吸的發生?(3)證據檢索并評價文獻。(4)根據檢索結果提出具體措施:①采取合適的進食[7]:對于意識清楚、生活部分自理的骨折老年患者應盡量采取坐位或半臥位,緩慢進食,進食后不要立即躺下,保持此種姿勢30~60 min。對于意識障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骨折患者,進食時取側臥位,床頭抬高30°~40°,這樣可以借助重力加速胃的排空,減少胃內容物的反流與誤吸。②選擇合適的食物:對于易發生嗆咳和吞咽困難者,食物應以半流質為宜以減少誤吸的可能。同時還應注意食物的色香味,溫度,以增進患者食欲,引起吞咽反射。③選擇正確的進食方式和進食環境。自行進食: 鼓勵患者緩慢進食,忌催促其進食。老年患者一口進食量約 2~20 mL。進食中避免一口未盡,口腔食物殘留的現象。對于意識清醒、病情穩定、吞咽功能進行性下降的患者,刺激患者口腔唾液腺的分泌,引起吞咽反射的發生。④正確有效評估胃腸道蠕動功能,保持大便通暢,每天聽診腸鳴音,根據腸鳴音次數及排便情況綜合分析患者是否有腹脹以及腹脹程度,并給予腹部按摩,刺激胃腸蠕動。⑤積極治療原發病。⑥重視術后短期內物的影響、術后短期內注意觀察有無惡心嘔吐癥狀,術后如有鎮痛泵,鎮痛泵內藥物可抑制腸蠕動產生腸脹氣,術后忌食牛奶、豆制品等易產氣食物。⑦術后早期功能鍛煉[8]:術后第1天指導患者活動腳趾,患側踝關節的屈伸,做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活動,保持髖關節外展中立位,避免髖關節的內旋、內收,定時床上翻身;術后第2天指導患者重復第1天的鍛煉內容,髖、膝關節的被動活動;術后第3天重復第2天鍛煉內容,髖、膝關節的被動活動;術后1周,逐漸用被動運動轉為主動運動,加強股四頭肌肌力訓練,指導患者直腿抬高運動,每天3次,每次10~20下。⑧加強呼吸道的護理[9]:a加強口腔護理,用2%碳酸氫鈉溶液漱口,3次/d,使口腔保持堿性環境,抑制真菌在口腔內生長;口腔如有損傷出血,予3%過氧化氫液交替使用,去除口腔內血跡、異物,預防口腔炎。對吞咽困難者,每次進餐后予清潔口腔;鼻飼者、生活可自理者,清潔口腔2次/d。b保持氣道通暢,協助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應適當飲水和靜脈輸注液體,以利于痰液的稀釋。鼓勵患者自行咳嗽排痰,對體弱、不能有效咳嗽者,采用二步排痰法,將無效咳嗽變成有效咳嗽,并由護士協助患者翻身叩背,在重力作用下有助于痰液排出。c合理應用霧化吸入,霧化吸入是通過霧化裝置將藥物撞擊成微小霧滴或微粒使其懸浮于氣體中,形成氣霧劑而吸入呼吸道,充分濕化呼吸道或進行局部治療。霧化器使用前需嚴格消毒,使用后用1∶200 的84消毒液浸泡螺紋管和口含器,專人專用。⑨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10]。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入院須知,介紹高齡老年髖部骨折的生理特點,常見引起誤吸的高危因素,誤吸可能導致的后果,預防誤吸的重要性及預防方法,術后的飲食原則,早期的功能鍛煉。同時指導家屬監督和協助執行飲食計劃、按時服藥、規律運動及自我調節等和改變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以口頭宣教為主,同時進行演示并發放圖文并茂的宣傳手冊。
1.3 觀察指標
(1)兩組患者術后誤吸的發生率,包括誤吸、反流及窒息的發生。(2)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的達標率:在患者出院前3 d采用問卷觀察法了解患者的認知態度和行為改變。具體包括①健康知識和健康技能掌握情況:自行設計健康教育效果問卷, 內容包括健康知識(基本知識、飲食、用藥、預防并發癥、正確臥位、功能鍛煉 6 項)及健康技能(疼痛管理、功能鍛煉、并發癥預防、皮膚護理、心理調節、支具運用6項),分掌握和未掌握兩種程度;②認知態度或行為改變:自行設計認知態度(情緒與疾病的關系、并發癥防治意義、功能鍛煉目的、治療的作用、合理飲食搭配5項)和行為改變(飲食方式、排便習慣、功能鍛煉執行力、心理調適效果、支具使用方法正確5項)調查表。(3)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4)兩組患者及其家屬的滿意度:使用醫院自制的患者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包括健康知識宣教、服務態度、服務質量等項目,在患者出院前進行調查。滿意100分,基本滿意80~90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誤吸發生率及健康知識達標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誤吸發生率為9%,20例(20%)患者發生反流,沒有患者出現窒息;對照組患者的誤吸發生率為19%,54例(54%)患者發生反流,共有2例患者出現窒息,循證護理方法的高齡髖部骨折手術患者誤吸、反流及窒息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傳統的護理方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誤吸發生率及健康知識達標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較
見表3。
2.3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1.02±1.01)d,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2.4 兩組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滿意度為 96%, 高于對照組的70%,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23.95,P
