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班數學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練習六中有這么一道題:
(見題圖)這個頒獎臺是由3個長方體合并而成的。它的前后兩面涂上黃色油漆,其他露出來的面涂紅色油漆。涂黃色油漆和紅色油漆的面積各是多少(題圖說明:這三個長方體頒獎臺緊靠著,且中間的1號頒獎臺最高,左邊的2號頒獎臺次之,右邊的3號頒獎臺最低。在1號頒獎臺的正面靠近這個長方形面的左邊豎直邊線的右側中下方標注“65cm”字樣,同時在這條邊線上面一小部分的左側標注“10cm”字樣,而在圖中還有五處標注“40cm”字樣,表明這三個長方體的下底面都是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以及3號頒獎臺的右面也是一個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
學生自主解答后,我發現大體有兩種不同的答案,其一是這樣的——
涂黃色油漆的面積:
[﹙65-10﹚×40+65×40+40×40] ×2
其計算結果為12800平方厘米;
涂紅色油漆的面積:
65×40×2+40×3×40
其計算結果為10000平方厘米。
而另一種情況則是——
涂黃色油漆的面積:
[65×40+﹙65+10﹚×40+40×40] ×2
其計算結果為14400平方厘米;
涂紅色油漆的面積:
﹙65+10﹚×40×2+40×3×40
其計算結果為10800平方厘米。
學生的解題思路大致相同,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兩種不同的結果呢?對此,我組織、指導學生進行了探究。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大家發現了兩種解法的差別在于1號頒獎臺的高的取值不同,即一種解法的取值為65厘米,另一種解法的取值為75厘米。由于題圖中明確標注了40厘米、65厘米及10厘米等數值,則可以從中對三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取值,而正常情況下這幾個量(已知條件)的取值在圖中可以很容易得出來,為什么會有學生產生誤解呢?到底哪種取值是正確的?通過討論、探究,最后大家一致認為1號頒獎臺的高為65厘米。
學生甲:如果2號頒獎臺的高是65厘米,那么原題的圖中就應該把“65厘米”字樣標在2號頒獎臺的左邊,所以根據“65cm”字樣標注在1號頒獎臺的正面上,我認為65厘米是給出的1號頒獎臺的高。
學生乙:我觀察到1號頒獎臺正面左邊的這條棱被分成兩條線段,上面較小的部分是10厘米,而從圖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下面較大的部分則為65厘米長,而這兩個數字都是標注在這兩條線段附近的,所以1號頒獎臺的高就是10厘米與65厘米之和,即75厘米。
師:既然同學們對題圖中已知數值的讀取存在分歧,現在我就給大家一個科學的解釋——我們可以把題圖理解成是由實際的頒獎臺按一定的比例縮小而形成的,這就要有一個縮小的“尺子”,我們把它稱之為“比例尺”,而在同一個圖中,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是一定的,那么同學們就來求一下圖中有關線段在不同取值情況下的這個“比”如何?
聽了我的說法,同學們躍躍欲試,紛紛行動起來。
經過同學們的測量、計算、比較,最后證實了1號頒獎臺的高為65厘米。
對于一道數學題的解答,似乎大可不必如此“興師動眾”,而課后想起來,我的這種做法并非“小題大做”,而卻是“大有益處”的。
1、 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2、 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3、 通過“借題發揮”而把知識向未知領域延伸,不但實現了“比例尺”這項知識的滲透,而且還使學生懂得了“學無止境”的道理。
4、達成了培養學生形成細致而有序的審題習慣這一教學設想。
回顧此例的教學,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盲目地、簡單地教給學生問題的答案,正如上面的這個問題,如果我只是告訴學生1號頒獎臺的高為65厘米,認識不清的學生只要照做就可以了,那么仍會有學生感到不解,甚至還可能依然堅持自己的看法而一頭霧水。
重點:讓學生理解湊十法的算理。
難點:讓學生掌握湊十法。
關鍵:讓學生掌握湊十法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練習。
學習目標:
1.讓學生了解9加幾加法的算理,經歷9加幾加法的計算研究過程;
2.使學生能正確的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并選擇自已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進行分析、綜合等能力;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4.在發現加法算式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有序的思維能力,初步滲透函數思想。
一、課前談話
師:小朋友的歌聲真動聽,老師想看到你們漂亮的坐姿。哪個漂亮的小朋友給老師介紹一下你們在下課時間玩的游戲,說說當時的心情。好,那讓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數學世界。
二、師生問好:小朋友,你們好!
三、創設情景,發現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1.師:猜猜今天老師來我們一(2)班是干什么?其實我是帶來一個難題想讓咱們班小朋友幫幫忙,愿意嗎?
2.秋游活動,老師買了一些飲料,小朋友幫老師看看?提取數學問題。
要求:四人小組討論,我們可以用小棒當飲料,把每個人的想法說給小組長聽,在派一名代表匯報。(通過小組合作,能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計算方法。根據學生的匯報表現給予相應的評價)
3.匯報
生1:一個一個地數;
生2:從9接著數;
生3:湊十法(9+4=13生一邊說師一邊演示課件)
…(多個小組匯報)
4、讓學生說說你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從而優化算法。
四、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師:剛剛美猴王一直關注著我們小朋友,覺得學習很有趣,他也要與我們一起研究數學問題。瞧!你想到
數學問題了嗎?(出示9個桃子,8個蘋果,6個梨的圖片)。
1)生:桃子和梨一共有多少?
梨和蘋果一共有多少個?
桃子和蘋果一共有多少個?
2)選擇你喜歡的問題解決。
指名匯報:生1:我解決…9+8=17,我是這樣想的…
生2:我解決…8+6=14,我是這樣想的…
…
(練習稍有梯度,照顧到學有余力的學生。同時讓知識更具系統性)
2.小結揭題:今天我們創造了什么數學知識?(9加幾)
師:現在小朋友用自豪地語氣說說你都會9加幾。
老師祝賀你們研究成功,這節課滿意嗎?不過有一點點美中不足,黑板上的算式有點亂,誰有辦法?
9+9=189+4=139+5=149+7=16
9+8=179+3=129+2=119+6=15
1)有序的排列;
2)找規律:(加數與和之間的關系等規律)
五.課后作業
這節課我們幫老師用數學方法解決了飲料問題,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在小朋友的平時生活中有9加幾的數學問題嗎?把它記錄下來,作成數學知識小卡片。
六、設計理念
這節課的設計是本著以下幾個理念進行地:首先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數學知識又能為生活而服務,感受數學與生活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系;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己整理,使學生掌握整理復習的方法,發現10以內的加法表的規律,提高計算速度.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勤于探索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明天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舉行一場數學競賽,長頸鹿裁判聽說同學們昨天回去寫了那么多的加法算式,想把這些算式作為競賽題,你們高興嗎?不過,長頸鹿裁判可是個特別認真的裁判,他可不喜歡雜亂的東西,他要從中挑選最整齊有序的一組題作為競賽題,你們有信心把自己組的算式卡片整理好嗎?
二、活動一:討論整理的方法.
教師:這么多的算式要整理,我們從哪兒入手?怎樣整理?
三、活動二:引導學生對所寫的算式進行整理
(一)按得數分別是10、9……0進行分類.
教師:長頸鹿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組試題夾,請你們小組合作把這些加法算式卡片分分類、整理整理,得數是幾的算式就放入幾號試題夾中(每個試題夾中的算式豎著排列開)
教師:看一看,你們組的算式寫全了嗎?還有沒有需要補充的?
(二)把算式順序整理按一定的排列
教師:同學們,你們是不是覺得這些算式還是沒有一定的順序,有些亂,我們能不能把每個試題夾里的算式都按照一定的排列順序整理好呢?
1.學生繼續整理,使算式按照自己喜歡的順序排列.
2.排列情況:
第一種:第一個加數從大到小排列
第二種:第一個加數從小到大排列
四、活動三:通過全班交流,得到10以內的加法表
(一)展示幾組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
選幾組有代表性的整理結果進行投影展示,并讓該組的同學介紹一下是怎么整理的.讓學生明白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
(二)通過全班交流,得到加法表,展示給學生.