3 討論
3.1 循證護理方法對高齡髖部骨折手術患者術后誤吸率的影響
本研究通過將循證護理模式貫穿于護理實踐中,有效地降低了高齡髖部骨折手術患者的誤吸率,減少了術后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的發生,與多位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11-13]。
隨著循證證據的出現,護理模式不斷改善,循證護理的方法在臨床上逐漸得到廣泛應用。該方法綜合了循證醫學、護理學與其他學科的知識,是一種綜合性的護理方法,著眼于運用科學依據解決實際中的臨床問題,使得整個護理過程趨于標準化、規范化及安全化,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14]。循證護理是針對性很強的護理方法,本質是將臨床實踐中的問題與科研結論相結合,通過尋找相關科研證據,與自身經驗和患者需求結合,最終提出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加以有效實施[15]。循證護理能夠有效地改善護士的思維和行動,促進護士更好地解決問題,提高整體的服務質量。
3.2 循證護理方法對健康教育效果的影響
唐澤琴等[16]報道,利用循證護理對老年骨折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對骨折相關知識的掌握,自覺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有效預防老年骨折患者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對護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本研究利用循證護理的思維,進行健康教育,給出目前最好的預防術后誤吸、促進術后恢復的健康指導,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知識達標率。有文獻報道,健康教育可增強老年手術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建立健康行為方式的有效方法[17]。健康教育要求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指導患者的飲食、運動,進一步促進恢復,改善病情。通過住院期間對患者與家屬提出的問題,查詢大量研究報道資料,采取實例和證據結合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患者的接受程度更高,有助于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意識到飲食、運動與疾病恢復之間的聯系,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18]。
3.3 循證護理方法可以增加住院患者的滿意度
張秀果等[19]發表的文章報道,有的患者住院期間只信任醫生,對護士的工作持懷疑態度。護士采用循證護理的方法進行工作,搜集并實踐當前最可靠的研究證據,制定個體化的、完整的護理方案,可以消除患者的疑慮,使其積極配合診療工作,增加患者的滿意度,改善醫護的關系。
3.4 循證護理方法對護理人員的影響
在平時的臨床護理工作中,骨科護士經常會遇到以下困難: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特點及合并多種內科基礎疾病,對復雜多變的內科疾病知識的專業認知能力有限,加上平時工作任務較重,很難及時更新相關的專業護理知識,無法準確地指導患者。循證護理模式的出現幫助解決了以上困難。在循證醫學的指導下,把目前已知的最佳證據與臨床經驗相結合,尊重患者的意愿,制定完整的護理方案,使患者獲得當前最科學的護理[20]。
循證護理的出現可對護士的個人成長、職業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培養循證思維,能幫助護士在主動尋找問題、搜集科學證據、評判性使用證據的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領導才能[21]。循證護理模式幫助護理人員學會和掌握自我更新醫學護理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使護理人員在臨床決策中將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應用到實踐中,提高護理的質量。循證護理模式改變了護理人員以往以經驗和感覺為主的護理理念,為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提供一個很好的方法,是護理人員反思,并探索護理實踐科學性、有效性、適宜性的途徑。護士在循證護理實踐中會提高臨床業務技能、護理科研和評價能力及一定的統計學、文獻檢索、計算機等技能,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現,運用循證護理的方法對高齡髖部手術患者誤吸進行全方位的評估、預防和嚴密監測,對患者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判斷和處理,可以有效避免高齡髖部手術患者誤吸的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減少住院時間,減少醫療費用,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尹英民,林偉龍,沈偉敏. 髖部骨折1266例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 老年醫學與保健,2013,19(3):161-164.