五、活動四:讓學生獨立觀察加法表,找規律
教師:我們在幫助長頸鹿整理競賽題的過程中,復習了知識,并整理得出了10以內的加法表.同學們仔細地觀察一下,這張表橫著看、豎著看、斜著看你發現了什么?
1.認真觀察、獨立思考.
2.同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3.找幾個小組匯報觀察的結果.
橫著看,同一行的算式,第二個數都相同,第一個數依次小1,得數也依次小1.
豎著看,同一列的算式,得數都相同.第一列得數都是10,第二列得數都是9……
斜著看,同一斜行的算式,第一個數都相同,第二個數依次小1,得數也依次小1.
……
六、活動五:加法表的應用
教師:我們已經整理出了10以內的加法表,如果現在再讓你們寫10以內的加法算式,你能不能寫得又快又全?說一說,怎么寫才能既不漏掉又不重復?
做游戲:找朋友
游戲者每人發一張數字卡片,卡片上的數字相加得10(9,8)的兩人將成為朋友,看誰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朋友.看看誰的答案多.
七、活動六: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感受,說一說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教案點評:
以幫助長頸鹿整理數學競賽題的形式,激起學生復習整理的興趣,同時也滲透了樂于助人的思想教育。由于是第一次進行整理,完全放手對學生來說有很大難度,于是采用了引導學生先按得數進行分類,然后再排序的方法,這為下次能夠完全放手讓學生自主整理減法表及20以內加減法表提供了方法。對學生在整理過程中出現的不同的排列方法都進行了展示,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整理的,通過這種相互交流,讓學生體會到整理結果的多樣性。后來在加法表的應用方面,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說一說如果再寫10以內的加法算式,怎樣才能做到既不重復又不漏掉,學生說出了要按我們剛才發現的這些規律來寫,這樣一方面是引導學生要充分地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另一方面是可以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
探究活動
找朋友
游戲目的
使學生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法.
游戲準備
1.若干套1到9的數字卡片.
2.每次游戲前發給每個學生1張.
游戲過程
1.把幾套從1到9的數字卡片分別發給全班同學,戴在胸前.全班同學圍成一圈做丟手帕的游戲,捉到誰,誰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來搭救自己.
2.數字湊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兩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還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分析問題,靈活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具體的轉化方法,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通過回顧曾經解決問題的過程,從策略的角度進一步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轉化策略的應用價值。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主動克服在解決問題中遇到的困難,獲得的成功的體驗。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重難點: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分析問題。
資源收集: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多媒體出示曹沖稱象圖
學生思考:曹沖為什么這樣稱大象?
二、展開
(一)觀察交流,明確轉化的策略
1、出示例1:
師:仔細觀察圖形,你準備怎樣比較這兩個圖形的面積。
師:思考后再在小組里交流自己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有兩種想法:
(1)數方格計算每個圖形的面積后再比較。提醒學生把方格線補畫完整。
(2)將兩個圖形分別轉化成長方形,再比較它們的面積。
如果學生說出這一種想法,則引導用數方格的方法要注意什么?
如果沒有學生說出第二種想法,則引用書上:能否把原來的圖形都轉化成長方形,再比一比。
自己在方格紙上畫一畫。結合學生回答實物投影演示學生方法。
交流:(1)第一個圖形是怎樣轉化成長方形的?你是怎樣想到把上面的半圓進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圓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格?
(2)第二個圖形是怎樣轉化成長方形的?你是怎樣想到把左右兩個半圓進行旋轉的?左右兩個半圓分別旋轉了多少度?
(3)現在你怎樣看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嗎?比較面積是否相等什么可以變什么不能變?
小結:剛才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為什么要把原來的圖形轉化成長方形?(原來的復雜,轉化后簡單便于比較)
(二)回顧轉化實例,感受轉化的價值
引導:實際在以往的學習中,我們曾經多次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過哪些問題?小組在一起討論。
學生充分列舉,結合課件演示。
(1):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時,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就把求三角形面積的問題轉化成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一個三角形通過切割、旋轉也能把它轉化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也就是等積變形),從而求出它的面積。
(3):推導梯形面積公式時。
(4):推導圓形面積公式時,通過切拼把圓轉化成長方形來求面積。
……
師:這些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有什么共同點?板書:陌生熟悉
小結:轉化是一種常見的、極其重要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我們以往的學習中,早就運用這一策略分析并解決問題了。以后再遇到一個陌生問題時,你會怎樣想?
(三)分層練習,運用轉化的策略
教師相機引導完成“練一練”及練習中有關運用轉化策略的問題。
第一次:空間與圖形的領域
1、練習十四第二題用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
先獨立看圖填空,再交流是怎樣想到轉化的方法的,以及分別是怎樣轉化的?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2、練一練
指導完成“練一練”
出示方格紙上的兩個圖形,讓學生思考怎樣計算右邊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這里什么變了什么不能變?
引導學生明確:可以把這個圖形轉化成長方形計算周長。
提問:如果每個小方格的邊長是1厘米,右邊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3、練習十四第三題
先獨立解答,再交流和評點
第二次數與代數的領域
4、試一試
出示算式,這題你會算嗎?你準備怎么算?出示題目右邊的正方形圖,提出要求:你能說說圖中哪一部分表示這幾個數的和嗎?
引導:看圖想一想,可以把這一算式轉化成怎樣的算式計算?
小結:在解決問題時,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靈活地分析問題,這樣有利于我們想到合理的轉化方法。
5、練習十四第一題
出示問題,指導學生理解圖意。
明確圖中每一排的點分別表示每一輪參加比賽的球隊,把兩個點合成一個點的過程表示進行了一場比賽。單場淘汰制就是每場比賽都要淘汰1支球隊。
如果不畫圖,有更簡便計算方法嗎?
進一步提問:如果有64支球隊,產生冠軍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三、總結
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你對轉化的策略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還有哪些疑問?
教學反思:
學生在解題之后總結驗證自己的解題策略正確與否進行反思評價。之后他們能將這些策略應用到今后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中,能極大的促進學生的學習策略地發展。通俗的說就像我們平時的驗算,但它又不同于驗算。這一階段中常用的策略有:
1、驗證策略:學生在解決問題過后,很想知道自己的策略是否正確,需要對答案進行驗證。驗證就是對答案的檢驗的過程,可以采用畫圖表、帶入原題、與實際比較等。在驗證時要運用較多的思考方法如:逆向思考、推理、概括、比較等。
2、反思策略:沒有反思的學生只能停留在會解題的這個層面上,有會反思的學生才能有較大的發展。在解題之后,有的學生還會看看自己的解題策略是否還有改進的地方,像這樣就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3、命名策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策略,對不同的策略進行比較、分析、評價等,為具有個性的策略、比較獨特的策略進行命名,通常用他的方法中能提煉的短語或用該學生的姓名來命名,對他們的激勵非常有益處。
4、拓展策略:學生對用這種策略解決了問題,并能夠對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索,使其策略一般化。這樣對于知識的正遷移非常有益處,也能更加激勵自己今后對解題策略進行深乳思考。
總之,目前解決問題的策略與其它方面的學習策略的聯系有了較深入的研究與發展,可以看到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研究的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但還需要我們從實際的教學中進一步去研究與發展。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的策略
原問題新問題
復雜簡單
陌生熟悉
認識小數
主?備?課人
授課
人
課時
1
節次
1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知識背景下經歷通過商品價格認識小數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1)學會認識小數。
(2)能正確地讀、寫簡單的小數。
(3)能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
(4)培養學生類比、遷移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激發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體會合作交流的學習經歷。
學?習?重?點
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學?習?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小數的意義。
學?習?準?備
多媒體課件;
復備
互?動?探?究?過?程?及?活?動?設
小數轉化為
元角分表示
學生試著總結讀小數的
方法
小組合作總結寫小數的
方法
師:同學們,準備好了嗎?好開始上課。昨天老師給大家布
置了一項任務,去超市調查商品的價格,完成怎樣誰來說說?