[2] 高坤,吳蓓蓓. 老年吸入性肺炎臨床特征薈萃分析[J]. 臨床薈萃,2016,31(1):103-106.
[3] 張月莉,梁紅,沈維敏. 高齡老年肺部感染預后的影響因素[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3):6637-6640.
[4] 葉向紅,高璐璐,郭琴. 循證護理在骨科手術患者術前術后飲食管理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 18(24):210-211.
[5] 陳秀云,劉妍,陳麗. 骨科擇期全麻手術術后禁水時間研究[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0):2391-2393.
[6] 胡敏芝,石崛. 循證護理干預在頸椎骨折伴高位截癱患者誤吸、反流中的應用[J]. 安徽醫藥,2013,17(5):893-894.
[7] 陳秀麗,許一鳴. 老年髖部骨折病人誤吸的易發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 全科護理,2015,13(28):2836-2837.
[8] 胡幼君,譚穎微. 持續性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3,51(16):111-114.
[9] 那薇,伍翊,張麗芬. 老年吸入性肺炎臨床護理及護理對策[J].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0,12(3):210-211.
[10] 朱曉珍. 防范老年患者誤吸的護理措施[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1):111-112.
[11] 吳青霞,蒲超,侯小倩. 循證護理在預防老年髖部骨折圍術期并發肺部感染中的應用[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5):1928-1929.
[12] 龔曉麗,周萍. 循證護理在預防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應用[J].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5,13(3):120-122.
[13] 徐衛紅,惠為清,陳艷. 循證護理在預防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 19(4):414-415.
[14] Kate,Gerrish,Louise,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tribution of advanced practice nurses to promot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mong front-line nurses:Finding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urvey[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1,67(5):1079-1090.
[15] 沙淑艷,顧愛煥,謝小蘭. 循證護理在老年髖部骨折病史術后應激性潰瘍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2014,28(3):1088-1090.
[16] 唐澤琴,黃文琴. 循證護理在老年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研究[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2),1740-1744.
[17] 盧媚媛,盧丹,詹帥云. 健康教育對老年手術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 現代臨床護理,2013,12(7):81-83.
[18] 趙麗莉,楊佳琦. 循證護理在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健康教育中的體會[J]. 中國醫藥導報,2014,11(4):103-105.
[19] 張秀果,田悅平,曹奎粉. 醫護合作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吸入性肺炎發生率的影響[J]. 中國全科醫學,2010, 13(11):3792-3793.
[20] Duong DN. Th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concept:engaging interest and anticipation[J]. Nurs Res,2010,59(Suppl 1):S7-S10.