生:匯報調查結果
師:大家完成的不錯,誰試著把第2題讀讀?誰把第3題給大家展示一下呢?和他們寫的一樣的同學請舉手,有部分同學寫的不一樣,沒關系我們一起上完這節課你就會了。
一、導入:
師:老師想去超市買些商品,在坐哪位售貨員給我報報這些
商品的價格呢?小熊?風箏?練習本?氣球?
生:(板書:?7.25元、8.80元、1.06元、0.58元)7.25元還可以怎么說?8.80元?1.06元?0.58元?
師:擦掉元字觀察(7.25、8.80、1.06、0.58),這些數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不是整元數,不夠整元部分都有兩個數字。他們都有一個圓圓的小黑點。(板書:“.”叫做小數點讀作“點”)
師:對!像7.25、8.80、1.06、0.58這樣的數(數中有一
個小圓點),都叫做小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小數。(板
書:認識小數)
二、新授
(一)小數的讀法
1.師: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不是整元的數,像毛毛熊價格是7.25元,這個數你會讀嗎?就在這時小數點顯本領了,往數中間一站,把數分成了兩部分,小數點左邊表示整元,小數點右邊第一位是角,第二位是分。7.25這個小數怎么讀可把老師難住了,誰來幫幫我?(板書:7.25)
2.師:
明明過生日,媽媽給明明買了一些好吃的,誰來報價格呢?酷兒2元5角一瓶也可以說2.5元一瓶…
3.師:讀了這么多小數,下面四人一組討論小數是的讀法?”。
生1:小數點的左面的數按整數的方法讀,小數點讀“點”,小數點右面的數不用讀數位。
生2:小數點的左面的數按整數的方法讀,小數點讀“點”,小數點右面的數按順序讀出各個數字即可。
4.師:同學們總結得真不錯!小數點把小數分為兩部分。小數點的左邊是整數部分,小數點的右邊是小數部分,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方法來讀;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部分依次讀出每一個數字。讀小數時,先讀整數部分,再讀小數點,最后讀小數部分。
5.師:現在大家已經清楚小數怎么讀了。拿出我們的前置作業單同桌之間互相讀讀你調查的商品價格。誰上來給大家匯報你調查商品的價格?
(二)小數的寫法
1.師:剛才大家小數讀得非常好。寫小數很簡單吧。請看大屏幕在本上寫出小數,老師出示錯誤寫法。
2.師:看則容易,實則不易,誰勇敢的上來自我挑戰呢?
3.師:
同學們你們在寫小數時,有沒有提醒同學們要注意什么?現在4人一組說說注意事項
生1:要寫上寫作和冒號。
生2:小數點要點在個位的右下角。
4師:(出示課件)注意:小數點寫在個位的右下角;整數部分是零的寫作“0”;小數部分順次寫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寫小數時,先寫整數部分,再寫小數點,最后寫小數部分。
三、鞏固
師: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小數。下面我們來做一些練習?鞏固一
下剛剛所學的知識。蜜蜂怎么這么快采到了蜂蜜,有什么竅門嗎?
四、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如果滿分為10分,你給自己打多少分?快用我們今天學的小數給自己打一個合適的分數吧。
師:我對你們的表現都很滿意,我給大家打滿分10分。今天,
大家學到了這么多知識,還發現了許多生活中的數學,就讓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獲開始自我檢測吧,時間為5分鐘。?學生試著總結讀小數的方法?????小組合作總結寫小數的方法。
師:看到大家掌握的這節課的內容,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希望
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留心觀察,勤于思考,珍惜現在的學習時光,就能發現更多數學的奧妙!
素養拓展
1.
寫出下面各小數
三點四五?寫作(?????)????????七點零六?寫作(???????)
六十點一二?寫作(????)??????零點零五?寫作(????????)
2.小法官巧判斷
(1)小數就是非常小的數(???)
(2)4.03元就是4元3角(???)
(3)0.40讀作:零點四十(???)
(4)40.030讀作四十點三(????)
板書設計
認識小數
像7.25、0.25、3.6……這樣的數叫做小數,
“.”叫做小數點??????讀作:點
7.25?????讀作:七點二五
教學反思(主備人寫)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
讓學生感知空間中物體的相互位置關系。
2.
初步理解上與下、左與右是相對的概念。
能力目標:
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本領帶小動物們安家,并相互說一說它們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情感目標:
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課程的人文價值。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感知空間中物體的相互位置關系。
教學難點
知道上與下、左與右是相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海的變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們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亞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棟新房子里。他們邀請歡歡和樂樂去做客,我們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討,獲取新知。
師:這棟房子里住了哪些人?
對!他們都住在一棟房子里。歡歡和樂樂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聽!歡歡正在問樂樂:“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嗎?”
樂樂怎么回答呢?我們聽仔細了:“太簡單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層左面的房間里。”
[板書]
樂樂把這一層叫做……(上面一層)這一層是……(中間一層)那么這一層就是……(下面一層)。
樂樂把這里叫做……(左面的房間)這里是……(中間的房間)那么這里就是……(右面的房間)。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新本領“上、中、下,左、中、右”[揭示課題]
所以他說小巧住在……(上面一層左面的房間里)我們要像樂樂一樣把話說完整,先說哪一層再說哪一面的房間,一起說一遍“小巧住在……”。
老師請兩個小朋友把剛才歡歡和樂樂的對話再說一遍。
師:會嗎?樂樂要考考我們,聽好了:“小朋友,你們會不會用上中下、左中右來說一說其他人住在哪里呢?”
這幅圖在我們書上,請你們看著書小組內兩人一組,一個演歡歡提問,另一個演樂樂回答。
師:現在老師請每組派兩個小朋友來演歡歡和樂樂。注意別的小朋友提過的問題就不要再提了。
三、針對練習,鞏固新知。
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1.師:樂樂說小朋友們真棒!這回輪到歡歡要考考大家了。請你圈一圈,誰住在紫顏色的房間中?
(講評第一題)
師:會嗎?請做書上第2大題。
2.
師:剛才是告訴我們房間,讓我們圈出誰住在里面。這回反一反,告訴你一個人,請你把他的房間涂上顏色。有問題嗎?請做第3大題。
3.
師:歡歡說小朋友們真厲害,他和樂樂又想了許多問題要難倒你們,怕不怕?這些問題是第4大題,請你們小組內輕輕地說一遍。
師:我們來開小火車。
4.
師:最后我們來做搶答題。第一個舉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問題,答對者拿一顆五角星,答錯者扣一顆五角星。預備開始!
(1)誰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
(小淘氣)
(2)誰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亞的上面?
(亮亮)
(3)誰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
(外婆)
(4)誰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
(小胖)
(5)誰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間里?
(康康)
(6)誰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間里?
(小胖)
(7)誰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間里?
(小亞)
(8)誰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間里?
(小淘氣)
(9)誰住在外婆下面的、旁邊的房間里?
(小玲和小亞)
(10)誰住在外婆上面的、旁邊的房間里?
(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開練習,聯系實際。
1、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放學排路隊回家,不跟陌生人走。
2、教育學生遵守學校作息制度,按時上學,放學后直接回家,不在路上玩耍。
3、回家時發現有陌生人尾隨,不要自己開門回家,應先去鄰居家,或等家長回來,再開門。學生上街,應有家長陪同,教育學生在街上不和陌生人過密交往。未經家長許可,學生一律不得夜不歸宿。
4、炎熱的夏季,不到溝、塘、河邊游泳,去游泳館游泳,必須有家長陪伴。
5、外出時,遵守交通法規,嚴守交通信號,聽從交通民警指揮。未滿十二周歲的少年兒童不得騎自行車上學、上街。
6、教育學生不玩危險的玩具(比如仿真玩具槍等),不做危險的游戲(比如拿著棍棒追跑打鬧)。
7、注意夏季飲食衛生,不購買不潔食品,生吃瓜果要洗凈,飯前便后要洗手,謹防食物中毒。
姓名
成績
小朋友們,在逸仙小學已經學習數學知識快一年了,想知道自己學得怎么樣嗎?那就跟著
一起去數學王國逛逛吧!