【中國分類號】R473.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516-01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男性多于女性,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由于癌腫造成的食管梗阻,病人出現典型的吞咽困難,出現消瘦、貧血、脫水、營養不良等[1].對日常生活和社交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為了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療,以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提高其生活質量,2010年1月~2011年10月對56例食管癌患者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組共56例病人,男53例,女3例,年齡55~70歲,自動出院2例。
1.2 手術方法:食管胃吻合術
2健康教育
2.1術前教育
2.1.1 入院指導:患者入院后,護士應熱情周到的接待患者和家屬,介紹護理單元的環境,負責護士,負責醫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同類手術病人的愈后情況,詳細詢問病情,給予其關心和幫助,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病人有安全感,配合治療護理。
2.1.2 心理護理:食管癌病人術前由于進食受限,腫瘤消耗,加上對疾病認識不夠,對手術有恐懼心理,擔心手術是否成功等。尤其,術后一段時間內不能經口進食,昂貴的醫療費用的負擔,更增加病人的心理負擔,多體貼和關懷病人,同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病人介紹手術方法、麻醉方法、營養療法、留置導管的重要性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術后咳痰的重要性?;卮鸷徒忉尣∪颂岢龅挠嘘P疑問,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同時指導病人放松自己,一最佳的心態迎接手術。
2.2 術后教育
2.2.1呼吸道管理:病人回病房后待麻醉完全清醒后,告知病人手術很成功向病人說明呼吸道護理的重要性。教會病人咳痰的有效方法。給予霧化吸入,輕拍背部,協助病人咳痰,保持SpO295%以上,術后4~7天指導患者不能用力干咳及拍背,預防吻合口瘺的發生。
2.2.2 減輕疼痛的指導:由于手術創面大,病人疼痛難忍,向其解釋原因,保持鎮痛泵持續注藥2~3天,聽聽音樂以轉移注意力。
2.2.3 引流管的護理:(1)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 注意觀察,保持無菌,保持通暢。(2)胃腸減壓管的護理 妥善固定、保持通暢是預防術后吻合瘺的關鍵。觀察并記錄胃腸減壓的性質及量,不能隨意拔出及插入,無胃液引出或者引流出大量的血性液體要及時的匯報醫生。(3) 腸營養管的護理 保持通暢。(4) 飲食與營養指導:①告知患者術后禁食期間不可下咽唾液以免感染造成吻合口瘺,保持口腔衛生、經常漱口。早期給予合理的營養支持療法和正確的營養護理是保證手術成功,減少術后并發癥的必要措施。經腸道營養可促進腸蠕動,早日恢復排氣。術后次日開始經小腸營養管勻速輸入營養液,每2h輸入100~300ml,小腸營養液有:能全力、果汁、骨頭湯,均用二層紗布過濾后使用,無腹脹采用12h定時、定量慢速輸入,營養液溫度在38℃~40℃左右,輸入時給予半臥位,保證有效的胃腸減壓,記錄24h出入量。②拔管后的飲食指導:食管胃吻合術病人應少量多餐,防止進食過多,速度過快,避免睡前、躺著進食,進食后要慢走或端坐半小時,飯后2h內勿平臥,睡眠時將枕頭墊高,防止反流,褲帶不宜系的太緊,進食后避免有低頭彎腰的動作。進食的原則:少量多餐、由稀到稠、逐漸加量,注意觀察進食的反應,避免刺激性的,帶刺的的食物和飲料。
2.2.4 并發癥的指導 一旦發生吻合口瘺,死亡率高達50%.吻合口瘺多發生在術后4~7天,表現:(1)胸悶、胸痛、呼吸困難、體溫升高。(2)X線檢查:胸腔積液或液氣胸。(3)胸腔穿刺有混濁臭味的液體,有時含有食物殘渣。一旦發現應立即通知醫生并配合處理:(1)囑病人立即禁食直至吻合口愈合。(2)行胸腔閉式引流術并常規護理。(3)加強抗感染治療及腸外營養支持治療。(4)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若出現休克,應積極抗休克治療。
2.3 出院健康教育:囑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適量活動,保證睡眠,合理進食,避免進食過快過熱過硬過量,堅硬的藥片碾碎后服用,保持口腔清潔,做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定期復查,堅持治療。
3討論
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評價整體護理的重要標志。通過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的教育活動,使病人能夠建立健康意識主動參與治療和康復的全過程。通過對患者圍手術期實施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護理,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