百
十
個
數字城
第一站
(共35分)
1、看圖寫數。
(
)
(
)
(
)
48
52
54
90
70
2、按規律填數
3、(
)個十是80。
6個十加(
)個十是100。
4、74里面有7個(
)和(
)個一。
5、和89相鄰的兩個數是(
)和(
)。
6、60比(
)大1,比(
)小1。
7、把52、47、68、90、25、86這幾個數從小到大排列后,
47是第(
)個數,最后一個數是(
)。
3
8
8、用上面的三張卡片,每次拿兩張組成一個兩位數,然后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填在(
)里。
(
)
>(
)>(
)>(
)
9.在里填上“”或“=”。
9889
11-33
10093+6
35–435+4
10、選擇合適的數填在圈里。(9分)
48
76
45
64
49
83
十位上是4的數
單數
比50大的數
圖形宮
(
)個
(
)個
(
)個
(
)個
(
)個
第二站
(共9分)
1、數一數
2、下面的一塊是從上面哪一塊中剪下來的,用線連一連。
計算園
第三站
1、直接寫出得數
(10分)
17
–
8
=
11–
3
=
24
+
5
=
60
+
22
–2
=
41
+
20
=
7
+
62
=
68
–
5
=
78
–
50
+
30
=
89
–
7
=
6
+
8
=
16-9
=
65
–60+
80
=
90
–
40
=
50
+
38
=
54
–
40
=
78
–
5
–
30
=
29
+
40
=
15
–
8
=
30
+
60
=
32+
50
–40
=
2、估一估,在得數是六十多的算式后面畫“√”。(4分)
45+20
45+2
75-30
75-3
3、(4分)
原
有
借
走
還
剩
17個
8個
(
)個
63根
(
)根
50根
實踐城
第四站
1、請你猜一猜,認為對的畫“√”。(9分)
13元
44元
78元
(1)小明有連環畫34本,故事書比連環畫少得多,故事書有多少本?
25
40
68
25
40
68
25
40
68
25
40
68
25
40
68
25
40
68
25
40
68
25
40
68
(2)一(3)班有43人去春游
,一(4)班比一(3)班少一些,一(4)班可能去了多少人?
45人
40人
31人
(3)這個足球可能是多少錢?
5元
20元
59元
2、看圖解決問題
(24分)
=
=
?個
已經澆了25棵,還有20棵沒澆。
已經澆了25棵,還有20棵沒澆。
校園里有73盆花,已經澆了一些,還剩50盆沒澆。
=
已經澆了25棵,還有20棵沒澆。
個
已經澆了多少盆花?
已經澆了25棵,還有20棵沒澆。
已經澆了25棵,還有20棵沒澆。
已經澆了25棵,還有20棵沒澆。
小明
65下
小紅
40下
小華
30下
=
(1)小明比小華一共拍了多少下?
=
(2)小華比小紅少拍了多少下?
小華
30下
小紅
40下
小明
65下
=
(3)小華再拍多少下就和小明同樣多了?
智力園
第五站
(5分)
1、請你數一數,圖中玩繩的小孩有(
1.運用多種感官認識方形、圓形。
2.初步認識方、圓標記,能按形狀標記對物體進行分類。
(二)準備:
1.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找一片方的餅干,一片圓的餅干。
2.圓、方標記各一個,貼在兩個盆子上。
3.袋子一個,裝餅干用。
(三)過程:
一.摸餅干:認識方形和圓形。
1.出示裝有餅干的袋子。
2.請幼兒來每人摸一片餅干,并說說摸到了什么形狀的餅干。
3.T:誰摸到了圓餅干,請舉起來!圓餅干是什么樣子的?
(圓圓的沒有尖尖的角)
〈依上提問認識方餅干〉
二.認識形狀標記,按標記將物體分類。
1.出示兩只盆子。
A.??指有圓標記的盆子
T:這是誰的家?你怎么知道的?卡片上畫的是什么?是什么標記?
B.指有方標記的盆子。
(認識過程同上)
2.送餅干回家。
T:天黑了,請小朋友把餅干送回家吧!邊送邊告訴它:X餅干送你回X標記的家。
3.集體檢查結果。
出示裝圓餅干的盆子:“這是什么標記?里面放什么餅干?”再出示裝方餅干的盆子:“這里呢?”
三.到餅干的家做客。